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师德征文题目【6篇】

师德征文题目【6篇】

时间:2022-05-12 18:05:03 来源:网友投稿

征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ēng wén,指某个办事部门为了某个活动公开向社会征集有关的文章。该类文章没有题目、题材、格式的限定,与作文大体上一样,但更好写 ,因为局限少了很多。可以根据举办方的活动写些相关文章。征文启事的写作,关键是要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师德征文题目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师德征文题目6篇

第一篇: 师德征文题目

师德,托起教育的风帆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认为这是对师德重要性的最好解读。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如果说传道授业解惑是一艘船,那么师德就是一股风,它将扬起教育的风帆,载着学生到达理想的彼岸。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重要人格魅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合格的学生。修炼自己的品格和德行。作为老师要注重自己的品德和人格的修炼,要想教好学生,自己就要做好学生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率先垂范。所谓思想指引行动,作为教师要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给学生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用一颗热情的心,把无微不至的关爱时时送到每个学生的身边,以真挚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师爱是一种尊重,是一股力量,是一腔激情,更是一段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我任教的班上,有一个男孩子叫晓州,作业一贯潦草,多少次的苦口婆心却收效甚微。一次我又看到了晓州的作业,但可能是实在见得多了,那天的我却没有愤怒,相反,平心静气地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字迹潦草,希望你可以把它写得工工整整的!”写下这句话,其实并没指望什么效果,只是想再次指出孩子的缺点,并给他一点鼓励。第二天,孩子的作业交上来了,果然不出所料,一切依然如故。看到他依旧潦草的作业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昨天写的批语。我再次提笔,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仍然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我连续给他写下了这样的几句话:

“我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我还是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我永远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

晓州的作业终于有了彻底的转变。记得在那天,当孩子那无比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时,我的心简直惊喜到了极点。而且,从那以后,我再找他谈话,或是义正辞严地批评他时,发现他的眼神里比以往更多了一份真诚和信赖。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孩子们固执,我们要比他们更固执;孩子们耐得住,我们要比他们更耐得住。暴风骤雨般的苛刻和急功近利的矫正是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我们需要耐心,这耐心不是心情好的时候,给予孩子们支持与鼓励,更应该是压制不了愤怒的时候,还能静下心来,给孩子一份信任。同时,我们还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他们带给我们惊喜。

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每一颗心的深处都有一份净土,只有爱的航班能到达,只有爱的教育能创造奇迹。 所以,老师需要有爱心、耐心与热情把自己放到学生中,放到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中,放到远离功利的清寂的时光中。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追问: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什么?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更优秀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曾获得美国最佳教师讲的罗恩·克拉克老师给我很大的启发。他凭借着自己对教育似的热爱和忠诚,他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向上的班级,在他们身上培养出了幽默、勇敢、热情等于修素质。作为班主任,我深知对学生品德,性格,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而教育是体现在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谈话沟通,和一个个细节中的。记得在班会中我带领学生了解霍金的身残志坚和伟大贡献,感叹生命之于宇宙如此渺小。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唱响“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明白即使我们渺小如苔,也要华丽绽放……

师者传道对象是在不断更迭的,但是教师的职业理想是需要我们追求和坚守的,那就是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我们应无愧于这份职业,无愧于这份事业,无愧于自己内心追逐的职业理想,固守这份岗位,坚守这份职责,让每一位学生在成长的路上,明确方向和目标,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教育,我们不是在画板上涂画,我们更像在学生心的田野上播撒种子,种下理想,收获信念;种下勇敢,收获坚强;种下坚定,收获自信……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唯有为人师表,热心奉献,不忘初心,铸就师德师魂!

第二篇: 师德征文题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师德教育

广平二中 曹艳敏

我是一名从教十六年的老教师了,匆匆十六载,转眼而至。从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而在数年之后我更加坚定我要站在教育第一线,我越来越热爱这个职业,从写这篇论文开始我才意识到我干的是一项事业,关系国家兴衰的大事业,而且我必须做好,刻不容缓。

静下心来想一想,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对师德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现代教师就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未来人才,而不是一味地要高分。这就要求教师要先有师德。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师德应以师爱为魂。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可见师德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教师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和蔼的态度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如今的中小学生学习条件好了,都有了良好的学习机会。然而,学生的“两级分化”越来越明显,也就造成了他们心理的某些障碍,特别是其中的后进生,存在着较严重的消极心理,此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关爱他们,尊重他们,势必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业乃至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到:“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出最重要的东西来讲。”这正是一碗水与一桶水的道理。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高度的组织才能,敏锐的观察能力,要求教师不仅要完全驾驭教材,而且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要达到新的高度。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最后学历和取得的知识水平,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教师应当掌握专业学科前沿知识,必须认识和掌握学科知识的新动向,只有掌握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而在学生中享有不可动摇的威信。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层出不穷。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进自身发展,从而改变自己工作和生存状态。新时代教师责任之一是终身学习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班主任。班主任是否有良好的师德对学生影响之深不言而喻。

首先,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以心灵感召心灵,以激情唤起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灵魂丰富灵魂”,才能收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意识到榜样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德育典范。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初中班主任的行为对于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并在班级日常管理与课堂教学中,将言传和身教有机结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以自身的言行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应身体力行,把握好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应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温和的相处之道,在德育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首先自己保证做到,从而才能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信服力,促进后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要求学生不能戴首饰,那么自己的衣着打扮就要简洁朴素;要求学生准时到校,那么自己就不能无故迟到;要求学生刻苦学习,那么自己就要对学生有耐心和责任感。在学校中,针对扔垃圾这件生活中的小事情,教师不仅需要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对学生提出相关要求和教育,还应在实际的生活中,自己做到不乱扔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捡起。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改掉乱扔垃圾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身体力行的教学方式远比片面的说教更有教学价值,也更能达到教学目标。行为是一本最优秀的教科书。班主任必须时时、事事、处处都严格要求自己,正人正己,身体力行。作为班主任,要培养起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班主任自己就应该首先要具有这种优秀的道德品质。班主任只有自己真实地体会到德育工作者要“德为人范”,才会取得理想中所要达到的德育效果。

其次,班主任要有手段。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班主任要设法改掉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这就要抓住其有力证据。我用的方法是:小组日记和放暗线。我们班是分组管理的,组长每天写小组日记,汇报本组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从宿舍到食堂,从课上到课下,方方面面,边边角角,每天早上从组长们的小组日记中,我就可以掌握班内的第一手资料,发现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及个别学生的行为及时处理和谈话教育。这样不至于因发现太晚而变得被动,或恶性发展,造成严重后果。同时,我也对小组长的汇报进行跟踪调查,看有无不报,少报,包庇现象,我的方法是放暗线,找班内活跃分子暗地调查,汇报,这是隐藏最深的,最贴近学生本质一面的汇报,在做教育工作中拿出来谈话,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最能让学生感到亲和力的。这些一手材料,了解学生方方面面,让他们感到老师很关心他们,了解他们,拉近班主任和学生的距离,在各项工作中都做得得心应手。我用小组日记的这种管理方法管理学生,感到很顺手,有种一两拨千金的感觉。小组长每早准时交小组日记,我把自己当做“皇上”,每天早上一到校,先看“呈上”的“奏折”,还在上面“批阅”,时不时的还“传唤”我的“大臣”,共同商议班内事物。因为把好了学生的脉,所以对症下药,疗效甚好。一般用讲道理的方法,让其自己感悟。对于个别人,要软硬兼施。对于严重的违纪问题,一旦查实,严肃处理,以正班风。总之,德育工作是初中班主任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利用灵活的手段,迅速有效地处理班级事务,并保证学生能够在和谐、向上的班级环境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保尔?柯察金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从事教师职业的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对祖国的承诺,对人民的责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 师德征文题目

师德征文题目大全

  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来说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孩子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下面是YJBYS小编精心整理的师德征文题目大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师德征文题目大全一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没有道德,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做教育的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但,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可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面对厌学睡觉的学生,面对毕业撕书的学生,更有甚者,面对那些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成人种种自私冷漠的行为,他们是否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现代的人”?

