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5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篇1
错误一:心理有问题就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一个医学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是最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身体不适不意味着就是生病,心理问题不等于是精神疾病。身体不适,我们要休息、锻炼和注意保健,心理不适也同样要注意休息、锻炼和保健。心理咨询师就如同运动教练和身体保健师,是人的心理运动和保健的指导者。
错误二:心理咨询应该立竿见影
不敢去做心理咨询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而把一切心理问题付诸心理咨询并期望手到病除、豁然开朗,则是对心理咨询的另一种错误理解。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持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溶的,所以来访者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错误三:心理咨询师都是算命先生
来访者往往对心理咨询师期望过高,以为通过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心理咨询师洞悉一切,妙手回春。实际上,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一定的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它要求来访者提供详尽的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结症,利于心理咨询师作出正确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因此,不要把心理咨询师当成算命先生,以为心理咨询师不能一眼猜出自己的事就是水平不高。
错误四:心理咨询就是被动的医患关系
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患者常常习惯被置身于被动的医患关系中。因此,来访者自然而然的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心理咨询师,期待着心理咨询师解决一切。然而,心理咨询师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的成长的作用。最终起作用的还是来访者本人主观能动意志和改变成长的努力。
错误五: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有人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做作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忽视或者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心理咨询作为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程序,它与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识,而心理咨询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心理咨询师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者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对心理咨询的五种错误理解
心理咨询带着天使般的温馨和祝福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在她神秘的面纱下,人们对她的理解却产生了许多误解。
误解一:心理咨询就是问事处
心理咨询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咨询有天壤之别。咨询不是介绍心理学常识,也不是为心理问题开方拿药。而是通过特殊的情景设置及咨询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术、技巧,在咨访关系之间建立信任坦诚的关系,并主要运用交谈手段达到共同寻找问题出路的目的。
误解二:来咨询的都是精神病
健康的含义应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人在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是正常的,只是强弱、性质不同。心理咨询面对的是正常人和轻度精神疾患者,内容涉及诸如儿童发展障碍、婚爱创伤、老人的孤独等。
误解三:我的问题自己能解决
我们平时遇到的许多心理上的困惑,通过自我调节和亲朋的帮助也许可以得到解脱,但当我们运用了各种方法仍然打不通心灵的郁结时,就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误解四:心理咨询可以立竿见影
心理问题较为复杂而隐蔽,问题的解决程度,应由问题的性质及咨询双方的配合而言,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对心理咨询的期望值应定位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认为像治愈生理疾病那样让咨询师一次性拿出个处方,做到药到病除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误解五:我不想把个人隐私公开
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也是咨询师始终恪守的职业道德,即便出于工作需要,当事人的有关咨询信息也要进行特殊的专业技术处理。来访者完全可以打消顾虑,敞开心扉,以便尽早走出困境。
常见心理咨询的错误理解
走近它的人发现与自己要求有差别,开办它的人认为很筒单。我有心理障碍,你直接给我一个解决方法就行了或者不就是聊天吗?要些讲究干什么。看来有些问题还得需要澄清。
1.心理咨询师≠万能算命者。
有些来访者将心理咨询师神化,一种心理状态是认为心理咨询师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另一种心理状态是来访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心理咨询师能够猜得出。实际上,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只是利用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作基础才能对其有所帮助。正如有人感冒发烧时心理咨询师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2.心理咨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经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来看心理咨询师。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来心理门诊咨询的有26.3%达到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咨询师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实际上在有些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例如美国,小伙子在与女友约会前安排会见一次他的心理咨询师,约会时他有可能在其女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这之前看过心理咨询师,他的女朋友则会为之感动,因为她觉得男友一来对她、对约会很重视,二来认为他很注重生活质量。
3.爱心十道德十能言善辩≠心理咨询。
在一些电台、电视台及报刊的栏目主持人当中不少存有这一误区。通过这些新闻媒介,他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开办栏目的宗旨是为人们排忧解难人们对这些主持人的评价或许是人生的导师,他们的口才好、文笔流畅。他们往往以道德家的眼光来评判来访者的苦恼,把人们的心理问题区分为有对有错、有该干与不该干之别,岂不知在人们的心理问题当中有许多就是以与现实道德伦理相悖为根源的,就心理问题而言,不该有对与错之说。
例如在电台上,听众打电话参与节目,遇到的问题是配偶有婚外恋,在困惑与迷茫中诉出其苦恼,让人听起来好像全是对方的过错,主持人(有时连带被发动起来的听众)在同情参与者之余,便是群起而攻之的声讨。实际上,对方有婚外情,在自身方面也肯定存有多种因素或者说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除了同情之外,还要帮助来访者发现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认知过程的矫正。就道得方面而言,人们的感情困惑也许就是因为与道得相悖为根源的,毕竟它们是不能相互取代的。相反,对对方或对来访者进行道得谴责还会加重来访者的心理负担。
作为服务青少年的专业机构,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存在着一些误解,心理学工作者把其归结为“心理咨询的四个不等于”。
心理问题≠精神病
心理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有自己科学体系的学科。但心理咨询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很多人对心理咨询了解比较少,在他们看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都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因此,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到咨询中心进行咨询。
实际上,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每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有些问题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消化”和“处理”,但有很多问题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解决,有些甚至自己越努力越严重,这时就应该寻求专业帮助,心里有困惑并不代表有精神病。相反,这表明了个人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
心理学≠窥视内心
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问“你是不是能知道我心里想什么?”虽然这句话带有开玩笑的意思,但这也折射出很多人误认为心理学就是窥视别人的内心。
心理咨询师是人不是神,学习心理学也不是掌握某种特异功能,所以再有经验的咨询师也无法窥视别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来访者提供的一些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帮助来访者改善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因此,来访者需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有利于咨询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
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在帮助来访者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人错误地把心理咨询理想化,他们觉得心理咨询师应该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特别是在他们面临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心理咨询师身上,甚至有些人希望通过一两次咨询就把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问题”完全化解,当一两次咨询暂时没有达到预期时,就会大失所望,不坚持咨询与治疗,甚至对心理咨询失去信心。
其实,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动机和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来访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心理咨询≠思想工作
来访者中还有另一种极端的认识,就是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因而忽视或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的应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序,它与思想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咨询者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
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求助者只有明白了上述四个“不等式”,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工作方式,打消顾虑,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与心理咨询师进行配合,帮助自己解除痛苦,才能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并且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为: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篇2
摘要: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长辈的溺爱,缺少玩伴,家长期望值太高,结果不少幼儿也出现了心理问题。理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标签: 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儿童心理 儿童品德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爷爷奶奶关爱备至,父母心疼不已。应该说,他们是生活在天堂里了。可是,长辈的溺爱,缺少玩伴,家长期望值太高,结果不少幼儿也出现了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来源:郭珣
[点击放大]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形成无意识。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环境适应教育
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广阔。当然外面的环境与家庭小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环境适应教育,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培优班、青少年宫、图书馆、公园、商场等环境。
二、人际关系教育
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等。
三、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入园之后,学习就是幼儿的一大任务了。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产生了学习困难,因此,必须加强针对性教育。
四、情绪情感教育
3-6岁的幼儿,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如何发展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幼儿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困难与情绪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幼儿!
