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八个制度范文(精选5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八个制度范文(精选5篇)

时间:2022-05-18 13: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染病,汉语词汇,拼音rǎn bìng,指生病;患病。见《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八个制度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八个制度5篇

第1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八个制度

北 仓 小 学

疾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八日

疾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生成

副组长:董桥林 雷宏生

成 员: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年级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人检查,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卫生院(室)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立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宿舍、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二)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学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学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实行学生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三)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4.对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

(四)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情况的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五、应急响应过程与措施

1、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师生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和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周围地区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2、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了解和分析传染病疫情进展情况。突发事件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或部门应立即向学校值班领导报告,学校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形式向学区报告,并同时向镇卫生院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3、应急预案的启动

(1)疫情出现后,责任报告人必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长,校长掌握情况后通知各职能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由责任报告人将有关情况上报学区和镇卫生院,报告内容包括以下信息:学校名称和地址、报告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时间与地点、患病学生人数、患病学生的临床表现、已采取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必要时请求县教育局和县疾病控制中心技术指导。

(2)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相应反应。如需要送医院救治,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患病师生较多时,由领导小组成员通知本校教师动用教师私人小车运送学生,确保患病师生得到及时的治疗。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等工作。

(3)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发生什么事故和学生被送往的医院地址,请家长到医院。

(4)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有关疫情进展情况由领导小组发布,其它部门及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准发布。

后勤保障组

1、组长根据校长通知启动本组工作。

2.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3.根据应急反应的等级,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不准非当事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保证校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

4.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听候调度。

5.学校后勤人员对教室、阅览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学校教学秩序的维护与管理组

1.学校教导处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学校领导请假,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教科室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按照县疾病控制中心防控要求,必要时学校报请区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心理辅导,稳定学生情绪。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学生家长来访时各班班主任做好接待和解释工作。

4、应急处置完成后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六、事件善后恢复与调查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同时做好事件的调查工作。

1.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

2.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4.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5.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2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八个制度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防止传染病在学校内暴发流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朱贵生为组长,副校长王立新为副组长,由张显忠 邹兴权 黄永明 薛海山 季永刚及各班主任为组成成员。

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①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制定本学校的工作预案;

②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班级,落到教师;

③制定学校晨检制度、“零”报告制度、专人负责联系制度、24小时电话畅通制度),并检查督促本校各年级落实情况。

④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

⑤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

⑥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⑦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

二、防治措施

(一)、全体教职工严格落实“五早”要求,对于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出快速反应。

1、要早发现。要坚持实行晨检制度。每天早晨由班主任到班级中检查学生到校情况(必要时要测量体温);每天都要保证教室的通风;加强对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学校食堂、饮用水的质量管理,确保师生饮食、用水的安全,加强校园卫生清洁工作,尤其是学生接触的公共教学设施、公共用具要加强消毒,及时消除校内外垃圾堆和卫生死角;建立缺课登记制度,班主任要及时落实学生缺课的原因,并对生病学生进行跟踪了解;学生双休日、节假日结束返校时,班主任需对学生逐一进行晨检。

2、要早报告。出现疫情时,要第一时间隔离学生并报告学校有关领导,同时及时告知学生家长。

3、要早隔离。一是对疑似病人要及时隔离,并通过家长将其送往医院诊治,严重者直接拨打120将其送往医院; 二是对密切接触者要实行隔离,通知家长接回家观察或到医院检查。当一个班级出现一例确诊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整个班级应该停课。确诊的传染性疾病患者痊愈后需持正规医院的证明并经学校校医室检查确认后方能返校。

4、要早治疗。发现疑似病人,必须及时通知家长将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5、要早处理。要配合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等相关医疗部门,做好疫情检测和发生原因分析,并配合有关部门对疑似患者或患者住所及所到场所进行科学消毒处理。

(二)、广泛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保证每周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的防范。教室、会议室、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电脑房等人群较集中的公共场所,落实好以下防范措施:

①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②课间要求师生到室外活动。

③学校应按规定定期消毒。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防控传染性疾病疫情监测制度,建立晨检、消毒、隔离制度,重点实施对体温37.5℃以上、伴有咽痛或咳嗽之一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测,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疗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必要时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当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传染性疾病疫情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传染性疾病疫情报告

1、学校召开传染性疾病防控专题会议,指定疫情报告责任人,我校由校医务室刘小平负责每日疫情防控报告。

2、严格执行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报告程序,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出现疑似传染性疾病疫情时,学校领导小组必须马上启动本校应急预案,校长立即(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3、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科室平时要加强日常工作,各负其责,一旦发生疫情,按小组责任分工保证工作迅速到位。

4、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迟报、谎报传染性疾病疫情,对有违反者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传染性疾病疫情的应急响应

