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2023简单教案23篇(2023年)

2023简单教案23篇(2023年)

时间:2024-05-30 10:15:02 来源:网友投稿

简单的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有勇气在同伴面前大声说话。2、能用“我叫XX,今年X岁,我是X孩子,喜欢XX”句式介绍自我。2、了解男女面貌中的性别特征,学会确定性别。活动重点、难点:能用“我叫XX,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教案23篇,供大家参考。

简单教案23篇

简单的教案 第1篇

活动目标:

1、有勇气在同伴面前大声说话。

2、能用“我叫XX,今年X岁,我是X孩子,喜欢XX”句式介绍自我。

2、了解男女面貌中的性别特征,学会确定性别。

活动重点、难点:

能用“我叫XX,今年X岁,我是X孩子,喜欢XX”句式比较连贯说话。

活动准备:

男、女布娃娃。

活动过程:

一、观察、谈话导入

出示男女两个布娃娃,请幼儿说说性别,并说出自我是怎样确定的。

二、认识自我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我:姓名、性别、年龄、喜欢什么?

2、请全体幼儿找到旁边的同伴,相互说说自我的姓名、性别、年龄,告诉同伴自我喜欢什么?

三、游戏互动

幼儿在活动室自由站起,在《找朋友》歌声里,随歌词提示找一个同伴,歌声停止后相互介绍自我。游戏重复多次,引导幼儿找不一样的朋友相互介绍。

四、结束活动

1、幼儿随歌声找凳子做朋友回到座位。

2、采访个别幼儿:你在游戏里认识的新朋友有谁?叫什么名字?几岁?喜欢什么?

3、任务:回家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介绍自我。

简单的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

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讲授新课

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

(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

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

请学生填空: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

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 1.50元 (问这1.50元是多少呢?)

对了,我们看到1.5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5元就是1元5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本子 0.50元 5角

墨水 3.00元 35元

书包 35.00元 7元8角

尺子 1.20元 3元

彩色笔 7.80元 1元2角

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

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板书)

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

简单的教案 第3篇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三、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常春藤盆栽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

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

(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

(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2、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

(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 囚绿 释绿 思绿

(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

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五)、研读“囚绿”部分。(第8-11小节)

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他对绿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2、教师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观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外形特点,揭示喜爱它的第二个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

提问: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六)、布置作业:

简单的教案 第4篇

【活动意图】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孩子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现在很多家长往往给予孩子更多的是物质上的满足而非情感上的满足。多数幼儿由保姆接送和陪伴,“家”的概念正在逐渐淡化。因此,我选择了“家”这个话题。让孩子在学习儿歌和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家的温暖。同时,在语言方面,主要引导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并让他们大胆表达。在这个基础上,幼儿扩充想象,进行简单的儿歌创编,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诵读诗歌。

2、感受家的温暖,知道幼儿园也是小朋友的家。

【活动准备】

1、白云、蝴蝶、小鸟、小朋友头饰

2、蓝天、树林、花朵、幼儿园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讨论自己的家。师: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师:其实,小朋友们还有另一个家,你们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二、游戏《找家》

1、个别幼儿游戏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找找家了。我要请小朋友上来扮演白云、蝴蝶、小鸟、小朋友,请他们找找家,看他们找得对不对,好不好?

2、找到家后请他告诉小朋友哪里是他的家。我先请一个小朋友试试看。(四个小朋友一组,进行3~4组)

3、幼儿集体游戏(教师将四种头饰分别分给每一个幼儿)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找找家。小朋友们一起把首好听的儿歌念出来。我们听到白云的时候,谁去找家啊?,听到小鸟的时候呢?听到蝴蝶的时候呢?听到小朋友的时候呢?我们找到家的时候就静静地在家里睡觉,因为家里很温暖,家会保护我们。师:现在我们来试试看。(游戏进行2~3次)

三、幼儿诵读诗歌师:其实,在我们这个游戏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把它找出来,好不好?(教师根据图片诵读儿歌)

师: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好听吗?那现在和老师一起把它找出来,一起念念看,好吗?

四、儿歌创编师:你们想想看,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呢?(教师用图画的形式将幼儿的答案记录下来)那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是谁的家呢?那小花朵还是谁的家呢?幼儿园呢?

