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汉语词语,拼音是xiàn zhuàng,指当前的状况。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校信息化现状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校信息化现状4篇
第一篇: 高校信息化现状
高校校友信息化初探作者:苏政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0期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对外的广泛交流与快速发展,校友资源对高校建设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本文旨在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当前高校校友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设校友信息化建设的构想,希望对高校的建设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高校 校友 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校友一般指的是曾经在学校就读过的学生或者在学校生活工作的教职工,甚至可以包括帮助学校爱心捐助的社会人士。而校友资源则是其作为人才资源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信息、文化底蕴和社会影响力等相关资源的统称。它在高校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很大,是高校获得人力、物力、财力及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开拓网络渠道,利用新科技,开发好校友资源,对学校提升校友管理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学校实力有很大的作用。
1 高校校友信息化的重要性
剑桥大学的校长曾经说过:剑桥大学几百年来一直走在教育和学术最前沿的原因不仅仅是剑桥人本身固有的品质影响的,也得助于来自四面八方众多拥护者的热心帮助及慷慨解囊。可见,校友对大学建设来说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第一,校友给大学提供良好的社会关系网与形象。毕业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分布在世界各个地方,担任不同的职务,接触不同的人,凭自己的能力与生活经验获得社会人士的认可,这样庞大的人际关系网就建成了。而他们作为学校向社会发出的名片,充当着桥梁纽带作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业绩向世人展现着学校的风采,并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第二,校友为大学提供宝贵的信息资源。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岗位的校友们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经验了解到很多国内外的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及时地将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反馈给学校。而且,针对学校的政策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学弟学妹更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第二篇: 高校信息化现状
高校信息化思路,值得学习借鉴
高校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将引发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高等学校要真正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舞台,发挥"新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作用,就必须加快构筑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确保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就提到要"推进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和"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向,必将极大地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此我们采访了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潘秀山。
记者:请您谈谈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潘秀山:高校信息化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互动发展,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首先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同时又必须具备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通过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借鉴和吸收,开发自身智能,培养创新意识,完善和发展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依赖于知识、信息的积累和运用,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战略性决策和技术手段,可以确保学校知识、信息的流通,以使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发明创新能力得到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另外,信息化将信息论与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教育研究和教学过程,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更加有效,并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如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习过程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极大地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由此可见,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没有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教学的改革将只能是局部的、有限的、表面的,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校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者曾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他们认为,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就是从科学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产品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变化过程。如今的管理已从工业时代的旧范式发展为信息时代的新范式,在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信息流调节着人流与物流的数量与方向,行使着组织、计划、指令、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有效的信息流通已成为把组织中的成员联系起来,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可见,信息在管理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主体的高等学校,应该把信息管理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战略环节,将信息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学校中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科学、规范地管理,创新性地整合和集成,以达到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进一步综合集成各种互相联系的管理功能,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记者:天津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起步很早,据说已经走在天津市高校的前列,通过和天津移动公司的共同合作,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哪些实际性进展?