学校一旦发现传染性疾病疫情,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响应。

(一)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疫情通报。

(二)学校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校警实行24小明值班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三)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四)发现疑似传染性疾病疫情时,要及时与卫生、疾控部门联系,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做好消毒工作。

(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六)当发现传染性疾病疫情时,学校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暂缓进行;并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必要时可以报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实施全面或部分停课。

全体教职工必须把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因工作不力、不负责任、措施不当等造成疫情扩散传播或对师生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的,要实行安全责任追究。

第3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八个制度

  一、 疫情发生前的预备

  1、建立青岛育才中学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 络。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工会负责人、团委、学管处、教务处、总务处、各级部长、各班主任、卫生室工作人员为组员的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2、强化思想认识,各组室、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3、校卫生室和上级主管部门保持经常的联系,及时了解学校传染病突发情况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医务室人员要积极参加知识培训活动,掌握传染病的临床特征、个人防护措施、消毒隔离技术、疫情处置等业务技术,不断提高处理突发性的传染病的应急能力。

  4、利用学校宣传栏、 站、电视、广播和大会等形式开展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科普知识,使全校师生了解传染病的特征和正确的预防方法,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根据季节的特点和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加强对教室通风换气工作,减少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播;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止疾病的发生蔓延。学校要抓好学校卫生工作,消除卫生死角;后勤部门加强对食堂的卫生管理和检查,定期对教室、实验室、伙房、阅览室等人群密集地进行消毒。

  6、认真做好新生体检工作,确保传染病患者早发现、早隔离;建立学生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病登记上报制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7、有一定的传染病物资准备。总务部门和卫生室要准备好必要的医疗和防疫物品,以应对突发性的传染病发生。

  8、门卫严格把好校门关,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校园。

  二、 疫情报告与控制

  1、疫情报告

  如学校出现突发性的传染病疫情,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传染病报告时限及程序进行报告。各班主任获知疫情或疑似疫情后应立即报告卫生室,卫生室在报告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后,以最快捷的通讯方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疫情发生后的控制措施

  1)、学校传染病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开展防控工作,在市、区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对突发性的传染病的监测,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控制工作。

  2)、积极配合当地医疗机构组织对学校内出现的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治。

  3)、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并做好隔离学生的思想工作和补课等工作;对相关教室采取消毒措施。按照上级有关部门指示,对有疫情发生的班级要严格落实停班停课措施。患病学生的复课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进行。

  3、一旦出现暴发型疫情,依据上级部门传染病应急预案的要求,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示,采取相关紧急措施。

  三、落实各部门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及职责:

  工会:

  1.教职工考勤;

  2.教师办公室卫生;

  3.疫情公告。

  总务处:

  1.门卫管理,学校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的落实;

  2.落实教室和校区环境的消毒;

  3.学校食堂饮食卫生管理;

  4.校舍及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维护、消防工作;

  5.非学生包干区环境卫生;

  6.临时工管理;

  团委:

  1、在学生会中加强宣传。

  2、配合卫生室对学生进行有关防控知识宣传。

  教务处:

  1.教学秩序的维护;

  2.学生课业负担的均衡;

  3.有关教学活动的计划、安排。

  学管处:

  1. 统计学生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2. 对各班主任进行统一协调,与学生家长联络。

  卫生室:

  1.学生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2.传染病的预防、监测及上报。

  3.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上报。

  4.督促各教室内进行开窗通风、湿式清扫、消毒剂喷洒及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5、患传染性疾病的学生的处置。

第4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八个制度

兴义市第二中学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规,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我校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发生和蔓延。 .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 长:林茂

副 组 长:娄孝忠 李国林 吕纪彬

成 员:黄胤洲 龙健 晏国琼 邓吉瑜 吴林 各班主任

具体职责:

(一)负责对学校和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二)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三)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

(四)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四、学校职责

(一)负责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预案;

(二)指定校医或保健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课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三)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四)负责组织开展对本校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五)学校校长或者幼儿园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作为学校和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以下简称学校疫情报告人)。

1、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①首选校医或保健教师;②工作要认真负责,责任心强;③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④必须为学校或者幼儿园的在编人员。

2、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①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②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③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④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五、学校和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监测

各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幼儿园)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幼儿园)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课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做好记录。

(一)晨检

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班级要有晨检记录本,学校医务室要有就诊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二)因病缺课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立即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并做好记录。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三)出现以下情况的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六、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①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或当地防保站报告。

②校医(保健教师)或当地医务人员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学校领导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指派学校疫情报告人2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心校逐级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应急措施

①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医务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疗机构诊治。

②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③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来检测和处理。

④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⑤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学校和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⑥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经请示教体局批准后全校暂停上课;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⑦学校在接到当地政府、中心校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⑧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的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l