  立德,必须从现在开始。我们深知,试卷会渐渐发黄,成绩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但道德——这种特别而美好的东西,却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拥有。

  美丽中国,需要的不是高分数机器,而是有道德的现代的人。

  师德征文题目大全二

  何谓师德?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应具备的,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

  今天,我校邀请采荷中学顾群辉老师给全体教师做师德讲座。她以自己对教育无怨无悔的追求生动地诠释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爱的无私,爱的持久;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宽容别人等于宽容自己;把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我认为,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在学生面前,教师不仅仅是抽象的知识的化身,而且是一个有血肉、有思想、有感情、富有鲜明个性的具体载体,是学生面前最直观、最有魅力的活生生的榜样。

  陶先生还指出:“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的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实践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老师课上得好,耐心辅导,百问不烦,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讲课生动形象,就会在学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得到学生的赞赏。最近,我校陆陆续续接到一些家长的来电来信,有褒有贬。其中三(6)班的家长对厉伟芳、徐淑萍两位老师大加赞赏。认为两位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如父母般的关爱。特别是对徐淑萍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无偿补课充满感激。家长无以回报,唯有加倍支持学校工作。家长自发为班级打扫卫生,清洗窗帘……时时处处维护教师的形象!

  我想,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其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他能成为无声的命令,使学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教师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具有献身精神,学生往往会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促成自己品格的高尚化。宋朝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才兼备,圣人也;德胜才者,君子也;德才全无,愚人也;才胜德者,小人也。才胜德,小人足可以遂其奸;德才全无,愚人无害于人;才德兼备者,圣人足可以遂其志。”高尚的师德修养,是学生的首肯标准,其次才是学问、才能。学生对老师的敬仰更多是来自于对于老师道德、情操、品质价值的判断。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作为学校教师,既要做授业的“经师”,更要做育人的“人师”。既然从事于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就要志存高远、爱校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敢于弃“旧我”创“新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丰富自己的师德底蕴,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人师”,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的文化积淀,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用自己伟大的人格力量塑造下一代完善的形象;用自己满腔的热忱支撑起采一这方理想的天空。

  师德征文题目大全三

  有这样一首诗,中学时代起我就时时诵读,耳熟能详:我是一个老师,我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只要我的鸽群能翱翔蓝天,只要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坚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远年轻,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的生命,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血液的鲜红中奔腾

  如今已成为教师的我,对教师的含义也有更深刻地认识。每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纯洁的眼睛,我就会感到“老师”这两个字的份量。在这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是多么神圣。教师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这些纯洁孩子的一生。因此,我深深懂得,什么是为人师表,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努力进取,不断,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让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三尺讲台使教师照亮了别人,也升华人自己。”甘愿吃苦,乐于奉献,便就形成了教师的精神,教师的职业无尚荣光!我没有理由不骄傲!环顾人类历史的广袤原野,我更是无比的自豪,我找到了那么多声名赫赫的前辈: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代代承传,成就了西方文化史上的丰碑;孔老夫子杏林树旗、广揽门徒、学生三千、贤者七十二,也谱就了东方教育史上的动人佳话。

  在这里,我向大家讲一个真实的。

  在2008年中国四川的那一天,在山崩地裂的一瞬间,在教室坍塌的那一刻。一名教师用一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承受住了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年旧的身躯,弓着背,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用自己最后的姿势,护住了四个年轻的孩子。在三尺讲台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他绽放出的善良,感动了中国,你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三尺讲台,奉献无悔。

  他就是四川教师——谭千秋。

  在他身上有一种力量时刻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这种力量叫做奉献!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学校教师的影子。在我们七中也有许多精心耕作,无私奉献的老师们,他们用平凡但不平庸的一生为教育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他们是“以校为家,以学校发展为重任”的校领头人——杨校长,“躬身捡起一片纸,纯净一片蓝天的”后勤校长——乔校长,“严谨治学、恪尽职守”的师德标兵——孙校长,“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李校长。

  他们是抓教学常规管理的教研主任——张俊美老师,为学校安全保驾护航的——杨彪锋老师,为学生改作业,累得手腕腱鞘囊肿,反复发作的——丁迎辉老师,搞好后勤服务的——朱德华老师。

  他们是带病坚持上课的——顾玉香、董丽琴老师,“孜孜不倦,潜心育人的优秀班主任——郭英、歩秀珍老师,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课外活动的——宋春萍、李红军老师,以校为家的青年教师——杨万里、卢段利老师……

  他们坚守在教育教学中的各个岗位,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爱生如子,废寝忘食,无私奉献。这其中还有许多老教师像老黄牛一般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奉献着;许多中年教师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许多青年教师用别人娱乐的时间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或许,他们不像谭千秋,没有用手臂为学生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但是,他们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无悔的青春为教育事业倾注一腔热血,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人,带动身边人。他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他们用青春年华诠释了三尺讲台,青春无悔!

  在这些教师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无悔,青春无悔。

  转眼间,我在三尺讲台上已经度过了13个春秋,在这数千万个日日夜夜里,我深深地感受到身上的责任和义务,深深体会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灵魂的塑造者。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他们每一个人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像欣赏自己的孩子那样欣赏每个学生。让他们成长为健康向上、品学兼优的有用之才。

  要成才先成人。

  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做孩子们精神上的支柱。

  这些话语时刻激励着我。三尺讲台上,我鼓励学生勤思好问,大胆质疑,用智慧搭建了“文本——写作”的桥梁;我对学生严格要求,用心培养,使三尺讲台成了学生“习惯与能力”的训练场;我大胆创新,激情飞扬,构筑了一个又一个“快乐与实效”的课堂。课余时间,我努力学习,阅读教育书籍,发表博文,争取使自己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有更大的进步。

  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有一种使命感,有一种为人师表感,更有一种触及心灵的亢奋!当我站立在黑板前,我知道:会有写不尽的粉笔,填不完的未知;当我站到办公桌旁,我知道:会有批不完的作业,钻研不尽的教学教案;当我站在学生中,我知道:我将有无悔的青春,不灭的梦!我爱我的职业,我爱我的学生,在我的心里,学生对我的依恋,家长对我的信任始终是对我工作的最高奖励。我愿做一个真,善,美兼备的老师,执著于脚底的泥沙,一步一个脚印,无怨无悔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倾我所有,去换取明天的桃李芬芳。

  我不是诗人,不会用漂亮的讴歌教育事业;我不是学者,不会用深邃的思想思考育人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会用动听的歌喉赞咏教育。那么,就让我把这次征文作为礼物献给我们的富裕而和谐的祖国,献给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所有美丽的教育之花;让我们把这次征文化作誓言,吹响我们所有教师心中奋进的号角,让她成为我们取胜的基石、前进的动力,再创辉煌。

