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最新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十四篇)(全文完整)

最新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十四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5-09 08:55:1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十四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最新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十四篇)(全文完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今天,我上了《黄河颂》,此刻自信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思绪却掀起万丈狂澜。

我认真备课了。教学视频看了两个,教学实录打印若干。充分取长补短后,又实际研究了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1.反复朗读,感知思想内容2.学习语言运用技巧3.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我知道这样的一篇诗歌,可以简单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可是,只有朗读,怕语言品析落空,缺少语文课堂最实效的内容;怕缺少爱国情感的渲染,又失去课堂的深度。我纠结了很久,决定一个不放手。

三大板块,遂在我脑海中成形。

先朗读(蓄势)--品语言(实质)--扣现实(升华)

但,这样割裂的板块,却让我忽视了语文中最重要的“品读”实为一家。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学生知道要抓关键词,学生说“奔向东南”的“奔”和“劈成南北两面”的“劈”要重读,可以表现黄河水的气势,“望黄河滚滚”的“望”要读得拖长一些……我频频点头,我想顺势深入,“奔”写出水流的速度,展现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再启发“望”换成“看”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可是,忽然脑海中又清晰出现我早已设计好的课堂思路,现在品析了语言,下个环节怎么办?我还设计了名师洪镇涛上诗歌课的形式呢,学着他先从语言的角度提出示范问题,让学生用换词、比较的角度再自己提出问题,整个课堂既形式活泼,学生主体又有效体现,教学效果也特别好。如果我现在自然而然解决语言赏析,那下一步我上什么呢?

刹那的犹豫矛盾之后,还是决定按预设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范围内。可越往下,越觉得凶险茫然。这个词语赏析已经在朗读指导时浅尝辄止了,关键是学生再怎么找词语替换其实质都差不多。“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展现黄河的气势力量之美。这一赏析环节实质上进入了无聊重复阶段。马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我方才悟得缺乏实质品析的朗读指导如空中楼阁,“品”与“读”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因为我的人为割裂,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而这些本可以用来联系现实,拓展深度。我已经设计了在结尾阶段引入正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长关于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我想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定会在诗人的点燃下,在现实的冲突中熊熊燃烧,那么这节课的思想魅力也不言而喻了。只是,还是我这个教者缺乏应变的智慧,文本解读的深度吧。

一节遗憾的课!但,谁又能说教学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一节课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学,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还记得某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时,我对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成老师说:“成老师,我好想重温初中的感觉,你给我们上节课听听吧。”成老师豪爽地拍着胸脯大声说:“行,你们想听什么课?”我们组内一致大叫--《黄河颂》。笑言已过。十多年来,校内公开课听过无数,只是《黄河颂》始终无人问津。我想,这就是有一类课文,语文老师始终欢喜不得,永远不会选择来上公开课的。

今天,我上了《黄河颂》,此刻自信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思绪却掀起万丈狂澜。

我认真备课了。教学视频看了两个,教学实录打印若干。充分取长补短后,又实际研究了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1.反复朗读,感知思想内容2.学习语言运用技巧3.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我知道这样的一篇诗歌,可以简单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可是,只有朗读,怕语言品析落空,缺少语文课堂最实效的内容;怕缺少爱国情感的渲染,又失去课堂的深度。我纠结了很久,决定一个不放手。

三大板块,遂在我脑海中成形。

先朗读(蓄势)--品语言(实质)--扣现实(升华)

但,这样割裂的板块,却让我忽视了语文中最重要的“品读”实为一家。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学生知道要抓关键词,学生说“奔向东南”的“奔”和“劈成南北两面”的“劈”要重读,可以表现黄河水的气势,“望黄河滚滚”的“望”要读得拖长一些……我频频点头,我想顺势深入,“奔”写出水流的速度,展现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再启发“望”换成“看”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可是,忽然脑海中又清晰出现我早已设计好的课堂思路,现在品析了语言,下个环节怎么办?我还设计了名师洪镇涛上诗歌课的形式呢,学着他先从语言的角度提出示范问题,让学生用换词、比较的角度再自己提出问题,整个课堂既形式活泼,学生主体又有效体现,教学效果也特别好。如果我现在自然而然解决语言赏析,那下一步我上什么呢?

