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秋水》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2、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3、通过自读培养和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一《秋水》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必修一《秋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 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 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 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 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 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需再登上一层高楼。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
二、 介绍庄子:
1、 介绍庄子生平。(借助幻灯片)
2、 《史记》中记载庄子与楚威王使臣的对话(幻灯片),初步把握庄子这一人物形象,初步体会庄子精神。
三、 研习新课;
1、 齐读课文、正音释义。
时:时节、时令 灌:注入 河:黄河 泾:jīng 畅通无阻的水流
涘:sì 水边 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望洋: 仰视而望的样子 少:小看。 轻:轻视
难:nái难以、 穷:尽 旋:掉转 殆 dài危险
2、 分析课文:
提问: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提问: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明确: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提问: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明确:河伯先引用俗语“闻到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了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3、 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两层:一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二写河伯看到大海之后自叹不如。
用对比的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借助幻灯片)
4、让学生找出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
明确:(借助幻灯片)
古今异义:至于、河、面目、大方。
词类活用:时、东、面、少、轻。
特殊句式: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成语:望洋兴叹、见笑大方。
5、幻灯片展示:“焉、于、而”三个虚词的用法。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助词,放在句中表停顿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 当作“怎么、哪里”讲
焉 今吾子又死焉 兼词,当作“于此”讲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
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 语气助词 用作形容词词尾
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 介词 当作“在”讲
于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介词 引出行为的对象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 表比较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 表被动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连词 用在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
而 性贪而狠 连词 表并列关系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连词 表转折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代词 用“而”当作“你”讲
6、本文的写作特色:
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写黄河与北海的壮阔,前者是“百川灌河”,“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后者是“难穷”,“不见水端”。写河伯的认识,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高中必修一《秋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本文的寓意
重点、难点
1.重点:在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理解本文寓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熟读成诵,对照注解,自读理解课文。
2.了解庄子及《庄子》一书,初步了解庄子思想。
二、课堂导入
1.庄子与〈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了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想象奇幻,构思巧妙,言辞瑰奇,善用寓言与比喻,文笔汪洋姿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2.基本思想:主张“天道无为”
三、诵读感知
1.齐读课文
2.正音、疏通文意。
3.解释下列短语
秋水时至 东面而视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始旋其面目 莫己若少仲尼之闻 见笑于大方之家
4.特殊句式(相当于现代的固定短语),在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1)非……则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2)见……于
见笑于大方之家。
四、探讨
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2.河伯见了北海为什么“望洋向若而叹”?
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延伸
1.归纳成语
2.比较河伯和“坐井观天”中的“井底之蛙”有何异同点。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高中必修一《秋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一书。
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对比手法的运用。
4、领会主旨,明确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开始了一篇新的文言文的学习,课题是---《秋水》。上一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疏通文意,老师先看看大家学习和复习的效果。
1、秋水时至:
2、百川灌河:
3、不辩牛马: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5、东面而视:
6、不见水端:
7、始旋其面目:
8、始旋其面目:
9、望洋:
10、以为莫己若:
11、少仲尼之闻:
12、轻伯夷之义:
13、则殆矣:
14、 大方之家:
对于文言词语的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希望大家多加留意。
二、今天我们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先将课文齐读一次。
三、概括内容:刚才大家朗读的这段文字是《庄子》中《秋水》原文节选部分,但仍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你认为概括内容,应该抓住哪些要素呢?(谁干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
四、理清思路:
对于一篇要熟读成诵的文言文而言,理清写作思路,尤其重要。如果让你给短文分层,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你会怎样划分?
第一层:河伯见黄河
(“秋水时至”---“为尽在己”)
第二层:河伯见北海
(“顺流而东行”---“大方之家”)
五、深入文本:
河伯从见黄河到见到北海,处处都在发生变化。文章写了哪些“变”?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变化的?
1、“水”在变:黄河宽阔,“不辩牛马”;北海壮阔,“不见水端”。
2、河伯的认识在变:河伯见黄河,“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他踌躇满志,骄傲自满;河伯见北海,“望洋向若而叹曰”,虚心认错,甘拜下风。
3、河伯的神态在变:河伯见黄河,“欣然自喜”一“喜”写出了河伯得意洋洋的神态;“向若而叹”一“叹”写出了河伯羞愧佩服的神态。
点明:对比手法的运用
六、明确寓意:
这篇文章是《庄子》这部集子中非常重要的一篇。这是一篇寓言。寓言的特点是---篇幅短小,寄寓道理。你是怎样理解这篇寓言的?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1、这是一篇
2、这篇文章好在
3、我从这篇文章中明白了
教师示范:这是一篇写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
这篇文章好在通篇比喻,将深奥的哲理寄托在简单生动的故事中。
我从这篇文章中明白了个人的知识有限,知识的大小是相对的。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高中必修一《秋水》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秋水》是庄子的名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的思想与智慧非常人所能及,高中一年级学生在理解上会有困难,正因如此,课本将原有的《逍遥游》换成现在的《秋水》。课文仅仅节选了《秋水》前面的一小段,篇幅很短,文字也浅显,所表达的思想单独来看并不深奥。故此,教学过程中当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文风。
2、懂得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得出启示。
四、教学步骤设计
1、导入
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庄子中出现的成语导入。
(现代社会信息异常丰富,学生往往对文言文阅读缺乏兴趣和能力,但我们得实行“拿来主义”,从古文中汲取营养。庄子的文章一方面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以语言的滋养。)
2、朗读
以Flash课件营造朗读氛围。
教师范读。
学生集体或个别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
承接导入语中的成语话题来切入本文。
引导学生找出能帮助理解课文的关键成语:“望洋兴叹”,然后围绕该成语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出翻译、层次、写作手法、思想等方面的学习。
1)“叹”的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会“叹”?
