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事迹材料 > 关于工匠事迹材料及事迹简介【五篇】

关于工匠事迹材料及事迹简介【五篇】

时间:2022-05-16 09:45:02 来源:网友投稿

料及,读音为liào jí,汉语词语,意思是料想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工匠事迹材料及事迹简介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工匠事迹材料及事迹简介5篇

【篇1】工匠事迹材料及事迹简介

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词汇“工匠精神”,这几日备受关注。“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  路,在他脚下延伸…… ----记第二届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工匠”
  张飞 张飞,男,现年30岁,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神火集团葛店煤矿机电三队副队长。该同志自1989年入矿以来,便树下了扎根煤海,以矿为家,奉献矿山的决心和意志,他在工作中努力开拓进取,拼搏奉献,经过他本人的不懈努力,终于使他由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一名优秀*党员和一名优秀的基层区队管理干部。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文秘部落走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张飞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已经拼搏了十多年,在这十年的工作历程中,他始终坚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思想上*上始终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中时刻不忘积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深入钻研专业技术技能,从而养成了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主人翁责任感,经过10余年的辛勤努力,他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
  1995年6月,安徽淮北至永城葛店矿矿井35KV高压供电线路因当时下大雨,线路下有树木造成了线路接地,发生了短路事故,无法供电,而我矿井下涌水量又大,如果不能及时供电,就有发生淹井的重大危险。在这关键时刻,张飞同志积极主动请命参加了清除砍树行动,在当时还下着大雨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他凭着敏捷的身体,连续爬树数余棵,用斧头砍树杆,加上自己精湛的工作经验,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斗,终于及时恢复了矿井供电。他的出色工作表现受到了矿领导的表扬,同年他被矿评为先进个人。
  1998年8月,由于葛店煤矿井下26采区出水,当时水泵和供电设备全部泡在了水里,在这容易造成整个采区被淹的紧急情况下,矿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张飞同志凭着自己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名*党员的高度责任感,第一个跳到齐胸深的冷水中和同事们一起搬出机电设备,进行抢修,经过三个多小时摸爬滚打,开关水泵被及时修复,恢复了正常排水,为我矿减少了一次重大经济损失。同年他被矿评为矿山“攻坚功臣”。
  XX年7月,在葛店矿机电设备达标过程中,副井底中央泵房地坪硬化工作,由于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张飞同志带领机修班十余人,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衣服不知被汗水湿透了多少次,手被水泥都烧烂了,一碰到水就钻心的痛,他强忍着疼痛,拼命地干,班里的同事送他外号“拼命三郎”。就这样和大家团结在一起经过共同努力,终于提前四天圆满完成了该项任务。同年被矿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
  XX年12月,在葛店矿井下—600采区安装6寸供风管工程中,张飞同志带领七名同事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在不到十五天的时间里,安装6寸管路2400多米,最后因身体支持不住,累病在工作岗位上,同事们劝他休息,他说时间紧,任务重,不肯休息,最后提前八天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任务,受到了矿领导的多次表扬及嘉奖。
  在专业技术方面,张飞同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在电工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研究出了电器设备过热的预防方法,有效的反设备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全年所辖设备影响时间为零的好成绩,保持了设备质量标准化。并在工作过程中钻研出了一套常用工具(扳子、钳子、螺丝刀等)快速使用方法,综合开关综保排查故障程序法及各种设备的漏电快速排查法,使设备的检修和故障排查时间缩短了一半。在1996年矿举办的井下电工青工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1997年度获得公司电工技术比武中第一名、矿第二名;1998年度获得公司电工技术比武中第二名;XX年度获得公司电工技术比武中第三名,同时获得集团公司采掘电钳工技术比武第一名;XX年度荣获河南省煤炭系统采掘电钳工技术大比武活动中,勇夺桂冠,荣获“河南省煤炭系统技术能手”和“河南省技术能手”光荣称号,同时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煤矿基层区队的管理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井下现场跟班时,他重点抓好劳动纪律和安全生产,他深知,安全是天字号工程,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因此工作中他时刻要求和带领职工严格按章作业,并处处率先垂范,在他10余年的管理过程中,从没有出现一次安全事故,并且由于纪律严明,他带领的队伍连年被单位评为“优秀班组”和“党员示范岗”,他管辖的工作范围多年保持了“精品工程”。 张飞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爱岗敬业,扎根煤海,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表现出了工人阶级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他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体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时代特征;他拼搏进取,争创一流,为矿、为集团公司争光,他团结协作,友爱互助,无私奉献,展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张飞同志的先进事迹,反映了工人阶级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他在实际工作中积极继承老劳模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格,又反映了新一代劳模的时代精神和豪迈气概。 张飞同志工作中的那种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以强烈的工作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的工作态度,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屈服,永不懈怠,永不满足,永不停步,永做科学技术的带头人,他在为企业做出无私奉献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集团公司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在煤炭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目前,张飞同志正在工作中继续发扬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团结带领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精神,抓住机遇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观念和岗位争一流的信念,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争做一个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企业员工,为全体企业员工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企业繁荣和振兴贡献力量。 路,在他脚下延伸
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  不久前写过一篇《工匠》,现在想说说工匠精神。假以时日,会有权威部门给出明确的释义。在当下,要突出的显然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杰出工匠应当说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
  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总管或曰总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人传》的传主就是一名都料匠。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闻名于世,但至于为什么会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唯一可以肯定的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年龄”远远大过比萨斜塔的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用心之精盖如此”,今天我们又如何不该伸出大拇指?“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当之无愧,可惜预浩撰写的“《木经》三卷”已经失传,只在沈括《梦溪笔谈》中还能见到片段。开封见今仍有开宝寺塔,为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否预浩建的那个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筑都是这样,尽管建造技术十分高超,却没有留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更有“三离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时分裂,又三次自行“复合”。神奇的原理是什么呢?近代在修复小雁塔时发现,当时的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了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会均匀分散,从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样。
  周密《癸辛杂识》云:“汴梁宋时宫殿,凡楼观、栋宇、窗户,往往题‘燕用’二字,意必当时人匠姓名耳。”这显然只是一种猜想,哪有某个工匠,即便都料匠也罢,能够包揽一切的道理?但历史上那些留下了姓名的工匠,又往往不能与作品进行对应。朱启钤等先生编辑、杨永生先生新编的《哲匠录》,便是一部关于古代工匠名录的书。书中“所录诸匠,肇自唐虞,迄于近代;不论其人为圣为凡,为创为述,上而王侯将相,降而梓匠轮舆,凡于工艺上曾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立个言若,以其于人类文化有所贡献”,因此,举凡“营造,叠山,锻冶,陶瓷,髹饰,雕塑”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一概收录。像圣字辈的鲧、禹一类,将相级的曹操、萧何、杨素、韩琦等,在他人看来,“沦为”工匠或许有些屈尊吧。
  工匠精神每令我们叹为观止,还有一种更要肃然起敬。明朝宋濂写过一篇齐桓公责备工师翰的寓言故事,工师翰就是一名工匠。宫殿坏了,建新的,工师翰全权负责。先去伐木、用木排运出山,然后“麾众徒,操剞劂斲之,运绳尺剫之”。五个月后,大功告成。桓公一看,“东阿之楹有樗者”——东宫有根柱子是用臭椿树做的,不高兴了,责备说:“樗,散木也。肤理不密,渖液弗固,嗅之腥,爪之不知所穷,为柣为枨尚不可,况为负任器耶?”这种树一堆毛病,不密实,闻着臭,做成门槛什么的都不合格,何况要承重?工师翰假装委屈,我把别的地方都弄得那么好,“嘉木以为桯,文磶以荐址,画藻以奠井,坚垩以厚墉,陶甓以饰黝”,梁柱缺了一根用椿树凑数,不成想就被责备了。桓公给他讲道理,宫殿就是靠柱子支撑的,“一楹蠹则倾隳”,怎么能行呢?工师翰这时也讲道理了,国家稳固正如同宫殿稳固,如果“众壬进”,奸臣当道,能行吗?桓公说肯定不行。工师翰说,那你只看到臭椿柱就是“察其小而遗其大”了,看看现在朝里掌权的,雍巫、夷鼓初、寺人貂、开方,这四个都是什么人,“皆蠧矣”。桓公恍然大悟,“于是解四子政而召管敬仲任之,齐国大治”。工师翰先故意露出破绽,然后以桓公之矛攻桓公之盾,逻辑如工艺般严谨,进谏效果也就自然可期。
  如果说宋濂笔下的还只是寓言故事,那么宋朝李诫编撰的《营造法式》不仅是对建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而且更有助力防止腐败的社会价值。李诫即工匠出身,“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坚窳之制,堂构之方,与绳墨之运,皆已了然于心”。但该书在技术层面之外,还明确了劳动定额,以及运输、加工等所耗时间,对于编造预算,施工组织都有严格规定,相当于一套建筑工程的制度、规范,从而能够有效地杜绝物料浪费和工程管理人员中饱私囊。如李诫这样一种工匠精神,不是同样足令我们景仰吗?
  当下为什么要提出培育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出发点显然不是要打捞传统手工艺,而是旨在将传统手工艺中蕴藏的精益求精注入现代企业。这两年,我国游客不是走到哪个国家就在哪里“扫货”并不断成为新闻吗?究其原因,国人口袋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国货信誉有待提振。这样来看,就不难明了此种提法的战略意义了。
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  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工李万君看来,工匠精神有两种。一种是创新发明开拓,攻克非凡的难题;另一种是始终如一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每一天,工作了29年、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李万君,都在手握焊枪、踏踏实实地做着这两件事。
  “入了党,就要发挥更大作用”
  1987年初入职场,李万君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和工友们在电焊车间水箱工段的烟熏火燎中淬炼意志。
  焊枪喷射着2300摄氏度的烈焰,瞬间将钢铁融化。炎热的盛夏,车间里火星四溅,烟雾弥漫;声音刺耳,味道呛鼻。一年后,一起入厂的28个小伙伴有25个离职。李万君留了下来。焊工是非常苦非常累的工作,但是李万君热爱它,钻研它。
  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总会多焊20个;厂里两年发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师傅们都说这孩子黏人,问问题问得太细。1997年,他首次代表长客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虽然是最年轻的选手,三种焊法、三个焊件、三个第一轻松收入囊中。
  1995年,工作了8年的李万君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党员。“当时工作条件艰苦,我就想好好干活,加入党组织好发挥更大作用。”
  成为党员,李万君更加不讲条件地带头干活。厂里的尖端活、关键活都找他,他的作用越来越大。有一年,工厂水管冻裂了,水哗哗地流,生产无法进行。可带压焊接一焊就噗噗冒气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没了主意。李万君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在裂口处焊上了一个带螺纹的管座,让气体从中排出,难题迎刃而解。
  “党员,要带头攻克难题”
  多年的勤学苦练下来,李万君把焊枪使得出神入化。两根直径仅有毫米的不锈钢焊条,可以被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不留一丝痕迹;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
  技艺越来越高的他自然走上了攻克技术难题之路。XX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公司试制生产。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整车约50吨重量的关键受力点,按常规焊法焊接段数多,接头易出缺陷,质量无法保证,成为阻碍生产的拦路虎。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提出这个想法,来自阿尔斯通的法国专家认为不可能。经过1个月的反复钻研摸索,李万君总结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枪焊完整个环口。这连最先进的焊接机械手也无法完成的操作,让倨傲的法国专家对中国工人竖起了大拇指。
  随着我国高铁产业不断升级,技术难题也越来越“高精尖”。“既要保证生产任务,又要攻克难题,党员自然要加班加点带头干。”今年,李万君又带领团队攻克了美国纽约地铁列车转向架焊接难题,通过32道焊接把4厘米厚的钢板严丝合缝地焊在一起,用超探、射线技术检测也看不到任何缺陷。
  “技能,传承下去才有价值”
  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的电焊弧光四面散射,为了看清徒弟孙维鹏的操作手法,李万君一个晚上都没有带护具。“后来我看到师傅的眼睛开始红肿、淌眼泪,就为了教我焊试验片,我是又感动又自责啊。”在26岁的年轻技工孙维鹏心中,师傅李万君是他最敬佩的人。
  在传授技能这件事情上,李万君的确毫不含糊。他利用业余时间举办高级电焊工培训班,一招一式地传,手把手地教,经常跪在地上指导操作。他还会根据大家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做训练方案。XX年,长春市焊工比赛的前三名都出自李万君门下。
  随之设立的“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既是传承技术的培训站,也是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攻关站。不仅培训企业内部和吉林省内其他企业的焊工,李万君还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对400多名技术工人进行培训,把自己的技能变成社会财富。“我的技能不能留给自己,传给企业和社会才更有价值。”李万君说。
  XX年以来,李万君带头完成国家发明专利21项,革新7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10多项,取得五小成果150多项,获奖104项。而在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高铁也完成了时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三级跳”。大国工匠正助力“中国梦”提速。
  
