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原是指整体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数量相等的部分。表现形式为一个整数a和一个整数b的比(a为b倍数的假分数是否属于分数存在争议)。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与所有事件的比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6篇
第一篇: 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教材(34~35页)的内容。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理解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铅笔若干
五、说教法和学法: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归纳总结。
六、说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由于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上课时就先让学生写一个分数,并说说它表示的意思。(通过让学生写分数、说分数表示的意思,其实是对分数意义的加深认识和理解,根据分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问题情景:
课前准备了不同数量的4盒铅笔,上课时请4位同学到台前,分别从盒子里拿出铅笔枝数的1/2。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能发现什么问题?通过怎么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要把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铅笔的枝数不同,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而拿出的铅笔枝数不一样多呢?”
(三)建立模型:
通过刚才的质疑:“为什么拿出的铅笔枝数不一样多呢?”经过学生讨论交流,请台上同学拿出铅笔总数进行验证,通过验证,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是把一个整体(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几支;二是让学生感悟到整体相同拿出的1/2的数量是相同的。学生也就清楚的感悟到原来是铅笔总数不同造成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1/2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整体不同时,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四)解释应用:
1、“说一说”:先是利用学生对分数的新认识,来判断两个小朋友谁看的页数多,通过比较知道两个小朋友虽然都看了自己手中书的1/3,但他们手中书的总页数不同,也就是整体“1”不同,所以,他们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使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有了提升;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2、“画一画”:先判断1/4的意义,再由1/4判断整体“1”的具体数量是多少,最后画出图形,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即可。通过画图,让学生明白:当我们知道了一个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就可以求出整体“1”。(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理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练一练”: 第1题重点是利用分割法、移动法、旋转、合并这些方法来看图写分数,通过看图,思考:都是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占总份中的几份?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第3题重点除了体现画法多样性之外,还要比较平均分之后,每一个图形的两个1/2是否相同,重点理解“平均分”。这题其实是对:“整体不同,同一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这句话的加深理解。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把已经形成的抽象认识,进行了及时的练习和必要的巩固和强化。第4题是结合“云南昭通彝良5.7级地震”和“捐零花钱”的实际活动,体验分数的对应性,教育学生“勤俭节约”,有爱心等。
(五)回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让学生自由说出来。)
(六)板书:板书与步骤同步,学生通过活动说出来的,我就把它写了下来。
课后反思:
整节课下来,感觉教师引导得过多,不敢大胆放手,学生的参与面不够,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办法让学生大面积的参与学习;没有注意细节的处理,有些题目讲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对“平均分”的理解不透彻;没有掌握好时间和教学节奏,以至于有点拖堂。还希望各位老师不要保守,毫无保留的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一定虚心接受,谢谢!
试卷说明
基础性——命题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规定的学习水平,切实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着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的考查,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服务。
落实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与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在公民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本套试题侧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与评价,例如:二年级的 “我的小嘴儿真会说”,三年级的 “我会说”,五年级的 “能说会做”以及六年级的 “我最想说的话是……”等
试卷说明
综合性——命题将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将有机的渗透在具体考查内容的情境中。
人文性——命题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力求符合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既注重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也注重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生活性——作文命题力求富有生活气息与儿童趣味,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
第二篇: 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
1.注重结合实际展开教学。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拿铅笔、画一画等活动,在各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下构建分数的意义。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3.通过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全体学生始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在课堂上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4.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清晰地说出心中所想,使听者更加明白。
第三篇: 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孤山九年制学校 付国琴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做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讲解导入: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分数,《分数的再认识》。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先考查大家对分数的掌握情况。
2.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 ) ( )
3.当学生说出时,请学生说明理由,
二、探索新知
出示三个彩笔盒,盒子里装上4,6,8支数量不同的彩笔,让学生动手分别取出其中彩笔的
猜想:拿出一个彩笔盒,猜盒子里有多少支彩笔?
1.活动铺垫,教师提出问题:盒子里有4支彩笔,你能从盒子里拿出整体的 吗?
2.活动开始,体验新知,教师组织活动,出示这里有三个彩笔盒,现在请三位同学上来拿出盒子的 。
现场组织活动:请三位同学分别从彩笔盒中拿出整体的 。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两位学生拿出的是3,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
3.发现、解决问题
教师询问学生从三位同学拿出的彩笔数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教师及时引导,大家都认为是粉笔的总支数不一样,那你能估一估每一盒中各有几支粉笔吗?
然后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粉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
四、点拔小结
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五、巩固练习
1.想一想
(1)小明做了60道口算题的 ,小红做了50道口算题的 ,他们谁做得多?
(2)一个长方形面积的4/5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4/5相等,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
①长方形的面积大 ②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④不能比较
(3)一根圆木的 是 ,这根圆木是下面三根中的哪根?
① ② ③
2.能力提升
(1)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 。他们谁捐的钱多?请说明理由。
(2)拿走6支铅笔的 ,应拿几支?
第四篇: 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
北师大版《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分数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分数的认识》说课稿分数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学法:课刚开始,教师就设疑:一半怎么写,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认识了二分之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各种方式认识、表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三、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设计思路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而已。首先从生活中引入分数,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知道产生分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例如:表示半个西瓜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知道产生分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接着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3、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认识几分之几,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操作办法来表示自己所喜欢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4、在练习、反思与评价、课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种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预设方案
1、 故事导入,激发情趣
通过小猴子分西瓜的故事导入,先4个分成2份,每人几个?(可能不是平均分,不公平,引出平均分),再2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到1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怎么表示这半个?
