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是指创立,建立,设立。是指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在古代,成立也有成人,自立的意思像李密的《陈情表》有提到——“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就是这个意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团工委成立大会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教育团工委成立大会6篇
【篇1】教育团工委成立大会
常州市教育团工委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常州市教育团工委在市委教育工委和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教育局工作大局,树立“受教育有实效、起作用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坚持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和团组织自身建设,为促进基层学校主动发展和青年师生成长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获奖情况
二、具体工作
(一)有力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1.组织参加常州市第八届“颂英烈、颂三杰”展演活动。第八届“颂英烈、颂三杰”展演活动分为“迎接少先队盛会,展示红领巾风采”(小学组)、“弘扬先烈精神,放飞青春梦想”(大中学组)两部分。团教工委选送省常中、兰陵中学、蓝天实验学校等6支队伍参加展演活动,向革命先烈表达了青少年振兴中华的豪情,拉开了“百万青少年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活动的序幕。
2.继续开展“成才不忘养育恩,青春热血献真情”无偿献血活动。为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使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广大青少年的道德追求和生活方式,团教工委在市区大中专毕业生和高三毕业生中继续组织开展“成才不忘养育恩,青春热血献真情”无偿献血活动。三职高和刚刚结束高考的市一中83位毕业生,分别在6月12日和13日开展献血活动,以一贯的爱心传承文明,倡导公益,以热血回报家乡的养育,为常州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对此进行了多次报道。
3.开展第九届“心手相连”汉藏同胞共迎新年活动。1月25日,刘高职、物资学校、兰陵中学、外国语学校等10所学校的近千名学生迎来了他们盼望已久的尊贵的客人——常州西藏民族中学的四百七十多位藏族小伙伴。汉藏学生手拉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歌声笑声祝福声汇成一股暖流在校园回荡,幸福和欢乐像春天的阳光,写在藏汉孩子们的脸上。所有同学在分享到快乐的同时,同时也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那份珍贵情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惠方与组织藏汉联谊活动的各校领导也参与了这次活动。
4.开展“平安假日,快乐成长”主题活动。今年寒假,为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网络文明教育,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团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关工委在局属各校中小学生中联合开展了“平安假日,快乐成长”主题活动。在各校团队组织、关工委的精心组织下,这次主题活动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应。市一中等3所学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北环中学等6所学校被授予组织奖。
5.开展“知荣明耻,我们先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4月30日,团教工委在教育系统五四表彰大会上号召全市青少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知荣明耻,我们先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主要包括“知书明礼、知荣明耻”读书活动、“心灵阳光”社区志愿者行动、“我的舞台我做主”中学生剧社展演活动、“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仪式教育活动、“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城乡儿童手拉手活动、“成才不忘养育恩,青春热血献真情”无偿献血活动、绿叶支教“师爱行动”、“共享成长”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沙龙等多项内容,旨在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推动青少年学生和青年教师自觉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惠方和团市委副书记夏明出席大会并分别讲话。他们希望教育系统各级团队组织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中取得的思想收获更好地转化为工作动力,以创业的锐气、创新的勇气和创优的志气推动常州教育事业和共青团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大会表彰了我市教育系统2005年度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团员,还向常州日报“校园热点评说”征文活动的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先进团组织代表、正衡初中初二(8)班团支书王炜屹和日前当选为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的同济中学副校长徐亚勤在会上先后发言。来自我市教育系统的130余名学校领导、团队干部和团员代表参加了当天举行的动员大会。
6.开展“树文明新风,创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6月1日,随着学生代表的庄严宣誓,由市城管局、市教育局、团市委联合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的“树文明新风,创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正式启动,我市正衡初中、解放路小学等15所中小学成立了雏鹰城管小分队。同学们纷纷走上街头清理口香糖、清除小广告、清洗马路护栏、劝止不文明行为、发放宣传资料、调查了解市民文明意识,争当城管小卫士,维护家乡常州的美丽。整个活动包括城市管理知识进学校、市容环境卫生小课题论文征集、学生与家长互动活动、学校门口市容环境卫生清理、白色垃圾与口香糖清理活动、“城管小卫士”演讲比赛和城管小记者夏令营等活动,旨在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告别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家长一起行动,共同维护环境卫生。11月25日下午,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惠方、市城管局副局长吴建荣、团市委副书记夏明全程观摩了在局前街小学举行的城管小卫士演讲比赛比赛。经过紧张角逐,天宁区解放路小学祝晓晓等4名选手获得一等奖,常州市实验小学沈濛晨等4名选手获得二等奖,新北区国英小学王须恬等7名选手获得三等奖。比赛结束后,来自常州市同济中学、戚墅堰区先行小学等15所学校的30名同学被活动组委会授予“城管小卫士”称号。
