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汉语词语教育: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8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双减政策论文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教育双减政策论文3篇
【篇1】教育双减政策论文
题目: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内容摘要:近期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新的变数,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可谓是喜忧参半,对于我国来说不仅仅是难题,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为货架将来的发展铺平一条绿色的国际通道。
关键词:中国周边 安全环境 安全形势 安全意识
正文: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情况分析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对于2012年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两大战略态势值得深入关注。第一,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加剧。一方面,奥巴马总统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在地区合作进程、地区议程的设制以及区域内其他合作机制等都发表了相关构想,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矛盾升级,这一问题本来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之间的主权争端,但近来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中美战略利益的较量。对中国而言,岛屿因涉及主权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国核心利益,而且海洋利益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
第二,2012年是周边国家的大选年,各国国内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格局新变化。2012年,俄罗斯、台湾地区已完成大选,美国、韩国等都将迎来大选,中国也面临着政府换届。各国政府将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但是选举中议题的炒作,可能给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带来新压力和动力。新领导人上台,财经政策变革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波动有时足以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
而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具体的周边安全环境可大致概括如下:
首先,南亚方向酝酿重大变局。一是反恐出现反复,自基地组织首领拉丹被击毙之后,美国继续无视巴基斯坦主权,一再派无人机对巴实施“越境打恐”,而巴基斯坦塔利班为给拉丹报仇,也一再拿巴“出气”,频繁制造恐怖爆炸,致使巴安全形势不断恶化;二是阿富汗战局出现“拐点”,美国已与塔利班武装展开和谈,奥巴马总统于2011年正式宣布从阿富汗撤军,阿问题“政治解决”前景显现。
其次,东南亚方向陆海皆不平静。陆上缅甸政府军与克钦族武装在中缅边境附近交火,产生新的难民;海上“南海风云”再起、逆流汹涌。越南与菲律宾自不量力、寻衅滋事、竞相对中国发难,菲律宾更是于今年4月在我国南海黄岩岛挑起事端,美国等“域外大国”趁机介入、企图从中渔利。
再有,中美日三角出现新的互动。美、日于2011年6月举行“2+2”会议,明确新的“共同战略目标”,针对南海问题强调“遵循国际准则”、“航行自由”与“海洋安全”,无理要求中国“停止对他国船只采取妨碍行为”;中美关系方面,中美首次“亚太事务磋商”于2011年6月25日在夏威夷举行,中美“高手过招”,彼此在亚太地区的“竞合博弈”逐步展开。
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针对目前国家安全问题的状况,我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实施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加强:
第一,面临环境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时候要坚决加以抵制,继续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努力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 地在党的领导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利用好在校宝贵的学习时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第二,国家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对网络传输系统进行严格把关,防止外来势力利用网络电子技术渗透到人民群众内部 来。
第三,针对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这一情况, 我们应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同时努力寻求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为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 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国家当前应重点抓好“三项教育”,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抓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 国家要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每个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没有一 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任何建设都无法很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成为空想。