潘秀山:天津科技大学于2004年5月整合了校园网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信息化领导小组,并成立实体化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负责信息化校园的规划和实施,统筹和承担信息化校园的整体建设与管理工作。办公室成立后,对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超前的、高水平的规划,并制定了合理的分步实施计划。经过"十五"、"十一五"持续不断地大力建设,目前初步建成了安全稳定的校园网基础环境、信息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关键校务管理系统、各级各类教学资源和各种通用公共基础服务平台,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天津科技大学和中国移动天津公司联合打造的智能高校平台主要包括综合办公系统、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就业指导以及WLAN无线网络覆盖等方面。智能高校将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外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通过提升教学设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天津科技大学与天津移动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业务开展顺利,目前已开通移动网中网业务,号码6000个;校讯通业务,号码8000个;对于学校提出的学生宿舍安装无线座机需求,已拟通过插卡式无线座机方式实现;天津移动为科技大学提供2条百兆专线,其中的1条百兆互联网专线为免费赠送,现已开通使用,另一条百兆数据专线正在调测中,预计新学期开学前可投入使用。
天津移动根据天津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需求,专项设立实施天津科技大学新校区弱电集成项目,由天津公司投资建设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2G/TD/WLAN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先在天津科技大学校区部署LTE试验网络。天津科技大学支持天津移动公司在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开展的网络建设,在基站选址、光缆接入、WLAN布放等方面给予配合和帮助。天津移动公司为天津科技大学免费提供家属区弱电集成建设,包括家属区三网合一(有线、电话、公共网络)、校园网、无线(室分)、安防监控系统、楼宇可视对讲、车控、门禁管理系统、幕帘、道闸、LED大屏网络信息点、弱电监控管理机房建设。双方合作建设教学区弱电集成项目,包括综合布线、视频监控、网络交换设备、有线电视。双方就天津科技大学的一卡通升级项目展开全面合作。
高校信息化是把我校建设为全市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目标的必经之路。作为天津科技大学,此次与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共同合作,通过借鉴其全球领先的信息化技术,建设智能高校平台,全面整合学校财务、人力资源、校园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一体化管理,培养高端信息化人才,全面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最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天津科技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有哪些?
潘秀山: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网络建设
夯实信息化校园基础环境
天津科技大学校园网建设依据"适度超前,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重在应用"的建设思路,1999年开始筹建,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经过多次改扩建,已建成了覆盖两个校区和部分家属区,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IPv4网络。截至目前,两校区共拥有核心交换机4台,汇聚交换机30台,接入交换机550台。校园网主干光纤总长度超过48千米,连接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家属区楼宇60余栋,信息点总数达12017个,有效认证用户数15948个,上网IP地址数10727个。拥有9个互联网出口,实现了7×24 小时不间断运行,设备使用率和网络带宽利用率高,校内骨干网峰值带宽超过1.6Gb/s,出口带宽常态利用保持在800M以上,能较好实现上网行为监控记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校大幅度地进行了网络设备的升级和优化,实现主干链路的冗余备份,负载均衡,同时实现万兆接入能力和对IPV6的兼容,极大地提高了校园网的稳定性和先进性,为校园网过渡到IPV6网络及其应用打下良好铺垫;办公区与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合作部署了高密度可用的无线网络,大大提高了网络接入的便捷性,为信息化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建设信息化校园基础平台
1.信息标准建设:基于我校信息标准管理系统及信息标准规范的建设思路,制定出天津科技大学数据标准与天津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的规范体系,为校级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提供标准化规范。
2.数据共享平台:完成了全校范围内数据共享的基础环境、标准体系、共享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有效避免了后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形成信息孤岛的局面,为教工、学生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3.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单点登录。并开发建设了涵盖学校各类信息化用户的全生命周期的用户管理功能,包括用户注册、属性管理、身份转化、行为审计、用户注销等。
