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汉语词语教育: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8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劳动教育汇报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劳动教育汇报5篇
【篇一】小学劳动教育汇报
中心校小学劳动教育措施
一、指导思想:
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劳动课,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箱结合,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真正做到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二、工作重点
1、 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2、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劳动教育要做到校内与校处相结合的原则
2、加强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劳动教育的学校劳动与家庭中的劳动完美结合。
3、 利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讲卫生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4、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果,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以计算机课堂为主阵地,使计算机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5、 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小组活动,成立综合实践组、科学组、环教组、手工组等,组织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双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6、 结合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篇二】小学劳动教育汇报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今后,在师资等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年级也开设该课程。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二、三年级劳动技术教育内容安排
四、五、六年级劳动技术教育内容安排
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植园、养殖园的管理,并协助《劳动与技术》任课教师购置、准备劳动技术课的制作材料。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技术课专用教室;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技课专职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技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专职劳动技术课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聘任四至六年级班主任担任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探究课兼职教师,组织各班级的种植、养殖实践探究管理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技术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劳动技术课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劳动技术即体力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即德育”等观念,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技术”。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建设。学校要管理好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给种植园加土保墒,确保学生劳动能出成果;合理分散果园内的苗木,定植大苗,处理小苗。尽量做到果园内品种丰富、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便于教育实践活动;生态养殖园改栽小金竹,让五年段各班级养殖兴趣小组饲养小鸡、观赏鸟类等。六年级实践基地温室大棚如损坏要及时修理。“药草园”栽种枸杞、凤仙花、苍耳等与科学课有关的植物、药物,整合资源。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专用教室,要增补部分设备,使之齐全,可能的话,要重新设计,使之与小学配套。劳动技术课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植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
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课堂要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校规定种植课由劳动技术课老师组织学生栽种,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在制作方面由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模仿——独立劳动技术——熟练劳动技术——创造劳动技术”的顺序发展的。且小学生的劳动技术基础差,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加强示范指导。因为学生的“一技之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能力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良好的习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的基础。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评价虽然不能直接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可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在实践结束后进行,主要是师生共同衡量和评价教与学双方的成败,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幼稚的设想和失误的探索如果得不到宽容,学生就会逐渐地失去自我,泯灭最可贵的创新意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还应特别提倡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它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像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新中去。
附:展示评价表
【篇三】小学劳动教育汇报
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儿童教育问题愈来愈重视。而儿童的劳动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劳动教育有助于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等等。但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现状很不乐观,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期更多家长能够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本文是在分析以往对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我国目前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革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的对策。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分析。将小学生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逐层分析,并具体明确了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内容、家庭劳动教育的特点,分析了劳动教育的意义。
第二部分,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和系统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存在严重不足
〔二)家长忽视子女的劳动教育,小学生家务劳动的量不够
〔三)父母包办现象极为普遍
