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山东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4篇)

2023年山东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4篇)

时间:2023-04-05 17:0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山东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4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山东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篇一

(四)、翻译:共有10题,时间为25分钟,分值为20分。其中5题为英译汉,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常用句型和词语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另5题为汉译英,目的是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测试内容常为一般性内容及实用性内容。包括人物、政治、交际、文化、生活、科普、商贸及业务技术等。(所以要求考生要掌握好英语的常用句型和结构,同时还要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以便能确保词汇的正确使用);

(五)、写作:1题共10分,时间为25分钟。测试内容主要是应用性文章,包括:通知、信函(感谢信、道歉信、推荐信、投诉信、求职信、慰问信、介绍信及祝贺信等)、广告、海报、个人简历、申请表、名片、贺卡、电话留言及便条等。

(1)、通知---也叫告示,是一种公告性的应用文。一种通知是以布告的形式把事情通知有关人员。试题中的场景一般设置在学校,因此通知传达的对象往往是学生、教师等。另一种是以书信形式把事情传达给有关人员,写法与普通书信基本相同。通知由标题、正文、落款(或时间)三部分组成。标题写在正文上方正中部位,常以notice作标题。落款即发出通知的单位和时间,写在正文右下角。书写正文应注意几点:内容简洁清楚;
多采用被动语态,人称用第3人称;
正文起首常以“attention”字样或以“attention, please”开头。(参考实用1第167页例文)

(2)、信函---是所有的普通书信,格式包括:时间(右上角,常按“月-日,年”)、称呼(顶格左上角)、正文(起行落2-3个字母)、落款(右下角)、署名(在落款行下)。要注意格式准确,按照试题要求写而且书写要工整,署名

别署本人姓名。正文部分切忌透露任何让人一看便知考生真实情况的信息。此外,正文一定要体现出内容的主体部分,突出其中的重点词或短语。(参考实用2第2—8单元写作部分例文)

(3)、广告---广告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企业开拓市场的一项重要策略,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丰富内容。广告的种类很多,其分类方式也不同。广告的文字部分一般由5部分内容组成:(1)标题,(2)正文,(3)口号,(4)附文,(5)插图。广告的语言要求明快、简练、富有节奏感。(参考实用4第79—81页及第100—102页例文)

(4)、海报---是向大众告知某一事情的简短文字,通常刊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在公共场所。海报一般涉及“主办单位,活动形式与内容,议程安排,时间和地点及参加方式”等内容。(参考实用1第167页例文)

(5)、个人简历---通常按年月顺序书写,时间从现在往过去推移。要求简明扼要,其语言特点是省略句子的第1人称主语,用动词、动名词等并列形式来代替完整的句子。简历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信头(resume)

2、工作经历

3、学历

4、其他情况

5、个人情况

6、证明人。(参考实用4第34也例文)

(6)、申请表---也是申请信的一种形式,只是以固定的格式出现,要求考生直接将有关本人的信息填入表格中即可。

(7)、名片---通常用于社交场合,用来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名片上通常印有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电话、地址、传真及电子邮件等个人信息。(参考实用1第125页例文)

(8)、贺卡---也是明信片的一种,种类有生日卡、圣诞卡、新年卡、结婚卡等。由于这些贺卡上均印有贺词,寄卡人只需署名即可。装贺卡的信封可封也可不封。寄卡人通常不写出自己的地址。(参考实用1第125页例文)

(9)、电话留言及便条---是一种简单的书信形式,它内容简要,文字紧凑,称呼格式化。便条多数为本人留言,或托人转交,很少用信封。常用的有请假条和留言两种,一般包括:便条日期、称呼、正文、署名4部分。(参考实用1第146页和实用2第18页例文)

(注意:在应用文写作部分必须注意书写工整,主题突出,格式正确,句子简短且通俗易懂,尽量避免过多地使用长句,而且注意用词,避免透露自己本人真实信息,字数要达到要求。)

山东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篇二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将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融入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者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教育信息化从1.0进入2.0时代,步入了创新发展和渗透融合的更高阶段。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它指出,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从有关的基础应用开始,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目前及今后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提升的重要参考。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表示,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育督查的重点内容,做好《意见》的落实工作。这表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育现代化发展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面对未来教育支持的创新引领和教育现代化的双重要求,需要教育信息化提供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并促进终身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等新技术助力教师自身发展。《意见》发布之后,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解读并有效落实,通过学校监督机制和领导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适应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教育的结构性变革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