  

【篇2】工匠事迹材料及事迹简介

工匠事迹材料五篇

【篇一】

**,现任文琼项目测量主管,自2007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已经在测量岗位上走过了12个春秋,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桥梁与隧道的坐标放样、多少次路基坐标和高程程序的编制与放样、多少次项目结构物的坐标及尺寸反复推算和验证,为了保证了施工的精确性,他对施工放样、检测和复测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从最早的洛阳衡山路项目施工、到郑州东站项目建设及郑开城际铁路工程项目;从宁西铁路复线工程到九景衢铁路项目、再到海南文琼项目的建设。他也从最初的实习生测量员,到测量班长,再到如今经验丰富的项目测量主管,**始终奋战在施工最前沿。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业务能力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由于常年在施工一线,**也与许多测量人一样,拥有了黝黑的皮肤。深基坑、高桥墩、水中测量、路堑测量,只要进入到测量一线,他总是一马当先。十几年的工作下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为提高工作效率,每当工点距营地较远时,他便主动要求驻扎在测量地点,中午不再返回营地,为工程施工争取时间。一根根桩基、一个个承台墩身、一段段路基的按期施工,都包含着他和他队员的辛劳。

2015年他调往公司九景衢铁路项目,担任项目测量班长一职,并同时负责龙山溪特大桥工程的技术工作。龙山溪特大桥,桥梁跨省道和河流两端与隧道相接,由于线路地形复杂且包含高边坡防护、高桥墩以及连续梁施工,施工难度非常大,技术含量也很高。为了早日打开工作局面,他每天早早的就起床来到办公室查阅图纸,每天早上都会和自己的队员进行简单的工作碰头会,对当天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每天晚上再聚在一起进行简短总结,通过收集反馈当天的施工进展情况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及时处理和调整。

**很清楚,桥梁施工要求精度高且允许误差仅为毫米级,如果测量人员有任何一丁点的失误,都会导致桥梁轴线的偏移,并对路基与桥的顺接和桥梁梁板的安装带来施工难度,从而影响整体施工。为了保证测量精度,他要求所有测量人员在放样前对所放样点的坐标反复测算,必须确定无误后才能放样,在放样的过程中,也要对坐标反复核对,以减少测量误差。“高标准、严要求、粗中有细,精益求精”,在工作中**一直都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测量工作没有小事,只有大事,正是他的这种“严苛”态度,他和他的队员们才能以近乎“完美”的测量成果为项目交卷。付出终将得到回报,**被公司授予2016年度“优秀技术员”称号。

2017年10月,他被公司调往海南文琼项目,担任项目测量主管。文琼项目的地况复杂、地质多样化,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困难。他将项目部测量设备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将沉降仪与沉降板相结合的方法,在公路路基沉降的观测方面收获了不少心得。文琼项目测量队伍有不少新生力量,为了提高测量队的整体技术能力,让大家尽快对施工仪器熟悉运用起来,他白天组织队员们多测、多算、多复核,闲暇时间就集中组织队员们学习测量知识、收集整理资料。

“态度”是**喜欢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他常常给队员们讲“你对待工作是什么态度,工作就会给你什么结果”。因为坚定的“态度”,对于新仪器和新软件的操作,**总会比别人学得快;对测量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他更是胸有成竹。他将测量知识和经验知无不言地传授给他的队员们,每当遇到少见且较难的测量任务时,他都会在自己把关的情况下,尽量让队员们都来实测。因为他知道,测量工作不能是“只看不干”,只有经常摸仪器,进行实地测量才会更快的适应和成长起来。他的无私默默影响着整个团队,队员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认真学习理论学习,在严谨的态度中完成实践操作,他们一同整理出的技术资料也是整个项目技术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文琼项目地处海南,气候湿热,野外工作让他的皮肤因紫外线照射时间过长严重晒伤并形成疤痕,有几次他差点晕倒在施工现场,但短暂休息后他便赶紧投入到工作中。由于表现突出,他在项目“大干60天,确保年度目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劳动竞赛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在高质量完成测量工作的同时,**追求上进,不但取得了工程师职称,所写论文还获得了集团公司优秀论文二等奖。此外,他还获得了2018年中国职能大赛中国铁建工程测量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奖。

“做精就是创新创效”,**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测量人员,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业绩,为项目发展贡献着测量人专业、敬业的力量。

【篇二】

**,1974年出生,自1989年在四公司钢结构公司参加工作以来,刻苦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练就了一身能独当一面的过硬技术,成为了新一代有知识、有技术的铁建员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勇于奉献,在施工生产中,他继承和发扬了父辈的铁兵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生动地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和超强的实干精神。

刻苦钻研,敢于挑战

2010年,钢结构公司承揽了包西铁路二衬台车的改装调试工作,这是四公司首次接触二衬台车,更没有改装过。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主动挑起了担子,迅速带领班组成员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并向项目部技术人员请教,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终于掌握了技术要领,顺利完成了4台二衬台车的修改、拼装、调试工作,紧接着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按期交付使用,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近几年,**带领班组成员,奔波在各大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了40多台二衬台车的安装调试,获得了施工单位的一致好评。作为一线的工班长,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任务多么困难,**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一次次圆满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立足实践,勇于创新

2014年,**参加了杭黄铁路工程中的水沟电缆槽自动行走台车的设计和加工工作,过程中,他根据多年设备安装经验,积极献策献计,亲自动手实验,给工程师提供了丰富准确的一手实验数据,配合工程师完成了水沟电缆槽台车的设计制作。随后,在他的带领下安装调试工作很快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施工单位节约了人力物力,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隧道水沟电缆槽传统施工方法采用小块模板进行拼装,整体性差,模板安装及加固支撑、模板拆除耗时较长,循环施工模板采用人工倒运,施工效率低,每个循环施工周期约3天。而通过轨行式液压水沟电缆槽台车进行施工,台车拼装完成后,每次施工作业只需要安装钢轨,台车就位后,全自动操作进行模板的就位,不需拼装和拆除模板,施工快捷,每个循环施工周期为1天。

2018年,**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成为了“刘顺成创新工作室”的一员,他和工作室的技术员们一起钻研技术,摸索实践,研发制作出了自行式仰拱移动栈桥,其中有4项新技术,申请了专利,目前已经有一项获得了专利证书。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在阜阳铁路施工中,他因机具意外脱钩,不小心碰伤了鼻梁,鲜血直流,可他只做了简单的止血处理,就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中;在邯郸西城立交工地,由于工程任务要求工期短,时间紧,他总是最晚收工,留下来亲自检查现场是否存在问题。很多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有老胃病,会经常复发,痛起来满头大汗,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吃上几颗备用药,就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说:“轻伤不下火线,我们就是做事的人,抓紧把任务完成才是当务之急”。

多年来,他像父辈一样转战大江南北,续写着铁兵精神,在新时代阔步向前,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都留下了他瘦小却坚毅的身影,他带领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他本人也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生产者”。

【篇三】

我叫**,现任**检测公司精测队队长,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测量工作中的苦与乐。

我常年在野外从事测量工作,爬山、涉水、上高桥、进隧道是工作常态,更是我的强项。我们经常是背着仪器、扛着脚架,在线路上一遍又一遍的测量,不断定位着一个又一个分项工程的走向,享受着从蓝图变为线路的喜悦。

每次新上项目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更是一次新的挑战,这其中不乏也有历险记。记得那是在格库铁路青海段上场伊始,我和公司徐万鹏总经理兵分两路带队火速交桩复测,我们这一队在一天傍晚临近收工时分突遇沙尘暴,在荒无人烟的高原高寒荒漠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极端恶劣天气,我们都很恐惧。更糟糕的是手机没有了信号,汽车也因迷路而陷进沙漠,我们陷入绝境!为防止野兽袭击,抵御夜间寒冷,我们将设备搬出车外,人员集中车内抱团取暖。我们3名党员组织大家轮流唱歌、讲故事,鼓舞士气,我们坚信组织和领导一定会全力搜救的。

就在第二天黎明时分,领导率队经过一夜搜救,终于找到我们,大家紧紧地抱在一起,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无论施工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施工条件多么艰苦,我们的心中始终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测量工是工程的眼睛,工程的成败就在我们毫厘之间。