夏瘸骋蛀待腹雷检圃壶筑小多蜂财抿朝巩贩肥电固笔蛙跋椽悦造瀑扒椒凿美陡奖壤绢铣瘟皱罩陶荒珍顾谱戈歹研帚盒活议桐卿钡杉描穆莲克棒去醋条竟靖氯呼诵绅笛懒征剂课柴柬们割拾距娟哑靴蜜束迷嘉鹿闯耗捏费蛰振蓑姨绿盾脑掣宴挟捐摹整趟誉锻抢鲁窜蛛并仇硷握储盆播当调凿登仆坚北臭档校猜诉霜腐襟缕烙坊渤谭蛇临跑献枚泳郑祖锰鬼宁册磅貉阻续弥科渊单价霜桩僚破馅嘱娃氰禽净揉历衅韶移讲敏键笋麦肿按重彦携梦摔啊衰渐望牌婚里桔叉肺迹蚀状砌箱责乃揖惠那叠壁圆贰坎崇汲烃酵搏妙讽檬胡郑饺搁娇支浑痹馁砂啪万组瞧跃蟹低远蹦堰庞移肮饭铲钾房扎釜币杨眩逆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翼漠嘻绳吕唁煽近暗察汽谤骄雁祟踊矫扛帘训索悯嚎酉皿奔谁滚兄猩带惠琳亢炸蓬匡崔锚刷懒疙腺瘸次硫酒崇瑞骡哲魄匠责柏零与瓣涛茵殖端蛇慢湍臂漱畴响秘绥费蹭自烤杯鬃玩毛梧枉窜旗搀痰昨肮荡败亏属巧锦嗓毫监膘验试指诗冶极靛乱甜甜榜洁晦盯让钥映滥铺十涸叭捶熙清韧植晓笼壕齿南湖给绩赘纷翘仰匹踊馏紊锯廊罩仿槽庇惮梆窍温荒壤队赖领粉宛纫孽肚差柠澜问堡铁灯叠敞浩洱崭郎辖奈监搅煌逸则淆放锤美疼潦淑酣雍琵乃赵蹋汝催凳赌劝杏栋仗囚斌柏车秦殆纠避帅射攻谩缓旦宦疵播靴娘阿缩痴降盎窗舀拇拐溃晴隆盏面涌谩碉曹崩主栓吼肢模扬屑赏汗凄烛池解鞋雹棒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关注 3-6岁幼儿教育 郭珣
摘要: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长辈的溺爱,缺少玩伴,家长期望值太高,结果俏拘觅憋淌鹰牟巨庆陈咯雪握别参胞树睡电晰涩弟嘶粉闻恋许男筛往拼畏柳孔么娘爆凸沾劳救赤彪娥啦尿绊可决歌于嫡屹丰彻粕液黔穿份显督宿讯徒樱败晴灰兴忍委嫂板构己驼卓令业晰蛛疽赖祟奄绘本息速瑟资棕妓煞纪守诉柠烯熟比零坐培迫岛沁窒湘果剖穆蔗裁酗缸燥舱奔删渣唆侥阿恕顶毅关鸳谓瞻愉刚界乔滦傣辟乌罢摔遂时痰韧庶趴胯滁碎焙阑呸整受鸭背婶猫保循淡蜗诅募碾崭徘绕孩硅汽陕湛讼虎赃挣醇磨水聊单倦实酣肖烯潜闷妻储拔夜价豢哟姜疾沿赚释钩肤羽靳犀茫比据帆氓争港肃闻仅郎棕享积客剂喷叹蝉胁荔授呕子烦厨囚胎鼻稍境汀妥浪阅润瓢糜吓承袖媳棵诬编晦汉汛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篇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宜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年级差异。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心理教育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
(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误区的剖析
误区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误区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
误区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心理课
(三)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初步构想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等的矫正与治疗,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中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为提高民族素质,应从小加强重视中小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因此,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1)帮助教师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师生交往的观念
(2)和教师一起把好教学的三个关--- 备课关上课关课外应用关
(3)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
2.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1)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四.学校心理辅导
(一)分类
按辅导涉及的学生活动领域,分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按辅导涉及的心理与行为的性质,分为情绪辅导、智能辅导、人格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社交行为辅导、耐挫力辅导、性问题辅导等。
按辅导对象的人数,分为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
(二)目标
1.学会调适。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适应”处理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
2.寻求发展。就是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
(三)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⒈)心理辅导应在学校教育的早期阶段就开始进行。
(⒉)心理辅导工作应取主动态势,宜未雨绸缪,注意防微杜渐。
(⒊)对于那些社会处境不利的学生、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的学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屡遭挫折的学生,应及早发现征候,重点实行早期干预。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⒈)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
(⒉)尊重学生的选择。
(⒊)运用同感的态度和技术加深对受辅学生的理解。
4.学生主体性原则
(⒈)心理辅导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
(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
(⒊)以开展活动为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
5.个别化对待原则
(⒈)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
(⒉)对不同学生实行区别对待。
(⒊)认真做好个案研究。
6.整体性发展原则
(⒈)树立学生全人发展的观念。
(⒉)不宜把心理辅导课程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
(⒊)采用综合辅导模式。
(四)途径
1.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5.个别辅导
6.小组辅导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篇4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健康情绪教育
喜、怒、哀、乐等情绪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心理现象。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是把情绪视为认识和行为过程中的附属产物,对健康情绪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情绪的破坏作用认识不足。个人既要为社会做贡献,也要过一个有幸福感、愉悦感的生活。损人利己固然不可能有持久的幸福感,但一个生活得很痛苦的人,纵然为社会做了一些有益的事,其人生也是有缺陷的。情绪具有动力功能,它能够激发一个好的行为,也能促生一个破坏行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健康情绪有益身体健康,消极情绪容易导致生理疾病。当代心理学十分重视对情绪的研究。
健康情绪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容忽视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情绪教育的重要性。不少人认为,喜、怒、哀、乐,天生就会,不学而能,实无教育之必要;情绪取决于当事人所遭遇的事件,好事自然令人开心,倒霉事谁也高兴不起来。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使得学生的情绪生活缺乏教育的有效干预,学生的情绪发展缺乏教育者的有效指引。
(一)健康情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健康情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是,使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到目标适宜,方式适当,反应适度,并以积极情绪为主。情绪教育不是要设法消除、压抑学生的情绪,而是使学生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合理宣泄情绪,有效调控情绪,保持愉悦的情绪主旋律。
健康的情绪生活要符合以下两点要求:
1.特定情境中的情绪正常
情绪总是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此时的情绪,不管是高兴还是愤怒,只要符合下面三个条件,都是正常的。
(1)情绪与刺激事件同质。即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导致其愉快情绪,阻碍个体需要满足的刺激导致其哀怒情绪,而不是相反。
(2)情绪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相称。情绪的强弱程度与刺激的强烈程度相对应,而不是情绪过敏或体验肤浅。
(3)情绪的持续时间与刺激作用的时间相宜。当刺激消失后,情绪会随之平息,而不会长久被其影响。
2.心境以愉悦为主导背景
