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高中地理教育教案7篇

高中地理教育教案7篇

时间:2022-11-26 09: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育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教育教案7篇

高中地理教育教案7篇

地理综合体由地理要素组成,在自然界中,一个生态系统、一个自然地带都可以看作地理综合体。在人类社会中,地理综合体可以是一个城市、或者是城市的一个街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中地理教育教案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20__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一线工程20__年实现全线贯通,二线工程规划20__年全线贯通。)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3.主干管道:

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二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全长4900多千米,规划20__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能源消费量很大。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资源贫乏,一次能源主要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⑶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 炭 天然气 优点 ①开采成本低②储存、运输方便③价格便宜 ①清洁②使用方便③燃烧效率高④比较价格低 缺点 ①使用不方便②燃烧效率低③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①开采、储运难度大②技术要求高③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点拨:从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方面思考。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3.20__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点拨: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⑵开发利用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活动: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点拨: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点拨: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青藏地区

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

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个暑假老师准备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下面有一段视频是介绍这个地方的,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

师:那同学们请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你都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

生:回答略

师:这些地理景观都来自哪里?

生:青藏高原

师:青藏高原属于四大地区的哪一地区?

生:青藏地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藏地区。我们学习区域地理从哪些方面入手?(生答)现在就让我们做一下第一个小组探究活动——认识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小组探究活动)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一:认识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结合导学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以前后位相互合作的方式初探下列问题:(时间:3分钟)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包括的省区。

2)了解青藏地区人口、民族和面积。

3)找出青藏高原上主要山脉、 地形区,说出其独特的地势特点 。

4)根据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 ,找出本区的资源。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看海拔说出其美称——世界屋瘠,用一个字描述本区的地形特点——高。并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的表现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

2、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及其形成原因。

3、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4、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5、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

6、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特点及分布,并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7、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及对其它地理事物的影响。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的分析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加强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辨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西北地区自然状况的认识,从而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及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关键]

使学生抓住“干旱”、“高寒”这两个区域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法、指导读图法、启发引导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吗?

[学生回答]喜欢

[教师]其实老师也很喜欢旅游,而且老师不仅喜欢欣赏各地的美景,还喜欢品位各地的特色美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视觉上来欣赏几幅特色美食的图片吧!

[教师]出示风干牛肉干、奶酪、那奶酒、羊肉串、烤全羊的图片

[教师提问]吃过吗?好吃吗?这些特色美食它们都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哪几个?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师]出示标题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二、讲授新课

[过渡]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我国的西北地区,通过刚才的部分特色美食,我们不难看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是什么?

[学生回答]畜牧业

[教师]出示标题西北地区是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教师提问]那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什么以畜牧业为主呢?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是干旱

[提示]如果学生不能直接回答出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教师可以几幅超链接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西北地区地形图)让学生能够理解西北地区因为干旱,所以农业生产方式是以畜牧业为主。

[教师提问]那为什么西北地区这么干旱?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吧?

[学生讨论]西北干旱的原因

[提示]教师为学生提供两幅图片: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因此来自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

[教师引导]还有其他的原因吗?演示西北地区的范围图,带领学生读图找出西北地区的一系列山脉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

[学生回答]再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所以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

[师生共同总结]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教师提问]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欣赏一下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看看同是干旱的西北地区,内部景观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引导]与什么有关呢?

[提示]出示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和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图。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东西距离很长,由于距海的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越来越少,地表景观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教师引导]因此说西北地区的内部的景观从东到西依次是?