二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的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出新。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行政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爱 国主义观念。要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切身利益。结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三是抓好保密教育,强化防范意识。保密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 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针对目前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这一现状学校要积极开展保密教育,增强大学生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使每个大学生在 对外交往中能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 “八荣八耻”中指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 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举国上下学习“八荣八耻”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践行动去践行“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而认真学习《国家安全法》,严格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家安全意识也是践行“八荣八耻”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瞭望》新闻周刊 —《多个方向近期现异动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新变数》作者:陈向阳
《求是》理论网 半月谈——《如何看待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作者:周方银
新华网京华时报——《社科院报告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三大风险》《周边蚕食中国不应有机遇期》 (来源:环球时报)国防大学教授 韩旭东
【篇2】教育双减政策论文
当前我国反腐形势
——结合国外反腐经验
中文摘要: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它腐蚀各国的政权基础,妨碍经济发展,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特殊国情的中国当前也开展反腐败斗争。尽管世界各国制度、国情不尽相同,但是都在加大反腐斗争力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且一些发达国家在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世界各国在制度防腐上进行积极探索,对于当前我国惩防体系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字:借鉴 国外 反腐 经验 国际合作 国情
腐败,这看似很伤大雅的隐晦之词,如今却频繁跳入公众的眼帘。媒体中频频爆出的腐败丑闻令人气愤,又不禁令我们反思,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国内反腐形势
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给人民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但同时也萌生出许多腐败丑闻。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袒护严重违纪人员、为不法企业谋取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安徽原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安徽宣城原副书记杨枫他们可谓并驾齐驱完成家族式腐败的“伟大壮举”,被冠以“安徽第一权力家族”之称;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滥用职权获取巨额非法利益、收受他人巨额贿赂、道德败坏、对铁路系统造成严重问题……诸如此类的丑闻数不胜数。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蔓延、攀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难以去相信,一个泱泱大国究竟存在多少祸国殃民的腐败分子,而这些腐败又在怎样的破坏民生乃至社会的和谐。
国际反腐形势及经验
其实腐败也并不只是我国存在这种情况。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它腐蚀各国的政权基础,妨碍经济发展,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普遍关注。为反腐倡廉,各国普遍加强反腐法规建设,加大反腐机构设置,强化政党内部纪律和监察制度建设。世界反腐败斗争也出现了反腐形式多样化、反腐对象高层化、反腐力度加大的趋势,反腐国际合作不断增强,反腐国际组织作用越来越明显。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腐败严重抵消了政府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努力,刺激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扭曲市场竞争和产权制度,导致分配不公与机会不均;侵蚀国家的政治体系,导致人事、领导和决策的体制劣变,以及国家能力与管理权能弱化;败坏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引发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流动机制的变形,造成民间社会组织的畸形发展和社会无序。因此,腐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1】