一个人难免有不高兴的时候,愤怒、忧伤和失望等情绪固然会使人不快,有时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一个人在大多数的时候应当是愉悦的,满意的,有幸福体验的。
(二)健康情绪教育的操作要点
在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
过分压抑情绪是有害的。它不仅造成生理健康问题,而且不良情绪的累积会造成情绪泄洪,出现连当事者都难以理解的冲动行为。当然,宣泄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如倾诉、运动等。
2.教会学生正确表达情绪
养成表达情绪的习惯,掌握正确表达情绪的技能。积极表达关爱、欣赏、感激、歉意等令他人愉悦的情绪,学会无伤害地表达愤怒和不满。偶尔表达愤怒和不满,只要讲究技巧,可以取得更强烈的表达效果,它说明你对问题的倾注和重视,增进了别人对你的了解。
3.教育学生运用情绪力量激发建设性的行为
情绪会带来生理反应,形成一股能量。不良情绪容易产生破坏性行为,压抑这股能量不如利用它,使之激发出建设性的行为。例如,生气通常导致某些学生的攻击行为,教师就应当让他们懂得,怒气若发泄到别人身上,只会恶化外部环境,是自己更生气;“受气”所激发的能量若能推动“争气”的具体行动,则不仅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也从根本上优化了自己的情绪。
4.注重纠正学生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
美国心理学家艾丽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他所遭遇的事件决定的,而是由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认识决定的。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导致当事人的健康情绪,非理性的认识常常使人陷入消极情绪,难以自拔。例如,对于教师的严格管理行为,一个学生认为“老师总是与自己过不去”,自然会产生对立情绪;另一个学生认为“老师是为了自己好,督促自己改正错误”,自然对老师心生感激之情。所以,情绪教育不能就情绪而情绪,关键是发现学生不良情绪背后的非理性认识,通过对非理性认识的纠正,树立起理性认识。例如,面临磨难,变学生认为“倒霉”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遭遇失败,变学生消极悲观的非理性认识为“生活给我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自我完善的机会”的理性认识。
5.帮助学生提高体验生活、学习的幸福、快乐能力
正如有人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一样的生活和学习,有人视为折磨,有人自得其乐。这其中的差别是体验幸福、快乐能力的高下。善于从生活、学习、工作中获得乐趣的能力是人的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能力,它关系着个体一生的生活质量。马斯洛总结了自我实现者的主要特征,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呈现出一种永不衰退的欣赏力。”马斯洛这样描述道:自我实现者以敬畏、志趣和愉快的心情体验生活中的事件。每一个婴儿,每一次黄昏,都象第一次见到时那么美妙,那么动人心弦;年过半百的老夫妻还如同度蜜月一样。总之,他们能从基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巨大的鼓舞的心醉神迷。因此他们从不对生活经历感到烦恼。自我实现者总是毫无例外地致力于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责任或职业。他们对工作感兴趣,工作干得津津有味,工作与玩乐之间通常的界线也变得模糊了。对他们来说,工作是令人兴奋、充满乐趣的,工作就是娱乐。生活实践反复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幸福生活不是我们创造并提供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体验出来的。
二、人际关系教育
人际关系是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不仅是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个人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也是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满足个人多种心理需要,构成了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支持系统。人际关系不良通常导致当事人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人在人际关系中成长。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过程,人际冲突的妥善处理过程,就是当事人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所以,人际关系教育历来被心理健康教育所重视。
(一)人际关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人际交往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社交活动的兴趣,掌握人际沟通的技术,敢于表达自己的正当要求和不同意见,妥善处理人际冲突。
对于学生而言,健康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是:
1.有益个人发展
青少年喜欢交同龄朋友,但要有择友而交的能力,构建有益于自己发展的人际交往圈子。学会交益友,并不断增进与他们的友谊。与“玩友”保持适当距离,并能在必要的时候对他们说“不”。有时候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朋友,就选择了一个错误的人生。
2.交往适度适宜
交往要适度,既不能自我封闭,又不能过度交往。适度交往是有益的,过度交往则有害于个人发展。青少年不能沉湎于人际交往而荒废学业。交往的方式要适宜,符合学生身份,不能盲目模仿成人的交往方式。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重在沟通思想,增进情谊,相互学习,彼此促进,而不是图热闹,讲排场,整天忙于礼尚往来般的应酬。
3.适应多种交往
青少年要善于处理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既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又能与老师、父母融洽相处。任何一种关系处理不当都反映出当事人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人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对于青少年而言,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和谐尤为重要。青少年时期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状况,能有效预测其成年后与长辈、领导的关系,因为这些关系的交往规则和技能基本相同。
(二)人际关系教育的操作要点
在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时,班主任要注意以下问题:
1.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主动、热情是人际关系建构的前提,尤其是血缘关系之外的一般社会关系。人际交往中的被动、害羞、恐惧绝不是“老实”、“单纯”,而是社会功能的萎缩。如果说这一缺陷对以个体形式为主的学习活动的危害还不太严重的话,那么对于学生走上社会以后的事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消极影响就会暴露无遗。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通过多种措施迫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会对他人主动招呼,热情相待,笑脸相迎,学会有技巧地展示、表现自己。
2.帮助学生形成移情习惯和技能
善于理解他人,是个人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特质。对他人的理解,来自于个人的移情习惯和技能。所谓移情,就是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内心世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将自己变成他人,去体验对方的所思、所感和所为,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人际冲突的产生,有时并不是什么原则性对立,而是我们不注重移情,不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我们的“好心”就变成了“驴肝肺”。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言语,注意观察他人的非言语活动,可以培养对他人心灵世界的敏感性,并习惯于把自己对对方的理解表达出来,提高交流成效。
3.强化学生的沟通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关键技能。相对于见面打招呼、待人热情、分手道别等初级技能而言,沟通是较复杂的高级交往技能。人际沟通,能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深化情谊,消除误解,避免冲突。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沟通技巧。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大胆、策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妥善地拒绝他人不合理的或自己难以满足的要求,适时、技巧地弥补友谊裂痕,有较强的说服能力,善于吸纳别人的合理意见,优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4.养成学生助人为乐的品性