第四篇: 师德征文题目

【师德主题征文6篇汇编】 师德主题征文

师德主题征文6篇 ! 【篇一】 当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想,同样可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因此,优秀的教师必须懂得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责任;懂得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同时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有些老师从个别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所以我认为:教育的爱,能温暖人的心灵;教育的爱,能鼓励人一直朝前迈进。有人说:有爱才有追求,有对爱的追求,才有对爱的奉献。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

作为一名教师,所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般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我们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像春风那样慢慢吹开学生的心扉,就应该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二、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对学生要真诚,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师益友。

三、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问题生”也不例外,相反,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爱。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真正闪光,使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起其学习的斗志。转化“问题生”除了多观察外,还应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生”是可以转化的。

我在想: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那么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然而,对学生除了所给予的爱以外,我们还应有一份责任感。如果说一切教育都是源于爱的话,那么更确切地说是基于一份深深的责任。我们说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其实责任也是一种爱,正如歌德所说的那样:“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我们都知道坏学生是家庭的溺爱和社会不良环境塑造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以人为善,以人为本”的工作,是心灵塑造、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要以“人性向善”为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去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总而言之,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学生的责任感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对孩子多一份爱吧,因为在给予的同时会多一份收获;对孩子多一份责任感吧,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愧对教师的这个称号。

【篇二】 在学生暴力袭击老师的恶性新闻频频发生,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频频出现,愈来愈不服管教的学生群体偷走了教师的温柔,导致现代师生关系若即若离的今天,谈论“四有教师”,似乎格外的有必要。教育学家塞·约翰逊有言:“背离自然也即背离幸福。”笔者亦认为,背离自然是师生关系恶化,教师出现乱象最大的问题。反而言之,师生之间,心怀仁爱,不苛求,不怨恨,接近自然地相处,才会催生好教师,教师也更接近幸福。

现代教育环境下,学校的评比制度愈发细化和严苛,教师的压力愈大,就愈看重班级学生的表现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教师因为早出晚归付出太多,而学生又愈难管教,极容易陷入一种“苦情”心理,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由此,导致多少对师生结成了“怨偶”?多少教师失去道德,失去教育理想,失去仁爱,只有“逼迫”?笔者以为,要培养“四有”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应放下功利心,使师生关系回复到无关利益的自然状态。以一种更加从容、理智、温润的姿态来与学生相处,回归到师生最纯朴自然的状态。本文试图从这一方面作初步的思考。

不苛求完美,不怨恨错误 初一的时候,适逢教师节,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开展“感恩教师”的主题班会。因为学生刚进校,还不太熟,所以这个班会只能由我来主持。由身为教师的人,来主持一场“感恩教师”的班会,怎么着都有些别扭。我于是对学生说:“你们就当做缅怀你们曾经的老师吧。有没有曾经比较喜欢的小学老师,跟大家说一说?” 原以为他们即使不主动发言,也会心有所感,勾起回忆。没料到学生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我不甘心地追问:“怎么会没有呢?小学六年,那么多老师!应该和班主任感情比较深吧?”除了少许几个学生似乎费力地想起来一个,其它依然环顾四周,彼此深有同感地说:“没有!”其中小杰高喊着:“小学老师都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每次得不到‘双优班’和‘卫生流动红旗’,班主任开班会就骂人!”其他的同学都会心地笑。

身为老师,除了泛起一种物伤其类之感,我更多的还是反省:是不是我也曾因为学生未能得到“双优班”和“流动红旗”,而对影响这两项奖项的学生恶语相向,摆臭脸,武断剧烈的批评?是否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价值只存在于得“双优班”和“卫生流动红旗”和优异的成绩?是否因为某次自己挨了领导的批评,而转回头把怒气撒到他们身上?是否因计较利益而不经意间损害了学生的情感,损害了他们对于一个好老师的期待? 曾经看过一部寄意深远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男主角丁元英是个奇人,思想高超,异于常人。父亲生重病,他提供钱,却不回家看上一眼。面对姐妹和老母亲似乎天经地义的愤怒责难,他语出惊人:“付出就是为了付出,不是为了回报。如果母亲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多伟大了,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直说得老母亲满面羞惭,无话可说。为什么丁元英对父母不愿施加感情?因为父母亲“养儿防老”,养育子女本就是冲着防老的目的。既然你抱着功利的态度养育我,那我给钱你养老就是了,凭什么要求我回报感情?同理:既然老师抱着功利的态度教学生,凭什么要求学生回报感情? 如果老师能够做到不功利,那么,学生犯错又如何? 十二三岁的年纪,活蹦乱跳不爱拘束的学生,偶尔犯错影响了“双优班”荣誉又如何。按时到校,穿校服戴校卡做眼操,早午读认真念书,自习课安静无声,这就一定是好学生吗?也可能是呆子,是一个蒸笼里蒸出来的一窝馒头。优秀的学生有些不爱大声齐读书,也会偶尔迟到,也会觉眼操无聊,甚至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偶尔逃课去操场散个步,谁没有个年少轻狂的时候?人不轻狂枉少年!如果因为一个月没有得到“双优班”,就责怪学生,甚至对班集体流露出恼怒情绪,下个月他们可能会表现特别乖,一举重获荣誉,但是也可能在心底里与老师划一道深深的鸿沟,在沉默中滋生疏离感。

后来,我所带的班级,有一个月错失“双优班”。得知这个消息,我没有任何责怪他们的意思,反而巧妙地对着全班学生反省:“这次错失‘双优班’,怪老师抓得不严,你们大家都很优秀,千万不要自责。午读读得不好,可能是老师当时找了一些学生搬作业去了;早上有两个同学迟到,可能是当天生病了,没来得及写假条;卫生区没有打扫干净,可能是经常有别人班的同学在里面遗落垃圾。不要沮丧,重要的不是失去,重要的是从失去里暴露出我们的问题,这只会促使我们做得更好!”紧接着,班长开始主动站起来反省自己,劳动委员、学习委员也纷纷开始反省,收获了全班同学如雷的掌声。自此之后,学生更加地信任我,也努力表现得更好,再也没有错失过任何一次‘双优班’。

现代的教师群体容易被日日更新,周周总结的各项严格的班级评比压抑得像深海鱼群一样教条僵化——稍严格的学校甚至还有末位淘汰制。制度的压力下,班主任难免苛责,失去民心。常言道:“无欲则刚”,意即“不被自己想要得到的某种利益所诱惑,就是达到了真正的刚义”。如果能把班主任的得失放在后,把学生的个人成长放在第一,从容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想必会塑造出一个情操高尚的教师形象。

是否欣赏“无用”的学生? 班级有一个学生小林,长相就属于不讨喜的那一种,头大脸开,五官不合。相由心生,人也粗笨迟钝,举动不雅,有失教养,令人不悦,成绩且靠后。什么主持、表演、书法能力俱无,作业敷衍,字迹像雨像雾又像风,自习课还老多嘴。对于班级,他可以说是很“无用”了。除了照章处理他的问题外,平素很少理会他。既然是块难以拉扯的木材,对于班集体有害无益,性格也令人不悦,难免会在无意的言行之间流露出对他的忽略和些微的轻视。实在觉得他“不可爱”。

但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尤其对看似“无用”的学生的态度,其实只要其他学生感觉到了,都会悄悄地刻在他们心底,影响他们对老师的评判态度,从而影响老师在学生心底的亲近度和信任度。