当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时,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半,并作集体交流。交流是要让学生说清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学习1/2
(1) 板书课题,直观演示,强调平均分
师: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帮他们分一分(将一个桃子分成一大一小)
(这里故意用错误的动作引起学生的质疑,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意义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师:他们每人分到的半个桃子,在数学里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分数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板书:把一个桃子平均分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2) 认、读、写分数及其意义、各部分名称
指导学生认、读、写分数及其意义。
(3) 提高认识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个桃子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桃子几分之几呢?孙悟空把这个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桃子的几分之几呢?馋嘴的八戒一下子就吃了3份,你能用分数来表示吗?
(4) 强化平均分 (出示题目)
师:同学们,你能判断这些图中哪些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的?
(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用多种手段加强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体验分数的意义)
(5)认清1/2的含义
用手中的材料(纸、线、图形、水果等)表示出二分之一,并作交流,师有选择地贴(画)到黑板上,并用涂色等方法表示出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2。渗透单位1相同,则其1/2也相同,单位1不同,则其1/2也不相同。为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埋下伏笔。同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突破重点。]
3、 认识几分之几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办法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试着把分数写出来。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4)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分数、读分数的?
(5)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策略建议:在1、2出现的折一折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东西来折,如纸、手帕、线等。不但丰富了学生探究材料的来源,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通过1/2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再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拓展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
4、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在练习设计中采用了课本的练一练,是由浅入深的基本练习,旨在巩固新知,掌握重点内容。
(课本55页练一练)
(1) 选择一个正确的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2) 看分数,涂颜色。
(3) 判断对错,对的给笑脸,错的给哭脸。
(4) 谁能最快说出一个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而又有趣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有效在巩固了新知。)
另外,为了培养思维的广度和灵活度,进行了一道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真棒,特别是同学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准确。这是里有50个智慧果,我准备奖给你总数的1/50,你可以得到几个智慧果?
师:你真了不起!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所以30位同学每人都能获得一个智慧果,那么我要拿走总数的几分之几呢?(学生争论)
5.课堂小结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第五篇: 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在具体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整数”与“部分”的关系及分数的认识。
学习难点
理解整体“1”的含义。
复
习
学
案
1.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
2.说说这些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说说这些分数表示什么意义?
4.写出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
(1) (2)
(3)
小结:表示同一个分数的意义,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情形。一个是 表示分数的意义,二是 表示分数的意义,三是 表示分数的意义。
预
习
学
案
问题1: 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分析与解答: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取其中的( )份,就是,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如下图所示。
画( )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其中的( )个就是这些三角形的。
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来表示。
问题2:一个图形的是 , 这个图形可以怎么画?
分析与解答: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用 表示,说明整个图形是由( )个这样的 组成的,即有( )个小正方形。
画图:
小结:不管画出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只要
, 就是整体的。
探
究
学
案
问题3:三位同学都拿出自己铅笔的,但为什么会不一样多呢?
(1)三位同学都把自己的铅笔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 )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2)三位同学的铅笔总数( ),所以他们各自铅笔数的也( )。
小结: 分数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一个分数,对应的( )大,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对应的( )小,所表示的( )就小。反之,表示的具体数量大,对应的( )就大;表示的( )小,对应的( )就小,即整体和部分的数量具有相对性。
总
结
学后收获与反思:
课堂检测
第六篇: 分数的再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
北师大版《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学法:课刚开始,教师就设疑:一半怎么写,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认识了二分之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各种方式认识、表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三、说教学流程(一)整体设计思路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而已。首先从生活中引入分数,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知道产生分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例如:表示半个西瓜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知道产生分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接着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3、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认识“几分之几”,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操作办法来表示自己所喜欢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激发学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1/3
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4、在练习、反思与评价、课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种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二)教学预设方案1、故事导入,激发情趣
通过小猴子分西瓜的故事导入,先4个分成2份,每人几个?(可能不是平均分,不公平,引出平均分),再2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到1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怎么表示这"半个"?
当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时,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半,并作集体交流。交流是要让学生说清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2、学习1/2
(1)板书课题,直观演示,强调平均分师: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帮他们分一分(将一个桃子分成一大一小)
(这里故意用错误的动作引起学生的质疑,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意义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师:他们每人分到的半个桃子,在数学里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
板书:把一个桃子平均分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2)认、读、写分数及其意义、各部分名称指导学生认、读、写分数及其意义。(3)提高认识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个桃子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是桃子几分之几呢?孙悟空把这个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桃子的几分之几呢?馋嘴的八戒一下子就吃了3份,你能用分数来表示吗?(4)强化平均分(出示题目)
师:同学们,你能判断这些图中哪些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的?
(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用多种手段加强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体验分数的意义)
(5)认清1/2的含义
用手中的材料(纸、线、图形、水果等)表示出二分之一,并作交流,师有选择地贴(画)到黑板上,并用涂色等方法表示出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2。渗透单位"1"相同,则其1/2也相同,单位"1"不同,则其1/2也不相同。为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埋下伏笔。同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突破重点。]3、认识几分之几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办法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试着把分数写出来。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4)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分数、读分数的?
(5)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策略建议:在1、2出现的“折一折”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东西来折,如纸、手帕、线等。不但丰富了学生探究材料的来源,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通过1/2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3
含义。再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拓展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4、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在练习设计中采用了课本的“练一练”,是由浅入深的基本练习,旨在巩固新知,掌握重点内容。
(课本55页“练一练”)
(1)选择一个正确的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2)看分数,涂颜色。
(3)判断对错,对的给笑脸,错的给哭脸。(4)谁能最快说出一个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而又有趣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有效在巩固了新知。)另外,为了培养思维的广度和灵活度,进行了一道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真棒,特别是××同学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准确。这是里有50个智慧果,我准备奖给你总数的1/50,你可以得到几个智慧果?
师:你真了不起!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所以30位同学每人都能获得一个智慧果,那么我要拿走总数的几分之几呢?(学生争论)5.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