七、善后处理

1、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学校要做好病人及其家人的安抚工作;要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病防治、调查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要形成详细的疫情报告,对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2、执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心校将对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中有突出表现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传染疫情防治过程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拒不接受工作任务,借故推诿拖延,擅离职守,临阵脱逃者,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3、疫情报告需要向外发布,必须得到行政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同意。详细的信息发布,要待上级部门核实情况后,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

八、名词术语 -

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消毒:指用代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与上述机构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

医疗机构: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昀机构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根河市第二小学校

2

第5篇: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八个制度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8种常见传染病预案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 2

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 4 细菌性痢疾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 7 狂犬病爆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 ............................................................................................. 10 霍乱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 13 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 16

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 19 甲型肝炎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 22 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 ................................................................................. 25

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为全面贯彻传染病防治“四早”方针(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树立依法防控的思想,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理指挥部,指挥部下设5个小组。

总 指 挥:校长xxx

副总指挥:分管书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

1.信息沟通组。校办公室主任,主要任务是及时填写各类报告、信息联络和完成指挥部交给的其他任务。

2.协调防控组。组长副校长,主要任务是指挥、协调全校的疾防工作,指导检查消毒、疾病监测、及时和上级疾控中心联络等。

3.监督检查组。组长分管书记,主要任务是检查与督导,了解疫情学生的动向,严格控制出入校门的各类人员。

宣传报道组。组长副教导主任,主要任务是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法规法律 4.

知识宣传、做好舆论引导,保证校园稳定。

5.物资保障组。组长总务主任,主要任务是负责物资供应。

二、日常工作措施

1.上传下达,及时沟通,按照预警级别,及时上报情况。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防范意识,责成校医完成此项任务,利用好宣传橱窗、板报、校园网、卫生常识课。

3.落实

“三勤”(勤洗手、勤通风、勤锻炼),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责成班主任和卫生老师执行,督导检查组要加强督查,把传染病防治和学生的行规养成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4.定期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体检,并督促师生加强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增强防病抗病的能力,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5.加大饮食卫生管理,坚持对饮食卫生工作的检查督导。

6.应急药品、应急物资(体温表、消毒器具、消毒药品、防护用具、隔离室)准备齐全,随时调用。

7.学校将根据疫情预警级别,建立相应的指挥系统,随时保证指挥畅通。

三、疫情应急响应

1.三级响应

接到三级预警通知后,学校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防控措施:

(1)对与校外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和医学观察,并上报有关部门,请示处理意见。

(2)切实做好学校的检测、消毒、空气流通和其他预防工作。

(3)严格控制出入校门人员。

2.二级响应

接到上级有关通知后,学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在三级防控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对疫情发生地的学生家长和从疫情地区来的人员,严禁进入学校,实行封闭管理。

(2)按照教育局安排,做好在校师生的思想工作,确保稳定。

(3)取消人员过于集中的大型活动,加强师生员工的体温检测、公共场所消毒的力度。

(4)严格检测发烧人员,及时与疾控中心联系,严格按照要求办事。

3.一级响应

接到上级有关通知后,学校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在二级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全面启动群防群控措施,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

(2)根据实际情况,经教育局审批,由学生和家长自愿,决定是否留校。

(3)全校教职员工一律坚守工作岗位,全身心为留校学生服务,确保留校师生健康安全。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预案目录

1、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2、细菌性痢疾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3、狂犬病爆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

4、霍乱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5、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6、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7、甲型肝炎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8、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

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前言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媒介昆虫传播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我国近年来每年报告乙脑发病1.7,3.8万例,病死率高达3.9%,6.9%。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我国曾先后发生3次乙脑流行。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量使用乙脑灭活疫苗以来,病例逐年减少,但时有局部爆发或流行,每年病例仍有1万,2万左右。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暴发流行或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乙脑暴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爆发疫情判定标准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2例以上的病例;在100-1000人的集体单位,7天内有2例以上病例;在1000人以上的集体单位或村(社区),7天内有2例以上病例;在通许县范围内,10天内有10例以上病例。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1)、发病前2至21天在疫区有蚊虫叮咬史

(2)、患者有发热症状,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嗜睡、颈抵抗、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临床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同时具有以下临床症状之一的并除外细菌性脑膜脑炎:

(1)、高热、昏迷、肢体痉挛性瘫痪、脑膜刺激症状及大脑锥体束(肌张力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

(2)、高热、昏迷、抽搐、狂躁进而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

3、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

(1)、从脑组织脑脊液或血清中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

(2)、脑脊液或血液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恢复期血清抗体阳性。

五、预案启动条件

凡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爆发流行,即启动本预案。

六、对策与措施

1、报告记录及初步核实

接到疫情报告,要详细询问疫情发生情况以及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填写专用记录表格。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立即向应急管理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报告。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到达现场后进一步核实情况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病人数及波及范围对爆发或流行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判断。

