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学名:Nicotiana tabacum L.)是茄科烟草属植物,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全体被腺毛;根粗壮。茎高0.7-2米,基部稍木质化。叶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矩圆形或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至茎成耳状而半抱茎。花序顶生,圆锥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烟草的种植与管理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烟草的种植与管理4篇
第1篇: 烟草的种植与管理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
总体实施方案
一、项目意义
我国是世界烟叶生产第一大国,每年种植烟草140多万公顷,烟叶年产量达170多万吨。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主要的税收来源。实现烟草区域化生产是稳定我国烟叶种植规模,提高总体烟叶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烟草区域化布局研究和烟区区划研究,有目的、有依据、有步骤地调整我国烟草种植布局,便成为实现我国烟草生产区域化、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国历史上已经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的烟草区划,第一次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业部门根据地域分布将我国分为六大烟区。第二次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期,根据烟草的生态适宜性对全国烟草进行了适宜类型区划,将全国所有地区分类成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四个类型,同时也进行了烟草种植区域划分,将全国划分成七个一级区,27个二级区。这些工作,给我国的烟草种植工作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不合理的布局得到了很大改变,区域化生产得到了明显增强,植烟县基本上分布在最适宜区、适宜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烟草区划明显地已经落后于时代了。首先,农业区划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作物种植区划的周期越来越短,目前一般农作物的区划周期大约为10~15年,由此推断在当今时代重新进行一次全国烟草区划是必然趋势;其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烟草区划中适宜性评价只是运用了指标法,类型之间的过渡过于跳跃,容易产生片面化的错误,也很容易将适宜地区划成不适宜地区;第三,随卷烟工业对烟叶需求的变化,应逐步将烟叶品质指标纳入烟草种植区划指标体系中,烟草种植区划的指标体系也有必要进行补充完善;第四,没有提供高效的检索方法,成果没有得到广泛普及,许多地方主管领导的种植布局决策往往是根据种烟历史、烟农积极性等社会因素决定,而非科学地依据烟草的生态适宜性做出决策。
综上所述,进行烟草区域化布局研究与烟草种植区划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生产问题。本项目拟通过对我国烟叶主产区生态环境、烟叶品质、工业可用性以及烟叶生产相关因素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普查和典型样品的分析评价,确定表征烤烟品质的主要指标,明确主烟区和具有典型风格地区烟叶的主要品质特征;同时,从各生态环境因素对烟草产质量关系入手,辅以社会经济状况对烟草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筛选能够正确表征优质烤烟生产的生态环境指标,建立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定量评价模型;在综合分析气候适宜性分区、土壤适宜性分区、地形适宜性分区和烟叶类型及品质分区的基础上,形成烟草种植综合区划;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组件式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建立融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模型技术及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为烟草行业主管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指导烟草布局调整,稳定烟草种植规模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关键
2.1 主要研究内容
1.我国烟草品质指标确定及品质分析与评价
通过收集、整理烟叶品质历史数据并对近年来主产区烟叶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确定表征烤烟品质的主要指标,明确我国各烟区烟叶品质状况、主烟区和典型风格地区烟叶的主要品质特征,建立烟叶品质数据库;同时,结合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烟草种植分布图和中国烟草生产调拨现状等,确定我国烟草品质分区的尺度,提出我国烟叶品质的区域分布,明确各主产区烟叶的工业可用性及主要用途。
2.烟区生态资源普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和样品采集,收集、整理、分析我国主要烟草种植区域土壤、气象、地形等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明确我国烟草产区生态环境特性和社会经济状况特征及其对烟草生产的影响,建立相关数据库,为开展烟草种植适宜性研究和种植区划奠定基础。
3.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
建立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定量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烟草气候适宜性、土壤适宜性、地形地貌适宜性等单因子评价指标与综合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包括单因子定量评价和复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及其评价结果表达的空间分布模型等。
4.中国烟草种植区划
在综合分析气候适宜性分区、土壤适宜性分区、地形适宜性分区和烟叶类型及品质分区的基础上,形成烟草种植综合区划,包括烟叶类型区划和区域区划,以前者为主,后者为次。
5.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开发
通过收集、整理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烟草种植区划项目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组件式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建立融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模型技术及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为烟草行业主管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指导烟草布局调整,稳定烟草种植规模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2.2 技术关键
1.表征烟草品质主要指标的确定
2.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
实施的具体内容:
1.烟叶样品的采集与分析评价
1.1 烟叶样品采集
取样点确定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进行的“全国烤烟化学成分协作分析”烤烟取样分布点,参考20世纪80年代全国烟草种植区划及各地烟草种植区划,结合目前我国烤烟种植的实际状况,确定取样地区。初步确定取样省份为:
烤烟: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山东、河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
白肋烟:湖北、重庆、四川、云南;
香料烟:新疆、湖北、云南。
详细取样点及采样标准见附件1。
1.2 烟叶样品品质分析
分析指标
* 外观品质;颜色、油分、色度、结构、身份、成熟度;
* 化学成分;pH值、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钾、磷、氯、淀粉、挥发酸、挥发碱、铁、锰、铜、锌、钙、镁、铅、砷、镉;
* 物理特性;烟叶阴燃速率、含梗率、平衡水分、填充性、叶面密度、厚度、拉力;
* 致香物质:石油醚提取物总量、中性香味集分总量;
* 感官评价:包括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刺激性、余味、杂气、劲头、灰色、燃烧性。
说明:对取样点有品质历史数据的能够使用的,本项目中将充分利用以前结果,只对缺乏的品质指标进行补充测定;致香物质的分析中对风格相近的地区,拟选取各地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定,以减少工作量。本项目中,各品质指标具体分析方法见附件2,对外观品质和感官评价指标将采取统一赋值的方法进行量化,具体赋值方法参见附件3-4,同时,考虑到由于赋值方法可能带来的分值相同情况,外观品质和感官评价在赋值的同时,要附有相关的文字说明。
1.3 烟叶品质指标的确定及品质评价
通过对各品质数据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研究不同品质指标的环境敏感性(既要考虑全国范围内的变化和大生态区及内的相对稳定,同时要考虑品种之间的差异)对烟叶品质的贡献率,确定表征烤烟品质的主要指标,提出我国各烟区烟叶品质状况、主烟区和典型风格地区烟叶的主要品质特征,建立烟叶品质数据库(该品质库既包括品质好坏状况,也包括风格特征)。
1.4 烤烟工业可用性调查
采用函调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36家重点卷烟企业和主要烟草生产基地进行烤烟工业可用性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明确各主产区烟叶的工业可用性及主要用途。调查的具体内容见附件5-6。
1.5 我国烟叶品质的区域分布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表征烤烟品质的主要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我国烟草品质进行初步划区;同时,结合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烟草种植分布图和中国烟草生产调拨现状等,确定我国烟草品质区域分布的尺度,在保持烟叶调拨单位完整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烟叶品质的区域分布。
2.烟区生态资源普查与分析
2.1 我国烟草生态环境条件调查研究
通过野外实地采样、农户调查和收集烟草生产统计资料,整理汇总我国主产烟区气象(热量、水分、光照等)、土壤(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反应等)和地形(地貌类型、坡度等)等生态环境数据以及耕地面积、种植结构、收入状况、生产成本等社会经济状况数据。
2.1.1 烟区土壤理化状况调查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进行的“烤烟平衡施肥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中土
壤取样分布状况,参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烟草种植区划及各产区烟草种植的实际情况,确定土壤采样地区和数量。详细采样规程及分析项目见附件7。
2.1.2 烟区气象条件调查
在已有的全国600个主要站点日气象资料(5年)和160个基础站点(30年平均)基础上,对气象资料不足的地区进行补充收集气象资料。气象因素的收集包括历年数据和累积数量两部分。历年数据指最近10年数据,以候(5天)为单位;累年数据指过去30-40年的平均气象数据。气象资料收集方案详见附件8。
2.1.3 烟区地形条件调查
以1:25万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具体包括地貌类型、坡度、坡向、地形部位、海拔高度等因素,通过数据高程模型分析结合实地观测获取数据。
2.1.4 烟草栽培技术调查
在全国烟草主产区开展栽培技术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熟制、轮作方式、习惯水肥管理、栽培措施、烟草种植历史等因素,通过进行至少每点20户以上的农户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具体调查内容见附件9。
2.1.5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烟区耕地面积、烟草种植面积、烟草生产成本、烟农主要收入状况及来源、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等烟草生产相关社会经济状况。通过多点农户调查和收集当地统计数据相结合方法获取数据。具体调查内容见附件10。
上述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要与烟叶质量分析紧密联系。样品采集点位要与烟叶采样位置相匹配,确保生态环境分析与烟叶品质分析能建立对应关系。
2.2 烟草生态环境数据库建立
以ACCESS为数据库平台,按照统一数据结构,构建土壤、气象、地形地貌、烟草生产信息、烟区社会经济状况等5个烟草生态环境数据库。并以行政区划属性为关键字段,建立各数据库之间的对应关系;以1:25万行政区划图为基础,各数据库分布采用土壤编码、站点代码和行政区划代码为关键字段,建立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之间的链接关系,实现数据的空间表达。
2.3 烟草生态环境状况分析
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信息表达平台,以地图、图表等形式显示与烟草生产相关的生态环境信息。
3.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
3.1 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的建立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烟草区划指标的基础上,结合烟叶品质分析评价结果,应用“树状结构”模型和层次评价方法,筛选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建立分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体系。
3.1.1 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将采用三个层次的评价模型,最终评价结构也以三个不同层次表达:
第一层:烟草生长适应性。能够满足烟草最基本的生长条件,没有明显的生态条件缺陷;
第二层:烟草种植适宜性。包括烟草生长期降雨量、日均温、≥10℃活动积温等气象因素和pH值等土壤因素;
第三层:优质烟生态适宜性。采用更加细化的评价因子。如伸根还苗期气温、旺长期气温、成熟期气温、伸根还苗期降雨、旺长期降雨、成熟期降雨、整个大田期光照时数和光照百分数、整个大田期湿度、伸根还苗期气温、旺长期气温、成熟期气温等气象因子;土壤质地、土体厚度、土壤通透性等土壤因子;地貌类型、坡度等地形因子;影响烤烟轮作的耕地面积等因素。
本课题将以国家级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为核心和重点,同时兼顾重点省级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典型区域开展县级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
3.1.2 评价方法
第一层次评价指标计划采用特尔菲法(也称专家咨询法)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确定。第二和第三层次中各项因子对各自上一层次的贡献率计划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以及根据各个指标因子与烟草质量产量的关切程度确定,然后从中选择最为合理的一种。
3.2 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
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大概可以划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a、气象栅格数据的生成。以全国600个气象站点的点数据为基础,通过插