(二)不断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1.参加“杰出青年话荣辱,共创和谐新常州”主题论坛活动。6月9日下午,为了发挥杰出青年的典型引领作用,使他们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丰满形象和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成长经历成为我市广大青少年竞相学习的光辉典范,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团市委组织我市部分杰出青年代表走进常州技师学院校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杰出青年话荣辱,共创和谐新常州”主题论坛活动。全市各界青少年代表近300人参加了这次与杰出青年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第四届市十杰青年、同济中学副校长徐亚勤应邀参加访谈,来自同济中学、外国语学校的青年教师代表与杰出青年进行了交流。
2.成立天雨教育志愿者服务站。6月1日,我市首家致力于关爱患有自闭症儿童的志愿者工作站——天雨教育志愿者服务站在常州天爱教育咨询中心挂牌。天雨教育志愿者服务站是市志愿者总会教育分会的一支分队,以江苏工业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市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为主体。他们将以青年学生的视角和思维,用教育专家的爱心和智慧来关爱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儿童,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积极引导他们早日融入社会。服务站挂牌后,每天下午将安排志愿者开展二对一的帮教活动。
3.参加“青年文明号”爱心服务行动。9月29日上午,来自卫生、建设、交通、供电、邮政、房管、国土、商业银行、市级机关等19个单位的50多位“青年文明号”集体成员代表,参加了团市委在人民公园开展的“青年文明号”爱心服务行动。旅游学校旅游管理与服务教研组、市一中青年教师集体两个省级“青年文明号”的青年师生热心为市民提供教育信息和心理咨询服务,并为不少老年市民免费理发,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了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集体的良好形象。
4.征集和评选青研会第二次年会论文。为推动广大青年教师更广泛地开展教育科研,服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在2004年首次开展青研会年会论文评选活动后,今年12月启动了青研会第二次年会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邀请教科研水平较高、评审经验丰富且热情关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专家担任评委工作。
(三)真诚服务青年师生成长发展
1.开展“身边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1月24日,当朝阳中学罹患白血病的初三女生王琳在病床上接过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惠方送上的慰问金和年货时,心里顿生一股春天般的暖意。过年前,我市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和局属各校的近两百名贫困学生得到了“身边的希望工程”总额7万余元的资助。“身边的希望工程”爱心助学活动是市教育局团工委的品牌活动之一。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已通过日本友人草野真男捐资设立的“常州教育希望基金”资助本市贫困学生两千多名。每年春节前夕,市教育局领导带领各校团队干部上门慰问贫困学生已成惯例。今年的活动还得到了广化配镜中心和常州购物中心的热心支持,他们共向贫困学生捐赠了超过10万元的爱心配镜卡和慈善助学金。常州购物中心全能运动城还和市教育局团工委签下协议,将从今年起连续五年为贫困学生提供总价值10万元的慈善助学资金和勤工助学岗位。11月25日,在常州购物中心一楼共享大厅举行的常州电台音乐台开播庆典上,“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人气选手刘维、江洋、王璐纷纷拿出自己钟爱的围巾、项链、演出T恤等个人物品,通过义卖为全能运动城助学基金筹集善款。
2.主办第三届“浪漫之旅”常州市青年联谊活动。五月之夜,在天目湖畔激情燃烧的篝火旁和烟花迷离的星空下,来自我市教育、卫生、建设、供电、文化、民政等13个系统和单位的217名未婚男女青年围坐谈笑,开怀畅饮,尽情歌舞,为第三届广化配镜·“浪漫之旅”常州市青年联谊活动深深打上了浪漫的烙印。由市教育局和团市委主办的本届“浪漫之旅”活动包括真情相约、真我风采、真爱互动、真情传递和真心祝福五个板块,具体内容有团队接力运粮、扎筏泅渡、双人皮划艇、野炊露营、采茶休闲和情趣定向寻宝等。在野外三十多度的高温下,原先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携手作伴,全身心地投入各项活动,在阳光和汗水的洗礼下暗暗生发出微妙的情感。经过“心心相印”相互投票和有情寻缘活动,七对有情人在第二天最终牵手成为本届“浪漫之旅”的“最佳浪漫之侣”。常州电视台《人生百味》、《阳光365》栏目派员全程跟踪采访并制作专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深度报道。
3.配合“阳光车队”免费接送高考考生。6月7日至10日四天高考期间,团教工委共联系安排局属5所学校的20名困难考生,免费乘坐常州交通音乐台志愿者“阳光车队”的出租车参加高考。
4.主办“超级童声”常州市儿童歌唱比赛。6月1日晚,庆祝“六一”儿童节主题晚会暨“超级童声”常州市儿童歌唱比赛颁奖典礼在常州广电中心演播大厅举行,市人大副主任蒋峰等领导到场观看演出并为获奖小选手颁奖。在这场历时三个月的“大人搭台、小孩唱戏”的比赛中,全市139所小学、幼儿园的2216名中外儿童竞展才艺,比拼高低。局前街小学在操场上专门搭建了T型台,举行“局小杯”艺术节“超级童声”专场演出,让孩子们尽情唱出童年的天真与快乐,并由学生自己投票产生“校园最美的歌声”。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轮角逐,怀德苑小学王秋鹏、爱儿坊幼儿学苑印度籍小朋友Queen、解放路小学小雨滴组合等100名小选手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夺得本次大赛的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常州市小百灵艺术幼儿园等17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5.协办“携手小伙伴,体验新农村”城乡儿童共庆六一活动。六一前夕,为使我市少先队员们度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并能留下美好回忆的节日,团教工委协助团市委、市少工委、常州日报社开展了“‘携手小伙伴,体验新农村’常州市六一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城市和农村的小朋友们能够一起庆祝六一节,并共同在观摩中看发展,在交流中增感情,在实践中受教育,在体验中长才干。5月28日,通过社会招募的来自我市城区各学校的220名少先队员来到实验初中参加活动出征仪式,团市委书记沈海斌、市少工委主任、市教育局副局长丁伟明、常州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朱跃峰等出席了仪式。出征仪式后,220名少先队员分两路分别前往金坛和溧阳开展了活动。
