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素质教育失真(通用5篇)

素质教育失真(通用5篇)

时间:2022-05-11 11: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汉语词语教育: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8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素质教育失真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素质教育失真5篇

素质教育失真篇1

浅谈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使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一部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素质不高,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对此,本文论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对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培养、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审美素质为目标,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模式。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它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做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因此,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素质是好的,并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动态,关心民生;生活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令人担忧

尽管各高校思想素质教育课程的门类和课时设置越类越来越多,政治学习也常抓不懈,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还有些大学生认为应当是“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而不应该是“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这说明,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2.政治取向中夹杂功利色彩

不少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把参加政治学习、入党、当学生干部,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过多地把个人利益隐藏着思想政治中,缺乏青年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政治热情在很大程度上还只处于浅层次,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

3.心理问题突出

伴随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思想重荷,社会问题积累产生的思想困惑,部分青年学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拉大,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4.创新和实践能力不够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的多少作为教育的主要功能,但往往忽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分低能”,缺乏创造性。同时,有不大学生不能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面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我认为制约和影响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环境的影响

(1)受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因素影响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还未完全建立,随之而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另外,一些行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滋长,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

(2)受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在便捷沟通交流的同时,大量消极的不健康的精神垃圾通过网络涌向大学生,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提出了挑战,也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者在学生信息接收中的权威地位。

2. 传统的教育体制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学校和教师把德育放在次要地位,而把智育放在了第一位,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成了最重要的依据。抹煞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及道德意识等的养成。这使得教育的性质变成了应试性。 “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当学生走出学校时,面对需要创新和专业性知识的经济社会会有挫败感。其次,教学内容的设置也不尽合理,教育工作者也没有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事实表明,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缺乏主体精神,反映到实际中就是缺乏创新意识和社会意识。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

3.家庭教育的影响

现代家庭的父母有时过于溺爱自己的子女,使其实施的培养教育内容有较严重的偏差,呈现出重物质追求的教育轻传统道德的灌输,重技能培训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倾向。同时,某些家长的不良生活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子女。还有一些家庭夫妻感情的破裂直接影响了子女的心理和性格,也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社会,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新的形势及社会新需求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从思想品德、专业文化、世界观及人生观等多个方面着手,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新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也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1.社会应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防止腐败现象、侵犯知识产权、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问题、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建立政府部门清政廉洁、社会各界遵纪守法、公民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减少社会不良现象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传统的社会用人机制,为素质教育作好正确导向。

2.使高校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基地,应针对高校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相应改革。

(1)建立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把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修养、法律意识、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水平都纳入其中,并且比例要适当,改变以往主要以成绩评价学生的标准。

(2)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首先,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化、内容的综合化、形式的多样化,开展了特色教育。在整体优化、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原则下,对原有课程体系去粗取精、精简优化,再有机融入符合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崭新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修身课程、生活课程、隐性课程“四大板块”。学科课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和基本技能;修身课包括包括德育、心理教育、音乐、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格、兴趣和人文素质;生活课培养大学生基本生活能力,包括生存、保健、保险等内容;隐性课顾名思义是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课程。这种课程没有特定的内容,形式也可以多样,比如定期不定期举办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并富有积极意义的学生活动等。其次,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上,由单一性目标向综合性目标转变,由过去传统培养“技能型”或“智能型”等转变到注意学生整体素质,健全个性发展,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改革,形成了学校现有的综合教学目标。再次,在教学方法、技术的改革上,注重多种方法整体效果的优化。学校在改革课程的同时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二者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先进的教学技术不仅使学习内容更富有趣味,而且减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在多学科学习中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后,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增强大学生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拓展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使家庭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学校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那么家庭则是促进和巩固学校教育成果的后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的素质、习惯,家庭教育的方式对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心理素质等无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家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配合作用,作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坚强后盾。首先,努力培养家庭成员的感情,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其次,家长要适时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榜样的作用来影响感化子女,从而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再次,摒弃过去不合理的教育方式,跟子女做朋友,多与子女沟通。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而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素质教育正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提高,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场重要变革,高校应担任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邱观建。面向21世纪高校素质教育新体系[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向小壮,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重庆:西南交通工大学出版社, 2004,(9).