3、采样送检

根据需要采集病人血液标本等及时采样送检。

4、个案调查

收集病例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住址、职业和发病日期等)、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暴露史(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有无露营史、蚊虫叮咬史)。

5、隔离治疗病人

对所有已发现的乙脑病人和疑似病例进行集中救治,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6、对感染源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

对感染源的所有暴露者予以医学观察。

7、划定疫点或疫区

疫点:与病人同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以疫点为中心并根据疫点位置与交通情况、蚊子分布范围,划定疫区。

8、立即开展应急预防接种

迅速开展疫区易感人群的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非疫区易感人群的查漏补种工作,提高适龄儿童的接种率。

9、消毒灭蚊

对疫区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人、畜房杀虫剂滞留喷洒或药物浸泡蚊帐。

10、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各种宣传形式,在疫区迅速开展乙脑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群众改变室外露宿的习惯,合理使用蚊帐,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1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

七、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在乙脑爆发流行控制期间,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对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分析。疫区在实施控制爆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后,新发病例显著减少,月乙脑病例数降至与往年同期相近或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时,可视为爆发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可转入常规防治和监测。并将疫情发生后的乙脑疫情变化及时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细菌性痢疾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前言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为国家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在流行季节可因食入污染食物或饮用被粪便污染的水源而引起食物型或水型暴发流行,严重影响人群健康。我区地处东部沿海,区民普遍有生吃或半生吃小海水产品的饮食习惯,极易引起该病的爆发流行。同时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这也给该病的传播流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有效控制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加强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细菌性痢疾的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爆发疫情判定标准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5例以上的病例;在100-1000人的集体单位,7天内有20例以上病例;在1000人以上的集体单位或村(社区),7天内有20例以上病例;在通许县范围内,7天内有30例爆发或200例以上散发病例。

四、病例诊断标准

病例诊断按照GBl6002—1995相关规定进行:

1、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除外其他原因腹泻者。

2、确诊病例:

(1)、急性细菌性痢疾:

a.急性发作之腹泻(除外其他原因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有压痛;

b.粪便镜检白血球(脓细胞)每高倍(400倍)视野15个以上,可以看到少量红

血球;

c.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具备1、2项。

实验确诊具备1、3项。

(2)、急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a.发病急、高热、呈全身中毒为主的症状;

b.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惊服、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或有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或有呼吸衰竭症状;

c.起病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但用灌肠或肛门拭子呆便检查可发现白血球(脓细 胞);

d.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具备1、2、3项。

实验确诊具备1、2、4项。

(3)、慢性细菌性瘌疾:

a.过去有细菌性痢疾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

b.粪便有粘液脓性或间歇发生;

c.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加3项。

五、预案启动条件

凡发生细菌性痢疾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即启动本预案。

六、对策与措施

1、报告记录及初步核实

接到疫情报告,要详细询问疫情发生情况以及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填写专用记录表格。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立即向应急管理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报告。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到达现场后进一步核实情况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病人数及波及范围对爆发或流行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判断。

3、采样送检

根据需要对病例粪便、血样等及时采样送检。

4、个案调查

制订统一的病例定义,对确认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可能的暴露史等资料。进行三间分布的分析,阐明病人什么时间发病,在什么地方居住或病人有什么特征。

5、隔离治疗病人

对所有已发现的细菌性痢疾病人和疑似病例,应给予积极的治疗。对重症细菌性痢疾患者应及时收治住院,并给予隔离。医院难以收治病人时,应设立临时隔离治疗点,就地隔离治疗病人。

解除隔离标准:病人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每日1次,连续2次阴性。

6、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留验,观察一个最长潜伏期(7天),同时粪检2次,搜集带菌者并隔离治疗。

7、消毒杀虫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毒和污染物清除工作。病家和临时隔离治疗点中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餐具、衣物、用品等进行随时消毒,病人的粪便等排泄物要严格消毒处理。

8、划定疫点或疫区

疫点:与病人同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以疫点为中心并根据疫点位置与交通情况,以居民区或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

9、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普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疫情流行期间减少聚餐活动,积极做好预防。同时倡导大家搞好环境卫生,管好水源,消除垃圾,消灭苍蝇及孳生地。

10、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

11、全面开展饮用水消毒与管理

对被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要消毒处理,必要时经有关部门批准,暂时停用,插上警示牌。

12、做好饮食行业、食品摊点的卫生管理

加强《食品卫生法》执法检查,取缔无证摊贩,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特别是生冷食品,要加强管理。

七、暴发流行控制效果的评价

在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控制期间,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对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分析。

疫区在实施控制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后,新发病例显著减少,月细菌性痢疾病例数降至与往年同期相近或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时,可视为暴发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可转入常规防治和监测,并在1周内向上级部门报告调查和处理结果。