6.举办“未来之星”青少年特长生推选活动。今年7月,市教育团工委和市学联秘书处、市少工委办公室联合举办了第三届“未来之星”中国青少年特长生推选活动常州选拔赛,1500多名青少年学生在历时三天的比赛中尽显才艺,各展所长。本次选拔赛参赛选手年龄跨度大,从学前组到青年组都有人参加;比赛类别多,有英语类、歌舞类、器乐类、书画类等;影响范围广,各辖市区均有选手参与。8月,在北京举办的历时半个月、两千多名特长生云集亮相的全国总决赛中,常州选手头角峥嵘,将钢琴、英语等10个项目的特别金奖收入囊中,另有73名参赛学生分获金银铜奖。其中,红梅中心幼儿园5岁的成诺获学前组钢琴特别金奖,成为本届特长生推选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大奖得主。正衡初中的夏布望因故未参加市内选拔,但她凭借过硬的获奖经历被组委会特许参加全国总决赛,最终力克强敌夺走初中组英语特别金奖,赢得大赛评委的啧啧好评。此外,溧阳市燕山小学刘馨获小学A 组古筝特别金奖,市四中葛璀珺获初中组琵琶特别金奖,金坛市河滨小学赵丹华获小学B组扬琴特别金奖,市二十四中王云姣获初中组行书特别金奖,新北区实验中学王雪姣获初中组国画特别金奖,北郊中学黄琦获高中组朗诵特别金奖,省常中沈繄获高中组萨克斯特别金奖,市二中蒋黎君获初中组小提琴特别金奖。12月3日,在亚细亚影城黄金海岸举行了常州获奖选手颁奖典礼,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惠方、常州市少工委主任、团市委副书记夏明等为获奖选手和优秀指导教师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7.开展优秀中学生剧社评比与展演活动。为认真贯彻常教发〔2006〕第1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的精神,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中学生社团交流,市教育局和团市委于今年6月联合启动了“我的舞台我做主”优秀中学生剧社评比与展演活动。11月上旬,邀请了市文化馆原副馆长陈嘉敏、文艺学校艺术表演专任教师林厚勇为全市30余名中学生剧社指导教师授课培训。在16所学校上报17个参评剧社与参演剧目DV后,10个剧目经初审顺利入围现场终评。剧社评比活动设“常州市优秀中学生剧社”,展演活动分初中组、高中组,各设优胜奖若干,并设立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单项奖。
(四)着力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
1.联合举办第三届“青春风采”青年素质展示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常州市委局系统广大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巩固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成果,团教工委与旅游局、建设局、卫生局、交通局等8个委局团委共同主办了“青春风采”常州市委局青年素质展示活动,并将其作为寒假团队干部培训班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活动结合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团队素质拓展及个人素质展示,进一步增强新时期团员意识,增进广大团员青年彼此之间的友谊,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团市委副书记沈海斌及部分团市委机关干部观摩并参与了本次活动。
2.深化团建创新创优活动和团员意识教育活动。5月19日,团市委在武进区横林镇召开全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总结表彰暨“团建创新创优活动”现场推进会。团教工委就党建带团建试点项目经验与成果进行了大会交流。局属各校团组织在团建创新创优活动中努力寻找团建工作突破口,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省常中“中学生业余党校评价体系的建设”、市一中“团带队一体化建设”等项目被评为2005年度全市“团建创新创优活动”优秀项目。在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中,各校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新,开展了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实效性强的优秀活动,实验小学、蓝天实验学校团支部“撷一片绿叶,送一缕阳光”、同济中学“青年教师成长训练营”等4项活动被评为常州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优秀活动。
3.组织学校团队干部暑期研讨团队建设。7月8日至9日,我市40多名学校团队干部在市教育局团校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暑期培训。团市委副书记黄飞叶在开班式上致开幕词,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惠方为大家作“青年干部成长与发展”专题讲座,市教育局副局长、市少工委主任丁伟明作“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讲座。围绕“队伍建设”这一主题,参训的团队干部们在聆听了两个精彩的讲座后,还分组交流了下半年工作思路,共同探讨了青年教师和团队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对策。来自新北、武进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的团队干部在短短两天的学习交流中,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并期待着日后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4.组团参加市第五次少代会。10月16日至18日,来自市教育局直属单位的17名正式代表、34名特邀代表及列席代表肩负着广大少先队员、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者的重托组团参加常州市第五次少代会,共商我市少先队未来发展大计。大会表彰了常州市“十佳少先队员”、“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优秀团带队集体”等先进集体和个人。闭幕式上,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汤煜被聘为总辅导员,二实小副校长袁文娟被聘为副总辅导员。同时,常州市少先队工作研究室正式成立。在少代会期间举行的红领巾论坛、联欢晚会等活动中,市教育局代表团的少先队员小代表们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表现抢眼。局前街小学的周承益在开幕式上出色完成了献词领诵任务,来自福建的蓝天实验学校小代表吴巧胜、陈秀兰在各项活动中充满自信地展示了新市民子弟的风采,西藏民族中学的次仁拉姆在联谊活动中时常一鸣惊人,放声清唱的《寻找一条相聚的路》、《青藏高原》震撼全场,给与会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局小、田中获得少代会活动优秀组织奖,局小许嫣娜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5.推行实施团队组织分片工作方案。为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凝聚力,努力促进教育系统团队工作的全面活跃和均衡发展,团工委从今年11月起试行团队组织分片工作方案。根据学校性质,教育团工委直属团队组织共划分为5个片,片区内各校团队组织原有隶属关系不变。通过工作片片长单位分片负责和团(少)工委委员分片联系,加强对基层学校团队组织的管理、指导和服务;通过工作方式和活动机制的创新与探索,促进学校之间、片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通过团内团外工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优化,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各校各片的竞争热情和创造潜力,有力提升教育系统团队工作的整体水平。
