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知识结构对教师的影响(通用5篇)

知识结构对教师的影响(通用5篇)

时间:2022-05-09 11:20:03 来源:网友投稿

结构,汉语词汇,读音为jié gòu,意思由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建筑物承重部分的构造;构筑;建造等意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知识结构对教师的影响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知识结构对教师的影响5篇

第1篇: 知识结构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知识结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响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口号。可见,在未来的中国教育发展中,教师的地位和重要性。

通过阅读模块八的材料,我深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素质外,更应该关心自身的专业成长,以便教的更好。

    作为数学教师,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呢?

    1.要做一个反思型教师。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所得到的教学结果,甚至课程与教科书的设计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思的对象。例如:反思教材编排是否合理,教学情境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案设计是否恰当,课堂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学生的课堂反映如何,是否认真分析了学生出错的原因,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来准备如何改进等,如果我们能够坚持,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获得真正的成长。

   2.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案例:我在教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科学计数法时,涉及到纳米,微米,米之间的关系,有学生问:“老师,微米之后的单位是什么?”,我答道:“丝米”。学生接着问:“丝米之后呢?”学生真把我难住了,我才说:“老师也不知道,咱们课下都去查资料,明天老师再回答你,好吗?”第二天那位同学见到我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我:“老师,丝米之后是忽米,米和毫米之间相差三级,毫米和微米之间也相差三级,微米和纳米之间也相差三级。”通过上面的案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博览群书、精通专业、精湛技术,教师的知识渊博了,才能给学生传授,才能触类旁通。

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对未来教师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作为新时代年轻的教师,应该走在队伍的前列,积极参加网络培训,让多媒体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片丹心鉴日月,三尺讲台述春秋”,做一名新世纪的年轻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放飞新的希望!

 

第2篇: 知识结构对教师的影响

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结构梳理

 

小学科学学科知识内容包括: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这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主要内容和科学概念目标概括如下: 

知识领域

主要内容

科学概念目标

物质世界

物体的性质:

1、物体的特征:(1)描述:颜色、形状、大小、冷热、轻重、软硬、透明度、光泽等;(2)测量: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天平、量筒、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如重量、体积、温度);(3)依据一定 特征对物体分类或 排序。

2、材料的性质:(1)认识一些材料的性质,如 :导电性、绝缘性、吸水性等;(2)根据材料的性质对材料分类;(3)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

3、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三态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物质的利用:(1)物质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2)正确、合理利用物质

通过对物质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过程,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 的简单机械,了解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能够互相转换。

运动和力:

1、位置与运动;(1)定性描述物体的位置;(2)用位置、方向、快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常见的力:(1)认识一些力,如风力、水力、重力、浮力、弹力、摩擦力等;(2)力有大小和方向。

3、工具和机械: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作用

4、形状与结构

能量的表现形式: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及声音的大小和高低;(2)声音的传播

2、热现象:(1)热会传递及传递特点;(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3)温度计的使用

3、光:(1)光的传播特点;(2)反光原理的应用

4、电:(1)连接简单的电路;(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5、磁:(1)磁铁的磁性及磁极的相互作用;(2)电生磁;(3)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6、能量的转换: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及相互转化

生命世界

多样的生物:

1、常见的植物:(1)分类;(2)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常见的动物:(1)分类;(2)动物的特征;(3)动物的身体构造与环境的关系

                   3、常见的其它生物:细菌、真菌、病毒、草履虫等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整合学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并应用于日常生活。

生命的共同特征:

1、植物的生长变化:种植凤仙花

                   2、动物的生命周期:养蚕

3、生物的繁殖:常见动植物的繁殖方式

4、生物的构造和功能

5、生物的基本需求

6、生物的遗传: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生物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1)生物需要一定的环境;(2)生物的构造与环境的关系;(3)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4)生物之间的能量关系;(5)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健康生活:

1、生理与健康:(1)我们的身体;(2)良好的生活习惯

               2、生长发育

地球和宇宙世界

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1、地球的概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2、地球的物质:岩石、矿物、沙、土壤、.水和空气

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地球运动及其引起变化:

1、天气:(1)雨雪的成因;(2)自然界水循环

1.    2、   时间:昼夜和四季的成因

4.      3、地表变化:(1)地震和火山;(2)各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宇宙:1.月球、月相、日食、月食