师:好!小朋友们都想了很多,我们把它们编成好听的儿歌,好吗?

五、结束活动小朋友们很棒,现在我们回到朵朵小班这个温暖的家里去吧。

简单的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

(1)设未知量;

(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

(5)求解;

(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依据是什么?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温馨点拨】

1.列比例式,实际体现了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

(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

(3)找准题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

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所用已知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净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具体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行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如果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留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馈练习】

1.在M+RO22N的反应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已知1.2gM完全反应生成5.6gN。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D)

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C.参加反应的RO2质量为4.4g

D.2.4g M与5g RO2反应生成7.4gN

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C)

A.9g B.11g C.12g D.14g

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

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

5.已知反应:2A+B===C+D,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A与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和D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1.2g。

6.在密闭容器中将20 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发现剩余氢气2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C)

A.1∶9 B.1∶8 C.1∶4 D.1∶2

7.4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4.4g二氧化碳和3.6 g水。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的元素为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碳、氢、氧的质量比为3∶1∶6。

8.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对“电解10 t氧化铝最多生产多少吨铝?”,你能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提示:第一种方法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第二种方法,由于氧化铝中的铝全部变成了铝单质,所以铝的质量=氧化铝的质量×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铝的质量为5.3吨。

简单的教案 第6篇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计算做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因为这个内容简单清晰,所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同桌互查,小组内交流展示完全可以学的会。

四、说教学程序

一段:学什么(共有两个环节)

1、复习导入:出示两道整数加减法计算题83+59 83-59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准确又快速的计算出得数吗?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学习目标就是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设计既简练又易懂。不但包括学习内容,又包括学习方法,还有学习要求。

处理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共有四个环节)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在通过独立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 )对齐,也就是( ),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 )。(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 7.5+1.5=8.0 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 《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件上衣:27.9 元 一条裙子:54.6元 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板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

简单的教案 第7篇

活动目标:

1、在聊聊说说中知道一些基本的进餐礼仪。

2、初步尝试将文明用餐的正确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在游戏的情境中,体验文明进餐的好处。

活动准备:

家中、幼儿园、饭店中出现的不文明用餐图片;
红蓝积分板;
拍拍铃。

活动过程:

片段一:集体学习活动(1)

目标:通过聊聊说说,知道一些基本的进餐礼仪

准备:家中、幼儿园、饭店中出现的不文明用餐图片

(一)从生活出发,提供材料:不文明进餐照片

1、幼儿讨论说说这是在哪里进餐,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么?

(二)指出照片中不文明的行为并纠正

1、问题:你觉得图片上的小朋友哪里做错了呢?

2、问题:如果你是服务员/爸爸妈妈你会怎么和他说呢?

3、小结:原来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进餐的时候不注意的地方,进餐的时候怎么样才是文明的呢?

(三)小组讨论文明的就餐礼仪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选择最文明的就餐礼仪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3、问题:如果这么做了,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呢?

4、小结:原来做到就餐时不喧哗、不玩耍、不独享就是最基础的文明进餐礼仪。

片段二:“文明进餐”小游戏

目标:根据知道的一些基础的进餐礼仪,进行红蓝小游戏

准备:家中、幼儿园、饭店中出现的不文明用餐图片;
红蓝记分板;
拍拍铃

环节1:必答题

每队派出一名小队员选择问题,并和组员讨论得出最终答案。若答对,则获得一个大拇指,记一分。

环节2:抢答题

听到“开始”口令后可以按拍拍铃进行抢答,抢到答题权的队伍进行答题。先要说出图片中的进餐是否文明,并纠正或表扬,或者表演出正确的方法。

简单的教案 第8篇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拼板的多种玩法。

2.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找到自己的站位。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色的拼板与幼儿人数相同,红、黄、蓝兔子各一只。

2.《小叮当》音乐、铃鼓一个、大灰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小小拼板操

1.教师和幼儿共同说说小拼板的用途。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拼板),它有什么作用呢?