6.扎实开展青少年工作课题研究。今年5月,团工委《当代中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北环中学《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德育工作研究》被确定为2006年度江苏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实验初中《初中生学习压力释放及形式的研究》被列为一般课题。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团工委制订了实施方案并确定了人员分工,同时充分占有动态和静态资料,了解分析了包括常州市中学生社团的现状、作用、发展的新特点、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促进中学生社团发展的对策建议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实验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开展全市中学生社团专项活动,调研部分学校重点社团和特色活动的情况,编辑《七彩社团•个性青春——常州市中学生优秀(特色)社团扫描》,总结提炼有关中学生社团活动、管理和建设的经验。在课题总结阶段,在问卷调查和活动实践的基础上,对本市中学生社团的总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撰写报告,总结探讨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有益经验,提出加强中学生社团工作的建议与思考,促进中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这项课题研究以成功的行动实验和个案研究,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中学生社团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为学校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范例,同时也为学校团组织延长工作手臂、扩大组织覆盖、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努力方向,并于今年12月顺利通过专家小组的结题评审。
【篇2】教育团工委成立大会
洞头县教育局团工委正式成立
2月1日上午,洞头县教育局团工委成立大会在教育局会议室举行,全县中学团委书记、副书记参加了本次大会。团县委副书记陈振建出席了会议。
会上,团县委副书记陈振建宣读了教育团工委及委员任职的批复文件,并阐述了教育局成立团工委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继而表达了对2013年教育局团工委工作的殷切希望。教育局团工委副书记曾婵婵做了表态发言,她从工作态度、工作团体、工作目标三个方面阐述了未来局团工委的发展方向。
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郑元军出席会议并做了总结发言。他表述了团工委成立后的要求和期望,希望教育局团工委在团县委的支持指导下、在各学校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各项团工作。
二〇一三年二月一日
【篇3】教育团工委成立大会
关于大力加强
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建设的意见
豫青字【2009】19号
(2009年2月28日)
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向下”、“两个全体青年”的总体要求,强化组织动员青年的能力,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大力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和加强外出务工党团组织建设的大局,切实落实团中央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整体部署,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外出务工团组织建设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团省委提出,坚持党建带团建,按照整建制、广覆盖、重创新、强功能的思路,以大力加强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有效吸引凝聚务工团员青年的新途径,进一步提升我省外出务工团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省委青年工作会议和团中央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共青团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坚持党建带团建,根据外出务工团员青年的新变化,广泛依托务工党组织、政府和部门驻外机构、豫商会、务工青年创业企业等有形阵地,在河南籍务工团员青年集中地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的组织体系,切实发挥驻外团工委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团结凝聚广大务工团员青年为务工地和我省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加快中原崛起建功立业。
二、目标任务
在认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整建制、广覆盖、重创新、强功能的思路,2009年全省集中建设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360个(见附件),示范带动建立外出务工团总支、团支部1000个。其中,团省委直接建立省级驻外团工委35个;各省辖市团委共建立市级驻外团工委68个;各县(市区)团委共建立县级驻外团工委257个。
三、建设原则
1.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紧跟全省驻外党组织建设步伐,有序推进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建设,凡是有驻外党组织的地方,驻外团组织建设要及时跟上去。
2.坚持整建制、广覆盖的原则。对于政府和部门驻外机构、豫商会、团员青年集中务工地等,按照整建制、广覆盖的要求,能覆盖的全部建立驻外团组织,坚持多重覆盖,最大限度地吸引凝聚全体务工团员青年。
3.坚持因地制宜、灵活设置的原则。对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建设,既要强调统一的组织架构,又要强调灵活设置、形式多样,组织依托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也可灵活多样。
4.坚持积极探索、注重创新的原则。要对涉及驻外团组织尤其是团工委建设的长期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深入思考,把握规律。鼓励各地大胆创新组织设置,创新管理方式,培育典型,以点带面,使创新贯穿驻外团工委建设的全过程。
5.坚持发挥功能、增强活力的原则。要稳步推进驻外团工委建设,注重成效,边建设、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着力在阵地、队伍、管理、机制上下工夫、出实招、创经验,切实增强内在活力,发挥功能作用,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建一个,建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巩固一个。
四、组织架构
根据外出务工行业特色和务工集中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灵活设置,通过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派驻团建联络员等多种形式,寻求组织依托,健全组织体系,探索组织建设,不断建立完善驻外团工委的组织架构。