第三部分,改革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的对策思考。针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
出如下对策:
(一) 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思想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 训练小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要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注意引导孩子承担适当的劳动
关键词:小学生,家长,问题,劳动教育
引言
据资料显示,美国城市小学生在家务劳动上,日平均1. 2小时,而中国城市小学生只有0. 2小时。教育界称之为“0. 2现象”。这个对比既显示美国人对孩子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又体现出我国在家庭劳动教育上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把家庭劳动教育提上议事口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 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概述
(一)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涵义
“劳动教育”的定义参考《教育大辞典》: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 方面的教育。主要任务是:(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学生懂得劳动、劳动人民创造人类历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摈弃轻视体力劳动和工农的思想,懂得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是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艰苦奋斗作风,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果实,抵制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不良思想倾向。(4)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其内容和形式受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制约。[1]
由此可知,所谓劳动教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生产技术知识、劳动技能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并使他们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劳动教育包含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劳动思想观念的教育,它与德育紧密相连,包括人们的劳动习惯,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者的看法,对劳动成果是否珍惜;另一方面是劳动技术知识的教育。事实上,这是社会发展对劳动教育提出的要求。如果说在远古社会,人们刀耕火种,对劳动教育的要求不高的话,那么,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门哪怕最简单的劳动,也要求人们具有劳动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今天的劳动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在劳动习惯、劳动观念上的增长与劳动技术知识的获得,有一个同步的增进。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所谓小学生劳动教育是指对小学生进行的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小学生施加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生产技术知识、劳动技能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并使他们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小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特点
1、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小学生实施的劳动教育。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1992)中安排的劳动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四个方面。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划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总的劳动项目上,低年级主要安排一些自我服务劳动;中年级除继续安排自我服务劳动外,主要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高年级除继续安排家务劳动外,主要安排简单的生产劳动。
2、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特点
与成人相比,小学生劳动教育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在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小学生劳动教育侧重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中学生劳动教育侧重技术教育,在学校开设劳动技术课。
(2)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劳动的责任感。如当好值日生,搞好室内外公共卫生;会使用简单工具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帮助烈属、军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打扫庭院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注重个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能搞好个人卫生,学习使用针线,能脱、穿衣服并能洗头、洗澡、洗衣、叠放衣服,能注意保持学习用品整齐、美观,并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
(4)注重生活中常用工具的使用能力的培养。认识并会使用常用工具及计算机的简单操作等。
(5)注重家庭生活各种技能的获得。学会洗刷餐具,会摘菜、洗菜、淘米,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并初步掌握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
(三)劳动教育的意义
家长、老师、学生应该懂得劳动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行动。
1、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和前提
从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劳动不仅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本身。人类凭借劳动才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房屋舟车、粮食衣物、音乐舞蹈、诗歌小说等都是劳动创造的即使是在现在的高科技时代,随着电脑机器人的出现,劳动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也并未因此消失和衰退,而是不断地转换和创新。这些事实说明,不仅人类的出现和发展与劳动不可分割,而且人类的存在和完善也始终与劳动不可分割。所以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个小孩都知道的。”劳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基础和重要地位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地位。因此,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理性回归。
2.劳动教育能促进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在汗水的挥洒中,在脏、苦、累的体验中,他们才能逐步懂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从而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品格,因此,必须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吃苦精神,提高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道德素质以班、组为单位的劳动任务,往往需要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完成,通过互帮互助,无疑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而在以从事校园环境卫生清扫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中,多数学生会逐渐感受到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必要,逐步增强了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通过安排执勤,进行校园卫生、文明行为、校园治安的检查、监督,参与文明校园的建设,则培养了学生同不良行为和习惯作斗争的社会责任感。尤为突出的是学生通过参加体力劳动,亲身体验到“一粥一饭之不易,一丝一缕之艰辛”,从而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意识,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而又最需要养成的一种作风和品质。
