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部编文言文司马光名师教学实录(合集)【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文言文司马光名师教学实录篇1
师:同学们好!你们读过《三字经》吗?我来考考你们。人之初——
生:性本善。
师:性相近——
生:习相远。
师:苟不教——
生:性乃迁。
师:教之道——
生:贵以专。
师:真好!我们把这样的语言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写成的文章,叫作——
生:文言文。
师:你们的预习非常认真!(板书:文言文)说起文言文,大家其实并不陌生。因为有些时候,我们本来就在用文言的方式说话。比如,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我们会说——
生:(自由应答)有志者,事竟成。
师:再比如,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想,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我们会说——
生:(自由应答)人心齐,泰山移。
师:是的,文言文并不难。今天要学习的《司马光》就是一篇文言文。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司”是个生字,注意第一笔是横折钩,大家书空一遍。
(生书空“司”)
师:“司马光”是个人名。这个人姓——
生:司马。
师:这是一个复姓。
师:我们一起叫他的名字(指示课题)——
生:司马光。
部编文言文司马光名师教学实录篇2
师:说起司马光,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呢,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无声无字幕动画片《司马光》,生观看。)
师:大家看得很认真,看懂了吗?你都看懂了什么?试着说说。
(生用自己的话讲述动画片的故事)
师:看来,大家基本都看懂了这个故事。不过,刚才几位同学都用了挺长时间来讲述这个故事。你们知道吗?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30个字就可以讲完呢!来,一起看看——(出示没有注音、注释、插图的课文,师范读,生静听。)
师: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生:文言文太厉害了!
生:我大概听懂了,真的30个字就可以讲完这个故事。
师:是啊,这样有趣的故事,原来可以用这么少的语言来表现。这便是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们也读读这篇文言文吧。注意,文言文与其他课文有些不一样,朗读过程中遇到困难要想想办法哦。
(生自主朗读课文,师提示方法:借用注音、注释,看看插图,请教同桌。)
师:(出示“足跌没水中”)这里的“跌”是什么意思?
生:跌倒。
师:对,一个足字旁,一个“失”字,“失足”就是跌倒。所以,这一句该怎么停顿?你来读读吧。
生:足跌/没水中(读错“没”)。
生:应该读“mò”!
师:为什么呢?
生:这里是指“淹没”的意思。
师:是的,联系字词的意思推测它的读音,真好!你领着大家读——
(生带读“足跌没水中”)
师:原来根据字词意思可以确定停顿,也可以推测读音。来,咱们再看这一句,(出示句子“光持石击瓮破之”)谁来读读?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真棒!这一句说的是——
生:司马光拿着一块石头把瓮砸破了。
师:看来,读得正确,大概就表示理解正解了。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学习文言文,就需要抓住这些重要字词。我们一起写一写。(指导书写:跌、持。提示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课
文。请大家留意,他的字音读对了吗?停顿读好了吗?(指名朗读,评议,纠正。)
(生齐读课文)
部编文言文司马光名师教学实录篇3
师:为什么这篇文章才用30个字,就可以把一个故事说完整呢?来,咱们看这一句,(出示“群儿戏于庭”)“群”“儿”“戏”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群”就是一群。
生:“儿”就是小孩子。
生:“戏”就是游戏的意思。
师:对啊!也就是说,在文言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是个重要规律。这个“庭”,就是——
生:注释里说,“庭”就是“庭院”的意思。
师:真好!你已经习惯了借用注释。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在课文中就是——
生:群儿戏于庭。
师:好!如果是一群孩子在树林里做游戏,就应该说——
生:群儿戏于林。
师:一群孩子在亭子里做游戏——
生:群儿戏于亭。
师:好,此亭非彼庭。一群孩子在游泳池里做游戏——
生:群儿戏于池。
师:了不起!看来,文言文一点也不难!那么,后面的句子,你们和同桌说说它的意思吧,有困难的时候,别忘了看看注释哦。
(同桌试说句意)
师:你们都是“中国好同桌”,讨论得非常好。那么,合作效果如何呢?老师提三个问题。首先,请大家看,(出示“瓮”与“缸”两个器物)“一儿登瓮”中的这个“瓮”,在图中是指哪个?
生:是指图1。
师:理由是什么?
生:注释里说了,瓮的特点口小肚大。
师:好,从注释里找到了根据。
生:我还有补充。一儿登瓮,图2是个缸,没办法登。
(生鼓掌)
师:了不起,能联系前面的“登”来理解。再次鼓掌!(生鼓掌)我们再看这两句,这“群儿戏于庭”中的“群”,和“众皆弃去”中的“众”,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生:(自由应答)一样的;
不一样。
师:哦?有两种答案?那我留给大家一些时间再思考思考。
(课堂静默)
生:表面是一样,其实是不一样的。
师:愿闻其详,你说具体些。
生:表面都是指很多小朋友。但“众皆弃去”的“众”比前面的“群”,人少一些。
生:是的,少了一个司马光!
生:还少了掉进瓮里的那个小朋友!
师:哈哈,这就表明你们读懂了。我们再看,“水迸,儿得活”这里的“水迸”是什么意思?
生:水流出来。
师:哦?那改成“水流,儿得活”,可以吗?
(课堂静默)
生:不行,“水迸”速度快一点,水流就太慢了。
生:“水流”没什么力量,流得慢,那里面的孩子早就死了。
师:水流出来太慢,那“儿”就不能“得活”了。所以,必须是——
生:迸!
