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十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 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魅丽、惨重、魄力、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质疑引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启发表达。
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3、出示课文题目,质疑问难。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飞天梦。(板书课文题目: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起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课文题目中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圆”是什么意思?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的“梦”今朝圆了?)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学习提示: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思考提出的问题。
(2)认读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出示词语:
瑰丽 尝试 火箭 捆绑 惨重 穿越 振奋 规模 协作 精细 概括 评价 魄力 嫦娥奔月 炎黄子孙 积劳成疾 风华正茂
(1)指名认读。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自由选一个词语说话。
(3)学生齐读。
3、通过读文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中国人为了飞离地球、遨游太空进行了不断努力,最终成功的事。)
三、深入挖掘,研读感悟
(一)出示探究提示:
1、默读课文思考:这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提示:古人→万户→„„)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2、找一找,画一画,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好批注。
(二)学生交流汇报:
1、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愿望
2、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1)从万户乘坐火箭飞天的事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开始尝试飞天的梦想了。他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2)万户的火箭飞行是以失败告终,那么炎黄子孙放弃了这飞天梦想了吗? 出示句子: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这句话有几层意思?
(两层意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火箭飞行的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3、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4、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1)载人航天工程是怎样的工程?
出示句子: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三个“最”字可以体会到这项工程难度是非常大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决心非常坚定。“跨世纪重点工程”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2)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为了完成这跨世纪的重点工程,工作者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①出示句子: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一百一十多个单位”“三千多个”这两个庞大的数字可以看出这项工程是非常复杂的。中国人民是非常团结的。)
②出示句子: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夜以继日”这个词语让我们看到了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苦战情景,体现出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
③出示句子: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从“积劳成疾”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出工作人员为了研究,长期劳累,几次住进医院。可能还没有康复就又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
从“风华正茂”“华发早生”可以看出他们本应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却长出了白发,他们付出了太多。
从“猝然长逝”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中国航天人为了
实现飞天的梦想不惜付出仅有的一次生命,他们太伟大了。
从这个排比句可以体会到为了实现梦想,航天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忘我地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板书:默默奉献)
5、“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1)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2)孩子们,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这三句话你们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3)杨利伟在告诉我们什么?
(三)情感升华
1、提升感悟:“神舟五号”的成功航天飞行,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许多单位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么多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完成同一件事,需要的是什么精神?(勇于实践、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
2、小结:是啊,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
六年级语文 教案篇二
《离别的礼物》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课前准备: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
1、悭吝( )
2、喋喋不休
3、尴尬( )( )
4、戛然而止()
(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
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
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
(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
(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
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
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
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
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
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
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
3、归纳全文的主题:
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四、质疑:
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
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
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
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
五、积累感悟:
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
六、课堂训练(附课堂练习)
七、总结(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
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
六年级语文 教案篇三
《藏戏》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黑格尔的话:
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
2.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你知道哪些剧种呢?下面我们来听几段戏曲,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课件播放,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
3.你能说说戏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4.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的这个剧种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齐读),跟其他剧种相比,藏戏有着怎样的表演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读读学习提示,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戏?(根据回答板书:形成、特色)
二、读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3.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4.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指名读前三自然段。
2. 这三个都是什么句?回忆一下反问句的作用,那么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想强调什么? 又想表达强烈的什么感情呢?再读读句子,看谁能读出
问号背后的东西?
(强调藏戏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
2. 默读8—20小节,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体会藏戏的面具不但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颜色和形状还非常地夸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的现象啊,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1句。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台的藏戏简陋到什么程度?从那里体会到?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台与华丽的灯光做背景的其他戏曲比起来,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伴奏,在观众团团围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戏显得多么质朴、多么大气、多么豪迈啊!齐读17、18小节。难怪作者会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二句话。
5.自由读19、20小节,你还了解到藏戏的什么特点?
6.没有舞台,席地而唱,演出时戴着面具,一部戏一唱就是三五天,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多么稀有啊,难怪作者开篇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来表达心中强烈的赞叹和自豪之情(齐读1—3小节)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这么独具特色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呢,(板书:传说)请大家自由读读4—7小节。
六年级语文 教案篇四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主学习。
二、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文。
三、读后交流。
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老师的品质。
四、再次读文,深入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围绕“阅读提示”内容探究
(1) 本课“阅读提示”中为我们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2) 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4、围绕“阅读提示”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
①从作者回忆的两件事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怎样理解课题?
