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三篇】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三篇】

时间:2022-05-12 09:00:02 来源:网友投稿

和平区,隶属辽宁省沈阳市,位于沈阳市中心区域,从北至东分别与皇姑区、铁西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区、沈河区六个区接壤相邻,地处北纬41°75'17"-41°83'90",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3篇

【篇一】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进一步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消息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2.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课件出示一些日军南京大屠杀时的照片,让学生谈观看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目标展示

课件出示

3、课前检测

1.字音检测。

2.解释词语。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指死难的军民。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遁形:隐藏形体。

四、讲授新课

1.读

请大家翻开课本,认真阅读这一则消息。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一则消息来分析一下消息的结构。 

分析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2.悟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思考:这则消息有什么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交流点拨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2周年,也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深切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2)本文是如何体现消息的特点的?
交流点拨

本文具有消息的真实、准确、时效的特点,并且注重了文学性的写作,另外还具有政论性。

(3)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南京大屠杀的照片。

交流点拨:说明有很多照片是日本人自己拍的,这是实证,但是,日本当局却几次篡改教科书,企图抹去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歪曲历史,还诬告中国“虚构”南京大屠杀,日本的这种行为令人义愤填膺。

(4)全班齐声朗读国际法庭查证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杀的中国人数,明确日军杀了多少中国人。

交流点拨:被查证的就有34万人,还有许多无法查证和举证的,被焚尸和秘密活埋的人数是无法估计的,在中国大地上,又有多少人被杀害,却是无法统计的,可见日军的罪恶有多大。

(5)请同学朗读消息的最后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交流点拨:这些文段抒发了为祖国强盛而倍感欣慰、自豪之情。回顾历史,我们既要了解祖国的文明和曾经的富强,也要记住祖国深重的灾难和民族的奇耻大辱,明白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3.结

(1)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了消息的特点:新闻性和政论性,更清楚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怎样去走自己的路,我坚信大家会实践自己的诺言,会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首而努力学习和奋斗的!

(2)拓展延伸

是啊,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是“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奇耻大辱,这样惨绝人寰的灾难也更要铭记于心。回顾历史看看现实,我们中学生该如何肩负使命才能新树民族尊严,新铸中华辉煌呢?

交流点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所以我们不仅要记住我们引以为豪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更应该牢记惨绝人寰的灾难,牢记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因为它更能警醒我们如何走好今后的路。

4.结束语

不忘历史,矢志复兴。今天的中国,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正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板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以国家之名祭奠死难者
以尊崇之心珍视和平
以民族之力矢志复兴
【教学反思】

【篇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学习内容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2.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和特点。

学习重难点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导 学 过 程

感悟

1、自学:

1.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2.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也就是:

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

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

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3.写作背景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4.扫除文字障碍。

初衷( ) 杀戮( ) 篡改( )

抵赖( ) 妄图( ) 辱没( )

呓语( ) 遁形( ) 铭记( )

彰显( ) 惨绝人寰( )

振聋发聩( )

5.掌握下列词意。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缅怀:怀念;追想(以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初衷:最初的心愿。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

悼念:怀念死者,表示哀痛。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的过失或罪行。

呓语:梦话。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

点。人寰,人间。

丑态百出: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聩,聋。

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

部。贯,贯穿。

二、导学

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4、大组展示

1.第一段“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二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四段交代日内瓦、联合国对待日本的态度有何用意?

4.文章最后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附:质疑或补充。

教学反思:

【篇三】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原文阅读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教材解析

本文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呼吁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一篇新闻评论,观点鲜明,情感强烈,语言精准确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会读、会写、理解意思并能运用下列词语:初衷、杀戮、篡改、抵赖、妄图、辱没、呓语、遁形、铭记、彰显、惨绝人寰、振聋发聩。

3.学习新闻特点,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只有勇敢地面对过去,才能走向未来。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历史以及当前日本右翼的丑恶行径,铭记历史。

2.学习新闻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敢面对过去,走向未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钟声的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图片引入
课件展示南京国家公祭日图片,引入今天与国家公祭日有关的一篇新闻稿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牢固筑基
1.了解作者。