3.劳动教育同时还是审美教育
艺术素养是人文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而且能陶冶思想情操,升华人格力量,因而是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它通过使受教育者处于感官愉快、精神自由的状态,于怡悦中获得心灵的启迪、道德的升华从根本上来说,人类的审美感受产生于劳动,因为是劳动创造了美。面对劳动成果,作为劳动者一种创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是一股从心灵深处涌出的美的愉快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显示出的充实的精神生活,如不畏艰难、追求进步、运用才华、凝思创新等,更是具有美的特征这样,人们就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以劳益美之功效。可以说,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生活,也创造了美的感受,劳动教育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高尚的美育。
(四)家庭教育对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意义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一般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社会教育的特殊部分,也是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身心的健康发展。
2、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小学阶段由于暂时没有升学的压力,因而它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总是被作为最先考虑的对象和试点而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较少,思维水平不高,尚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仍然需要与父母保持密切的交往,从衣食住行到交友、学习,他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随时都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教育。走读制是我国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孩子接触父母的时间要比在学校接触学校教师的时间长,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仍然是对他们经常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因此,家庭教育对树立小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习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贯彻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理念,2006年9月——2006年11月,笔者就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在扬州市小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扬州市部分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及学生家长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60份
回收问卷130份
有效问卷130份。
(二)目前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来优越,劳动观念却越来越淡薄。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存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小学阶段劳动教育还有待加强,小学生的劳动观念不强,家长的劳动教育意识也很薄弱,包办孩子自我服务劳动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
1、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小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家长对子女的劳动态度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家长对子女的劳动态度分布具体如下表(表1、表2):
表1—小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家长对
子女的劳动态度情况(学生)
15分以下 16-18分 19分以下
人数 23 74 33
所占比例(%) 17.7 56.9 25.4
由表1可知,缺乏正确劳动态度的小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74.5%,也就是说只有25.4℅的学生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还有近75℅的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不高,并且缺乏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
表2—小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家长对
子女的劳动态度情况(家长)
19分以下 20-23分 24分以上
人数 29 66 35
所占比例(%)22.7 50.8 26.9
由表2可知,家长也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观。由调查可得知:73.5%的家长认为子女只要学习成绩好,会不会做家务劳动都无所谓。这样的后果造成孩子缺乏劳动机会,相比之下,家务劳动的量大大不足。
1.2 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家长对子女的劳动态度以及劳动报酬之间的关系(见表3)
表3—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家长对子女
的劳动态度以及劳动报酬之间的关系
家长对子女的 家长是否给子女
劳动态度 劳动报酬
学生的劳动态度 相关系数 0.417**0.112
总体130 130
(注:**表示相关性极其显著)
经表3的皮尔逊分析得知,学生的劳动态度与家长对子女的劳动态度之间存在着相关,而且相关极其显著。
家长对子女进行积极的劳动教育,子女就会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同时,学生的劳动态度与家长是否给学生劳动报酬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家长在子女劳动完后,给予子女劳动报酬,会使得子女对劳动产生积极性,但同样使子女产生一种“劳动就应该有报酬”的错误想法。因此,“给予劳动报酬”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对小学生的劳动观形成相当不利的,不能使孩子领悟“劳动最光荣”的含义。
1.3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频率和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见表4)
表4—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频率
和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劳动频率 劳动时间
学生的劳动态度相关系数0.091 0.360*
总体130 130
(注:*表示相关性显著)
表4表明,学生的劳动态度与劳动时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学生对劳动的态度正确与否决定着他的对劳动的热情程度。只有具有正确劳动观的学生,才会积极通过劳动实践来锻炼自己,因而他劳动时间也较长。而对劳动抱有消极的一些学生态度会厌恶劳动 ,劳动时间也就少了。
学生的劳动态度与劳动频率也存在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1.4家长的学历、家长是否认为应该给孩子劳动报酬和家长对子女的劳动是否给报酬之间的关系(见表5)
表5—家长的学历、家长是否认为应该给孩子
劳动报酬和家长对子女的劳动是否给报酬之间的关系
家长学历 初中 高中 本科 x2 值 P值
报酬态度 71.70 63.08 66.11 1.095 0.578
是否报酬73.95 57.87 71.07 5.772 0.056
经x2 检验,家长的学历与家长是否给子女劳动报酬有相关性(P>0.05).