某次班会课,提到自信心,给学生举例,有的自以为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其它的亮点值得自信,譬如小陈,虽然成绩不佳,但是电脑技术高超啊!譬如小莫,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但是孝顺勤劳啊!马上就有学生发言:“老师,小林也很孝顺很勤劳!在家都是他做饭给爸妈吃的!”其他同学竟纷纷侧目赞同。我才惊觉,原来一个如此“无用”且“不讨喜”的学生,也能有如此好的群众基础!学生眼里的学生,和老师眼里的学生,有这么大的差距。我不喜欢的学生,在他们眼里,也是踊跃欣赏的对象。由此看来,其他学生都比我善良公正,大而言之,他们比我懂得尊重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我想,大概源于同学们对他不抱什么功利态度,寻常视之。而我的错误,不能不说存在功利心作祟的缘故。

班会课被震惊之后,我试着放下我的“有色眼镜”,尝试回复到我和学生的自然状态。我不再仅仅把他当成一个学生,更把他视作一个普通的小孩,这样之下,他慢慢地就没那么“讨厌”了。我指导他练字,修正他那别扭的字体;下课后找他来办公室背书,给他报听写;考试倒数之后,及时找他过来分析原因,一起反省。有时候他会主动过来办公室给我打一壶开水,扫一下地,送一块糖。渐渐地,发现他也并不是毫无可爱之处。对待仅有的几个朋友,他相当的仗义!宁肯自己受委屈,也不让我批评他的朋友,这一点令我对他刮目相待。当我承诺我不会批评他的朋友之后,他咧着大嘴巴,粲然一笑。

卢梭有言:“永远不要急于对儿童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一块麦田里,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有的活动能力强,有的乖巧懂事讨人喜欢,有的个性鲜明——这些学生都会给老师留下不坏的印象。最怕的就是一些成绩不引人注目,而且品行不佳甚至使人滋生“厌恶”的学生,他们或“貌寝”心躁,或木讷呆笨,或古怪顽固,或空虚无聊,每一个言行每一个毛孔里都流露出使人不悦的气息,”一点”都不可爱,似乎“无用”而碍眼。正因其“无用”,老师在面对他们时,往往容易流露出粗糙不耐烦,能打发就打发。此时学生会强烈地感觉自己得不到欣赏,面对一个明知不喜欢你的人,你还会倾心相与,付与信任吗?当然不会,只有疏离和淡漠——感情是相互的。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要欣赏“不可爱”的学生,关键在于摒弃功利心,回复到师生之间的“自然状态”。如果学生感觉到自己被欣赏,老师就不再是一个严厉的管制者和权威者,而是一位可亲可信的长辈。心怀仁爱,看似最“无用”的学生都能被老师欣赏,旁观学生也会心有所感,如沐春风,师生氛围才会趋向温暖。

是否长做“无用之事”? 日常时时告诉学生“少说废话,少发呆”,“少浪费时间,少做无意义之事”。我以为这是珍惜时间,是少年向上该有的姿态。然而,六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这话并不对。

很多事情,当时被认为是与教育正题无关的“无用之事”,日后被证明都是真正有用的,是形成学生对老师印象的极大的一环。

放学后在办公室多留一留,改着作业喝着水,会有学生跑过来和你唠嗑,唠嗑当中你会发现,原来你以为很熟知的某个学生,他还有你根本不知道的一面!原来正直的副班长,他还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原来那个难管的女生,她从小学就开始和坏男孩谈恋爱……慢慢地,对待一些特殊学生的时候,你也会显得游刃有余;你找班上学生谈话的时候,他们会惊讶于你对他们的了如指掌,对你横生信任。

有一阵,学校的住宿生周五是不用晚修的,路远回不了家,有点寂寞,她们便相约晚上来我宿舍聊天听歌。我“忍痛”割让自己的周末时间,陪着他们聊天玩耍,海阔天空。日后却发现,正是当年自己舍不得割让的这些陪听歌看电影的时间,陪他们消耗时光做的一些“无用之事”,使这些学生与自己特别亲近。其中一个女孩子考入湛江市二中之后,经常给我打电话谈心。某次元宵节接到她兴奋的电话,给我听她镇上的锣鼓喧天;有时很疲惫,收到她俏皮的短信,看到她在短信里兴冲冲地喊我“老田”,都会为之怦然心动……而其他特地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正规教育”的学生,许多都销声匿迹。原来并非“有意义”的事情,才会使学生更依赖老师,更喜欢老师。

而这些“无用之事”,说到底,其实只是陪伴。学生真正需要的,不是强聒不舍的教育,而是陪伴。陪伴久了,感情日深,你希望他学会的优点,他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学会。你希望他改正的缺点,他也不知不觉地会修正。正如我们一直看重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塑造作用,父母最多的不也是陪伴吗?彼此陪伴,才最贴近学生的心灵。

教育理想,情操,仁爱,实施起来,其实很难。央视记者柴静曾经为一位来自德国的中国志愿者做过一期深度采访,他叫卢安克。德国念完了大学,毕业不久就来到了中国,后来停留在中国广西一个当时只有拖拉机能够通行,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的板烈村,在板烈小学做志愿者。三十岁了还依靠国内的父母寄给他的生活费生存,物质上难以理解的清贫。他不敢向学校要工资,因为害怕学校找他要成绩。曾经他教的学生,英语成绩考的都是倒数第一,家长有意见,所以他连一个正式的老师都算不上。他不习惯中国的教育制度,想教给小孩子真正的英语,和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精神教育。“我想给他们的是走自己的路所需要的才能和力量。”没有身份,没有社会地位,他在板烈小学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陪伴,陪伴小孩子学习生活,深深地注视他们,理解他们,带他们改善自然环境,拍纪录片,做些无用的事情。这些顽劣古怪的孩子,居然深深依恋着他,向他期待的路上走,有孩子为他即兴写下惊人的诗句:“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做出/不可能的改变。” 从世俗的意义上来说,卢安克做的事情没用,没效果,不可效仿,但他的存在本身,有一种令人内心惶然震颤的力量。这是“无用之事”的力量。这是一种至高的情操。

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在人的本性中,发生争执的三个主要原因,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疑,第三是荣誉。竞争与荣誉之所以会带来争执,因为它会引发人的功利心。带着功利去与学生相处,会极大地损害师生关系,损害教师的修养。意大利诗人切萨雷说:“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愿我们能尽力摒除杂念,使教师在自然状态下去施教,催生一位拥有教育理想,情操高尚,心怀仁爱的好老师——愿我们自然地去施,才能幸福地受。

【篇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的形象被刻画成:孺子牛、园丁、春蚕、慈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从历史走进现实,融合了太多有关教师的文化元素。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她,确实很难,但是在我的内心,班主任应该是“守望者”。

班主任对教育的守望,既包含着《麦田守望者》中幻想能做个“纯真”保护神的道义感,也包含着陆游“南望王师又一年”的使命感,更包含着将人生奉献给教育的宗教信仰般的情怀。

一、守望教育,成就大爱人生 守望首先是一种守候,对教育本真的守候,对学生本性的守候,对人之善的守候。但历经各个年代经济、政治、文化多种元素的渗透,今天的教育沾染了不少功利、浮躁和形式主义。这就需要我们能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以平凡的举动播撒伟大的种子,以质朴的爱心孕育繁华的人生。