国际上的很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反腐的战役在中。他们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越南在反腐工作中重视发动人民群众的作用,对案件的突破起到重要作用;西欧国家的新闻媒体对官员腐败丑闻的追踪、揭露起到了廉政监督的积极作用。各国反腐力度的加大也使很多高官纷纷落马,如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因涉嫌受贿、贪污腐败被弹劾、起诉并被罢免;赞比亚前总统奇卢巴因被指控犯有“窃取国家资源罪”被警方逮捕;以色列总理沙龙因涉嫌腐败面临被起诉的窘境;韩国总统卢武铉因涉嫌腐败被弹劾。
在国际众多的国家中,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反腐方式和政策相对有效。
在美国,反腐工作交由联邦调查局来负责。联邦调查局有权利对被怀疑触犯法律的公职人员进行电话监听,电子监察等。他们还可以化妆成便衣特工,近距离的接触受贿的官员。此外,联邦调查局的调查依据还来自与联邦政府各部门巡视员办公室的合作,并极大地依赖公众举报、媒体监督。公众可以在线直接向其报告,也可以与其所在的当地办公室联系。
在俄罗斯,腐败已成为制约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俄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8年初,梅德韦杰夫成立直属总统的反腐败委员会并签署了《反腐败法》。同时官方还开设网上信访接待室,通过网上信访接待室的投诉在三天之内就会被打印出来,作为书面投诉予以登记,然后按照规定提交进一步审理。
在韩国,反腐工作可以归纳为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府为了防治腐败于2001年制定《腐败防治法》,并于2002年成立“腐败防治委员会”专门负责反腐败工作,08年更名为“国民权益委员会”。
第二,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预防为先,韩国政府更重视预防腐败,同时每年对韩国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教育厅等机关进行清廉度指数测定,并对社会公布各机关的清廉度指数。
第三,打击腐败行为毫不留情。2003年,韩国政府出台《公务员行动纲领》,严格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并在每年年底、春节、中秋节等容易出现腐败行为的时期进行集中检查整治。对于涉嫌腐败被罢免、解聘的人员,韩国政府规定,在其离开工作岗位起5年内,禁止到与原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工作单位任职。
总结与反思
国外反腐败的有效措施是:权力制衡、媒体监督、司法独立。 而我国毕竟国情不同,应结合自身的国情,借鉴国外适合本国发展的反腐经验与措施,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崭新的反腐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形势,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权利制约
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权力没有制约和监督,当权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很多腐败行为都是权力与金钱、物质、美色等的交易。权力需要制约和监督,监督是制约权力、抵制腐败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手段。反腐的重要手段在于建立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
二、加强制度的建设
反腐的根源在于应建设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制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如有重大决策,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和公开办事的原则,增强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同时,对于财务的管理应建立独立的机构。也可以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独立的反腐机构对他们赋予行使监督的足够权利如美国、英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专门反腐机构。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人们走向腐败的歧途很大一部分是由其文化素养和人生观决定的。所以我们需要我们强化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人员的数量,缓解如今的反腐形势。
反腐是一项艰巨而且长期的斗争。单凭一时的努力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只要全民一起努力,国家出台合理的政策和治理方法,一定可以遏制腐败之风的扩大。当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反腐经验,取其精华使我们的反腐效率提高。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州廉政网 《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2009-07-21
[2] 摘自新华网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共十八大高度关注反腐败》 2012年11月09日