2.师幼一起伴随《小叮当》音乐做拼板操。

师:小拼板的作用可真大,你们喜不喜欢和小拼板做游戏呀?好,那我们就跟小拼板一起来运动运动吧。

二、游戏:小拼板变变变

1.激发幼儿玩拼板的兴趣。

师:小拼板的本领可大了,它会变魔术,一、二、三,哟~~老师的脸不见喽(用布垫把自己的脸遮住)。再看哦,一、二、三,哟~~~我的脸出来喽(拿开布垫)。哈哈,我们小朋友也来试一试吧。(重复几次)

2.教师把拼板的玩法串起来让幼儿模仿游戏。

--拼板变变变,变成小矮人

师:一、二、三,我要变成小矮人了,你们也来变一变(幼儿跟着做)。

--拼板变变变,变成大巨人

师:很好,那你们来试试怎么做一个大巨人?哇,我们小朋友学得真快,

--拼板变变变,变成方向盘

师:走,我们一起去开车吧!向前开,转弯开--拼板变变变,变成碰碰车

师:碰碰车开起来喽!碰碰手臂、后背、臀部、膝盖等--拼板变变变,变成跳跳兔(双腿夹紧拼板跳)

师:我们一起跳,看看哪只小兔子跳得好。

--拼板变变变,变成小帽子(头顶拼板四散走)

师:我们顶着帽子走起来,真像个杂技演员。

--变变变,变成乌龟壳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乌龟背着壳走。

--拼板变变变,变成小雨伞

师:下雨拉,我们一起来躲雨吧--拼板变变变,变成了小小船

师:大象住在河的那边,我们划着小船过去吧,我们划快一点吧。

三、游戏:找家家

1.小朋友真了不起,把小拼板变成了那么多有趣的东西,现在我们把小拼板变成小兔的家,一起来玩找家家的游戏好吗?

2.请幼儿按小兔颜色用垫子拼好。

师:拿到红色垫子小朋友为红兔子变一个家,拿到黄垫子的小朋友为黄兔子变一个家,拿到蓝垫子的小朋友去蓝兔那为蓝兔变个家。

3.游戏

师:你们真了不起,为小兔子们都变出了家,接下来我们玩个找家家的游戏,请你们仔细听老师说游戏的规则:现在小拼板是小兔的家,等会儿和老师一起出去,老师快快的敲铃鼓,你们就跑起来,老师慢慢的敲铃鼓,你们就走,我说大灰狼来了,你们就赶快找到你刚变出小兔子的家,大家不发出声音,再用石头把它打走,记住了吗?这样啊大灰狼就抓不到我们了。

师:你们真勇敢,不仅找到了小兔的家,而且把大灰狼也赶走了,我们再玩一次好吗?

四、放松休息

坐在垫子上敲敲腿、敲敲手臂,敲敲前面小朋友的背,然后带着布垫离开场地,并跟老师说再见。

师:好累呀,时间也不早,我们在小兔家休息一会儿。

简单的教案 第9篇

教学内容:纸杯挂表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意义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通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一天共有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表上面有1-12的数字,有两个表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时针跑两个数字间一个空格是一个小时,分针跑一周是一个小时。今天我们自己做一个挂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可以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现在,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

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简单的教案 第10篇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活动重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简单的教案 第11篇

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小数的退位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逛过商场吗?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老师逛商场买体育用品,篮球234元,足球:187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老师买这两件商品一共要付多少钱?篮球比足球贵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指名一孩子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说说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板书)

2.老师还要买一个圆规和一瓶墨水,圆规:2.3元,墨水:1.8元,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买这两件商品一共要付多少钱?

3.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同学们,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2.3元等于2元3角,1.8元等于1元8角;
2元+1元=3元;
3角+8角=11角,也就是1元1角;
3元+1元1角=4元1角,4元1角等于4.1元。

(2)直接用小数计算的,

指导学生列竖式并说说想法,教师板书

教师在竖式上写上“元”“角”借此机会再出示问题:一个圆规和一瓶墨水一共多少钱?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此题,指名到黑板上板演。

4.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师:谁想起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列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过程。

5.观察比较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数加减法同整数加减法一样,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再减,计算结果的数位要与加(减)数的数位对齐,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加(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是不是都学会了小数的竖式加减法呢?下面就检验一下。

(尝试用竖式计算,课件出示)

3.5+4.8 6.7+2.3 4.2-1.8 4.1-3.3

教师巡回检查,并请四位学生演板后讲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今天同学们表现真不错,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简单的教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父亲节是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技能目标:亲手为父亲做一份礼物。

情感目标:懂得爱亲人,懂得感恩父母。

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向父亲表达爱的各种方式例如制作礼物或者是回家倒一杯水等等。

难点:幼儿学会感恩父母,在家里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述法

学法:欣赏法、讲述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1)导入问题:你们知道6月份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是有关爸爸的,有谁能告诉我是什么节日么?