(一)顺应智能化大环境,建立教育信息化研究平台,优化教学效果

数据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占有核心基础地位。[3]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笔者得出:哪些教师应该获得帮助、哪种资源最符合学生的认知等。[4]对教师来说,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帮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做出改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都需要教师的监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是大势所趋。小学教师应该顺应智能化的时代,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对传统课堂中的问题深入分析、加以改进,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二)借助互联网,共享丰富教育资源,激发信息技术革命

小学生书本上呈现的知识都是必要的基础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又不足,教师可以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类学习资源通过网络直接传输给学生,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通过学习终端自主完成网络资源的学习。[5]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发布,越能激发信息技术教学的变革。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2.0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因此,在教育信息化1.0的基础之上,务必重视教师素养的养成,尤其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小学生对音频、视频等混合媒体更加敏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多种媒体结合的教学资源授课。小学教师应该树立信息化意识,探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五个维度,即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6]

本研究以xx市为例,在搜集了大量文献和资料之后,撰写了调查问卷,对xx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多媒体辅助工具)的频率、使用工具的类型、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校一年内对教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次数、教师希望学校能够在信息技术方面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等问题的研究,笔者认识到xx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问卷采用网上发布的方式,为期半个月,发放总数共230份,有效填写调查问卷总人数为208人,有效率达90.4%。调查数据如图1显示,xx师范附属小学(本部和xx校区)教师答题人数最多,占51.93%,其余分别是xx街小学、xx县x街小学以及其他小学教师,其他小学包括x县xx小学、xx镇小学、xx镇中心小学、xx镇中心小学等。

学校一年内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频率情况分布图显示:一年进行两次培训的占比例最多,为45.19%,从不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占7.69%。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结合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参照《能力标准》的要求,笔者发现当前xx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如下。

(一)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但是技术资源应用意识较薄弱

问卷结果如图3显示,有大部分小学教师仍然使用幻灯片、投影等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使用电子书包、触控一体机等其他教学媒体的教师少之又少,这是一种传统的工具性思维,教师缺乏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效果的意识。在当今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只有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从工具型思维转向人工智能思维,合理选择辅助教学的技术资源,才能沿着教育信息化正确的改革道路前行。小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一大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教师具备一定的计划与准备能力,但是数字教育资源设计不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学校定期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教师占69.81%,希望完善硬件设备的教师大约占总人数的一半。就软件资源来说,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喜欢含有多种媒体素材混合而成的知识。在对小学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多沿用与书本知识相同的课件授课,课件资源单一化不足以支持课堂教学。对于硬件资源,53.77%的教师认为应该完善学校的硬件设备。如今教育部针对低年级学生,都配有相应的教学光盘来配合日常的教学活动,如果学校再缺少播放的媒体,光盘也就形同虚设了。[7]所以,学校应该从完善硬件资源方面入手,确保设备和数字技术资源在教学环境中配合起来,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育资源,有效促进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发展。

(三)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巧,但是信息技术教学应变能力不够成熟,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对于课堂中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应变能力还不够成熟,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能独立解决。

小学生对于新奇的设备富有强烈的好奇心,面对新型媒体,他们迫不及待想去使用。比如:就信息技术学科来讲,学生通常在机房上课,如果有的学生到得晚,就没有好的电脑可以使用了。虽然电脑数量多于上课学生的数量,但是有几台电脑由于没有及时处理故障,长时间闲置,便无法正常操作了。同样,其他学科也是如此,长期这样的话,能正常使用的设备数量总是供不应求,最终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

(四)教师掌握一定的评估与诊断方法,但是信息技术评价能力有限

调查结果显示,有1.89%的教师选择了其他困难,他们认为自己虽然能够依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合理设计评价方案,但是评价工具的选择仅限于学校提供的资源(比如学生发展记录册、成绩单等)。面对新型的评价工具和评估软件,有部分教师不了解它的使用方法,所以,评价的结果并不是很乐观。结合笔者对评估与诊断维度和发展性要求的理解,小学教师需要合理选择评价工具,利用技术收集工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优化对策。

(五)教师具有一定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但是信息工具应用方式传统化

有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等工具的使用依旧是一味地单击鼠标,倾向于完成任务式教学。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教师制作的课件若都是简单的图片加文字,难以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这源于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淡薄,忽视了学科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性。为了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需要教育者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的要求,不断探索,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三、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如何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五个维度出发,合理运用互联网去优化、改善教学,是个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并结合对xx市地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反思和总结,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一)应用信息化的技术资源,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