[学生回答]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是干旱,但是由于西北地区的内部景观不同,所以西北地区的牧场类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让我们来看一下西北地区的牧场类型。

[课件出示]中国的四大牧区,教师指图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一、确立目标:

知识点:1.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

3.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能力点:1.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态点: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 一 课 时

预习检测: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

展示目标:明确目标

知识生成:合作交流

【新课引入】

[导入新课]

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以和 为主。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 ;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和,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板书)1、范围

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等。

(板书)2、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形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板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解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小组合作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

1、读下图(课本P10图6.5),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是。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4)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带和带,大部分气候属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夏季。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_毫米,属于区。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集中于季。

小结: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北方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订阅【素质目标】

一、对“黄土地”、“黑土地”的分布,土壤,主要农作物有初步的了解。

二、掌握森林宝库的主要分布地区、优良树种及林区著名物产——东北三宝。

三、理解北方河流多灾害的原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治理黄河、海河等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四、熟练掌握北方地区重要能源基地和重要工业中心的分布,并熟悉各工业中的主要工业部门。

五、对北方地区居民传统生活习惯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六、懂得首都北京的重要地理位置及主要职能,对北京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化建设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以黄土地和黑土地为线索的北方地区种植业和自然景观。

2.黄河、海河等多灾原因及其治理。

3.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难点:北方河流多灾的原因。

【教学过程】

【提供资源】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功夫。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关于武术的短片,再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形成南拳北腿格局的原因。(欣赏武术短片)

【自学生疑、学习释疑】

一、本课是区域地理的第一课,首先应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的概念。为什么要分区?我国领土广大,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情况的不同,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全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二、对北方地区的介绍,教材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采取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优势与问题结合,抓住重点,扼要从农业、工业、人民生活等方面来介绍。

在讲本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地形等基本概况时,可联系前面已学知识,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并逐一落实在地图上。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1.我国南、北方以什么为界?(秦岭—淮河一线)

2.本区属什么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暖温带和中温带;主要为半湿润地区)

3.本区有哪些大山脉和大地形区?(大兴安岭、长白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三、“黄土地”和“黑土地”只是对北方大地景观的描述,并不是土壤分类,但也涉及土质特点。讲述时,可用列表对比方法:

四、讲“森林宝库”时,可组织学生看“东北林海”的图片、幻灯或录像,补充一些有关知识或趣闻,以加强学生对林海的印象,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自己获得有关优良树种、林区三宝的知识。

讲温带水果时,可调查水果市场,或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分清哪些水果来自南方,哪些来自北方,最常见的苹果、梨等主要来自什么地方?有的水果就是用产地来命名的,如“莱阳梨”,从而引出我国苹果、梨的最大产地——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理解环境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利用图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

(2) 了解本地工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 由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教学重点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运用工业区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教学难点

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图表及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

导课

同学们,前一章我们学习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上一章中我们还是一个小农民,了解了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以及几种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总结一下我们可以说农业地域的形成实际上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小农民大家都做的特别好,那么随着我们城市的发展啊,我们这些小农民都要进城当工人了,来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尽我们的一份力,那么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具体学学“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为做一名合格的小工人做准备。

2、授课过程

【板书】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工业区位因素

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了土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大,这就使得工业生产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因此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会更多。好。下面我们就开始从工业的区位因素说起。

首先我们说一下什么是工业,它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比如说我们将小麦收割制成面粉,再用面粉制成面包出售;将铁矿石制成钢材,再用钢材制成我们所需要的机械。那么从事这些加工程序的物质生产部门我们就称之为工业。

前面我们讲过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有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1)指农业生产所在的地理位置(绝对区位);(2)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对区位)。}

那么对应的同学们想一下,工业的区位因素可能是什么?

{学生:(1)指工业生产所在的地理位置;(2)是指工业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讲解】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讨论】现在再给你们升升级,让你们成为一个小老板,让你在全国选一个地方建厂,你要考虑哪些因素?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自己的理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租低,劳动力丰富…”

(设置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讨论过程中基本上把影响处理工业区位的因素归纳出来了)}

【读图思考】大家看书上的图4.1,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讲解】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生产是在工厂里,劳动力利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进行工业生产时需要投入资金,原料,能源,劳动力,水源,等因素,才能生产出产品,同时还要产生“三废”,并对废弃物进行再处理。

【提问】那么大家根据这张图想想,在进行工业生产时,到底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热烈讨论,大致可以说出全部的农业区位因素。}

【归纳】在学生刚刚讨论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照书上的图4.2,总结归纳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有:(1)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2)自然条件: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3)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劳动力、投资环境、经济政策等;(4)生产技术因素:生产设备与工艺、人员素质、科技开发水平等;(4)市场因素:市场需求等;(5)生态因素:环境生态状况等;(6)信息和知识因素:科研能力、信息通达性等。

【讨论】你作为工厂的老板,你如何选择这些因素才能让工厂效益最好呢?有没有完全符合你要求的地方?