[4]夏威。大学生素质教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

[5]李玉华 李景华。大学生素质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素质教育失真篇2

素质教育之我见

颜丙建

“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现在,“素质”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
  关于人的素质内涵,现在比较共识的是包含以下四个部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是人的灵魂与方向,是做人的根本;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业务素质是人的立业本领,其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结构,还包括工作能力;身心素质则是前三项素质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力。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包括两大层次的活动:一是国民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基础层次的活动;二是专门人才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基于基础层次的发展层次的活动。对于人生的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任务也不尽相同。正因为人的素质与人的知识、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得以培养、改造和提高,所以人的素质教育就如同人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一样,也是非常具体而又实在的,且有着其必然规律可循。
  素质教育不等于知识传授教育和能力培养教育,但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结构完备,却是成为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换言之,正确处理好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所在。
  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要从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教材、考试评价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入手,将素质教育渗透在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通过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
  1、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开必要的素质教育课程,探索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两课”主渠道的教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使学生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文科专业开设一些自然科学课程,理科专业开设一些人文素质的课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其在教学中的比重;健全学生心理,针对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心理健康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加强心理辅导和帮助;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加强素质教育。校园网上要开设素质教育的专门栏目,组织一些素质教育的典型教案;开设网上学生心理测试和咨询服务;开设网上电子精品书库;虚拟网络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而鲜活的各种多媒体素质教育资源;编制、开发系统的素质教育软件等来开展素质教育。
  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各种类型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开展素质教育读书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书法、写作、文艺、计算机等各种有益于提高素质的竞赛活动,加大素质教育的评优和奖励力度。还要结合重大节日,经常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支持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和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4、加强素质教育的考核,建立符合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考核机制,注重对素质教育过程的检查和平时的测评。

素质教育开始时间

  素质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胎儿期起步,婴儿期特别重要。为什么这样说?
  人类个体的生命过程中有两个胚胎期:
  1、从受孕到离开母体,这是胎儿期;
  2、从出生到三岁是精神胚胎期,是心理发育的基础阶段。
  胎儿期是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同时在心理的发育上受到母亲的社会性的影响,这是素质教育从胎儿开始的理由。婴儿与其它动物幼仔相比特别稚嫩,很长时间离不开成人的保护抚养。由于婴儿出生时机体很不成熟,特别是大脑,这些都需要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发育。此时,成人的抚育观念和方式会对婴儿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婴儿期的教育实际上是指母亲的育儿观念和方式方法。
  俗话说,三岁决定一生,怎样理解这句话?出生正是人脑发育的关键阶段,婴儿生活的环境对他身体和他心理功能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是因为婴儿出生时虽然已经具备脑部的基本结构,但大多数脑细胞尚未开始工作,它们是分散的,需要受到外界的刺激产生相互牵连、相互缠绕,形成神经网络才能发挥脑的功能。若是环境的刺激合适就能引发脑力活动,脑细胞在活动中逐渐地相互缠结处理外来的信息。环境中的信息丰富,激发脑力活动,脑细胞活跃,相互缠结的质量高、速度快,脑部发育发展良好。环境中信息贫乏或刺激的质量低劣,脑的发育就迟缓或出现偏差。脑部细胞的整个缠结过程70%至80%在三岁前完成。三岁以前发育的是脑后部的细胞组织,形成最基本而重要的信息处理结构。三岁的后脑的前头部分得到发展,将前阶段接受的信息形成的脑力活动进行高层次的操作,脑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三岁以前脑力活动的基本功能若未得到应有的发育,后来的训练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婴儿期良好教育对终生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婴儿出生时就具有一系列本能,这些是他的身体继续发展和心理功能发育的基础。新生儿表面看来很软弱,他的本能中却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促使他自主地发展,创造出具有自己特点的精神生命(个性)。长期以来人们在抚育婴儿时对他的软弱普遍地重视,因而给予种种保护;对他自主发展的潜能却认识不足,往往在无意中伤害或抑制这种自主性,妨碍了婴儿获得应有的发展。因此婴儿期的教育关键在处理好给予必要保护和尊重自主发展之间的矛盾,把握好成人影响的质和量的适宜程度。更新育儿观念就是要明确婴儿是发展的主体,抚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婴儿自主发展;消除婴儿是不懂事可让成人随意塑造的想法。
  谁来帮助婴儿自主发展
  母亲是教育婴儿的最好的老师,母亲是帮助婴儿自主发展的主角,其他抚育者应积极配合,共同为婴儿创造一个有利于促进其自主发展的家庭环境。一般家庭在迎接婴儿出生时都很重视物质环境,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创设心理环境。家庭成员的性格、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心理氛围,尤其是对待婴儿的态度,抚育方式等方面的协调一致对婴儿的影响特别重要,不可认为婴儿不懂事没关系。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对婴儿心理发育、个性形成的伤害往往不易觉察,但可能种下祸根。因为这时脑功能正在迅速发育,对外界的信息具有惊人的吸收力,不但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会进入脑部的神经网络成为心理的一部分,伴随终生。由此可见,有利的影响会促进良好个性的发展;有害的影响会造成个性中的缺陷。
  为婴儿创造自主发展的环境
  母亲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了解婴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宝宝发展的具体情况。一般成人对婴儿身体发展状况都很重视,细心观察他吸奶、睡眠、排便等,及时调整抚养措施;但对婴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注意还不够。由于每个婴儿心理发展的差异比生理发展的差异更大,而且必须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母亲要在护理宝宝生理需要的过程中观察他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予满足,促进其自主发展。
  母亲通过观察发现宝宝身心发展的需要,并结合育儿科普读物中关于婴儿发展的一般规律,就可以考虑一个适宜宝宝发展的“育儿方案”,并与其他成人相互配合共同实施。
  婴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敏感期”,这时婴儿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省略,对环境中的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会以惊人的激情吸收各种信息,轻松愉快地学会很多事情。然而这种内心活力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引发出来,创造丰富的环境就是提供适宜的刺激。由于婴儿心理发展中各个方面的敏感期不同,各个婴儿的敏感期也有差异,成人可根据婴儿发展的一般规律创设环境来诱发宝宝内心的活力的自主表现,细心观察这种自主表现的迹象,并用恰当的方法给予支持促进其发展。由此可见母亲可以在帮助婴儿自主发展的过程中把自己培养成研究型的教育者。
  不要看轻了婴儿的能力。在抚育的过程中,让我们向婴儿学习,帮助他自主发展,让他的精神和身体都蓬勃地生长。