“人生能修几条路,少留遗憾多创优”。

2015年12月,集团公司中标汉十铁路,我带领21名测量骨干、12套仪器和4台车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点多线长、气候严寒、任务繁重的面前,我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仅用1天时间就找到所有点位。我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默契的配合和顽强的斗志,在全线第一家率先完成复测,第一家通过资料评估,被设计单位确定为汉十铁路控制网复测标杆并在全线推广,我们感到无上光荣!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测量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个数据错误就有可能造成上千万的返工损失和企业信誉损毁!因此,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我不懈的追求,在我们的手中不容有任何闪失。在汉十铁路建设中,我们坚持多级复核制度,拿到图纸,必须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复核,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问。在我的牵头复核下,先后纠正了11个桥墩里程数据、70个桥墩台高程数据,为企业挽回了重大的潜在经济损失和风险。

在施工中,路基段沉降观测标志经常被施工车辆破坏,造成沉降观测诸多不便和大量重复劳动,我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采取预制混凝土保护框、张贴反光标志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沉降观测标志,再一次受到业主的肯定和推广。

2018年10月,我带队负责成都地铁10号线铺轨项目精调工作。虽然我从事测量工作多年,经验较为丰富,但干的都是铁路、公路施工测量,从事地铁铺轨精测还是第一次,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更激发了我的斗志。我精选精密仪器,带领团队提前进入施工现场,全面熟悉线路走向并进行CPIII布点。为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我们分为4个小组,定人定仪器定任务,分别负责盾构区间、高桥段的CPIII测量、轨道精调等任务。我带头示范测量要领、要点,加强过程指导,严密演算数据,取得了零失误的佳绩。截至2019年4月15日,成都地铁铺轨项目35.5Km的CPIII建网、加密基标测量、轨道精调以及20组道岔的精调任务圆满完成,受到了铺轨项目的高度赞扬。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25年来,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满怀对党对企业的忠诚,全身心投入到测量事业中,项目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我先后培养、带出了21名测量技师、高级技师,荣获“股份公司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株六、渝怀、宜万、京沪、杭黄、汉十等18条国家重点铁路项目既留下了我们测量人的先锋足迹,也是我们测量人、铁建人的丰碑和见证。更让我自豪的是,在我们的努力下,公司的测量业务,从2011年产值不足6万元,到2017年猛增为1200万元,我们能为企业贡献更大的价值!

当前,集团公司正处在规模提速、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我愿带领测量团队勇于扛起肩上的仪器与责任,冲在企业建设发展的最前端,用忠诚与担当绘就企业与个人的梦想!用毫厘之事铸就企业的辉煌!

【篇四】

我叫**,来自三公司,现任坦桑尼亚50KM项目经理。作为一名海外工作者,能够当选今年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我感到无上荣耀。

2005年大学毕业时,我来到了重庆彭武高速C1标,负责宝光寺大桥的技术施工。记得当年我第一次一口气爬上几十米高的墩柱时,汗流浃背,双腿发抖不听使唤,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建筑工人的艰辛。但当我第一次能够能把图纸中的数据跟现场的施工联系起来,独立完成所有工作时,心中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让我坚信,选择建筑工程专业,选择十**是对的。

随着集团公司海外战略的实施,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海外战队,于2013年担任了蒙古乌兰巴托东四路立交桥项目工程部部长,开启了人生的海外施工之旅。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自我加压,用一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哑巴英语到畅通交流,并熟练地掌握了国际施工标准,工程项目平稳推进,获得当地政府和业主的肯定和赞扬。

2014年,更为遥远的非洲成为我新的战场。我所在的坦桑尼亚50公里项目更是地处偏远、人烟稀少。破落的房屋三三两两的歪在土路两边,孩子们甚至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衫,这是我眼中真实的非洲,贫穷真实存在。物质匮乏、交通落后,每年雨季过后,我所在的项目更是疟疾和风寒的高发期。这七年来,项目上所有职工都不同程度的感染过疟疾、风寒等疾病,我也没有例外。记得我第一次感染疟疾时,高烧、全身无力、头痛欲裂,唯一的小镇卫生室都在几十公里外。当时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设施更是陈旧,护士粗糙的抽血、验血、输液技术,更增添了病人的痛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过整整5天的点滴治疗,症状才终于有所缓解,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到疲惫不堪、好不彻底。非洲肆虐的疟疾,不是听闻而是实感之后才知道不是耸人听闻。

那年,我已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时期,父母年迈、岳母病重、还有儿子需要照看,所有担子都落在妻子的身上,我深表惭愧。她既要照看病重的母亲、接送孩子上学辅导功课,还要照顾我年迈的父母。可是为了我的事业,为了我们的家庭,她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给了我征战四方的勇气和决心。在这里我要说一句珍藏在心底多年,想说又没说出口的话:老婆,我爱你,感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感谢你给予我和我们家这么多年的包容和爱!

2015年,由于受气候影响,坦桑尼亚50KM项目施工进度比较缓慢,两年工期时间已过一半,但预付款仅收到50%,产值完成率不足5%,业主及监理对项目进度表达了不满和担忧。为了解决项目所遇到的困难,改善企业在业主及监理心中的形象,维护公司在坦桑的荣誉,我接下了项目经理的担子。如何在这样的环境条件和困难面前,顺利组织施工生产,成为我人生的另一课题。

要改变项目进度缓慢的现状,关键就是要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产值,实现项目资金的可持续流转。为此,我以落实集团公司法人管项目为手段,采取三项关键措施,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实现了项目良性发展。

一是方案入手,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及设计图纸。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发现路基是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因素,重难点是路基施工需要大量机械设备,而坦桑物资极度匮乏,连工地使用的对讲机都要靠从国内购买,遑论其他。因此,只能在现有条件下想法提高施工效率,经与项目的同志们一道认真研究施工工序,研读施工规范,并积极主动与监理沟通交流后。决定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将原本每层15公分的三层土方回填设计改成一层25公分、另一层20公分的两层土方回填,将原本挖方段需挖至G3顶再进行G7、G15填筑施工改为挖方段落在地质能够满足G7要求的前提下,则开挖至G7顶部进行碾压然后直接施工G15的施工方案,使得施工速度提升15%以上,节约成本5%左右。同时,集中资源主攻结构物,指派专人进行施工图设计优化,为项目额外创收500余万元。

二是严格责任成本管理,按月进行成本分析和责任考核。按照“法人管项目”的要求,我坚持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会进行成本分析和责任考核,及时发现、整改项目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对人、材、物的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三是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推广先进经验,调动激发全员生产积极性,有效提高了项目整体施工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项目施工进度突飞猛进,整体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综合收益率明显提高,我们以实际行动重新获得了业主的青睐,坦桑尼亚国家工程部部长来现场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业主也主动将13KM路基施工交由我项目部来完成。项目实现了由1个滚动发展到7个,并实现了多领域综合发展,赢得了诸多荣誉和良好的口碑。这是我们新一代铁建人心怀爱国情报国志,传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不懈奋斗的结果。

身处海外,心系祖国,新时代铁道兵精神和“以国为荣、以法为循、以德为先、以企为家、以人为本”新时代铁建文化已深深植入我们的血脉,铁建旗帜永远在我心飘扬,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铁建“海外优先战略”的推进,我将继续带领我的海外团队,打造好坦桑“桥头堡”,不断壮大海外事业,为国争光。  

【篇五】

青涩年华化为多彩绽放,精益求精铸就青春信仰。贯通天南地北的大动脉,他用极致书写精密人生。胸有凌云志,浓浓报国情,他就是——华东**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

**,男,1989年2月出生,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工程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过京沪高铁、河南城际铁路(郑开段)、郑万铁路、汉十铁路、徐盐铁路的建设。组织完成了杭黄铁路、成贵铁路、郑万铁路、汉十铁路、蒙华铁路、格库铁路(青海段、新疆段)、玉磨铁路等重大项目的控制测量及高铁项目的沉降观测和精密测量等工作。

初出茅庐,小荷才露尖尖角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参加了集团公司重点项目——河南城际铁路(郑开段)的建设,主要负责郑开铁路的测量及竣工验收期间的对外协调。郑开城际铁路全长49.955公里,联络线特大桥2.2km,其中桥梁占96%。由于线路曲线半径小,简支箱梁架设后曲线外侧梁缝值达38cm以上,为克服这个难题,设计院采取曲线外侧箱梁加长,箱梁预制成“扇形简支梁”;联络线T梁同样受曲线半径影响“湿接缝”宽度变化大,架设后T梁呈“喇叭”形,以上问题对垫石定位、支座中心定位和锚栓孔预留都是一个挑战,20多米的墩柱,操作难度很大,且梁架设过程中必须一次性下落到位,8个锚栓孔相对位置定位精度达毫米级。现场也不能模拟,超小半径曲线偏移值、偏角等都比较大,坐标计算复杂,精度要求高,这个难题在集团公司尚属首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认真研究图纸、反复推演,结合理论计算和CAD构建几何模型,成功解决难题,使项目顺利完成架梁任务。期间,他又对全线结构物里程、标高、曲线参数等逐个复核,发现1处墩中心设计里程跟实际跨度相差2m、3处承台设计标高逻辑错误、2条竖曲线半径错误,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工作中,他精益求精,不仅自己负责的技术工作没出现过任何差错,还发现3处设计错误,避免了重大潜在质量事故及荣誉损失。为克服区域沉降难题,他深入钻研沉降监测技术,抓住关键环节,分析线路潜在沉降量,多次沟通说服设计,同设计一起进行线路优化调整,为项目节约道砟费用500余万元。当年,被河南城际公司评为“先进建设者”。

独当一面,敬业奉献争先锋

2015年9月30日,他调到华东**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测量队工作。当时集团公司承揽的格库铁路青海段刚进场,为不耽误工期,他带领团队立即驱车进入戈壁滩进行控制网复测工作。为优质、高效、精确的测量第一手资料,他带领团队披星戴月的工作。2016年1月,他临危受命再次进疆进行格库铁路新疆段的复测,由于天气恶劣-大雪封路,又临近年关,许多测量人员不愿进疆,既心系家庭又矛盾工作,面对这一难题,他耐心的给大家进行心理疏导,主动解决实际问题使人员放心进疆测量,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线路多处位于洪水冲击的峡谷地带,都是肩抗脚架手提仪器徒步测量。为确保第二天测量路线的安全、有效、确保不窝工,他每天晚上熬夜加班认真做全面规划,为测量挤出更多的时间。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测量报告全线第一家完成,得到业主好评,赢得业主的好感。

