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君 贾昱晞 周 力 千 红 行 辰 张 维 山其君 邱 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给医疗健康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也对医学装备管理部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初期医务人员对医疗物资需求骤增,而医疗物资行业产能有限,保障任务急迫而艰巨。北京协和医院器材处作为医院的医学装备管理部门,既是医疗物资的采购供应部门,又是技术保障部门,同时还是管理协调部门,负责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包含防护物资)等的全面保障工作,疫情期间还承担援鄂医疗队的部分物资供应,同时保障北京和武汉两个地区的物资供应,为此,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在联防联控的总体原则下,通过开源和节流措施保障物资供应,做好需求预测和储备。
医疗设备和物资是保障医院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医疗队物资供应以及医务工作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发生后,医院启动院内三级传染病防控体系,成立7个专项小组,分别负责医疗救治、物资保障、院感防控及人员培训等各项工作,院长、书记担任总指挥,主管院领导担任专项小组组长,实行联防联控日例会机制,各部门每日更新诊疗、院感防控及物资保障等最新动态。物资保障是确保医院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支撑援鄂医疗队攻坚克难和保护医务工作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小组对接医务处、护理部以及器材处等部门,负责各种亟需物资的需求与储备的动态分析研判,开源节流、多渠道筹措物资,全力保障医院本部及援鄂医疗队物资保障工作。
面对国内应急物资需求剧增、储备紧缺以及物流不及时等困难,器材处作为应急物资保障管理小组的主要成员,联合财务处、审计处及基金会等多部门,主要承担医疗物资与设备供应保障工作,统筹全院医疗物资的采购、配送和调配,制定防护物资分级管理办法,实施精准管理。协同医务处、院感办及护理部等多部门,加强对物资使用监管,确保物尽其用,避免浪费,每日向医院联防联控例会通报防护物资库存情况,对库存量紧张的物资及时向全院发出预警,确保重要物资应急保障体系在突发事件时反应迅速和保障有力。
2.1 多渠道采购
疫情防控初期的防护物资紧缺,尤其是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呼吸机等核心物资设备最为明显,部分医疗机构医疗物资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医院需求,为救治和防控带来困难。①医院器材处启动应急响应,全体成员投入采购、配送、验收和安装等工作,7×24 h不间断联络,不放过任何可能获得货源的机会;
②实施紧急采购流程,接收到与疫情相关的紧急采购需求后,立即启动物资采购绿色通道,器材处评估用量、寻源询价,同时经由医务处评估必要性和汇总审批后,立即下达订单;
③面对国内市场产能有限的现状,通过海外校友积极联系境外采购;
④多渠道开拓采购途径,克服运输困难,保障医院物资供应。
2.2 接受社会捐赠
各级慈善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包括海外校友的捐赠,成为疫情期间防护物资的有效补充,疫情期间来自协和基金会等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捐赠是物资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器材处加强捐赠物资管理,保障捐赠物资物尽其用,切实发挥最大保障效能。
2.3 获得上级单位支持
疫情期间及时填报医疗设备和防护物资的库存和使用情况,积极向上级单位反馈院内物资存储最新情况,获得上级单位给予部分物资的补充,如免洗手消毒剂、防溅面屏。
2.4 院内调配
在采购形势严峻,且短时间无法有效缓解的情况下,医院器材处组织医疗设备和物资院内统一调配,全院临床科室大力配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提出,病理分析结果提示患者支气管肺泡中有大量的黏液存在,因此,为改善机械通气应用,需要解决小气道内黏液分泌问题,这种难以清除的气道黏液可能是重症患者高病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诊疗方案颁布的当日,从院内紧急调配了多台震动排痰机及时发往援鄂医疗队武汉院区,第二日即用于临床,有效帮助重症患者排除痰液,改善肺通气。院内统一调整发挥了积极有效的弥补作用,保障了医疗物资快速、有效和稳妥地发挥最大效用。
2.5 科学制定替代方案
医院派出的186人医疗队在武汉同济医院承担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医护人员防护级别要求高,为保障援鄂医疗队的防护服和N95口罩的充足供应,经院感及临床专家组认可,医院本部采用多种防护替代方案,有效缓解了物资紧缺的现状。
(1)N95口罩替代方案:采用KN95合并医用外科口罩替代N95口罩应用于一般区域。利用医用外科口罩的防喷溅功能,结合KN95对非油性气溶胶的过滤率95%,联合使用达到接近医用防护口罩的防护级别。
(2)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替代方案:采用反复消毒使用的特殊材质布猴服合并一次性隔离衣替代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使用。利用布猴服与防护服外形相同,连脚带帽,而一次性隔离衣具备防水防喷溅功能。为确保防护的有效性,每4 h或高风险操作后全部更换,更换的布猴服经洗衣房高温灭菌消毒后可再次循环使用,联合使用达到接近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的防护功能。
(3)医用隔离面屏替代方案:①可重复使用面屏,普通民用隔离屏使用后在发热门诊用5‰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送消毒供应室再次清洗消毒,热风吹干后重复使用,经测试重复消毒使用4~5次后,因消毒液对塑料屏的腐蚀导致视线模糊,需报废抛弃;
②一次性使用面屏,透明塑料片+海绵+宽皮筋,一次性使用后即抛弃。
所有防疫相关物资需要科学控制使用,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2](简称“指引”)中相关要求,充分考虑防护用品使用范围、现有库存数、安全库存数、物资补货时长、物资补货量、科室值班人数以及开放床位数等多种因素,实行物资精准发放。医院器材处联合院感办对防疫物资严格管理合理使用,保障与监管并重,既保障合理使用,同时监管得当[3]。
3.1 防护物资分级