③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2)按照提出的问题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①从中我们体会到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体会到他那顽强执着的精神。
②从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我们体会到:放风筝除了代表刘老师对生活的向往执着追求,还寄托着老师对学生寄托的希望。
③x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五、品读课文
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读读,谈谈你为什么感动?
1、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2、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3、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4、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六、总结
1、感情读文。
2、谈读后感。
七、作业
搜集有关“身残志不残”的有关故事,下节课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情回忆,深刻反映了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而又感人,读后无不让读者为之感动。
这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的合作探究来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体会人物品质。内外通过朗读、品读来更深层次的感悟文中的人情美。
六年级语文 教案篇五
《春》语文课堂教案
教材略说:
《春》(《语文同步测练考》第58页)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名篇。
作者用细腻的文笔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如诗如歌的初春:春草争绿,花木争荣,轻风拂面,春雨稀疏,这美妙的春景中的人们也容光焕发,精神抖擞,高兴地迎接春的到来。
细腻的文笔,贴切的修辞是该文的一大特色。无论在概述春山,春水等诸多图景,还是具体描绘草、花、风、雨等景致,作者可感可触的描摹和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均为文章增色不少!
作者的美妙语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草的可爱、花的热闹、风的温柔、雨的多情,字里行间展露无遗,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这样的美文,培养语感,对学生体会语言美,会有很大帮助。
教学设想:
教学定位于引导学生感悟字里行间的春的气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体会语言大家运用语言的技巧;
从研读文章、品味文章的角度出发,尝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场景),理解感悟本文。避免机械解读,注重整体感知,注重语言欣赏,注重意境入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字描绘的春景图,感悟语言美。
难点: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能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会该文的语言美。
3、感悟恰到好处的修辞为文章增色。
教学流程预设:
回顾朱自清先生à导入《春》à初读了解à默读,场景感知(点)à整体感知(面)à细心研讨(学生边读边批注“我学到了……我感受到了……我仿佛看到了……”)à尝试交流与发言(提示从不同角度来谈自己读到的、学到的)à提升感悟(感悟文章意境)
教学用时:1~2课时
教学展开:
一、回顾导入:
1、简介朱自清先生(请一学生完成)。
2、教师统括学生的简介(适当补充)。
3、回顾写春的诗句(导入本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要求:边读边扫清字词障碍,边读边想文字所描绘的场景,读出自己的感情,读出对文章的感悟。
3、抽读反馈。
了解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情况及对部分字词的认知情况。
(尝试学生轮流地读,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在阅读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预测:学生读得或许平淡,或许有情感,或许在轻声、叠字方面处理得不太恰当。注意从语气、语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方面点评,引导改进。)
(评出读得相对较好的同学)。
三、品读回味,感悟诗化文字。
1、细读回味,场景再现。
布置:默读全文,想象文中场景(读后交流)。
(1)心灵感悟(用心去感受文字所描绘的场景);
闭了眼,你眼前出现的`是什么?印象最深是的什么?能用文中的部分语句说说吗?
(2)场景列举(预测:风雨山水、花草树木、人物风筝等);
2、研读感知,品读深化。
(1)、你读到的场景有哪些?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提示:清晰的季节场景,有过渡意味、自然过渡的本文描绘的有关场景)
归纳小结:注意每段前的首句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所描绘的场景。
(2)场景品读:
我们品读了解朱清先生笔下的五幅场景分别是怎样的,请同学选一个场景,细心品读,用心回味,并读出你品到的味儿。
(学生品读相应的场景)
四、交流提升,引境入心。
1、读出情感(抽读“场景”)。
2、你觉得你所读的段落怎样(或你读到了什么)?