{学生激烈讨论,要市场最广阔,劳动力最丰富,交通最便捷,地租最低等等}

【讲解】实际上很少有这样的理想场所供选择,但我们知道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样,因此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决策者常把工厂建在有明显的优势区位条件的地方,比如说:

主体上分为五种主要类型,见下表。

【板书】五种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 特点 有代表性的工业部门 厂址选择要求 举例 原料导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甜菜或甘蔗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厂 接近原料产地 我国的制糖工业分布 图片1.png 市场导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 接近消费市场 我国的饮料制造分布 图片2.png 动力导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等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加拿大的炼铝业 图片3.png 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东莞市玩具厂制造业 图片4.jpg 技术导向型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美国128号公路高科技园区 图片5.jpg 动手做一做

【过渡】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一个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区位因素及其作用发生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板书】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因素

1. 科学技术进步

【案例探究】读图思考鞍钢和宝钢的异同,填写下表

鞍钢 宝钢 煤炭来源 黑龙江,山西等地 安徽淮南,山西等地 铁矿供应 鞍山铁矿 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进口 消费市场 沈阳,大连、长春等钢铁消费中心 上海及其周围的工业城市群 交通运输 铁路运输方便 水陆交通便捷 主导因素 原料、燃料 市场和交通(海运便捷) 布局类型 原料导向型 市场导向型 地位 曾是我国规模最大、部门最齐全的钢铁生产企业 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生产基地 【讲解】近年来,科学技术进步很快,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例如,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即科技因素在逐渐加强,劳动力素质在逐渐增强,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在减弱。

【总结】

一、分析

●课程标准

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中国钢铁工业的两大巨头——鞍钢与宝钢的分析,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理解现代工业区位因素选择的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

不同的工业部门生产投入、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导致了工业区位因素的不同。具体可以结合周围的工厂企业为例分析它们的区位因素。教材以鞍钢和宝钢为例,分析了工业区位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发生改变,进而对工业的选址和发展产生影响。

设计思路

二、教学过程

引入:“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20__年4月17日《广州日报》头条

问题:

从这则新闻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你如何解释这种转变?

学生讨论

小结:现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市场瞬息万变,市场的信息十分重要,企业的各项技术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改变。

这些就是工业布局应注意的区位因素。简述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农业区位因素不同,体现在它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的产品等。

影片: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

从影片中看出工业的区位因素

1.工业的区位因素

原料、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工人、政府等因素。

这些因素又称之为工业的投入,生产出来的产品又称之为工业的产出。

问题:

考虑到以上因素,给你一个钢铁厂,你会将它布局在哪里呢?广州还是韶关?

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估计大部分会回答在广州,考虑到的是经济效益)

小结:

因此在考虑工业的布局时,往往会从经济效益出发,从本质上说,工业的发展以经济效益为本。寻求成本最低。例如,世界钢铁工业的布局发展。

2.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以及它的变化

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与变化

假设燃料地(煤产地)、原料地(铁矿区)、市场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条边是联系三地的唯一的交通线,利用以下图表中的数据,计算不同地点的运费,填入下图各地点的框图中,比较各地运费,选择钢铁厂的最优位置。

钢铁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吨)

时间 煤炭 铁矿石 钢材 消耗量 运费率 消耗量 运费率 消耗量 运费率 早期 8 0.2 2 0.1 1 0.3 20世纪初 2 0.04 1.8 0.07 1 0.1 现代 0.75 0.025 1.3 0.0175 1 0.05 运费率:美元/吨·英里


推荐访问:教案 高中地理 教育 高中地理教育教案7篇 高中地理教育教案7篇 高中地理教育教案7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