值生成气象因素栅格图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气象因子,采用距离权重法、克里格法、样条插值法、多项式法以及针对复杂地形条件的“小网格法”以求总体最佳结果。
b、地形地貌栅格数据的生成。根据1:25万数字高程模型在GIS平台上结
合我国对地貌的划分标准,计算出地貌类型栅格数据,其精度为1800亩(约1.2平方公里)。同时分别建立坡度、坡向栅格数据。
c、数字土壤的建立。收集全国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将土壤类型图、土壤质
地图等图形资料矢量化,将与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相关的土壤属性数字化,并完成类型图与属性的对接。
全国烟草适宜性空间分布图的生成。将由a、b、c得到的各因子栅格数据在GIS上叠加在一起,得到最终最小评价单元,然后根据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在GIS上进行计算,得到最小单元的数量化的烟草生态适宜性色斑图。将最小单元的数量化的烟草生态适宜性色斑图通过与行政区划图叠加和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到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色斑图。以烟草生态适宜性色斑图为基础,可以分布生成以渐变颜色和等高线表示的烟草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趋势图。
4.中国烟草种植区划
综合烟草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和烟叶质量评价结果,最终形成我国烟草种植的类型区划和区域区划。
4.1 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的类型区划
为了保持与全国烟草区划工作的连贯性,对我国烟草生态适宜类型仍采用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四个等级,但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定量化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将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结果与烟叶质量研究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得到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类型的生态适宜性数量范围,然后据此将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结果进行重新分级,得到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的类型区划图。
4.2 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的区域区划
保持我国烟区划分的两级制,其中一级区域基本沿用已有的划分原则、标准以及名称,但有可能根据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对其边界进行调整。以现有二级区域作为主要参考,在县级行政区界完整和保证一定的最小区域面积的条件下,将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在GIS上进行Slope计算,在陡峭处划定边界。二级区域命名仍将采用地形与烟草发展方向相结合的方式。
5.开发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
通过收集、整理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烟草种植区划项目研究结果,建立包含我国主产烟区气象资源、土壤资源、烟叶质量、烟草生产状况等的专业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组件式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建立融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模型技术及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
系统功能主要以研究结果的浏览、查询、检索为主,另具有部分辅助决策功能。根据携带信息的数据属性的差异,采用三种基本的信息表达类型,即地图类(Map)、图表类(Chart)和表格类(Table)。
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体现层次和功能模块化思想。系统采用多级嵌套方式显示国家、省、县三个不同层次信息。国家级侧重于从对合理调整烟草生产布局的宏观指导;省级信息着重体现该区域生态环境优劣状况及分布;县级信息更注重对烟草生产的指导。系统包括生态资源、烟叶质量、社会经济状况、种植区划、评价系统、统计查询等6个一级菜单。各菜单简介如下。
生态资源:包括土壤、气象、地形等二级菜单,主要以地图方式提供对主要烟区土壤(土壤类型、土壤反应、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基础养分等)、气象(热量、水分、光照等)和地形(地貌类型、坡度等)等信息的浏览。
烟叶质量:包括烟叶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外观质量、感观质量等二级菜单。通过地图、直方图等形式供用户浏览、查询主产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钾、氯、淀粉等)、物理特性(弹性、叶质重、厚度、梗叶比、填充性、吸湿性、燃烧性等)、外观质量(颜色、油分、色度等)和感观质量等单项或复合烟叶质量指标。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烟区财政构成、农业生产结构、粮食生产状况、农民收入状况、劳动力状况、基础保障等二级菜单。以地图、报表、饼图等方式显示烟区社会经济状况。
种植区划:包括气候适宜性分区、土壤适宜性分区、地形适宜性分区和烟叶类型及品质分区以及烟草种植综合区划等二级菜单。主要以地图方式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分区信息。提供地图漫游、区域选择、屏幕输入等多种引导显示方式。
评价系统:将烟草生态适宜性和烟叶质量评价模型固化在系统中,使用户通过选定评价区域、选择评价指标、调用或修改因子权重,对生态环境适宜性和烟叶质量进行单因子或综合评价。
统计与查询:对当前显示的信息进行求和、相关分析、排序以及条件查询等计算。
整个项目技术方案与技术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四、研究进度
200403-200412
1.收集、整理烟草品质数据,布置2004年烟叶样品采集方案,完成2004年烟叶样品采集及部分品质分析工作
2.收集、整理烟草生态环境数据,开展土壤样品采集及分析工作
3.完成烟草生产相关因素及工业可用性调查工作
4.进行烟草种植GIS用户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功能
考核指标:初步明确主产区烟叶品质状况及工业可用性;完成土壤样品采集和部分分析工作;完成烟草种植GIS系统开发计划编制及系统框架设计,编制数据字典;提交年度技术报告。
200501-200512
1.烟草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的设计和建设;
2.完成2004年烟叶样品品质分析工作,结合生态环境数据布置2005年烟叶样
品采集方案并进行样品采集和品质分析,开展表征烟叶品质指标的研究工作;
3.开展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研究;
4.进行烟草种植GIS系统数据收集及数据库建立工作,完成1/3系统编码。
考核指标:完成烟草生态环境及相关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基本完成烟叶样品采集工作,初步提出表征烟叶品质的主要指标,初步建立烟草品质数据库;初步建立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烟草生态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部分完成烟草种植GIS的研制工作;提交年度技术报告。
200601-200612
1.完成烟叶样品分析工作和表征烟叶品质指标的研究工作,完善烟叶品质数据库;
2.完善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研究工作,完成烟草种植区划,编撰烟草种植区划图册;
3.完成烟草种植GIS系统编码、系统集成及系统测试,形成烟草种植GIS;
4.完成项目鉴定工作。
考核指标:提出表征烟叶品质的主要指标,充实完善烟草品质数据库;提出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完成烟草种植区划,提交烟草种植区划图册初稿;形成烟草种植GIS;提供项目总体技术报告,完成项目鉴定工作。
200701-200706
整理相关资料,完成项目鉴定工作。
考核指标:提供项目总体技术报告,完成项目鉴定工作。
五、技术经济指标及成果形式
1.提出表征烟叶品质特征的主要指标
2.提出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3.提出我国烟区烟叶品质的区域分布
4.提交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类型区划图和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趋势图
5.提交中国烟草区划研究报告和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图册初稿
6.研制一套基于GIS平台的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与区划信息系统,同时含一个生态适宜性和烟叶定量评价专家系统。
六、项目的组织实施方案
本课题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教育司牵头,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负责课题具体实施,19个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烟草专卖局(公司)配合实施。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烟叶质量评价实施方案
烟叶质量评价是《中国烟草种植区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进展情况和完成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进度和区划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也极大地影响着相关项目如典型区划等的研究与应用。为保证《中国烟草种植区划》项目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保证项目相关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及与历史资料的可比性,确保《区划》结果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及相关项目的延续性,制定统一的项目操作规程非常重要。现根据项目需要,制定本项目烟叶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如下:
一、烟叶样品采集方法
(一)采样时间和范围
根据项目要求,拟采取2004年(普查)和2005年(重点)的烟叶样品进行分析,对于样品出现偏差或不能代表当地实际情况的样品,要在2006年进行补充取样。
2004年烟叶采样范围确定为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安徽、湖南、湖北、重庆、四川、河南、山东、陕西、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19省(直辖市、自治区),采样县及各县采样点数见表1-2。
2005年和2006年的具体取样范围要在2004年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确定。
(二)采样品种
烤烟、白肋烟、香料烟均为当地主栽品种。
(三)采样方法
采样点的选择首先要能代表全县烟叶生产水平,其次尽可能靠近当地气象站(如一个县有多个采样点,则应根据该县的生态条件确定采样点,每个点代表一种典型的生态条件)。品种为该县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如一个县有多个采样点,每个点的品种可以不同)。在烟叶生长中期视其长相,选生长基本一致的植株标记叶位,叶位要求为8—12叶位(烤烟、白肋烟按此要求,香料烟取上二棚叶),采收后烟叶置于烤房的一层位置进行烘烤。每个样品选取量为5kg(初烤烟)。所有采样点须进行GPS定位,标注地理坐标和海拔。
运行典型区划方案省份其取样点分布应按总项目的3—5倍加密。
(四)样品包装
样品选取完成后,调整烟叶含水量至16±0.5%,内层采用白新闻纸或普通白纸、牛皮纸包裹,不得使用报纸或带色纸等有异味的纸包装;中层用无色塑料薄膜包裹严实,防潮、防雨、保湿;外层用纸箱包装。
(五)、样品卡的填写
每份样品需准确填写样品登记卡(卡片式样及具体内容见表1-1),一样两卡,随样包装。
表1-1 烟叶样品卡片
编号
烟叶类型
品 种
叶 位
土壤类型
海 拔
GPS定位
采样地点
省 县 乡(镇) 村
采样日期
户主姓名
采 样 人
备 注
填卡说明:
1、卡片一律用铅笔填写。
2、烟样编号用烟叶类型(烤烟烟叶为KYY、白肋烟烟叶用BYY、香烟料烟叶用XYY)+六位邮政编码+采样时间+四位数字顺序样品编号,例如:恩施2004年10月5日取的1号烤烟样,编号为KYY445000************。
表1-2 2004年各省烟叶样品采样点
省份
采样县名及采样点数
云南
烤烟点:
石林(4)、寻甸(4)、宜良(4)、禄劝(3)、嵩明(3)、晋宁(2)、安宁(1)、富民(1)、官渡(1)、麒麟(4)、沾益(5)、马龙(3)、宣威(7)、富源(5)、罗平(5)、师宗(4)、陆良(5)、会泽(2)、红塔(2)、江川(3)、澄江(2)、通海(2)、华宁(3)、易门(3)、峨山(2)、新平(2)、元江(2)、弥勒(4)、泸西(4)、建水(3)、石屏(2)、蒙自(2)、开远(1)、楚雄(3)、双柏(1)、牟定(2)、南华(2)、姚安(2)、大姚(2)、永仁(1)、武定(1)、禄丰(2)、祥云(3)、宾川(2)、弥渡(2)、巍山(2)、南涧(2)、永平(1)、洱源(1)、鹤庆(1)、大理(1)、云龙(1)、昭阳(3)、鲁甸(2)、巧家(1)、大关(1)、镇雄(4)、彝良(1)、威信(1)、隆阳(2)、施甸(2)、腾冲(2)、昌宁(2)、文山(2)、砚山(2)、西畴(1)、马关(1)、邱北(2)、广南(1)、玉龙(1)、永胜(1)、镇沅(1)、景东(1)、墨江(1)、凤庆(1)、麻栗坡(1)
香料烟点:
隆阳(2)、龙陵(1)、昌宁(1)、镇康(1)
白肋烟点:
宾川(1)
贵州
烤烟点:
开阳(2)、息烽(1)、修文(1)、清镇(1)、桐梓(2)、绥阳(2)、湄潭(2)、凤岗(2)、仁怀(1)、遵义(3)、余庆(2)、正安(2)、道真(3)、务川(3)、西秀(2)、思南(2)、德江(2)、石阡(1)、沿河(1)、印江(1)、松桃(1)、富泉(1)、翁安(2)、独山(1)、平塘(1)、长顺(2)、龙里(1)、黄平(1)、施秉(1)、镇远(1)、毕节(4)、大方(4)、黔西(3)、金沙(2)、织金(1)、纳雍(1)、威宁(5)、赫章(2)、盘县(2)、小城(2)、兴义(2)、兴仁(1)、普安(1)
广西
烤烟点:
靖西(1)、隆林(1)、德保(1)、田林(1)、富川(1)、南丹(1)
广东
烤烟点:
南雄(4)、始兴(1)、乐昌(1)、乳源(1)、梅县(1)、五华(1)、大埔(1)
江西
烤烟点:
石城(2)、赣县(1)、信丰(1)、峡江(1)、广昌(1)、上饶市(1)
福建
烤烟点:
宁化(4)、清流(1)、明溪(1)、永安(1)、大田(1)、尤溪(1)、将乐(2)、泰宁(2)、建宁(1)、长汀(3)、永定(1)、上杭(2)、武平(2)、漳平(1)、连城(1)、邵武(2)、松溪(1)、浦城(1)、建瓯(1)、建阳(1)、光泽(1)、武夷山(1)
安徽
烤烟点:
谯城区(1)、太和(1)、固镇(1)、墉桥区(1)、芜湖县(1)、宣州区(1)
湖南
烤烟点:
桂阳(5)、嘉禾(1)、永兴(1)、宁远(2)、新田(1)、蓝山(1)、江华(1)、江永(1)、龙山(2)、永顺(1)、凤凰(1)、浏阳(3)、蘅南(1)、耒阳(1)、常宁(1)、桑植(1)、慈利(1)、石门(1)、桃源(1)、隆回(1)、新晃(1)
湖北
烤烟点:
利川(2)、咸丰(2)、巴东(2)、宣恩(2)、恩施(1)、鹤峰(1)、建始(1)、来凤(1)、秭归(1)、兴山(1)、襄阳(1)、南漳(1)、保康(1)、十堰(1)
白肋烟点:
巴东(1)、恩施(3)、鹤峰(1)、建始(3)、长阳(1)、五峰(1)
香料烟点:
郧西(1)
重庆
烤烟点:
綦江(1)、黔江(2)、秀山(1)、酉阳(3)、彭水(4)、石柱(2)、武隆(2)、丰都(1)、南川(1)、巫山(2)、奉节(1)
白肋烟点:
万州(1)、奉节(1)、开县(1)、云阳(1)、巫溪(1)
四川
烤烟点:
会理(5)、会东(3)、宁南(1)、德昌(2)、西昌(1)、普格(1)、冕宁(1)、越西(1)、叙永(2)、古蔺(2)、米易(1)、盐边(1)、仁和(1)、筠连(1)、珙县(1)、兴文(1)、剑阁(1)
白肋烟点:
宣汉(1)、万源(1)、通江(1)
河南
烤烟点:
卢氏(3)、渑池(1)、陕县(1)、灵宝(1)、鹿邑(1)、郸城(1)、邓州(1)、方城(1)、内乡(1)、镇平(1)、唐河(1)、社旗(1)、西峡(1)、宜阳(2)、洛宁(2)、伊川(1)、汝阳(1)、济源(1)、襄县(2)、柘城(1)、郏县(2)、叶县(1)、汝州(1)、罗山(1)、泌阳(1)、遂平(1)、平舆(1)、中牟(1)、临颖(1)、舞阳(1)、郾城(1)、平桥区(1)
