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2022年度结合疫情谈谈对以人为本理解范本(全文)

2022年度结合疫情谈谈对以人为本理解范本(全文)

时间:2022-05-04 19: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结合疫情谈谈对以人为本理解范本(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结合疫情谈谈对以人为本理解范本(全文)

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逆流而上,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合疫情谈谈对以人为本的理解范文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

结合疫情谈谈以人为本的理解1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日子在今年显得尤为不寻常。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携手抗疫、众志成城,展现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中华民族从苦难中奋起,民族精神亦是在一次次磨难中得以升华。提升应急能力,是永恒的课题。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才能编织起守护全社会的安全网,维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构建“五化”应急反应机制。在突发自然灾害或安全生产事故面前,需要有一套灵敏化、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应急反应机制,也需要一支强大的救援队伍和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互相配合。要强化应急反应的时效性,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反映到决策部门,打破影响信息传递的体制机制障碍;
要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将科技应用到防灾减灾救灾全过程;
要建设专业应急管理队伍,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力度,注重实战演练,突出综合要素,加强实战模拟,力求将“精准”贯穿于监测、判断以及救援实施全过程、全方面。

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民生是最大的经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每次灾害,党和政府都是把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习近平总书记对每一次重大灾情所作的指示批示中,“全力救人”始终是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要求,反映出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根本宗旨、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将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将准备做得更充足一些,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全力于已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路”并行,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灾害无情人有情。人类无法有效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在自然灾害面前,可以有积极的担当与作为,尽可能地避免灾害带来更大的伤害。要注重从源头上防止灾害的产生,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自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决杜绝人为产生的自然“灾害性报复”。要增强责任意识,将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落实到部门、人头,建设好防灾减灾工程,建立起高效科学的灾害防治体系,提高灾害监测预警、风险防范、抗灾救灾能力。要大力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常态化开展各种应急演练,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增强自救能力,做到人人懂防范、人人懂自救。

结合疫情谈谈以人为本的理解2

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四心”,以实际行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践行初心和使命。

增强必胜之心,就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讲政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我们党从成立到现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发展,可谓历经艰苦卓绝、历尽千辛万苦,最后都以胜利和成功“注脚”。这都是我们坚持政治“挂帅”、强化政治担当的结果。当前疫情防控到了紧要关头,关键阶段,松一松将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对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强化政治意识,以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继续抓好防控。“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要我们不断强化政治意识、人民意识,用政治思维、法治手段、科学措施进行布控,坚持全国上下“一盘棋”,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上下同欲、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增强责任之心,就要不断强化“政治担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对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战、大考。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工作反复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强调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职不履不知艰,责不担不知重。增强责任之心就必须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有所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要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坚守岗位、靠前指挥,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切实做到关键时候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扛得起来,不可退避三舍、惊慌失措,甚至临阵脱逃。要把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检验党性、检验能力、检验初心的“试金石”“练兵场”,发扬“我是党员让我上”“我是党员让我来”的优良作风,“越是艰险越向前”,让党旗在防控前线高高飘扬,让党员形象在战“疫”一线愈加鲜亮。

增强仁爱之心,就要不断强化“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立场,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党和党性的立场,坚定人民群众的立场,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立场。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增强仁爱之心”就是对人民的关心关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真情告白,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到第一位”,体现了这次疫情防控的精神所在、精髓所在,就是对人民的至诚至仁、至情至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不惜代价抢救生命、救治患者;
要千方百计落实防控工作,“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宁可防其大,不可疏其小”。“增强仁爱之心”还需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在食品供应,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对患者特别是有亲人罹难的家庭要重点照顾;
要加大民生托底保障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以及疫情导致供养困难人群保障工作,多做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好事实事,切实凝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各方力量。

增强谨慎之心,不断强化“政治思维”。强化政治思维,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落实管党治党、进行社会治理、推动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既是政治思维,也是底线思维。只有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的政治思维,无论干事么事首先把问题考虑到前面、把握政治原则,就会少走弯路、少付代价。同样,我们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也要注重问题意识、政治思维,谨慎从事,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小心驶得万年船。目前,虽然疫情防控工作经过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确定、突发性因素时有发生,防控须臾不可松懈。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警惕心,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依法防控。要谨慎区分“风险点”,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防控工作。同时创造有利条件、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农业春耕生产,切实做到防控与生产“两手抓”“两促进”。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四心”,不忘初心、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砥砺前进,实现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结合疫情谈谈以人为本的理解3

党的一切源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党员干部要从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为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服务至上,织密防护网、筑牢防火墙,切实肩负起人民“守卫员”和“服务员”的职责与担当,站好“为人民服务”的每一班岗。

强化“抢先”意识,既能“瞻前”又能“顾后”,提升“预警能力”防风险。党员干部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是面对风险的坚强“围墙”。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前会伴随着系列征兆,党员干部要能敏锐感知危险的发生,提前部署、超前谋划,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及时切断风险发生的“导火索”,将风险事故扼杀在摇篮。党员干部面对风险挑战能先行一步、先出狠招,在风险防范中能瞄准事故源头果断应对、正确处置,防止“蝴蝶效应”发生。要努力提升先见能力和分析研判能力,提升忧患意识,关键时刻能明是非,特殊时期能明导向,前瞻性要强,预见性要准,切实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排除风险隐患。