(2)教师讲解父亲节的时间,并且让幼儿回想自己有没有在那一天为爸爸送个小礼物或者对爸爸说声“我爱您”。

(3)在部分幼儿回答后,像幼儿展示院所内亲子活动拍的亲子照片,让幼儿们充分感受父爱的温暖。

(4)让幼儿与听同伴分享与爸爸一起做过的最开心的事。

(5)回家为爸爸做一件事,并且对他说一句“我爱您”。

教学反思

《幼儿园课程论》中指出幼儿园教育中的社会领域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学会爱家人,朋友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利用父亲节这个主题,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对亲人的"爱和感恩,记住父亲节这样的特殊的节日,向父亲表达爱意。

简单的教案 第13篇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时从哪一位先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新课讲授】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2.5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绿色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绿色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绿色铅笔贵多少元?一支绿色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

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8+0.6=1.4(元)

0.8-0.6=0.2(元)

答:一共用了1.4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绿色铅笔贵0.2元。

教师提问并说明:在这里,“8”和“0.8”一样吗?为什么?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学生互动探究“1.2-0.6=”。

(1)老师引导: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绿色铅笔贵多少元时,列式:1.2-0.6=,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

方法2:2减6不够减,向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得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呢?(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课堂作业】

算一算:

0.8-0.5=

0.7+0.4=

1.6+2.3=

1.9-1.3=

2.3-2.3=

5.3+1.6=

0.5+3.1=

0.8+1.5=

3.6-0.6=

【课堂小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课后作业】

1、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0.8+0.6=1.4(元)

答:一共用了1.4元。

小数点对齐

0.8-0.6=0.2(元)

答:一个卷笔刀比一支绿色铅笔贵0.2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设计到文具店买文具这一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

简单的教案 第14篇

活动目标:

1、区分男女,明白自我是男孩或女孩,尝试用一一间隔方式进行排序。

2、体验男孩女孩一齐游戏的欢乐。

学习重点:区分男女,尝试用一一间隔方式进行排序。

学习难点:尝试用AB模式进行排队。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课件、开火车的音乐。

2、幼儿学具:可插式火车剪影纸片人手一份、小人图片4个(男女各两个——见资料包)。

活动过程:

(一)比较男孩、女孩

(这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男孩、女孩的基本特征,会区分男女,明白自我是男孩或女孩)

1、演示课件第一张:今日教师带来了两个小朋友,找找他俩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他们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男孩,女孩的头发长长的,喜欢穿漂亮的裙子……男孩的头发是短短的,穿着长长的裤子……

2、区分男女:你们是男孩还是女孩?(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请幼儿按性别分别站到娃娃的一边。(弟弟站在男孩一边,妹妹站在女孩一边)

(二)按男女一一间隔排序操作

(这环节经过观察、讨论、操作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一间隔排序的方法。)

1、教师演示课件第二张:呜呜呜,什么车开来了?

2、教师演示课件第三张:小朋友要上火车去旅行了,看看谁会先来乘火车?(教师分步演示前3个娃娃上火车课件)

3、猜一猜:猜猜接下来会是男孩还是女孩呢?(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娃娃排序规律)

幼儿可能1:可能没有发现排序的规律而猜谜式乱说。

教师预处理:手指课件边慢慢说“男孩后面是女孩,女孩后面是男孩,男孩后面又是谁呢?”

幼儿可能2:有的幼儿可能能够说出接下来上火车的孩子性别。

教师预处理:请幼儿说说理由“为什么下头排的是女孩(男孩),你是怎样明白的?

