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3篇】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3篇】

时间:2022-05-18 12:20:03 来源:网友投稿

边关拼音biānguān,[英语:frontier juncture] 指边防;边疆;边界上的重要防守关卡或战略要地。边关在古代指的是两国交界的关口,一直沿用到现代,因为国家的存在,边关也是存在的,如歌曲《十五的月亮》歌词里面的边关,指的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3篇

【篇一】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反思

应城市杨河初中

这是我参加区一级三校教研的一节公开课,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也得到备课组老师的帮助,主要采用探索式与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下是我从设计思路、实施过程、教后反馈三个环节中的反思:

一、反思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标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交流知识、获得能力,体验情感的摇篮。”一堂课的亮点:“应是从学生思维的起点,兴趣的契入点开始,让学生一气呵成,从而学会学习。本堂课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路为: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欲望——创设实验——鼓励学生动手、观察、猜想—几何画板演示—理论验证——分层过关应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小结。见附表学案。

网友对此的评价

1.引出问题很恰当,操作性强  ,具有启发性  ,比教科书的引入好 。

2.学案设计好,容量大,难度适中,循序渐进,效果好。

3.恰当使用多媒体,方便学生直观理解,其中新课的第4环节很 好,能跟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本人认为:“设计思路流畅,能给学生探索新知提供一种学习方法,注重从习题中渗透闯关情感与分类讨论思想。”

二、反思实施过程:

创设情景,课件辅助教学。同学们带着实际问题,迫不急待地积极动手实验,大胆猜想结论,师生合作论证,几何画板起到恰到好处的演示作用,让结论从特殊升华为一般。学生认真练习,特别给不同答案的学生创设上台发言的机会,分析出错的原因,同学们不仅能学到知识,锻炼表达能力,更能锻炼胆量,给学生留下较深印象。

网友的评论如下:

《三角形三边关系》这节课由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使用胶管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初步发现三边的关系。之后,再用度量的方法寻找出具体的关系并得猜想,最后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路程问题去验证猜想,进一步巩固所得出的结论。整个过程自然,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习题中的设计,注重对三边关系满足的条件展开,并在等腰三角形中设计对底边和腰的分类讨论。学生参与探索 知识点,掌握很快,反应也快。

本人感觉:“绝大多数同学能达到设计的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

三、反思教后反馈

从反馈中发现学生错点,犯错的原因一是:学生未能认真审题。比如:有长度为1cm,2cm,3cm,4cm四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罗静同学的想法:1,1,1;2,2,2;3,3,3;4,4,4;2,2,3;2,3,4;3,3,4;3,4,4;她运用分类讨论做题,却把四条线段看成了四类线段,实在可惜。本人认为:若能在 B组精选一题细致讲解,如已知两条线段a、b,其长度分别为2.5cm 与3.5cm.另有长度分别为1cm、3cm、5cm、7cm、9cm的5条线段,其中_____________分别能与线段a、b一起组成三角形。也许学生就会更容易审题,减少错误。犯错的原因二是: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如图:尝试搭三角形实验

实验

1、用吸管代替木条,分别用2cm、3cm、6 cm、8cm代替第三边,尝试搭建三角形,其中能能搭成三角形的吸管是 _______ ,不能搭成三角形的吸管是_________。有学生不知如何搭三角形,未能正确完成。针对以上不足,平时教学中通过习题精讲,必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学会抓关键字、词、句,并用合适的记号标出来,引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从错题中寻找原因,并及时修正,从而提高解题准确率;积极设计实验活动,特别是几何教学,让数学从实验中来,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平台,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成就感。

2012年4月5日

附学案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七年级___(2)__班,姓名____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他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两边会求第三边取值范围; 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等腰三角形中的

边长与周长的相关计算.

(二)、过程目标:

创设问题情景,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猜想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代数和几何辩证统一的思想;让学生猜想、归纳、体验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成功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教学准备:几何画板、教具。

四、教学方法:探究与启发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条线段 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

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情境引入:

王师傅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架子,他已经找到了4厘米和7厘米长的两根木条。他找的第三根木条长几厘米,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你能帮他解决问题吗?

(三)、新课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实验

1、用吸管代替木条,分别用2cm、3cm、6 cm、8cm代替第三边,尝试搭建三角形,其中能能搭成三角形的吸管是 _______ ,不能搭成三角形的吸管是_________,那么三边长度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才能构成三角形呢?

2、度量下面三角形三边的长度。

如图1

(1)、填空。

a=______cm,b=______cm,c=_____cm;

a+b=_____ ,a+c=_____,b+c =______; a-b=_____ ,a-c=_____,b-c

(2)、比较大小

a+b ______ c ,a+c _____ b , b+c _____ a;

a-b ______ c ,a-c _____ b , b-c _____ a;

(3)大胆猜想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_____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_____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_____第三边_____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3、几何画板实验

如图2

4、 如图2,从家到学校走________条路最近, 根据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验证三角形三边关系猜想正确。

王师傅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架子,他已经找到了4厘米和7厘米长的两根木条。他找的第三根木条长___________厘米(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应用

A组(细心一点、顺利闯第一关)

一、选择(认真选一选)

(1).下列各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2cm,  2cm,  1cm    B 1cm, 2cm, 5cm

C 3cm, 4cm, 5cm     D 3cm, 4cm, 7cm

(2)现有两根木条,它们的长分别为30cm和50cm,如果要做成一个三角形木架,

那么下列四根木条中应选取( )

A 20cm的木条     B 30cm的木条  

C 80cm的木条     D 90cm的木条

(3)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厘米和10厘米,第三边不可能是(  )

A 4厘米    B 7厘米 C 8厘米 D11厘米

(4) △ABC中,三边长分别为6、7,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 2〈X〈12 B 1〈X〈13 C 6〈X〈7 D 无法确定

例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10cm和5cm,它的周长是_______cm.为什么?