山东20
烤烟点:
临朐(1)、安丘(1)、诸城(3)、昌乐(1)、高密(1)、莒南(1)、沂水(2)、蒙阴(1)、平邑(1)、费县(1)、沂南(1)、临沭(1)、莒县(1)、五莲(1)、沂源(1)、淄川(1)、胶南(1)
陕西
烤烟点:
旬阳(3)、白河(1)、平利(1)、汉滨(1)、西乡(1)、南郑(1)、略阳(1)、洛川(1)、宜川(1)、洛南(1)、澄城(1)、陇县(2)、永寿(1)、旬邑(1)
甘肃
烤烟点:
镇原(1)、正宁(1)、徽县(1)
辽宁
烤烟点:
凤城(1)、宽甸(1)、阜新(1)、建平(1)、北票(1)、开原(1)、昌图(1)
吉林
烤烟点:
汪清(1)、敦化(1)、大安(1)、德惠(1)、舒兰(1)
黑龙江
烤烟点:
东宁(1)、宁安(2)、林口(1)、集贤(1)、宝清(1)、富锦(1)、肇东(1)、绥化(1)、宾县(2)、肇州(1)、勃利(1)、双城(1)
新疆
香料烟点:
呼图壁(1)、察县(1)
二、烟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经讨论,本项目中将对烟叶pH值、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钾、磷、氯、淀粉、挥发酸、挥发碱、铁、锰、铜、锌、钙、镁、铅、砷、镉等19种化学成分和石油醚提取物总量、中性香味集分总量两种致香物质进行分析,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对各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统一,详细分析方法及标准号见表2。
运行典型区划方案的省份执行统一的分析方法。
表2 烟叶化学成分分析项目与方法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
总糖
YC/T 159-2002 连续流动法
还原糖
YC/T 159-2002 连续流动法
总植物碱
YC/T 160-2002 连续流动法
总氮
YC/T 161-2002 连续流动法
钾
YC/T 173-2003 火焰光度法
氯
YC/T 162-2002 连续流动法
淀粉
连续流动法
挥发碱
蒸馏法(同烟叶化学成分协作分析)
挥发酸
蒸馏法(同烟叶化学成分协作分析)
pH值
pH计法(同烟叶化学成分协作分析)
钙、镁
YC/T 174/175-2003
铁、锰、铜、锌
GB/T 14609-9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铅、镉
GB/T5009.12/15-1996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砷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石油醚提取物总量
YC/T 176-2003 索氏提取-称重法
中性香味集分
GC内标归一化法(同烟叶化学成分协作分析)
注:淀粉、挥发酸、挥发碱、pH值、中性香味集分目前还没有相应标准,为保证品质数据与历史资料的可比性,本项目中挥发酸、挥发碱、pH值、中性香味集分等拟和烟叶化学成分协作分析采用相同方法,淀粉和砷拟采用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方法,各方法主要步骤如下:
(一)烟叶淀粉测定方法:碘-碘化钾比色—连续流动法
1.原理 用40%高氯酸萃取烟叶中的淀粉,淀粉与碘反应,在660nm下比色。
2.试剂
所使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级试剂,水应为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2.1 60%高氯酸(HClO4)溶液
将833ml 72%的HClO4缓慢溶于水,不断搅拌冷却定容1000ml。
2.2 0.6%高氯酸溶液
将8ml 72%的HClO4缓慢溶于水,定容1000ml。
2.3 碘化钾-碘酸钾溶液
将10g碘化钾、1g碘酸钾溶于水,定容至1000ml。
2.4 25%甘油溶液
将250ml的甘油溶于水,定容1000ml。
2.5 可溶性淀粉(分析纯,天津市医药公司生产)
2.6 标准溶液
2.6.1 储备液:称取1.00g可溶性淀粉,精确至0.0001g,加5ml去离子水,振荡2min,然后加入10ml 60% HClO4溶液,振荡浸提30min后全部转入100ml容量瓶中并定容,为淀粉标准储备液。此溶液于冰箱中保存。
2.6.2 标准曲线:分别移取淀粉标准储备液1.0ml、2.0ml、3.0 ml、4.0ml、5.0ml于100ml容量瓶中,分别各加10ml 60% HClO4溶液,然后用水定容,即为不同浓度的标准淀粉溶液,其浓度范围应覆盖预计检测到的样品含量。工作标准液应贮存冰箱中,每周配制。
3.仪器设备
3.1 连续流动分析仪:AⅢ-连续流动分析仪(德国BRAN+LUEBBE公司),由下列部分组成(见图1):
*取样器
*比例泵
*螺旋管
*比色极,660nm滤光片
*记录仪(电脑)
3.2 天平:感量0.0001g。
3.3 振荡器:KS-康氏振荡器(江苏大中仪器厂)。
图1 连续流动工作测量图
4 分析步骤
4.1 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0.5000g样品(含淀粉20mg),放入50ml三角瓶(具塞)中,加5ml水振荡湿润5min,再加10 ml 60% 高氯酸,震荡浸提30分钟,用水将内容物全部洗入100ml容量瓶,弃去前几毫升滤液,收集后续滤液作分析用。
4.2 检测 上机运行工作标准液和样品液(如图1)。如样品浓度超出工作标准液的浓度范围,则应稀释。
5. 结果计算
以干基计的可溶性淀粉含量,由下式得出:
式中:
c——样品液中淀粉的含量,单位:mg/ml
v——样品液的总体积,单位:ml
m——所取样品的质量,单位:mg
w——样品含水率
(二)烟叶中砷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以下步骤为拟采用,具体操作步骤尚需待样品测定时根据样品和仪器使用情况研究确定)
1. 原理 烟叶中的砷经消化为5价砷,用预还原剂还原为三价砷,在酸性溶液
中与经硼氢化钾(钠)反应生成砷化氢,由载气导入吸收管,火焰加温使之分解成气态原子,然后在光路中测定砷原子对砷灯发射的193.7nm谱线吸收,可计算出砷的含量。
2.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氢化物发生装置,砷无极放电灯,微波消解仪。
3. 试剂 所用试剂纯度均在分析纯以上,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3.1 盐酸;
3.2 硝酸;
3.3 过氧化氢;
3.4 10%硫脲-抗坏血酸溶液: 分别称取10g硫脲和抗坏血酸溶于100ml水中。
3.5 3%硼氢化钠(钾)溶液:称15g硼氢化钠(钾)和5g氢氧化钠溶于500ml水中。
3.6 标准溶液:
标准储备液:含砷1000ug/ml,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购买)。
标准使用液: 取0.1ml标准储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浓硝酸2ml,用1.5%的盐酸定容,得浓度为砷1ug/ml的标准使用液。
标准曲线:吸取标准使用液0,0.5,1.0,1.5,2.0,2.5,3.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20ml浓盐酸,10ml10%硫脲-抗坏血酸溶液,用水定容至刻度,放置1h后测定峰高吸光值得标准曲线。
4. 样品处理
微波消解法:称取烟末1.000g,置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5.0ml硝酸,1.0ml过氧化氢,盖好内盖,旋紧外盖,将消解罐放入微波消解装置中,于中压条件下按设定的微波消解程序消解。消解完全后,取出消化罐,冷却,将消化液全部移入25ml容量瓶中,加2.5ml 10%硫脲-抗坏血酸溶液,1.5ml浓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h后测定。同时作空白消化。
5. 仪器参考条件 灯电流6-8mA,波长193.7nm,狭缝谱带宽0.7-1.0nm,载气流量90-120ml/min,载液 1%盐酸(v/v)。
6. 样品测定 将电热石英管原子化器安装在仪器的燃烧头上,调整好光路,调节电热原子化器加热电压为100v,预热30分钟左右,将还原剂、待测液、载液吸管分别置于相应的溶液中,按下氢化物发生器启动键,氢化物被原子化,仪器记录吸光度读数,由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砷的含量。
7. 结果计算
x=c×100/w×100
x——样品中砷的含量ug/kg或mg/l
c——曲线上查得样品消化液中砷的含量ug/l
w——样品质量g
三、烟叶外观品质分析方法
鉴定内容: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叶片长度与宽度。分定性描述和定量(赋值见附表)描述两种方法。
(一)制备鉴定样品
1、平衡水分:在常温下,采用不同的相对湿度,调整送检烟叶样品含水量为16%—18%。
2、制备鉴定样品:采用随机抽样法制备鉴定样品。当送检烟叶样品不足50片时,全部取为鉴定样品;当送检烟叶样品超过50片时,随机抽取50片作为鉴定样品。
(二)鉴定
1、定性描述
按GB2635—92 烤烟 标准逐片检验,品质因素(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各档次描述用该档次叶片数占检测样品叶片数的百分数表示。
2、定量描述
叶片长度逐片测量,不足1㎝按1㎝计算,叶片长度的平均数为该样品的长度;叶片宽度逐片测量,不足0.5㎝按0.5㎝计算,叶片宽度的平均数为该样品的宽度。
品质因素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均按10分制描述。参照GB2635—92标准,对品质因素各档次赋以分值,质量越高,分值越高。
由2-3名烤烟分级人员共同逐项逐片进行打分,计算出几何平均值作为该样品该品质因素的鉴定分值。
表3 烟叶外观品质基本赋值方法
分析项目
程度
分值
颜色
柠檬黄
6-9
橘黄
7-10
红棕
3-7
微带青
3-6
杂色
0-3
成熟度
完熟
6-9
成熟
7-10
尚熟
4-7
欠熟
0-4
假熟
3-5
结构
疏松
8-10
尚疏松
5-8
稍密
3-5
紧密
0-3
身份
中等
7-10
稍薄(厚)
4-7
薄(厚)
0-4
油分
多
8-10
有
5-8
稍有
3-5
少
0-3
色度
浓
8-10
强
6-8
中
4-6
弱
2-4
淡
0-2
四、烟叶物理指标分析方法
物理特性测定指标主要有:平衡含水率(吸湿性)、填充值、燃烧性、厚度、叶面密度、拉力、含梗率。
1. 吸湿性(平衡含水率)的测定:随机抽取10片烟叶,每叶沿主脉剪开成两个半叶,每片烟叶任取一个半叶,切成宽度不超过5mm的小片,在标准空气条件下(温度22℃±1℃,相对湿度60%±3%)平衡7d。混匀后用已知干燥重量的样品盒称取试样5-10g,计下称得的试样重量。去盖后放入温度100℃±2℃的烘箱内,自温度回升至100℃时算起,烘2h,加盖,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再称重。按下列公式计算烟叶含水率。
烟叶含水率(%)=100
2. 填充值的测定:将各样品烟叶切成0.9mm±0.1mm的烟丝,在标准空气条件下平衡2-3d,用TCZ-3型填充值测定仪测定烟丝的填充值。
3. 燃烧性的测定:随机抽取10片含水率为16.5%±0.5%的烟叶,每叶沿主脉剪开成两个半叶,分别在“叶尖”、“叶中”、“叶基”三处剪下30×20mm的小片,将60小片烟叶在标准空气条件下平衡水分3-4d。用镊子夹持烟样,放在调温电炉上点燃后离开电炉,按下秒表,记录阴燃时间。
4. 厚度的测定:随机抽取10片含水率为16.5%±0.5%的烟叶,用电动厚度仪分别测量每片烟叶叶尖、叶中及叶基的厚度,以30个点的厚度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厚度。
5. 叶面密度的测定:随机抽取10片含水率为15%左右的烟叶,每片烟叶任取一个半叶,沿着半叶的叶尖、叶中及叶基部等距离取5个点,用圆形打孔器打5片直径为15mm-20mm的圆形小片,将50片圆形小片放入水分盒中,在100℃条件下烘2小时,冷却30分钟后称重,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叶面密度
叶面密度(g/m2)=
6. 拉力的测定:随机抽取10片完整叶片,沿主脉裁10条1.5×15cm的小长条,将小长条放在温度为22℃±1℃、相对湿度为70%±3%的环境条件下平衡2-3d,用ZKW-3型薄片抗张强度试验机测定拉力,以10条拉力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拉力。
7. 含梗率的测定:随机抽取20片含水率为16.5%±0.5%的烟叶,抽梗,将烟片和烟梗放在标准空气条件下平衡水分3-4d,然后用1/100天平分别称烟片和烟梗的重量,计算含梗率。
含梗率(%)=100
五、烟叶感官评价方法
本项目考察的感官指标有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刺激性、余味、杂气、劲头、灰色、燃烧性,同时考察烟叶烟气的风格类型。拟在国标NYC008-2—1原烟及复烤烟感官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各项进行赋值(见表)。
烟气的风格类型以文字进行描述。
郑州烟草研究院向运行典型区划的省份提供“相对标准样品”及其评吸结果,各省评吸时须参照“相对标准样品”及其评吸结果对每个样品进行评价。
表4 烟叶感官评价基础赋值方法
评吸项目
程度
分值
评吸项目
程度
分值
香气质
较好、中偏上
6.1-9
刺激性
微有
6.1-9
中等
3.1-6
有
3.1-6
中偏下、较差
≤3
略大、较大
≤3
香气量
较足、尚足
6.1-9
余味
舒适、较舒适
6.1-9
有
3.1-6
尚适
3.1-6
较少、少
≤3
欠适、滞舌
≤3
浓度
浓、较浓
6.1-9
燃烧性
强、较强
6.1-9
中等
3.1-6
中等
3.1-6
较淡、淡
≤3
较差、熄火
≤3
杂气
无、较轻
6.1-9
灰色
白
6.1-9
有
3.1-6
灰白
3.1-6
略重、较重、重
≤3
灰、黑灰
≤3
劲头
大、较大
3.1-6
中等
6.1-9
较小、小
3.1-6
注:以0.1分为单位记分
六、烟叶工业可用性调查方案
(一)、调查对象和范围
根据中国烟草种植区划项目要求,面向卷烟企业和主要烟草生产基地,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着烤烟工业可用性调查。对卷烟企业的调查主要在36家重点卷烟企业进行,对烟草生产基地的调查考虑到烟叶生产情况和调拨单位的完整性,具体调查点见表5-1。
(二)、调查内容及说明
1.烟叶工业可用性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企业2003年和2004年的烟叶使用情况,具体内容见表5-2(卷烟企业填写)。
表中主要用途一栏,调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本单位在使用中最看重的用途。
2.生产基地烟叶流向调查问卷:调查1999-2003年5年平均和2004年烟叶流向情况,若1999-2003年数据不全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具体内容见表5-3(烟叶生产基地填写)。
表5-1 烤烟工业可用性生产基地调查点
省份
分公司
省份
分公司
云南
曲靖、大理、文山、楚雄、昆明、红河、宣威、保山
重庆
黔江、彭水、酉阳
贵州
道真、毕节、遵义、贵阳
四川
凉山州
广西
百色
河南
许昌、三门峡、南阳
广东
南雄、乐昌、梅州
山东
临沂、潍坊、日照
江西
省公司
陕西
安康、咸阳
福建
三明、南平、龙岩、漳州、
甘肃
庆阳
安徽
芜湖
辽宁
阜新
湖北
宜昌、恩施
吉林
大安
黑龙江
宁安、哈尔滨
湖南
郴州、浏阳、张家界
表5-2 烟叶工业可用性调查问卷
单位: 填表人:
主料烟叶产地
2003年
调拨数量/担
调拨等级及各自比例
主要用途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主料烟叶产地
2004年
调拨数量/担
调拨等级
主要用途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表5-3 基地烟叶流向调查问卷
单位: 填表人:
主要对口烟厂
1999年-2003年5年平均
品种
部位/等级及各自比例
数量/担
主要对口烟厂
2004年
品种
部位/等级及各自比例
数量/担
烟区生态资源普查与分析实施方案
1.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1 研究目标
本课题基本目标是通过调查分析和样品采集,收集、整理、分析我国主要烟草种植区域土壤、气象、地形等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明确我国烟草产区生态环境特性和社会经济状况特征及其对烟草生产的影响,为开展烟草种植适宜性研究和烟草种植区划奠定基础。
1.2 主要研究内容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我国烟草烟草生态环境条件调查研究
通过野外实地采样、农户调查和收集烟草生产统计资料,整理汇总我国主产烟区气象(热量、水分、光照等)、土壤(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反应等)和地形(地貌类型、坡度等)等生态环境数据以及耕地面积、种植结构、收入状况、生产成本等社会经济状况数据。
1.2.2 烟草生态环境数据库建立
以ACCESS为数据库平台,按照统一数据结构,建立烟区气象、土壤、地形和社会经济状况等相关数据的属性和空间数据库。实现属性库之间及属性库与空间数据库的链接。
1.2.3 烟草生态环境状况分析
以气象、土壤、地形和社会经济状况数据库为基础,分析各因素的现状及其对烤烟生产的可能影响。了解生态环境状况各因子空间分布状况,为筛选正确表征优质烟草生产的生态环境指标奠定基础。
2. 实施方案