1.组织依托突出“五种模式”。驻外团工委作为派出机构,有形的阵地依托是保障。一是依托外出务工党组织建,坚持党建带团建,主动对接,依托各地流动党员管理党工委建立驻外团工委;二是依托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建,争取各级政府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建立驻外团工委;三是依托政府部门派出机构建,利用政府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驻外派出机构的行业优势建立驻外团工委;四是依托在全国建立的豫商会建立驻外团工委;五是依托河南籍在外务工创业青年典型企业建立驻外团工委。
2.组织体系注重“三级推进”。一是按照整建制、广覆盖的要求,积极推动把务工青年集中地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的组织架构搭建起来;二是针对市县乡村务工团员青年就业创业的集中行业地,扩大务工团总支、团支部组织体系建设规模,更多地覆盖流动团员青年;三是充分利用务工团员青年自发成立的老乡会、联谊会等形式的青年自组织,建立多行业交叉、多群体互联的驻外团组织。通过以上“三级推进”,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务工团员青年的组织覆盖和活动覆盖,着力构建自我运转能力更强、团员青年参与程度更深、社会化水平更高、更加富有效能的务工团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3.组织建设把握“两个重点”。一是选好一名团工委书记。通过派出团组织直接考察任命、区域内竞聘选任、务工团员青年民主推荐等形式,重点选好一名思想政治素质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团员青年拥护、热心团的工作的优秀青年骨干担任团工委书记。二是建好驻外团工委委员会。本着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配齐配强驻外团工委领导班子,设副书记3—5名。探索尝试组建省级驻外团工委委员会原则上在20—25人左右,市级委员会在10—15人左右,县级委员会在7—10人左右,真正建成一个有活力、有战斗力的坚强领导集体。
五、工作载体
借鉴吸纳我省在务工党组织中开展“金桥工程”、“回归工程”、“温暖工程”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派出机构的组织功能,着眼务工团员青年的现实需求,打造活动载体,增强组织活力,提高服务水平,以建立教育管理、就业创业、关爱帮扶、权益维护、人才培养“五大平台”为抓手,努力把驻外团工委打造成“外出务工团员青年的温馨家园”。
1.建立务工团员青年教育管理平台。积极探索管理外出务工团员青年相关的活动机制,按照“小型、业余、灵活、务实”的原则,让团员青年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责任感。以“培育新市民、服务新农村”为主题,开展好“爱家乡、爱驻地、爱工友、爱企业、争当技术能手、争当致富标兵、争做优秀团员青年”等活动,激励广大务工青年争当“文明的模范、创业的先锋、守法的公民、致富的骨干”。针对务工团员青年文化情感需求,通过组织文艺演出、读书交流、网上服务、社会考察等方式,广泛开展送文体进工地、进宿舍、进社区活动,扶持务工青年创办兴趣爱好类社团组织和活动小组,丰富务工团员青年业余文化娱乐生活。经常性开展同乡座谈会、交友联谊会等,搭建交流沟通平台,促进务工青年身心健康发展。
2.建立务工团员青年就业创业平台。一是针对金融危机对务工青年就业创业的影响,响应省委、省政府“全民创业”的号召,把促进务工青年就业创业作为驻外团工委的首要任务,主动搜集当地就业岗位信息,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摸清用工需求,帮助务工青年尤其是返乡务工青年及时找到用工岗位。二是广泛整合社会资源,为务工青年重点提供就业技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禁毒防艾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培训,逐步建立务工团员青年资料数据库,进行职业生涯个案规划,提高就业创业的竞争力。三是争取各方支持,以设立基金、小额贷款、项目援助、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务工青年在合适领域积极创业。充分发挥创业有为务工青年的人才、信息、资金优势,引导他们返乡创业、回报家乡。
3.建立务工团员青年权益维护平台。深入务工青年,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反映他们的意愿和呼声,畅通利益诉求渠道,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各级预防办和未保办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输入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作用,针对侵害务工青年权益的工资拖欠、超负荷劳动、社会保险等突出问题,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务工青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及时关注务工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建立舆情分析机制,掌握情况,加以引导。
4.建立务工团员青年关爱帮扶平台。想务工青年所想,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务工青年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亲情港湾、俱乐部、志愿者结对帮扶等措施,使留守儿童身有人爱;关爱空巢老人,建立务工青年留守老人联系机制,定期走访,关心日常生活,帮助解决生活难题;以“你在他乡安心务工,我在家乡助收帮扶”为主题,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三夏”助收帮扶活动,切实为务工青年解决后顾之忧;加强协调,帮助务工青年解决子女在务工地入学、就医等方面的问题。
5.建立务工团员青年人才培养平台。实施务工青年人才战略,建立健全培养、凝聚、举荐、配置机制,大力开发务工青年人力资源,使一大批优秀务工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开展务工青年才艺风采展示、务工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励务工青年钻研学习、投身创业实践。大力选树表彰优秀外出务工团员青年和创业典型,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展示良好形象,激励他们为务工地和家乡增光添彩。继续开展河南省“十杰(百优)外出创业青年”评选表彰活动。对特别优秀的,授予河南青年五四奖章,吸纳为驻外团工委成员,推荐为省市县团代表,以增强其荣誉感和责任感。按照有利于凝聚各类务工青年创业人才的原则,尝试依托驻外团工委建立驻外青联组织。
六、工作机制
围绕服务务工团员青年成长发展的根本任务,研究把握务工团员青年的特点和工作规律,不断建立完善驻外团工委富有效能、多重管理、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1.建立双向共管的领导机制。加强输出地团组织与输入地团组织的沟通联系协商,建立有效衔接机制,争取把驻外团工委纳入当地团组织的统一管理,对驻外团工委成立、管理以及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给予支持和参与。建立省级驻外团工委受团省委和输入地团组织双向共管机制;建立市、县两级驻外团工委多级联动管理机制;实行层级管理,县级驻外团工委受同一地市级团工委管理,市级驻外团工委受同一地省级驻外团工委管理。