4.信息门户平台: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统一、易用、个性、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窗口及展示平台。实现了新闻、公告的聚合和发布;具有校内检索、个性化栏目、信息服务、页面定制等功能。同时集成了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学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邮件系统、上网认证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等业务系统,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并完成了对各业务系统中频繁使用的功能的集成。为校内广大用户提供了教学、科研、办公时使用业务系统的统一入口,提供了信息化一站式服务,成为了广大师生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必备工具,目前日均访问量已达到5000人次。
经过以上四个信息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我校实现了以信息门户平台为服务与展示窗口,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共享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使用户在不同信息化应用系统间只需使用代表用户身份的唯一ID经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实现对各个应用系统的管理与信息查询,解决了信息孤岛的存在和产生,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有效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效率。
通过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为统一全校资源,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提升管理内涵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奠定了基础平台。
建设各类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实现学校管理业务的信息化,提高校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我校分别进行了大范围的适合学校需求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升级,主要包括:校园一卡通、数字迎新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RTX校信通协助办公系统、网站群管理平台、虚拟校园、资产管理系统、校友信息管理系统、校情综合分析系统等。同时把原先针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部门级信息化应用集成到校级信息化基础平台上来,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和数据实时交换功能,为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从而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除了建设各种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后,我校还进行了多种服务系统建设与管理,其中包括邮件系统、防垃圾邮件网关、网络版杀毒,视频点播/直播、VPN安全按接入网关、校内搜索引擎、二级网站托管服务、科大微盘、FTP资源中心、RTX校信通、大型综合服务网站易佳网、上网认证系统等。并不断对各服务平台进行升级与优化,不断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乃至生活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建设特色教育资源
进入"十一五"后,我校开始更加注重并加快了资源建设的步伐,包括学校一级门户网站资源建设,覆盖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的二级网站群的建设,目前共计建设各种二级网站76个;涵盖校级、市级、国家级的所有精品课程的资源建设,为学校重点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数字图书馆的不断扩建;以及各种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的视频、音频、文本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起到了推动课程建设、提供共享资源、展示办学成果等重要作用。
建设校园网络文化
打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生网站
为繁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倾力打造了"易佳网"、"易博网"、"常春藤"、"科大共青团"、"学工之窗"等一系列校园文化网站。
易佳网是我校的学生资源门户网站,打造有"在线影城"、"网络优盘"、"易佳音乐"、"信息站"、"易佳访谈"、"数字报刊"、"FTP资源中心"、"辅导员微博"等品牌栏目,涵盖了校园信息、生活资讯、休闲娱乐等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自2004年9月成立以来,易佳网首页总访问量现已突破800万人次,平均日访问量4000余人次 ,在线影城总访问量1700万人次,成为我校人气最旺的学生资源门户网站。
易博网是联合我校学工部、团委、宣传部、就业指导中心、国际交流处、资助管理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各学生相关业务部门共同推出的学生综合门户网站,整合了学生相关的网站、网络服务及资源;整合了新闻、公告、思政、信息、资源类内容,为校园网络文化提供了集中的展示平台。打造了品牌栏目--易博信息交流平台,成为校内的社交网站,类似开心、人人之类的SNS网站,每个班级、社团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主页,实现自我宣传,进一步繁荣了校园文化,构造了积极向上的网络学习环境。
"常春藤"生活资讯网由校学生记者团主办,通过开设时事热点、校园百态、备战考研、留学考证、兼职就业等多样化栏目,敏锐及时地为同学们搜集更加符合其实际需要的信息,提供多方位的资讯。
记者:据了解,天津科技大学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中,"校园一卡通"、"数字迎新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学工管理信息系统"和"校园能耗监测管理平台"是覆盖面最广和得以典型应用的特色核心系统,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优势。