(“我学到了……我感受到了……我仿佛看到了……”)
春草:绿,嫩,多,细密,可爱,有趣;
春花:热闹,争先恐后,散;
春风:温柔,轻;
春雨:细、密、多,牛毛,花针;
迎春:舒活,抖擞。
3、引境入心。
(1)回顾文章内容,选几处(句子,段落)你最想读出的,细细品味,最后有感情有韵味地读出来。
(2)赞春:
学着朱自清先生,试着写几句赞美春天的句子,试着把语句说得形象可感。
六年级语文 教案篇六
一、背景材料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二、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八自然段。
三、课前准备:
1、学生自制生字小卡片一份。
2、简单的动画课件。
3、头饰:鸭、兔、鹿。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第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瞧,这就是小鸭子门前的那条小路,多美啊!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还有着有趣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就是《美丽的小路》。(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思考:这篇课文里有几个角色?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2、自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教师把生字都板贴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容易读错的字和词。重点指导前鼻音字“脑”,后鼻音字“辆”、“净”。容易读错声调的字“鹿、积、辆”。“积”是一声,“鹿”和“辆”是四声。有轻声音节的词“先生、鼻子、脑袋”。)
3、学生质疑:对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
1、个别读(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自告奋勇读课文)。
2、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评优点,再评不足。评议时,重点评议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翘舌音和带后鼻音的字。
3、学生自己再练读一遍。
4、全班齐读。
5、展示台:再次让那些自己觉得有信心读好课文的学生上台读。
(四)认记生字
1、认读带生字的词。
2、请小老师带读。
3、认读单个的生字。
4、识记生字交流:学生自主识字,谈自己的识记方法。
(五)学习课文第一至八自然段
1、想像说话(出示多媒体课件)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那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你会说些什么呢?
2、小组议一议,美丽的小路为什么不见呢?如果你走在这条脏兮兮的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朗读。
(1)朗读句子“啊,多美的小路啊!”(读出赞美的语气)
(2)比较读:教师范读“我会读”里的句子,学生注意听,比较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
(3)学生自由选择段落读,指导学生读好三个问句。
(4)分角色表演读。
喜欢哪个角色就读哪个角色,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读,在从读不同角色的同学中分别推荐出一个代表,带头饰在全班表演读。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第1——8自然段读给家长听。
2、把课文第9——12自然段读通顺。思考:美丽的小路是怎样找回来的?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寓意相当深刻的童话故事,我以课件导入课文,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整篇课文,并标上小节号,读一读课后难读的生字,并让读的好的.学生上台来表演,我觉得这对于学生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作用,在这节课上我给了他们很多小组合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发挥想象力,靠自己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起合作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第一至八自然段。
2、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吗?
(二)学习第9——12自然段。
1、复习这几个自然段的生字词。
2、学生自由读9——12自然段。
3、小组讨论:美丽的小路是怎样找回来的?
4、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
表演读第9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10—12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1—8自然段。
(三)指导写字。
1、学生先观察,再说说如何记住“赶”“起”“明”“净”四个字。
2、学写“先”“干”二字。
观察田字格中的“先”“干”学生自己发现重点笔画的位置和写法。
先:第三笔“∣”竖在竖中线,第四笔的“—”稍写长点(左边长点右边短点)最后一笔“乚”起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的焦点上。
干:第二笔“ ”比第一笔长,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
3、师范写,学生练写。
4、展示学生的写字本,师生共同点评。
(四)实践活动
我做校园“美容师”。
1、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们校园里的饿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
2、我给校园作“美容”计划我为校园“美容”所做的事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家人听。
(六)教学反思
我觉得在这节课中最大的一个亮点便是课外的延伸表格,叫做“我做校园美容师”。我把我的问题和策略编成两张表格,并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虽然这些意见大多都不是特别实际,但是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对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大有利的。
六年级语文 教案篇七
《月亮上的足迹》
一、导语 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文的层次及时间表示:
a、全文共四个层次
第一层:(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第二层:(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第三层:(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第四层:(16——20)写登月归来。
b、时间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同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三、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头挺胸,笔直地站立着。形容人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四、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2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3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4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4.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五、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六、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六年级语文 教案篇八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①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板书:志愿军
③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书:朝鲜人民