学校应该从教师使用的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入手,鼓励教师从思想上认同并接受新型教学媒体,培养教师探究应用引导学生多样化学习的信息化技术资源进行授课。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举办信息技术授课的比赛,对教师的技能划分等级,并给予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在比赛中,教师会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也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用信息化的技术资源授课,突出教育信息化2.0创新发展的一大特征。总之,教育者应该克服把信息技术仅仅视为教学工具的思想,主动应用信息化的技术资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效果,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互联网的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计划与准备能力

对于教师多沿用与书本知识相同的课件授课,设计的数字教育资源不合理的问题,需要从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出发予以解决。授课前,教师要对授课对象进行学习特征分析,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解决的教学重难点知识,通过互联网搜索,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学习。比如,针对一些学科名词定义或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查找有关的视频或者动画插入课件中,帮助学生理解。另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前对将会使用的资源、计算机设备进行调试,预测课上应用时可能会出现的所有问题,尽早设计出解决的对策。

(三)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组织与管理技能

为了培养一支适应新时代的小学教师队伍,每个学校应当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提高小学教师的组织与管理技能,进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培训的形式有:聘请专门技术人员教授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技巧;
聘请专家开展新型教学媒体的使用技巧讲座。培训方式是初期教师线上自学,之后学校应安排专家及相关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包括培训目标、考核制度等。[8]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经常使用技术工具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全面提升教师的组织与管理技能。

(四)利用信息化的网络评价机制,提升教师的评估与诊断能力

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用信息化的网络评价机制。一方面,学校应该定期更新、优化教师的网络评价系统,例如电子档案袋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加强关注不会熟练操作的教师,给予他们帮助。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定期利用在线测评系统对学生做出诊断,把传统评价方式易于实践的优势与信息化网络评价机制准确度高的优势结合起来,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中一同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五)建立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实现教师的学习与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2.0的大背景下,教育者应该探求应用信息化手段的授课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师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将教师在传统课堂上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以实现。[9]通过互联网建立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定期与专家交流沟通,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学校可以在本校网站上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把优秀的教育资源上传至网站并及时更新,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一来,可以促进每位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趋势将推动新一轮教育现代化的改革步伐,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2.0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技术变革中从思维层面到行动层面认清教育本质、教育改革关键,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知识理性和技术理性的和谐共生。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已经进入了2.0的新时代。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能够更有效的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分层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新的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的自主创设。同时,也能更好的反思教学实际成效,思考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整个教育生态的重构,通过颠覆性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终致力于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在研修目标的制定上,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不断更新和储备信息技术知识,立足课堂,活学活用。

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教育信息化只有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发挥出效能。教育信息化要注重开放。“开放”与“共享”是教育信息化2.0的新业态。打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掌握白板、投影、录播、微课的制作技术,立足课堂,对于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理论水平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山东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篇三

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王德永

王春果2

(1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河南平顶山,467001,2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高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注重抓好实训基地建设,本文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例,结合我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的具体做法,对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研究并进行实施,从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和内涵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建立相应的实训体系,从而达到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体系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在我国正迅速发展,方兴未艾。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性技术人才。这里强调的应用性,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各类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要着重抓好实训基地的建设。

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设立、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这些年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绩,都一再的向我们说明职业教育中综合能力培养重要性,那么如何进行计算机应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新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各种方式的教学改革,这些无疑都推进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只有进行校企合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才能更好完成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大多数企业不愿接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实习生,社会上的实习实训基地收费又太高,那么如何能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呢?我院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两个方面来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与北京京胜世纪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国家动漫基地进行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营造真实工作环境,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参与企业实际工作,真正达到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效果。二是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相应的实践教学配套教材,通过实际项目的制作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真实项目的开发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运行和保障体制,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完成。我们摸索出一套有利于计算机应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下面对该实训体系做一介绍,希望能够给同行门一些有益的启示。2.实训体系结构

2.1 实践体验

以体验为主,让学生了解公司运作形式、掌握微机组装与维护、常见基本软件使用与安装、文档撰写技能,以及相关的软件测试技能,接触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除为后期的实训实习打下基础外,也有助于学生的确立学习目标,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以后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这个阶段在一年级学生中间进行,可以在相关课程中和第一个顶岗实习阶段完成。

2.2 技能强化

由于学生对工作环境的陌生感,以及没有经历过完整工作过程,所以在学生进入真正的实训前需要一个强化的基本技能训练,以保证后期实训的效果。

此部分实践适合即将进入实际工作期的学生,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由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带领带领,独立完成计算机相关基本技能训练,体验工作过程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这个阶段在二年级学生中间进行,可以在相关课程中和第二个顶岗实习阶段完成。