小结:原先小朋友上火车要男孩、女孩、男孩、女孩……一个一个间隔排排队的。

4、游戏:坐火车

(1)布置任务:(出示可插式火车剪影纸片和小人图片)那里也有小朋友要坐

火车了,他们也要像电视机里的小朋友一样排排队,(动作演示:一个朋友一节车厢,一个朋友一节车厢)我们一齐帮帮他们吧!

(2)幼儿操作

幼儿可能:没有排序意识地乱插。

教师预处理:语言引导——这些小朋友说要和电视机里的朋友一样间隔排排队。并帮忙排2到3个“男孩、女孩、男孩,接下来呢?”

(3)分享交流:你们是怎样帮忙男孩女孩排队的?

幼儿可能:和电视机里演示的方法不一样,如:排序模式不一样,或男孩打头等。

教师预处理:看看这些朋友和刚才的朋友排队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也是间隔排排队的?如果还有朋友来排队,会是男孩还是女孩?

【由于刚开学,小班幼儿还没有任何排序方面的认知经验,加上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用有音效的课件演示策略,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用男孩女孩一一出场演示的方法,来强化出场序列,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排序规律。】

(三)按男女一一间隔排队“开火车”。

(这环节经过排排队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体验男孩女孩一齐游戏的欢乐,并进一步了解一一间隔排序的方法)

1、排排队:你们想不想排队乘火车?我们就按照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顺序来排队,开火车。

方法:先请1位男孩做火车头,再请幼儿自由间隔排队。

2、带领幼儿进行开火车游戏。

简单的教案 第15篇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自我小脚的特点,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明白小脚会随着人体的长大而长大,激发幼儿对自我成长的渴望与热爱。

活动准备:

地毯、录音、出生证、事先脱掉袜子等。

活动过程:

1、听《我的身体》音乐活动小脚。

2、和小脚做游戏。

1)脚上有什么

数一数:一只脚上有几个脚趾(幼儿数)哪个脚趾最大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可爱,1、2、3、4、5,五只脚趾头。

2)挠挠小脚:

挠挠自我的小脚,挠挠同伴、教师的脚,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好玩,挠挠小脚哈哈哈,痒死喽--

3)比比脚大小;和教师、同伴比比。你的脚为什么比教师的小

教师出示出生证,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教师的脚出生时这么小,但吃了好多饭和好多菜、水果啊,人长大了,脚也长大了。

猜猜你长大了,脚会有多大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趣味,你长大我长大,大家都长大。

3、说说小脚的本领。

听音乐《欢乐蹦蹦跳》展现小脚的本领。

简单的教案 第16篇

设计意图:

提高幼儿的想象本事,动手本事、体验这种团体做画的欢乐。从寻找飘落的景象中感受秋天的到来。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印画活动。

2、能在成人的帮忙下将手上的颜料洗干净。活动准备:

1、用卡纸剪出大树的轮廓(没有树叶)。

2、红、黄、绿三种水粉颜料分别装在三只大盘子中,画笔一支,抹布若干。

3、手印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

幼:手。

师:那我们的小手能干什么啊

幼:吃饭、拿东西…

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那今日教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的小手还能当树叶呢。(出示范图),那树叶是怎样印上去的呢,(拿出颜料,告诉小朋友就是这种神奇的水,然后印到大树上,将手掌蘸有水粉颜料的盘子里轻轻的按一下,然后印在大树上,我们的树叶就出现了,印好后请你要把小手洗干净。)小朋友想试试吗

幼:想。

师:那我让你们试试。

二、请孩子用手掌蘸上颜料,在“大树”上印画。

师:树妈妈没有树宝宝很不开心,请小朋友来把它的树叶宝宝送回家把。

幼:好三、印好树叶的孩子在配班教师的帮忙下将小手洗干净。四、结束:

今日树妈妈很开心说要多谢我们小朋友呢,我们帮它找到了那么多的树叶宝宝,那我们小朋友该怎样说啊

幼:不用谢!