练习:

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cm和8cm,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__cm,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一边长为4cm,则另两边长分别是__________.

B组(勇敢一点、顺利闯第二关)

(1)已知两条线段a、b,其长度分别为2.5cm 与3.5cm.另有长度分别为1cm、3cm、5cm、7cm、9cm的5条线段,其中_____________分别能与线段a、b一起组成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2,且它的周长为偶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

A 6   B 7   C 5    D 8

C组(综合一点、顺利闯第三关)

1、有长度为1cm,2cm,3cm,4cm四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

(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各边长。

(2)已知其中一边长是4cm,求其他两边长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还有________________不明。

【篇二】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考点问题

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主要有这样的关系:三角形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利用这两个关系可以解决许多典型的几何题目.现举例说明.

一、确定三角形某一边的取值范围问题

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定理和推论可得结论: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为a、b,则第三边c满足|a-b|<c<a+b.

例1 用三条绳子打结成三角形(不考虑结头长),已知其中两条长分别是3m和7m,问第三条绳子的长有什么限制.

简析 设第三条绳子的长为xm,则7-3<x<7+3,即4<x<10.故第三条绳子的长应大于4m且小于10m。

二、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问题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只需判断最小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即可.

例2 (1)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相接,不能做成三角形框架的是( )

A,5cm、7cm、10cm   B,7cm、10cm、13cm

C,5cm、7cm、13cm   D,5cm、10cm、13cm

(2)(2004年哈尔滨市中考试题)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cm,2cm,4cm B,8cm,6cm,4cm  C, 12cm,5cm,6cm D,2cm,3cm,6cm

简析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1)5+7<13,故应选C;(2)6+4>8,故应选B.

例3 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1)a-3,a,3(其中a>3);

(2)a,a+4,a+6(其中a>0);

(3)a+1,a+1,2a(其中a>0).

简析 (1)因为(a-3)+3=a,所以以线段a-3,a,3为边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

(2)因为(a+6)-a =6,而6与a+4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所以以线段a,a+4,a+6为边的三条线段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3)因为(a+1)+(a+1)=2a+2>2,(a+1)+2a=3a+1>(a+1),所以以线段a+1,a+1,2a为边的三条线段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三、求三角形某一边的长度问题

此类问题往往有陷阱,即在根据题设条件求得结论时,其中可能有一个答案是错误的,需要我们去鉴别,而鉴别的依据就是这里的定理及推论.

例4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cm和21cm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

简析 如图1,设腰AB=xcm,底BC=ycm,D为AC边的中点.根据题意,得x+93b05c90d14a117ba52da1d743a43ab1.pngx=12,且y+93b05c90d14a117ba52da1d743a43ab1.pngx=21;或x+93b05c90d14a117ba52da1d743a43ab1.pngx=21,且y+93b05c90d14a117ba52da1d743a43ab1.pngx=12.解得x=8,y=17;或x=14,y=5.显然当x=8,y=17时,8+8<17不符合定理,应舍去.故此三角形的腰长是14cm.

例5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第三边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

简析 设第三边长为x厘米,因为9-2

【篇三】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

课题: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想想象、实验操作,在经历探索过程中,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

应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4、5、6、10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数学问题,可以说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就在你们上学的路途中也会遇到数学问题。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小明在上学路途中遇到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2、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明上学路线图

(1)想一想:小明上学有几条路可以走?

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2)请学生发言后,是点拨:

从A到C,其实走的是三角形的一条边。

从A到B到C,走的是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

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具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点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师:下面我们就用一个实验来看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2.实验:围三角形

(1)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

(2)实验展示汇报:

请学生上台展示围成情况。(强调过程,上台应表述为:我们组用的是×、×、×厘米长的线段,围或者没围成后,再展示。

在学生展示时,是在黑板上记录线段长度。

(若没有围不成情况,那就讨论围成情况。)

(3)请学生展示后,结合学生围成情况师小结:

看来不是所有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

讨论: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与线段的什么有关?(长度)

师:怎么的三台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根据表中的提示完成三边关系一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整理汇报:

4厘米 5厘米 6厘米 能围成 4+5>6 5+6>4 6+5>4

4厘米 6厘米 10厘米 不能 4+6=10 6+10>4 10+4>6

4厘米 5厘米 10厘米 不能 4+5<10 5+10>4 10+4>5

5厘米 6厘米 10厘米 能围成 5+6>10 6+10>5 10+5大>6

能围成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不能围成: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

提问:4 5 10和4 6 10也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为什么为不成呢?这里的三边是哪三边?师引出,并板书:“任意”

4.师生共同总结: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课件演示围成过程)

5.用刚刚得到的结论再解释小明上学图中的问题。

6.用刚刚学到的知识,你能说出下面每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6厘米、7厘米、8厘米

4厘米、5厘米、9厘米

3厘米、6厘米、10厘米

7.你有更快的的判断方法吗?

引导学生得出:用比较小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进行比较,大于第三边能围成,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

3、拓展(课件出示)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教学反思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以上学线路为题,引入新课,让学生大胆猜想,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铺好路。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和教师的引导下,当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后,教师这时再出示书上的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接下来在回归我们的猜想和上学线路问题,让学生用刚刚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有效的课堂一定要让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本节课,在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本课堂,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也有比较多的不足,没能及时的处理好课堂意料之外的生成,过于依赖教学设计;没能大胆的放手,教师的数学用语不够标准,对学生的点拨、启发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