为完成课题主要研究内容,需要具体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2.1 烟区土壤理化状况调查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进行的“烤烟平衡施肥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中土壤取样分布状况,参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烟草种植区划及各产区烟草种植的实践情况,确定土壤采样地区及采样数量。
2.1.1 土壤样品采样布点原则
代表性:
在确定采样点及其采样数量时,首先选择土壤类型有代表性,土壤分布较为齐全的区域。即在采样区域内能找到代表大区域(省或分公司)的土壤类型,在该区域开展土壤养分调查和土壤物理性状研究。保证在该区域(县)开展土壤类型与烟叶品质关系研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次,采样区域气象条件代表性。再次,生产水平有代表性。
针对性:
各产区根据各自烤烟生产的特点,选择能突出自身特点的区域,相应布置采样点或增加采样密度。如特色烟产区、土壤地带性分布突出的区域等,要增设采样点。
对应性:
烟叶样品采集的数量少于土壤样品,因此要求采集的烟叶样品必须有相应的土壤样品对应。同时,所有采集样品必须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确定空间位置。
补充性:
本次采样是在国家局烤烟平衡施肥技术和烤烟品质化学成分合作分析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在对已有采样点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在没有开展相关工作或有缺陷(缺定位信息、原有点位分布不均等)的采样区进行。没有工作基础的产区根据采样计划采集土壤样品;原有点位分布不均的区域需补采土壤和烟叶样品;已采样品但没有进行定位的补充点位信息。
2.1.2 采样区域
计划在全国18个植烟的省、市、自治区采集土壤样品。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山东、河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
根据烤烟平衡施肥项目中土壤采样情况,上述产区中,广西、四川、山东、陕西、辽宁、吉林、江西、甘肃共8个省目前没有收集到土壤分析数据,其中,辽宁、吉林、甘肃尚未开展土壤养分普查工作,需要重新安排。其余5个省(区)需要与当地协调数据。
2.1.3 土壤样品采集数量和样点密度
根据目前已采集土壤样品数量和我国主产烟区植烟面积,并且以土壤样品与烟叶样品相对应为主要原则,计划在18个产区采集500余个土壤样品,具体采样区域和样品数量分布参照烟叶样品采样计划(附表1)。各地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应力求样点在全采样区整体布局上均匀。
甘肃、吉林、辽宁等产区需要了解植烟土壤基础养分状况,需增加土壤样品采集数量。三个产区需要新采集样品数量见表1。
表1 新采集土壤样品分布情况
产区
样点数
甘肃
180
吉林
490
辽宁
510
合计
1180
2.1.4 采样部位和深度
采集烟区土壤样品一般只采耕作层土壤。本次烟区土壤普查统一规定采样深度为25cm。如果采样点耕层土壤深度不足25cm,则记载具体采样深度。 2.1.5 采样时间
土壤样品采集一般要求在烟草尚未施用底肥和移栽以前,以反映采样地块的真实养分状况和供肥能力。同时也应避开雨季,以防速效氮的淋洗,并便于野外工作。其次由于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效养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因此,开展一个区域的土壤养分调查,采样时间耍统一,并力争在一、两周之内完成全区采样任务,否则,缺乏区间横向可比性,难以对养分状况作出准确判断和评价。
因各产区生产季节存在差异,因此,2004年土壤采样分两个时间采样。首次采样与烟叶采样同步,各产区在采集烟叶样品同时,采集土壤样品,主要进行土壤pH值和土壤颗粒组成分析。2005年施肥移栽前采集第二次土壤样品,用于养分分析。
2.1.6 采样方法
耕层土壤样品的田间采样,一般采用人工土钻钻取,采多点混合土样,应根据具体采样地块的形状和大小,确定适当的采样路线和方法。长方形地块多用之字形,而近似矩形田块则多用对角线形或棋盘形等采样法,要求既保证样点分布均匀,又使所走距离最短。采样严格掌握小样点的点数及其分布的均匀性。 每个地块一般取10一15个小样点(即一钻土样)土壤,制成一个混合样,通称一个“农化样”。即使地块面积较小的,一般也不应少于10个点,而且每个小样点的采土部位、深度、数量应力求一致。采样时要避开沟渠、林带、田埂、路边、旧房基、粪堆底以及微地形高低不平等无代表性地段。采集的各小样点土壤要在田间,用四分法弃去多余部分,最后保留0.5公斤,并争取在潮湿状态下用手掰碎并充分混匀,挑出根系、秸秆、石块、虫体等杂物以后,然后装袋、编号、记录,供土壤养分测定用。如在野外来不及彻底清理,也应在室内资料整理送验前进行处理。
样品采集同时用GPS确定采用点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如果使用老式GPS(如GARMIN12系列),采用WGS84座标系统,如果采用新式GPS(如奇遇等eTrex系列)则统一采用54坐标。并请标明所采用的坐标系统。记录采用度,分,秒格式。高程采用米为单位。
2.1.7 样品编号
土壤样品采用与烟样相同的编号方式。用烟叶类型(烤烟为KYT、白肋烟为BYT、香料烟为XYT)+六位邮政编码+取样时间+四位数字顺序样品编号,例如:恩施2004年10月5日取的1号土壤样为种植烤烟地块采集,则编号为KYT445000************。
2.1.8 地块档案的填写
每一取样地块都要建立地块档案,通过在田间访问烟农及时填写,这对掌握每一块地的养分状况、产量状况,指导施肥,积累系统资料都有重要意义。地块档案的表格形式因地制宜拟定(附表2为参考)。主要项目应包括:地块编号、地块名称、面积(亩)、土壤类型、地形、灌排条件、土地等级、作物、产量(公斤/亩)、轮作制、施肥水平(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生产问题等。
同时,对每个采样点的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进行详细描述。每个采样点保留一套数码图片。包括采样点土壤、烟株、烟田大面积生长状况、采样点地形地貌远景照片。相关技术标准及操作见附表3和附件1。
2.1.9 土壤样品处理
从田间采来的土样应及时进行登记、整理和风干,以免错、漏、丢失和引起样品发霉,性质改变。风干应在清洁、阴凉、通风的房内将土样摊成薄层铺在干净的纸上进行(目前有专用的塑料制多层风干架),并经常翻动、捏碎,促进干燥。在进行大批量的土壤养分化验时,也可将士样盛入特制的塑料土盒中,在不超过50℃的干燥箱中烘干,以加速干燥过程并防止土样在较长时间的自然风干过程中,土壤养分可能产生的变化。风干或烘干后的土样应根据化验项目的要求,按化验室常规分析方法进行磨碎过筛处理,分别制备通过孔径为 1、 0.25和0. 15毫米的 18号、 60号和 100号筛的分析土样,装瓶保存供分析用。如有长久保留价值的土样则应存放在磨口瓶中。
2.1.10 土壤养分测定项目和方法
本次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和无机氮、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氯、阳离子代换量(CEC)和土壤颗粒组成。甘肃、吉林、辽宁等产区应抽取1/3 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交换性钙、镁,铁、锰、铜、锌、硼和钼等中、微量元素。所有化验项目一律采用实验室常规分析方法。各项目的测定方法都按照全国二次土壤普查的统一规定(附表4)。
2.1.11 样品测试
土壤样品采用统一方法测试。全国种植区划涉及的土壤样品统一寄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化验。邮寄样品采用塑料封口袋包装,袋外用记号笔表明样品编号,袋内同时放置一个样品编号卡片。
开展典型区划研究的产区,所需加密测试样点由各产区根据统一的测试方法进行分析。个别测试项目如果因方法或设备问题需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协助分析,请提前联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邮编:100081
联系人:李志宏,龙怀玉
联系电话:010-68918704/8685
2.2 烟区气象条件调查
在已有的全国600个主要站点日气象资料(5年)和160个基础站点(30年平均)基础上,综合种植区划典型研究区域,收集云南、湖南、河南、福建省烟区和四川凉山(含攀枝花)及山东临沂两个产区气象资料。具体收集站点清单见附表5。
气象因素的收集包括历年数据和累积数量两部分。历年数据指最近10年数据,以候为单位(5天),典型区划还应包括当地主要灾害性天气。具体指标包括:
气温与地温:历年逐候5cm平均地温、历年逐候5cm平均最低地温、历年逐候5cm平均最高地温;历年逐候极端最低气温、历年逐候极端最高气温、历年逐候平均气温、历年逐候平均最低气温、历年逐候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日平均气温>10 ℃的平均积温、日平均气温>10 ℃的起始日期、日平均气温>10 ℃的截止日期。
降水与蒸发:历年逐候降水总量、历年逐侯平均相对湿度、历年逐月平均绝对湿度、历年逐候蒸发量
日照:历年逐候日照时数(小时)、历年逐候日照百分率(%)、总辐射量(千卡/cm2.月)。
天气现象:历年最长无霜期(天数)、最短无霜期(天数);历年初霜日、历年终霜日;
累年数据指过去30~40年的平均气象数据,具体指标包括:
气温、积温与地温:累年逐候平均气温的平均、累年逐候平均最高气温的平均、累年逐候平均最低气温的平均、累年逐候极端最高气温的平均、累年逐候极端最低气温的平均;累年逐候平均5cm地温的平均、累年逐候平均5cm最高地温的平均、累年逐候平均5cm最低地温的平均。
降水与蒸发:累年逐候降水总量的平均、累年逐候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累年逐候蒸发量的平均。
日照:累年逐候日照时数的平均、累年逐候日照百分率的平均。
天气现象:累年霜初霜日期的平均、累年终霜日期的平均、累年逐月总云量的平均。
风速: 累年逐月平均风速的平均、累年逐月极端最大风速。
2.3 烟区地形条件调查
全国烟草种植区划以1:25万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具体包括地貌类型、坡度、坡向、地形部位、海拔高度等因素,通过数据高程模型分析结合实地观测获取数据。
典型烟区种植区划需要采用更高精度地形数据,以1:5万或1:10万为好。请各产区与当地测量部门协调。
2.4 烟草栽培技术调查
在全国烟草主产区开展烟草栽培技术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熟制、轮作方式、习惯水肥管理、栽培措施、烟草种植历史等因素,通过进行至少每点20户以上的农户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具体调查内容参加附表6
2.5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开展烟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烟区耕地面积、种植结构、烟草种植面积、其它主要作物种植面积、烟草生产成本、其它主要作物生产成本、农户(烟农)主要收入状况及来源、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等与烟草生产相关的社会经济状况。通过多点农户调查和收集当地统计数据相结合方法获取数据。详细调查内容参加附表7
2.6 构建烟草生态环境数据库
在统一数据库平台上,构建土壤数据库、气象数据库、地形地貌数据库、烟草生产信息数据库、烟区社会经济状况数据库等5个烟草生态环境数据库。并以行政区划属性为关键字段,建立各数据库之间的对应关系;以1:25万行政区划图为基础,各数据库分别采用土壤编码、站点代码和行政区划代码为关键字段,建立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之间的链接关系,实现数据的空间表达。
其中,土壤数据库包括土壤养分属性数据库和土壤分布图形数据库。土壤图全国区划采用省级土壤图,比例尺为1:50~75万。典型区划建议采用县级土壤图,比例尺为1:5~10万。
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Access为基础数据库。
2.7 烟草生态环境状况分析
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信息表达平台,以地图、图表等形式显示与烟草生产相关的生态环境信息。
全国种植区划采用ARC/INFO和ARCVIEW作为统一地理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各省尽可能采用相同的数据处理平台。如果已有本省熟悉的GIS平台,必须和全国区划基础平台能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采用E00格式。
3. 课题实施计划
2004,3~12,
收集、整理烟草生态环境数据,开展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工作。
2005,1~12,
补充、完善烟草生态环境数据,开展烟草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的设计和建设。
2006,1~12
完成烟草生态环境信息分析研究,汇总项目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完成课题鉴定。
4. 技术经济指标及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包括文字、图表、地图)、数据库(包括我国烟草生态条件数据库等形式提交。具体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中国烟草生态环境因子空间分布趋势图
* 中国烟草生态环境数据库
* 烟区生态环境条件研究报告
5. 项目的组织实施方案
本课题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教育司牵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负责课题具体实施,项目涉及的省、市的烟草公司和当地烟草研究机构配合实施。
烟草种植适宜性研究及
种植区划信息系统开发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关键
1.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基本目标在分析我国主要烟草种植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和烟叶品质的基础上,通过对烟草生态适宜性研究,提出一套定量化的综合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补充、完善已有的烟草区划,明确辨析出我国烟叶生态适宜性和品质类型的空间分布,为各级烟草决策部门提供一个高效的决策辅助工具,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为稳定我国烟草种植规模,合理调整烟草生产布局,避免周期性的种植动荡,提高我国烟叶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
建立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定量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烟草气候适宜性、土壤适宜性、地形地貌适宜性等单因子评价指标与综合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包括单因子定量评价和复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及其评价结果表达的空间分布模型等。
1.2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
综合烟叶质量评价和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进行烟草种植区划。在综合分析气候适宜性分区、土壤适宜性分区、地形适宜性分区和烟叶类型及品质分区的基础上,形成烟草种植综合区划。包括烟叶类型区划和区域区划,以前者为主,后者为次。
2. 关键技术及技术特点
以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完成的烟草种植区划为基础,尽可能地运用先进技术,贯彻经典烟草生态适应性研究手段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针。具体关键技术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分区调研,筛选典型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
* 多指标综合定量化评价技术
* 数字土壤技术和数字高程技术
* GIS空间分析技术(含GPS技术),例如空间叠加、空间插值技术等
本课题的技术特点是:成熟可靠,既有经典方法,也有高新技术。
3. 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
为完成课题主要研究内容,需要具体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3.1 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的建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烟草区划指标包括:无霜期、≥10℃活动积温、日平均气温≥20℃的持续天数、土壤含氯量、土壤pH值、地貌类型、烟叶内在质量等7个指标。本课题在上述指标基础上,应用“树状结构”模型和层次评价方法,筛选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建立分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体系。