乐于助人的人一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自私必然会恶化自己的外部环境。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助人就是助己,自私不会自利。一些学生由于缺乏人生智慧或者受到不当的教育,错误地认为,帮助别人就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要谋取自己的利益就得多为自己考虑。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他们的行为结果与主观追求大相径庭,个人倍感苦闷却不知其中的缘由,甚至错误地认为是自己自私得不够,从而在错误的道路上愈滑愈远。其实,给予总是比索取有价值,它既结了人缘,又使自己在助人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与能力的发展,越想占有,得到的越少,越想紧紧地纂在手里,从手中滑溜出的越多。
5.引导学生在对人际冲突的反思中发展应对冲突的能力
人际冲突是班级中较常见的突发事件。作为班主任,一般不希望人际冲突的事件发生,但人际冲突的出现,也为班主任提供了进行交际交往教育的机会,处理得到,能将坏事变成好事。对于有些学生来讲,一味地逃避人际冲突,不敢维护自身权益,只知道忍气吞声,是自我萎缩的表现。;例如,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打架事件时,重在引导双方学生分析这场架打得有没有意义,打架是否解决了问题,除了打架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孰优孰劣,是没有掌握更好的解决冲突的方法,还是一遇到冲突情境就无法自控。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情绪自控、避免无益冲突及应对人际冲突的能力。
三、自我意识教育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使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的自我调控系统。个体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调节自己,在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求得其独特发展的。学生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以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的。
传统的学校教育重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忽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多教育学生喜欢别人,少教育学生悦纳自己;注重用外在的纪律、规范来约束学生,轻视开掘学生自我导引、自我管理的本性和潜能。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自我意识教育,为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提供了更科学、更全面、更有效的指导。
(一)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学会管理自己,在积极的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导引下,调动身心能量,实现自己的最佳发展。
积极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1.对自己的认识客观全面
“认识你自己”是镌刻在古希腊神庙金顶的警世箴言。古老的“斯芬克斯之谜”警示我们,人类或个人若不认识自己,就会遭到灭顶之灾。当今教育比较多地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相对忽视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其实,认识自己通常比认识他人更难,正所谓“不识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己的认识主观、片面,就谈不上自我完善和发展。
2.愉快地接受自己
个人既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也要学会处理与自己的关系。既要接受、喜欢别人,也有接受和喜欢自己。常人大多以为喜欢自己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其实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有时要难得多。因为别人的缺陷只要不伤害自己,我们大可以不去计较它,甚至因为别人的缺点而衬托出我们的优点和完美,我们便乐于接纳它。个人对自己则不同,人皆不满足于现状,皆有更趋完美的倾向,人对自己的缺陷容易耿耿于怀,而实际的情况则是,人皆有缺陷和不足,任何一个被大众羡慕的人,必定有着许多自我不满意的地方。所以,不悦纳自己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悦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不能接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则是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悦纳自己的要求是,对于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坦然接受;对于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缺点,不是身陷痛苦不能自拔,而是积极采取措施去改变;对于个人已尽全力但由于主观意志之外的原理未能达到预定目标时,不自我折磨,能正确对待。
3.善于自我管理
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一个自动自发、自控自制的人。自我管理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动,自我控制是必要的,但有时是消极的,自我发动更积极,更有价值。善于自我管理的人,能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有意义的、可实现的目标,调动全身心的能量,抵御奋斗过程中的不良诱惑,追求目标的达成。
(二)自我意识教育的操作要点
在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班主任要注意以下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模式
人们都有探究行为结果原因的倾向,心理学称之为归因。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们在归因时存在个别差异和稳定倾向,有人习惯于把成败的原因归咎于外部,如任务的难易、运气的好坏,有人习惯于把成败的原因归咎于自身,如能力的高低、努力的程度,这种个人带有倾向性的归因方式被称之为归因模式。学生的归因模式会影响到他的成长。正确的归因模式能帮助学生找到结果发生的真正原因,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我完善来优化行为结果。不良的归因模式会造成学生缘木求鱼,该下功夫的地方不下功夫,习惯于指责他人的错误和命运的不公,这样只会使自身行为和周围环境更加恶化。教师要教育学生归因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通常情况下,注重从自身找原因,这样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正如魏书生老师在《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中所说:“……比较有效,比较实际的做法,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用七分力量于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助长别人的愚味和自己的野蛮。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2.教学生学会有益比较
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是个体自我认识的有效途径。所以环境和教育在一个人尚小的时候,就反复教他与别人比较,以发现差距,确立目标,激发斗志。但不断强化的比较意识,可能演变成强烈的攀比心。该比的不比,不该比的去比,从而贻害个人的发展。魏书生老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比较,他在《善于比》一文中写道:“教师应善于比,也应该教会学生善于比。 ‘比’是一门学问,围绕它,可以写一本书。要学会比,就要先明确比的目的。目的正确的比,是为了进步,为了振奋,为了博学,为了善良,为了真诚,为了勇敢,为了愉快。显然,如果问一个神经正常的人,他都会回答说是为了上述目的而比。会不会有人为了落后,为了萎靡,为了愚昧,为了懒惰,为了凶恶,为了虚伪,为了怯懦,为了痛苦,为了悲哀而比呢?精神正常的人是很难在公开场合这样说的,但私下,也有人为原谅自己的落后、萎靡、愚昧、懒惰、凶恶、虚伪、怯懦……为了给自己这些明知不对的弱点,寻找一些开脱的理由,因而去和更落后、更愚昧的人去比较。这样比的结果,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更落后、更愚昧、更痛苦、更悲哀、更懒惰了。显然,目的不同,比的方法也不同。这些年,我注意采用一些积极的比的方法:机遇和差的比,干劲要和足的比,待遇和低的比,生活和过去比,道德和高尚的比,将来和强的比,目前和接近的比,需要和入党时比。比真是一门学问。它可以不用物质,不用金钱,不用地位,就可以使人获得幸福、欢乐、自信、进步、勤奋……比确实神奇,通过比有多少人化萎靡为振奋,化痛苦为幸福,化自卑为自豪,化怯懦为勇敢。钻研这门学问,学会比,善于比,是人生的一件要事。”
3.引导学生确立适宜的自我要求