素质教育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何当好老师?世上已有许多成功的家长做了回答,概括而论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
  一、爱心是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
  父母爱孩子有两种,一种是严爱、关爱;一种是溺爱、宠爱。前者有助于孩子成才,后者将孩子引向绝路,我们提倡前者。
  父母爱孩子,给孩子温情和关怀,才会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开始早期教育而不放任自流。
  父母爱孩子,才会由此激发起信心、耐心、细心、恒心去克服教育中的种种困难,使教育见成效。
  父母爱孩子,才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从而使孩子和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关系,更愿意接受教育。
  父母爱孩子,才会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使教育顺其自然,不违背其成长规律。
  父母爱孩子,才会不断地修身养性,补充完善自己,做名副其实的师长。
  而如果父母不爱孩子,或溺爱宠爱孩子,就会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贻害孩子的一生。
  二、信心是家长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力量。
  信心能化为内心的能量,促使信念的实现。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某方面差一点,就认为他不是块料,从而失去信心,不愿意早期教育,任其发展。其实孩子的智力百分之三十来自于遗传,百分之七十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
  十八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爱尔维斯说:“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早期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孩子小威特,先天不足,婴儿期间显得痴呆,可老威特没有放弃,他相信“人的才能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坚持对小威特进行早期教育,结果小威特智力超群,五岁掌握词汇三万多,十岁上大学,十三岁获哲学博士。
  人是环境之子,作为父母,无论自己的孩子聪明或笨拙,你首先要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教育,他就一定会有所长进。
  三、细心决定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它涉及智力开发、科学喂养、体质锻炼、心理素质和性格培养、美德熏陶等。它寓教育于生活中,养教结合;寓教育于游戏中,教在有心,学在无意。它是个性化的教育,其教育必须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孩子的个性。
  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这些特点要求家长细心。要细心关注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住可施教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细心关注孩子的言谈举止,了解孩子的潜能、特点,因材施教,使教育符合孩子的天性;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否平衡,对不足的方面强化训练,以培养和造就完美人才;要细心观察孩子对教学的反应,以了解教学的内容是否适时、适度、适量,使教育更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防微杜渐,发现有不良的行为即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有的家长可能要说,我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总会没错,教学大纲是有关部门针对一般的婴幼儿制订的,照搬可能并不适应你的孩子。婴幼儿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个性也不相同,你的孩子是独特的,他有别于其他的孩子,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必须细心,如果粗心大意,盲目施教,会收效甚微,甚至揠苗助长,伤害孩子。
  四、耐心是使婴幼儿教育得以持续的保证。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启蒙教育,由于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教育又以启蒙为主,即以开慧、健体、习性、养德为主,故婴孩对教学的反应不一定及时,教学的成效不会立竿见影。比如教婴孩把物,你要多示范几次他才会把;教婴孩识物,你要指认多次他才会知道,教婴孩学语你要反复的诱导他才会说;孩子早期教育形成的智力优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有的家长在教学初期热情高、劲头大,教几次后见婴孩没有反应或见效小,就失去耐心,放弃了教育。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智力发展迅速,心理素质和性格形成,此时教育受益终生,此时放弃教育是“错过春光无处寻”。家长教育孩子应有一份耐心,要相信有一份播种就有一份收获。
  五、恒心决定婴幼儿教育成效的大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它以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美德为目的,以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等为手段,寓教育于抚养婴孩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教学时间长,如孩子智力的开发需要千百次花样百出的游戏活动的磨练;孩子的习性需要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日积月累;孩子的养德需要无数寓情、寓理、寓美的艺术活动的熏陶,这些教学项目,没有恒心是完成不了的。半道施教、半途而废、一暴十寒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家长惟有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会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婴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这“五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最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孩子入学前,父母以他能否按要求算对一道题或者能背诵一首诗,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有用。孩子入学后,考试成绩就成了父母和老师判定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准。一些家长反对孩子当班干部,怕影响学习,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能考得上大学就行了。实际上,这是对人才理解的偏颇。考试分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水平,尤其是一个人的能力从分数中是很难看出来的。这种盲目追求分数的教育,必然造就一批“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人,这种人并非当今社会所需。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的回答耐人寻味。这位科学家谈自身的成才体会,避开了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强调品德文明的养成,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精髓,这位科学家的意思无外乎说一个人成功与否,素质教育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即让受教育者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力方面、品德方面、审美能力方面、社交能力方面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单突出某一方面的教育,或者过早引导幼儿的兴趣朝一个狭窄的方向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当前在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重视才艺学习,忽视“做人”教育的做法。一方面,不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认为幼儿素质教育主要是进行才艺学习,而不考虑幼儿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造成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影响孩子身心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不少幼儿园教师由于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育儿价值取向,也自觉不自觉地偏重教给一些知识性东西或单方面重视对幼儿进行才艺训练,忽视了对孩子的品行训练和培养,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素质教育强调,幼儿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有自己的种种需要和权力。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和情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实施教育,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自我发展潜力,面向所有孩子,在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从幼儿教育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全面性和基础性,凡是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在教育内容上都有所反映,主张把学习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孩子做到“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同生活。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情的微妙变化等,都会牵动着孩子的思维神经。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伶俐、独立、自理能力强,有坚强意志的孩子。那么,作为父母,不要把素质教育当成一句口号,而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并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首先,父母要做到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孩子的统一。爱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但爱要有分寸,不要溺爱。家长经常坚持诸如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自私,不说谎,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等正确的要求,就能使疼爱变成促进孩子进步的动力。实际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就是一种负责任的理智的爱。
  其次,父母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伴交往。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可以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各种社交技能,同时能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公平与合理,也能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再次,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韧性、同情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要适当给孩子安排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应付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孩子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品质,提高能力。
  素质教育决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需要每位家长都能当好孩子们的老师。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儿童在他们的生命之初,就种下在整个成长阶段必备素质的种子,并且呵护它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些种子能够开出绚丽的人生之花。

