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工作要点 > 林业栽培种植技术要点

林业栽培种植技术要点

时间:2024-12-14 13:00:06 来源:网友投稿

程转平

(稷山县林业局,山西 稷山 043200)

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改善生态自然环境,并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通过林业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还能进一步扩大林业种植面积,提升林业资源利用率。如何准确把握林业栽培种植技术要点,是目前各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1.1 确定种植环境

首先,林木栽培种植地环境条件对后期树苗成活率有直接影响,通过开展实地勘察工作,掌握种植地详细信息,如地形地貌、土壤调节能力、光照时间以及降水量等,选择适宜林木生长的地理环境,可以更好地保证栽培种植后的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同时根据所选择苗木品种特性,确认其是否与种植地的各项环境条件相匹配,避免因种植地选择不合理而影响后期林木生长,降低成活率。其次,将种植地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并修建排水坡,防止雨水沉积使林木根部被长时间浸泡发生烂根问题。再根据林木栽培种植技术要求,做好林木栽培种植规划,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有利于更加顺利地推进林木栽培种植[1]。最后,做好种植土质处理,按照林木品种类型、大小等信息确定树穴挖掘规格,并对苗木未来生长情况加以考虑,确保其发育阶段的生存空间充足,为其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根据苗木根部土球大小,调整树穴挖掘规格。一般情况下,挖掘树穴时,要预留出一定挖掘深度,不低于苗木根部土球直径(通常为30 cm),树穴挖掘直径控制在50 cm,使苗木根部土球与树穴之间保持合适间距。若树穴挖掘直径过大,则极易降低苗木稳定性,发生苗木倾倒问题;
若树穴挖掘直径过小,则会干扰苗木正常生长发育。选择合适的检验方式确定种植地土质情况,若种植地存在土壤污染问题且土壤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超过规定标准,则要考虑是否更换种植地或改善种植地土质。此外,也可以在种植地均匀施撒适量肥料,为后期苗木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养分。种植地土壤应保持一定湿度,栽培种植前适当灌溉,可以防止种植地土壤过于干燥而影响苗木成活率的现象发生。同时,适量喷洒杀虫剂可以对种植地土壤起到灭菌杀毒的作用,有效减少病虫害。

1.2 合理选择树种及处理种子

树种选择是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应用中的关键环节,对树苗成活率有着直接影响,其中气候、土壤以及温度和湿度等均是影响树苗生长的重要因素,针对树种选择,除了要考虑上述各项影响因素以外,也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避免由于树种选择不合理而降低后期树苗成活率。如北方地区,具有四季分明、冬季温度较低以及夏季温热多雨等特点,再根据林木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如樟子松、油松这一类林木,该类树种生长速度快,对栽培种植环境具有较强适应性,具有良好的抗风性、抗瘠薄性,可以在北方地区更好地生长发育,并能够确保树苗栽培种植完成后保持较高的成活率,提升林业综合效益。

待栽培种植的树种类型确定后,则进入种子处理环节,种子筛选、浸泡、消毒等均属于种子处理范畴。对种子进行消毒时,较为常用的有化学与物理两种消毒方式,种子消毒的目的是减少林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通常情况下,种子处理会以苗木品种特性为依据,再选择合适的催种方式,如浸种法、层积催芽法、去蜡去油法等。具体操作如下:①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使种子通过吸收水分缩短发芽周期,种子浸泡时间最长不超过5 d,可根据种子整体发芽情况适当调整浸种时间;
②层积催芽法也属于林木栽培种植过程中较为常用的催芽方式,将树种贮藏于0℃~5℃的湿沙分层中,待其发芽后即可进行播种,具有较长休眠期特性的树种,如红松、银杏等均适宜选用层积催芽法;
③去蜡去油法则是将种子浸泡在混合草木灰的水中,水温不超过70℃,同时将附着在树种表层上的蜡皮、油脂进行清理,再多次使用清水冲洗,如花椒、毛麻楝等均属于表层附有蜡质与油脂的树种[2]。