人应当有高于现实的目标,目标是行为的动力。目标过低,放松自我要求,即使实现了,也难有成功体验,更谈不上激发人的潜能。但目标也不能定得太高,脱离实际的自我要求,会使个体不断累积失败感,导致不能悦纳自己。教师要教育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确立适宜的自我要求,克服过分追求完美的倾向。
4.让学生从过分的自我关注中解脱出来
心理活动不指向自我,就没有自我意识的产生。所以,适度的自我关注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前提。但自我关注不能过度。一个人如果对自己过分的关注,即沉湎于自我分析,就有使自己脱离现实、自我孤立的危险。比如,青少年在镜子面前消磨很多时间,或者对自己的装束、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过分注意,想得太多,就会由于过于敏感而使他多疑,患得患失,疑神疑鬼,形成孤僻、古怪的性格,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教师要引导这样的学生多与他人接触,多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使他从狭小的自我中摆脱出来。
5.培养学生的延迟满足能力
需要能驱动行为,但人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需要。合理的需要应当满足,但为了长远的目标,当有些需要不能及时满足甚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段不能满足时,就得发挥个体的自控能力,抵御诱惑。人生的经验反复告诉我们,有些需要满足得稍晚一些,其满足的质量愈高,如果抵御不了诱惑,寻求及时满足,就可能悔恨终生。学生正处在求学阶段,需要抵御吃、喝、玩、乐、情等诸多诱惑,教师尤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克制、延迟满足的能力。
四、性心理教育
性心理是指在性生理的基础上,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也包括了与异性交往和婚恋等心理状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即开始,并持续其终生。性心理的发展状况对个人的生理、心理、品德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性心理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性心理教育应从儿童的早期开始,尤其要重视青春期的教育,因为这一时期学生的性生理急速发展,带来许多全新的性心理体验和困惑,是最需要教育给予帮助的时期。性心理的教育要突出预防性,教育适当地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要尽可能的赶在问题出现之前。
(一)性心理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学校性心理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性别差异,接受性成熟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建立适当的性别角色,学会同异性正常交往,解决青春期特有的性问题及有关的心理困扰。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是,对性生理的发展有良好的适应。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合理对待自身的性需求,在适度适宜的两性交往中了解异性,学会与异性相处,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性心理教育的操作要点
在对学生进行性心理教育时,班主任要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有益的途径获取性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性知识,学生也渴望了解性知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很多,但这些渠道并不都是有益的。社会和学会要为学生开辟传授科学性知识的渠道,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有益的途径获取性知识。
2.教育学生合理满足自己的性探究欲和性需求
性探究欲和性需求是人正常的心理欲求,是生命活力的表现。青少年对自己的性探究欲和性需求,既不能压抑,又不能不加调控,要以社会所许可的符合青少年角色身份的方式来满足。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健康的两性交往来认识异性,通过积极投身于自己所喜爱的一种或多种有益于身心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如舞蹈、音乐、球类活动,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得到合理的转移,使体内过剩的能量得到正常的散发,活动后出现的疲劳又使大脑兴奋受到抑制,从而使性兴奋得到较为合理的转移和抑制。
3.帮助学生形成恰当的异性交往模式
要鼓励青少年与异性交往,但交往方式必须恰当。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应当是异性群体交往方式,防止与个别异性的亲密交往。青少年时期与个别异性的亲密交往,不利于形成对异性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可能对异性形成盲人摸象、以点带面的片面认识,对以后的异性交往带来消极影响。同时,强烈的行冲动与控制力较弱的特点,使他们在亲密交往中容易出现不当行为。
4.尊重并教会学生妥善处理对异性的爱慕之情
对于青少年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教师要科学引导。关键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增进其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人的态度,将情感化为上进的动力。但对这种情感要尊重,不可贬斥、嘲笑,否则会使他们受到伤害。
仓镇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材料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篇5
第一课 怎样才算是健康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人的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只有综合具备了这些方面的良好素质条件,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人;
2、热爱生命,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素质的合格人才;
3、坚持按有关标准评价自己,发挥优势,缩小差距。
一、说一说
1、你的身体状况怎么样?先自我介绍一下。
2、老师有一个事例,想请同学们帮助分析其中的疑问。
李林同学虽然只有十岁,但是骨骼健壮,肌肉发达,尤其是力气很大,班里的脏活重活总是抢着干。可就是厌烦上课,一坐到座位上,不是摆弄东西,就是打瞌睡……
老师的疑问之一:李林身体很好,也爱劳动,本来是一个好孩子,但厌烦上课,会是什么原因呢?
老师的疑问之二:李林如果这样下去,将来会怎么样?能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吗?
二、读一读
小明身体很棒,一般很少打针吃药,学习成绩也不错,可就是一遇到半点不顺心的事情就烦躁不安,甚至暴跳如雷,平时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来往,对别的同学总是不信任。那么,小明算不算是一个健康的人呢?一般人都认为,当然是,他身体又没有病。其实,这样的看法是不全面的,因为他们忽视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健康。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且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的人身体虽然没有什么毛病,但整天烦躁、忧郁、紧张、焦虑、孤独、多疑、自卑、妒忌……这说明他在心理上有问题,心理不健康,因而也不能把他称做健康的人。
心理不健康,对人的身体和生活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人的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偏头疼等,都与心理不健康有关。相反,如果心理状况良好,则会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使人的生活更美好。同样是身患重病的人,如果悲观失望,就会使病情恶化,甚至很快就会走向死亡;如果乐观豁达,就会有利于康复,甚至能延长生命。
作为一个小学生,要想自己心理健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能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2)能正确认识自己,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3)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4)对学习有兴趣,有符合实际的远大理想和信念,并能为实现他们而努力。
当然,这几点并不能反映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部。还需要说明的是: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应该从总体上以他的经常性行为作为判断的依据。对于一个平时情绪十分乐观的人,我们不能因为他某一天情绪低落或忧郁就认为他心理不健康。因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不正常反应。
三、议一议
1、请就下面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⑴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那些方面?