学历较高的家长不会给孩子劳动报酬,他们会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劳动教育。
2、讨论
本次问卷调查发现,小学阶段的家庭劳动教育有待加强,小学生的劳动观和劳动能力都离现代化标准要求甚远,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缺乏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主要表现在:
(1)家长忽视子女的劳动教育,小学生家务劳动的量不够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天职就是学习,当孩子一回到家就让他做作业,又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等等,在调查中发现,100%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从事科技文教工作,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是一位农民的为0%。
(2)父母包办现象极为普遍
目前的学生家长,普遍存在着对孩子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的过高期望。譬如,家长们普遍认为,要获得理想的职业,必须有高学历,调查中100%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取得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另外,由于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都溺爱孩子,使得家长生怕孩子苦着、累着,该让孩子做的事,都由自己包揽下来,只让孩子埋头于书本和作业。这样使的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甚至有的家长去替孩子做值日、搞卫生。
(一)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忽视子女的劳动教育,小学生家务劳动的量不够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认为孩子的天职是上学读书,没有必要参与劳动,当然就更不提劳动教育了。这样的后果造成孩子缺乏劳动机会,相比之下,家务劳动的量大大不足。
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5.4%的孩子每天做家务一般在15分钟以下。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平常所做的家务就是扫地、叠衣服等等。
这些都充分说明我们的小学生家务活干的不多。
2、父母包办现象极为普遍
目前的学生家长,普遍存在着对孩子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的过高期望。譬如,家长们普遍认为,要获得理想的职业,必须有高学历,调查中100%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取得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另外,由于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都溺爱孩子,使得家长生怕孩子苦着、累着,该让孩子做的事,都由自己包揽下来,只让孩子埋头于书本和作业。这样使的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甚至有的家长去替孩子做值日、搞卫生。
(二)改善小学阶段家庭劳动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1、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思想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善于抓住机会,随时注意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思想教育,使他们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产生要劳动的意识。比如,家长可以在许多熟视无睹的小事上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例如碗里留下不少饭粒;吃不了的馒头随便丢弃;不爱惜学习用品;穿衣打扮过分追求等等。当然,要让家长懂得,在这些看来细小的问题上,不是严格要求孩子而是纵容孩子,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危害。纵容孩子浪费粮食,衣服鞋袜过分挑剔,都是缺乏珍借劳动果实的表现。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一贯地不珍惜劳动成果,又怎么能有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呢?
2、训练小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
自我服务,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日常劳动。通过自我服务劳动的锻炼可以培养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也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在美国,从一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婴幼儿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穿衣服、系鞋带、扣纽扣、吃饭、上厕所等。例如,为训练四岁幼儿自己穿鞋、脱鞋,他们给婴儿提供的鞋会比实际穿的稍大一些,使婴儿很容易脱、穿。”[2]
可以说,家庭中劳动教育的失误是从对幼小儿童的溺爱开始的。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3]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最深信不疑的教育信条。因此,家长让孩子从幼小开始,学会自我服务,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去上学等等,这样,孩子就会形成劳动的习惯,学会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为正确的劳动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当然,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这样的自我服务要加以引导,到孩子能自理时,再放心地让孩子去做。记得有一件事让我很受启发,一位母亲在为孩子擦皮鞋时只擦一只。她解释说,这是她创造的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为这样可以迫使孩子为了两只鞋一样整洁,而动手将另一只鞋也擦干净。如果经常这样做,就会使孩子形成自觉的卫生习惯。这件小事反映出一个成功的教育方式。这位母亲抓住了孩子爱清洁的心理,并在教育的方式上加进幽默的色彩,她不是强迫,而是积极的引导。