委以重任,创新创效做贡献

2016年3月,**开始负责经营承揽工作。“抓经营必须抓生产,抓好生产就是最好的经营”,这是公司一直以来的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滚动经营。担任检测公司经营部部长期间,他除了经营承揽,还负责合同管理、验工计价、施工生产等工作。他牵头为公司开辟了高铁沉降观测、铁路CPIII测量、铁路轨道精调、地铁CPIII测量及轨道精调、地铁施工监测、深基坑安全监测、施工下穿既有线自动化监测等新市场。2018年,是集团公司郑万、汉十无砟轨道施工的关键一年。郑万项目沉降观测作为全路第一条完全采用信息化平台沉降观测的铁路项目,沉降观测工作异常繁重。数据时时上传,受雨季影响,数据难以闭合,他反复研究将工作基点转移至桥墩并征得评估单位认同,这一做法在全线推广。任务紧张时期,他改良夜间测量照明设备,将作业时间扩大一倍,为沉降观测提供保障。郑万项目受南水北调影响,进度压力很大,沉降观测时间周期短,过程中积极与评估单位沟通协调,凭借扎实技术和丰富经验,他将评估段落划分成多个评估单元,采用预评估的方法为后续施工赢得时间。特别是汉十高铁CPIII测量,任务集中,精密测量设备、人员紧缺,采取设备不下桥,人员轮流作战的方法,他在桥上一干就是30多小时,每项工作都是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他的敬业精神,感染了整个测量团队,致使他带领的团队效率超高。检测公司抢工期,最艰苦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并且都能第一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认真总结测量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以“多劳多得,付有所值,付有所报,杜绝吃大锅饭现象”的激励形式,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参战人员的积极性;遵循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半干半稀”的作业模式,有任务大干快上,多拿工资,闲时降低薪酬,大家轮流探亲休息,但年度工资总额不变,既降低公司“吃、住、行”等管理成本,又增强员工幸福感、亲情感。通过这种管理创新,团队合作默契,任劳任怨,效率很高,公司管理成本明显减少。在他的带领下测量产值,从2014年的不足500万,到2018年的2100万,成为检测公司最主要的创收板块。2018年,他带领的测量团队被集团公司评为“2018年度工人先锋号”。

在平凡中坚守,在实战中锤炼,他用“敢于有梦、善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不懈奋斗,浇灌出实现美好“中国梦”征程上的青春之花;用“敬业乐业、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唱响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篇3】工匠事迹材料及事迹简介

工匠事迹材料五篇

【篇一】

**,现任文琼项目测量主管,自2007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已经在测量岗位上走过了12个春秋,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桥梁与隧道的坐标放样、多少次路基坐标和高程程序的编制与放样、多少次项目结构物的坐标及尺寸反复推算和验证,为了保证了施工的精确性,他对施工放样、检测和复测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从最早的洛阳衡山路项目施工、到郑州东站项目建设及郑开城际铁路工程项目;从宁西铁路复线工程到九景衢铁路项目、再到海南文琼项目的建设。他也从最初的实习生测量员,到测量班长,再到如今经验丰富的项目测量主管,**始终奋战在施工最前沿。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业务能力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由于常年在施工一线,**也与许多测量人一样,拥有了黝黑的皮肤。深基坑、高桥墩、水中测量、路堑测量,只要进入到测量一线,他总是一马当先。十几年的工作下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为提高工作效率,每当工点距营地较远时,他便主动要求驻扎在测量地点,中午不再返回营地,为工程施工争取时间。一根根桩基、一个个承台墩身、一段段路基的按期施工,都包含着他和他队员的辛劳。

2015年他调往公司九景衢铁路项目,担任项目测量班长一职,并同时负责龙山溪特大桥工程的技术工作。龙山溪特大桥,桥梁跨省道和河流两端与隧道相接,由于线路地形复杂且包含高边坡防护、高桥墩以及连续梁施工,施工难度非常大,技术含量也很高。为了早日打开工作局面,他每天早早的就起床来到办公室查阅图纸,每天早上都会和自己的队员进行简单的工作碰头会,对当天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每天晚上再聚在一起进行简短总结,通过收集反馈当天的施工进展情况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及时处理和调整。

**很清楚,桥梁施工要求精度高且允许误差仅为毫米级,如果测量人员有任何一丁点的失误,都会导致桥梁轴线的偏移,并对路基与桥的顺接和桥梁梁板的安装带来施工难度,从而影响整体施工。为了保证测量精度,他要求所有测量人员在放样前对所放样点的坐标反复测算,必须确定无误后才能放样,在放样的过程中,也要对坐标反复核对,以减少测量误差。“高标准、严要求、粗中有细,精益求精”,在工作中**一直都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测量工作没有小事,只有大事,正是他的这种“严苛”态度,他和他的队员们才能以近乎“完美”的测量成果为项目交卷。付出终将得到回报,**被公司授予2016年度“优秀技术员”称号。

2017年10月,他被公司调往海南文琼项目,担任项目测量主管。文琼项目的地况复杂、地质多样化,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困难。他将项目部测量设备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将沉降仪与沉降板相结合的方法,在公路路基沉降的观测方面收获了不少心得。文琼项目测量队伍有不少新生力量,为了提高测量队的整体技术能力,让大家尽快对施工仪器熟悉运用起来,他白天组织队员们多测、多算、多复核,闲暇时间就集中组织队员们学习测量知识、收集整理资料。

“态度”是**喜欢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他常常给队员们讲“你对待工作是什么态度,工作就会给你什么结果”。因为坚定的“态度”,对于新仪器和新软件的操作,**总会比别人学得快;对测量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他更是胸有成竹。他将测量知识和经验知无不言地传授给他的队员们,每当遇到少见且较难的测量任务时,他都会在自己把关的情况下,尽量让队员们都来实测。因为他知道,测量工作不能是“只看不干”,只有经常摸仪器,进行实地测量才会更快的适应和成长起来。他的无私默默影响着整个团队,队员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认真学习理论学习,在严谨的态度中完成实践操作,他们一同整理出的技术资料也是整个项目技术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文琼项目地处海南,气候湿热,野外工作让他的皮肤因紫外线照射时间过长严重晒伤并形成疤痕,有几次他差点晕倒在施工现场,但短暂休息后他便赶紧投入到工作中。由于表现突出,他在项目“大干60天,确保年度目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劳动竞赛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在高质量完成测量工作的同时,**追求上进,不但取得了工程师职称,所写论文还获得了集团公司优秀论文二等奖。此外,他还获得了2018年中国职能大赛中国铁建工程测量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奖。

“做精就是创新创效”,**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测量人员,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业绩,为项目发展贡献着测量人专业、敬业的力量。

【篇二】

**,1974年出生,自1989年在四公司钢结构公司参加工作以来,刻苦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练就了一身能独当一面的过硬技术,成为了新一代有知识、有技术的铁建员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勇于奉献,在施工生产中,他继承和发扬了父辈的铁兵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生动地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和超强的实干精神。

刻苦钻研,敢于挑战

2010年,钢结构公司承揽了包西铁路二衬台车的改装调试工作,这是四公司首次接触二衬台车,更没有改装过。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主动挑起了担子,迅速带领班组成员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并向项目部技术人员请教,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终于掌握了技术要领,顺利完成了4台二衬台车的修改、拼装、调试工作,紧接着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按期交付使用,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近几年,**带领班组成员,奔波在各大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了40多台二衬台车的安装调试,获得了施工单位的一致好评。作为一线的工班长,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任务多么困难,**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一次次圆满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立足实践,勇于创新

2014年,**参加了杭黄铁路工程中的水沟电缆槽自动行走台车的设计和加工工作,过程中,他根据多年设备安装经验,积极献策献计,亲自动手实验,给工程师提供了丰富准确的一手实验数据,配合工程师完成了水沟电缆槽台车的设计制作。随后,在他的带领下安装调试工作很快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施工单位节约了人力物力,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隧道水沟电缆槽传统施工方法采用小块模板进行拼装,整体性差,模板安装及加固支撑、模板拆除耗时较长,循环施工模板采用人工倒运,施工效率低,每个循环施工周期约3天。而通过轨行式液压水沟电缆槽台车进行施工,台车拼装完成后,每次施工作业只需要安装钢轨,台车就位后,全自动操作进行模板的就位,不需拼装和拆除模板,施工快捷,每个循环施工周期为1天。

2018年,**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成为了“刘顺成创新工作室”的一员,他和工作室的技术员们一起钻研技术,摸索实践,研发制作出了自行式仰拱移动栈桥,其中有4项新技术,申请了专利,目前已经有一项获得了专利证书。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在阜阳铁路施工中,他因机具意外脱钩,不小心碰伤了鼻梁,鲜血直流,可他只做了简单的止血处理,就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中;在邯郸西城立交工地,由于工程任务要求工期短,时间紧,他总是最晚收工,留下来亲自检查现场是否存在问题。很多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有老胃病,会经常复发,痛起来满头大汗,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吃上几颗备用药,就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说:“轻伤不下火线,我们就是做事的人,抓紧把任务完成才是当务之急”。

多年来,他像父辈一样转战大江南北,续写着铁兵精神,在新时代阔步向前,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都留下了他瘦小却坚毅的身影,他带领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他本人也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生产者”。

【篇三】

我叫**,现任**检测公司精测队队长,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测量工作中的苦与乐。

我常年在野外从事测量工作,爬山、涉水、上高桥、进隧道是工作常态,更是我的强项。我们经常是背着仪器、扛着脚架,在线路上一遍又一遍的测量,不断定位着一个又一个分项工程的走向,享受着从蓝图变为线路的喜悦。

每次新上项目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更是一次新的挑战,这其中不乏也有历险记。记得那是在格库铁路青海段上场伊始,我和公司徐万鹏总经理兵分两路带队火速交桩复测,我们这一队在一天傍晚临近收工时分突遇沙尘暴,在荒无人烟的高原高寒荒漠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极端恶劣天气,我们都很恐惧。更糟糕的是手机没有了信号,汽车也因迷路而陷进沙漠,我们陷入绝境!为防止野兽袭击,抵御夜间寒冷,我们将设备搬出车外,人员集中车内抱团取暖。我们3名党员组织大家轮流唱歌、讲故事,鼓舞士气,我们坚信组织和领导一定会全力搜救的。

就在第二天黎明时分,领导率队经过一夜搜救,终于找到我们,大家紧紧地抱在一起,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无论施工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施工条件多么艰苦,我们的心中始终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测量工是工程的眼睛,工程的成败就在我们毫厘之间。