“钟声”“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取“钟声”这个笔名,是因为国际部记者和编辑针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希望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涉及中国的国际事务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也越来越多。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2.识记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初衷(zhōng) 杀戮(lù) 篡改(cuàn) 抵赖(lài) 妄图(wàng)

辱没(rǔ) 呓语(yì) 遁形(dùn) 铭记(míng) 彰显(zhāng)

惨绝人寰(huán) 振聋发聩(kuì)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极点。人寰,人间。

篡改:别有用心改动或曲解。

呓语:梦话。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遁形:隐藏形体。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融入感情。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老师进行点评。(自由朗读和学生代表朗读)。这篇文章通过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告诫人们勿忘民族灾难,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3、再读课文,重点分析

1.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第四个国家公祭日隆重举行,悼念死难同胞,珍爱和平。第二部分(第2——4段):正反对比,一方面表达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对南京大屠杀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日本右翼势力还很顽固。

第三部分(第5——6段):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昭示中国人珍爱和平的决心。

2.第一部分讲解

(1)开篇引用铭文,结合文题和课文内容试述其作用。

答:结构上: 照应题目,便于引出下文。内容上:国行公祭的意义、原因。

(2)叙述南京大屠杀时为什么详实叙述时间、地点、人数。试简述你的理由。

答:详实的叙述给人真实的感觉,用事实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不容置疑。呼唤人们爱好和平,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3.第二部分讲解

(1)第二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答:正面列举正义之士用各种形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的人们。

(2)列举这些事实时,能不能将加拿大安大略省、圣地亚哥、加利福利亚顺序颠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从提案动议到实际的行动,从宣讲到写进教科书让人们永久记住那段历史。所以顺序不能颠倒。

(3)第二段与第三段构成对比关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对比,揭示日本右翼分子的丑恶行径,呼唤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热爱和平。

(4)为什么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

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日本右翼分子的顽固会阻碍和平的发展,与当前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所以他们越顽固,就越引起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高度的注意。

4.第三部分讲解

“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答: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仅要牢记这段耻辱,更应从中得到警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国早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应刻苦学习,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四、重点研读,拓展延伸

1.文章题目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但是文章内容却没有写公祭的场面,而是写正义之士如何祭奠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分子如何美化侵略,最后坚定表明国家立场,这样写是否合理?

答:国行公祭这已经是第四次,所以场面无须花很多笔墨介绍,公祭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勿忘那段屈辱的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因此,作者写正义之士的立场、观点做法,与日本右翼分子的言和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更能突出文章“为佑世界和平”的主旨。

2.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1)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章第二段用大量篇幅叙述哪些爱好和平、珍爱和平人士的正义之举。内容上有媒体的表述,有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的不同方式,有加拿大、美国,也有日本正义之士,有当今的的动议也有历史的记忆,全方位、多角度表述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第三段写日本右翼分子的顽固态度既有他们对历史教科书的篡改,又有他们对历史的抵赖。通过对比,彰显了正义,让罪恶灵魂无处遁形。主旨十分鲜明。

(2)引用大量史料。

本文紧紧围绕主旨,大量引用史料,佐证事实的正确性。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如“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加利福尼亚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这些史料充分表达文章主旨。旗帜鲜明地批驳了日本右翼分子的错误言行。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完成课后练习。

2.课外阅读《南京大屠杀》等相关文章,了解史实,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一部分(1):国行公祭,勿忘历史。

第二部分(2——4): 正义之士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历史不能忘却,不容篡改 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历史

世界和中国政府给日本右翼分子予以回击

第三部分(5.6)南京从“恐怖之城”转变为“和平之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本文观点明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是教学中的任务之一。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写新闻评论不是最主要的,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语言欣赏和情感体悟上。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有较大的收获。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对新闻评论这种题材不熟悉,所以应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有关新闻评论的文体知识应让学生自己搜集,教师不应该越俎代庖,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加改进。

推荐访问:公祭 世界和平 原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