潘秀山:我校自2004年6月起相继规划建设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学校分为河西校区和泰达校区两个校区,相距50公里,因此我校一卡通系统在地域上具有客观需求,即需实现"用户一张卡片,通行两个校区"的效果。经过一期的建设,我校一卡通系统已实现了校园卡就餐、洗浴、超市消费、注册选课、上机、图书出入、宿舍出入、图书借阅、乘坐校车乃至公共交通、宿舍用电、银行转账等相应功能,解决了校园卡区域应用的问题,在校师生人手一卡、通行两个校区。在天津市各高校中属于功能最全面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率先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目标。通过校园一卡通的建立,并参照教育部标准建立起必要的基础数据,实现和相关应用系统的对接,为我校数字校园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打下了基础。
随着信息化校园的不断推进,我校也持续进行了校园一卡通的升级完善的优化工作。为了使校园卡能为我校师生提供更大的服务半径,我校于2008年3月成为天津市首家校园卡与城市卡结合应用的高校,实现了校园城市两卡合一、校内校外一卡通用。卡片由原来的校园卡升级成"校城通"卡,"校城通"是我校自主命名的卡片名称,其建设内容是对校园卡现有系统施以升级改造,在保持原有校园一卡通功能的基础上,添加城市卡的所有功能。持卡人可以在校内外城市卡POS机进行刷卡消费,也可以在地铁、公交、出租、水电缴费等市政公用服务业等领域方便地进行电子支付。迄今为止,校城通卡在天津市发卡量已经接近60万张。随着城市卡应用的迅猛发展,今后"校城通"在城市中还有更多的应用空间,它所给我们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是非常客观的。对于学校来说,社会效益方面表现在统一了学校的品牌形象,增强了师生员工的自豪感,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强化了学校的品牌传播,扩大了卡片的使用半径,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大的应用空间。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提升信息化校园的应用服务水平,我们也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因此如何使我校现有的一卡通管理系统能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和发挥最大效能成为学校的又一攻关课题。经过和一卡通厂家多轮的探讨和深入研究,我校于2010年在原有一卡通系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手机一卡通"的全新功能。校内师生的手机除了具备校城通的功能外,在移动信息应用上还得到了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通过"手机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以网络信息手段为依托,结合我校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的应用与服务效果,实现信息更广域互动、资源更广阔共享、师生更广泛受益的"移动信息化校园"。当前,大多数学生用的都是智能手机,为把现有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各种信息化服务平台移植到手机上,使手机成为数字移动校园的载体奠定了基础。例如:通过与教学平台的对接,实现学生通过手机查询课程知识点,完成老师布置的离线作业,进行网上互动答疑等等,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使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一部学习的辅助工具。
我校数字迎新系统涵盖迎新前辅助服务、现场迎新、实时统计查询、迎新后续管理等功能模块;极大地提高了我校迎新工作的服务水平、效率和便利性;有效解决了两校区同时迎新的数据同步问题。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为我校的教职工信息管理提供了统一、标准化的数据平台。在人事聘期考核期间,提供了快捷的分数计算和统计功能,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人事信息的日常管理、考勤报送、年度考核等方面提供了便捷服务。人事系统中的信息,会自动同步到其他各相关业务系统,保证了数据的及时准确。
我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基地管理、学术活动、人才管理、学术团体、信息推送、考核管理、人员机构及统计管理等功能模块。为我校的科研信息管理和聘期、年度等考核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科研统计功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所有分数指标都以公式的形式配置,提供了灵活的修改接口,提高了使用的延展性。
我校学工管理信息具有综合管理、奖惩管理、资助管理、思政管理几大模块,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支持各种条件及其组合的查询和统计,并可以支持多形式的数据导出。系统建设以后使用系统开展了基本信息确认、困难生认定、奖学金荣誉称号评定等业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我校以校园能耗管理监测平台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对学校能源耗用的审计,对能耗历史数据的分析,查找能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三网合一的技术手段,建设了"能耗监测管理平台"。以"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人文节能"为架构,全面规划与实施了节约型校园建设。
记者: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科研与教学已一并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成为反映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各高校日益重视科研信息化的建设,为的是促进学校科研管理、服务教师科研工作和促进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请您谈谈,天津科技大学教学与科研信息化建设是如何协同服务,相辅相成的?