“人生能修几条路,少留遗憾多创优”。

2015年12月,集团公司中标汉十铁路,我带领21名测量骨干、12套仪器和4台车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点多线长、气候严寒、任务繁重的面前,我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仅用1天时间就找到所有点位。我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默契的配合和顽强的斗志,在全线第一家率先完成复测,第一家通过资料评估,被设计单位确定为汉十铁路控制网复测标杆并在全线推广,我们感到无上光荣!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测量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个数据错误就有可能造成上千万的返工损失和企业信誉损毁!因此,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我不懈的追求,在我们的手中不容有任何闪失。在汉十铁路建设中,我们坚持多级复核制度,拿到图纸,必须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复核,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问。在我的牵头复核下,先后纠正了11个桥墩里程数据、70个桥墩台高程数据,为企业挽回了重大的潜在经济损失和风险。

在施工中,路基段沉降观测标志经常被施工车辆破坏,造成沉降观测诸多不便和大量重复劳动,我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采取预制混凝土保护框、张贴反光标志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沉降观测标志,再一次受到业主的肯定和推广。

2018年10月,我带队负责成都地铁10号线铺轨项目精调工作。虽然我从事测量工作多年,经验较为丰富,但干的都是铁路、公路施工测量,从事地铁铺轨精测还是第一次,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更激发了我的斗志。我精选精密仪器,带领团队提前进入施工现场,全面熟悉线路走向并进行CPIII布点。为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我们分为4个小组,定人定仪器定任务,分别负责盾构区间、高桥段的CPIII测量、轨道精调等任务。我带头示范测量要领、要点,加强过程指导,严密演算数据,取得了零失误的佳绩。截至2019年4月15日,成都地铁铺轨项目35.5Km的CPIII建网、加密基标测量、轨道精调以及20组道岔的精调任务圆满完成,受到了铺轨项目的高度赞扬。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25年来,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满怀对党对企业的忠诚,全身心投入到测量事业中,项目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我先后培养、带出了21名测量技师、高级技师,荣获“股份公司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株六、渝怀、宜万、京沪、杭黄、汉十等18条国家重点铁路项目既留下了我们测量人的先锋足迹,也是我们测量人、铁建人的丰碑和见证。更让我自豪的是,在我们的努力下,公司的测量业务,从2011年产值不足6万元,到2017年猛增为1200万元,我们能为企业贡献更大的价值!

当前,集团公司正处在规模提速、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我愿带领测量团队勇于扛起肩上的仪器与责任,冲在企业建设发展的最前端,用忠诚与担当绘就企业与个人的梦想!用毫厘之事铸就企业的辉煌!

【篇四】

我叫**,来自三公司,现任坦桑尼亚50KM项目经理。作为一名海外工作者,能够当选今年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我感到无上荣耀。

2005年大学毕业时,我来到了重庆彭武高速C1标,负责宝光寺大桥的技术施工。记得当年我第一次一口气爬上几十米高的墩柱时,汗流浃背,双腿发抖不听使唤,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建筑工人的艰辛。但当我第一次能够能把图纸中的数据跟现场的施工联系起来,独立完成所有工作时,心中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让我坚信,选择建筑工程专业,选择十**是对的。

随着集团公司海外战略的实施,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海外战队,于2013年担任了蒙古乌兰巴托东四路立交桥项目工程部部长,开启了人生的海外施工之旅。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自我加压,用一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哑巴英语到畅通交流,并熟练地掌握了国际施工标准,工程项目平稳推进,获得当地政府和业主的肯定和赞扬。

2014年,更为遥远的非洲成为我新的战场。我所在的坦桑尼亚50公里项目更是地处偏远、人烟稀少。破落的房屋三三两两的歪在土路两边,孩子们甚至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衫,这是我眼中真实的非洲,贫穷真实存在。物质匮乏、交通落后,每年雨季过后,我所在的项目更是疟疾和风寒的高发期。这七年来,项目上所有职工都不同程度的感染过疟疾、风寒等疾病,我也没有例外。记得我第一次感染疟疾时,高烧、全身无力、头痛欲裂,唯一的小镇卫生室都在几十公里外。当时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设施更是陈旧,护士粗糙的抽血、验血、输液技术,更增添了病人的痛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过整整5天的点滴治疗,症状才终于有所缓解,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到疲惫不堪、好不彻底。非洲肆虐的疟疾,不是听闻而是实感之后才知道不是耸人听闻。

那年,我已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时期,父母年迈、岳母病重、还有儿子需要照看,所有担子都落在妻子的身上,我深表惭愧。她既要照看病重的母亲、接送孩子上学辅导功课,还要照顾我年迈的父母。可是为了我的事业,为了我们的家庭,她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给了我征战四方的勇气和决心。在这里我要说一句珍藏在心底多年,想说又没说出口的话:老婆,我爱你,感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感谢你给予我和我们家这么多年的包容和爱!

2015年,由于受气候影响,坦桑尼亚50KM项目施工进度比较缓慢,两年工期时间已过一半,但预付款仅收到50%,产值完成率不足5%,业主及监理对项目进度表达了不满和担忧。为了解决项目所遇到的困难,改善企业在业主及监理心中的形象,维护公司在坦桑的荣誉,我接下了项目经理的担子。如何在这样的环境条件和困难面前,顺利组织施工生产,成为我人生的另一课题。

要改变项目进度缓慢的现状,关键就是要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产值,实现项目资金的可持续流转。为此,我以落实集团公司法人管项目为手段,采取三项关键措施,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实现了项目良性发展。

一是方案入手,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及设计图纸。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发现路基是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因素,重难点是路基施工需要大量机械设备,而坦桑物资极度匮乏,连工地使用的对讲机都要靠从国内购买,遑论其他。因此,只能在现有条件下想法提高施工效率,经与项目的同志们一道认真研究施工工序,研读施工规范,并积极主动与监理沟通交流后。决定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将原本每层15公分的三层土方回填设计改成一层25公分、另一层20公分的两层土方回填,将原本挖方段需挖至G3顶再进行G7、G15填筑施工改为挖方段落在地质能够满足G7要求的前提下,则开挖至G7顶部进行碾压然后直接施工G15的施工方案,使得施工速度提升15%以上,节约成本5%左右。同时,集中资源主攻结构物,指派专人进行施工图设计优化,为项目额外创收500余万元。

二是严格责任成本管理,按月进行成本分析和责任考核。按照“法人管项目”的要求,我坚持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会进行成本分析和责任考核,及时发现、整改项目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对人、材、物的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三是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推广先进经验,调动激发全员生产积极性,有效提高了项目整体施工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项目施工进度突飞猛进,整体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综合收益率明显提高,我们以实际行动重新获得了业主的青睐,坦桑尼亚国家工程部部长来现场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业主也主动将13KM路基施工交由我项目部来完成。项目实现了由1个滚动发展到7个,并实现了多领域综合发展,赢得了诸多荣誉和良好的口碑。这是我们新一代铁建人心怀爱国情报国志,传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不懈奋斗的结果。

身处海外,心系祖国,新时代铁道兵精神和“以国为荣、以法为循、以德为先、以企为家、以人为本”新时代铁建文化已深深植入我们的血脉,铁建旗帜永远在我心飘扬,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铁建“海外优先战略”的推进,我将继续带领我的海外团队,打造好坦桑“桥头堡”,不断壮大海外事业,为国争光。

【篇五】

青涩年华化为多彩绽放,精益求精铸就青春信仰。贯通天南地北的大动脉,他用极致书写精密人生。胸有凌云志,浓浓报国情,他就是——华东**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

**,男,1989年2月出生,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工程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过京沪高铁、河南城际铁路(郑开段)、郑万铁路、汉十铁路、徐盐铁路的建设。组织完成了杭黄铁路、成贵铁路、郑万铁路、汉十铁路、蒙华铁路、格库铁路(青海段、新疆段)、玉磨铁路等重大项目的控制测量及高铁项目的沉降观测和精密测量等工作。

初出茅庐,小荷才露尖尖角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参加了集团公司重点项目——河南城际铁路(郑开段)的建设,主要负责郑开铁路的测量及竣工验收期间的对外协调。郑开城际铁路全长49.955公里,联络线特大桥2.2km,其中桥梁占96%。由于线路曲线半径小,简支箱梁架设后曲线外侧梁缝值达38cm以上,为克服这个难题,设计院采取曲线外侧箱梁加长,箱梁预制成“扇形简支梁”;联络线T梁同样受曲线半径影响“湿接缝”宽度变化大,架设后T梁呈“喇叭”形,以上问题对垫石定位、支座中心定位和锚栓孔预留都是一个挑战,20多米的墩柱,操作难度很大,且梁架设过程中必须一次性下落到位,8个锚栓孔相对位置定位精度达毫米级。现场也不能模拟,超小半径曲线偏移值、偏角等都比较大,坐标计算复杂,精度要求高,这个难题在集团公司尚属首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认真研究图纸、反复推演,结合理论计算和CAD构建几何模型,成功解决难题,使项目顺利完成架梁任务。期间,他又对全线结构物里程、标高、曲线参数等逐个复核,发现1处墩中心设计里程跟实际跨度相差2m、3处承台设计标高逻辑错误、2条竖曲线半径错误,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工作中,他精益求精,不仅自己负责的技术工作没出现过任何差错,还发现3处设计错误,避免了重大潜在质量事故及荣誉损失。为克服区域沉降难题,他深入钻研沉降监测技术,抓住关键环节,分析线路潜在沉降量,多次沟通说服设计,同设计一起进行线路优化调整,为项目节约道砟费用500余万元。当年,被河南城际公司评为“先进建设者”。

独当一面,敬业奉献争先锋

2015年9月30日,他调到华东**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测量队工作。当时集团公司承揽的格库铁路青海段刚进场,为不耽误工期,他带领团队立即驱车进入戈壁滩进行控制网复测工作。为优质、高效、精确的测量第一手资料,他带领团队披星戴月的工作。2016年1月,他临危受命再次进疆进行格库铁路新疆段的复测,由于天气恶劣-大雪封路,又临近年关,许多测量人员不愿进疆,既心系家庭又矛盾工作,面对这一难题,他耐心的给大家进行心理疏导,主动解决实际问题使人员放心进疆测量,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线路多处位于洪水冲击的峡谷地带,都是肩抗脚架手提仪器徒步测量。为确保第二天测量路线的安全、有效、确保不窝工,他每天晚上熬夜加班认真做全面规划,为测量挤出更多的时间。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测量报告全线第一家完成,得到业主好评,赢得业主的好感。