刹那的犹豫矛盾之后,还是决定按预设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范围内。可越往下,越觉得凶险茫然。这个词语赏析已经在朗读指导时浅尝辄止了,关键是学生再怎么找词语替换其实质都差不多。“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展现黄河的气势力量之美。这一赏析环节实质上进入了无聊重复阶段。马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我方才悟得缺乏实质品析的朗读指导如空中楼阁,“品”与“读”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因为我的人为割裂,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而这些本可以用来联系现实,拓展深度。我已经设计了在结尾阶段引入正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长关于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我想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定会在诗人的点燃下,在现实的冲突中熊熊燃烧,那么这节课的思想魅力也不言而喻了。只是,还是我这个教者缺乏应变的智慧,文本解读的深度吧。

一节遗憾的课!但,谁又能说教学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一节课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学,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文章前半部分有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本文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这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4、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叙事简洁,内容较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不会遇到太大问题。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是教学的难点。根据上述情况,我设想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后我布置家庭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3、上网搜集有关能解释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成语,俗语,或者故事。

下面我说说第二课时的导学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先复习提问: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学生回答加深印象。然后导入第二个环节。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朗读本节课的目标后,让学生按三卡学案学习 

我首先从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解读“雪松的本领”入手,设计题:有人说:“雪松面对风雪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应该自始自终都挺立不动,顽强地抗争,那才是勇者。”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雪松的本领”明白雪松是怎样作出适当的让步,才得以生存下来,而东坡的其他杂树没能生存下来又是什么原因。通过学生利用课文语言对这一看法进行反驳达到更好地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有了理解作依托,学生一定会读出真正的感情,读出对雪松的敬佩和赞美。

接着,我让学生联系旧知,领会“雪松的本领”。

1.“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眼前的雪松使我想起三年级所学《卧薪尝胆》中越王屈尊为奴,卧薪尝胆十年,不是( ),而是 ( );上册《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躲避廉颇,不是( ),而是( )。(温馨小提示:组织好语言。)

通过这一练习,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最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雪松的本领”。生活中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弯曲”思想,联系这些人和事想一想你对“确实,有时弯曲不是 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这句话的理解。(要有事例)(温馨小提示:①组内挑选较好的事例展示②形式可多样)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第一课时之后,我安排学生们上网搜集有关能解释这两句话的成语,俗语,或者故事,为深入而形象在理解这两句话作了辅垫。用收集到的事例来证明着句话的正确性。

三、展示交流:

但这个环节中由于第一个问题在设计时导学不够精准,展示要求不够明确,使学得快的组,展示第一个问题时,利用第二三环节的内容进行反驳,使得后两个题就没时间展示。虽然在汇报过程中,学生思维敏捷,发言非常积极,所列举的事例也很有说服力。但听的同学是否进一步地理解“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不得而知。

虽然不成功,但我认为,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一载体,我们应该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一目标进行有效的实施。因此,在课堂上要改变原来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收集资料,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大一的上学期就要过去了,回想自己这一学期的学习情况,有进步也有不足。今天我有这样一个机会,好好思考,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这可以说是很必要的了。

回想起自己在没进大学之前,自己努力着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我为此努力着,奋斗着。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争取考到北京去,去看一看那个精英聚集的城市是否能有我一席之地,再在那找份好工作。当初的梦想很单纯,我也是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的。我花我的大量时间在学习,对学习有这极大的兴趣,可能是有了目标的原因吧!我的成绩也是很好,总是班里的前几名,与大家也很谈的来,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互相督促,互相鼓励。那真是一段人生美好的记忆啊!上了中学我的学习也是一如既往,从未动摇过。我感觉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人生的追求,并且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我一直认为人和人没有什么智力上的巨大差异,一些人之所以在学习上取得巨大收获,是因为他所付出的时间比常人多的多。俗话说,笨鸟先飞。如果我们没有什么天赋,又想取得成功,我们就必须先飞,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我的中小学时代的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进入大学以来,我的生活和学习有了明显的改变。我是一个北方人,我习惯了家乡的一切。而我的大学是坐落在南方,首先从生活上就有很大区别。我习惯吃面食,他们习惯吃米饭。语言上,我刚开始听不懂他们的方言,他们所共知的一些事。我顿时有一种孤立的感觉,交流上出现了障碍。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是省内的学生,我努力找寻我与省内南方同学的共同之处。通过聊一些省内大家熟知的一些事,我慢慢和他们打成了一片。现在,我们之间已没什么障碍了。我已融入了这个大学生活。