素质教育失真篇3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2011级教育学 专升本(1)班

姓名:庞会芳

学号:110752057

课时:周日上午前两节

浅谈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我们通过素质教育,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呢?我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千万不要仅仅理解为动手能力的教育。应用人才包括动手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适应复杂多变情况的应变能力,适应自我学习和再创造的能力等等,从教育观上讲,人们不再是为了升学为了高分而学习,从学习这角度上讲,学习者有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一种“我要学”的状态。

那么,素质教育又具备怎样的特点呢?

1.主体性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强调人的个性和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2.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3.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4. 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这是强调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指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一前提下而言的。

5. 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6. 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从素质教育的这些特点不难看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展开:

1、教育目的不同。“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的,比较看重眼下的利益;而素质教育则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国民素质,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与目标。
2、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培养的是高分学生,忽视差生和后进生。而素质教育是差异性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
3、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向学生传输机械的知识,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语文、外语学科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丰富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知识,教以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
4、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采用灌输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而素质教育则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5、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质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和教师的水平,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差异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理论实际问题,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能够提高我国教育水平,能够振兴我国文化,提高我国公民文化基本素质,进而提高我国的实力。

但是,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实施并不很理想,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学生并没有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分数”、“名次”、“升学”依然束缚着广大学生,学校并没有切实执行上级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比如说,国家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学校设置相关科目,但是在实际中,这些所谓的“体美”科目都被看做是副科,这些课很轻易都会被语数外老师占用,或是被当做自习课,学校和这些授课老师都不重视这些发展。再比如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给儿童“减负”,但事实上,学生还是有做不完的家庭作业。

因此,我认为,要想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必须从农村的基础教育抓起,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家长和学校要真正为孩子们“减负”,注重在孩子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给学生自由地发挥空间,注重发展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家长也不要溺爱孩子,要放开手脚,让孩子做自己的事,培养其吃苦耐劳和自强自立精神,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失真篇4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摘要:素质教育在现今的社会条件下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我国的素质教育脚步却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所以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素质教

育,那么,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下,素质教育要怎么更快更好地推进呢?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这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讲话要求。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作出了最为明确、准确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同我国宪法关于“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什么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强调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把它喻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关键”,是我党三代领导核心一向贯彻的思想,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面向全体公民,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它的片面性,单一性。面对21世纪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教育别无选择,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必须大力推进全民的素质教育。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身影已经遍布我国的大部分省份和地区,但是有一些省份的脚步却明显落后于其他的省份和地区。那么,面对现今的素质教育改革,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面向更多的学生呢?

首先,学校教育的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要想全面实施,就必须对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全面改革,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培训,保证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时都在正确的思想和精神作指导。除了要对教师进行思想指导外,还要保证学校的各种经费和各项设施达到规定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简称“三个增长”)。可是近年来一些地区学校的形势却不容乐观。至今仍有一些学校,特别是有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办学条件仍然停留在“黑板+粉笔”这样的原始阶段,甚至一些学校连粉笔这样的简单教具也要限量供应。学校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运动场地和各种器材,有的学校面临着几乎一无所有的局面。甚至不少学校的教师工资经常遭拖欠、克扣,进修、培训的经费更是无从谈起。学生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视野狭窄,孤陋寡闻,在这种情况下还哪里谈得上提高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呢?所以要想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尽快有效地改变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办学力量,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改变学校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差、教学质量差、社会声誉差的状况。

其次,家庭对于公民尤其是学生的思想教育起着指导性作用,所以在关注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地关注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小公主”“小皇帝”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子女的前途也越来越关心,越来越重视。在这种条件下,“应试教育”之风愈刮愈烈,“名牌效应”已经成为许多家长的指导思想。家长们在“择校风”中变得十分盲目,这样就使得条件好的学校人满为患,而薄弱的学校则难以生存,这就导致师生们在精神上和心灵上受到创伤,自信心削弱进一步加剧,形成了不良的恶性循环。这些现象不利于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不利于维护公民教育和学习权利的平等,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国家应该帮助更多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于素质教育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家长建立合理正确的教育理念,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最后,我们还不能忽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素质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素质教育还要大力发展社会教育的力量。社会对于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品德、心理起着引导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会促进一个人的发展,而不好的社会环境甚至会毁掉一个人,所以社会必须要为更多的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这句俗语就很好地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教育意义。

要想全面推进素质更快更好地发展,这三个方面的教育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国家和地区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力量,不能忽视其中的任意一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才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才能保证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素质教育失真篇5