2.建立驻外团工委工作制度。按照严谨、适用、可操作性强的原则,积极推进组织制度创新,规范和加强驻外团工委工作制度建设。结合实际,按照“四个一”(即一个健全的领导班子、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一快醒目悬挂的牌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的要求,不断明确完善驻外团工委工作职责,团工委书记班子分工细则和委员会议事规则,探索加强团工委委员会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的新方法、新思路,探索加强驻外团工委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新途径。省市县三级团工委班子和委员会委员任期原则上为2年。
3.建立团员发展和流动团员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在务工青年中发展团员工作,不断壮大外出务工团员队伍。积极探索和试行民主推荐、入团公示等做法,进一步提高新发展团员的质量。坚持“证档分离、交叉覆盖、动态管理”,加强流动团员管理,确保“离乡不离团、流动不流失、教育不断线、管理不断档”。积极推荐优秀外出务工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及时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运用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创新团的组织管理方式,使更多的流动团员能够参与组织生活。
4.建立驻外团工委考核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考核办法,对三级驻外团工委采用双向考评体系,由输出地团委和输入地上级团工委同时考核。团省委定期对省级驻外团工委和各省辖市驻外团工委的建设、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建立集中述职制度,每年底省级驻外团工委负责人要向团省委党组、团的全会集中述职,并进行评分。建立激励机制,对考评优秀的,团省委将给予表彰奖励;对考评不合格,工作不力的,责成及时改进。
七、推进措施
1.开展调研摸底(2月底前)。各市县团委要对本地外出团员青年进行排查摸底,摸清市县乡务工党组织、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政府职能部门驻外派出机构、豫商会和务工青年创业有为典型、务工青年集中地企业情况,准确掌握本地外出务工团员青年人员的数量、分布地区情况,为建立驻外团工委寻找有形的组织依托。
2.制定推进计划(3月底前)。各市县团委要根据各地务工团员青年的流向和务工特点,确定需要建立驻外团工委的务工青年集中地,抓紧进行沟通协调,争取多方支持,明确究竟以何种模式依托建立驻外团工委。要制定驻外团工委建设目标推进计划,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推进台帐,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务实推进。
3.集中建设覆盖(6月底前)。团省委确定3月份为全省“驻外团工委集中建设月”。各省辖市要抓住契机,根据推进计划集中精力,狠抓建设,扩大覆盖。要加强领导,指定一名副书记专抓此项工作,迅速带领所辖县(市区)团委书记赴本地外出务工团员集中地开展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确定好阵地依托,确定好团工委书记人选。“建设月”活动中要确保市县两级至少各建立一个驻外团工委,总的要求是6月底前完成建设目标任务。
4.强化督导考核(11月底前)。实行目标责任制,团省委与各省辖市团委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量化考核,确保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建设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建立旬报月报制度,各省辖市要向团省委及时上报建设进度和工作开展情况,团省委每月对推进情况进行排序,及时进行通报。第二批39个派驻县要把建立县级团工委作为重要任务,纳入派驻工作目标考核任务。健全争先创优和工作考评机制,把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纳入2009年团省委目标考评体系,作为各省辖市团委年中、年终述职和年底评先表彰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5.总结交流表彰(12月底前)。团省委将适时召开驻外团工委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地建设经验,广泛交流,充分借鉴,扎实推动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各地要善于发现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提炼升华。年底团省委将评选表彰一批全省驻外团工委建设先进组织单位和个人,优秀驻外团工委、团总支、团支部和驻外团工委书记,全面展示我省驻外团组织建设新成果。
团河南省委副书记侯红
在全团组织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10年4月13日)
一、主要考虑和基本做法
河南之所以把驻外团工委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主要是基于四个必然的要求:
一是落实“两个全体青年”的政治目标,在流动青年农民工群体中探索建立新的有效的组织化联系渠道的必然要求。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总体目标,团组织必须高度关注外出务工团员青年这一庞大群体,进一步强化组织动员能力,大力加强驻外团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务工团员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吸引凝聚,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是顺应河南第一劳务输出大省省情的必然要求。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劳务大省,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700万,其中外出务工2258万,青年近1700万,占全省青年总数的61%,流动团员据不完全统计有110万,占团员总数近20%。紧跟农民工党建步伐,必须不断加强务工团组织建设,尤其需要探索外出务工团建工作新思路。
三是全团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单位工作的必然要求。对高速成长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大规模青年流动进行组织化梳理,探索有效的管理、服务模式,是做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的关键。
四是服务广大外出青年农民工群体自身需求的必然要求。进城务工创业青年在城市务工,往往举目无亲,普遍存在没有安全感、就业较难、没有住房、子女就学就医困难等问题。一年多来,全省各级团组织深入务工青年所在地建立组织,开展服务,尽管做的只是很小、很普通的服务,但深受欢迎,让青年农民工感受到了团组织的温暖。这充分说明,加强驻外团组织建设就是真正走进青年、融入青年、服务青年的具体体现。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集中行动、攻难克艰的基础上,打响了全省驻外团组织建设的攻坚战。主要做法概括起来讲有四个方面,即组织怎么建、青年哪里找、活力怎么保、钱从那里来。
1.组织怎么建
以往的驻外团组织建设有五种模式:一是依托外出务工党组织建;二是依托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建;三是依托政府部门派出机构建;四是依托在全国建立的豫商会建;五是依托河南籍在外务工创业青年典型企业建。在最近一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又探索出了五种新的模式:一是依托已有的知名河南劳务品牌建;二是依托重大的外施重点项目建;三是依托汽配城、蔬菜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建;四是依托行业协会建;五是依托青年的兴趣爱好组织建。