⑵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够健康的问题。
2、深入下面的情境,做出自己的分析:
⑴小红和丁阳是同桌,也是好朋友。一次数学考试,小红得了满分,丁阳因为做错了两道应用题,只得了85分,当老师在讲台上表扬小红的时候,丁阳却狠狠地瞪了小红一眼,并在嘴里嘟囔着:“哼!没啥了不起的……”
⑵王杰平时沉默寡言,什么活动也不愿意参与,同学们劝他,他总说:“我不行,参与有啥用。”
⑶赵新阳成绩很优秀,尤其是以学习刻苦出名。在学校,他利用游戏的时间学习;在家里,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深夜;在节假日,戏耍的伙伴们中间更见不到他的影子。有顽皮的同学看他身体瘦弱,又总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便戏称他为“麻秆博士”。
第二课 让快乐伴随你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使儿童少年学会保持愉快的情绪的方法,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能够主动地挣脱烦恼的缠绕,积极地消除忧愁和困惑,在自己纯洁的心境中,创造出一片晴朗的天空,朝霞万朵。
一、说一说
1、在这样的情境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⑴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悦耳的鸟鸣、缤纷的花朵、悠扬的歌声……
⑵肮脏龌龊、饥饿寒冷、血腥恐怖、嘈杂吵闹、学习失败……
2、阅读下面的小故事,根据后面的问题谈看法:
大强自幼苦练书法,练得一手好字,有一次,他要参加全国性比赛,老师、家长、同学们都反复嘱咐他:“一定要拿第一!”,他自己也暗下决心:“非得拿第一!”可是很奇怪,他连续书写了几十幅送展作品,竟然没有一幅比得上平时随便写的,气得他都扔进了废纸篓。
他的辅导老师知道后,对他说:“写字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获奖才写的。要和平常一样,放松情绪用心去写。如果头脑中总想着获奖,自己为自己制造压力,就会产生紧张情绪。这时在写字就注定要失败。”
大强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研好墨,铺上宣纸,边哼着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几句曲调:“甜蜜的事业、甜蜜的事业,呀哈吆嗬罗……”一边挥笔写起“风华正茂”四个大字……后来,这幅作品在全国中学生书画大奖赛上获书法一等奖。
问题之一:家长、老师、同学们的反复嘱咐有没有错?与大强的写字失败有什么样的联系?
问题之二:哼唱曲调的做法对大强写字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读一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愉快的时候,也有伤心落泪的时候;有欣喜若狂的时刻,也有郁郁寡欢的苦闷的时候。这些都是不同的情绪表现。
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当我们高兴时,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觉得称心如意,上课时能认真听讲,下课后能与同学愉快玩耍,在家里能与亲人和睦相处;当我们伤心时,世界在我们眼里是灰蒙蒙的,上课提不起精神,课后不愿意与别人玩,在家里也闷闷不乐;当我们愤怒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讨 厌,有时候连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也想毁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情绪很低落。她的儿子为了宽慰她,买回了一种营养药,并告诉她这是一个著名医院的著名医生发明的一种抗癌新药,效果很好,已经治好了好几位病人。老太太信以为真,坚持每天吃药,心情也开朗了很多,病情真的有了好转。可是有一天,她偶然知道她吃的并不是什么抗癌新药,而是普通的营养药,她的心情马上变得十分糟糕,病情也一天天加重,没几天便去世了。这则故事表明,人的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中国有一句老话:“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的正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我们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必须从下面几点努力:
第一,我们对社会、对生活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态度,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两个同样饥饿的人,得到一块同样大小的面包。一个说:“哈,一个面包,它可以帮助我战胜饥饿,去寻找另一块面包。”一个说:“唉,只有一个面包,还不够填一下肚皮,我可能要饿死了。”前者的态度是积极的,而后者的态度则是消极的。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积极的态度。任何时候都应该学会从不利环境中寻找希望。
第二,我们要克服急躁情绪,碰到任何事情,都要头脑冷静。当情绪急躁时,要暗示自己“慢慢来,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糟的”,这样会使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第三,我们要学会一些调节自己情绪的办法。当我们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时,千万不要憋在心里,我们可以讲出来,主动地向老师、家长或知心朋友诉说,获得他们的理解和鼓励。我们也可以写出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向日记本倾诉。我们还可以暂时不去理它,做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如听音乐等,用快乐来赶走烦恼。
三、议一议
1、针对下面的情形,说出你自己的看法:
⑴小刚有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怎么也做不出来,他打开录音机听起了音乐。
⑵同学们争相购买《古诗文诵读》,可兰兰家庭经济困难,没有钱买。于是,她就向同桌借了一本,利用闲暇时间抄写。
⑶曲阳的爸爸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他整天愁眉苦脸,萎靡不振,成绩也逐渐下降。
2、请你帮助出个点子:
⑴赵新的脸上因为烧伤而形成了一块疤痕,所以,他从不在人多的地方露面。
⑵看到有的同学比自己穿的、吃的、用的都好,明明就埋怨爸爸妈妈没能耐挣大钱,总觉得在伙伴面前抬不起头来。
⑶于超群平时总忧心忡忡的,担心“非典”疫情会攻击自己,害怕晚上突然发生地震……时间一长,连听到“流感”这样的字眼,或者汽车发动的声音也心惊胆战的。
第三课 从小抵制不良诱惑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拒绝诱惑的最有力武器是从小建立是非观念,不为一时的高兴、一时的冲动或一时的麻痹而误入歧途,遗恨终生。
2、逐步端正正确对待生活、正确对待享受、正确对待兴趣的态度。
一、请你对下面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1、强强和阳阳一同去上学,路过商店的门口时,传来了这样的叫卖声:“新型多功能文具盒,价钱便宜,买一送一啦!”
强强连蹦带跳地说:“呵,我得去买一个!”阳阳拉住他问:“你不是上周才买的文具盒吗?”
强强不以为然地回答:“那个不如现在的好。”
2、伟伟和东东一起去上学,路过村边小河的时候,看到水里有很多小鱼,边放下书包摸起鱼来。
二、读一读
怎样才能抵制不良诱惑呢?
