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一号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本,供大家参考。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央一号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中央一号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人才是第一动力,资源是第一前提。没有人才,再美好的蓝图构想,也不可能变为现实。没有资源,再多的人才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只有聚人才、挖资源,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源泉。
聚人才,要抓好“引育用留”大文章。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人才工作主管部门要积极作为,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通过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把人才集聚到乡村周围,让乡村成为人才成长的大舞台。要重视大学生下乡,主动到各大高校去对接大学生,把有志于到乡村工作的大学生引下去,同时协调各级各部门做好帮扶指导工作,让大学生在基层真正干出一番事业,通过打造一个先进典型,就能示范引领一大片人才到农村基层去。培育、使用、管理、留住是一个链条机制,抓好人才工作要坚持全链条推进,切实避免大力引进和培养的人才大量外流,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消耗,更是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稳定投身乡村振兴。
挖资源,要打好“吹拉弹唱”组合拳。乡村相对于城市而言,资源并不集中,生产力相对较弱,贸易水平比较低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仍然落差很大。但是,乡村也有其优势,与城市不同的是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民风非常淳朴,绿水青山到处都是,这就是广大乡村的金山银山。要鼓励社会资本下乡,依托农村青山绿水、农业产业等特色资源,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产业升级,打造绿色生产的“产销一体化”全链条农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大搞乡村旅游,大力开发休闲旅游、亲子游、体验游等游览项目,吸附城市人口在周末到农村休闲观光,在绿水青山间放松心情,体验乡村的惬意生活。
乡村振兴需要久久为功,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要坚持抓住人才、资源开发打造,不断聚集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让老百姓积极参与进来,分享乡村振兴的红利,从而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缩小差距,让农村也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吸附更多人才、更多资源下沉到乡村,形成良性循环。
中央一号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2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切实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政策,新时期我们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要实现全面小康,就一定好抓好乡村发展,要充分认识关键在少数这一重要观点和论述,抓好乡村振兴工作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要借助“五条腿”齐发力才能顺利抵达全面小康的幸福“人民公社”。
乡村振兴,核心要抓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固本强基”在结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前提下,既要搞好平原地区的大机器生产作业,也要发挥“丘上林业,丘间塘,花田瓜谷果鱼粮”的丘陵地区农业发展,要深度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让农业产业走上产业发展之路,走“规模化、机械化、融合化、集体化、常规化、网络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让群众在大发展中凭土地和劳动力享受农产品的红利,提高群众的积极性;
适时建设一批高标准、成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引领农村产业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打造汇聚生产、加工、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综合体,逐步建立农产品的“直销”路径,让群众既掌握生产环节也掌控销售环节,同时还明白市场需求环节,从而开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农业生产活动。
乡村振兴,关键要抓人才振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鼓励大批具有农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投入基层、奉献基层,为农村一线发展注入专业技术血液;
采取“授人以渔”的模式,利用夜间、午间农民空闲时间组织专家教授到农村开展巡回培训教学,着重以理论培训、现场教学、问题简答等方式丰富教学课程,全力破解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尤其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讲解,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农民掌握种植技巧、领会发展思路、开阔行业眼见,大力培育新型化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重点要抓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站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展现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要善于挖掘农村最本质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家风家训等民俗民风,要提高乡村文化个体的综合素质,着力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意识形态引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基层文化发展;
乡村文化发展起来了,就能实现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让第二产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让农村更有看头、更有想头、更有奔头。
乡村振兴,基础要抓生态振兴。随着现代农村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与城市的差别也在缩小,农村废弃物随处投放、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长期以来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这是农村的先天优势。实现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不断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要在农村采取建立畜粪尿、生活垃圾、危害性垃圾分类处理的垃圾桶,对垃圾进行科学无害化处理,要把农村最美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保存好、利用好、规划好、发展好,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河中,把宜人、宜居、宜旅游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好。
乡村振兴,根本要抓组织振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党最关心、最关切的问题。乡村振兴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能力行不行,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党组织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除积弊、夯实基层基础,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工作方式,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农村产业发展进程中去,让农村发展有带头人、有目标、有方向、有成效。
中央一号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3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为我们树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安吉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是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不仅环境优美宜居、经济富美宜业,而且景色秀美宜游、民风淳美宜文。德清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为我们树立了另一个标杆,该县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因势造景发展休闲旅游、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人勤春来早,凡事贵在干。综观安吉县、德清县的建设改革成功实践,究其原因,概而言之,就是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真干、实干方能开拓先业、铺垫基业、成就事业、铸就伟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安吉县、德清县的实际情况与全国各地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学习这些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对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启发意义。我认为,实施乡村振兴,得做到心中有“主”,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定力,贯彻主略。安吉县、德清县之所以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一个根本缘由就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安吉县刚开始也是“脏乱差”的局面,但自20__年起,安吉在全县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为主要原则,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四大工程为基本路径,驰而不息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生态环境“美”如画、历史文化“韵”如诗、人居环境“净”如洗、经济发展“业”如歌。当下,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需要久久为功的战略。我们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的定力和决心,这样才能贯彻落实好这一远大战略,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具体到我们当地的实际,细而化之,我们要努力探索乡村振兴的本地模式、路子、做法。水滴石穿,是因为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对于乡村振兴该如何振、怎样兴,有了总体战略和具体措施之后,我们就要一心一意、一战到底、一举成功。