大爱人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师之大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深知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我庆幸,成为了一名师者,可以全身心地爱学生。有了爱学生的权利,爱学生的能力如何提高,我一直在思索,一直在实践。学生学习习惯差,我就风雨无阻陪伴学生度过每一个早午读、大课间和自习课。学生自卑失落,我就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学生急躁粗暴,我就利用课间与学生分享读书心得,给予学生丰富的人文滋养,引领学生收获心灵的美好宁静。学生内心躁动,我就甘于寂寞,在朗朗书声中与学生固守着这一方净土,传递知识与爱,任时光荏苒。班主任的爱不是亲情的浓、爱情的美、友情的甜,而是发自内心的“润”。

大爱人生是“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的真诚交往。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宽广、多变的世界,时而天真单纯,时而复杂极端。我努力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的沃土,播下适宜成长的种子,为那幼小却蒙上阴霾的心灵洒下温暖的阳光。不曾忘记,L憎恨的表情、眼底的阴冷和对抗的盛怒。我在班上失控地数落L逃学的“罪行”时,却忘了,L曾经单纯干净的笑容与毫无掩饰的信赖。于是我改变了与L相处的方式,与她不断进行书信沟通,发现,她的厌学、她的早恋、她的叛逆,都源于家庭父母爱的缺失和学校老师信任的缺失。找到L心灵问题的源头,解决问题的钥匙自然出现。师生唯有保持彼此内心的尊重,才有君子坦荡荡的行为交往,才不必在意偶尔的叛逆与不逊,只需关注彼此生命的本真。

大爱人生是“同心共济,始终如一”的职业坚守。毫无疑问,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教师不是经济富有的职业,班主任更不是学校报酬最多的岗位,但我们却是学生生命中毋庸置疑的“重要他人”。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接受了班主任这个岗位,我们便自然与孩子们站在了一起。我为孩子们的学习牵肠挂肚,为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兴奋不已,为孩子们的小缺点费心劳神。当孩子们为给运动会参赛的同学加油而喊哑嗓子,当孩子们朝气蓬勃地参加冬季跑操训练,当孩子们学生因为获得“双优班”“文明班”而欢呼雀跃,我由衷地感到了喜悦。无论是组织者、指导者、还是引路人、人生导师,只要我们在了,班主任在了,希望便在。

二、守望教育,成就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是知识学问日有所增的人生。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的智慧人生唯有学习才能获得。我们要善于汲取智慧,以守望我们的教育梦想。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和学生在一起,他们的成长是我们坚守的理由,也是我们成就自己的动力和资源。守望教育的我,开始走上智慧型班主任成长的探索之路。

我向传统文化借智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今教育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如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关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等等。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既要有爱心责任,更要有觉悟智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我向心中之师求智慧。“独学而无忧,则孤陋而寡闻”。我拜点亮人类智慧心灯的教育家为师,如卢梭、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陶行知、蔡元培、南怀瑾等,拜当代中国教育界的魏书生、李镇西、黄泽南先生为师,向他们求教教育的智慧,开悟人生的真谛。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心里扎根,我开始运用新措施和技术激励学生。如,让学生课前一起喊“我们是最棒的”,设计班级LOGO向日葵,引导和激励学生坚持写“阳光日记”,模仿李镇西组织学生编写班级刊物《幸福蜗牛》,实践魏书生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自治理念,采用班级议事的学生自我管理方式,应用心理学家荣格的著名“成功公式”,以个人和小组的综合管理效应为管理目标,激励和培养班级的集体主义和互助合作精神。

2020年9月,我被学校选派参加湛江市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并获市初中组的第1名。比赛让我有机会站在一个特别的高度去检视这几年的班主任经历,梳理我的教育理念。我理解的“以人为本”,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允许他不断犯错,但相信他可以做得更好”。我的职业理想,是让学生成为“明是非、知好歹、能体谅、有担当”的人。这些理念并不独特,但源于我的教育梦想、源于我的读书心得、源于我的工作实践。如此,才有我发自内心的相信和自然而然的践行。

守望教育的智慧人生,更在于守候生命的自然流淌,不矫揉造作,不强加于人,所谓“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更在于期望教育的社会担当,不急于求成,静心与教育一起前行。

三、守望教育,成就欢愉人生 生活是美好的,教育人生也应是美好的。班主任对本真教育的守望,充满了爱和智慧,必然是一段欢愉的人生。古人云:“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其实不然,欢愉的教育人生乃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简言之,真正的欢愉不能仅仅是“桃李满天下”的学生成长,更应该包含教师对“堂前花”的赏心悦目。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唯有这样的教育人生才是欢愉的人生。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是一种美,但这样的教育人生却总给人一种凄美感,它是一种以舍弃和牺牲换来的成长。

当下,在xxx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背景下,教育的功能是双向的。

其一,全心播撒爱的种子,教人成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有责任、有义务、更应该有热情去关注并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在两极分化严重的初二阶段,我召开了一次以《青春无悔梦想飞翔——不留遗憾升初三》的主题班会。在班会课的班主任发言环节,我坚定地告诉孩子们:“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人生总是不断地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有个道理我们都懂,掉在水里我们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我们才会淹死,我们只有游,不断地往前游。孩子们,告诉我,我们是什么班?”“蜗牛班!”孩子们齐声回答,“我们虽然爬得很慢,但是还是努力地往前爬!”全班都激动了,这时C站起来说:“是啊,我们都是一只只慢吞吞的小蜗牛,虽然很慢,但我们却未曾放弃过努力。所以,我们很幸福,我们在2班很幸福!老师,谢谢你!”我分明看到了,我举着火把,用热情点燃了孩子们内心的希望。

其二,全力谋求自身发展,成人悦己。教育的发展功能首要的正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乃是教师的收成,有收成的人生注定是欢愉的人生。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一个梦想鼓励自我走向成功。有了梦想,才能拔起擎天的巨木,才能在漫长的黑夜耐心等待天明。而我的梦想便是要成为一名好的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的默默耕耘中,我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教师节里,已毕业、已工作的学生的一个个亲切问候的短信,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笺,一张张饱含谢意的卡片,雪片似的飞到我的身边,我的内心缀满了欣喜与力量。守望教育,既是对自身最初选择的坚守,更是对实现最初教育梦想的坚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

教育守望者的多样人生,也是如此。守望教育,成就师生之爱,成就师者智慧,成就成长愉悦,一路走来,有挫折、有反思、有收获。但能让我坚持下来的,不只有爱,还有理想、道德与智慧学识。我在心底里默默发誓: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生无悔的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我要守候着三尺讲台,用三寸粉笔耕耘岁月,让人生在教育事业中收获感动。

【篇四】 “师者,唯有躬行不语,方能默而成事,不言而信;唯有仁爱不弃,方能得如所愿,不令而行。” ——题记 一、吹南风,发现需求点让学生更”踏实” 南风效应,其实是一则寓言故事的升级。故事讲述南北风打赌,若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为赢。北风不停吹,可越刮越冷,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慢慢、轻柔地吹着,让人感到暧暧的,就自觉地把大衣脱下。该现象给了我启示:找准学生的心理需求点,有针对性导行,便能达到“无声胜有声”教育效果。

职校教学现状中,学生学习激情普遍不高,小部分学生甚至厌学,玩手机是一种习惯,甚至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上网玩QQ、玩微信,可谓“不亦乐乎、不可开交”。我曾做过统计,班上90%以上的同学每天玩手机都在2小时以上。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我该怎样教育引导,让他们从玩手机中解放出来,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戒掉学生的“手机瘾”刻不容缓!有一次,我正在授课。突出传来“嘟嘟、嘟嘟”声响。我转身一瞧,一位学生正在偷偷发短信!我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讲课,一边拿着课本,走进学生中观察,居然发现有6成以上的学生都在低着头玩手机,这是不公开的秘密。我也心知肚明。