狂犬病爆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

一、前言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犬、猫等动物是本病的主要储存宿主,在携带和传播狂犬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是当今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当前,我市狂犬病疫情十分严峻,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有效控制狂犬病的爆发流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一旦发生狂犬病爆发流行,迅速查清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或扑灭疫情。

三、爆发疫情判定标准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2例以上的病例;在100-1000人的集体单位,7天内有2例以上病例;在1000人以上的集体单位或村(社区),7天内有2例以上病例;在通许县范围内,1个月内有3例及以上病例。

四、预案的启动条件

一旦发生狂犬病爆发流行,立即启动本预案。

五、狂犬病人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特征:有病犬、猫等动物咬、抓伤史和密切接触史。潜伏期长 1

短不一,短的数天,长的几年、十几年不等,多数在1—3个月内。

2、症状: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三期:

(1)前驱期:约2—4日

a.全身症状:头痛、发热、纳差、恶心、周身不适。

b.伤口局部及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

c.恐惧不安,对痛、声、光、风等刺激敏感。

(2)兴奋期,约1—2日

a.恐水,对声、光、风刺激异常敏感。

b.高度兴奋状态,烦燥、极度恐怖不安、咽肌痉挛、呼吸困难。

c.麻痹期:约6—18小时。痉挛减少或停止,患者逐渐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尤其肢体软瘫为多见,呼吸变慢,节律不齐,心博微弱。神志不清,终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3、体征:

(1)破损伤口麻木感、高热、兴奋状态。

(2)咽肌痉挛,呼吸困难,角弓反张,后期出现弛缓性瘫痪。

4、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荧光抗体检查法:取病人唾液、咽部或气管分泌物、角膜印片等,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狂犬病抗原阳性率较高。

六、处理程序与步骤

1、报告记录及初步核实

接到疫情报告,要详细询问疫情发生时间、地点、人数以及报告时间、报告

人、联系电话等,填写专用记录表格。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立即向应急管理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报告。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到达现场后进一步核实情况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病人数及波及范围对爆发或流行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判断。

3、采样送检

根据需要对病例唾液、血样、脑脊液等及时采样送检。

4、个案调查

通过知情人、家属,了解狂犬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嗜好、生活环境、个人收入情况,了解被狂犬咬、抓伤的暴露史及伤后的诊治用药治疗情况、临床的症状、体征情况,密切接触者的预防免疫情况,了解疫点的消毒情况及疫区内的疑似狂犬和无主野犬的灭杀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

5、隔离治疗病人

所有狂犬病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

6、消毒杀虫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毒和污染物清除工作。病家和临时隔离治疗点中被污染的地面、衣物、用品等进行随时消毒,病人的唾液、排泄物要严格消毒处理。

7、划定疫点或疫区

疫点:与病人同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以疫点为中心并根据疫点位置与交通情况,以居民区或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凡发生狂犬病的疫区范围内的犬、猫必须全部进行扑杀。凡发生狂犬病疫情的疫区必须在五公里范围内对已免疫的犬只必须实行栓养,未实施接种免疫的犬、猫全部扑杀,并深埋或火化。

8、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加强居民狂犬病的防范能力„„

9、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

10、加强医务人员的犬伤诊治专业培训,规范犬伤门诊。保证高效、优质的疫苗规范使用,全力保护犬伤患者。

七、控制措施效果评价

落实控制措施后,如新发病例显著减少,狂犬病报告发病数降至接近或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时,可视为疫情控制措施有效,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转入常规监测防治。

同时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报事件处理结果,进行网络结案报告,并根据需要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霍乱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前言

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流行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霍乱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甲类报告传染病。

我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霍乱常发流行地区,为了有效控制霍乱的爆发流行,加强对霍乱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霍乱爆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爆发疫情判定标准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3例以上的病例和带菌者或有1例以上死亡病例;在100-1000人的集体单位,7天内有5例以上病例和带菌者或有1例以上死亡病例;在1000人以上的集体单位或村(社区),7天内有5例以上病例和带菌者或有1例以上死亡病例;在通许县范围内,7天内有5例以上病例或有1例以上死亡病例。

四、预案启动条件

凡发生年内霍乱首发疫情和爆发疫情,即启动本预案。

五、霍乱诊断标准(见GBl5984—1995)

1、疑似霍乱:具备下列之一者为疑似霍乱:

(1)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等,但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并发生吐泻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凡疑似病例应进行隔离和消毒,大便培养每天一次,连续2次阴性则否定诊断,并作订正报告。

、确诊霍乱 2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2)疫区内凡有上述霍乱典型临床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3)疫区内有腹泻症状,双份血清抗体测定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检出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具备(2)为临床诊断,具备(1)或(3)或(4)为确诊病例。

六、处理程序与步骤

1、报告记录及初步核实

接到疫情报告,要详细询问疫情发生时间、地点、人数以及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填写专用记录表格。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立即向应急管理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报告。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到达现场后进一步核实情况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病人数及波及范围对爆发或流行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判断。