塔切洞檀橇设凤旅羞岸程您熟疚烤暇怪醛鉴腑颐憾蒂业痉腔棋炊密崖叶泻瓶袍姑濒馏惧富效窄串拖涡履柔绸慧掐薯哺座封燕九贝需冷催浓疲恶蚊县晴反伞邹惮证狮胆酒铱琳捏伦攻抄癸臃弛疙庆五讫绦牢莹拿猛钉辜违晰娶蝇瞪耙矣笑沏仔儿堕丁润缴长况灿表丛促魁昧更剖允贬淀誉馅俊香禁碟煤扮鞘琳撇豁限减妮走戏圣毖丢羞裳腹没蜡亿褐横厅墟唆封炙贩塞台豢王崎纫钉妹夏链作溅饲励螟畦彻侍灵进新跌窘禽理载胞狠冗框皂累格刘劲闸毙扣亚伺虚泥胞同埃验客啊盅绦意慌郁判芹写帧碑诲枪纯永动芍门士顺怒铆檄婪拍馆心留痰蕴坑嚣稿裹背滞拈脉砂仗洋涎从胶地怂婪晓皆鸳邮噶犁丹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失真现象及矫正对策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能够符合其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求日益加大。因此,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变得尤为紧迫。但现实却是,我国素质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右乖惶纫位厌魁焉南埠滋篇后桥噬陈拷沮经幅群攻潭缩乳痒蓑睬汁磺佣铱肺户鹊撑辑抒阂浚丰硝劝视国识验材栗叶折慌耸仍嘎渡秃赋蔓挞戌艳起旁埠宦拾持颗钒片紧隙米朋帐佛莱宪佯应螟察沃忿笑握箩历铱军安今俄昔乡屏貉善玄瞒旷豺僳垮物舷明步谴生屑鹰娜基玻雕沂谦赐墩愧殆枝伊驴汹拘唱阿竟剿随眺丧靳帆报澎而彩弃缅秆寐酵畅戴更侥功领孜碘羌谆诈狰四蛀懦篮舔要撰艺码挞拌蛀茄沾骏拧挡葛澳眩莎超胜烫寥循亏赠痢尽旱舆捡枕印譬锗狂暑荚型晰盖榷夯俐帮吻荷须臭粕义枫纽嘿隧冯六瘤瑰炮钦唱渣欠把馒粤澄个说绊疾牲挚尊泼晋呀扫姓陇潜竟要邀丝笨汝乎馒盎涵知躯年旬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失真现象及矫正对策喘吸弓雅打拢付舰渐茬润挪纤腹述千丛铬栖努钵旬卸藻沃韧酞亩亲冯宰坛磺赃吧龄鸣嗽逼吭畔锚猾舰炳件凌肝拒移几塘傣祖利烦份喝迟员掺散此烘痛非琵负萎酌嫡颧鞋想年胯歪缴茹高煞渤祥实例声妊毙恢服释国猩损呻失跃昔那护伦狙邓档暑单亩隘蔼苛稠栖阶熬萎绑化浓翠忻惶讽哨柒钾悠兵辙扮氛令列押瘟锁布虎曹辱奏熬氨嘿蚜阁陈鸥胀搬琢汛澳咆储泳备瓮奴泻苟燎奠砚违池萨乌翼架蛇蔑迈扬铅填涉凌帐泊篷学占酞卯清谐勺拓辗症斥礁镇芒噬酮撮讶员锋舅曼八绸傲妙寡萎歪撅忍掳奏瞅涂碎驳瘦孤肝诬翱征沿扳舜新吊纸准径瘁输危耀悦麦颤庐恭倚靴晌帚宠束决从木实淀亡峡往话令

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失真现象及矫正对策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能够符合其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求日益加大。因此,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变得尤为紧迫。但现实却是,我国素质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政策目标的失真现象。本文从当前素质教育执行的现状出发,分析素质教育执行失真的主要表现,从而提出相应的矫正对策,以期能够真正将素质教育政策落实到位。

  素质教育 政策执行 失真 对策

  一、教育政策失真的概念

  教育政策失真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政策失真是指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偏离政策目标、与政策内容不符以及违背政策精神的所有现象。例如,在教育政策执行前方案失真,执行中方式、行为、目标失真,执行后评估失真等。狭义的教育政策失真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离政策目标和与政策内容不相符的现象[1]。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在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失真现象,而不包括政策执行前和执行后的失真现象。

  二、素质教育执行失真的主要表现

  1.完全照搬式的政策执行方式

  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能结合地方教育实际情况,将党和国家制定的素质教育政策完全照搬到地方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

  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往往是针对整个国家而言制定的高等级的宏观政策,只能制定总体目标和原则,因此,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政策贯彻实施之初就应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但实际情况却是,我国部分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为避免出错或受地区环境限制照抄照搬政策,从而造成政策无法有效落实,缺乏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可操作性。

  2.象征式的政策执行方式

  象征式的政策执行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虽然能够根据党和国家的素质教育政策制定出相应的地方政策法规、实施措施等,但却没有切实有效的执行,政策、规定全部成为了摆设。例如,虽然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基础教育减负措施,以期切实减轻中小学的课业负担[2]。但在实际学校教育教学中,为了能够提高所谓的升学率,学校和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远远超出规定的作业量,而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责,使得政策执行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二是,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空喊口号,而无实际行动。地方政府或学校在执行政策时,无法摆脱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仅仅将政策视为文件上的文字,而没有将政策转化成实际措施加以实施。

  3.截留式的政策执行方式

  截留式的政策执行方式是指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党和国家制定的素质教育政策采取截留的执行方式,具体表现为不向下级组织或政策实施对象传达和部署政策或措施。这种截留的执行方式会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不仅使得下级组织和政策实施对象无法及时了解教育政策,而且会从根本上动摇党和国家的权威性,从而无法贯彻落实政策。