1.3 林木栽植

林木栽培种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林木栽培种植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并对林木栽植密度进行合理控制,若无特殊要求,株行距保持在3 m×8 m 或3 m×6 m,且树穴深度应超出苗木根部土球30 cm。可在苗木栽植前对其根系、茎叶进行预处理,如在苗木根部适量喷洒生根粉溶液,再向定植穴中均匀放入苗木根系,有利于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定植土回填量控制在2/3 即可,回填结束后,轻提苗木,判断苗木根系是否与土壤紧密结合。

待苗木定植工作全部结束后,需要及时进行灌溉,首次灌溉作业应与下一次灌溉间隔15 d。进入冬季前要做好越冬水灌溉,避免种植地土壤过于干燥。在次年开春时,进行返青水灌溉和氮肥撒施,为林木的生长发育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此外,也可以选用混栽法对林木进行混合栽培种植,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林业生态多样性,还能调节生态系统,减少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概率,为林木健康生长提供基础保障。

1.4 后期管理

1.4.1 苗木灌溉

通常若无特殊要求,均选择在春季栽培种植林木,这是因为春季温度逐渐回升,能为栽培种植后苗木快速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由于冬季温度过低会使土壤湿度降低,春季栽培种植林木时,要及时做好灌溉工作,结合土壤干燥程度,控制浇水量,避免因浇水量过多或浇水过于频繁而发生土壤水量饱和问题,导致苗木根系腐烂,降低苗木成活率。可以选择挖坑灌溉的方式,并根据该阶段降雨情况对每次浇水量及时间加以把控,这样在满足林木生长所需水分同时,也能有效规避土壤水量饱和问题出现。待浇水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培土,回填树穴并夯实,回填高度不低于树穴5 cm[3]。

此外,施肥也是林木栽培种植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根据林木整体长势和种植地土壤中养分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确保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养分供应充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林木抗病性。同时控制施肥量,避免施肥量过多或施肥不均匀而出现烧苗情况,合理配制施肥比例,满足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

1.4.2 林木修剪

定期修剪生长过程中的林木,可以使种植地林木保持一致树形和良好的光照条件。一般情况下,会选择休眠期与生长期对种植地林木进行修剪,根据林木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剪整形方式,其中竞争枝、细枝、病虫枝等均要重点修剪,减少这些树枝对林木健康生长的干扰,充分发挥修剪整形作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改善水分与养分供应情况,使林木长势与预期保持一致,从根本上保障林木栽培种植水平。例如,对林木多余枝干、不必要的分杈进行修剪,使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可以确保光照充足,再结合当前林木生长情况,对超过规定生长高度标准的林木进行修剪与整形,存在严重倾斜的林木要及时矫正,且林木周围杂草要清理干净,为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环境。若在后期养护过程中发现林木存在患病枝条,也要尽快对其进行处理,避免引发林木病害问题,导致种植地林木死亡。定期开展林木修剪整形工作,也能够提升林木栽培种植后的成活率。

此外,针对树干缠绕情况进行处理,气温过低或出现暴风天气,极易使树枝折断或发生冻伤等问题,提前做好树干缠绕处理,能够提升林木对外部环境的抵御能力。可以利用麻布、草绳等材料对树干进行缠绕,该类材料均具有良好透气性和抗风化性,能达到有效保护林木的效果。

1.4.3 松土与除草

对种植地表面土层进行耕翻,可以使得土壤保持一定疏松度,有利于种植地林木更好地生长,也能起到提升土壤蓄水能力的作用。通过松土处理,能够明显增强种植地土壤的透气性,有效改善林木生长的土壤条件,在此基础上开展施肥与灌溉工作,可充分发挥土壤肥力效果及补水效果。通常情况下,种植地土壤耕翻后,可以使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更加频繁,从而提升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为林木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养分,并达到改良种植地土壤结构的效果。耕翻深度不应超过20 cm,碾碎耕翻后的较大土块,使种植地土壤保持松散状态,林木栽培种植人员需要在苗木进入生长期前完成耕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松土作用,加快苗木生长[4]。