2.青年哪里找
河南在外务工青年人群十分庞大,仅北京就有近100万人,如何寻找和联系这部分青年?是组织建立后,面临的首要难题。一是先易后难,按照整建制的思路找务工青年相对集中的地方,比如华都建设集团、红旗渠建设集团、天地防水集团,一个企业里面至少有上万青年农民工,先把这些人找到,团结到组织周围。二是按照流动的规律找青年。通过对务工青年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务工青年在聚集上有五个基本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以乡情为纽带,务工青年成功就业后往往会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走进城市,成立众多老乡会和同乡会;第二个特点是政府、大型企业的外施重大项目,集聚式地组织当地青年到外地务工;第三个特点是知名劳务品牌有很大的牵动作用,务工青年往往以相同技能和特长规模化聚集,如安阳建筑、长垣防腐、唐河保安、遂平家政等;第四个特点是以共同兴趣爱好为纽带,如青年自发的足球队、篮球队等;第五个特点是以共同志愿为纽带,因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共同志愿而聚集。通过对务工青年聚集方式的把握,我们又找到了一大批青年。在这方面,洛阳驻北京团工委书记王宇同志很有方法,先是建了一个洛阳人在线联系青年,后来又组织青年足球队、开餐馆,联络到了更多的洛阳青年。
3.活力怎么保
驻外团组织的建设不能为建而建,关键要有活力,如何持续发展,有五个关键点。一是提升服务能力是核心。实践过程中,我们着力打造了教育管理、就业创业、关爱帮扶、权益维护和人才培养等五个工作平台,力争把驻外团工委打造成为流动团员青年的温馨之家,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二是双向共管是关键。光靠输出地做这项工作远远不够,输出地和输入地要共建共管。一年来,我们按照“组织共建、人员共管、资源共享、工作共促”的原则,先后与北京、广东、陕西、天津等地签订了双向共管协议。三是激发体制外团干部的内生动力是保障。一大批体制外的团干部,靠着热情和对团的热爱,兼职做团的工作,内在的动力在哪里?首先是给他们提供了表达社会责任的平台,其次是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社会化技能的培训,最后是实现了他们自己的社会价值,满足了成就感。四是健全机制是动力。我们制定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强化了协同机制,重点加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务工输入重点省市驻外团组织建设,由点到面,重点突破,带动了全局。建立了共联共建工作机制,发挥团省委机关部门、省辖市团委、直属单位团委和省管高校团委优势,与省级驻外团工委共联共建,与此同时,建立了督导考核机制和定期通报机制,对推进这项工作不力的,我们明确表示将予以通报批评。五是创新服务手段和活动载体是重要的路径。我们抓住五四、六一、七一等重要节日,面向务工青年群体开通手机报,及时传递家乡信息,受到了务工青年的热烈欢迎。
4.钱从哪里来
起始阶段靠原有的一些工作经费,靠驻京办支持,以及商会的支持和青年创业带头人的支持。在深入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团省委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豫籍在外务工青年生存现状的报告,得到了省级财政47万的经费支持,五个劳务输出大市也都予以了经费支持。经过努力,团省委和省财政厅还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建设的意见》,将驻外团建工作列入财政预算。
二、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
初步成效就是陆昊书记为我们总结出的三点认识和实践价值:一是务工青年农民工群体当中,有了团组织的存在。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团组织403个,省级18个,市级77个,县级308个。二是在这个群体中有效传递了党的主张,起到了积极的思想引领作用。三是对流动青年进行了必要的组织化梳理。发挥驻外团组织在教育管理、就业创业、关爱帮扶、权益维护、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的作用,并以此为抓手,打造“务工创业青年的温馨家园”。下面我举三个事例加以说明:
1.两会期间,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看望河南农民工时,表扬两位驻外团工委书记,称赞他们是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他们身上展现了平凡当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三平”精神出来之后,团河南省委迅速通过各级驻外团工委将“三平”精神传递到务工青年当中,广大务工青年受到极大的振奋。
2.团河南省委和国开行进行合作,在推荐项目的过程中,首批上报到团省委的97个项目都是驻外团工委在负责,比体制内团组织速度还要快。
3.春节后开展了驻郑团工委服务青年集中活动月。这项活动由各市县51个驻郑州团工委联合主办,各市县驻郑团工委利用务工青年春节返乡的有利时机,了解本地农村青年就业状况,整合资源,收集用工信息,筹措用工岗位,得到300余家用工企业鼎力支持,向外出务工青年提供用工岗位近15000个。
三、工作中的体会
一是培养一大批政治可靠、组织能力强、有影响力、又有一定实力的体制外兼职团干部队伍至关重要,但必须对他们建立必要的激励和培训机制,坚持加以引导和培训。
二是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组织意识淡漠,有效的组织、引导、凝聚是最大的难题,必须在服务过程中,按照吸引凝聚青年的五条路径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三是输入地、输出地团组织必须建立双向协作共建共管的机制,努力形成两个组织体系、一个工作平台的格局。
四是要善于运用团十六大以来团中央书记处形成的一些思想理论成果,尤其是在遇到难题的时候,要学会灵活运用,找到应对挑战的路径。
五是要敢碰难点,要持久、下大力气、形成合力地碰,保持韧劲,加大力度,持续深化,这样才会有结果。
六是对普通青年的感情来自于和普通青年接触和服务的过程。在驻外团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河南各级团干部深深体会到,只有坚持普遍性、坚持面向广大普通青年,落实“两个全体青年”的政治目标才会得以实现。
【篇4】教育团工委成立大会
街道团工委工作职责
街道团工委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团区委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加强本辖区团员青年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工作。
2、组织和指导各基层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团的组织力、凝聚力。
3、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在条件成熟的非公企业建立团组织。
4、突出团组织格局创新,发挥好编制外副书记、委员联系青年、整合资源的作用。
5、推荐辖区优秀团员青年,作为党员的发展对象。
6、做好团费的收缴,接转团组织关系及团员注册、年终统计工作。
7、及时掌握和了解辖区困难群体情况,并以街道志愿协会和社区志愿服务站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及社区服务活动。
8、完成团区委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感谢您的阅读!