3.1.1 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将采用三个层次的评价模型(图1):
最终评价结构也以三个不同层次表达
第一层:烟草生长适应性。能够满足烟草最基本的生长条件,没有明显的生态条件缺陷;
第二层:烟草种植适宜性。包括烟草生长期降雨量、日均温、≥10℃活动积温等气象因素和pH值等土壤因素;
第三层:优质烟生态适宜性。采样更加细化的评价因子。如伸根还苗期气温、旺长期气温、成熟期气温、伸根还苗期降雨、旺长期降雨、成熟期降雨、整个大田期光照时数和光照百分数、整个大田期湿度、伸根还苗期气温、旺长期气温、成熟期气温等气象因子;土壤质地、土体厚度、土壤通透性等土壤因子;地貌类型、坡度等地形因子;影响烤烟轮作的耕地面积等因素。
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除评价指标采用分层模型外,评价对象也应分为不同层次,各层次侧重点不同的评价指标。面向全国的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目的是从宏观角度合理安排烟草生产布局,因此主要选择人为调控困难的因素或者那些需要从较大空间尺度上考虑的因素;省级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可以考虑增加通过人为努力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显著改善的生态环境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土壤耕层厚度等土壤因素,进行进一步评价;县级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更多考虑对生产的指导意义,应将通过人为努力可以得到快速改变或者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下发生作用的因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如增加土壤养分等土壤因素,坡向、地形部位等地形地貌因素,农田水利设施、灌溉保证度等人文环境因素。
本课题在项目执行期内将以国家级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为核心和重点,同时兼顾重点省级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典型区域开展县级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
3.1.2 评价方法
第一层次评价指标计划采用特尔菲法(也称专家咨询法)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确定。第二和第三层次中各项因子对各自上一层次的贡献率计划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以及根据各个指标因子与烟草质量产量的关切程度确定,然后从中选择最为合理的一种。
第二和第三层次中各项单项因素的分数计划运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确定。采用的隶属函数主要有抛物线型隶属函数和S型隶属函数,前者主要用于某个因素对烟草的影响既有下限,又有上限的情况;后者主要用于某个因素对烟草的影响只有下限,没有上限的情况。根据连续定位观测研究结果确定各个因子隶属函数类型的归属及其拐点。
3.2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
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大概可以划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3.2.1气象适宜性评价
以全国600个气象站点的点数据为基础,通过插值生成气象因素栅格图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气象因子,采用距离权重法、克里格法、样条插值法、多项式法以及针对复杂地形条件的“小网格法”以求总体最佳结果。
3.2.2 地形地貌适宜性评价
根据1:25万数字高程模型在GIS平台上结合我国对地貌的划分标准,计算出地貌类型栅格数据,其精度为1800亩(约1.2平方公里)。同时分别建立坡度、坡向栅格数据。
3.2.3 土壤适宜性评价
收集全国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将土壤类型图、土壤质地图等图形资料矢量化,将与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相关的土壤属性数字化,并完成类型图与属性的对接。
3.2.4 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和叠加技术,将各单因子评价结构上叠加在一起,得到最终最小评价单元,然后根据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在GIS上进行计算,得到最小单元的数量化的烟草生态适宜性色斑图。将最小单元的数量化的烟草生态适宜性色斑图通过与行政区划图叠加和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到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色斑图。以烟草生态适宜性色斑图为基础,可以分布生成以渐变颜色和等高线表示的烟草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趋势图。
3.3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
综合烟草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烟叶质量评价结果,最终形成我国烟草种植类型区划和区域区划两种形式的区划。
3.3.1 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的类型区划
为了保持与全国烟草区划工作的连贯性,对我国烟草生态适宜类型仍采用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四个等级,但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定量化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将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结果与烟叶质量研究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得到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类型的生态适宜性数量范围,然后据此将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结果进行重新分级,得到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的类型区划图。
3.3.2 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的区域区划
保持我国烟区划分的两级制,其中一级区域基本沿用已有的划分原则、标准以及名称,但有可能根据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对其边界进行调整。以现有二级区域作为主要参考,在县级行政区界完整和保证一定的最小区域面积的条件下,将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在GIS上进行Slope计算,在陡峭处划定边界。二级区域命名仍将采用地形与烟草发展方向相结合的方式。
整个项目技术方案与技术流程可用下图表示(图2)。
图2 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烟草种植区划技术路线
3.4 开发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
3.4.1 系统总体目标
通过收集、整理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烟草种植区划项目研究结果,建立包含我国主产烟区气象资源、土壤资源、烟叶质量、烟草生产状况等专业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组件式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建立融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模型技术及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为烟草行业主管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指导烟草布局调整,稳定烟草种植规模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3.4.2 系统研发技术流程
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研发的第一步为系统框架设计,目的是根据用户需求和已有工作、试验研究、数据基础,确定系统目的和主要功能。这一阶段需要有大量调研,与系统用户的多次反复交流,并根据调研和交流结果不断修改系统框架设计,在充分满足不同层面用户需求的同时,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和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构建系统数据模型(system data model)是系统研发的技术关键,通过系统数据模型体现系统框架设计意图,准确组织并表达系统功能、系统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数学模型、生态适应性评价模型等决策模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链接方式。 按照系统数据模型,组建数据库,构建模型。最后进行系统程序设计和程序编制(图2)。
图3: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流程
3.4.3 系统主要功能
开发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烟草种植区划研究成果。系统功能主要以研究结果的浏览、查询、检索为主,另具有部分辅助决策功能。
3.4.3.1 信息查询检索
实现对烟草产区气象、土壤、地形、烟叶质量、烟草生产状况的信息查询。系统提供简单查询、条件查询、模糊查询等方法。查询方式包括输入查询和地图漫游查询。查询结果以文字、图形、报表、地图等多种方式显示。
3.4.3.2 信息浏览
系统信息浏览以地图方式为主,辅以柱形图、饼图等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菜单直接进入对应信息浏览界面,也可通过查询方式,生成新的浏览图形。还可以通过地图漫游方式,逐级展开
3.4.3.3 辅助决策
将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以专家模块的方式嵌入系统中,使用户在选定区域内通过选择一定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进行单因子评价或多因素烟草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
3.4.3.4 信息输出
为地图、报表等信息检索、查询结果以及专家模型的计算结果提供一个公共的打印输出口。
3.4.4 信息表达方式
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中,根据携带信息的数据属性的差异,采用三种基本的信息表达类型,即地图类(Map)、图表类(Chart)和表格类(Table)。三类表达方式所适用的数据及其子类型描述如下:
地图类。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所携带的信息主要用地图来表达,地图类包括有以下几个子类:
普通色斑图:根据信息数据的相对大小,按一定的规律给其所对应的信息单元(即图斑)赋予某种颜色,用以表达信息单元所携带的信息量,如全国各烟区播种面积可用普通色斑图显示。
色斑图加直方图:在普通色斑图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直方图图层,此直方图也显示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并且与色斑图上数据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如全国各烟区播种面积普通色斑图基础上,了解某个具体区域多年的播种面积变化,便可以采用色斑图加直方图的方式。
单色图:用来反映某一布尔型的空间属性,即标注性状的有无。
等值线图:图中具有相同属性点数据之间的连线分布状况。如气象数据中等温线、等降雨量图等。
图表类。主要用来表达与空间位置无关的数据信息,如果用户想将空间数据作为非空间数据处理时,也可以用图表类来表达空间数据,如温度、降雨量等数据本来具有空间属性,如果只想比较感兴趣的几个区域的温度高低或降雨量大小,便可用图表类来表达。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中,图表类主要有两种形式:
饼图:如果几种信息密切相关,而且从理论上讲,其指标值的和恰好等于100,此时用饼图来表达信息更直观,例如,不同等级烟叶所占比例。
柱图:(折线图),非空间属性数据的信息常常采用柱图来表达,如某产区历年的烟叶产量信息。柱图又分单柱图、双柱图、多柱图、双坐标柱图等。
表格类。主要表达描述性的信息和一些具有分类关系的信息,表格类分两种形式:
普通表格:一般的描述性信息,均用普通表格表达,如土壤的剖面的描述。
树状表格:对于那些具有分类性质、而且需要一起表达的几个信息具有分类上的上下级关系,一般选用树状表格来表达信息。如土类与亚类之间关系的信息。
3.4.5 系统菜单
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充分体现层次性和功能模块化思想。系统中涵盖信息的丰富程度和功能的差异,采用多级嵌套方式显示国家、省、县三个不同层次信息。国家级侧重于从对合理调整烟草生产布局的宏观指导;省级信息着重体现该区域生态环境优劣状况及分布;县级信息更注重对烟草生产的指导。系统包括生态资源、烟叶质量、社会经济状况、种植区划、评价系统、统计查询等6个一级菜单。各菜单简介如下。
生态资源:包括土壤、气象、地形等二级菜单,主要以地图方式提供对主要烟区土壤(土壤类型、土壤反应、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基础养分等)、气象(热量、水分、光照等)和地形(地貌类型、坡度等)等信息的浏览。
烟叶质量:包括烟叶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外观质量、感观质量等二级菜单。通过地图、直方图等形式供用户浏览、查询主产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钾、氯、淀粉等)、物理特性(弹性、叶质重、厚度、梗叶比、填充性、吸湿性、燃烧性等)、外观质量(颜色、油分、色度等)和感观质量等单项或复合烟叶质量指标。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烟区财政构成、农业生产结构、粮食生产状况、农民收入状况、劳动力状况、基础保障等二级菜单。以地图、报表、饼图等方式显示烟区社会经济状况。
种植区划:包括气候适宜性分区、土壤适宜性分区、地形适宜性分区和烟叶类型及品质分区以及烟草种植综合区划等二级菜单。主要以地图方式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分区信息。提供地图漫游、区域选择、屏幕输入等多种引导显示方式。
评价系统:将烟草生态适宜性和烟叶质量评价模型固化在系统中,使用户通过选定评价区域、选择评价指标、调用或修改因子权重,对生态环境适宜性和烟叶质量进行单因子或综合评价。
统计与查询:对当前显示的信息进行求和、相关分析、排序以及条件查询等计算。
4. 课题实施计划
2004,3~12,
初步分析整理烟草资源环境与品质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信息系统用户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功能。
2005,1~12,
烟草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的设计和建设;开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完成信息系统开发计划编制及系统框架设计;编制数据字典;完成系统数据收集及数据库建立。
2006,1~12
开展烟草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及中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汇总项目研究资料总结,形成可以研究报告;完成系统编码、系统集成及系统测试。完成课题鉴定。
5. 技术经济指标及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包括文字、图表、地图)、数据库(包括我国烟草生态条件数据库、我国烟草生态适宜性数据库,我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类型区划数据库)、烟草区划指标体系等形式提交。具体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研究报告
* 中国烟草区划研究报告