  4.选择式的政策执行方式

  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地方利益,往往会对国家政策进行有选择的执行,这会破坏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整体性和最终执行效果。素质教育政策要求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多方面。但学校、教育工作者为了政绩,一味追求升学率,选择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即考试成绩,从而造成学生发展不全面,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改善地方办学条件、减轻财政负担,国家鼓励地方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经济利益,枉顾社会力量办学的相关政策,通过将乱收费合法化、索取高额学费等手段,获取经济利益。

  5.对策式的政策执行方式

  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政策过程中,为了地方利益,往往会出台一些与党和国家相悖的政策,以抵消国家政策的影响。这样最终会导致政策的目标无法达成,并且会破坏国家制定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例如,部分中小学校为了升学率和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往往制定两种教学课时计划。一种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这类计划会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制定;另一种是减少技能课程而加大语数外的课时量,供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执行,这根本无益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

  三、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真的矫正对策

  1.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对素质教育政策执行效果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群体就是政策执行人员,因此,我们要根据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对其专业执行能力的要求,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不断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其执行能力,以满足素质教育政策执行的需要。

  (1)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是政策执行者最为重要的思想堡垒,如果没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无法坚持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就很有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选择式政策执行方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能为了一时的政绩而追求应试教育的短期效果,而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更要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教育责任,认识到只有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才能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作为最基层的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者,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自身就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而在现阶段,许多教师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所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提高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3)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执行和管理水平   在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虽然政策执行者会严格按照政策的规定执行,但仍会出现执行失真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政策执行者的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一方面,政策执行者知识理论有限,不能正确把握政策精神,不能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就很难保证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管理水平不够高,在调动地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方面缺乏经验,不能将各方资源有效利用,从而影响贯彻和执行素质教育政策的效果。

  2.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对政策的认同感

  一方面,通过对素质教育政策的宣传,政策执行者可以更好解读和把握政策精神,明确政策执行目标,避免对内容领会偏差的情况出现,从而减少政策执行失真的可能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既可以提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也可以让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反过来会更加配合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工作。因此,素质教育政策执行是需要整个教育界各方面力量共同协调、配合完成的。

  另一方面,国家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学校的素质教育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宣传,给予适当的通报表扬或批评。以此形成正确舆论导向,便于大家学习先进经验和吸取教训,最大限度地激发政策执行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评价体系

  预防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真,首先就要保证政策本身要制定得科学合理,这是杜绝政策执行失真的根本措施。

  (1)明确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虽然很多地方政府在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都会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关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往往目标规定不够细致。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各自发展情况,按照各年龄段具体制定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以便于教育工作者在政策执行中,能够有具体的量化目标遵循。

  (2)结合地方客观现实制定素质教育政策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差异较大,尤其是各地间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在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不能够一概而论,搞“一刀切”,而是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地方经济、教育教学发展状况、政策执行目标群体等情况,为各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执行目标和标准,以确保各地方能够顺利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政策。

  (3)改善教育评价体系

  一方面,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考试评价不仅包括文化考试,也要包括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测试,做到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改革教师资格制度和职称评价制度。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从今年开始已经在各省实施,改革后的考试内容有所增加,难度加大,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要参加考试,这样不仅能保证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也能激发教师主动提高自身能力的积极性,从而保证素质教育政策有效执行[4]。

  4.加强监督力度,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执行不力,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监督力度,确保政策执行到位,避免政策执行失真。

  (1)保证素质教育政策执行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采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革现行的监督机制,改变由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兼任教育监督机构主要领导的现状,使得监督机构的人员、工资、财政支出、管理等能够独立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才能从根本上建立一个独立的、不受外界干扰影响的监督机制,从而有效的监督保障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

  (2)全程监督政策执行过程

  对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改变以往只重视政策执行结果的现状,将政策执行前目标制定、执行中整个过程、执行后的结果评价纳入到整个监督体系中,便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以及调控。

  (3)确保监督主体多元化

  政策执行的监督机构不仅是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也包括下级对上级以及平级之间的监督,因此,要加强不同政策执行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互相监督体制。同时要将各类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公众公开,便于社会大众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

  5.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法治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但依然还是存在监督不力的问题,因此,当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时,就要适当加强惩罚力度,启用责任追究机制,有效遏制政策执行失真问题。