潘秀山: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础核心业务,从信息技术理论的视角观察,教学的过程即是知识传播的过程、科研的过程即是知识创新的过程,都是知识工作者大量交流、互动、协作的过程。因此我校紧紧围绕"协作服务"进行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建设了协同信息门户,通过人际协作过程的信息化,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科研服务能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服务教学、科研活动全过程的虚拟网络交互环境,突破传统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以教学、科研活动为主体的网络协作服务环境,随着功能的增加与提升,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到校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领域。
■协同信息门户首页
校园协同信息门户有别于传统的软件系统,它参考企业电子协同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框架,将其定位为:以教学、科研活动中的"人"为中心,以教学、科研活动"过程"为主线,面向人际交互与协同的基础性业务的支撑服务平台,是面向学生、教师、校友个体,班级、社团等组织,自发形成的社区化的文化互动交流中心的虚拟社区平台。规范和引导了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建立起学校可管可控的校园网络服务平台,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局面;依托先进的网络服务平台引导学生、教师参与到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中来,进一步繁荣了校园文化,构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建立以在校生为主,自然向校友延伸的服务架构,长期增强学生粘性。另一方面,协同信息门户还具有部门协作服务,该服务是面向校内各党政部门、行政部门、学院、系科等机构,提供一套支撑其常规办公事务开展的协作支撑系统,是对各部门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力补充。使得各个部门能够对部门内的事务和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协调,提升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协同程度,大大提高了我校的教学、科研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
校园协同信息门户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最直接的为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文化服务的典型应用。主要有以下的社会效益:
1、以校园整体的视角来规划校内协作应用,有效围绕校内各类群体构筑细密的虚拟交互网络。各个院系和部门不必再建设自己的协同办公系统,避免了重复投资,节省了维护成本。
2、以网络编织人际关系,以实际协作场景为参照,规划协作应用,每个协作应用都是贴合实际学习或工作场景的。
3、将全校师生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为校内各种协作团体提供了最完整的用户数据和最贴合组织体系的用户划分,能够让各种协作团体将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指定的用户群。
4、不仅提供内部协作,还提供了外部协作。让内部和外部的协作都做到信息互通、分享方便和资源整合。
记者:在高校信息化应用日益深化的今天,信息和资源的整合日益密切,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确保信息安全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网络系统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如:非授权访问、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等,产生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安全体系;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组织、管理、技术机构;没有建立完备的网络系统安全措施。请问,天津科技大学在加强网络管理,保障信息化安全方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潘秀山: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校园网的安全运行变得日益重要,只有提供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环境,才能保证信息化校园建设,乃至学校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我校建设了硬件网络防火墙、Web应用防火墙、IT运维监控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网络版杀毒软件、Windows Update服务系统、校园网身份认证网关系统、用户上网访问日志记录等安全运行保障机制,有效保证了信息化校园的安全稳定。
记者:天津科技大学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前景是怎样的,请您简要地介绍一下?
潘秀山:几年来,天津科技大学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下,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已由原来的网络基础建设和部分孤立应用系统的构建,逐渐向集成的全局信息系统建设方向转变,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内容丰富的信息化校园体系已显规模。目前,天津科技大学的信息化校园建设重心正逐步转移至努力向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并不断提升信息化校园的服务水平,以期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从而促进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与综合竞争力,实现天津科技大学现代化建设。
第三篇: 高校信息化现状
高校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实践探索作者:曹文涛 孙垠 马云香 汪琯琪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7期
摘 要:互联网高速发展对青年团员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力,对共青团工作内容的推进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共青团组织应为团员青年提供高效信息平台,推动共青团工作水平提升,进而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达到凝聚新青年,培育一流创新人才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 网络 信息化队伍建设 网上团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246-01
2004年,共青团团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此举表明,团中央对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陆昊同志也强调“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团的‘生命力工程’”。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波及面积之广、社会影响之深,令人目不暇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挟其立体化、交互化、信息化、快捷化之优势,已经对广大青年团员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各高校党委也提出了培育一流创新人才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体会到,如何更好地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加快实现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机制的转变,加快共青团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进程,与培育一流创新人才相结合,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广大团的工作者、各级团组织需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紧跟时代步伐,努力通过共青团信息化平台拓展团的工作空间,不断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并在此平台上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广大青年团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1 高校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1.1 信息化发展正在影响着团员青年学习、生活及“三观”的建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由此可知,网络早已成为青年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体到高校,上网学生比例几乎达到了100%,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也开始吸取网络文化的优秀成分。网络信息获得的快捷性、便利性和廉价性等特点,为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提供了方便,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工作效率。但网上信息的庞杂,游戏等各种诱惑、各种观点在冲击着青年团员的意识,由此引起了青年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随之产生了青年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情况的发生。为此共青团应在网站建设方面加强引导,让广大团员青年合理合法的利用网络资源,真正为其成长成才服务。