今天我们强调自我服务意义重大,它是与我们当今学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密联系,特别是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神。这门课程强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活动,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并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社区服务、劳动教育等领域”。[4]其实,孩子在学会自我服务劳动的过程中还会逐渐认识到,人不光是享受劳动成果,还必须从事劳动,为自己也为他人服务。孩子有了这种认识就能够更好地为社区服务,也有利于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
3、要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注意引导孩子承担适当的劳动
孩子做家务的兴趣不见得从小就有,关键看你怎么培养。很多孩子第一次帮忙摘菜时可能觉得挺有趣,时间一长,不要说他的注意力本来就很难集中,就算被管住了,能坚持着把这件事做完,那恐怕也不是心甘情愿的。—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远离农村,对日常生活的许多事情都缺乏了解,借做家务的机会传授给孩子,孩子做家务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
对孩子做家务的行为必须给以鼓励,命令及打骂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厌恶劳动。再者,俗话说“习惯成自然”、“熟能生巧”,家务活做熟了就不再是难事,孩子以后也乐于去做。
家务劳动是每一个家庭都有的,只要没有超过体力和能力的界限,都可以让孩子帮着干,或者让孩子独立承担一些简单的劳动。给孩子提供适当参与劳动的机会,不仅使孩子获得劳动的教益,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会使他们体验到责任感,一种对其他人负责任的想法会在孩子心里产生。还可以使孩子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促进家庭成员关系融洽。
让孩子承担适当的家务劳动,父母应注意以下四点:
要对孩子进行耐心、具体的指导,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
⑵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加以引导;
⑶对孩子劳动提出的要求要勤检查,加强督促;
⑷要多鼓励,少批评。
4、进行家长培训
让家长懂得一些科学育儿知识是必需的。西方的一位哲人认为,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父母手里。此话的含义是,社会的未来是由其新生代决定的,而家庭作为儿童接受系统影响与教育的最重要环境之一,父母承担着造就未来的重任。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希望获得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上海市妇联副主席、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办公室主任王禄宁介绍,根据调查,仅在上海就有96-27%的0到18岁儿童家长,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目前的家教指导工作在有效性和科学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天津市儿童发展中心日前对5000名母亲进行的“母亲教育需求问卷调查”显示,99%的母亲需要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43%的母亲对科学的家庭教育有培训要求。由此可见,社会上对科学育儿方法的需求极为迫切。可喜的是,据报道我国目前己有30余万家长学校,正在对3岁以下儿童家长进行早期养育和教育的指导工作。[5]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自觉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好氛围。
当然,方法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摸索一套教育自己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
结束语
如果一个人在小时侯能养成好的习惯(包括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甚至劳动习惯以及社会公德习惯等),并被注重培养上述品质和能力,另外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或者在关键时候能有人(老师、父母、长辈或同学等等)拉一把、给予正确引导,这个人最终必能成材。试想,如果人人都能如此,还用愁我们的社会发展不迅速?我们的国家不繁荣昌盛?
【篇四】小学劳动教育汇报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今后,在师资等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年级也开设该课程。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二、三年级劳动技术教育内容安排
年级学期
教育内容
教学要求
组织实施
一、二年级
参观种植园、饲养园,观察动植物生长情况
整合语文等其他学科
由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组织管理
三年级
1、 栽培凤仙花
根据科学课要求进行栽培
由科学老师负责,学校提供花盆和种子
2、 拔草、清除落叶、浇水
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
由班主任组织管理
四、五、六年级劳动技术教育内容安排
年级
学期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组织实施
四
年
级
第七册
种植类
种蚕豆
时间:第八周
地点:种植园
劳技教师组织种植,班主任组织班级种植兴趣小组负责管理。
金盏菊栽培
时间:第十二周
要求学生自带花盆(或纸杯)
劳技教师组织栽培,学生自行管理
制作类
纸绳作品:小拖鞋、小背包
卡纸、瓦楞纸作品:大鱼和小鱼、动物乐园等
纸杯毛驴、缝布袋、风力车
按教学计划进行,强化小组合作
劳技材料员准备材料
劳技教师组织教学
第八册
种植类
种番薯
时间:第十周
地点:种植园
劳技教师组织种植,班主任组织班级种植兴趣小组负责管理。
含羞草栽培
学生自带花盆(或纸杯)
劳技教师组织栽培,学生自行管理
制作类
纸绳作品:花和花瓶等
卡纸、瓦楞纸作品:小镜框、壁挂、回力车等