简单的教案 第17篇

一、收心、安心教育:

了解学生假期生活,针对学生返校报名的情况在班上作一个反馈,小结暑假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习习惯教育:

晚上8:30入睡早上6:30起床7:50到校。

1、课堂纪律,积极发言等;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3、多读多看课外书籍,养成阅读好习惯。

三、文明礼貌教育:

1、礼仪教育,对父母同学和老师有礼貌、主动关心父母同学和老师;

2、集会纪律、会议纪律。

四、安全常识教育:

1、上学、放学途中注意交通安全;

2、下课休息、课间游戏等注意游戏安全;

3、不玩水、火、电和危险游戏、玩具、不去危险的地方,不跟陌生人走;

4、遵守楼内秩序,要做到“三个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举止轻轻”,上下楼梯、在楼道内行走靠右行;

5、生病一定要积极在家治疗,病愈后方可来校;

6、不攀爬学校树、山坡;

7、应急知识教育。

五、卫生常识教育:

1、注意个人卫生:饮食、饮水等,不要到小卖部购买三无食品,不带零食、早餐来校;

2、爱护公物,不踢门,不在公物上乱写乱划乱踩乱踢;

3、不随地大小便,男生小便一定要入小便池,大便后要用水冲厕坑;

4、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随手乱丢乱吐,不乱丢果皮、纸屑、包装袋等杂物,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送进垃圾箱等等;

5、爱护花草树木,不攀枝摘花。

六、劳动教育:

1、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劳动任务;

2、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年级的大孩子应该做好哪些呢?不需要老师多说,你都应该知道这样做:

一、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掌握不懂就问的学习方法;

二、自觉地地完成作业,认真复习当日功课,预习明天的新课程,养成先做事后玩耍,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决不找借口拖到明天的好习惯;

三、课间不打闹,不狂追乱跑,不玩水,浪费水资源;
不乱扔垃圾。保护好自己。

四、对待同学要宽容,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不说伤害同学自尊的话,同学有困难要及时伸手帮助他。

简单的教案 第18篇

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小数的退位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逛过商场吗?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老师逛商场买体育用品,篮球234元,足球:187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老师买这两件商品一共要付多少钱?篮球比足球贵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指名一孩子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说说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板书)

老师还要买一个圆规和一瓶墨水,圆规:元,墨水:元,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买这两件商品一共要付多少钱?

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同学们,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元等于2元3角,元等于1元8角;
2元+1元=3元;
3角+8角=11角,也就是1元1角;
3元+1元1角=4元1角,4元1角等于元。

(2)直接用小数计算的,

指导学生列竖式并说说想法,教师板书

教师在竖式上写上“元”“角”借此机会再出示问题:一个圆规和一瓶墨水一共多少钱?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此题,指名到黑板上板演。

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师:谁想起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列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过程。

观察比较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数加减法同整数加减法一样,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再减,计算结果的数位要与加(减)数的数位对齐,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加(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是不是都学会了小数的竖式加减法呢?下面就检验一下。

(尝试用竖式计算,课件出示)

+ + -

教师巡回检查,并请四位学生演板后讲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今天同学们表现真不错,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简单的教案 第19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

幼儿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并引导幼儿能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不同动物学具各6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规律。

1、小朋友我们准备开联欢会,我们要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想不想去看看?(想)请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幼1: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幼2: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都有规律的。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幼1:是黄色的。

幼2:下一面是黄旗。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幼儿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幼: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师:。如果让你给彩旗按你找到的规律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

2、课件出示彩花图、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幼儿思考、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幼1:彩花是按绿花、紫花,绿花、紫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的。

幼2:灯笼是按紫、红、紫、红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幼3: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女孩。

该怎么分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

3。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和灯笼排列的规律,接下来的我们进行闯关游戏,有信心吗?

(一)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出示课件,幼儿能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同?

总结:

(1)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

(2)一个只有颜色的规律,一个既有颜色,又有形状的规律。(点: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二)第二关:涂一涂。

(1)出示课件师:同学位表现很不错,接下来你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同时课件出示例3。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样涂的。(指明幼儿汇报)

(2)。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

师:第③小题谁发现有其他规律?(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来发现规律。)

(三)、看谁找得快出示课件让幼儿找一找下一个图片会是什么,并指名反馈。

(四)活跃课堂气氛,在歌曲中找规律。

出示课件和音乐《幸福拍手歌》,请幼儿边唱边跳。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

2、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课件出示: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生回答。(教室的天花板、地板、黑板上的奖品、自己的衣服。)

四、动手摆一摆:(小小设计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好的及时表扬。

汇报。课件演示学生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你们开心吗?老师也很开心,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谁来说说你们的收获?