* 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趋势图
* 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类型区划图
* 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研究与区划研究数据库
* 研制一套基于GIS平台的中国烟草生态适宜性与区划信息系统,同时含一个生态适宜性和烟叶定量评价专家系统。
6. 项目的组织实施方案
本课题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教育司牵头,郑州烟草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负责课题具体实施,主产省、市的烟草公司和烟草研究所配合实施。
附表1 500个采样点分布表
与烟叶采样点位一致。
附表2 土壤采样点记载表
地 点: 省 县 乡 村
户 主:
地块编号: 地块名称: 地块面积(亩):
土壤名称(分类): 地形:山地 丘陵 盆地 洼地 平原 坡度:
灌溉条件: 土地等级:
前茬作物: 前茬产量(kg/亩): 施肥情况:
当季作物: 作物产量(kg/亩):
施肥情况:
底肥—有 机 肥: 施肥量(kg/亩):
氮肥种类: 施肥量(kg/亩):
磷肥种类: 施肥量(kg/亩):
钾肥种类: 施肥量(kg/亩):
复 合 肥: 施肥量(kg/亩):
追肥—氮肥种类: 施肥量(kg/亩):
钾肥种类: 施肥量(kg/亩):
复 合 肥: 施肥量(kg/亩):
田间管理:
1、耕地日期 耕地深度
2、播种日期 移栽日期
3、作物品种
4、播种密度:用种量 斤,移栽株距
5、中耕次数及日期
6、追肥日期及用量
7、病虫害发生时间及防治
8、灌溉次数及日期
9、生长期降雨量
10、自然灾害
11、秸秆还田情况
12、图片编码(根据地块编号重新编号,避免重复)
附表3 采样点地形地貌描述指南
基本信息
样点编号:
GPS定位:纬度 ,经度 ,海拔 米
剖面地点: 县(市、区) 乡镇 村,户主:
土壤名称:土类 ,亚类 ,群众土名:
地块面积: 亩
地表形态
地貌: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地块形状:平坦地,缓坡地,波状起伏地,梯田,水田
部位:山体顶部,丘陵体顶部,分水岭,坡腰,坡低或者谷边,谷中央,阶地
坡形:斜面坡,凸形坡,凹形坡,复式坡
坡度:地块内 度,中小地形内 度
相对高差在不大于100米( 米)之内,水平延伸的最大距离为【一般在1000米以上】:方向1( 米,方位角, ),方向2( 米,方位角, )。(方向1与方向2夹角尽量大)
相对高差在不大于10米( 米)之内,能够水平延伸的最大距离为【一般在100~1000米】( 米):方向1( 米,方位角, ),方向2( 米,方位角, )。
相对高差在不大于1米( 米)之内,能够水平延伸的最大距离为【一般在10~100米】:方向1( 米,方位角, ),方向2( 米,方位角, )
最近坡度突变线为:山体□ 丘陵体□ 河阶边缘□,距离:水平 米,垂直 米,方位 。
周边环境
最近的河流或者溪流:水平 米,垂直 米。地下水埋深: 米。
周边非农业地植被:茂密乔木,稀疏乔木,茂密灌木,稀疏灌木,茂密草甸或者草本,稀疏草甸或者草本,裸露地面,其他 。
地块内裸露石块所占面积比例 %,地块外裸露石块所占面积比例 %。
由于侵蚀(水蚀、凤蚀)或者基岩出露或者岩屑坡积物,失去表土的面积比例: %。
耕作状况
开垦年限: 年(20年以内为具体数字,20年以上填写20)。
熟制:三熟,两熟,一熟
轮作:不轮作,油—烟,麦—烟,烟—稻,其他
农户认为该地:好地,中等地,一般地。
农户对该地烟草产量评价:高产,中产,低产。
农户认为该地烟草质量:当地最好,当地中等,当地一般。
灌溉:充足□ 不充足□ 没有,降雨充足不需要灌溉□。灌溉水源:地表水,地下水
土壤剖面观测
土体厚度: 厘米;成土母质:
发生层次
厚度(厘米)
颜色
结构
质地
气味
砾石
侵入体
根系
耕作层
附表:物理属性定量描述数值化转化表
因素
定量描述指标
0,1,2,3
4,5,6
7,8,9,10
土壤颜色
白色,淡灰色,或红色
深灰色,或浅棕色
深棕色或黑色
土壤结构
棱块状,大块状,霄粒结构
中块状结构占优势
团粒结构占优势
土壤质地
重粘土,砂土,粘土
壤粘土,砂壤土,粘壤土
粉砂壤土,壤土
土壤气味
沼泽或者死水坑气味,霉气味
几乎没有土壤气味
具有芳香且新鲜的泥土气味
100cm2内砺石含量
10毫米以上砺石15~7颗,或者2毫米以上砺石超过16~27颗。
2毫米以上砺石15~7颗,或者10毫米以上的砺石6~0颗。
2毫米以上的砺石6~0颗
100cm2内侵入体含量
10毫米以上侵入体15~7颗,或者2毫米以上侵入体超过16~27颗。
2毫米以上侵入体15~7颗,或者10毫米以上侵入体6~0颗。
2毫米以上的侵入体6~0颗
根系丰度
100cm2内极细根和细根0~10条,或者中粗根1~2条。
100cm2内极细根和细根10~25条,或者中粗根2~5条。
100cm2内极细根和细根25~200条及200条以上,或者中粗根5条以上。
附表4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分析项目与元素
分析方法
pH
pH计法(水土比为1:2.5)
有机质
重铬酸钾滴定法
有效氮(NH4+NO3)
KCl浸提—靛酚兰比色法测定NH4-N,锌还原法测定NO3-N
速效磷
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速效钾
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
水溶性氯离子
1:5(土水比)提取法—硝酸银滴定法
阳离子代换量(CEC)
铵盐快速法或其他方法。单位用CMOL/kg(p+)新国际制单位,与原单位me/mg相当
颗粒组成
全自动土壤粒径分析仪
附表5 气象数据收集清单(站点)
省名
地区名
县名
省名
地区名
县名
陕西省
宝鸡市
陇县
山东省
临沂市
平邑县
陕西省
宝鸡市
千阳县
山东省
临沂市
莒南县
陕西省
宝鸡市
麟游县
山东省
临沂市
蒙阴县
陕西省
汉中市
南郑县
山东省
临沂市
临沭县
陕西省
汉中市
洋县
福建省
漳州市
漳浦县
陕西省
汉中市
西乡县
福建省
漳州市
南靖县
陕西省
汉中市
略阳县
福建省
漳州市
平和县
陕西省
安康地区
汉滨区(原安康市)
云南省
保山地区
施甸县
陕西省
安康地区
石泉县
云南省
保山地区
龙陵县
陕西省
安康地区
平利县
云南省
保山地区
昌宁县
陕西省
安康地区
旬阳县
云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双柏县
陕西省
安康地区
白河县
云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牟定县
陕西省
商洛地区
商州市
云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南华县
陕西省
商洛地区
洛南县
云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姚安县
陕西省
商洛地区
镇安县
云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大姚县
陕西省
汉中市
宁强县
云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永仁县
陕西省
商洛地区
山阳县
云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武定县
四川省
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
云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禄丰县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米易县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宾川县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盐边县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永平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会理县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漾濞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会东县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祥云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宁南县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弥渡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金阳县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南涧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雷波县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巍山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西昌市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云龙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盐源县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洱源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德昌县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剑川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普格县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鹤庆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布拖县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个旧市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昭觉县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开远市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喜德县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建水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冕宁县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石屏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越西县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弥勒县
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
美姑县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县
重庆市
重庆市
綦江县
云南省
昆明市
晋宁县
重庆市
重庆市
黔江县
云南省
昆明市
富民县
重庆市
重庆市
秀山县
云南省
昆明市
石林县
重庆市
重庆市
城口县
云南省
昆明市
嵩明县
重庆市
重庆市
梁平县
云南省
昆明市
禄劝县
重庆市
重庆市
垫江县
云南省
昆明市
寻甸县
广西
贺州地区
钟山县
云南省
昆明市
安宁市
广西
贺州地区
富川县
云南省
丽江地区
永胜县
广西
百色地区
德保县
云南省
丽江地区
宁蒗县
广西
百色地区
靖西县
云南省
临沧地区
凤庆县
广西
百色地区
田林县
云南省
临沧地区
云县
广西
百色地区
隆林县
云南省
临沧地区
永德县
广西
百色地区
西林县
云南省
临沧地区
镇康县
广西
河池地区
宜州市
云南省
曲靖市
罗平县
广西
河池地区
罗城县
云南省
曲靖市
麒麟区
广西
河池地区
南丹县
云南省
曲靖市
马龙县
广西
贵港市
平南县
云南省
曲靖市
陆良县
广西
贺州地区
贺州市
云南省
曲靖市
师宗县
广西
贺州地区
昭平县
云南省
曲靖市
富源县
广东省
韶关市
始兴县
云南省
曲靖市
宣威市
广东省
韶关市
乳源县
云南省
思茅地区
普洱县
广东省
韶关市
乐昌市
云南省
思茅地区
墨江县
广东省
韶关市
南雄市
云南省
思茅地区
景谷县
广东省
梅州市
梅县
云南省
思茅地区
镇沅县
广东省
梅州市
大埔县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砚山县
广东省
梅州市
丰顺县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西畴县
广东省
梅州市
五华县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麻栗坡县
广东省
梅州市
平远县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马关县
广东省
梅州市
蕉岭县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丘北县
广东省
梅州市
兴宁市
云南省
玉溪市
江川县
广东省
茂名市
电白县
云南省
玉溪市
澄江县
广东省
茂名市
高州市
云南省
玉溪市
通海县
广东省
茂名市
化州市
云南省
玉溪市
华宁县
河南省
洛阳市
孟津县
云南省
玉溪市
易门县
河南省
洛阳市
新安县
云南省
玉溪市
峨山县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云南省
玉溪市
新平县
河南省
洛阳市
宜阳县
云南省
昭通地区
昭阳(原昭通市)
河南省
洛阳市
洛宁县
云南省
昭通地区
鲁甸县
河南省
洛阳市
伊川县
云南省
昭通地区
巧家县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县
云南省
昭通地区
盐津县
河南省
三门峡市
陕县
云南省
昭通地区
大关县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县
云南省
昭通地区
永善县
河南省
三门峡市
灵宝市
云南省
昭通地区
镇雄县
河南省
洛阳市
汝阳县
云南省
昭通地区
彝良县
山东省
潍坊市
临朐县
云南省
昭通地区
威信县
山东省
潍坊市
昌乐县
山东省
临沂市
平邑县
山东省
潍坊市
青州市
山东省
临沂市
莒南县
山东省
潍坊市
诸城市
山东省
临沂市
蒙阴县
山东省
潍坊市
安丘市
山东省
临沂市
临沭县
山东省
潍坊市
高密市
福建省
漳州市
漳浦县
山东省
临沂市
沂南县
福建省
漳州市
南靖县
山东省
临沂市
沂水县
福建省
漳州市
平和县
附表6 烟草栽培技术调查问卷
6.1调查村地址: ___省____市____县____镇(乡)_____村;编号:
烟农户主姓名:___________
家庭人口:______ 人; 劳动力(男18-65岁,女18-60岁)数:_____人(男)_____ 人(女)
主要劳动力教育状况:小学: 人;初中: 人;高中: ;中专: 人
6.2烟草施肥情况调查(以地块为单位填写)
地块名称
涉及以下作物或化肥名称的,须参照统一,如调查的作物或化肥名称不在清单中,请具体写明。
化肥品种清单:
氮肥:尿素、碳铵、硫铵、氯化铵、硝铵
磷肥:普钙(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
钾肥:硫酸钾、硫酸钾镁、硝酸钾
复合肥:磷二铵、磷一铵、其他复合肥须注明总以养分及N-P2O5-K2O含量(如45(15-15-15))
说明:1). 指该地块的作物种植制度,如轮作、间作、套种方式。
2). 轮作、间作、套种的以每种作物所占纯面积计算。
4). 指秸秆还田、秸秆用于堆制堆肥(包括沼气肥)、秸秆用于燃料、废弃等。
5). 有机肥品种主要指人粪尿、蓄禽粪、厩肥、堆肥、秸秆还田、绿肥、饼肥等,实物用量单位为公斤;
如为化肥品种,过磷酸钙请注明P2O5量(%),复混肥请注明N-P2O5-K2O含量,如15-9-9,18-46-0(磷酸二铵)等。
离家距离(米)
地块面积(亩)
灌溉条件
种植制度1)
作物
播种面积(亩)2)
总产量(公斤)3)
秸秆用途4)
底
肥
品种
实物用量
品种
实物用量
品种
实物用量
品种
实物用量
品种
实物用量
追
肥
品种
实物用量
品种
实物用量
品种
实物用量
品种
实物用量
6.3.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
作物
底肥种类、施用时间及施用方法
追肥种类、施用时间及施用方法
注:请详尽描述,写明化肥品种及施用方法.如:有机肥撒施耕翻,复合肥条施、窝施;硝酸钾条施覆土等。
附表7 烟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表7.1 地方财政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查表(分、县公司填写)
地区(分公司)
县公司
县公司
县公司
县公司
农业
总产值
万元
元/人
农业产值占总农业总产值,%
经济作物产值占总农业总产值,%
烟草产值占经济作物产值,%
人均种烟产值,元/人
林业产值占总农业总产值,%
牧业产值占总农业总产值,%
其它产值占总农业总产值,%
7.2家庭收支调查(烟农调查)
编号:(编号与表6.1相同)
年总收入(元):
农业收入(元):
种烟收入(元):
年纯收益(元):
其中种烟纯收益(元):
年总支出(元):
农业支出(元):
其中种烟支出(元):
其中:
种子(苗):
化肥:
农药:
农膜:
灌溉:
烤煤:
其它:
附件1:土壤质量及其相关生态环境因素野外描述指南
1.土壤质量及其相关生态环境因素野外描述的必要性