【篇3】教育双减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的周边形势
发布时间:2011-04-16 23:54:36 作者:360读者网
360读者网—>形势与政策论文版块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经过网站重新排版发布,确保浏览质量。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中国的周边国家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少数属于发达国家,按其政治体制、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与“稳定程度”,也可大致分成“成熟民主国家”、 “转型国家”与“问题国家”三大类,周边国家政局动荡可依此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类是所谓“成熟民主国家”的政局演变。如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其主要属于“政党政治”与“选举政治”的范畴.包括主要政党围绕选举与执政权所展开的权力斗争,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华政策与双边关系的调整变化。第二类是从所谓“威权体制”转向“民主体制”的“转型国家”的“转型阵痛”。中国周边国家政局动荡多数属于此类,其政局动荡具有中期性、常态性,不确定性与风险较大,对中国的在野党对执政党的监督.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权力制衡等。其政局波动具有周期性、规则性、暂时性与可控性,确定性相对较大,对中国影响主要是双边关系变化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易受冲击。此类国家大多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期,由于民主体制不健全、旧体制“惯性”强大、军方与权贵等既得利益集团尾大不掉、既有社会矛盾继续存在等,导致政府腐败严重、当局缺乏权威性与政局动荡.甚至不时发生政变等倒退现象。其中屡见不鲜的是外来移植的“民主”产生“水土不服”乃至扭曲变形,各方对选举结果产生争议乃至激烈“碰撞”,选输的不“服输”,以至“选举闹剧”不时上演、 “选举综合症”频繁发作。例如,中亚的哈萨、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五个“斯坦”国家均系从“前苏联”解体而来,体制上不同程度带有“前苏联”的痕迹,哈、塔、乌三国政权“新老代际问题”突出,土国新总统尚在摸索之中。而吉尔吉斯斯坦自从2005年在西方大国策动下爆发“颜色革命”以来,虽然“复制”了西方“民主”,但前总统巴基耶夫实际上依旧推行家族式统治,导致民怨沸腾、最终重蹈其前任阿卡耶夫总统的覆辙。三是“三股势力” (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与部族民族矛盾作祟。以“基地”组织为首的国际恐怖主义继续活跃于西亚、南亚,东南亚与中亚,伊拉克、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成为全球恐怖活动的“重灾区”。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塔利班”正在向南亚以外地区流窜,印度反恐频繁拉响“警报”,印度尼西亚破获多起恐怖阴谋;印度东北部与缅甸等存在严重的民族分离主义,民族分离主义武装组织不时制造暴力事件,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部族与民族矛盾突出。
大国争夺激烈等其他因素,催生与加剧了周边动荡。
其他大国也在中国周边加紧角逐:俄罗斯外交进一步“向东看”,通过“欧亚经济共同体”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重拾对中亚的传统影响,力争加入“东亚首脑会议”,凭借国力回升加大对东北亚、东南亚与南亚的投入;日本民主党政权更加强调亚洲.极力争夺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重点“经营”东南亚,同时加大对南亚与中亚的投入,印度崛起势头强劲,全方位拓展地缘利益,力图首先“坐大”南亚次大陆与印度洋,与此同时“北上”阿富汗与中亚、 “东进”东南亚、 “西入”西亚。
三是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加剧。美国在优先掌控伊拉克能源的同时.加大力度攫取阿富汗“万亿美元级”矿产资源,同时觊觎南海油气资源。俄、美、日、印度加紧角逐中亚、东南亚油气资源,各方围绕陆地能源输送管道建设与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展开复杂博弈。
四是周边“海权”角逐升温,海洋形势日趋复杂。各方围绕“海洋权益”与“制海权”展开较量.加紧角逐“海洋国土”、海上战略通道、海洋资源等,致使岛礁归属、专属经济区与外大陆架划分等海洋争端更趋复杂。同时,中国“海洋崛起”导致区域海洋格局重新“洗牌”,美国、日本等老牌海洋强国心有不甘.美国更是极力维护“海洋霸权”。特别是在近期,中国周边地区多个海域军事演习“扎堆”,周边海军竞赛浮出水面。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黄金海道”,国家间权力角逐与海盗等非国家行为体“活跃”并存交织,海洋安全前景堪忧。其中,黄海因韩国“天安号”事件与美韩军演而骤然“紧绷”:东海因中曰专属经济区划分分歧与争端而形势复杂.日本极力强化对中国“钓鱼岛”的“事实占领”,并对中国海军穿越琉球群岛公海海域的正常之举一再反应“过敏”,不时大肆炒作中国军舰“突破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不断炮制“中国海军威胁论”:在南海.中国与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双边岛礁争议日趋复杂化,越南与菲律宾等国企图借助美国等域外大国对华施压,并力图将中越、中菲之间的双边争议“变质”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多边争议”,而美国则想方设法“插手”南海问题,企图以此增加对华制衡“筹码”;在印度洋,索马里海盗“作战半径”不断扩大,不时劫掠各国商船,致使远洋运输面临越来越大的安全压力。
五是中国周边地区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周边各国。包括上半年的大地震(印度尼西亚、中国青海玉树等)、大早灾(中国西南五省及中南半岛),夏季的大洪水、台风、海啸,以及极端恶劣天气、重大疫情等,致使周边安全环境更趋严峻,周边乱局雪上加霜。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周边外交要以“大周边战略”为方针,远近结合、稳步拓展。
