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模式与机制探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模式与机制探讨

时间:2024-01-21 12:30:02 来源:网友投稿

徐文东 何伟威

关键词:农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机制

一、农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模式

(一) 学校与政府协同共育,赋能新农人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职院校可与地方政府实施学历提升计划,采用双重管理、分段培养、农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使更多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与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设置特色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和生产实践。实行多维评价,探索学习成果的积累与转换,采用对接产业、瞄准需求、现场教学、就地培训、落地服务、跟踪问效的培育模式,着力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永久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二) 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

科技创新是农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引擎。农职院校应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新模式,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研发攻关、组装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的无缝链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全力推进产学研深入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快速有效转化。

(三)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运用涉农产业示范基地模式[1]

农职院校应发挥区域特色产业优势,高标准建设涉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集产学研、农科教于一体的“农业知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生态文明型”创新产业示范基地,展示農业各产业环节和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通过现场演示、实践操作、参观交流等提高示范基地的时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把产业示范基地作为教学场所,使生产与教学密切结合。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带动、科普培训等,把涉农产业基地作为学员的田间课堂,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带领农民富,有效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四) 助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施专业服务产业模式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发展对专业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农职院校专业设置应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专业布局与产业格局要相互适应,用专业水平来支撑区域产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农职院校应从各专业学科中挑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服务团队,结合农村产业需求开展社会服务,服务项目和区域产业对接,服务内容和农村需求对接,提升育人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促进农职院校专业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五) 打造农产品增收新引擎,推进电商直播助农服务模式

农职院校要围绕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需要,结合农村“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开展电商公益助农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入真实电商服务项目,送电商服务到农业农村一线,开展农民电商知识普及活动,深化产教融合,不仅让农民看到增收致富的希望,也让农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格局,使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六)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服务模式

农职院校应围绕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帮助乡村党组织全面开展工作,形成治理合力。一是要规范村务运行,完善村民自治、村级议事决策、村级政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民主协商等制度机制。二是要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村务监督、农村政策法规宣传,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流转等政策咨询。三是要对农村产业发展与规划、一村一品建设进行指导。四是要对农业统计、农村土地托管、农业保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财务和农村金融进行指导。五是要开展乡村党建指导工作,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二、农职院校社会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农业院校要通过政策上鼓励、物质上奖励、职称上激励等措施,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农业主战场流动。在专业职务评聘、年度工作考核等方面,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业绩作为社会服务绩效考核内容,鼓励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千万家。要深入模式探索,创新服务示范机制,鼓励农技专家在生产一线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社会服务长效机制。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行社会服务统一领导机制[2]农职院校要以乡村振兴为己任,通过社会服务来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使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为农业高职院校应建立学院分管、领导牵头、涉农专业相关领导为工作责任人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领导小组宏观指导、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互相协调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 推进农职院校农业科技特派员联结村、社、户机制农职院校应采取农业科技特派员联结村、社、户机制,从产业规划、技术培训、文化建设、党建共建等多个维度助力乡村振兴。在行政村设立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依托农业科技特派员这个桥梁和纽带,结合村、社、户不同层级的需求,联结学院专业团队,形成专业团队服务行政村和农民合作社产业,专业教师联结科技示范户或专业大户,把农业科技送到农民家,实现行政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指导行政村周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助力科技示范户或专业大户插上科技的翅膀,提升其科技水平和收入水平,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有效解决村、社、户的技术提升和收入提高问题。

(三) 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会服务多方合作机制

我国社会服务的现状是政府、行业、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农业企业、协会等各自为战、互不打扰,缺少横向与纵向的沟通与联系,没有形成合力。因此,农职院校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应主动与地方政府、农业生产企业、农资生产企业、农业科研部门等联合,实现社会资源有机整合,开展“农职+基地+农户”“农职+农企+农户”“农企+农职+农协+农户”“地方政府+农职+农户”“农企+农研+农职+农户”等多种形式、多方合作的机制,把社会各方力量都组织起来,调动农职院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业、农户拥有的各种资源,聚集各方力量,共同形成合力,使资源得以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可有效加速科研项目和成果在农村基层的快速转化,有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 完善社會服务政策和保障机制

1、农职院校应落实相应的专项服务经费保障。农职院校应加大社会服务支持力度,提高教师下基层、下农村、下田间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结合现实需求出台社会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对农技专家下基层开展社会服务给予一定的补助费用,使教师在进行社会服务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切实保障农技专家进行社会服务的经费开支。

2、农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绩效奖励机制。把农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工作量作为绩效考核依据,同时,社会服务绩效奖励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拓展农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激活农职院校各系部和各专业团队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智力资源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3、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农职院校结合社会服务情况出台教师岗位职责量化考核标准,对社会服务实行目标管理,落实社会服务工作的责任人、目标、时限和标准。实施奖优罚劣、区别对待的管理体系,对社会服务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津贴分配、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从而推动农技人员积极投身到社会服务的活动过程中,解决以往存在的人员下不去、蹲不住的问题。

4、农业科研与农技推广服务相结合,推进与科研、推广、服务等相关的项目优先立项。农职院校应把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技术服务列入自然科学项目的立项评审指标体系,作为研究基础应用推广。把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作为农业科技特派员选派、成立大师工作室、组建创新专业团队的主要指标,并在省级、国家级评选中优先推荐。积极推荐从事社会服务的教师参加科技培训及相关专业学习,为教师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提供帮助。对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及其科普著作、优秀论文、获奖成果给予奖励,并在职称评聘过程中进行认定,以此激励科技人员在为社会服务的科技创新中出成果、出效益。

5、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管理机制。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管理机制,是农职院校有序开展社会服务、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与成效的重要环节。农职院校社会服务相关职能部门是统筹学校社会服务的管理机构,负责对社会服务模式、方法、途径、成效等各方面进行监督与管理。该机构通过建立上下联动的双向监督机制,使教师做到“下去有目标、服务有成效、回来有总结、定期有交流”,并将监督检查结果汇总反馈,使社会服务工作持续改进,从而在制度上为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保障。

总之,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统筹推进、协同发展的系统工程,农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思维,增强服务意识,认识到社会服务的意义,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设施优势、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社会服务机制,这样才能达到农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最佳效果,从而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社会服务模式机制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唯实(2021年12期)2021-04-12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1期)2016-12-07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永续债券探析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皮革机制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推荐访问:振兴 社会服务 乡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