委以重任,创新创效做贡献

2016年3月,**开始负责经营承揽工作。“抓经营必须抓生产,抓好生产就是最好的经营”,这是公司一直以来的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滚动经营。担任检测公司经营部部长期间,他除了经营承揽,还负责合同管理、验工计价、施工生产等工作。他牵头为公司开辟了高铁沉降观测、铁路CPIII测量、铁路轨道精调、地铁CPIII测量及轨道精调、地铁施工监测、深基坑安全监测、施工下穿既有线自动化监测等新市场。2018年,是集团公司郑万、汉十无砟轨道施工的关键一年。郑万项目沉降观测作为全路第一条完全采用信息化平台沉降观测的铁路项目,沉降观测工作异常繁重。数据时时上传,受雨季影响,数据难以闭合,他反复研究将工作基点转移至桥墩并征得评估单位认同,这一做法在全线推广。任务紧张时期,他改良夜间测量照明设备,将作业时间扩大一倍,为沉降观测提供保障。郑万项目受南水北调影响,进度压力很大,沉降观测时间周期短,过程中积极与评估单位沟通协调,凭借扎实技术和丰富经验,他将评估段落划分成多个评估单元,采用预评估的方法为后续施工赢得时间。特别是汉十高铁CPIII测量,任务集中,精密测量设备、人员紧缺,采取设备不下桥,人员轮流作战的方法,他在桥上一干就是30多小时,每项工作都是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他的敬业精神,感染了整个测量团队,致使他带领的团队效率超高。检测公司抢工期,最艰苦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并且都能第一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认真总结测量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以“多劳多得,付有所值,付有所报,杜绝吃大锅饭现象”的激励形式,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参战人员的积极性;遵循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半干半稀”的作业模式,有任务大干快上,多拿工资,闲时降低薪酬,大家轮流探亲休息,但年度工资总额不变,既降低公司“吃、住、行”等管理成本,又增强员工幸福感、亲情感。通过这种管理创新,团队合作默契,任劳任怨,效率很高,公司管理成本明显减少。在他的带领下测量产值,从2014年的不足500万,到2018年的2100万,成为检测公司最主要的创收板块。2018年,他带领的测量团队被集团公司评为“2018年度工人先锋号”。

在平凡中坚守,在实战中锤炼,他用“敢于有梦、善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不懈奋斗,浇灌出实现美好“中国梦”征程上的青春之花;用“敬业乐业、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唱响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篇4】工匠事迹材料及事迹简介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3篇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3篇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1

田东江

不久前写过一篇《工匠》,现在想说说工匠精神。假以时日,会有权威部门给出明确的释义。在当下,要突出的显然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开历史看看,古代的杰出工匠应当说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精神。

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总管或曰总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人传》的传主就是一名都料匠。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闻名于世,但至于为什么会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唯一可以肯定的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年龄”远远大过比萨斜塔的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用心之精盖如此”,今天我们又如何不该伸出大拇指?“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当之无愧,可惜预浩撰写的“《木经》三卷”已经失传,只在沈括《梦溪笔谈》中还能见到片段。开封见今仍有开宝寺塔,为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否预浩建的那个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筑都是这样,尽管建造技术十分高超,却没有留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更有“三离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时分裂,又三次自行“复合”。神奇的原理是什么呢?近代在修复小雁塔时发现,当时的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了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会均匀分散,从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样。

周密《癸辛杂识》云:“汴梁宋时宫殿,凡楼观、栋宇、窗户,往往题‘燕用’二字,意必当时人匠姓名耳。”这显然只是一种猜想,哪有某个工匠,即便都料匠也罢,能够包揽一切的道理?但历史上那些留下了姓名的工匠,又往往不能与作品进行对应。朱启钤等先生编辑、杨永生先生新编的《哲匠录》,便是一部关于古代工匠名录的书。书中“所录诸匠,肇自唐虞,迄于近代;不论其人为圣为凡,为创为述,上而王侯将相,降而梓匠轮舆,凡于工艺上曾着一事,传一艺,显一技,立个言若,以其于人类文化有所贡献”,因此,举凡“营造,叠山,锻冶,陶瓷,髹饰,雕塑”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一概收录。像圣字辈的鲧、禹一类,将相级的曹操、萧何、杨素、韩琦等,在他人看来,“沦为”工匠或许有些屈尊吧。

工匠精神每令我们叹为观止,还有一种更要肃然起敬。明朝宋濂写过一篇齐桓公责备工师翰的寓言故事,工师翰就是一名工匠。宫殿坏了,建新的,工师翰全权负责。先去伐木、用木排运出山,然后“麾众徒,操剞劂斲之,运绳尺剫之”。五个月后,大功告成。桓公一看,“东阿之楹有樗者”--东宫有根柱子是用臭椿树做的,不高兴了,责备说:“樗,散木也。肤理不密,渖液弗固,嗅之腥,爪之不知所穷,为柣为枨尚不可,况为负任器耶?”这种树一堆毛病,不密实,闻着臭,做成门槛什么的都不合格,何况要承重?工师翰假装委屈,我把别的地方都弄得那么好,“嘉木以为桯,文磶以荐址,画藻以奠井,坚垩以厚墉,陶甓以饰黝”,梁柱缺了一根用椿树凑数,不成想就被责备了。桓公给他讲道理,宫殿就是靠柱子支撑的,“一楹蠹则倾隳”,怎么能行呢?工师翰这时也讲道理了,国家稳固正如同宫殿稳固,如果“众壬进”,奸臣当道,能行吗?桓公说肯定不行。工师翰说,那你只看到臭椿柱就是“察其小而遗其大”了,看看现在朝里掌权的,雍巫、夷鼓初、寺人貂、开方,这四个都是什么人,“皆蠧矣”。桓公恍然大悟,“于是解四子政而召管敬仲任之,齐国大治”。工师翰先故意露出破绽,然后以桓公之矛攻桓公之盾,逻辑如工艺般严谨,进谏效果也就自然可期。

如果说宋濂笔下的还只是寓言故事,那么宋朝李诫编撰的《营造法式》不仅是对建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而且更有助力防止腐败的社会价值。李诫即工匠出身,“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坚窳之制,堂构之方,与绳墨之运,皆已了然于心”。但该书在技术层面之外,还明确了劳动定额,以及运输、加工等所耗时间,对于编造预算,施工组织都有严格规定,相当于一套建筑工程的制度、规范,从而能够有效地杜绝物料浪费和工程管理人员中饱私囊。如李诫这样一种工匠精神,不是同样足令我们景仰吗?

当下为什么要提出培育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出发点显然不是要打捞传统手工艺,而是旨在将传统手工艺中蕴藏的精益求精注入现代企业。这两年,我国游客不是走到哪个国家就在哪里“扫货”并不断成为新闻吗?究其原因,国人口袋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国货信誉有待提振。这样来看,就不难明了此种提法的战略意义了。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2

耿银平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新词汇“工匠精神”,这几日备受关注。“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35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心境的从容淡泊: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所以,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让技术发展,离浅入深,不断飞跃。比如“大国工匠”毛腊生,是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他将“木讷”当做淡定,将“无趣”当做安静,浮躁少了,当然就能造就技术的辉煌。

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发展思想不精细,产品就上不了档次。所以,我们要有“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技术和产品“从99%到99.99%”的过程中,迂回推进,不厌其烦,努力坚守,把每一个生产产品,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奇迹、震撼效应。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在这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精细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人人都有“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中国品质,自然就能更上一层楼。

  工匠精神事迹材料3

戴志勇

自李克强总理在向本次人大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提“工匠精神”,从德国制造到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从瑞士手表到中国航天,可圈可点的案例分析与文化自省,已经在以朋友圈为代表的舆论场上流行了一轮。

前些日,李总理提醒中国还“不具备生产磨具钢的能力”与“圆珠笔头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点出一个基本现实:中国制造中的粗制滥造仍触目可见,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其实,制造强国只是工匠精神的果,不是因,也不是终极目标。工匠精神的因与终极目标,都是人本身。

今日提倡工匠精神,首先是因为我们希望告别“圆珠笔老不出水”或“用一次就坏”的时代,与那些卓越之“物”共生共处。我们希望厂家制造的一口锅,从出生到老年,都仍然好用;一块表由奶奶传下来,戴在腕上仍然滴答不止;城市的下水道于一百多年前建造,还是那么通畅。

由此,很多生命记忆得到活生生的传承,卓越之“物”里饱含着人的专注与深情,传达给一直使用和保存的人。对天地间的各种产品,我们不是弃之如敝履,而是当做值得爱惜的果实。人与物之间,才会告别粗鄙,达到一种美好的状态。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产品,如果靠地沟油与三聚氰胺就能赚大钱,工匠精神就只能是一句口号。只有当我们开始真正欣赏匠心独运的人,当看到一位拿高工资的高级技工,不是因为其收入超过名校硕士而羡慕,而是因为他对手艺的专注去尊敬,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人”,才会成为一种精神标尺。人与人之间,也才能告别粗鄙,回归到生命品性的相互砥砺与欣赏。

就像日本与德国一样,告别粗鄙时代,要经历管理与教育的双重革新。

二战后,日本企业界在美国质量管理之父爱德华兹▪戴明的全心协助下,迅速提高了日本制造的质量,取得经济奇迹。这种管理变革不会凭空诞生,源自人的意愿、视野与学习能力,教育显然更为根本。

德国的教育体系里,在接受覆盖全民的基础教育之后,学生很早即向职业教育与文科中学分流。这种分流的好处有两个:其一是减少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危害,避免了类似中国应试教育对学生兴趣乃至人格的伤害;其二是较早使学生依照“性之所近”者,确定自己的职业主攻方向。

尤为重要的是,这种职业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做与社会无关的学习,而是在政府的宏观制度设计下,直接与企业就业岗位对接。将一线实践与课室里的研究融合在一起,琢磨产品的精度,理解市场的变化,从小铸造出德国人的工匠精神。

反观中国,职业教育不职业,精英教育不精英的状况,广泛存在。为了争抢经费,各种中专和大专院校也追求大而全的学科设置,以提高学校行政等级。为了分数,除了极少数可以兼顾的学生,家长不得不让孩子逐渐放弃手工与兴趣,放弃生活教育与人格磨砺,进入刷题式学习。