下课了,我请其中一位同学以帮老师搬作业本为由到办公室。她似乎没有发现什么。待其转身离开时,我随口问了一句:同学,你认为在课堂上玩手机对吗?假如你是老师,发现学生这样做,你会怎样?她愣住了,也明白了。“老师,我错了。”她告诉了我,她在和其他同学谈晚上到哪找美食小吃!原来我班有一个名为“为青春喝彩”的QQ群。随后,我以“美食专家”的昵称成功加入了这个QQ群,从而获得了许多学生需求信息。对她们,我尽量推荐本地美食小吃和网购性价比较高的美食,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一个星期后,我获得了群主资格。见时机成熟,我又组织了两次野炊郊游和几次班级排球赛,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班级气氛活跃,我也成了他们的亲密伙伴和生活导师。

当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平近、相互信任时。最后我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绝不碰手机、吃饭不看手机、晚上10:00后绝不玩QQ。我自己也带头做到。同学们都愉快应约。课堂纪律有明显的效果。

透过“课堂QQ交流”现象我发现,和风细雨教育源于对学生理解、尊重和信任,体现的是一种生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教师多换位思考,放下师者之架,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与学生真诚沟通,一定会发现更多小秘密,并且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方法。摸清学生的成长规律,特别是青春期少年少女的心理需要,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方式来转化学生,更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对热事件需冷处理,使之降温,在心平气和的教育中避免矛盾激化,更利于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其实,教育是有“温柔”的! 二、悄渗透,释放正能量让学生有“理性”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若离开了师傅的指点,也便谈不上个人修行了。“授之以渔”才是师者之王道。身正为范,才是对学生无形教育的最好诠释。悄然渗透,释放正能量更是展现教师风采,凸显教育智慧的重要标识。

2020年的一次班级捐款活动,主题是:“献爱心、送温暖”。我市的一所中职学校与我校是联谊学校。学校号召师生为该校一个患病的同学捐款。我在班级的捐款现场捐了500元,其他同学见此情形都踊跃捐款。我知道此时的任何语言都没有实际行动奏效。一位单亲家庭、特困学生谨慎,怯怯地问了我一句:老师,捐5元钱可以吗?我诚恳的应答:当然可以!并带头为她鼓掌。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这位学的爱心叫好喝彩。

我随即给同学们讲了一个“门槛效应”故事:1975年,心理学家D·H·查尔迪尼做了一组对比实验:替慈善机构进行募捐,对一些人说了一句,“哪怕一分钱也好”;而对另一些人则没有说这句话。实验结果显示前者的募捐比后者多两倍。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建立目标底线意识,不断实践躬行,更能够起到“跳起来摘果”的引导作用,更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渗透中找到前行的目标方向。

然而不管是公益捐款、富利院看望老人,还是环卫义扫烈士公墓等活动。我都深深的感受到:教师悄然渗透,是无形的激励引导,更是学生乐其所愿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苦口说教不能吊起他们的胃口。而应按照学生不同的发展要求,多以榜样示范,释放正能量,使得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激活内在潜能动力,更利于他们增强上进奋斗的激情。给学生明确一定的目标,以培养正确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为导向,让他们的理想更加远大,信念更加坚定。

其实,教育是有“温度”的! 三、试放手,挖掘新鲜感让学生强“品质” “禁果效应”,能给学生更多的诱惑力。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师生,自认为即将走上社会,是成人了,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往往做出一些自认为创新大胆冒险的行为,倘若引导不当,必然危害无穷,不利于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多给学生自我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中收获独有的认知感悟。去年班级里学生闹矛盾,而引发的“绝交信”。我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两个学生都是班级里最优秀的学生,其中一个是班干部。我马上把身为班干部的女生叫到了我的办公室,和她作了一番交谈,我并没有直接问及纸条上的事情。第二天,我把班上另一位和他们相邻的一个学生叫到教室外面,谈话。先谈她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又了解她周围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她向我反映班中有两部分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相互有矛盾,相互猜疑和不信任,常有吵架的事情发生。两周过去了,经过我仔细的观察、不断找同学谈话,有矛盾的同学似乎平静了许多。直到有一天,我又发现有两位学生趴在桌子上偷偷的哭。我没有任何迟疑,找到有矛盾的学生单独谈话,直接开门见山的谈起她们的事情,然后一起和解她们的矛盾。在谈话的时候我很注意自我的角色,从同学、老师、学校、家庭等立场,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矛盾。也许老师的话语触动了他们的心弦和纯洁的心灵,意识到各自的问题所在,她们一声不响悄然落泪。谈话时我没有批评任何同学,更没有直接指出是谁错谁对。谈话后她们自主的写了检讨书给我。并且在检讨书最后都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您辛苦了! 堵不如疏。作为班主任应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准,鼓励学生对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讨论,让他们在争辩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现象入手,多运用发散性思维来引导,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必要时候,教师不妨多做“愚者”,使某个教学话题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禁果”,让学生能够在人为设置“圈套”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体验,就能使得他们的品质不断得到提升,从而满足全面发展需要。

其实,教育是有“深度”的! 四、常鼓励,普施仁爱心让学生重“笃行” 表扬是教师送给学生最美好的礼物,也是学生最想得到的东西。多从学生的闪光点出发,鼓励他们、认可他们、欣赏他们,就能使学生在品尝到教师爱的味道基础上更能“传递着爱”,让善良、关爱永驻心底,指导自己言行。

欣赏学生精彩表现,关爱呵护他们,会使爱更有活力。记得有一次,我班的班长在全市获得了优秀班干部奖。她来到我办公室说,非常感谢我对她的关爱和栽培,忘不了对她的精心指导和悉心照顾。我清楚记得,因班长的家庭变故,曾经有辍学的想法。我帮助她办理了特困生免费就读,让她能够安心读书。在节假日,还经常邀请她到家做客,畅谈人生、未来。根据她的实际情况,还为她申请了校内勤工俭学的名额,让她在课余时间参与打工,挣得学习和生活费用。就是这样的鼓励,使得她走出阴影,积极快乐地迎接挑战。

班长还在班级QQ群里写到:她想做一名好老师,以无私的仁爱之心帮助学生;多肯定学生,让他们主动表现自己,传递爱心。在她的带领下,班级自愿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同学们发挥各自的特长:有表演才艺的学生,在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主动到社区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欢声笑语;有的学生去烈士公墓扫墓祭拜,缅怀先烈;也有学生去孤儿院看望小朋友;有的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环保,宣传节约资源,做环境保护的爱心使者,等等。

爱应是教育的美妙音符,更是赞歌。新时期教师应以“眼中有生、心中有爱、言中有情”为根本,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之心,关注学生,让爱永远充满活力。以欣赏的真诚善待学生,能使得爱更有分量。多表扬学生,可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亮点。让他们在备受关注的过程中不再厌恶学习,并怀揣爱心不断前进。

其实,教育是有“仁爱”的! 【篇五】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应该把这句话铭记在心,并且用来作为自己行动准则的一句话。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我曾经以为高尚的师德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像黄继光奋不顾身堵枪眼一样壮烈,像董存瑞舍身托炸药一样震撼。