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有了很大的差别,课的种类多了,难度也加大了,不过课余时间也变的充裕,自由了。大学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旅程。我很重视,我每天都坚持学习,预习,复习,做练习。刚进校,我们就组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大学英语分级考试。我凭着高中扎实的功底,顺利通过了这两门考试。我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了,也变的更加积极了。有一些科目有着很好的表现。不过也有不足,我的高等数学,学的不好。由于难度大,课程紧,我很难跟上老师的步伐。一度成绩下降。其实与我的学习态度也有关。我一直试图找到提高我的成绩的方法,我开始每天做高数试卷,开始不会做,不过慢慢地,我就上手了。以前不懂的问题,通过做综合卷,解题能力有了提高,也慢慢理解了。不过只有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虽然学习没有什么负担,有好的学习环境。不过我要想在我的学习方面继续取得成就,一个完善,详细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大学是一个大舞台。在这里能学到好多东西。大学生活要有计划,才能更好的利用好这段时间。在大的计划中,我要提高个人的修养,开阔自己的眼界,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为人处事的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找寻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并完善。

在学习计划中,首先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还有学习毅力。其实我的学习毅力有待提高。为了改善我的学习,我制定如下计划:

一、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给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做个安排。

二、保证学习时能心无旁骛,集中注意力,做什么事情都能百分百的投入。注重效率和质量。注意劳逸结合,学就拼命的学,玩就开开心心地玩,既要保证学习,又要注意压力的缓解。这要从小事一点一滴的培养,我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三、找寻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修正,提高学习能力。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学习总结,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对方法的运用。有时总结,比学新知识更重要。

四、在上课方面,要下狠功夫,做好预习工作,要跟上老师进度,甚至可以先学。

五、就是要克服惰性心理,不能偷懒,坚持执行自己的计划。很多情况,学习没有提高不是没有计划,也不是没有动力,更不是没有目标,而是没有毅力。没有坚持。

说到底是没有对学习的认识。没有思考,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

我参加大学生学习指导之后,受益非浅。不是学到了好的学习方法而感到受益。而是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说,思考。对学习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这门课使我更加开阔眼界。思想上也提高了不少。对于老师上课所举的一些案例,所做的一些剖析,很是佩服。老师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经验,传授给了我们。使我们少做错好多事,少走好多弯路。

大学生学习指导是一门启迪人生的课,是一门经验交流的课,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妈妈格外特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妈妈影响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也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这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识字教学

1.读中识字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先把生字在文章中圈出来,然后再把文章读通顺,这样,生字在学生找的时候有了一遍印象,在每次读的时候又可以有意识的注意生字。使生字能够经常再读中呈现,效果更好。

2.猜谜语识字

我先自己编了两个谜语给孩子们猜,如“一口咬掉牛角”,“家中人一口”。学生马上猜到是“午”和“合”。之后,我让学生自己给生字编谜语给同学猜,评选出编谜语能手。同学们兴趣一下子来了,有的编“棉: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有的编“照: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下四滴血”;有的编“晒:太阳西边照”等等。通过编谜语,学生不仅对字形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提高了识字兴趣,从识字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抓住主线,理清顺序

这篇文章较长,当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提醒学生观察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在排版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读书后很快发现文章每个部分内容都自行空行。于是,我就请学生联系平时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看看课文写了哪几个镜头,学生十分容易按照课文已经分好的段落去理清顺序,并加上小标题。这样就把故事连贯起来有了整体了解。

二、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教学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这里,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说到哪一个程度就到哪个程度,不要求学生更深的去理解,因为这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我们成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课 文,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提升孩子们的爱国 情感及民族自豪感。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20__年7月13日,北京申奥胜出后,历史的瞬间成了欢乐的永恒,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作家肖复兴也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及激动,写了这篇《向往奥运》,全文表达作者申奥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也表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这篇文章语言晓畅,情感真挚,耐人寻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操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在上这节课时所定的研究主题是"如何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想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但在上这节课的过程中感觉到,我这堂课的设计存在和多问题,总感觉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根本没有进入文本中。课下我也进行了反思,通过老师们的评课,我知道了问题所在,首先我把这节课阅读教学的目标拔得太高,所以设计了很多问题,试图把学生引导我的思路上来,没有给学生留够自主学习和体会阅读的时间,使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目标没有达到。这次的研讨课,每节课都订了研讨的主题,我的这节课主要是研究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但是可得一开始我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生字的复习上,致使后面的教学时间有些不够。我们现在的教学提倡课堂的高效性,我的这节课有些环节出现了无效,所以我觉得这是一节失败的课。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生高效、快乐的学习。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丽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们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舞台。

