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导语】《一对蝈蝈吹牛皮》是吉林省编三册第三版块《幽默》中的第一课。在前一个版块之后接触到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幽默有趣。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对蝈蝈吹牛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对蝈蝈吹牛皮》原文
闲着没事上村西,碰到两个蝈蝈吹牛皮。
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只鸟。”
二蝈蝈说:“我在北山吃了只鸡。”
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条狗。”
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头驴。”
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只虎。”
二蝈蝈说:“我在东海吃了鲸鱼。”
它俩吹得正起劲儿,
打南边来了只大公鸡。
两个一见生了气,
伸伸腿,捋捋须,
一齐奔向大公鸡。
想吃公鸡没吃成,
“得儿”的一声喂了鸡。
2.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对蝈蝈吹牛皮》教案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两只蝈蝈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大家看,它们浑身墨绿、长着两根长长的须子,多帅气呀!你知道它们在干什么吗?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吹牛皮的吗?(揭示课题)
二、朗读学习课文,识字:
1、朗读、学习课文
(1)范读,正音,相机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
(2)领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生可跟读、自由读、分角色读)
(4)分角色表演
2、识字:
(1)再读文圈画生字
(2)采用多种方式识字
a、学习“蝈、驴、鲸”分别出示三种动物的图片师生共同交流资料了解三种动物,并相机进行学习认识、实记生字;
b、学习“吹、欠”你能做一个吹的动作吗?谁能分析它的结构?实记,吹字还有一个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实记生字;
c、学习“闲”请同学分析结构,并举例说明带有“门字框”的字(问、闻、闪……)
d、学习“俩、伸”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同学怎样才能记住它们,说说“单人旁”的字还有什么?
e、学习“捋”利用“捋胡子、捋头发”等动作帮助记忆;
f、学习“碰”师先做动作生猜再实记;
g:学习“须”师讲解关于“须”字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实记
h:学习“奔”在生字中还有一个多音字呢?你知道是哪个吗?
(3)注意多音字“俩”的补充学习。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巩固训练:
1、识字练习(认字卡、认词)
2、多音字训练(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四、作业、小结:
1、师启发总结
2、有感情第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认识字词
二、写字教学: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看清汉字的布局,找到关键的笔画。
2、特别示范“须”字。
3、个别学生指导书写(让学生自己学写字,然后评价自己写的字,再修改自己写的字)
三、巩固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2)
2、听写生字(同桌间、师生间)
3、听写生词
4、写字比赛完
5、成课后练习(1)
四、总结、作业
1、师对学生的写字情况做总结分析,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2、写字作业。
3.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对蝈蝈吹牛皮》教学反思
《一对蝈蝈吹牛皮》是长春版二年级上册《幽默》中的第一课。在前一个版块之后接触到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幽默有趣。内容上学生一读就懂,而且会觉得十分的有趣。事实也正是如此。但本课的识字量相对来说很大,虽然文章很短小,却承载着12个生字的识记任务,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把识字与理解文章内容紧紧结合在一起,采用随文识字,这样不仅仅节省时了时间,同时生字的反复出现,也加深了孩子们对生字的印象,从而达到了课堂的高效。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表现在下面三点上。
1、本节课以图片导入,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的老师,因此,这节课是在孩子们极大的热情下完成的。
2、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幽默故事的愉悦,并且,从中受到教育。课堂上,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个人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引读、表演读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3、在学文过程中巧妙的渗透识字方法,并让学生在学文中受到思想教育。比如学习“驴”字,我们班的刘东旭同学就用了这样一个字谜“马有了户口就是驴”。另外,本课有五个形声字,可以采用形声字造字方法来识记。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使学生明白了做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艺术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课堂上出现了个别同学不注意倾听别人回答问题的现象。可能是这几个同学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因此,有时只顾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回答,这个不足原因也在我,是我对学生的要求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
2、也许是课上的太顺利了,我竟然没有给孩子们提问题的机会,这是的缺点,反思一下,好象都是我在问,学生们马上就回答了。问题是的老师,没有疑问,怎么会有所思呢?以后我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要多为孩子们创设提问题的空间。
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我发现自己已经和孩子们共同走进了语文的学习中,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相信,会给我的学生们打下一个坚实的语文底子,留下一段最美好的语文学习经历,以至于培养能够影响他们一生的语文素养。
4.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对蝈蝈吹牛皮》教学反思
《一对蝈蝈吹牛皮》是吉林省编三册第三版块《幽默》中的第一课。在前一个版块之后接触到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幽默有趣。内容上学生一读就懂,而且会觉得十分的有趣。事实也正是如此。课题一揭开,学生顿时大笑起来,这一定是在预习中他们就发现了课文的乐趣。我请一个学生读过课题之后,就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什么问题。提问并没如我想象那样顺利的进行。学生们没有问
一、不能按教师的预设提问。
在标题的提问中,我原以为,一定会有“蝈蝈是什么动物”的提问。因为蝈蝈这种昆虫,似乎是远离学生的生活,问了半天也没有人提问。我有些为学生不会提问而生气。可是后来让学生们比画蝈蝈有多大的时候,才明白,学生们即使没在野外见过蝈蝈,但大多数也在笼子里见过,他们原来是知道什么叫蝈蝈的,这本不是“疑”,又何来“问”呢?看来我小看了他们!
二、不会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提问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学生不会提问的现象。如“什么叫吹牛皮”这一点学生们确实没有想到。我想该怎样提问,的确是我们教给学生们的。有的可能只是停留在学生理解的表面,所以他们想得不够深入。
三、学生的倾听还有待提高。
“蝈蝈到底怎样吹牛皮的?”是学生一直在问的问题,不光一个人问,连续三个都在问这个问题,能看出学生的倾听的能力不能够令人满意。除了有个别人用不同的问,问一个问题外,其他的都是倾听的问题。我想教给学生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在倾听中辨别发言的质量和内容,是我应该紧要教给学生的。
这节课,我还有一些注意,如原来在课题上的理解设计得十分的烦琐,后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本课的教学重点都进行了调整。为了文章的整体性,本文没有进行拆分学习,而是整体读,输入记忆字型。再整体记忆字型等,效果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