2.3 实际工作

这部分实践相当于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工作,将完全按照公司化进行管理,严格执行考勤、工作日志、工作总结等一系列公司常用的管理手段。

并且,实际工作期的项目有严格的进度及质量要求,除项目经理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外,相应的项目与技术难点全部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克服,企业提供可供学生参照的源码、以及相应的电子文档,学生也可以自己到网上进行资料的搜索。

此阶段的目的是用完全公司化的运作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

这个阶段在三年级学生中间进行,也可以在第三个顶岗实习阶段和毕业实习完成。2.4 辅助就业

在实际工作期结束后进入辅助就业期,在这个阶段对实际工作期内,对学生的工作成果进行评审、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就业指导,对工作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工作推荐。

同时由企业开办就业班,专门针对实训合格的学生进行再一次的深化培训,同时全程带领学生进行求职面试,保证学生就业。

这个阶段在毕业之前的一个学期的后半学期执行,达到学生就业的目的。

3.实践教学实施

对于上述实训体系,我们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05、2006两个年级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施,根据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构建“233”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的调研报告,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个工作学期:校内分配学生到各系部、机关进行文档、文件输入、整理工作,校外学生分点到各个微机维修部等单位进行组装维修实训,教师分片分区管理,加强指导。

第二个工作学期:通过进一步职业技能学习,安排学习能力强、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参与系里的科研项目,开始真实的项目实践;
部分学生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企业项目调研、测试等工作。在学生管理上,校内实习学生由项目负责人及指导老师管理,具体辅导,校外实习学生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管理,教师负责学生考勤、职业思想教育工作,企业技术人员负责专业技能训练、指导。

第三个工作学期:继续选拔学生,依托软件所,参与科研项目和企业实际项目开发,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学习与实习同时进行,由项目负责人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共同管理;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或者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岗位,配备辅导老师,进行最后一个学期的生产性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

加强实验实训体系内涵建设。创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新机制,实现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
制定实训基地企业入驻的管理制度、校内生产性实训标准、校外顶岗实习标准;
搭建开放型实验实训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实验实训室设备、实训项目、实训资料、实训安排的统一管理。

我们成立软件研究所和实训中心。软件研究所负责对外联系与承接项目,并对项目进行分解与控制管理,按照“企业化管理、准市场运作”的思路,同北京京胜世纪软件公司等2-3家公司,进行实质性合作,全部按照真实的项目开发流程进行,推出2-3个产品原型。实训中心负责项目落实与开发,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并将较好的项目进行加工处理,引入教学,对实验实训室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与管理实践教学;
改革实训教学课时的进度安排,探索适应项目教学的时段分配方式。完成实践教学统一管理平台的开发工作,实现实验室设备、实训项目、实训资料、人员等的统一管理。

营造真实it工作环境,引入真实工作流程,完善实训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4.结束语

总之该体系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体现出专业教学过程与计算机职业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强调企业的参与和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的引入,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实训基地体系建设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05[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王德永(1969.6~),男,河南睢县人,硕士,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虚拟现实和计算机网络编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bja060049)

山东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篇四

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配套能力建设研究

山东省可再生资源建筑应用配套能力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对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配套能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全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配套能力建设的措施。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建筑应用;
配套能力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有利于节约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以及减少耗用化石能源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住宅的舒适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结构转型也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先后下发文件、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各城市积极申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
为落实国家的要求,对试点城市和示范项目进行有效指导,我们有必要对省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配套能力建设进行研究。

1、山东省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筑应用配套能力现状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包括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能、沼气等。在诸多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的利用技术研究和应用比较成熟,所以本文主要针对这两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配套能力进行研究。

1.1相关配套文件和政策

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山东应用的比较早,山东省政府也积极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先后下发了《山东省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实施农村中小学“211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山东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山东省范围内符合相关要求的建筑必须进行能效测评标识,《意见》还明确了设立省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资和财税优惠政策。

1.2近期规划

山东省先后编制了《山东省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十一五”发展规划》、《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8~2012)》。《山东省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十一五”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了开展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8~2012)》是第一部省级政府有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的规划。该规划系制定了全省城镇新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目标;
要求5年累计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36亿平方米,建设10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业基地、100个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全省农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000万平方米,新建太阳能暖房30万平方米,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80万户,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3300处。