诸多土壤因素共同决定了土壤对烟草产质量的影响,其中许多因素只能在野外观测,或者在野外观测的结果更能代表土壤的自然状况。而地形地貌各要素会在相同的大气候内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也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性质的分异,从而对烟草的产质量产生影响。因此,进行适量的土壤质量及其相关生态环境因素野外描述是非常必要,这有助于从多个角度研究烟草品质和风味特色的形成,有助于修正土壤和气候对烟草产质量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区划模型的完整性和精确性。
2. 描述地点的选择
要与烟叶采样地点和土壤采样地点相匹配,进行野外描述的地点就是土壤调查的取样点。
3. 野外描述的基本方法
3.1 土壤内在质量因素的野外描述
在野外可以描述的内在土壤质量因素很多,包括土体厚度、耕作层厚度、土体剖面构型、土壤湿度、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孔隙度、土壤紧实度、植物根系、土壤新生体和侵入体等等。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土壤通透性和有效土层厚度不够是影响我国烟叶质量的最根本的土壤因素,而土壤结构、质地、砾石、侵入体、根系等共同影响或者反映了土壤通透性,而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气味不但反映了土壤通透性,也反映了土壤生命活动的类型和强弱。因此,在本次区划研究中要求对土层厚度、颜色、结构、质地、气味、砾石、侵入体、根系、成土母质等进行野外描述。考虑到和土壤化学分析相匹配,此次只对表层土壤进行野外描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描述整个土壤剖面)。它们的描述方法简述如下:
3.1.1土壤类型
除非对土壤发生与分类非常熟悉,而且对当地的情况十分了解,土壤类型名称的确定应当依据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或者请当地土肥部门的技术人员确定。群众土名,通过询问地块的户主即可。
3.1.2土层厚度
在野外如果观测土壤颜色、土壤紧实度、土壤结构等土壤特性在某个深度发生了急剧改变,说明这个深度是上下两个土层的分界线。据此可以将一个土壤剖面划分成多个层次。然后,用尺子量算各个土层的厚度即可(单位一般用厘米)。一般情况下,观测土层厚度,需要挖土壤剖面,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考虑观测土层厚度,也可以用打土钻的方法。
3.1.3土壤颜色
在本次区划中,将土壤颜色归并成白色、淡灰色、红色、深灰色、浅棕色、深棕色和黑色。取一把不干也不太湿的土壤(将土放在餐巾上,餐巾纸出现浸渍现象,但不会湿漉)置于手掌上,在光线充足但没有阳光直射的条件下观测。
3.1.4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间相互胶结而成的有一定稳定程度的结构单元。在这次区划研究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土壤结构体有:棱块状结构,大块状结构,霄粒结构,中块状结构,团粒结构等,其特征与划分标准如下表1:
表1土壤结构的野外辨识特征
结构体名称
特征
大小
棱块状结构
长、宽、高中至少有两个方向发育相当;棱面不一定很明显,但棱角比较分明
在3厘米以上
大块状结构
长、宽、高中三个方向发育相当,略呈圆形;表明不平,也不存在明显棱面,棱角也不明显
3厘米以上
中块状结构
同上
1~3厘米之间
霄粒结构
形状比较规则,一般呈现为圆形或者米粒状;比较硬,要用很大劲才能捏破
1厘米以下
团粒结构
形状比较规则,一般呈现为圆形;比较软,用手捏时,很容易使其体积得到较大的压缩;大部分情况下,团粒之间会进一步胶结,形成团块体,但容易瓣开。团块体的直径越大,团粒的发育也就越强
一般在1厘米以下,但团粒之间进一步胶结而形成的团块体的直径可以达到5厘米。
观测土壤结构时,土壤含水量最好为中等(将土放在餐巾上,餐巾纸很快出现浸渍现象,但不会湿漉);观测时,取一大块土置于手掌中,用另一只手轻轻触动,使其散碎开;在大部分情况下,土壤的结构体在一种以上,需要对每种结构体进行记录,并且根据结构体的相对多少,冠以“多量”、“中量”、“少量”的定语,如某个土层结构的描述为“多量团粒结构、少量霄粒结构”。
3.1.5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名称采用国际制,在野外采用手感法对其判断,其方法如下表。一定要注意使得土壤含水量大致接近田间持水量(将土壤置于餐巾纸上,餐巾纸很快出现浸渍现象,并且能润透3~4层餐巾纸),如土壤过湿,则将其置于5层以上的餐巾纸20分钟以上。如果土壤过干,则适当滴加水分后,静置10分钟以上;土壤有机质对手感法的质地鉴定有较大影响,当土壤有机质大于5%时,鉴定结果往往偏粘。
表2土壤质地的野外判断
质地名称
特征
手感判别
砂土
一般全为单颗的沙粒,干时放于手中,沙粒会自指缝中自动流出,湿时可以勉强成球,但一触及散
手搓不能成条
砂壤土
它已有一定的粉粒和粘粒以形成某些粘结性,但这些单个的沙粒还容易看出,湿时可以捏成球,并可以搓成2mm左右的细条,但手轻轻提起即断
手搓成条,一提即断
壤土
砂粒,粉粒和粘粒大致相等,干时有土块但易捻碎,湿时能形成2mm左右的细条,成型较好
手搓成条,也能提,弯不成圆圈
粉砂壤土
粉粒含量超过50%,中等数量细砂和少量粘粒;干捻时有弱软的“面粉”感觉;湿时能形成2mm左右的细条,能提起,也能弯成直径2厘米的圆圈,但非常容易断裂。
手搓成条,也能提,弯成圆的圈容易断
粘壤土
粘粒增多,干时土块较硬,难捻碎,湿时可搓成2mm左右的细条,也易弯成2cm直径的圆环,环外缘有细裂缝,压扁时有粗裂缝
手搓土壤成圈,只成断圈
壤粘土
几乎见不到砂粒,干时土块坚硬,难碎,湿时不但能形成2cm的细条,而且能形成2cm的圆环,无裂缝,但压平时其边缘发生裂缝
手搓土壤成圈,挤压有裂缝
粘土
看不到砂粒,全为粘土,干时土块坚硬,有氧化铁胶膜,土色往往发红,湿时将土条压平成片,且有滑润感觉,而且有粘土光泽,并粘手难洗
手搓土壤成圈,挤压无裂缝
3.1.6土壤气味
取一把不干也不太湿的土壤(将土放在餐巾上,餐巾纸出现浸渍现象,但不会湿漉)置于手掌上,用鼻子直接闻。在本次区划研究中将土壤气味归并为:沼泽或者死水坑气味、霉气味、几乎没有土壤气味、芳香且新鲜的泥土气味等几种。
3.1.7砾石含量
砾石指那些尚未完全风化的成土母质(或者成土母岩)的残余小颗粒(直径小于50毫米),可分成两级,10毫米以上者为第一级,2~10毫米为第二级。将土壤充分散开后,取一把土置于白纸上,铺成薄层,划出一个长宽为10厘米的正方形(一个成年男人的手掌在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大约为100平方厘米,如果比较熟练了,可以在手掌上直接数)。分别数出一级和二级砾石的颗粒数目,并记载下来,两个数之间用斜杠“/”隔开(一级的数在前,二级的数在后)。然后根据附表“物理属性定量描述数值化转化表”给出一个综合评价值。例如某个土层中10毫米以上砾石6颗,2~10毫米砾石16颗,综合评价为3.5,则记载为“6/16,3.5”。
3.1.8侵入体含量
侵入体主要指那些在耕作过程中,人为带入的瓦块、木炭、陶瓷等。其观测方法同土壤砾石含量。
3.1.9根系含量
土壤中的根系可以分为极细根(直径3500
>100
具有明显走向的山岭和谷地相间分布
中山
1000~3500
100~1000
低山
500~1000
100~1000
丘陵
第2篇: 烟草的种植与管理
烟草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
作者:张跃王 林翠丽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9期
[摘 要]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种植区,种植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保山市隆阳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社会稳定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可以说农业经济是保山市隆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保山市隆阳区的农业种植业发展过程中,除了农作物的种植之外,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是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的种植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其中,烟草产业是保山市隆阳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为保山市隆阳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烟草的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进行分析,为种植者提供技术支持,以期能够提高烟草种植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烟草;种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9-89-2
烟草作为当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经济作物之一,烟草种植能够有效提高种植地的经济效益,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很多乡镇的烟草种植经济效益都比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技术落实不到位造成的。所以,需要提高烟草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水平,提高烟草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烟草种植的经济效益。
1 烟草种植技术
1.1 选地冬耕
烟草通常于春季进行种植,所以,为了保证春季能够顺利种植烟草,需要在冬季提前选好种植地、制订好种植计划,并对土地进行深耕[1]。一般深耕的深度应大于40 cm,确保对种植地的土地进行全面翻耕,从而实现对土地的杀菌、消毒。通过深耕能够有效提高种植地土壤的质量,并且提高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为烟草的种植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保证烟草在春季种植时土壤中含有充足的水分和空气,促进烟草健康生长。
1.2 起垄和施肥
选好种植地并对土壤进行翻耕之后,还需要进行起垄施肥。首先,对土地进行平整,对于土壤中存在的较大结块进行粉碎,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湿度。整地之后,还需要对地块进行起垄。为了提高起垄效果,一般需要选择阴雨天或者土壤湿度较高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起垄,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2]。另外,起垄时间需要参考烟草的移栽时间,一般在烟草移栽之前15 d左右进行起垄,并保证垄沟深度适宜。在起垄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垄沟间进行施肥,提高土壤肥力,起垄结束后还要进行二次施肥。
1.3 移栽时间与方法
烟草的移栽时间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温度和土壤湿度。烟草作为一种喜温的植物,对于温度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地表温度在10 ℃以上时才能进行移栽种植。实践证明,只要气温稳定并超过18 ℃,即适合烤烟移栽而达到优质适产。烤烟也是需水较多的作物,烤烟大田生长期间的月平均降雨量以100~130 mm较为理想。
选择好移栽时间之后,还要选择合适的移栽方法,控制好烟苗之间的距离。烟草的栽植密度范围为:生产条件好、中等肥力的烟田,667 m2栽植1 000~1 300株;一般生产条件、中等肥力的烟田,667 m2栽植1 300~1 500株;生产条件差,肥力低的烟田,667 m2栽植1 600株。主要采用单行高厢种植方式,垄宽60~67 cm,株距50~60 cm,沟宽33 cm。移栽之后还要进行封土,然后浇水,检查烟苗的生长情况。
2 烟草田间管理技术
2.1 烟苗管理
烟苗管理是田间管理中最重要且最基础的工作,烟苗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烟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移栽后5~7 d进行一次全面的查苗,检查所有移栽的幼苗的生长情况,检查是否出现死苗、缺苗现象,如果出现了死苗、缺苗,需要进行及时补栽,保证烟田的种植密度和提高土壤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个烟田的产量[3]。对于凋萎的烟苗可浇定根水、伸根水,以水调肥。对较小的烟苗则应采取偏管的措施,如浇“偏心水”、施“偏心肥”。保证所有的烟苗都能够健康生长,达到相对统一的生长进度,方便烟草的后期统一管理。
2.2 中耕培土
适时揭膜培土促进烟株营养吸收及上部烟叶开片,提高烟叶品质和质量。烤烟生根能力较强,培土能使茎基部不断发生不定根,土培到那里,根生到那里。培土可扩大营养吸收面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渗透性,还能够达到清除杂草、抗旱防涝、防风防倒、减轻病虫害的作用,保证烟苗能够健康生长,提高烟苗的质量。一般在烟苗生育期需要进行两三次中耕,第1次是移栽后10 d内,需要对土壤进行浅锄,不能进行翻土和盖苗;第2次是在移栽之后15~20 d,这一次适时揭膜中耕可以适当增加深度,目的是清除烟苗周围的杂草;第2次是在移栽之后30 d左右进行,这一次中耕可以配合培土施肥进行,让茎基部与细土紧密结合,充实饱满不留空隙,墒沟直平,便于排灌。同时注意减少对根系的伤害,避免病原物从伤口侵入。
2.3 封顶合理留叶
在烟株生长过程中,如果植株的生长高度过高,就会发现其整体的生长质量比较低,枝叶的生长状况不佳。这主要是由于高处的枝叶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了过多的养分,使得养分无法供给枝叶的生长,此时需要进行封顶打杈[4]。具体需要结合烟草的实际生长情况,根据烟株长势及个体发育情况,完成封顶打杈留叶,保证烟苗吸收的养分能够全部用于烟叶的生长,从而提高烟叶的质量。
2.4 水分管理
烟草作为一种喜温的植物,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对于水分的要求比较高,各个生长时期对于水分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一般烟草生长前期与后期的水分需求量比较少,生长中期需水量比较大。因此,需要根据烟草的生长状态,及时进行补水,保证其健康生长。烟草生长前期指的是烟苗移栽至团裸阶段,该阶段烟草的需水量比较低,所以,浇水时只需要补充小于其整体需水量的10%的水分即可;生长中期指的是团棵至现蕾阶段,此时烟草的枝叶生长比较迅速,所以需水量比较大,这时需要补充其整体需水量的60%左右的水分;后期指的是现蕾后期,此时吸水量相对来说比较低,占整体需水量的30%。在具体的水分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烟苗的实际生长状态来进行补水,如果烟苗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叶片萎缩情况,那么就需要进行补水。而且补水时需要考虑时间和温度,一般选择在傍晚温度比较低的时候进行补水,这样补水的效果最佳。水分过多和过少都会影响烟草的正常生长,所以,补水时一定要注意做好抗旱和防涝工作,既不能缺水,又不能积水。
2.5 防止早花、底烘和培育杈烟
在烟草生长的过程中,现蕾开花的时间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早于规定的时间,称之为早花现象。一旦出现了该情况,就会导致烟草的产量和质量降低。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干旱、渍水或氮亏缺[5]。针对此,可以通过培育杈烟的方式进行补救。在烟草种植过程中,底烘也会影响烟草的质量,底烘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条件不良,导致烟苗体内的代谢失调,从而使得下部叶片生长状况不佳。针对此,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合理控制烟苗种植密度。
2.6 优化烟叶结构
优化烟叶结构是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烟叶质量、促进烟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及时清除不适用等级鲜烟叶,在正常留叶数的前提下,按照优化结构的要求,要打掉两三片在烘烤中可能产生下低等烟的脚叶及留株毁形顶叶,在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烟叶,对整体生产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烟草作为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经济作物,其生长质量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所以,在烟苗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其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从而提高烟草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丽芳.烟草种植技术应用以及田间管理[J].农技服务,2017(24):53.