【篇5】教育团工委成立大会
团工委青少年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自开展弱势青少年帮扶活动以来,街道团委认真落实上级团委工作的总体部署,始终把关心社区闲散青少年、帮扶弱势青少年工作与共青团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青年,统一思想,专题部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组织动员辖区各社区、村团组织严格按照“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工作要求,广泛宣传、精心部署、真抓实干,积极发挥社区、村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现将我街道帮扶弱势青少年、管理闲散青少年工作中的作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街道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组织网络
一是强化了街道“五老”队伍建设。街道辖区市区单位达100余家、学校30余所、市场56处、企业近200家,退休的老教师、老职工、老干部、老军人近1万人,立足这一优势,街道通过宣传发动、认真排查、对比筛选,使“五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街道“五老”人员已有90余
名,并全部发放了聘书,一些有爱心、有经济基础、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老干部、老教师、老支书等组成的“五老”队伍在街道关工委工作,特别是闲散青少年管理、帮扶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二是街道党工委始终把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街道党工委多次协调,教育、司法、劳动等部门帮助社区闲散青少年,尽快踏入社会工作。同时,结合街道关工委工作,各社区、村的关工委领导小组成员同时也是帮扶社区闲散青少年的工作小组成员,巩固了帮教队伍建设。目前街道辖区帮教工作人员有112人,保证了帮教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街道领导班子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位领导联系一个关心下一代工作点,做一次调查研究,筹措一笔活动基金,救助一名失学儿童或帮教一名失足青少年。“四个一”活动的开展,使一批弱势青少年得到了有效扶助,形成了良好的帮扶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夯实基础,创新闲散青少年帮扶工作机制街道处于批发城腹地,辖区商贸繁荣,流动人口多,人员情况复杂。在辖区人口中,忙于经商、打工的多,因此有的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管理教育,致使部分孩子处于无人管无人问的境地,有的对生活产生消极、厌恶的思想,有的孩子厌学,有的上网成瘾,有的打架斗殴,无事生非,对此社会反响很大,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关工委组织人员对辖区青少年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
弱势青少年帮扶联系档案,进行“一对一”帮扶,对于辖区102名弱势青少年一一记录备案,掌握他们的状况,建立全面准确的社区、村青少年管理档案,同时针对辖区帮扶资源丰富的实际,积极联系志愿者、心理专家、“五老”队伍等社会爱心人士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并根据其行为变化定期更新,做到了人员底数清、家庭情况清、心理特征清、目前状况清、帮扶措施清。目前,大多数青少年已经从“弱势”中脱离出来,他们的实际困难得到了解决,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思想先行、不断丰富关工委思想教育工作内涵要帮助一名孩子,思想是关键。只有有了健康向上的思想,孩子的生活才能幸福,学习才能进步。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关工委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精神”教育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街道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先后开展了50余次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训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员和辅导员80名,协助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什么是民族精神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民族自信性和自豪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辉前景,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篇6】教育团工委成立大会
2018年团工委工作计划2018年学府街团工委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街党工委和团区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勤奋争先,干事创业,突出服务特色,团结带领全街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美好学府贡献力量。
一、践行科学发展,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1、不断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和身心特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打牢思想基础,尝试运用青年喜爱的网络交流方式和网络手段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2、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青少年。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抓住寒、暑假和“三五”、“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南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建设成就,增强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的炙热情感。二、增强主动意识,积极服务街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3、积极投身街域建设,服务经济发展。引导和鼓励广大职业青年积极投身街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展现先进青年集体在推进全街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大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树立宣传一批优秀青年创新典型,激励青年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4、继续壮大志愿者队伍。这项工作曾以““三把青春火炬照亮学府爱心家园”的称号被团区委命名为当年的特色工作,2018年继续坚持这项利青年、利社区、利居民的品牌项目,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的形式,更广泛地发动青少年服务社区、
服务社会,为青年社会实践,认识社会搭好平台,同时也能促进街域各项事业发展。
三、发挥职能作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促和谐
5、服务好社区在校青少年。建立社区在校青少年底档,组织系列知识讲座;开展中、高考后填报志愿辅导活动;及时掌握本年度考生成绩及录取院校,在全街范围内选树典型,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光荣榜”活动;邀请本社区的优秀学生为低年级同学讲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小窍门等;在社区开展学习“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低年级同学辅导功课;开展“学府青春就业直通车”、爱心帮扶助贫困等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帮学、助学、促就业和爱心帮扶等活动,真正做服务青年人的实事,做青年人欢迎的团组织。
6、竭诚服务特殊青少年群体。深入开展爱心助学、助困活动,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残病青少年、单亲家庭子女等弱势青少年的帮扶力度。
7、继续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在我街原有青年中心亮点的基础上,以学湖里社区活动阵地为基点辐射整个街域,形成覆盖全街的态势充分利用、发挥好各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青少年活动。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我街共青团组织自身建设
8、开展好社区团建试点工作。按照团区委的要求将学湖里、四季村、龙兴里三个社区作为我街社区团建试点单位,成立社区团工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吸收辖区单位人员担任社区团工委副书记或委员,广泛协调社会资源,全面推进组织建设,开展多样活动,重点提高基层活力,基层团组织建设更加规范、科学,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9、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教育。不定期组织学习、举办讲座等,组织社区团干
部学习《中国共青团》、《天津青年工作》等优秀共青团杂志,举办业务培训交流工作经验,增加团干部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团干部素质。
10、加强对机关青年的教育引导工作。为机关青年不定期举办一些心理课堂、人际关系课堂、紧急救护常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等讲座。举办这些对他们实用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增加青年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对团组织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