除草是林木栽培种植后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若种植地的杂草量过多,不仅会抢夺林木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和水分,还会给苗木长势带来较大影响。根系发育良好的杂草,必然会占用地下空间,直接影响苗木根系的生长,且部分杂草根系会出现缠绕苗木根部的情况,致使生长阶段的苗木无法及时获取所需养分与水分,提高苗木死亡率。少部分杂草生长时伴随有毒物质分泌的情况,也会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发育,降低苗木存活率。因此,在林木栽培种植后期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除草工作的重视程度,及时进行除草,为林木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1 苗木检疫

苗木检疫技术应用是防治林木病虫害的有效措施,通常应用于树种选择环节,可通过应用该项技术,及时发现树种潜在病虫害,使后期苗木栽植完成后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并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根据所掌握的苗木检疫信息,为培养具有良好抗病虫害能力、抗逆性的树种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做到从源头上防控林木病虫害。

2.2 营林防治

林业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苗木不具备较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苗木栽植完成后若发生病虫害,不仅会严重影响苗木健康生长,还会提高种植地苗木死亡率。因此,可在育苗阶段合理应用营林防治技术,结合种植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等方面情况,科学培育树苗,并合理规划混交林,如乔灌木结合栽植,这样既能提升生物多样性,又能对林区生态结构起到丰富作用,进一步增强林木抗病性。同时重视林区管理,定期开展林木修剪整形以及除草工作,以达到全方面防控林木病虫害的目的。

此外,由于秋季是林木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为保护越冬树木不受树皮内越冬虫卵及蛀干害虫伤害,减少越冬虫源,提高林木抗病与抗寒能力,相关人员可对种植地的林木进行针对性处理,确保林木健康生长[5]。例如,针对常见的美国白蛾及其他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尤其是夏季,极易发生该类虫害,林木养护人员要做好林木区域的每日巡查工作,借助新型设备对新植树木、各类乔灌木等林木进行浇灌,起到对各类有害生物虫卵有效消杀的作用,保证林木健康生长。

2.3 物理防治

林木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利用害虫的趋性,采用性诱杀、色诱杀、光诱杀和其他物理防治技术手段,提高害虫防治效果。例如,针对西花蓟马、棕榈蓟马、翅蚜虫这一类害虫的防治,利用该类害虫的趋色性,在种植地设置一定数量的黄板、蓝板,达到多种害虫防治目的,或者利用害虫趋光性,将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在林木种植地均匀摆放,起到灭杀害虫的作用。针对林木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斜纹夜蛾、蚜虫这一类虫害,可以将混合后的糖醋液放置在指定区域,这样既能灭杀害虫,又能抑制害虫繁殖速度,为林木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

2.4 化学防治

防治效果佳、见效快是化学防治技术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明显应用优势,但化学药剂如果过量使用,极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并误杀益虫,长时间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林木病虫害,也会让害虫产生耐药性,进而降低林木病虫害防治效果。因此,在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时,应选用高效、低毒性以及无残留的化学药剂,并混合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药剂,这样不仅可以强化林木病虫害防治效果,还能避免出现害虫产生耐药性的情况。因此,应根据种植地林木病虫害实际情况,控制化学药剂施用量和用药时间,防止化学药剂过量使用,减少农业污染。

例如,针对斑衣蜡蝉等虫害的化学防治,可在林木种植区域均匀喷施稀释后的48%乐斯本乳油3000 倍液、40%绿来宝乳油500 倍液,待达到预期防治效果即可暂停用药;
针对真菌性溃疡病害的化学防治,可将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稀释,并适量喷洒,控制每次施药量和施药频率,防止因施药量过多或施药时间过长而影响林木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林业栽培种植是现阶段我国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林业栽培种植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林业综合性效益进一步提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除了要准确把握林业栽培种植技术要点以外,也要注重林业保护及病虫害防治,引进新型技术,提高林业栽培种植技术水平,从而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技术支撑,深化绿色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树穴林木害虫 以无锡为例简析行道树树穴处理方式及应用南方农业(2021年15期)2021-12-27蜗牛一觉能睡多久?好孩子画报(2021年9期)2021-09-26以无锡为例简析行道树树穴处理方式及应用南方农业·下旬(2021年5期)2021-09-05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挖树穴的那些事儿林业与生态(2018年8期)2018-09-03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新农业(2016年17期)2016-08-16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