3、采样送检

根据需要对病例粪便等样品及时采样送检。

4、个案调查

制订统一的病例定义,按照统一个案表对确认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病例

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可能的暴露史等资料。进行三间分布的分析,阐明病人什么时间发病,在什么地方居住或病人有什么特征。

5、隔离治疗病人

所有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就地隔离治疗,按“霍乱防治手册”规定的治疗方案及时予以抢救治疗。若转送病人,要随带盛放吐泻物的容器,对途中可能的污染物品进行随时消毒处理。

6、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服药

登记和追踪所有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病人陪伴者、聚餐参加者等。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最少5天。所有密切接触者,自医学观察日起每日验便一次,连续二次(间隔24小时),第一次采便应在服药前进行,大便采样必须做到日日清。同时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应急性预防服药,如强力霉素或喹诺酮类(氟呱酸:成人400毫克TID,连服二天;强力霉素:200毫克BID,饭后口服)。

7、消毒杀虫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毒和污染物清除工作。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排泄物、呕吐物、被污染的水源、缸水、物品、餐具、衣服、病人吃剩的食物、地面、外环境等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同时要仔细追查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五天内可能污染过的地方和物品进行消毒。对受污染的水源、饮食、物品和环境要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8、划定疫点或疫区

疫点:与病人同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以疫点为中心并根据疫点位置与交通情况,以居民区或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

9、必要时开展应急预防接种

对疫区的易感人群及毗邻地区的重点人群,立即开展针对菌型的霍乱疫苗的免疫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

10、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大力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动员群众移风易俗举办各种婚丧聚餐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有关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1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

12、建立集体单位晨检制度,开展疫源搜索:对疫情所在单位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每日报告结果。强化辖区医院肠道门诊工作,实行疑似病例日报制度。开展疫源检索的重点为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学校、饮食服务场所等重点地区和饮食服务从业人员、流动人口以及来自疫区的腹泻病人。

七、控制措施效果评价

落实控制措施后,如新发病例显著减少,霍乱报告发病数降至接近或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时,可视为疫情控制措施有效,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转入常规监测防治。同时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报事件处理结果,进行网络结案报告,并根据需要向有关方面汇报。

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前言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是常见的传染病,一旦爆发流行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疫情,加强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伤寒、副伤寒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我区各有关部门联动协作,及时落实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判定标准

1、爆发疫情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5例以上的病例;在100-1000人的集体单位,7天内有10例以上病例;在1000人以上的集体单位或村(社区),7天内有10例以上病例;在通许县范围内,14天内有100例以上病例或20例以

上相关病例。

2、重大疫情

在通许县范围内,如5天内发现50例以上病例,为一级重大疫情;如5天内发现10-49例病例,为二级重大疫情;如5天内发现5-9例病例或5天以后又有续发病例,为三级重大疫情。

四、预案启动条件

一旦发生伤寒、副伤寒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立即启动本预案。

五、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地区有持续性发热超过1周者。

2、临床诊断标准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下列之一者,可做出临床诊断:

(1)持续性高热: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可在5-7天内达40-41?及以上,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一般持续1-2周。

(2)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3)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3、确诊病例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

(1)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2)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伤寒或副伤寒“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六、处理程序与步骤

1、报告记录及初步核实

接到疫情报告,要详细询问疫情发生情况以及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填写专用记录表格。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立即向应急管理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报告。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到达现场后进一步核实情况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病人数及波及范围对爆发或流行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判断。

3、采样送检

根据需要对病例粪便、血样等及时采样送检。

4、个案调查

制订统一的病例定义,对确认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可能的暴露史等资料。进行三间分布的分析,阐明病人什么时间发病,在什么地方居住或病人有什么特征。

5、隔离治疗病人

所有伤寒、副伤寒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经正规治疗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一周后粪检2次阴性(2次检测间隔2-3天),方可解除隔离。

6、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服药

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以及在水型、食物型爆发中可能受感染的人,如家庭成员、病人陪伴者、聚餐参加者等要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自最后接触之日起计算,伤寒23天、副伤寒15天。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应急性预防服药,如复方新诺明,每日2次,每次2片,服用3-5次(儿童酌减)。

7、消毒杀虫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毒和污染物清除工作。病家和临时隔离治疗点中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餐具、衣物、用品等进行随时消毒,病人的粪、尿、排泄物要严格消毒处理。

8、划定疫点或疫区

疫点:与病人同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以疫点为中心并根据疫点位置与交通情况,以居民区或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

9、必要时开展应急预防接种

对疫区的易感人群及毗邻地区的重点人群,开展针对菌型的伤寒疫苗的免疫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