自从我来到实验小学,遇到了这里的老师,我又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师德。现在我想说,高尚不仅仅是拼了性命,也可以是朴朴素素,平平淡淡的。它可以不像金子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辉,而像春天的小雨一样,无声无息的飘落下来,滋润着学生的心,也浸润着身边同事的心。师德师风其实是一种状态,就是老师们的温文尔雅,精益求精;师德师风是一种行动,就是老师们对学生的悉心呵护,耐心辅导;师德师风也是一种精神,是老师们的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师德师风更是一种风格,是老师们的朝气蓬勃,安定从容。

实验小学的每一个教师都是这样的,虽然她们没有可歌可泣的悲壮的故事,但她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散发着教书育人的高尚光辉。她们每一个人都像一本厚重的书,用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谱写着无尽的师德故事。

在晨露微曦的清晨,校长们和值班老师们总会匆匆赶到学校,手拿钢叉站在学校大门口,笑迎老师和孩子们的到来,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当夕阳西下,他们不顾肆虐的寒风,又准时到岗,在学校门口及时疏通学生和家长们,确保学校大门口的畅通无阻,确保学生路队整齐有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安全回家。他们就是孩子们的保护神!在满天星斗的夜晚,和那星辉交相辉映的,是学校办公室里还亮着的那一盏盏灯。灯下,每一个办公室里的每位老师都依然在紧张的忙碌着。她们要批阅孩子们刚刚收上来的作业呢;要准备明天的课呢;要和淘气的孩子家长沟通呢;要完成领导分配的新任务呢……忙碌的手实在是停不下来啊!耳畔时常回响着魏校长的殷切嘱托:“我们要打造精品学校,我们要为人民奉献优质的教育。”没有超常的付出,没有加倍的努力,怎么去达成那个美好的誓言呢? 在我身边,这样的范例不胜枚举,那我就主要说一说我们二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我们二年级组的组长申桂珍老师就是一位非常令我敬佩的老师。她对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她身为年级组长,工作非常繁忙,但没有缺过孩子的一节课。我每次路过二(9)班的教室,都会看到申老师在教室里忙碌的身影。有时你能看到他在与学生谈心;有时候看到申老师帮助其他任课老师在抓学生的落实;还有时候看到他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他就是这样只要自己有时间,就全身心的投入班级,做好每一项分内与分外的工作。她不仅要管理自己的班级还要管理我们整个年级。只要学校或者年级有一些事情,她都会把我们召集在一起,慢慢地、具体地、一步一步地给我们分析,教我们如何去做,她能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用自己的经验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指引前行的道路,使我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大家庭。

记得有一次,天已经很晚了,其他老师都回家了,申老师亲自检查我们二年级这十四个班级的教室安全情况。当她终于检查完准备回家时,因为天黑,下楼时不小心崴到了脚,情况非常严重,还打上了石膏,医生让在家休息。但申老师放心不下那些可爱的孩子,放心不下我们整个年级,没有听医生的嘱咐,第二天就拖着打着石膏的腿,拄着双拐来到了学校。因为腿脚不方便,申老师中午也不回家了,每天都是申老师的爱人送饭到学校,就这样一送几乎就是四个月。这令我们所有的老师都非常感动。

我们的数学教研组长徐存平老师也是一位非常优秀,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她对待我们几位刚来的新教师就想大姐姐一样亲切,经常在教学上无私地帮助我们。领着我们通教材,带着我们分析重难点,指导我们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有不理解的地方,去请教徐老师,不管她有多忙,都会放下自己的手头工作,耐心给我们讲解,从来没有不耐烦。

再说说我们的董丽梅老师,她非常的敬业,每天晚上都加班到很晚,有时批改作业,有时指导待优生学习,有时耐心地和家长聊天。生病了也不舍得早点回家休息。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劝说她,生病了就回家适当的休息,她就说说没关系,只要孩子们的学习能有所进步,她就感到很快乐了。

还有我们的刘娟鹏老师,马上就要退休了,也丝毫没有放松。每天都是早早地到校,把办公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她没有缺过一节课,没有因为快退休,少批过孩子的一张作业。她教书育人了一辈子,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三十几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始终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育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光辉的事业,他多年如一日的在教育这块热土上,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是当之无愧的“师德楷模”。

什么是师德?申老师、徐老师、董老师、刘老师……她们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做了最朴实的阐释。现在我就工作在这些朴实、高尚的人们身边,她们高尚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我每天都被这些平平凡凡的故事,普普通通但又伟大的老师们感动着,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我为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工作着而自豪,我知道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但从她们身上我切实感到了付出与责任,我会向她们学习,学习她们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把实验小学这种精神扛在肩上,传承下去,让高尚的师德之风代代相传。

第五篇: 师德征文题目

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新人

冶墙小学 李国有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已在教育战线工作了20多年,在教育这块热土上,我辛勤地耕耘着,用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来使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在塑造别人的灵魂过程中,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一、 在学习中求成长,在教改中求创新

俗话说:“学高为师”,作为教师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因为我知道:做一位老师容易,但做一位好老师绝非易事,老师要知识渊博,要为人师表,要饱满热情,积极向上。我要以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努力上好课,站稳脚跟,我认为这是原有教学精神的延伸,也是工作责任心的具体表现。为取得更好的业绩,我一直保持上进的心态,注重锤炼自己的教学技艺,认真研读教本、教材,也常坐在教室后面,认真听有经验的老师讲课,捧着教案向同事虚心求教,反复切磋,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业绩才能提高,才无愧数学教研组长的称谓。长期的实践总结、经验也启迪我只有深钻教材、了解学生,掌握技艺、抓好落实,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中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深化教育教学有序、高效,也逐渐使我明白,不仅要虚心向同事学习,还应加强课本知识,教育报刊等学习研修,厚积薄发,才能适应工作要求,适应教学需要,学生需要。近年来,我比较注重学习积累,可以说学习伴我成长,助我成功。

  二、在奉献中求发展,在爱心中求快乐

  为师如喝茶,不喝茶者畏茶苦,不为师者畏师累。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艰辛,那么有哲理的话,真不愧语言大师,教师的诤友。一个班几十号人,天真烂漫,童真童气,是那么有朝气,那么地张扬、洒脱,以至于恃无忌弹,极度放纵。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如玉,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在未成器时自然要靠老师费心雕琢。这是在百姓普遍的心理,也可以说是社会赋予老师的一种责任。“误人子弟”可是当老师的大忌啊!带着这种心情,我对学生不敢有半点怠意。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想:只要自己有心,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那么就会找到那把开启心灵的钥匙,感受到作为一个平凡教师的那份幸福,由此也会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看着孩子们一拨一拨在涓涓细流的浇灌下健康成长,总会由衷感受到为人师表的幸福,感受到真诚无价的甜蜜。

  三、在后进生中求提高,在优等生中找突破

我始终信奉的条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后进生和优等生的心理状况。经常鼓励后进生,要他们从自信心中勇敢前进;从自卑中解放出来,并从内心热爱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在课堂上对后进生严格要求并且多加指导,我总是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一定要热血化春雨,甘露育枯苗。对优生教育他们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只有虚心学习,才能进步,让他们共同接触新生事物,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后进生转化工作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也是每一名教师的教学工作重点。着重注意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许多后进变先进,如现在所教学生崔某,人挺聪明,但是不认真学习,底子薄,上课还经常东张西望,做一些小动作,不但自己不学习,而且还影响别的同学,了解后对症下药,给他调座位,重点监护,经常提问,不让他思想溜号,经多方努力由后进变先进,原来成绩40多分,现在能考到70多分。虽然做后进生转化工作辛苦,但是每当看到他们的进步与成长我脸上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有一次听说班级有几名后进学生经常去网吧,我就协助家长共同管理,死看死守,有一天深夜,十二点钟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不见了,不顾感冒,心急如火同家长一起寻找孩子,最后在一家比较僻静偏远的网吧找到了。事后我找该学生谈心,给他讲网吧对青少年的毒害。经过深入细致地工作,终于感动了这名学生,使他从此告别网吧,学习非常用功,在班级里各方面表现都非常突出,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去努力,去付出就一定有收获。