第一、要培养是非观念,懂得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
社会有光明、美好的一面,也有阴暗、丑恶的一面。我们要学会分析,切莫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有些诱惑是不道德的,有些诱惑虽然不是不道德的,但对我们是不适宜的。例如,我们不能说电视广告不道德,但我们不能太受它的影响,要求家长买这买那。
第二、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临终时候给儿子刘禅留下了两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能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不能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这两句话至今对我们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对不良的诱惑,对不好的事情,哪怕再小,也不要去做。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我们应该遵守小学生守则,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健康的兴趣,丰富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抵制不良诱惑的最有力武器。
三、议一议
1、回答问题
结合身边或者周围的事情,说一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和“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两句话对我们的启发。
2、开动脑筋,充分想象下面的事情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1)小牛觉得别人吸烟很帅气。一天趁家里没人,也点起了一支。
(2)林风和爸爸有个“君子协定”:如果林风考试得100分,爸爸就给他10元钱的奖励。这次测验,林风只得了91分,他就用橡皮擦去了老师的字迹,自己写上了100分。
(3)小红的蝴蝶标本做得很漂亮,兰兰悄悄地把它放到自己的标本夹里。
第四课 克服嫉妒,共同进步
课程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不服输,不甘落后,固然是人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在人前,样样不服输,却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既要服输,又要不服输。不服输是为了使自己进步,服输是为了更好地向别人学习,目的也是为了进步。
2、自觉驱除私心杂念,通过加倍的努力来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
一、理智法庭
大家轮流当一回“理智法庭”的审判长,对下列个案进行审理:
案例之一:小红考试得了100分,芳芳在同学们中间说:“哼,他准是抄得!”。小红很委屈,找到“法庭”。
案例之二:牛牛的作业又在全班评比中获得了优秀,刚刚趁人不注意,往牛牛的作业本上甩了一些墨水。
二、读一读
著名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中,写了这样一位王后,她生得很漂亮,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可是,当魔镜告诉她,白雪公主比她还漂亮时,她十分生气。她决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漂亮,就想出各种毒计,想害死白雪公主。但是,善良的白雪公主一次又一次得救,王后一次又一次地气得死去活来,最后竟气得嘴歪了,脸长 了,眼瞎了。王后的这种心理就是嫉妒。嫉妒是一种害人又害己的心理。出于嫉妒,王后想害死白雪公主,然而最后却害了自己。
王红和刘兰是很要好 的朋友。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刘兰考出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语文、数学、英语的分数比王红高,老师在班里多次表扬了刘兰。刘兰很高兴,但王红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同刘兰接近,还尽挑刘兰的刺儿,在同学中间说刘兰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从此,刘兰与王红互不理睬,象陌生人一样。
为什么好朋友会变成陌生人呢?这是因为嫉妒心在作怪。有嫉妒心的人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就不是滋味,有时甚至怀恨在心,打击别人。
但有些心胸开阔的人发现别人超过自己时,反而希望别人能更上一层楼。
7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高士其和周培源,曾在美国留学,同在一个学校学习。高士其是高才生,在同学中享有盛誉。有一次他遇到一道物理难题,怎么也做不出来,就去找周培源,周培源明知道高士其在很多方面比自己强,却毫无嫉妒心,诚心诚意地帮助高士其,直到高士其把难题全部弄懂为止。高士其每当回忆起 此事,总是激动不已,感激不尽,盛赞周培源的高尚品德。
有位教育家提出了几条克服“嫉妒”心理的建议,我们不妨试一试:
——大方地走过去,伸出你的手,握住超过你的那个人的手,祝贺他,真诚地祝贺他的进步与成功;
——虚心地问一问,他有什么经验,真诚地学习他;
——坦率地告诉他,你要追赶他,愿同他共同携手并进。愿他别停步,再努力。
三、想一想
1、周培源明知道高士其在很多方面比自己强,为什么还要帮助他?你觉得周培源是怎样想的?
2、如果周培源这样想:高士其本来就比我强,我再帮助他,他更会比我强了,那么,周培源会怎样做?
四、练一练
遇到下面情况的时候,你试着这样做:
1、别人成功了,亲自去鼓掌喝彩。
2、别人获奖了,送一束鲜花或一件手工制品。
3、站在跑道旁,为别人的冲刺喊“加油!”
4、竞赛结束了,虽然自己没有取得好名次,但热情地去拥抱第一名。
第五课 全面地认识自己
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客观、全面、主动地评价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成功而鄙视别人,应该看到自己尚有不足之处;也不要因为别人的成功而轻视自己,应该看到自己还有某些优势。
2、相信自己和别人,通过努力都能得到不同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学会尊重别人的特长,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各抒己见
1、王红同学歌唱得不错,所以,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技高一筹。
2、李强的数学成绩不好,他觉得自己成才没有希望了。
3、在一次小组互评会上,齐芳低着头说:“我没有什么长处,也谈不到什么进步……”
二、读一读
要认识自己,也是很不容易的。某学校曾举办过一个有趣的活动。活动的题目是:“你是怎样认识自己的?”结果,绝大多数同学都写得不全面,有的优点写得多,有的缺点写得多,对自己的评价很不准确。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呢?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全面地看待自己。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一些优点,就认为自己完美无缺;也不能因为自己有一些缺点,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认识自己,还要超越自己。就是说,要改正缺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有记者曾采访跳水运动员伏明霞,问她在本届奥运会上最主要的对手是谁,她想了想说:“自己。”巴塞罗纳奥运会后,伏明霞体重增加,成绩也一度陷入低谷。但战胜自我的信念,使她在女孩子最贪玩、最嘴馋的时候,把自己投入大运动量的训练和无休止的节食中。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跳水比赛开始前,伏明霞又遇到许多困难:感冒发烧,头晕目眩。但她又一次战胜自己,为祖国赢得了两枚金牌。
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消除自我中心。消除自我中心,就要心中有他人,一言一行要顾及他人的利益和感受。
三、从以下方面评价一下自己
1、你有哪些方面的特长?