小风车、花篮、钉纽扣
按教学计划进行,强化小组合作
劳技材料员准备材料
劳技教师组织教学
五年级
第九册
种植类
种青菜(或白菜)
时间:第六周
地点:种植园
劳技教师组织种植,班主任组织班级种植兴趣小组负责管理。
月季(或常春藤)扦插
时间:第十六周
地点:大棚
劳技教师组织栽培,管理员负责管理
制作类
编织小手链
制作竹衣架
制作圆桌模型
制作飞板
按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独立完成
劳技材料员准备材料
劳技教师组织教学
课堂中完成
第十册
种植类
种玉米
时间:第三周
地点:种植园
劳技教师组织种植,班主任组织班级种植兴趣小组负责管理。
栽培千日红
时间:第八周
要求学生自带花盆(或纸杯)
劳技教师组织栽培,学生自行管理
制作类
制作茶杯套
制作独轮车模型
哈哈照相机等
喷水动力车(选学)
按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独立完成
劳技材料员准备材料
劳技教师组织教学
课堂中完成
六
年
级
第十一册
种植类
种萝卜
时间:第二周
地点:塑料大棚
劳技教师组织种植,班主任组织班级种植兴趣小组负责管理。
栽培豆芽菜
时间:第十周
劳技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行管理
制作类
橡皮泥小刺猬
做板凳
制作竹飞机
水果电池(选学)
按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
劳技材料员准备材料
劳技教师组织教学
课堂中完成
第十二册
种植类
大棚南瓜与栽培反季节大豆轮换
时间:第三周
地点:塑料大棚
劳技教师组织种植,班主任组织班级种植兴趣小组负责管理。
瓜类植物嫁接
时间:第十周
地点:塑料大棚
劳技材料员准备砧木和嫁接苗,劳技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行管理
制作类
编篮子
制作水火箭
制作弹射飞机
长城(选学)
按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
劳技材料员准备材料
劳技教师组织教学
课堂中完成
【篇五】小学劳动教育汇报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变废为宝”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劳动教育。可以说劳动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的美学价值不但体现在劳动的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只有积极、热情地参加实际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美感和劳动的欢乐。劳动技术课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同时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美化了他们的生活。
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学到更多的美学知识,笔者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与美术老师合作,加强美育教育。如在上“风筝制作”和“花灯制作”课时与美术老师配合,让美术老师同步教授相关美术知识,在“风筝绘制”和“花灯造型”方面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美术知识。变废为宝这节课优势在于形式多样,材料随手可得。难的就是如何使学生的联系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条又生动活泼的美术课。上好这节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一些简练又出效果的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做到这一点后,才能谈及更高的教学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那样,“当教育的目的被学生发现了,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变废为宝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震撼心灵刻骨铭心,就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直观美感”这一特色进行美丑对比,采用新奇又简单得操作形式,用精美的艺术品打动学生的心灵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到自我能力可以驾驭,从而调动学生踊跃参与,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环保教育的目标,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课堂。
变废为宝的方式方法很多, 40 分钟的课堂不可能包罗万象,所以我觉得第一课时以变废为美的艺术思路的深度为教学重点来进行思考,可以落脚到某一种方式方法,以点带面,由易到难,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的联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第二课时主要从材料广度进行拓展,可放手体验,自由发挥,达到精彩纷呈。从大处说:变废为宝的艺术手段很多,比较突出的有根雕艺术、贝克粘贴、种子粘贴和一些装饰品(如椰子工艺品、旧挂历窗帘、碎布装潢下脚料工艺品等等),这些变废为宝不仅可以随手把玩,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社会产业,回收废旧物品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换取一定的经济来源。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可能一节课影响学生的一生,说不定,将来的这些学生中就会有人从事这项变废为宝的事业中。从小处说:就可以用一些简单,轻便的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盖、牙签,旧丝袜等等做一些装饰品美化教室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创造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从而热爱自己的班级,爱上学,爱学习。
劳动技术课不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实践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劳动技术教学中不但渗透了各课知识,还包含了许多新的思想,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劳动技术课要力争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