④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t:可是…… (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合作交流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三、品读体验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 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 (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3.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5.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3、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4、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巩固延伸
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六年级语文 教案篇九
综合课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
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情感: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
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操作:.能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识字、写字。
感受美好的生活。
歌曲《快乐的节日》、生字卡片。
小组合作 表演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课件)老师讲述:在《快乐的节日》欢快优美的歌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蹦蹦跳跳地来到花园里、草地上,他们尽情地歌唱、欢跳,小鸟在他们面前飞翔,小溪从他们面前流过,他们兴高采烈、朝气蓬勃。
他们为什么那么快乐呀?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呢?想知道吗?咱们一起去瞧瞧吧!(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①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本课出现的14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②同桌交流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③请小老师根据出示的生字卡片教读生字,老师给予辅导。
④老师出示词语,全班一齐读一读,发现容易错的字,提醒学生注意。(祝贺,祖国,勇敢,丰满,理想,度过,希望,羽毛)
⑤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⑥分四人小组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⑦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偏旁归类识字:“祝”、“祖”都是“示字”旁;
分解部件识字:贺=加十贝,国=口十五,羽=习十习;
形近字比较识字:席- 度;
积累词语识字:希望,勇敢。
⑧生字扩词练习。
如:吹风、吹牛、吹捧;
祝愿、祝福、庆祝;
贺电、贺信、恭贺。
三、指导写字
①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做到写字前心中有数。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中,有2个独体字和4个左右结构的字。4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②注意提示:
“吹”字的“口”旁要写得高而小。
“地”字右边的“也”,横折钩要往右上斜,但是不能写得太长;
竖要写得高一些;
竖钩要拖长,出钩前,先回锋。
“乐”字一共5画,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坚折,横撇不出头。
“师”字的`第二笔是竖撇,不是一竖,第三笔是横不是横撇。
③学生描红、临写,老师巡视检查、指导。
④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⑤同桌相互欣赏对方的字,给对方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①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轮流读生字。
②谈话导人:这节课,让咱们一起来分享小朋友们的快乐。
二、分节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①自由朗读课文。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心情?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并在读中求解。
②分小节朗读,选择你认为快乐的地方再读一读。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③在伴奏的音乐声中,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小朋友们的欢乐和幸福。
④小组比赛朗读。
三、欣赏歌曲,展开想像
①播放歌曲,学生歌唱。
②同学们,什么节日最快乐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快乐的心情吗?
③听曲子,愉快地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请同学们随着课件的画面和歌声,试着自己背一背这篇课文。
方法一:提示关键词语。
第一节小鸟、风儿、我们;
第二节:花儿、小溪、他们;
第三节:感谢、我们、像、等、就;
第四节:唱啊--跳啊——
方法二:
①唱《快乐的节日》歌曲,根据曲子背诵歌词。
②能背诵的同学自愿站起来背诵。
③在音乐声中,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④学生自由地边唱边跳。
五、小结
在我们这个充满甜蜜、幸福和希望的新时代,每一天都是快乐的节日。
六、分小组编集体舞。
板书设计:
25、快乐的节日
小鸟 风儿 我们
花儿 小溪 它们
六年级语文 教案篇十
教学目的: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积累词句,感悟引号的特殊用法。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4、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道学习12课《失物招领》,请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失物,招领?)
3、你最想知道什么?(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丢失东西的人领回了自己的东西吗?)那我们就读课文吧,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讲读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植物园参观)
教学生字“级观”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
教学认字“围”生字“专”重点指导书写笔顺。(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当小老师进行)
五、讲读(3—8)自然段
1、当同学们参观完植物园,准备回家时,唐老师说了什么话?请用“----“划下来(学生自由读(3—8)自然段)
2、出示唐老师的话:
唐老师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解释“严肃”)在什么情况下老师会严肃地说话?试着用严肃的语气读唐老师的话。(自由读——抽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再读(5—8)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议: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失物招领”中的“失物”本来是指什么?在本课是指的什么?
4、小组交流汇报。
(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5、小组再次合作学习: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6、小组交流汇报:
(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
7、唐老师和张爷爷互相望望为什么会“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当时唐老师和张爷爷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
8、自由读3—8自然段。练习读得流利、有感情,注意体会轻声的读法。
9、分小组读3—8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1、跟大家一起学了《失物招领》这一课,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希望大家实话实说。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你会丢失东西吗?为什么?
2、学生交流。
检查座位下有没有“失物”。爱护环境是一种好习惯,希望同学们能自觉养成这种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