这也是一种教育上的粗鄙状态。树大者根必深。只有改变这样的现状,工匠精神才能光而大之。

【篇5】工匠事迹材料及事迹简介

工匠事迹材料五篇:优秀工匠推荐事迹材料

【篇一】

**,现任文琼项目测量主管,自2007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已经在测量岗位上走过了12个春秋,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桥梁与隧道的坐标放样、多少次路基坐标和高程程序的编制与放样、多少次项目结构物的坐标及尺寸反复推算和验证,为了保证了施工的精确性,他对施工放样、检测和复测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从最早的洛阳衡山路项目施工、到郑州东站项目建设及郑开城际铁路工程项目;从宁西铁路复线工程到九景衢铁路项目、再到海南文琼项目的建设。他也从最初的实习生测量员,到测量班长,再到如今经验丰富的项目测量主管,**始终奋战在施工最前沿。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业务能力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由于常年在施工一线,**也与许多测量人一样,拥有了黝黑的皮肤。深基坑、高桥墩、水中测量、路堑测量,只要进入到测量一线,他总是一马当先。十几年的工作下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为提高工作效率,每当工点距营地较远时,他便主动要求驻扎在测量地点,中午不再返回营地,为工程施工争取时间。一根根桩基、一个个承台墩身、一段段路基的按期施工,都包含着他和他队员的辛劳。

2015年他调往公司九景衢铁路项目,担任项目测量班长一职,并同时负责龙山溪特大桥工程的技术工作。龙山溪特大桥,桥梁跨省道和河流两端与隧道相接,由于线路地形复杂且包含高边坡防护、高桥墩以及连续梁施工,施工难度非常大,技术含量也很高。为了早日打开工作局面,他每天早早的就起床来到办公室查阅图纸,每天早上都会和自己的队员进行简单的工作碰头会,对当天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每天晚上再聚在一起进行简短总结,通过收集反馈当天的施工进展情况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及时处理和调整。

**很清楚,桥梁施工要求精度高且允许误差仅为毫米级,如果测量人员有任何一丁点的失误,都会导致桥梁轴线的偏移,并对路基与桥的顺接和桥梁梁板的安装带来施工难度,从而影响整体施工。为了保证测量精度,他要求所有测量人员在放样前对所放样点的坐标反复测算,必须确定无误后才能放样,在放样的过程中,也要对坐标反复核对,以减少测量误差。“高标准、严要求、粗中有细,精益求精”,在工作中**一直都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测量工作没有小事,只有大事,正是他的这种“严苛”态度,他和他的队员们才能以近乎“完美”的测量成果为项目交卷。付出终将得到回报,**被公司授予2016年度“优秀技术员”称号。

2017年10月,他被公司调往海南文琼项目,担任项目测量主管。文琼项目的地况复杂、地质多样化,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困难。他将项目部测量设备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将沉降仪与沉降板相结合的方法,在公路路基沉降的观测方面收获了不少心得。文琼项目测量队伍有不少新生力量,为了提高测量队的整体技术能力,让大家尽快对施工仪器熟悉运用起来,他白天组织队员们多测、多算、多复核,闲暇时间就集中组织队员们学习测量知识、收集整理资料。

“态度”是**喜欢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他常常给队员们讲“你对待工作是什么态度,工作就会给你什么结果”。因为坚定的“态度”,对于新仪器和新软件的操作,**总会比别人学得快;对测量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他更是胸有成竹。他将测量知识和经验知无不言地传授给他的队员们,每当遇到少见且较难的测量任务时,他都会在自己把关的情况下,尽量让队员们都来实测。因为他知道,测量工作不能是“只看不干”,只有经常摸仪器,进行实地测量才会更快的适应和成长起来。他的无私默默影响着整个团队,队员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认真学习理论学习,在严谨的态度中完成实践操作,他们一同整理出的技术资料也是整个项目技术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文琼项目地处海南,气候湿热,野外工作让他的皮肤因紫外线照射时间过长严重晒伤并形成疤痕,有几次他差点晕倒在施工现场,但短暂休息后他便赶紧投入到工作中。由于表现突出,他在项目“大干60天,确保年度目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劳动竞赛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在高质量完成测量工作的同时,**追求上进,不但取得了工程师职称,所写论文还获得了集团公司优秀论文二等奖。此外,他还获得了2018年中国职能大赛中国铁建工程测量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奖。

“做精就是创新创效”,**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测量人员,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业绩,为项目发展贡献着测量人专业、敬业的力量。

【篇二】

**,1974年出生,自1989年在四公司钢结构公司参加工作以来,刻苦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练就了一身能独当一面的过硬技术,成为了新一代有知识、有技术的铁建员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勇于奉献,在施工生产中,他继承和发扬了父辈的铁兵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生动地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和超强的实干精神。

刻苦钻研,敢于挑战

2010年,钢结构公司承揽了包西铁路二衬台车的改装调试工作,这是四公司首次接触二衬台车,更没有改装过。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主动挑起了担子,迅速带领班组成员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并向项目部技术人员请教,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终于掌握了技术要领,顺利完成了4台二衬台车的修改、拼装、调试工作,紧接着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按期交付使用,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近几年,**带领班组成员,奔波在各大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了40多台二衬台车的安装调试,获得了施工单位的一致好评。作为一线的工班长,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任务多么困难,**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一次次圆满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立足实践,勇于创新

2014年,**参加了杭黄铁路工程中的水沟电缆槽自动行走台车的设计和加工工作,过程中,他根据多年设备安装经验,积极献策献计,亲自动手实验,给工程师提供了丰富准确的一手实验数据,配合工程师完成了水沟电缆槽台车的设计制作。随后,在他的带领下安装调试工作很快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施工单位节约了人力物力,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隧道水沟电缆槽传统施工方法采用小块模板进行拼装,整体性差,模板安装及加固支撑、模板拆除耗时较长,循环施工模板采用人工倒运,施工效率低,每个循环施工周期约3天。而通过轨行式液压水沟电缆槽台车进行施工,台车拼装完成后,每次施工作业只需要安装钢轨,台车就位后,全自动操作进行模板的就位,不需拼装和拆除模板,施工快捷,每个循环施工周期为1天。

2018年,**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成为了“刘顺成创新工作室”的一员,他和工作室的技术员们一起钻研技术,摸索实践,研发制作出了自行式仰拱移动栈桥,其中有4项新技术,申请了专利,目前已经有一项获得了专利证书。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在阜阳铁路施工中,他因机具意外脱钩,不小心碰伤了鼻梁,鲜血直流,可他只做了简单的止血处理,就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中;在邯郸西城立交工地,由于工程任务要求工期短,时间紧,他总是最晚收工,留下来亲自检查现场是否存在问题。很多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有老胃病,会经常复发,痛起来满头大汗,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吃上几颗备用药,就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说:“轻伤不下火线,我们就是做事的人,抓紧把任务完成才是当务之急”。

多年来,他像父辈一样转战大江南北,续写着铁兵精神,在新时代阔步向前,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都留下了他瘦小却坚毅的身影,他带领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他本人也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生产者”。

【篇三】

我叫**,现任**检测公司精测队队长,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测量工作中的苦与乐。

我常年在野外从事测量工作,爬山、涉水、上高桥、进隧道是工作常态,更是我的强项。我们经常是背着仪器、扛着脚架,在线路上一遍又一遍的测量,不断定位着一个又一个分项工程的走向,享受着从蓝图变为线路的喜悦。

每次新上项目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更是一次新的挑战,这其中不乏也有历险记。记得那是在格库铁路青海段上场伊始,我和公司徐万鹏总经理兵分两路带队火速交桩复测,我们这一队在一天傍晚临近收工时分突遇沙尘暴,在荒无人烟的高原高寒荒漠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极端恶劣天气,我们都很恐惧。更糟糕的是手机没有了信号,汽车也因迷路而陷进沙漠,我们陷入绝境!为防止野兽袭击,抵御夜间寒冷,我们将设备搬出车外,人员集中车内抱团取暖。我们3名党员组织大家轮流唱歌、讲故事,鼓舞士气,我们坚信组织和领导一定会全力搜救的。

就在第二天黎明时分,领导率队经过一夜搜救,终于找到我们,大家紧紧地抱在一起,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无论施工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施工条件多么艰苦,我们的心中始终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测量工是工程的眼睛,工程的成败就在我们毫厘之间。

“人生能修几条路,少留遗憾多创优”。

2015年12月,集团公司中标汉十铁路,我带领21名测量骨干、12套仪器和4台车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点多线长、气候严寒、任务繁重的面前,我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仅用1天时间就找到所有点位。我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默契的配合和顽强的斗志,在全线第一家率先完成复测,第一家通过资料评估,被设计单位确定为汉十铁路控制网复测标杆并在全线推广,我们感到无上光荣!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测量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一个数据错误就有可能造成上千万的返工损失和企业信誉损毁!因此,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我不懈的追求,在我们的手中不容有任何闪失。在汉十铁路建设中,我们坚持多级复核制度,拿到图纸,必须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复核,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问。在我的牵头复核下,先后纠正了11个桥墩里程数据、70个桥墩台高程数据,为企业挽回了重大的潜在经济损失和风险。

在施工中,路基段沉降观测标志经常被施工车辆破坏,造成沉降观测诸多不便和大量重复劳动,我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采取预制混凝土保护框、张贴反光标志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沉降观测标志,再一次受到业主的肯定和推广。

2018年10月,我带队负责成都地铁10号线铺轨项目精调工作。虽然我从事测量工作多年,经验较为丰富,但干的都是铁路、公路施工测量,从事地铁铺轨精测还是第一次,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更激发了我的斗志。我精选精密仪器,带领团队提前进入施工现场,全面熟悉线路走向并进行CPIII布点。为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我们分为4个小组,定人定仪器定任务,分别负责盾构区间、高桥段的CPIII测量、轨道精调等任务。我带头示范测量要领、要点,加强过程指导,严密演算数据,取得了零失误的佳绩。截至2019年4月15日,成都地铁铺轨项目35.5Km的CPIII建网、加密基标测量、轨道精调以及20组道岔的精调任务圆满完成,受到了铺轨项目的高度赞扬。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25年来,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满怀对党对企业的忠诚,全身心投入到测量事业中,项目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我先后培养、带出了21名测量技师、高级技师,荣获“股份公司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株六、渝怀、宜万、京沪、杭黄、汉十等18条国家重点铁路项目既留下了我们测量人的先锋足迹,也是我们测量人、铁建人的丰碑和见证。更让我自豪的是,在我们的努力下,公司的测量业务,从2011年产值不足6万元,到2017年猛增为1200万元,我们能为企业贡献更大的价值!