师:我们除了按照事物的颜色、形状来找规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图画、动作、声音的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这些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简单的教案 第20篇

活动目标:

1.巩固正确的拿油画棒方法,情愿参与绘画活动。

2.能用自己喜爱的简洁花纹装饰裙子,大胆画画。

3.引导幼儿能用帮助材料丰富作品,培育他们大胆创新力量。

4.能绽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预备:

1.创意绘本、油画棒人手一份。

2.绘画范例一张。

3.彩带或长条状的皱纹纸若干。

活动过程:

1.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给幼儿表演彩绸舞蹈。请幼儿说说当彩绸挥动起来的时候,像什么?

2.拿出长彩带或剪成长条状的皱纹纸,请幼儿自己挥动,再次感受曲线的线条改变。

3.翻到创意绘本第5页,观看画面,请幼儿说说熊姐姐在做什么?她的裙子是什么颜色?裙子上有什么?还缺少什么呢?想想我们可以画上些什么让裙子更美丽。

4.老师在绘画范例上示范曲线的画法,幼儿可用手指在桌上练习。

5.幼儿在熊姐姐的裙子上添画花边,老师观看幼儿用笔是否流畅。

6.展现作品,幼儿相互观赏,老师赐予相应评价。

7.在欢快的音乐中,师生一起跳彩带舞,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简单的教案 第21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协调幼儿四肢动作,发展幼儿大小肌肉群,培养他们在水中行走的能力和平衡力。

2、提高幼儿对水温的感受能力,增强心肺功能及对环境的适应性。

3、培养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精神及竞争力。

活动准备

1、膝关节以下的水位,每人一条大浴巾。

2、按摩球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3、在泳池上方吊挂水球。

4、录音机及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下水前的热身准备活动。

二、游戏《好娃娃,不怕冷》

1、入水环节:游戏"小鸭洗脸"幼儿排成一路纵队在老师带领下入水,分别坐在池壁的两旁。引导幼儿用手泼水到自己的身上和脸上,然后拿起按摩球在自己身上进行来回地滚动。

2、踩水环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幼儿扮演小动物,四散地站在泳池旁。老师扮演老狼,背对幼儿站在幼儿前面几米的地方。当"老狼"转身捉"小动物"时,教师在幼儿往回跑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使劲地踩水,快速踩水,提高幼儿踩水的兴趣。发展他们在水中行走的能力。踩水时要求跑得稳、不碰撞同伴。

3、游戏"看谁爬得快"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名幼儿学乌龟爬,双手撑着池底往前爬,另一名幼儿在后面抬起前面幼儿的双腿跟着走。分组进行比赛,要求学乌龟爬的幼儿身体不能浮出水面,头抬起来往前看。两人之间要互相配合。看哪组幼儿最快到终点。游戏反复进行2~3遍结束。

三、幼儿自选活动老师提供皮球、小圈、浮板等器材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玩水活动,增加幼儿的玩水乐趣。

活动结束:

《汽车开了》引导幼儿离开泳池,淋浴、更衣、滴眼药水等。

简单的教案 第2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2、合作学习:小数加法教学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习:

1、列出2.8+2.1、 6.4+0.9、 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一、准备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71-52=?

10.7+0.5=?

二、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习。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
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减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4、反馈练习:

1、

13.8-4.7=

5.2-1.9=

10.8-5.9=

2、97页1题后面部分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97页2题、3题、6题

简单的教案 第23篇

教学目标: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2)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想一想: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试着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

(3)生尝试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5)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怎样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6)引导学生两式比较。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2、学习小数减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4)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6)师生总结: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9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设计

共5课时 总第50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会算。(完成P97页第3题)

(1)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并写下来。

(3)独立完成第3小题。

(4)指名汇报交流。余生帮助评价订正。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97页第4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提出问题,师板书。

(3)生独立完成板书出来的问题。

(4)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P98页第5题。

(1)生读题后指名复述题意。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P98页第6题。

(1)指名看条形统计图说数学信息。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反馈、汇报交流。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P98页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老师总结。

推荐访问:教案 简单 简单教案23篇 简单的教案(合集23篇) 简单的教案设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