1.3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2005年以来,山东省先后出台了《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与建筑构造》(图集号:l05sj904),《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设计与应用》(图集号:l07sj906),为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验收提供了科学依据。它将太阳能系统作为建筑的一个构件加以考虑,与建筑同步设计,将太阳能很好地融入到建筑结构之中,既提供了新能源的使用又不破坏建筑,实现了太阳能“由零散购买逐步向工程化、源头化的模式转变”。《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对设计、材料、施工安装及验收等方面都作出了较为系统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对全省推广地源热泵技术提供了较完备的技术依据。

1.4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工作情况

山东省建设厅确定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站等5家单位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承担山东省新建、改建工程和一星级、二星级绿色建筑的能效测评工作。2006-2008年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部分施工完毕后,均委托河南建科院等单位进行了检测。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积极引进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检测设备,培训检测人才,具备了开展能效检测的条件。省内其它能效测评机构也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能力建设。

2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配套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在技术标准编制、科技研发、推进机制建设方面都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等一些问题。

2.1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全省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各项配套性政策体系不健全, 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关联性和完整性,仅在个别方面做出了规定。山东省对光伏发电的支持力度更是相形见绌,虽然有一些支持性文件,但由于缺乏操作细则,执行效果较差。德国等发达国家在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有一系列的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我国还处在制定和完善各建筑设计标准体系的阶段,许多配套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还未制定,操作性较差。

2.2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

山东省先后出台了《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与建筑构造》、《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设计与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对太阳能和地源热泵技术推广应用具有相当好的推进作用,但是其他相关技术标准和图集并不完善。仍然缺少专门针对高层建筑热水系统一体化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等能源复合系统应用、被动式太阳房、新农村太阳能技术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或者规范、图集。

2.3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系统性较差

绝大多数住宅小区或公共建筑项目都在规划设计确定之后才确定应用太阳能技术和地源热泵等技术,在规划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太阳能集热板的安装空间,对于地源热泵需要的用地也未能科学预留,这都限制了可再生能源在规划区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外观及造型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光伏系统的类型、构件色彩及尺寸以及与建筑的结合形式,无法形成良好的立面效果,地源热泵设备与建筑暖通系统不能在建筑设计阶段有机结合。

2.4相关产品及技术问题尚待解决

目前,许多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虽然在可再生能源研发和推广应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某些技术仍然不够成熟,比如:没有专业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软件,集中式太阳能供热水系统的计量收费问题、太阳能产品标准化和模数化问题、部分太阳能系统的管件和接口质量问题、太阳能建筑构件生产的标准化问题、系统的电子控制设备质量问题、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箱换热效率问题、光伏系统能量转化效率问题等、地源热泵系统热量平衡问题、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结合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的应用和推广。

3、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配套能力建设的措施

3.1制定和实施配套政策、法规

一是尽快出台《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明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的法律地位。二是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全省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三是确定以省级示范工程的形式,重点支持以下技术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采暖空调、光电转换、照明;
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地区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
利用土壤源热源技术供热制冷;
农村地区利用太阳能供应生活热水和利用太阳能光电进行街区照明,以及利用水源、土壤源热泵等进行供热制冷。

3.2加强科技研发和标准制定

鼓励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建筑设计研究员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方亚地源热泵空调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研究,应对山东山东省水源热泵地质水文条件评价与应用、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系统建筑应用、太阳能采暖系统、被动式太阳房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评价技术标准、太阳能与燃气锅炉复合系统建筑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并出台相应的标准、规程。

3.3加强能效检测

应尽快制定《山东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规定》和修订《山东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
组织省级能效测评机构进行能力建设,力争使具有全部检测资质的单位达到3家。在新建(改建、扩建)政府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

和示范城市、示范县的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中,全面开展能效测评标识工作。

3.4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的措施

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认真抓好城市、农村示范的实施工作,检查项目落实和建设情况,督促地方政府落实申报报告的各项内容,指导示范城市制定在全市范围推广应用的意见;
不断总结示范城市和示范县示范中取得的经验,为下一步全省的推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组织省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抓好省级示范项目的管理,督促、指导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制定完善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方案,对可再生能源部分完成的工程及时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力争把国家和省级示范项目真正作成精品工程,切实达到预期的效果。

4.结语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配套能力建设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系统的技术性也比较强,这种配套能力建设是联系国家、城市以及具体项目的一个纽带。只有在这个环节做好,才能保证国家的政策和要求得到有效落实,试点城市和项目能够有效实施,节能减排环保的预期效果能够达到。

作者:刘达光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贾文杰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配套能力建设研究

推荐访问:山东 再生资源 利用 2023年山东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4篇) 2023年山东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4篇) 山东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有哪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