1.2 高校共青团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高校共青团紧跟时代步伐,在几代共青团工作者的努力下,逐步完善,建立了以共青团网站为主体的共青团工作管理平台,目前,各级团组织的信息发布及文件传递、志愿者管理、素质拓展认证计划、活动申报等环节已经通过网站、QQ群、飞信、微博等平台实现了迅速及时的沟通,对共青团工作效率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意识到在信息化平台的发展上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1)新闻发布不及时:各基层高校中发布信息多在学校网站发布,而超过50%的学生活动新闻没有或没有及时在网站上进行更新;(2)网站历史数据的可持续性不足:由于技术方面原因,共青团网站的后台数据处理系统没有做到很好的可持续性,具体体现在页面改版后新闻及公告的数量又从零开始;(3)网站关注度较低、网上团校不健全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吸引广大青年团员的跟进。
2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高校共青团又好又快发展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作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2.1 注重信息化外在表现和内涵的相结合
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整个管理平台的核心,它以网站的形式给团员青年提供了一个分享和获取信息的平台。团员青年具有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等特点,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网络团建必须要得到广大青年团员的认同,因此需要注重网络的外在表现及网站内涵的相结合。“细节处见真情”,要在提高网站的功能、性,可操作性方面做足功夫,要真正做到外在表现美观、大方,内容主题鲜明。同时,要积极组织网上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共青团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加强网上团校等板块,组织广大团员干部在网上学政策,观看宣传片等,丰富团员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真正让团员青年在网站中有所获、有所得,从而提高网站的关注度。
第四篇: 高校信息化现状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管理/制度
CO-OPERATIVEECONOMY&SCIENCE
提要结合当前国家对《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xx-2020年)》的颁布和实施,分析当前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资源共享;网络:G647:A“科教兴国”是保证我国能够长期、稳高速发展的战略国策,教育信息化是定、
达成该战略国策的重要手段。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率、
务水平。随着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颁布和实和发展纲要(xx-2020年)施,国家对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xx年5月21日,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北京华成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xx高校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其目的是探讨中国高等院校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我们要制定高的理念与前沿技术。为此,
校有关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利用信息化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对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对当前高校信息化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工作。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物流成本的可比性,需要确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
(三)多方位联动,全面降低物流成本1、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物流合理化是指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进行高质量的物流活动。物流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若不综合考虑必然会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浪费。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实际物流流程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地强调某一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是要从企业经营的整体考虑。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
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深入研究。
一、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一)全校信息化建设不统一。当前高校内,许多二级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多,各系统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由于原系统所采用的开发软件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因此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带来了极大的麻由于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烦。同时,
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对于不同的应用系可能需要不同的密码,甚至是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直接访问海尔公司提出“零运营资本”就是靠成本。
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零运营成本。
3、通过优化流通全过程降低物流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本企业的事,或仅仅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
4、通过合并策略降低物流成本。合并二是共同配送。方法上的合并是指企业在安排车辆运输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例如,体积大重量载重量,做到满装满载。载,就可以既满足载重方面的要求,又充分利用了车辆的容积。共同配送是一种产
主要 __:
[1]何开伦.物流成本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xx.2.
[2]常东亮.物流成本核算实证研究.经济[3]钱芝网,蒋朝晖.物流成本管理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xx.2.
[4]余艳琴,冯华.物流成本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xx.3.
[5]方红.物流企业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xx.
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经常需要人为的处理,如数据交换。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
(二)重视硬件设备购置,轻视应用软件投入。各校在信息化建设上目光短浅,功利氛围较厚,对不能在短时间见成效的就比较缓慢,如软件。而对短时间内有成效就快,这种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的软件业信息化建设表现非常明显。其实,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未来,软件产业将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权衡利弊。不少高校开始搞信息化时都是铺路、硬件环境建好后,发现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环境很难发挥作用,然后才开始着手软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之为集中配送。这是几个企业联合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一切物流设施的配送方式,在较大的区域内协调动作,共同对某一个或几个客户提供系列化配送服务。
(:1.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2.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
□文/王海翔
统,用户需要在不同位置逐个进入访问,建网、购买机器,对于应用关注较少。一旦
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方法上的合并;科学出版社,xx.7.