为了打造好这个平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满足的话,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的思维在无拘无束中发展、飞越、撞击。

2.“以读为本,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生活处处皆语文”,我努力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注意课内的积累和课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目光牵引到课外。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因此,课前我们谈到了刚闭幕不久的雅典奥运会,课后我又建议学生去收集有关奥运会和有关北京的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八

这篇文章主要告诉师生“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一定要“精确”。这一课是给孩子的,也是给我们老师的。我们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精确了吗?问这个问题其实是这篇文章教学的题外话,但个人认为,也是我们老师应该问自己的话。因为我们老师自身的精确,更能够影响孩子。

关于竺可桢精确观察的故事是很多的,这篇文章只是其中的一篇,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教学中我发现,在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时,我们的重心都落在了竺爷爷的身上,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竺爷爷的,的确是让学生与名人对话,从而在母语学习中习得素养。但我认为这样教不全面,因为这里还有一个人物,那就是杏树主人家的那个没名没姓的孩子。我觉得这个孩子对孩子的启发意义更大,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年龄与四年级的孩子差不多(从课文中的图可以看出),因为这个孩子能够记住竺爷爷的话,并且在一年后准确为竺爷爷提供了信息。现在的好多孩子忘的太快,缺少着这种长时间。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老师为学生提供的问题,往往也缺少着这种长时间。因此利用与这个孩子的对话,引导学生把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留下来,记下来,以后时机成熟在去解答,也是一项重要的素养。

如果我们研究苏教版五下的《二泉映月》同样会发现到这一点。阿炳的师傅第一次带他到二泉时问他听到了什么,阿炳说没有听到,师傅说以后你会听到的。如果当时阿炳的师傅告诉了阿炳答案,《二泉映月》也许就不会产生了。

当然这两篇有着本质不同,因为竺爷爷并没有精确的杏树开第一朵花的时间,这个时间应该说是这个小孩子记住问题后的告诉。而《二泉映月》中阿炳的师傅还是能够听到其他的,他怕阿炳不明白,所以没有告诉,要是鼓励他体验。

因此,读这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我就从两个对话层面进行,这样学生就有了两个收获,既收获竺爷爷的研究品质,也有个一个榜样。

另外,读《第一朵杏花》大家都清楚,这篇课文的题目起的非常好,没有直接用“竺可桢爷爷”等其他题目,因为这个题目本身就内涵着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是两个人两年的劳动果实。所以,抓住两个来教,那是我们应该走的一条路,是一条更全面的路。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九

“诗不好教。”这是许多老师曾有的教学困惑。三年级国学启蒙中的《钱塘湖春行》作者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一篇选自《白氏长庆集》的小诗。我认为在课堂的处理上过重讲解生字词,接着让学生背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难免有些硬性“填鸭”。古诗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赏析,通过短短的诗句,让读者有“穿越”的感觉,能够体会到作者当时所见、所闻和所感。这首诗的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钱塘湖的春天。本堂课教学设计思路需要清晰,主次分明,抓住“早春”二字设置“读诗—说诗—改诗—背诗”等系列环节,其中重点突出“说诗”和“改诗”等主体部分,环节设置要做到既有梯度性又有针对性。

“读”是赏析诗歌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感性认识的第一环,本堂课采用自由读和默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将学生引进诗歌的殿堂,进入诗歌的语言,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精妙。

“说”与“改”是本堂课的教学亮点。尤其是“改诗”这一环节,既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代诗歌的教学,最高的境界为能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中。如何引导学生再创一个符合诗意的意境呢?只有在诗歌精练而含蓄的语言上下功夫。“改中品”这一教学方法正是通过对字词的反复比较、推敲、锤炼让学生体味诗境、诗趣。

“背诗”这一环节能够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我认为:文本内的作者情感挖掘得不够。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才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更准确地看到诗词的精妙所在。

反思这堂课,有两点明显的不足:

1.人文性体现得不足。整堂课教师都很注重语言的学习,但人文性也多是体现在文本之外的教师言语、行动和表情中,文本内的作者情感挖掘得不多,导致文本语言的学习缺少文本情感的关怀。

2.自主性体现得不够。小组讨论前,由于教师没能放手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导致小组活动中少争辩,少合作,结果小组的发言便成了小组代表“个人”即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发言。这是变相的“一言堂”!这是变相的“灌输”!只是先前是由教师一言灌输的,而现在,则是由少数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言灌输。

这便是我这次教学中的最大败笔,也是我这次教学后的最大收获!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十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习的欲望.