当前,集团公司正处在规模提速、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我愿带领测量团队勇于扛起肩上的仪器与责任,冲在企业建设发展的最前端,用忠诚与担当绘就企业与个人的梦想!用毫厘之事铸就企业的辉煌!

【篇四】

我叫**,来自三公司,现任坦桑尼亚50KM项目经理。作为一名海外工作者,能够当选今年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我感到无上荣耀。

2005年大学毕业时,我来到了重庆彭武高速C1标,负责宝光寺大桥的技术施工。记得当年我第一次一口气爬上几十米高的墩柱时,汗流浃背,双腿发抖不听使唤,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建筑工人的艰辛。但当我第一次能够能把图纸中的数据跟现场的施工联系起来,独立完成所有工作时,心中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让我坚信,选择建筑工程专业,选择十**是对的。

随着集团公司海外战略的实施,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海外战队,于2013年担任了蒙古乌兰巴托东四路立交桥项目工程部部长,开启了人生的海外施工之旅。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自我加压,用一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哑巴英语到畅通交流,并熟练地掌握了国际施工标准,工程项目平稳推进,获得当地政府和业主的肯定和赞扬。

2014年,更为遥远的非洲成为我新的战场。我所在的坦桑尼亚50公里项目更是地处偏远、人烟稀少。破落的房屋三三两两的歪在土路两边,孩子们甚至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衫,这是我眼中真实的非洲,贫穷真实存在。物质匮乏、交通落后,每年雨季过后,我所在的项目更是疟疾和风寒的高发期。这七年来,项目上所有职工都不同程度的感染过疟疾、风寒等疾病,我也没有例外。记得我第一次感染疟疾时,高烧、全身无力、头痛欲裂,唯一的小镇卫生室都在几十公里外。当时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设施更是陈旧,护士粗糙的抽血、验血、输液技术,更增添了病人的痛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过整整5天的点滴治疗,症状才终于有所缓解,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到疲惫不堪、好不彻底。非洲肆虐的疟疾,不是听闻而是实感之后才知道不是耸人听闻。

那年,我已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时期,父母年迈、岳母病重、还有儿子需要照看,所有担子都落在妻子的身上,我深表惭愧。她既要照看病重的母亲、接送孩子上学辅导功课,还要照顾我年迈的父母。可是为了我的事业,为了我们的家庭,她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给了我征战四方的勇气和决心。在这里我要说一句珍藏在心底多年,想说又没说出口的话:老婆,我爱你,感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感谢你给予我和我们家这么多年的包容和爱!

2015年,由于受气候影响,坦桑尼亚50KM项目施工进度比较缓慢,两年工期时间已过一半,但预付款仅收到50%,产值完成率不足5%,业主及监理对项目进度表达了不满和担忧。为了解决项目所遇到的困难,改善企业在业主及监理心中的形象,维护公司在坦桑的荣誉,我接下了项目经理的担子。如何在这样的环境条件和困难面前,顺利组织施工生产,成为我人生的另一课题。

要改变项目进度缓慢的现状,关键就是要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产值,实现项目资金的可持续流转。为此,我以落实集团公司法人管项目为手段,采取三项关键措施,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实现了项目良性发展。

一是方案入手,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及设计图纸。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发现路基是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因素,重难点是路基施工需要大量机械设备,而坦桑物资极度匮乏,连工地使用的对讲机都要靠从国内购买,遑论其他。因此,只能在现有条件下想法提高施工效率,经与项目的同志们一道认真研究施工工序,研读施工规范,并积极主动与监理沟通交流后。决定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将原本每层15公分的三层土方回填设计改成一层25公分、另一层20公分的两层土方回填,将原本挖方段需挖至G3顶再进行G7、G15填筑施工改为挖方段落在地质能够满足G7要求的前提下,则开挖至G7顶部进行碾压然后直接施工G15的施工方案,使得施工速度提升15%以上,节约成本5%左右。同时,集中资源主攻结构物,指派专人进行施工图设计优化,为项目额外创收500余万元。

二是严格责任成本管理,按月进行成本分析和责任考核。按照“法人管项目”的要求,我坚持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会进行成本分析和责任考核,及时发现、整改项目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对人、材、物的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三是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推广先进经验,调动激发全员生产积极性,有效提高了项目整体施工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项目施工进度突飞猛进,整体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综合收益率明显提高,我们以实际行动重新获得了业主的青睐,坦桑尼亚国家工程部部长来现场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业主也主动将13KM路基施工交由我项目部来完成。项目实现了由1个滚动发展到7个,并实现了多领域综合发展,赢得了诸多荣誉和良好的口碑。这是我们新一代铁建人心怀爱国情报国志,传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不懈奋斗的结果。

身处海外,心系祖国,新时代铁道兵精神和“以国为荣、以法为循、以德为先、以企为家、以人为本”新时代铁建文化已深深植入我们的血脉,铁建旗帜永远在我心飘扬,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铁建“海外优先战略”的推进,我将继续带领我的海外团队,打造好坦桑“桥头堡”,不断壮大海外事业,为国争光。

【篇五】

青涩年华化为多彩绽放,精益求精铸就青春信仰。贯通天南地北的大动脉,他用极致书写精密人生。胸有凌云志,浓浓报国情,他就是――华东**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

**,男,1989年2月出生,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工程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过京沪高铁、河南城际铁路(郑开段)、郑万铁路、汉十铁路、徐盐铁路的建设。组织完成了杭黄铁路、成贵铁路、郑万铁路、汉十铁路、蒙华铁路、格库铁路(青海段、新疆段)、玉磨铁路等重大项目的控制测量及高铁项目的沉降观测和精密测量等工作。

初出茅庐,小荷才露尖尖角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参加了集团公司重点项目――河南城际铁路(郑开段)的建设,主要负责郑开铁路的测量及竣工验收期间的对外协调。郑开城际铁路全长49.955公里,联络线特大桥2.2km,其中桥梁占96%。由于线路曲线半径小,简支箱梁架设后曲线外侧梁缝值达38cm以上,为克服这个难题,设计院采取曲线外侧箱梁加长,箱梁预制成“扇形简支梁”;联络线T梁同样受曲线半径影响“湿接缝”宽度变化大,架设后T梁呈“喇叭”形,以上问题对垫石定位、支座中心定位和锚栓孔预留都是一个挑战,20多米的墩柱,操作难度很大,且梁架设过程中必须一次性下落到位,8个锚栓孔相对位置定位精度达毫米级。现场也不能模拟,超小半径曲线偏移值、偏角等都比较大,坐标计算复杂,精度要求高,这个难题在集团公司尚属首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认真研究图纸、反复推演,结合理论计算和CAD构建几何模型,成功解决难题,使项目顺利完成架梁任务。期间,他又对全线结构物里程、标高、曲线参数等逐个复核,发现1处墩中心设计里程跟实际跨度相差2m、3处承台设计标高逻辑错误、2条竖曲线半径错误,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工作中,他精益求精,不仅自己负责的技术工作没出现过任何差错,还发现3处设计错误,避免了重大潜在质量事故及荣誉损失。为克服区域沉降难题,他深入钻研沉降监测技术,抓住关键环节,分析线路潜在沉降量,多次沟通说服设计,同设计一起进行线路优化调整,为项目节约道砟费用500余万元。当年,被河南城际公司评为“先进建设者”。

独当一面,敬业奉献争先锋

2015年9月30日,他调到华东**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测量队工作。当时集团公司承揽的格库铁路青海段刚进场,为不耽误工期,他带领团队立即驱车进入戈壁滩进行控制网复测工作。为优质、高效、精确的测量第一手资料,他带领团队披星戴月的工作。2016年1月,他临危受命再次进疆进行格库铁路新疆段的复测,由于天气恶劣-大雪封路,又临近年关,许多测量人员不愿进疆,既心系家庭又矛盾工作,面对这一难题,他耐心的给大家进行心理疏导,主动解决实际问题使人员放心进疆测量,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线路多处位于洪水冲击的峡谷地带,都是肩抗脚架手提仪器徒步测量。为确保第二天测量路线的安全、有效、确保不窝工,他每天晚上熬夜加班认真做全面规划,为测量挤出更多的时间。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测量报告全线第一家完成,得到业主好评,赢得业主的好感。

委以重任,创新创效做贡献

2016年3月,**开始负责经营承揽工作。“抓经营必须抓生产,抓好生产就是最好的经营”,这是公司一直以来的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滚动经营。担任检测公司经营部部长期间,他除了经营承揽,还负责合同管理、验工计价、施工生产等工作。他牵头为公司开辟了高铁沉降观测、铁路CPIII测量、铁路轨道精调、地铁CPIII测量及轨道精调、地铁施工监测、深基坑安全监测、施工下穿既有线自动化监测等新市场。2018年,是集团公司郑万、汉十无砟轨道施工的关键一年。郑万项目沉降观测作为全路第一条完全采用信息化平台沉降观测的铁路项目,沉降观测工作异常繁重。数据时时上传,受雨季影响,数据难以闭合,他反复研究将工作基点转移至桥墩并征得评估单位认同,这一做法在全线推广。任务紧张时期,他改良夜间测量照明设备,将作业时间扩大一倍,为沉降观测提供保障。郑万项目受南水北调影响,进度压力很大,沉降观测时间周期短,过程中积极与评估单位沟通协调,凭借扎实技术和丰富经验,他将评估段落划分成多个评估单元,采用预评估的方法为后续施工赢得时间。特别是汉十高铁CPIII测量,任务集中,精密测量设备、人员紧缺,采取设备不下桥,人员轮流作战的方法,他在桥上一干就是30多小时,每项工作都是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他的敬业精神,感染了整个测量团队,致使他带领的团队效率超高。检测公司抢工期,最艰苦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并且都能第一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认真总结测量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以“多劳多得,付有所值,付有所报,杜绝吃大锅饭现象”的激励形式,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参战人员的积极性;遵循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半干半稀”的作业模式,有任务大干快上,多拿工资,闲时降低薪酬,大家轮流探亲休息,但年度工资总额不变,既降低公司“吃、住、行”等管理成本,又增强员工幸福感、亲情感。通过这种管理创新,团队合作默契,任劳任怨,效率很高,公司管理成本明显减少。在他的带领下测量产值,从2014年的不足500万,到2018年的2100万,成为检测公司最主要的创收板块。2018年,他带领的测量团队被集团公司评为“2018年度工人先锋号”。

在平凡中坚守,在实战中锤炼,他用“敢于有梦、善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不懈奋斗,浇灌出实现美好“中国梦”征程上的青春之花;用“敬业乐业、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唱响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