  四、在辛勤中收获成果,在成果中再创辉煌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回头品尝学校工作的苦涩与甘甜时,我觉得自己拥有更多的是鲜花、掌声和幸福。

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痴心一片终不悔,呕心沥血育教育”,在教育这个美丽的岗位上,我已无愧而充实的走过了20多个阳光灿烂的春秋,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我将继续奋斗,严格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会昌教育这片多彩的百花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更加热情的倾注我阳光般的爱心,奉献我无悔的青春,让每一株幼苗都茁壮成长,让每一朵鲜花都灿烂开放!

第六篇: 师德征文题目

爱,让我更加美丽

焦桥镇道口小学 王雪蓉

联系电话:0543—4870234

从我站到三尺讲台的那天起,我就一直有一个平凡而又崇高的理想——做一名美丽的教师。我所追求的美丽并非外表上的美丽,而是一种通过我爱心的浇灌,通过我不懈的努力达到的那种教育艺术的美丽。

说到教育,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历程就历历在目,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都闪现在脑海中。但每每想起都会触动我内心的,却不是那些学习优秀、家庭条件优越、或是时刻被爱包围的孩子,相反却是那些在我们看来是问题多、常让我牵肠挂肚的、或者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缺少温暖渴望爱的孩子们。

2008年9月,我有幸担任五年级三班的班主任,班里有个男孩名叫张文杰。最初我接这个班的时候,他的学习大大滞后于其他同学,而且总是不写作业,即使写了,也全然是在应付!与同学的交往更是一塌糊涂,打架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每次只要我一进教室,总会听到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张文杰……张文杰……

为此,我找他谈话,严慈并用,每次他都会点点头说“知道了”、“以后再也不这样了”,可是只要一出办公室,所有的保证都烟消云散,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惹事!为此,我只好请他的家长。张文杰的爸爸在厂里上班,三班倒,经常顾不上他,一找他谈话,不是以工作忙为理由,就是说孩子已经交给老师了,就指望老师给教育了等等此类不负责任的话;张文杰的妈妈是外地人,文盲,一提及孩子的教育她就不停的说自己根本管不了他......总之,多次与他的父母沟通,都无济于事,张文杰还是秉持我行我素的个性,学习上也是没有半点起色,搞得一团糟!曾经,我一度对他失去过信心,认为自己很倒霉,摊上这么一个屡教不改的小混混!但是,教师的责任感让我不甘心放弃对他的继续转化工作,况且我始终牢记一句话: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一次课间,张文杰只顾和同学追逐打闹,不小心踩空了台阶扭了脚腕,疼得一直哭。起初我以为没什么大碍,然而迅速肿高的脚腕让我的心一下揪了起来,急忙给他爸爸打电话,而恰巧他的妈妈在前一天发生车祸,伤了腰,正在县医院住院,爸爸一直守在医院走不开。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孩子真是个大麻烦!但这个想法只是一闪而过,当务之急必须先带他去看医生!我立刻推来一辆自行车,把他抱上车,一步步艰难地把他送到了离学校最近的门诊。经过检查,是脚腕骨折,当时一听这个结果,自己的心猛然间一阵痛!看着医生为他整骨时,他疼得撕心裂肺地大叫的痛苦模样,我紧紧的把他搂到怀里,泪水禁不住滴下来——他还只是个十一岁的孩子啊,怎么能够承受得了这样的疼痛呢!最后整骨未能成功,医生说他的骨折太厉害,必须到镇上的医院去接受更正规的治疗!我慌忙把他推回学校,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一辆出租车。当时正好是下午放学时间,一些在校门口接学生的家长说:“这种孩子真是活该,家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根本不值得管!”我听后一笑置之,无论如何,孩子的治疗绝对不能耽误!将张文杰抱上车后我们匆匆赶往医院。到医院后,正好过了下班时间,医生已经下班,情急之下,我又马不停蹄地为他打听找医生。虽然当时是寒冬,但是我还是热得满头大汗!接下来便忙着为他交费、送他去拍片、整骨、拿药……一番忙活后,张文杰的脚腕终于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心里的大石头也随之落了地。当我将他安全送回家后,已经是万家灯火的时间了!由于我家离学校比较远,路上还有一大段路没有路灯,自己根本不敢摸黑骑车,最后还是同事开车将我送回了家。当我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家门时,已经是晚上近九点了。家人埋怨我不该这么晚回家,可听着这种埋怨声我的心里却格外的踏实,最起码我可以睡一个放心的觉。

在张文杰养伤的日子里,他的妈妈一直在住院,爸爸也没有回过家,我不放心他,经常抽中午时间过去看他。第一次去他家时,他一个人在家拄着一根棍子来给我开门。冰冷的屋子里一片凌乱,炉子好像很久没有火了,大概是他自己不会生火吧。炉子旁边的电饭锅里,有半锅面条,已经糗的没有一点汤......十一岁的孩子过这样的日子,怎能不让人心酸!我转身跑出去从最近的小卖部给他买了些吃的和生活用品,然后给他收拾了一下屋子。虽然张文杰几乎没和我说几句话,但我相信我做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两周后,张文杰伤好回到学校,脸上洋溢着欢乐的微笑。原以为这么长时间没来学校,他对学校的一切会更没兴趣,可是他的表现却到了令我难以置信的地步:作业工整认真,学习不但没有落下,反而直线上升,什么劳动都抢着干,简直变了一个人!而且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各任科老师在夸他,再也没有听同学们打他的报告!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我明白,今天他的变化是我用爱心教育的结果,是我的爱将他的自私、冷漠、蛮横消除了!同事提醒我: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他爸爸妈妈在村里都是有名的混混,死不讲理,你为他花的医药费很有可能打水漂。我听了根本没在意,我坚信,爱心无价,即使不还,我的付出能换来一个焕然一新的张文杰,这太值了!

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平时我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上学期我班的王哲,学习基础太差,但是他劳动积极,我抓住这一点在班中多次对他表扬,对他进行鼓励。很快,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上进入比较积极的状态,并且能够认真地完成作业了。还有张龙杰,父母常年忙于自己的买卖,很少顾及到他,他的学习一直是一塌糊涂,书写更是潦草得离谱,平时妈妈在家时也根本就管不了他。每次妈妈催他写作业,他总是说:“以后都上大学,都坐办公室,谁来造铝造铁啊!”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他的实际,课下经常找他谈话试图转化他的思想。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特殊照顾,中午休息时间,我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陪他一起写作业。一段时间后,他开始有了转变,书写也能一笔一划了,现在,他基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几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 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他鼓励、鞭策孩子,大大推动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用爱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爱是美丽的,有爱心的老师也是美丽的。为了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为了自己平凡的理想,为了这美丽的事业,我愿用爱去浇灌每个孩子。我相信,待到桃李满园时,那时的我一定会更美丽!

推荐访问:师德 征文 题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