将医院防疫物资按需求量及采购周期等多个实际因素分为I类物资及II类物资。需求量超过同期2倍且采购周期>5 d的纳入I类物资,如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及医用防护服等;
需求量达到同期1~2倍且采购周期在3~5 d的纳入II类物资,如免洗手消毒凝胶及一次性橡胶手套等。针对不同级别防护物资制定相应不同的审批和发放流程。
“指引”明确指出,医用防护口罩原则上在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以及进行采集呼吸道标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通气及吸痰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使用,一般4 h更换,污染或潮湿时随时更换,其他区域和在其他区域的诊疗操作,原则上不使用。对I类核心防护物资的发放,院感部门首先审核使用的科学性和合规性,器材处再次审核申请用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指引”中明确,其他人员如物业保洁人员及保安人员等需进入相关区域时,按相关区域防护要求使用防护用品,并正确穿戴和脱摘。疫情期间,医疗机构采购防护物资难度加大,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商几乎无能力向非医疗机构单位供应物资,医院承担疫情期间在岗的外包人员防护用品保障,其防护安全也是院内感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使用监管追踪及抽查
(1)归口管理: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总体要求,医院器材处具体落实防疫物资发放工作,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与器材处对接,做好防疫物资需求填报、发放和登记等管理工作。
(2)监管:为尽可能发挥最佳防疫效果,加强和规范防疫物资使用与管理,监督各部门科学使用防疫物资,医院成立院级监管小组,器材处配合监管小组定期对防疫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追踪及抽查。
(3)抽查内容:主要包括监管各使用部门是否建立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领取及使用制度,明确责任人,是否建立应急物资使用台账,各使用部门物资领取和使用数量与库存数量账目是否相符,物资领取台账是否账账相符,抽查各使用部门是否落实合理使用措施、妥善存储及安全使用,避免物资浪费。上述内容与科室绩效及科室第一责任人考核挂钩。
疫情期间开展物资信息监测管理工作,记录每日物资出入库变化情况,上报重点防护物资的进货量、领用量和库存量,统计及预测重点物资的未来需求量,对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理。
4.1 库存监测与上报
疫情期间物资采购来源及品牌规格呈多样化特点,建立疫情防控时期的物资台账,可对合理监测物资每日出入库情况提供便利。
医院器材处定期监测物资库存及申领情况,发现异常申领,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反馈。如遇物资储备不足或出现临床需求量激增,导致物资紧缺,器材处统筹安排采购,及时补货。实时关注物资动态,每日监测,每日上报。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动态调整物资监测范围。
4.2 应急物资需求量预测
应急物资具有不确定性、不可替代性和时效性,应急物资的这些特点导致其需求量的不稳定性。合理预测应急物资的需求量对于科学安排物资采购、储备和配送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疫情的发展,需要掌握不同阶段应急物资的需求变化。防护应急物资需求预测包括疫情初期阶段和复工复产阶段。疫情初期阶段,为应急响应初期的物资需求紧急预测;
复工复产阶段,为响应中后期物资需求的科学分析测算。
(1)疫情初期阶段:为快速进行应急物资储备以保证满足医院对应急物资的需求,器材处统计分析全院临床科室及职能部门的二级库存量及物资领用情况,调研未来日均值班人数和未来日均总消耗量,结合院内供应链医院资源规划(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HRP)系统历史数据,以历史消耗量数据为科室领用量基础,充分考虑疫情期间需求增长趋势,并与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作为疫情初期阶段物资储备量的参考。
(2)复工复产阶段: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复工复产逐步推进,为提高应急物资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对全院重点防护物资建立需求量预测模型——改进均值偏差法[4]。选择此方法的原因是疫情样本数据少,历史数据薄弱,且在本研究中需求量主要受疫情影响而引起波动,季节等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较小。改进均值偏差法的模型为:需求量=(发放数量平均值+样本期内安全库存值)×疫情系数(SI)。SI=复工情况的物资需求量均值÷现有情况下物资需求量均值。根据模型,综合考虑门诊量、出诊医师数和床位使用率,剔除异常值,预测出不同复工情况下各类防护物资的需求量。不同复工情况的防疫物资疫情系数见表1。
表1 不同复工情况的防疫物资疫情系数
5.1 发热门诊医学装备配置
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属极高危险区域,结合COVID-19诊疗方案[1]、防控方案[5]、防护指南[6]、控制技术指南[7]、生物安全指南[8]、防控工作指引[9]、医疗服务管理工作通知[10]、医务人员防护工作通知[11]等文件,配备充足的诊断设备、抢救治疗设备和保障设备等。
疫情初期,高分辨胸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准,在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中的需求迅速增加。为满足发热门诊需求和院内感控要求,在医院多部门共同努力下,仅用5 d时间,完成发热门诊专用CT室建设及其设备的安装调试,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使用;
紧急购置各类红外测温设备,医院医工室工程师自行安装测试,满足筛查需求,筑牢院区筛查的第一道防线;
第一时间为发热门诊安装连通了中央监护站,配备了空气消毒机,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
5.2 测温设备技术保障
测温设备是疫情期间的重要筛查设备,除在病房配备外,还需在门诊和急诊单独配备。疫情期间,器材处医工室利用现有设备,承担测温设备的测试校准和使用培训,为临床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3 医疗设备管理及消毒规范