师:是的,像这位同学这样,要读出“迸”的力量、“迸”的速度。我们一起读这一句——
生:(齐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水迸,儿得活”读得很好!可是,按你们的读法,恐怕“瓮是砸不破的”。想一想,(指示“光持石击瓮破之”)这一句该怎么读?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读得有力量)。
师:好,有力量了!还可以读得更好。你听老师读。(范读)
生:老师读得很坚定。
师:你听得真仔细。是啊,“持石击瓮破之”,(板书:持、击、破。)这里有三个动词连起来,我们要读出司马光的那份坚定,那份果断!我们一起读——
生:(坚定而有力量地读)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是的,读书得动脑筋,要做“有心”人。那么,书读到此时,你们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一讲整个故事吗?同桌先试试。
(同桌互讲故事,指名讲故事。)
部编文言文司马光名师教学实录篇4
师:故事讲好了,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果然有进步,读得很流畅。不过,同学们注意,文言文字数虽少,却能表达丰富的含义,所以,我们要读得慢些,给人思考的时间,给人回味的时间。来,我们放慢速度,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师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全文)
师:嗯,这样就有了文言文的味道了。还可以读得更好吗?同学们听!(师范读,生聆听。掌声。)
师:老师读的有什么不一样?你听出了什么?
生:老师读“群儿戏于庭”这一句,好像很悠闲,很开心,后面那句“足跌没水中”却读得很快,好像很危急!
生:是啊,后面“儿得活”,就特别开心!
师:这样读就有了——
生:有了变化,让听的人也跟着开心,跟着着急。
生:我还听出来了,老师读 “众皆弃去”,读出了大家的慌乱。
生:这里老师故意读出大家很害怕,只有司马光一个人不害怕。
师:哦,大家和司马光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生:大家都跑了,(师相机板书“众:皆弃去”)而司马光却留下来了。(师板书“光:持、击、破”)
师:大家看(指示板书),这里老师读得不一样。而文中这两句,确实就是鲜明的——
生:对比。
师:谁和谁对比?
生:大家和司马光做对比。
师:这样一对比,就表现了司马光的——
生:机智、冷静、勇敢……
师:是啊,正是因为他机智、冷静、勇敢,所以和大家相比,他才能这样临危不乱。(板书:临危不乱)来,我们一起再课读文,读出句子该有的感觉,读出人物的品质来。
(生齐读全文,读得有变化。)
师:接下来,还可以怎样读呢?考考大家,老师说一句,你们读一句。比如,我说“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多开心啊”,你们读——
生:群儿戏于庭。
师:你看,有一个孩子竟爬到了大水瓮上,真是个淘气鬼!
生:一儿登瓮。
师:啊,不好!那孩子脚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水瓮里了!瓮里那么深的水,一下子没过了他的头顶。这可怎么办啊!
生:足跌没水中。
师:其他孩子都吓傻了,一下子慌慌张张地跑掉了!
生:众皆弃去。
师: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他迅速拿起石头,用尽气力对着大水瓮砸去!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瓮里的水哗啦啦地涌了出来,淘气的小孩子也得救了!
生:水迸,儿得活。
师:理解到位,合作愉快!掌声表扬你们自己。(掌声)
师:其实,以前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就像这样,你能读吗?(出示去掉标点的课文,指名朗读。)
师:其实,以前的文言文是这样排列的,就像这样,你们能读
吗?(出示竖行排列的课文,分组朗读。)
师:其实,以前的文言文还有不少繁体字,就像这样,你们能读吗?(出示以竖行排列,且包含繁体字的课文,全班边猜边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应该会背了吧?(出示)
群儿戏于( ),一儿( )( ),足( )( )水中。( )皆( )去,光( )石( )瓮( )之,水( ),儿( )( )。
(全班学生背诵课文)
部编文言文司马光名师教学实录篇5
师:同学们,想一想,“得活”的这“一儿”,事后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大家又会说些什么?司马光会怎样回应?你们先小组里讨论讨论,咱们等会儿分角色说一说,演一演。
(生分组讨论,然后分角色表演。)
师:我听出了被救小儿对司马光的感谢,众人对司马光的赞叹。有一首歌曲也是这样赞叹司马光的,你们听——(播放儿歌“司马光砸缸”,出示诗人宋小明所作歌词:聪明机智的小儿郎,见义勇为的好榜样。)
师:歌词中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儿郎?
生:聪明机智,见义勇为。
师:聪明机智,大家都能理解。(板书:见义勇为)什么叫“见义勇为”呢?大家看。(出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生读)
师:司马光见到一儿“足跌没水中”,可能也着急、慌乱,但他马上冷静下来了,他可能想到,人的生命最宝贵,不管怎样,我不能跑,不能不管不顾,我一定要救他,所以他才有了 “持石击瓮破之”的行动。(稍顿)也正因为这个举动,从此以后,就留下了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司马光砸缸”。其实,关于司马光,还有很多的故事。大家看——(出示)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宋史·司马光传》
(师范读,引领学生朗读,大致感悟。)
师:除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司马光留下来的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这本书,(出示《资治通鉴》封面)作者就是司马光。今后,我们可以找来读读。下课。
推荐访问:文言文 合集 名师 最新部编文言文司马光名师教学实录(合集) 最新部编文言文司马光名师教学实录(5篇) 《司马光》文言文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