压实“责任”重担,既能“献计”又能“出力”,践行“宗旨意识”善作为。民之所在,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有群众的地方,就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地方。党员干部做的是群众工作,就是要为群众解难题、谋福利,勤走访做群众的“贴心人”,常谈心做群众的“暖心人”,做好群众基础工作,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要压紧扣实“责任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以落实责任为最终目标,准确把握为民服务这条主线,积极主动向人民群众靠齐靠拢,努力提升“智力”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以发挥党员干部“责任感”为奋斗目标,抓紧抓实责任落实成效。

推进“作风”建设,既能“勤政”又能“清廉”,严把“服务关口”提效能。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就是要严抓严管作风建设,树立正确政治导向,营造良好政治氛围,维护党的优良作风和形象。清正廉洁是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是服务群众有质量、为民办事有效率、为党尽忠有信仰的首要前提。党员干部既要“清正”,又要“勤政”,忠心为民,不做办事糊涂的“昏官”;
一心为民,不做无所事事的“懒官”;
诚心为民,不做推诿扯皮的“庸官”;
尽心为民,不做以权谋私的“贪官”。一次入党,终生为党所用,为官一任,终生为民谋福,民心所向,施政所望,提服务质量才能获民意,强服务宗旨才能聚民心。

结合疫情谈谈以人为本的理解4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人民至上”的理念付诸实践,以“人民至上”的情怀砥砺前行。

“人”——读懂“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以人为本、问需于民。

疫情期间,各级政府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截至4月底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499亿元;
生命面前,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都绝不放弃,湖北省治愈3600多名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包括7位百岁以上老人;
脱贫战场,截至2019年底,超过9348万人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凡此种种,彰显的正是人民至上的国家意志和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广大共产党人要时刻将群众利益挂在心上,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及时回应人民诉求,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全民健康,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从”——读懂“民之所欲,天必从之”,顺从民心、问政于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必须顺从民心民意,不断强化党的宗旨意识,以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与往年不同,《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把稳就业保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这也要求我们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为最高指标,摸清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着重解决群众关注度高、民生关联度大的难题,在稳就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中精准发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众”——读懂“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众一心、问计于民。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用勤劳、智慧和坚韧创造了“中国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疫情发生以后,340多支医疗队、4.2万余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14亿人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成为全球应对疫情的典范;
脱贫攻坚路上,25.5万个驻村工作队、290多万名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交出亮眼成绩单。这些实践启示我们: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当前,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汇众人之智、合万人之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问需于民,顺从民心、问政于民,万众一心、问计于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结合疫情谈谈以人为本的理解5

抗洪救灾工作不仅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连日来,安徽、重庆、贵州、四川多地发生暴雨山洪地质灾害,各级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山洪预警、抗洪救灾工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抗洪救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之事,不管是灾前、灾中,还是灾后,它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山洪”暴发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且易产生二次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灾害破坏面积广、破坏力强,救灾难度大,救灾人员需求量大,医疗、医护等设施设备紧张;
灾害易给灾民留下心理阴影,影响其心理健康;
灾后重建工作任务重等。

可以说,面对当前外部环境和连日来的自然灾害双重压力,我们正处在解决“山洪”灾害问题的关键时期,就“抗洪”而“抗洪”,已经难以解决当前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先锋作用,争当党和人民的“手电筒”,备好“电池”,确保关键时刻“不闪火”,确保组织有令、闻令而动。

常备“手电筒”,“初心”在为民。以人为本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常备“手电筒”,关键时刻能照亮人民群众的“救灾路”,带领人民群众脱离“灾害窝”。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职,时刻牢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的权力是始于人民,“衷”于人民的。要坚守“初心”,撸起袖子,拎着“乌纱帽”为民干实事。要切实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特别是面对当前抗洪难度强,救灾人员、救灾物资需求量大的特殊时期,更要看清形势,公而忘私,关键时刻切忌“掉链子”、不作为。

常备“手电筒”,“使命”在救灾。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在破坏力强、杀伤力大的灾害面前,灾民往往人心惶惶、无家可归,绝大多数网民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备“手电筒”,为救灾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党员干部力量,帮助灾民尽快恢复灾前面貌是党和人民的“定心丸”。党员干部要勇挑重任、不辱使命,学会“十指弹琴”,统筹兼顾。一方面,积极响应救灾号召,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职业特点救人、救物、救心理,努力降低和减少灾民遭受的损失,及时对灾民进行心理辅导,减轻灾民心理创伤,帮助灾民尽快走出阴影;
另一方面,也要时刻心系百姓,在做实做细救灾工作的基础上关注灾后重建工作,了解灾民需求,查缺补漏,防微杜渐,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
同时,要积极开展抗洪救灾方面的调研工作,提出抗洪救灾建议,帮助更新和完善应急预案方案,最大力度保障山洪来临时有备无患。

常备“手电筒”,关键在“闻令而动”。闻令而动,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既要服从组织命令,召之即来,又要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实干担当。军队要求军人一定要听从指挥、服从命令,身为党员干部,我们更要以身作则,大力弘扬“听从指挥、服从命令”精神,时刻保证自己这只“手电筒”能“亮”且常亮,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勇当先锋,在关键的时刻做到组织指哪儿就能“照亮”哪儿,以模范先锋作用带领党和人民脱离“苦海”,在伟大的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就是做好为民服务、国泰民安工作。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职,牢记初心和使命,关键时刻“手电筒”不能“闪火”,要照亮党和人民的救灾路。切忌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脱离组织、远离群众。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结合疫情谈谈对以人为本的理解范文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