2. 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这些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3. 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 本课教学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乘数中间是0的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一题204×3,这一阶段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我在教学中也得到一些启发。

1、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讨论机会的情境,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

2、充分相信学生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理解深刻。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十一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针对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我从几下方面如手:

一、利用情境图,用讲故事方式进行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对与一年级孩子来说,讲故事是教学手段之一,特别是童话故事。我利用情境图创设情境,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一下子就吸主了学生。在老师和学生共同讲故事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枝”到“zh ”,由“吃”到“ ch”,由“狮”到“sh ”,由“日”到“ r”的过程,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新的联系,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大大地提高他们对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

二、联系表音形图,让学生探究字母读音。

在教学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学生自主与合作的精神,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探究的命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发音,体会发音过程,探究发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产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三、利用顺口溜记住字母。

要把汉语拼音记住,记得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不让豪语拼音忘记,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要自己的方式记住字母,这对已有些识记豪语拼音经验并喜欢探究的小朋友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好机会。他们都会跃跃欲试。如:人耍狮子sh 、sh 、sh ,老师老师sh 、sh 、sh ,狮子狮子 sh、sh 、sh ,s +h = sh 、sh 、sh。。。。。。

四、利用游戏,巩固字母。

对与本地孩子来讲,要发准平舌音与翘舌音很难,因受地方语音的引响。利用游戏“看谁听得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五、利用“师带徒”形式教学。

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的方法来学习新的音节,并且利用我当“小老师”互教互学,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读好整体认读音节及它的四声。

六、不足之处。

回想整堂课,不难发现有些欠缺之处:1、个别学生对sh 与r 的发音不准,shi 与ri 的发音不准,在以后教学中,要多关心后进生,要用放大镜来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2、s 和 r的书写不正确,需要耐心和细心,多练是关键,但是还有个别学生书写得较差有待多多练习。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十二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在这里开始书写日记、心情 …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课文篇幅较长,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但由于课问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接着抓住“挖”字,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里都泪光闪闪。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习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十三

学习课文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为家里人做了什么事”?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可他们感兴趣的却是老师在生活中的事。

新课改开始后,我努力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说,大胆地问,可我却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学生,以至于面对学生的发问,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细细想来,这两年,我结婚后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块儿,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工作,回家还得做家务,哪里还有心想父母,照顾父母。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

啊!这难道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生活吗?可怕啊!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老师为人师表,应率先垂范,不光是在课堂上用书本上的内容去熏陶教育学生,教孩子做人,更应该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

想到这儿,我知道了下节课该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该怎么去做……

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篇十四

《隆中对》虽然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是课文长,难度大,重点多。要想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也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在教陈寿的《隆中对》时,我一直在考虑怎么避免这个问题。我尝试进行了“问题——活动”文言文教学模式。

我首先抓住了一些兴奋点来设计教案,并在授课的适当时机恰如其分地制造兴奋点。如“激趣导入”部分“三国地图”,都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跨越了时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国时期,目睹诸葛亮笑谈“天下三分”的策略。在“角色演读”的环节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当然,这少不了他人的帮助。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这和诸葛亮“隆中对策”中所提倡的“用贤”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评‘对策’”环节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了其“主角”的作用,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补缺者,学生思维的活跃远远超出了老师预先的估计,这其中也少不了课前广泛阅读所起的作用。

这种方式的学习,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增加了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其要义是进入文本所描述的具体情境,因知世、论世而评人,又因评人而反观课文的用语,咀嚼语句中的真实内涵——最终实现对文言文的有效学习。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二者就会形成解读的合力。

“问题——活动”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文言文的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

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如果能让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会随之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同所有上过的课一样,这一课还是有不足之处,比如学生概括诸葛亮对策的要点时,表现为语言不够简练,要点不够全面,意识不到对话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老师再认真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引导语。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尽量弥补这一缺失,力争把每一课都上到最好。

推荐访问:反思 教学 黄河颂 最新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简短(十四篇) 黄河颂教学反思与后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