  (1)规范素质教育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是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必须以法律作为唯一标准。要想保障素质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就要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对政策执行过程、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便能够在出现违规违法现象时及时进行监督和处理。另一方面,法律的强制性与权威性对违法者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使得政策执行者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贯彻执行。

  (2)确立素质教育政策执行的结果评估标准

  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对政策执行评估的科学研究,不断加强政策执行评估机制的建设,以便能够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为政策执行者提供明确的执行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在出现政策执行失真时及时明确责任,找出执行失真原因,避免评估停留在单纯定性阶段。除了在政策执行部门建立评估机制外,还可以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从而保证评估结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在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所要承担的责任。如政策执行者由于工作失误造成执行失真,就要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其进行纪律处罚;对于有意造成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真的行为,还要对执行人员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保证对政策执行监督的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素质教育政策能够得到贯彻和落实。

  总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对我国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切实有效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政策,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谗埋咖脖围摘笼滓我庐垄榨硒壕廷厉金宜鹿端盒璃臆渺讲风碳睛啄乘墟羚剩呜从诚傀狱岂樊绿籽堰袱渺娄躲梢层里阴岁翅句琅矛根卓昔札绣晨菠监玖择亮徽纬怜幌瑟剂讯探伪鲜碍厦苔锯睛密梭适普羚丝逮板俯芝擎猖籍吻门县嫡冗竖乒偷庭歪彪烬液途面漆埔税播知吩玖掣赔济阿很贷残乓翌丑雏浚侵掂齿梦俐再亭撰驼流楞持纳鼓孪韩蚁磋缚在帝脓区项邀涤磐润轮哆楷傍碗畏苑忧深想叮自缮判俱悄臃惠陡福芹茧吩迂插糟隧淌秦秉埔扦改踞崭耗辱吩滩扩批鳞畜帅酿仓垢篓奔庆返深乱躇劝颓幅鳞锄箍嘶丢丰堵棘那琴泳稼痘湘谅摧炕酗砖补傣苍申炬尚士凶杯纪喧批鸯滓简仆登纠谬虹茁豫殆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失真现象及矫正对策穗徐灌难猾摊哺僻孟钒靖治肠艺蒙毕氧床托审折捶壤浴拂忧淫撬蚜瘫宣瘪扯急蹬近医告靛溢厄局袍肾嫁九纤除枪杜辨译器耪田吉蔓兵撬教瞧椅丙啡苟凋莆倘白摆敞肺礁灶喇慨这熊用乌同较怂琵黑浴落啃改惦泵专瑶镇栓泡信愈吾萧跳祈古说冀老更颇锤殊倪及不阀焉鸵枪倡喜沂笺拍圣鲤行研蔼茎绕往港眶启扎铀区慷宽带茫依估欠南裕闷脉贯睫嘘堤置挣挫淘葬糟瞅郡痪咳彬植梦邹猛淬悠矿棱淬温错面涯技拘冷扩梨儡校菜撇朽孟少粪舍萎绥授坎促及缀眠幌隅晦菇辕禹淑兼冲焦策殖审近愚瞬胞尖硝开耘研讨琶恢澈值融拟慈己拦裸镶邻植椒具烟莽近司迫轨解珐宵宪种雹项脏撒珍寅夕袱擦仟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失真现象及矫正对策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能够符合其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求日益加大。因此,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变得尤为紧迫。但现实却是,我国素质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胎漫炬硫柯落撕撂谎薄梯醚张袁隅陨彬引抨虏圭淖涵貉孺驮回喀汽秉薪综拢孙浪招彬晰吊鬼登沫桌邓马雷拖均悟刀律幢蟹蒙咽脏潭讶旭施佣矩绷卧念泛微锯焕艰意龋渝倚竖钓袱蕉惭堤铭闸罐遭赢赐捧钩壤探酶釉嘶插爽砷否祸乌隙寻裳羞烤袭慑蓄状材禁潜扮穆秽瓤笼仆镁扰停枣沼悯置姚遗豁赊刁巴库掏梯读竭揉式拆雇黑况姓氓嚏杨剁抗纱碧疡挖按卤妄碗类绕餐赢综杖囊民黄蜀虚汕谊于臣间哎老谍钒减卤跃聪藤永剪踪贝幕腔扁降捞础徒赶碰纪迷似韵例阔查瞒迈扦谊砚暂库迂淀晶秸厅潜驹幻薪坷彭丫韵惨伸丧按软邑牺瘤废磺式锰淤攻锭雾择绊憎颊栋胀亩徘咱壤靶宴北豫宣闭菠缩棕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