对当前周边地区动荡加剧的态势,进行密切关注与持续跟踪。对周边乱局既要分门别类,又要统筹应对,积极促进周边总体和平稳定与发展,切实维护自身地缘战略利益。
一是大力强化“周边是首要”与“维稳”、 “维权”并举的意识,集中精力.加大投入、专注周边,科学研判.及时反应、积极引导。要树立“和平发展、重在周边”与“和谐世界、始自周边”的战略意识,整合处理周边事务的体制机制、形成合力,对周边重点国家政局演变前景及其原因深入调研、突出预警性。
二是适时制定“大周边战略”,拓展中国周边的内涵与外延, “做深、做实”周边工作。在坚持“四片经营”的基础上.统筹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与南太“六大块”,打破不同区块之间的分割.形成联动机制。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与安全合作,整合与创新周边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建构和谐、有序、安全、繁荣的周边新秩序。
三是周边地缘战略坚持“东西兼顾”、 “陆海并举”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统筹”方针。妥善兼顾地缘“西线”与“东线”,同步开拓“陆权”与 “海权”.统筹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
四是针对周边国家政局动荡的“三种情形”,对症下药,强化危机管控,维护正当权益。针对所谓“成熟民主国家”的政局突变,防止其冲击与中国的双边关系;针对所谓“转型国家”的政局异动,防止其对华政策出现严重倒退;针对所谓“问题国家”的政局“混沌”.妥善维护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有效防范海外利益重大风险。
五是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与主要大国增加沟通、协调与战略互信,积极应对其对华渗透、挤压与围堵,致力于共同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在反恐、防扩散、抢险救灾、发展援助、 “维和”行动等方面自主承担力所能及的“大国责任”,维护中国”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形势与政策论文—朝韩问题博弈发布时间:2011-04-13 19:01:17 作者:360读者网
360读者网—>形势与政策论文版块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经过网站重新排版发布,确保浏览质量。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继1999年的第一次延坪海战和2002年的第二次延坪海战后,2010年11月23日下午,朝韩间在延坪岛爆发了第三次冲突。下午约2点,朝方向延坪岛上发射炮弹200余发,造成韩国军民数人死亡,多人受伤。受到炮击后,韩方立刻疏散岛上居民,并进行回击,用K-9自行火炮向朝方海岸基地发射炮弹80余发。
冲突起因是11月23日,韩军在延坪岛争议海域进行炮击军事演习,朝方此前曾多次向韩国方面呼吁要求停止演习,但是韩方不予理会。下午,朝方便向延坪岛发射了炮弹。
炮击事件发生后,韩国总统李明博立刻召开紧急安全会议,并要求“务必使摩擦不再扩大”,韩军方也向朝军代表发去通知,要求停止炮击。而朝方则宣称,韩方对朝鲜海域进行炮击,是军事挑衅,要求韩方立刻停止军事演习,并且不排除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炮击事件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国纷纷表态,或是谴责朝鲜,或是要求双方克制,防止事态扩大。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于23日晚与李明博通话时表示,双方应该举行更多的军事演习,扩大军事合作,以回应韩国对朝鲜的炮火攻击。
在炮击事件发生后5天后,11月28日,美韩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开始联合军事演习,时间将持续4天。
延坪岛冲突,其根本原因是韩朝海上划界不一致的问题。朝鲜战争结束后,停战双方确定了以北纬38度线为军事分界线,即双方的陆地边界。但是在海上分界线的划定问题上,双方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多次会谈未果,随后美国联合国军司令部于1953年8月单方面宣布了海洋分界线,称之为“北方分界线”(Northern Limit Line) 。 分界线的东海岸线由朝鲜半岛东方陆军军事分界线尽头向东海面延伸218英里(348.8公里);西海岸线由西方陆军军事分界线尽头向西海(中国称黄海)延伸42.5英里(68公里)。联军划定的海上非军事区将朝鲜半岛的大清岛、小清岛、大延坪岛、小延坪岛、白翎岛囊入其中,要求朝鲜的船只不得跨越这一区域。而朝鲜方面则不承认这条“海上分界线”的存在,并且自行制定了50海里宽的军事区域。从此,双方在西海海域摩擦不断。
除了政治原因,经济原因也是诱发这一地区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延坪岛附近的西海海域是韩半岛的重要渔场,盛产梭子蟹,被当地渔民称为“黄金海”。虽然渔场海域处于双方的争议海域,但是,由于捕鱼捕蟹利润丰厚,因此韩国渔民经常跨过分界线,进行捕捞作业。在韩国金大中执政时期,随着半岛局势的缓和,以及其推行旨在缓和南北关系的“阳光政策”,朝鲜渔民便也开始来到这片海域捕鱼,有时一年达到20到30次。朝鲜频繁的捕鱼活动在韩方看来是一种侵略行为,韩方派出巡逻舰在海域附近进行巡逻,并驱赶朝鲜渔民,而朝鲜为了保护本国渔民的经济利益,也派出巡逻艇进行护渔。双方剑拔弩张,最终于1999年六月十五日爆发了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的最大的一场海战——第一次延坪岛海战。开始,朝鲜人民军海军警备艇突袭黄海延坪岛附近的北方分界线,在朝军首先开火后,韩军立刻发动反击。海战持续了十四分钟,韩军大获全胜。朝鲜人民军海军至少死亡30人,70人受伤,1艘鱼雷艇被击沉,5艘舰艇受到了严重打击,4艘舰艇受到了中等打击;而韩国只有11名士兵受伤,2艘舰艇破损。朝鲜对这次冲突做出了极为强烈的反应,表示“坚决不承认所谓‘北方分界线’”的存在,韩朝矛盾进一步激化,在2002年6月二十九日又爆发了第二次武装冲突,被称为第二次延坪海战,双方交战25分钟,韩军有6人死亡、18人受伤,1艘高速艇被击沉。据韩国估计,朝鲜有13人死亡,25人受伤。