疫情防控期间,设备管理主要涉及全生命周期中的安装调试、日常使用、维修维护和租赁4个环节。工作内容包括保障检查类设备的开机率和治疗设备的完好率,注重设备使用后的清洁与消毒,保障设备的合理调配。
对于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及核酸检测实验室等极高风险区域内发生的设备故障,原则上采取“只进不出”的设备维修方式,即对故障设备只进行同类备用设备替换,不对原故障设备进行拆机维修,待疫情解除并对故障设备进行全面评估后再确定维修或处置方案。若高风险区域内设备故障且无备用设备替换,医学工程人员须严格按照三级防护标准进行个人防护后方可进入污染区进行相关维修操作。
对除发热门诊外的急诊其他区域及普通病房等中、低度危险区域内的设备故障,医学工程人员须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将设备取回置于通风、清洁区域进行维修,完成消毒操作后可将设备返回科室继续使用。办公区域应做好与维修区域的严格划分,以降低医学工程人员的感染风险。
根据目前疫情发展的全球态势,要做好持久战准备,医疗机构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虑一定量的物资储备,储备数量可结合医疗物资的消耗量、采购供应周期及保障人数等因素,科学测算需求确定。将医院一级库储备与科室二级库储备相结合,静态储备与动态储备相结合,储备数量与保障周期相结合,科学平衡应急保障与成本控制的关系,应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6]《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1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消毒剂使用指南的通知》[13]等相关通知,结合医院发热门诊及急诊等科室及援鄂医疗队的临床实际需求,分类梳理形成防疫相关物资目录。防疫物资目录见表2。
通过应用合力统筹资源、拓展采购渠道、防疫物资分级以及院内物资预测等多种工作方法,在保障防疫物资持续供应的基础上,物资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效果。防疫物资种类由6类上升为13类,此虽直接导致应急库管理难度提升,但在物资保障组的协调下,采购员与供应商利用HRP系统、邮件及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积极沟通,缩短了应急物资订单响应速度与采购供应周期,应急物资订单响应时间由无疫情状态的6 h缩短为疫情状态下的1 h,采购供应周期也由72 h缩短为24 h,确保了防疫物资供应链持续、高效运转。物资保障工作效果见表3。
表3 物资保障工作效果
7.1 多部门联动
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立物资应急保障管理小组,全院多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属地化管理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各部门每日向联防联控工作例会汇报工作进展,及时解决物资保障难题,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供应保障。
7.2 科学有效防控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国家卫生健康委陆续颁布关于临床诊疗和防控指导的相关文件和指南,并不断更新版本。动态关注政策文件的版本更新,是对COVID-19临床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同时细节的更新也是对医学装备部门应急设备和物资采购、储备的指导。
表2 防疫物资目录
7.3 建立防护物资使用标准对照
疫情期间,接收到大量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其中许多防护物资均来自海外。由于国内防护物资的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不同,使用前需花费很大精力研究国际标准,分析使用范围。应尽快建立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照,更加精准地指导临床使用。
7.4 完善提升发热门诊软硬件
综合性医院在急性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中,其哨点作用尤为重要。发热门诊在预检分诊、疑似患者隔离及观察中发挥关键作用。加强发热门诊建设,改善其软硬件条件,提升分诊及收治能力至关重要。
7.5 建立院级应急医疗设备调配中心
疫情期间,采购形势严峻,设备调配发挥了积极有效的弥补作用。应逐步建立起以租赁中心为基础的医院医疗设备应急调配中心,其职能除保障日常设备储备,还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发挥重要调配作用,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预检分诊及患者的救治作用。
医学装备部门承担医疗物资与设备的采购供应、技术保障及管理协调等职能,疫情期间承担物资需求预测、拓展采购渠道、缩短采购周期、平衡物资需求与采购成本关系的采购管理职能,承担院内物资供应、合理储备防疫物资和动态调配院内物资的库房管理职能,承担医疗设备的安装调试、测试校准、维修维护以及设备租赁等技术保障职能,并结合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相关文件,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态,做好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医用物资防疫“豪华防疫包”环球时报(2022-05-20)2022-05-20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纺织服装周刊(2022年16期)2022-05-11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75%医用酒精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0年6期)2020-12-1775%医用酒精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二数学)(2020年6期)2020-12-04防疫、复工当“三员”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伙伴(2020年4期)2020-05-11被偷的救援物资小学科学(学生版)(2019年12期)2020-01-06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