[2]尹汨瑕,赵贵香.烟草的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2016(26):60.
[3]王增辉.DEA烟草种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1):293.
[4]张占学.烟草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6(4):49.
[5]黄勤超.烟草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J].北京农业,2015(14):69.
第3篇: 烟草的种植与管理
我的目标:
1、学习并初步掌握洋葱的栽培时间和方法,学习先进的栽培技术。
2、了解洋葱的生长条件和水、肥、土等对其生长的影响,初步掌握洋葱的田间管理方法。
3、能识别洋葱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学会防治的方法,并了解安全使用农药的常识。
洋葱,百合科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茎的2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葱头、圆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及磷、铁、钙等矿物质。因含挥发性硫化物而具有特殊的辛香味。可生食、炒食、煮食或调味,小型品种可用于腌渍。食用后可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防癌、抗衰老的功效。
第4篇: 烟草的种植与管理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
烟草种植区划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地区烟草生产优势,达刮合理布局,实现烟草牛产区域化、专业化的前提, 是扭转我国烟草种植布局混乱局面,提高烟叶质量的根本措施, 是实现烟草生产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研究中采用调查和试验相结合,重点调查和普查相结合, 以质量为中心的烟叶鉴定和生态条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把烤烟适生类型的划分作为工作重点,在确定烤烟适生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种植区划。
一、考烟适生类型划分
首先根据生产符合卷烟工业要求的烟叶的生态适宜性提出类型划分标准。然后, 从适宜性和限制性两个方面选择起主导作用或重要作用的生态因素作为判别标志,并按其影响程度划分档次,确立分类的指标系统, 采用逐级筛分法确定各地的适生类型。
1.标准 适生类型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四个等级,其标准如下:
(1)最类型:自然条件优越,虽然可能有个别不利因素,但容易改造补救。能够生产优质烟叶(烟叶内在质量优点多而突出, 缺点少而容易弥补)。
(2)适宜类型:自然条件良好,虽有一定的不利因素,但较容易改造或补救,生产的烟叶使用价值较高(烟叶内在质量优点较多, 但有一定缺点或可以弥补的缺陷)。
(3)次适宜类型:自然条件中有明显的障碍因素,改造补救困难,生产的烟叶使用价值低下(如烟叶燃烧性不良或有其它不可弥补的缺陷)。
(4)不适宜类型:自然条件中有限制因素,并且难以改造补救,烤烟不能完成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或虽能正常生长, 但烟叶的使用价值极低(如黑灰熄火)。
2.指标 烤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划分适生类型的基本依据,选择在全国范围对烟叶质量有突出影响的某些气候、 土地因素作为适生类型的划分标志。在高层次适宜类型(适宜与最适宜)划分中, 由于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难以确定, 将可以体现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的烟叶质量作为主要的判别标志。
二、我国烟草种植区域的划分
为了概括地揭示全国范围烟草生产的地域差异, 同时考虑国家制定计划和指挥生产时应用方便,及烤烟适生类型划分指标, 将烟草种植区分为两级:一级区反映对烟草生产有重大影响的自然条件的地带性特征和长期形成的烟草生产基本特点; 二级区划着重反映非地带性造成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烟草类型发展方向的重大差别。在7个一级区内划出27个二级区。
Ⅰ.北部西部烟区 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向西经大兴安岭, 沿内蒙古高原南缘,经青藏高原东缘, 直至西南边睡横断山区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包括黑龙江西、北部,吉林西部,内蒙古、甘肃大部,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全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约占半个中国。 本区土地面积辽阔,但受热量、水分以及土壤盐渍化等多种自然因素的限制, 以牧业、林业为主,不适宜种植普通烟草。甘肃、宁夏、新疆等一部分地区, 热量条件较好,>10℃积温2600-4300℃,但气候干燥,作物生长依赖高山雪水灌溉,土壤存在有不同程度盐渍化,可适当种植黄花烟。
Ⅱ.东北部烟区 西接大兴安岭,北接小兴安岭,东抵长白山, 南达辽东半岛和渤海沿岸平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大部分。 主要土壤有黑土、黑钙土、暗棕壤、草甸土、白浆土。 本区自然条件突出的问题是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北部生长期仅100?20天,南部可达140?180天。除辽宁南部外,大部地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本区是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土壤pH5.9?.3,含盐量低,较适种棺烤烟。 所产烤烟叶片较薄,含糖量偏高,烟硷偏低,多适于作填充性原料。晒烟品种多, 某些地方品种可作高档混合型卷烟原料。今后,优质晒烟生产应适当集中, 进一步挖掘适于作混合型卷烟原料的晒烟品种;提高烤烟的栽培技术, 改善烟叶质量,还可考虑建立填充型烤烟原料出口基他。本区包括3个二级区。
Ⅲ.黄淮海烟区 本区北界北票棾喑菞固阳一线,南界秦岭淮河线,西以包头椈貤宝鸡市一线为界,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山西、山东全部,陕西、河南大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及京、 津两直辖中。本区地域辽阔,各地热量差异较大。南部无霜期可达175?220天,年降雨500?00毫米,夏季多雨,春秋常旱。主要土壤为栗钙土、 黄绵土、黑垆土、黄潮土、砂姜黑土、褐土和棕壤, 除山东丘陵的棕壤和淋溶褐土及豫中的黄刚土外,土壤pH多超过7.0,不少地区土壤盐分和含氯量偏高。本区是我国最大的烤烟产区,种植历史最久, 近年来豫西丘陵和鲁中丘陵山区显示出生产优质烟的潜力,正在取代老烟区。 今后烤烟发展的方向是,调整布局,压缩不适宜种烟的产区, 适当发展生态条件适宜的烟区。实行品种区域化和栽培技术规范化,提高烟叶质量,逐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种植。本区包括7个二级区。
Ⅳ.长江上中游烟区 本区包括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甘肃东南部和四川盆地,地形包括秦岭大巴山山地、汉水谷地、四川盆地及川东、 鄂西的中山山地,地貌类型多样。土壤多为紫色土、黄壤、黄棕壤、 石灰岩土等。热垦较充足,降雨充沛,但部分地区的日照条件较差。 本区是我国晒烟的主要产地,四川的“毛烟”、“柳烟”产量多,质量好, 是我国优质的雪前烟原料。川东、鄂西60年代中叶引进白肋烟成功, 烟叶质量较好,现已具备相当规模。今后应根据“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 合理布局,并做好品种、防病和栽培技术等方面}作, 搞好成都平原晒烟和川东鄂西白肋烟两个生产基地的建设。本区包括3个二级区。
Ⅴ.长江中下游烟区 本区位于淮河椃I揭幌咭阅希?福州椢嘀菀幌咭员保跷魃降匾谎┓迳揭岳帧0ㄕ憬⒔鳌⒔铡 不铡⒑北?湖南、福建等省大部,广东、广西筹省(区)的北部及河南南部。 地形大体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浙闽丘陵和南岭山地,全区丘陵山地约占3/4, 大部为低山缓丘。本区地处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 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土壤为黄壤、黄棕壤、红壤, 部分地区有紫色和黑色石灰土,水稻土分布广泛。本区烟草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无论晒烟或烤烟都有质量优良的产区,烤烟持火力强,尼古丁含量适中,香味较好。 今后,应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搞好以永定为代表的闽西优质烤烟产地和湖南烤烟生产基地,巩固提高新昌香料烟生产,对广丰、 信丰等工业利用价值较高的晒烟应根据需要予以发展。本区包括5个二级区。
Ⅵ.西南部烟区 本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大部,贵州全省,川南、湘西、鄂西南及桂西南。地处云贵高原及其斜坡地带,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000米。全区气候垂直差异也比较明显, 作物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三熟都有。本区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在1000 毫米左右,东部多于西部。云南高原干湿季明显,而贵州高原则多阴雨天气, 但基本上是雨热同季,有利于烤烟生长。日照从西向东减少, 年日照百分率西部多在50%左右,东部不少地区低于30%。本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 黄壤及黄棕壤,多旱酸性或微酸性,含盐、含氯最较低,一般质地较为粘重, 但排水良好,对烤烟牛长较为适宜。本区烤烟种植较早,种植面积大,烤烟质量好。 以遵义为代表的黔北地区和以玉溪为代表的滇中椀岫厍俏夜狙痰淖钍室饲?此外,还有十富的晒晾烟资源,其中不少有较高工业利用价值, 如湘西凤凰晒烟、贵州惠水摆金烟、天柱金山烟、独山基山烟、榕江崩坡塘晾烟、 云南师宗八大河烟,等等。本区无论烤烟还是晒晾烟, 在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今后,应有计划地建立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和混合型卷烟、 雪茄烟原料基地,压缩高寒山区的烤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本区包括4个二级区。
Ⅶ.南部烟区 本区包括福建东南部,台湾、广东南部, 广西南部及云南南部,位十我国大陆南部向南倾斜面上。地面呈波状起伏, 成为丘陵与广谷交错的地貌形态。北界大体上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分界线, 全区属南亚热带及热带气候,水热条件居全国首位,农作物叶三熟到四熟。 土壤以砖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土)为主,部分黄壤、黑色石灰土、 红色石灰土和肥沃的水稻土。本区烤烟质量以闽南较好,晒烟以潞西、 施甸的质量较好。目前主要生产晒烟,今后应充分挖掘优良的晒烟资源。 本区包括5个二级区。
作者:《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协作组
缩编:李雪震 李念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