3)怎样写“叹”?
4)从“叹”中得到什么启示?
5)总结读书方法:对以上学习过程进行小结,总结出一种读书方法:“中心开花”分析法。
4、练习
堂上练习,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练习涉及文学常识、字词理解、句式分析、课文理解等方面。
5、拓展
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为学而学,应是“古为今用”,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庄子的文章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在对课文进行讨论后,可另从《庄子》中选择一则或两则较为熟悉的寓言小故事,引导启发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谈一 谈。
——以上设计的内容及步骤,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堂上按部就班地全部都讲,亦不意味着学生要按部就班地全部都学,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特性来调节教学内容和顺序。
高中必修一《秋水》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庄子的生平与哲学思想。
2.培养学生阅读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自学庄子作品。
3.德育目标: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学难点:
1.理解庄子思想的特点。
2.知人论世,正确解读作品。
教学重点:
1.掌握并巩固“泾、涘、望洋、少、轻、殆、大方”等实词和“于、而、焉”等虚词。
2.理解并掌握庄子文章的主观创作意图和文中蕴含的广泛内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秋水》。
初中时我们学过庄子故事两则,还有人记得这两则故事的大概内容么?
……
惠子相梁、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我们已经对庄子有了初步的感知,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庄子。
1.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他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
2.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
3.《庄子》一书: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当然“道”是贯穿于他的始终的。在天地生成之前,有一个混混沌沌的东西,它生成世间的万事万物,这就是所谓的“道”。所以庄子认为政治上应该“无为而治”,生活上应该“安时而处顺”。
二.听朗诵,欣赏画面
三.文言知识积累
1.注意下面字的读音:涘(sì)渚(zhǔ)殆(dài)
2.你能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吗?
①泾流之大:“泾”通“径”,“泾流”,指直流的水波。
②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3.参考教科书给文言文加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为《秋水》标号的内容加上注释。
时至:按时令来到。时,时令,这里作状语
百川灌海:众多河流灌注入黄河。百,众多。
泾流:畅通无阻的河流。泾,通“径”,直,通。
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
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
尽在己:全在自己这里。
4.翻译这几句话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这时候,河伯乐滋滋地高兴起来,以为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5.加注后面的几个词语或句子
北海:北方的大海。
东面:脸朝东。
旋其面目:转过他的脸来。旋,转。
望洋向若:对着海神若一片茫然。若,传说中的海神。望洋,仰视的样子。
野语:俗语。
闻道百:听到很多道理。百,众多。
莫己若: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句子属于后置宾语,莫若己。
少仲尼之闻:小看仲尼的学识。少,以……为少,小看的意思。仲尼,孔子的字。
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义。轻,以……为轻,轻视的意思。伯夷,商朝末年人,他认为周王伐纣是不义的,商朝灭亡后,他不食周粟表明自己的义,最后饿死。所以古人称他是义士。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现在我亲眼看见您的广阔。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见……于,固定句式,被……
6.翻译这几句话的意思
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朝东一看,看不见水的尽头。这时候,河伯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迷惘的感叹说: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四.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含义。
1.思考:《庄子秋水》是一篇寓言故事,你从中感悟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
明确:“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应该自以为是,骄傲自大。
2.河伯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
明确:骄傲自满,但有自知之明。
3.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
明确: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味为尽在己。
面对黄河的雄壮、开阔,河伯夜郎自大了!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面对北海的波澜壮阔,通过比较,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夜郎自大了!
4.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
……
明确:闻到百,以为莫己若责己狂妄。
曾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己浅薄。
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结合上面的分析,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突出了河伯的形象并揭示寓意的。
……
a、对比:黄河与北海的对比;河伯前后认识的对比
b、比喻。
6.本文出现了几个成语?你能找出来吗?
……
望洋兴叹:原指看到别人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因力所不及或条件不够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视的样子。
贻笑大方:指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人笑话,大方:即大方之家,泛指有某种专长的人。也作“见笑大方”。
五.小结: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语言和比喻,我们学到《惠子相梁》《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秋水》都采用了这样的写法,他的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的寓言博大精深,人人都可能从不同的视角读出不同的意味。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庄子的思想像燃烧千年的精神圣火,照亮了许多作家的人生之路;庄子的人格像一堆精神篝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