从纵向来看,延坪岛炮击事件是两次延坪海战的延续,都体现了朝鲜方面对西海海域及其岛屿的领土主权诉求,从朝鲜方面来看,这次炮击延坪岛可能主要有这几个目的。
(1) 表明自己对延坪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和捍卫领土的决心,以及对韩方军演的不满与强烈谴责。从事件进展来看,可以看出,是韩方在护国军演中首先向两国争议海域开炮,朝方在开炮的。与前两次延坪海战都是朝鲜海军舰艇首先越过北方界线不同,此次是韩国方面首先打破平衡,朝鲜则是“后发制人”,并且朝鲜之前多次呼吁韩方要求停止军演,韩方则一意孤行,则朝鲜的炮击在舆论上具有一定的正当性。至于对岛屿上军事设施炮击造成人员伤亡,则是朝鲜“以千万倍的反击回击敌人的进攻”的宗旨的最好体现。并且,朝方对延坪岛民居和军事设施的“准确打击”也进一步表明,一旦冲突升级,延坪岛上将是一片火海。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朝方有权利对属于自己领土的任何地方实行军事行动。
(2) 激励国民,强化统一感,归属感。众所周知,朝鲜的一直希望统一半岛,建设强盛国家的。有媒体报道,在炮击事件发生后,朝鲜平壤居民便开始庆祝胜利,“南傀儡军遭到沉重打击”有利于激发朝鲜人民对国家的归属感,使之对统一“充满信心”,也有利于劳动党对国家的统治。
(3) 树立威信,为上层权力交替铺设道路。11月7日,朝鲜公布了为劳动党政治局常委,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禄治丧的国家葬仪委员会名单,朝鲜接班人金正恩继金正日之后,在名单上排名第二。这是自金正恩在朝鲜阅兵式上以接班人身份登场以来,第一次名字排在第二位。金正恩只有27岁,无过多的政治资历,在耆老宿将众多的朝鲜军队里,并没有过多的威信和政治资本,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大事”,能够在短时间内树立威信,有利于控制局势,确保两金过度的平稳性。根据外媒报道,想韩国方面进行炮击的正式由金正恩掌握的,负责朝鲜西南防务的第二军团。所以,这种假设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并且,这种事情在朝鲜之前的政治权利交替过程中也有先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朝鲜先后制造了两起重大事件,一般认为,两者均由正在准备登基的金正日一手策划。第一起事件是发生在一九八三年十月九日的仰光爆炸事件。这起发生在在缅甸首都仰光的昂山将军墓地的恐怖袭击事件,共炸死前来缅甸进行访问的一名副总理和三名部长在内共21名韩国政府人士和缅甸人。第二起震撼世界的瞩目事件是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发生的大韩航空858号班机空难事件,由金贤姬等朝鲜特工负责执行的该起恐怖袭击事件共导致115人丧生。所以,有理由相信,朝鲜的首次向韩国有平民居住的陆地开炮的行动,是在在为其第三代领导集体上台造势,也符合朝鲜的媒体将金正银塑造成“军事天才”,以增加其接班的正当性的推论。
从横向来看,此次炮击事件,是继今年3月份天安舰事件后,韩朝又面临的一次紧张局势。
韩国的态度:韩国自从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放弃了金大中政府和卢武铉政府所坚持的对朝和平的“阳光政策”,转而实行对朝的“无核,开发,3000”强硬政策,李明博的对朝政策引起了朝鲜方面的严重不满,两国陷入了严重的军事对峙之中。特别是2010年七月份起与美国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更加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在炮击事件发生之后,韩国总统李明博要求“务必避免使事态扩大”,并跑到地下掩体召开紧急安保会议,而随后韩国防长金泰荣因为“应对不力”而递交辞呈,据报道,韩军在遭受炮击时,延坪岛上的六门K-9自行火炮中有两门出现故障不能使用,而韩军的雷达也出现故障,直到15分钟以后才搜索到朝军的的炮兵阵地,由此看来,韩方是没有充分准备的,虽然当时正在进行护国军演。韩一方面宣称要严惩入侵之敌,而另一方面又希望尽量避免事态扩大,可以看出其在对朝方面的矛盾心理。
与朝军相比,韩军拥有先进的美制武器装备,也是全球少有的装备了宙斯盾驱逐舰的国家(“广土开大王级”),但是,在地理战略上,韩国最致命的是,首都首尔离韩朝军事分界线太近了,只有50公里之遥,在朝鲜120毫米和155毫米口径重炮的打击覆盖之下,一旦战争爆发,“首尔将在十分钟内成为一片焦土”(朝鲜军方语),而朝方在军事分界线附近的地下掩体里部署了上万门重炮。朝方还拥有相当数量的战略战术导弹。这是朝方的不对称优势。首尔有1000多万人口,约占韩国总人口4800万的四分之一,而GDP则占到了国家经济的二分之一,所以,韩国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首都遭到攻击。因此,韩方只有依靠驻韩美军的空中优势,在战争爆发时实行先发制人式的“外科式手术打击”,先行摧毁朝方的炮兵及导弹发射基地,才能确保自身安全。所以今年,韩方一方面为了体现对朝强硬政策,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对朝防务,与美军举行了诸多的演习。而在韩国独自对朝强硬态度的背后,是否存有顾忌,是值得怀疑的。
美国的态度:美军在西海的介入,将使美国成为事实上的获益者,一方面,在半岛双方,虽然一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冲突,但是,双方从根本上来说都不愿意打仗。从韩国方面来说,战端一起,首尔必将成为废墟。国家的政治经济命脉必将受到严重摧毁,甚至会退到韩战之前的水平,这对大力发展经济的新兴经济体韩国来说是不可忍受的。朝鲜,则毫无疑问,威权体制将彻底崩溃,这也是在接班过程中的金正日,金正恩父子极其不远看到。所以,南北必将在“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中保持脆弱但相对稳定的政治平衡。(驻韩)美军,一方面可一再炮击后以保卫盟友为名,加强在西海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甚至进一步增兵,另一方面,可以加紧对朝鲜和中国的牵制,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延坪岛炮击事件是由韩朝双方共同“所致”,炮击前后,双方各自不同的目的最终导致了现在的结果,而幕后参与的第三者,则是——美国。
韩朝双方围绕延坪岛的冲突不会结束于这一次,西海局势仍将扑朔迷离。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