因地制宜,打造主业。乡村振兴,基础在于产业,关键在于产业。没有产业作支撑,乡村振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业兴旺,最为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地发展、体现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的主要产业,凝心聚力打造好、运营好、发展好。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上墅乡刘家塘村、灵峰街道大竹园村和蔓塘里自然村,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莫干山镇燎原村,这些地方的成功实践有力地证明了找准业、建好业的重要性。德清县莫干镇燎原村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民国文化”“农耕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村落人文色彩与乡土古韵并存的传统风貌和历史记忆,致力于开发清境文创园、郡安里度假区等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形成集创意办公、文化展示、论坛基地、精致西餐、艺术酒店、室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创智、创业特色基地,全力打造中西风格融合、民国风情彰显的莫干山门户,成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海派风情文化名村。
人民参与,激发主角。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没有人的参与,乡村振兴只能是停留于口头上、文件中。光有政府唱独角戏的乡村振兴,不能称为振兴,也不能振兴。乡村振兴的主角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推动者、实践者。无论是安吉县的经验,还是德清县的做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实践、推动。由此,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的才智,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动力、伟力,这样,方能凝聚起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目标。
精心谋划,当好主导。千人千面,千村千貌。各地的乡情、村情、民情不一样,实施乡村振兴的思路、路径、方法、策略等也应不一样。针对各地的差异性、特异性、具体性,政府要精心谋划,做好主导者。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按照“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谋划好农村改革、绿色美丽农业、美丽乡村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移风易俗,塑造主流。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根与魂。乡村振兴需要健康向上积极正确的文化为乡村铸根立魂。因此,要加强乡风文明、民风淳朴、家风良好建设与引导,破除、转变恶风陋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流导向。当前,在农村,赌博现象、迷信文化、庸俗低俗媚俗文化、铺张攀比现象等不良文化风俗仍在一些地方存在,需要我们用健康、积极、正确的文化风俗去消解、破除那些病态、消极、落后的文化风俗。有了好的风俗,才会有好的精神状态和面貌。
中央一号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4
20xx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省紧邻三峡大坝的许家冲村时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各级党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靠奋斗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念好“干字诀”,凝聚干的共识。实现乡村振兴,要凝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共识。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拼出来的,新时代更是奋斗者的时代。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标识,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大寨精神、铁人精神,摒弃“等靠”思想和“拖拉”状态,坚决克服等靠优惠政策、扶持资金等观望思想,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要积极主动作为,脚踏实地干事,像泰山“挑山工”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不能让乡村振兴成为镜中花、水中月。要有滚石上山的决心和韧劲,遇水架桥的办法和举措,靠奋斗扫除路上的荆棘,拔除阻碍的钉子,绝不能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行动不见雨。
唱好“众山歌”,明确干的方向。奋斗不是蛮干,要苦干、实干、巧干。要做好乡村振兴统筹规划,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一体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乡村振兴不是关起门来发展农业农村,不能就农论农,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从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要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因地制宜抓产业、抓项目,杜绝照搬照套、千篇一律,更不能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各级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既干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也干好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兼顾“显功”和“潜功”,干出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弹好“统筹曲”,汇聚干的力量。乡村振兴不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村”,不能各自为战,应当凝聚广大党员群众的智慧力量,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内生动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奋斗。要发挥好党管农村政治优势,通过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筹划项目、规划产业要尊重群众意愿,多听取群众呼声,加强全面引导,不搞大呼拢、不搞一窝蜂、不搞一刀切,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要注重培养储备一批带头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要健全完善各类保障激励方法,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共同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中央一号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5
近日,陈希同志在北京中关村调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要热忱欢迎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热忱欢迎更多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如何培强领头雁、培养领头羊也为乡村振兴“聚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树梧桐,筑暖巢,不唯地域引进人才。“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势适治而已”,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雁归兴乡”为本土人才的回归畅通了报效乡梓的渠道;
“乡村振兴合伙人”为人才发展构筑了温床,提供了优异的“孵化环境”;
“一库、一证、一补”为乡贤返乡创业建好了“人才公寓”、亮明了“身份”、提供了“支点”。谋实策、出实招、创新意,引进机制的创新实现了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和政策舆论等“软”环境的打造,让引进的人才时刻感到放心、安心、舒心,进而实现其创业创新精神对当地影响和辐射效果的最大化。
明奔头,亮政策,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士必发于卒伍”,此番创新乡土人才评价、管理及服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了“职称指挥棒”的作用,让有为者有位、让吃苦者吃香,破除了“隐形台阶”和“天花板”,用奔头引导人才更足的干头,为乡土人才“能上”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破除了“学历论”“专业论”等顽瘴痼疾,为实干型专业人才“能下”提供了招聘政策、创新了招聘方式。完善考核机制、容错纠错并举,突出敢于担当、工作绩效指标权重,凭实绩用干部,真正做到了为干事创业者撑腰。
蹲青苗,沛水肥,不求所有开发人才。“木有所养,则根本故而叶枝茂,栋梁之才成”,三个“百万计划”为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新型农民技能提升、乡土人才培育示范、乡村人才定向培养,在吸引人才为基层“输血”的同时为其持续更新“造血干细胞”,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首要与关键,重点培养、鼓励、扶持民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为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引导和发挥他们在扶贫带富上的积极作用,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注入了新的底气与活力。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中央一号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范本 振兴 中央一号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本 2022年中央一号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 中央一号文件与乡村振兴战略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