2、通过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小的货物和体积小重量大的货物搭配装
32
《合作经济与科技》xx年2月号上(总第410期)
管理/制度
CO-OPERATIVEECONOMY&SCIENCE
件的建设。而软件的建设与应用是需要时间的,等软件真正应用起来后,发现硬件环境又落伍了。非协调的发展制约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浪费。
(三)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因原系统采用的软件系统不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信息之一致、
间难以交换,更难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由于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经常会出现学生部门统计的学生人数和教务部门统计的学生人数、人事部门统计的教职工人数和财务部门统计的人数等有较大的出入,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准确性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严产生了重大影响。
重滞后和互操作性、共享性等方面的问题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提高高校的发展步伐,实现学校管理职能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的转变,形成高效的、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有重要意义。高校信息化建设大多需要经历需求计划、分析设计、计划实施、系统应该说这四个过程缺一个应用四个过程。
都 __已经成功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在不断摸索信息化建设道路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应重点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自己的应用需求及分期目标,确定和实施具有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包括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规划要全校各部门与信息中心通力合作。具体实施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通过相关部门的沟通,形成统一方案。
(二)要明确信息化建设机构的功能网络中心等,这些部门一般的理解是一个技术部门,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在高校,这些部门不仅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且要作为综合管理部门,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其主要职责除了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外,还必须具有管理与协调职能。高校成功实施信息化,信息中心人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中心人员不仅要组织模式,还要了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
解IT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并承担对外技术联络的任务,知道如何让实施人员理解用户的意思。信息中心人员可以尽快使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进入角色,也能将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想表达的意思转换成容易被用户理解的语言与他们沟通。
(三)要注重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确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学校保系统稳定运行。
过分强调现状,会走向保守,故步自封,不资源;过分强调先进技术又会脱离实际,在现实中难以驾驭。由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单靠学校自己的技术力量很难成功地实现信息化建设,并很可能半途而废,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物力和资金。目前,较为可行的一种建力、
设模式是与有丰富经验和技术实力的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实现一种互利互惠的、共赢的开发建设方式。
三、结束语
高等院校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必须立足于本校实际,认真分析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因素,转变观念,迅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制定好本校的化发展规划,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科的信息技术去整合高校间现有的教学、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有关资源,以实现资源管理,实现资源的统一的用户管理、
化、协调,从而创造新的教学和科研模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划,采取合理的手段,坚决突破制约高校
和作用。现在高校一般设有如信息中心、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带来的可利用
全体人员,上到学校领导,下到每个教师、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的优全体人员与。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
潜力,对学校实现教育发展的深化改革,学生,而且特别强调学校各级领导的参
的成效,决定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程度。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因此,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工作,严重滞后的瓶颈,为高校信息化的健康发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已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一是要提升教职人员信息化素养。学校应根据岗位和职能的不同,安排教职人员通过相关的信息化教师队伍、信息化管理队伍、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和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二是加紧对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学生信息技能的训练。
(四)要走最适合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和建设模式。高校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既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和兄弟院校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学校自己原有的模式。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探索方
主要 __:
[1]周增国,李春兰,庞有军.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建设原则.办公自动化[2]徐笑宇,黄磊.虚拟化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x.4.
[3]蒋兴东.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高教职教),建设建议.中国教育信息化xx.8.
[4]金明,康慧华,胡国兵.资源共享的高校信息化导入模式对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甘肃科技纵横,xx.2.
[5]扬帆.浅析高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九江学院商学院)
理论学习和技术,形成一批素质过硬(综合月刊),xx.4.
案,使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对策.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xx.4.
《合作经济与》xx年2月号上(总第410期)
33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