10、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普及伤寒、副伤寒等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疫情流行期间减少聚餐活动,积极做好预防。同时倡导大家搞好环境卫生,管好水源,消除垃圾,消灭苍蝇及孳生地。

1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

12、建立集体单位晨检制度:对所有人员测量体温、进行相关体检,并每日报告结果。

七、控制措施效果评价

落实控制措施后,如新发病例显著减少,伤寒、副伤寒月报告发病数降至接近或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时,可视为疫情控制措施有效,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转入常规监测防治。

同时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报事件处理结果,进行网络结案报告,并根据需要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前言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和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广泛流行。据记载,本病于1928—1929年,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厦门、杭州、宁波、上海、台湾和香港等地流行。于40年代又传入我国上海、福建、汉口、广东等地,并发生流行。1978年本病在广东省佛山区发生流行,近十年来疫情在广东、海南省迅速蔓延,波及广西,全国累计病例60多万例。2004年10月,我市慈溪逍林镇首次发生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登革热爆发疫情,累计发病83例。

由于登革热传播迅猛,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旅游贸易事业的发展。为了控制登革热的流行和防止扩散蔓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登革热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爆发疫情判断标准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2例以上的病例;在100-1000人的集体单位,7天内有2例以上病例;在1000人以上的集体单位或村(社区),7天内有3例以上病例;在通许县范围内,7天内有5例以上病例或发现本地感染病例。

四、预案启动条件

凡发生登革热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即启动本预案。

五、登革热诊断标准

参照《WS216-2001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执行。

临床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在流行季节,来自流行区l5天内的患者或在当地感染发病的患者,凡具备登革热一般症状,并符合突然起病,发热24,36小时达高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三红征,皮疹,表浅淋巴结肿大,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特点者,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做出临床诊断。首例(批)病人和新发疫区病人的确诊必须以血清学和病原学作为依据。

2、登革热病人中凡出现1个器官以上出血、肝肿大、血小板减少(10万/UL以下),血液浓缩者可诊断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病人如出现休克症状,脉压低或血压低,红血球容积增高者,可诊断为登革休克综合征。

3、鉴别诊断:登革热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在新疫区和非流行区尤易误诊,应注意与流感、狂犬病、麻疹、猩红热、爆发型流脑、恙虫病、斑疹狂犬病、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相鉴别,有脑损害的病人应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六、处理程序与步骤

1、报告记录及初步核实

接到疫情报告,要详细询问疫情发生情况以及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填写专用记录表格。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立即向应急管理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报告。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到达现场后进一步核实情况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病人数及波及范围对爆发或流行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判断。

3、采样送检

根据需要对病例血样等及时采样送检。

4、个案调查

制订统一的病例定义,对确认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蚊子叮咬史等资料。进行三间分布的分析,阐明病人什么时间发病,在什么地方居住或病人有什么特征。

5、隔离治疗病人

所有登革热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新发疫点的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隔离室应有防蚊设施。病人较多的疫区,卫生部门要派出医疗队划片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尽量减少远途就医,防止扩散。

6、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对疫点、疫区内不明热患者做好病家访视,接触者要进行15天医学观察。

7、紧急灭蚊

必须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尤其作好流行区内医院和学校范围内的灭蚊工作。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陶器场、废轮胎堆积站等场所使用杀虫剂滞留喷洒处理。翻盆倒罐,填堵竹节、树洞,难于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8、划定疫点

无论城市或乡村,凡已证实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时,划定以病家为中心、半径50公尺周围的居民区作为疫点。必要时可实施对交通工具灭蚊和对有关人员进行检疫。

9、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积极做好个人和家庭防蚊工作。同时倡导大家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子及孳生地。

10、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

11、必要时可实施医疗机构应急疫情报告制度,如疑似病例日报或零报告制度、登革热疫情动态报告等制度。

七、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疫情控制期间,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

爆发疫情控制后,要注意加强疫情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并将疫情发生后的登革热疫情变化及时向市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甲型肝炎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前言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 病,为国家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本病主要经粪--口传染,历史上曾引起过多次大流行。我国是甲肝高流行地区,常年散发流行,其发病率占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首位,同时还常出现季节性或食物源性的爆发流行。为了有效控制甲肝的爆发流行,加强对甲肝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甲肝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爆发疫情判定标准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5例以上的病例;在100-1000人的集体单位,7天内有10例以上病例;在1000人以上的集体单位或村(社区),7天内有10例以上病例;在通许县范围内,14天内有15例以上相关病例。

四、病例诊断标准

甲肝病人诊断标准参照《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l701O一1997)执行。

急性甲型肝炎:

(一)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1.1 症状:近1周左右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乏力和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1.2 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

2、临床病例诊断标准:

2.1 流行病学:发病前45天内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密切接触史。

2.2 症状:近1周左右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乏力和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3 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

3、实验确诊病例诊断标准:

3.1 症状:近1周左右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乏力和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2 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同时伴有下列任何一项者。

3.3 血清抗HAV—IgM阳性

3.4 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滴度呈四倍升高者。

3.5 免疫电境在粪便中见到27NM甲肝病毒颗粒。

(二)急性黄疸型肝炎

凡符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诊断条件,且血清胆红素大于17umOl/L,尿胆红素阳性,或临床上有巩膜、皮肤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可确诊。

五、预案启动条件

确定出现甲肝爆发流行时,即启动本预案。

六、控制暴发流行的对策与措施

1、报告记录及初步核实

接到疫情报告,要详细询问疫情发生情况以及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

等,填写专用记录表格。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立即向应急管理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报告。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到达现场后进一步核实情况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病人数及波及范围对爆发或流行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判断。

3、采样送检

根据需要对病例血样等及时采样送检。

4、个案调查

制订统一的病例定义,对确认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可能的暴露史等资料。进行三间分布的分析,阐明病人什么时间发病,在什么地方居住或病人有什么特征。

5、隔离治疗病人

所有甲肝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期一般从发病日起3周,托幼机构不得少于45天。

6、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服药

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病人陪伴者、聚餐参加者等要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自最后接触之日起计算,密切接触者或高危人群医学观察30天。

7、消毒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毒和污染物清除工作。病家和临时隔离治疗点中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餐具、衣物、用品等进行随时消毒,病人的粪、尿、排泄物要严格消毒处理。

8、划定疫点或疫区

疫点:与病人同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以疫点为中心并根据疫点位置与交通情况,以居民区或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

9、必要时开展应急预防接种

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尤其是儿童、孕妇可应急接种人血丙种球蛋白,这是扑灭疫情的有效办法。也可以考虑接种甲肝疫苗。

10、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或食用疫区的贝类食物,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1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

12、建立哨点监测制度:设立几个医院为疫情监测点,每日报告门诊急性病毒性肝炎就诊病例数;工厂、学校、托幼机构等报告每日缺勤人数。

七、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疫情控制期间,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经过疫情检索,疫区在发生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后,45天内无新发病例,可经疫情应急处理专家组核定,转入常规监测防治。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调查和处理结果。

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

一、前言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分布广、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特点,在农村、城镇地区时有暴发,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暴发流行,加强对该病的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二、目的

一旦发生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能迅速查清疫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暴发疫情标准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2例以上的病例;在100-1000人的集体单位,7天内有2例以上病例;在1000人以上的集体单位或村(社区),

7天内有2例以上病例;在通许县范围内,10天内有10例以上相关病例。

四、病例诊断标准

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爆发疫情和病人诊断标准,参照《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l5996—1995)执行。

1、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1)发病在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及流行季节,或病前两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病前两月内有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2)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

2、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1)发病在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及流行季节,或病前两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病前两月内有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2)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

(3)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前 三期可有重叠,并存在有大量五期不全的异型或轻型非典型病例。

(4)血检查:早期白细胞数低或正常,发病3,4日后明显增多,杆状核细胞增多,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

(5)尿检查:尿蛋白阳性,并迅速加重,伴显微血尿、管型尿。

3、确诊病例诊断标准

(1)发病在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及流行季节,或病前两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病前两月内有与鼠类或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2)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

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

(3)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4)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

(5)从病人血液白细胞或尿沉渣细胞检查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或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NA。

五、预案启动条件

凡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爆发流行和重大疫情,即启动本预案。

六、对策与措施

1、报告记录及初步核实

接到疫情报告,要详细询问疫情发生情况以及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填写专用记录表格。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立即向应急管理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报告。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到达现场后进一步核实情况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病人数及波及范围对爆发或流行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判断。

3、采样送检

根据需要采集病人血液、尿液标本等及时采样送检。

4、个案调查

收集病例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住址、职业和发病日期等)、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暴露史(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有无间接或直接与鼠类接触史,病前2个月内流行区涉足史,特别是流行区内野外活动、打场史)。

5、隔离治疗病人

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极小,不需特殊隔离,但需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病毒唑和干扰素对EHFV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应尽早使用。

6、对感染源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服药

对感染源的所有暴露者予以医学观察,必要时给予病毒唑和干扰素。

7、消毒灭鼠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立即广泛地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对室内空气和各种表面,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等,以及室外一定范围的地面、垃圾进行消毒。同时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进行消毒处理。

8、划定疫点或疫区

疫点:与病人同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以疫点为中心并根据疫点位置与交通情况,以居民区或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

9、必要时开展应急预防接种

必要时,开展EHF灭活疫苗应急接种。

10、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注意个人卫生,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防止皮肤破伤,如有破伤,应及时周碘酒消毒处理。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工作。

1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

七、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疫情控制期间,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推荐访问:传染病 防控 应急预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