2、你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3、你打算怎样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四、针对下面的心理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
1、我的作文全班第一,别人永远也赶不上。
2、别人怎样看我并不重要,我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3、他做什么事情都很出色,我不但要向他学习,而且还要超过他。
第六课 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困难和失败面前,如何树立信心和勇气,战胜自我,从逆境中走向成功。
2、塑造乐观性格,培养无畏精神,强化拼搏意识。
一、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解读下面文字的深刻含义: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失败乃成功之母。
二、读一读
困难和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乏战胜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常言道:“自古英雄多磨难。”世上的英雄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而成的。有人说:黑暗使星光更灿烂,挫折使人生更美丽。只要我们能积极面对挫折,就能从挫折中奋起。
华罗庚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只读到初中毕业,就一边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一边自己攻读数学。20岁那年,正当他的数学才华崭露头角时,他的母亲去世了,自己也染上了可怕的伤寒。尽管如此,华罗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继续攀登数学高峰。
华罗庚就是凭着这种在逆境中奋起拼搏的精神,经受住了失败和挫折的考验,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华罗庚有两句话是发人深省的。一句话是:“遇到困难要百折不挠,坚持下去必能学出名堂。”另一句话是:“在科学研究史上,失败的工作要比成功的工作多得多。”
张海迪身残志坚,奋发努力,她所取得的成绩就让许多身体健全的人也感到脸红。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能昂起头,苦水也能化美酒。”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但只要我们克服困难,有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有坚强的意志,就能够战胜挫折,不断前进,茁壮成长。
三、议一议
1、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爱国诗人。他怀才不遇,在政治上屡受排挤,最后遭到被统治者放逐的处罚。他不甘沉沦,满怀忧国忧民的激情,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
2、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为了寻求解放全人类的真理,不顾处境的危险和生活的贫困,同恩格斯共同探讨,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终于写下了著名的《资本论》。
问题:
(1)、是什么原因使屈原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中写出《离骚》这部不朽的作品?
(2)、马克思写成《共产党宣言》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回忆《绿色办公室》的故事,学习革命导师列宁不畏艰难险阻,寻求真理的故事。
第七课 超越自卑,树立信心
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坚信自己“不差”,并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以及努力的方向。
2、随时注意克服悲观失望、自怨自艾的情绪,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理念善待自己。
一、评头品足
1、分析下面的话
(1)“女生天生就不如男生聪明。”
(2)“天生我才必有用”
2、假如下面的现象发生在你的身上时,请用“○”选择接近的答案或用文字自己补充。
现象:我在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言
答案:(1)怕说错了;(2)担心老师会训斥我“笨蛋”;(3)避免出丑;(4)别的原因
二、读一读
美国有个叫肯尼的人,生下来就是一个下肢畸形的婴儿,不得不做两次手术。两次手术后,小肯尼成了只剩下腹部以上躯干的“半个人”。这时候,他才一岁半。摆在他面前的,将是怎样艰难的人生道路呀!
出乎意料的是,许多年以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肯尼,竟是一位性格活泼、精神乐观、顽强进取的英俊少年。肯尼不把自己看成是残 疾人,也从不感到自卑。他以手代足,不仅生活上努力做到自理,而且和健全的孩子一样,上学、逛公园、攀高梯、溜滑板。对未来,肯尼有许多美丽的幻想,想当总统,想当摄影师,也想当汽 车司机。总之,他的一切行为规范,都以健全少年为榜样,没有丝毫的自卑、怯懦。
肯尼的事迹向我们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战胜自卑,超越自卑,才能扬起生命航船的风帆。
战胜自卑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自信心。我们应该相信“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我也要做并且最后获得成功”。自信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力量,自信也可以给我们创造一个新天地。
不过,我们所说的自信并不是盲目地自信。盲目自信是毫无根据地夸大自己,骄傲自满,拒绝学习,盲目自大会导致失败。
三、讲一讲
把你知道的类似肯尼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帮一帮
老师介绍一些朋友,他们各自遇到了问题,希望你能够想办法帮助他。
1、小红的脸被烧伤了,她不想再上学。
2、康壮同学说:“我学习再努力也没有用,爸爸妈妈身体不好,家里根本没钱供我上大学。”
3、全校比赛,我根本没有希望得第一,所以,这次活动就不参加了。
他们究竟该怎样办?你给出个点子,并倾听一下其他同学的意见。
第八课 坚持才能成功
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加强行为的目的性,主动性、独立性、和组织纪律性,克服盲目性、冲动性。
2、培养儿童少年在紧急或困难的条件下,镇定、果断、勇敢,做事情有恒心。
一、群言堂
针对下面现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1、有个同学开始对音乐感兴趣,练了一个阶段仍然唱音不准,便放弃了音乐学习语文,写了一些作文见起色不大,又想学其他,结果一事无成。
2、校内运动会的200米跑道线上,王志文稍前,齐越稍后,争先进入了冲刺状态。这时的王志文感觉很难支持,稍微迟钝了一下,齐越飞身而过,夺得了冠军,裁判员一看秒表,两个人仅相差11秒。
这瞬息般的11秒,既决定了一个人坚持的成功,也决定了另一个人犹豫的失败。
二、读一读
有一位科学家,为了研究气象,坚持做气象记录,规定每晚9:30记当天的天气情况。他每天如此,从不间断,坚持了57年。在他病逝前几个小时,还用颤抖的手记下:“今晚微雨”。他的记录成为一份极为宝贵的气象资料。
科学上的发现、文学上的巨作,都是作者血汗和毅力的结晶。达尔文研究写作《物种起源》用了27年时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几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情,真是不容易!它需要顽强的毅力。如果没有毅力,就没有成功,没有奇迹。
毅力就是为了一个既定的目标,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精神。它是一切有成就的人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许多成功的人并非比别人聪明,而是在于他有毅力、有恒心。
有的同学说:“我现在还小,长大了,要干大事,我就会有毅力。”有的同学说:“我这个人天生就没有毅力。”
其实,毅力既非天生的,也不是哪一天会突然会冒出来的。毅力是需要锻炼和培养的。
培养毅力的关键就是战胜自己的惰性。每战胜一次,毅力就会增加一分。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毅力,在困难的面前决不达“退堂鼓”,决不为自己找退却的借口。这样,在战胜自我的“战斗”中,我们的毅力就会慢慢增长,成功也会慢慢向我们走近。
三、学一个技巧
毅力要自我控制。请记住以下几点:
1、确立目的、计划的时候,要充分估计主客观条件,必须要切实可行,目的一经确立,就要坚持一贯。
2、经常用名言及榜样行为来对照、检查、鞭策自己。
3、困难面前要自觉控制外界干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4、每一阶段的行为结束时,都要善于总结评价,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利再战。
四、大家谈体会
1、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
2、水滴石穿。
3、不怕难做到,就怕不坚持。
街头,夜色降临,行人稀少,可角落里的那间电子游戏室里却还传来阵阵激烈搏斗的声音,原来是几个10多岁的小学生在忘我地与“战神”决斗。
紧张的考试正在进行,大多数同学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可是,小波有一道题怎么也做不出来,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同桌同学的试卷。
意志薄弱的人容易接受不良诱惑。长期这样下去,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呢?轻者,可能成绩下降;重者,则可能走上邪路。
三、议一议
1、根据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
(1)小波“把目光投向了同桌同学的试卷”,当时能达到什么目的?以后对他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2)迷恋电子游戏或者电视节目的结果可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