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吉林省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吉林省乡村振兴

时间:2024-10-22 18:45:02 来源:网友投稿

□黄 巍,黄 斌,陈凯峰,武青海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乡村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化手段可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数字乡村建设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然而,数字乡村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存在农村地区数字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只有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机制、完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才能更好地赋能吉林省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推动农村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追求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生活富裕和乡风文明,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宜居。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加强规范和治理,发展农村产业,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切实推动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是数字技术,首要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在环境保护和乡村治理等方面实现数字化管理,有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借助数字乡村平台,可以整体带动乡村自然、生态、人文、社会环境的综合改善,有效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治理过程中,能够提高乡村治理效率,提升乡村治理效果,带动农民自觉自愿地提高思想政治意识和社会交往水平[1]。

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中部,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省与畜牧业大省,其大米远销海外。吉林省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发生了改变,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一些初具规模、品牌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涌现;
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多种形式遍地开花;
采摘园、农家乐等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在农产品的完整加工销售链条上,第一产业收入占比最少。数字乡村建设旨在让农业更多地分享工业、服务业的利润,打破一二三产业的利润分配壁垒。实践证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因此,吉林省应抓住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契机,不断加大数字乡村建设力度,造福农民[2]。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数字乡村建设将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吉林省大力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把数字乡村作为吉林省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大力推广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在线推广、直播带货,以数字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数字村是吉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标杆,也是吉林省乡村振兴的旗帜。截至目前,吉林省已完成9 个市(州)、123 个“数字村”试点建设,建成益农信息社8 358 个,覆盖全省88.5%以上行政村。

近年来,吉林省牢固树立“开放、共享、创新、协调、绿色”五大发展理念,以数字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从传统到现代、从增产到提质、从片面追求产量到关注生态可持续性,为实现吉林省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协调和农村经济、文化、生活的全方位数字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3]。

2.1 数字乡村建设基础薄弱,龙头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发生了一些改变,农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挑战。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有限、转型升级能力较弱,主要是由于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数字化程度低、产业链难以延伸、产业内部同质化、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此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存在数量少、规模有限等问题,未能发挥吉林省的资源优势。

2.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

目前,吉林省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仍不完善,给农产品销售带来阻力。吉林省冬季寒冷,道路易结冰,运输成本高,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农村地区的资金来源有限。虽然政府在乡村振兴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仍面临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在乡村设立物流配送点存在困难,难以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配送到千家万户。鲜活农产品对物流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吉林省若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的仓储物流配送网络,将很难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升级,会严重阻碍乡村振兴的步伐。

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现有的基础设施老化严重,维护不及时,导致基础设施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吉林省农村地区的互联网使用情况不佳,尽管农民多使用手机上网,但由于移动通信的信号基站在农村地区建设成本高、分布少,导致偏远地区的手机信号不稳定,手机上网没有保障,同时高额的手机流量费用令农户难以承受。因此,农村地区的宽带覆盖、5G 网络建设迫在眉睫[4]。

2.3 要素支持力度有限

乡村振兴需要土地、科技、人才、财政和金融要素的支持。

在土地要素方面,由于土地为国家所有,农民只拥有土地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开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及实现农村乡村振兴都需要用地,但土地利用的限制条件较多,存在获批难、审批慢等问题,土地要素的利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科技要素方面,吉林省农村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虽有提高,但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仍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简单包装销售阶段。

在人才要素方面,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吉林省总人口数较2010 年下降12.34%,农村劳动力外流情况严重,受过教育、掌握一定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纷纷到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和产业融合需要人才要素的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农村社会服务组织需要大量经过培训、掌握一定技能的人才,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在财政和金融要素方面,农村产业升级融合的贷款规模有限、农户收入不稳定、缺少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难度大,可见财政和金融要素没有在吉林省农村发挥应有的作用[5]。

除此之外,数字乡村建设面临以下现实瓶颈。各参与主体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存在,城乡数字鸿沟难以消除;
数字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有限,偏远地区数字化水平较低;
数字乡村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短缺,基层干部和农户的数字技能亟需提升;
需要建立乡村产业数字化平台和乡村服务治理数字化平台;
数字乡村治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这些因素对吉林省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产生严重影响。

3.1 加大数字乡村要素投入力度

根据吉林省实际情况,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力度。结合吉林省乡村经济、生态、生活、文化、民生、治理等重点领域,确定吉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吉林省农村地区的数字化水平。目前,吉林省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的目标,推进数字吉林建设迫在眉睫。当前,许多农户使用手机上网,但偏远地区手机信号不稳定,手机上网没有保障。相关人员要了解吉林省农村地区的互联网使用情况,增加移动通信的信号基站,协调通信公司,为农户提供优惠的套餐。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建设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的方针,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吉林省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进农村5G 网络和互联网终端的建设。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时间表和路线图,挨家挨户实地调研,让互联网走进每一户。同时,要全面提高吉林省农业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建设吉林省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各地农产品信息的实时更新,加速农业信息的数字化整合,为吉林省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保障和平台支持。

3.2 数字赋能推进数字乡村平台建设

3.2.1 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

随着吉林省数字乡村的推进,城乡差距和数字鸿沟得到了明显改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可以分析消费者偏好、农产品品种热销度,预测特定农产品的消费趋势,进而对购买特色农产品的消费者进行精准画像,分析影响其消费行为的因素,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农产品的生产。需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宽带网络、通信设施、数据中心等,提供可靠的数字连接和信息交流平台。

利用数字技术还可以促进吉林省农村产业融合,分析监测游客来源、民宿预订、村庄旅游热点区域的人员流量等,设定上限预警值,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疏导游客。因此,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积极拓展数字乡村农村产业融合新业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要建立数字化的农业服务平台,整合农业科技信息和专业服务资源,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农产品交易等服务,促进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

3.2.2 加快推进乡村服务和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改变了往日封闭、落后的局面,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随着打工经济持续升温,农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这为数字化乡村服务和治理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数字化乡村服务和治理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因此,应加快推进乡村服务和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拓展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的应用场景,为村民提供个性化课程、数字技能和农业技术的相关培训,调动村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3.3 创新机制,完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

1)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技术创新奖励等,激励和推动数字乡村治理的发展。

2)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数字乡村治理机制,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等。鼓励多元主体合作,形成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共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协同工作机制,促进政府部门、农民组织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通过共享数据和信息资源,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治理的高效化。

3)完善数字乡村建设考核机制。加强监督考核吉林省乡村经济、生态、生活、文化、民生、治理等重点领域出台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以及数字乡村建设各阶段的推进方案。建立数字化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数字乡村治理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措施。同时,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数字乡村治理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4)提升数字技能。加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其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建立数字化的培训机制,提供相关培训课程和资源支持,提高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水平。鼓励村民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监督考核中,实现政府、村民、投资者等多元主体的互利共赢,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吉林省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坚持创新并加强合作,数字乡村建设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农业的现代化,让农民分享数字化发展红利。在数字化浪潮的引领下,数字乡村建设将成为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的催化剂,为乡村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

猜你喜欢 吉林省数字化数字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2022年1期)2022-04-01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食品安全导刊(2021年20期)2021-08-30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20年4期)2020-06-02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石油沥青(2019年6期)2019-02-13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推荐访问:乡村 吉林省 振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