            2.太阳系、银河系

            3.星空:星座

4.探索宇宙

 

 

 

一、物质世界

 

1、"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一些基本的性质及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这个主题包括:1.物体的特征;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3.物质的变化;4.物质的利用。

2、"运动与力"部分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
  3、"能量的表现形式"部分讨论了声、热、光、电、磁这些物理现象,并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可以转换。

4、小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更多的是从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生产中一些事实、情景当中感受到物质是无处不在的,物质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物质会有一些相同的性质,有些物质有自己的特性,人们根据物质(材料)的性质对物质(材料)加以利用,而且物质的变化也是非常奇妙的,从而建构起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例如在三年级学习了水和空气,学生对水和空气的性质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四年级学了物体的导电性,知道会导电和不会导电的物体都会得到应用;六年级学习《物质的变化.》, 是对上几个学期关于物质科学方面的相关模块知识的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会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重点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物质。而判断有没有产生新物质,需要学生去寻找证据,观察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生命世界

1、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生命世界”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整合学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2、新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先学习了《植物》单元,再紧接着《动物》单元,让学生能运用《植物》单元的探究方法和思路来研究《动物》,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体现了初步上下位学习的思想。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单元是《动物的生命周期》 ,这两个部分的知识无疑是对《植物》、《动物》学习的深入和延续,学生在了解常见动植物的特征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它们一生的生长变化和生命周期,这在为学生后面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能使学生有效构建该部分内容的核心概念。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我们的身体》,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学生在前面的科学课中,已经观察认识了生命体的特征,建立起了生命体的概念,并通过种植凤仙花、养蚕等活动,认识了动植物的一生所要经历的主要生长过程及其变化,建立起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试图帮助学生建立起核心概念“繁殖”。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习,为学生以后一按就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打下基础。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学生通过植物对环境的需要、动物对环境的需要,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起初步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将学生的视野引向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的编排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层次清楚,脉络清晰。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而且避免了过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同样,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必须先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这三章内容从知识的逻辑排列上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二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对后面将要学习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先从感性的角度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接着是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则偏重于学生的具体的实践行动,由此可见,这几部分内容的关系是从感性入手,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然后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

三、地球与宇宙

1、“地球的运动”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有关地球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无法直观地感知到地球的运动,必须通过一些地理现象和借助其他天体的运动来帮助理解,可以说,在地球运动的学习活动中,对知识掌握、逻辑思维、空间想像、探究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昼夜和四季现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对于它们的成因,学生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有所了解,并形成了自己的解释。但据了解,学生的认识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将为六年级学习宇宙空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2、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教科书采用了多种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如模拟实验、游戏、代表性的资料等。这些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有趣,而且还能促进他们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复杂而不可直接观察的地球运动,是可以被理解和认识的,构建起核心概念:自转和公转。

3、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模拟实验、建模型等方式,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基础之上,构建核心概念:月相、日食、月食、星座、星系。

 

《做框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结构加固四边形立体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框架结构

1、情景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出示图片——埃菲尔铁塔)

(2)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它建于1887年,由埃菲尔设计,并以此命名。那你们知道埃菲尔铁塔为什么这么出名吗?

(3)就是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最高的并且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的建筑。

2、认识框架结构

(1)那什么是框架结构呢?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出示图片:过山车,高架铁塔,鸟巢、电视塔等)它们都是框架结构的建筑,那你们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框架结构是什么样的吗?

(2)象埃菲尔铁塔,高架电塔等等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就叫做框架结构。

(3)可是采用框架结构的埃菲尔铁塔开始动工时遭到了当地社会名流和居民的强烈反对,知道为什么吗?

(3)因为人们觉得这样一个300多米高的建筑,只是用一根根钢铁和螺丝搭建而成,看起来太单薄,非常不结实。可一百多年过去了,埃菲尔铁塔依然屹立如初,并且成为法国标志性的建筑,闻名于世,其中的奥秘在哪呢?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它在结构上到底有什么特点。

二、   研究简单的框架

1、动手做:简单的框架

(出示埃菲尔铁塔近距离图片)

(1)通过进一步观察,你们发现什么?

(2)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四边形。刚才我们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发现了在这样的建筑里有许多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那么是不是这些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结构让它变得非常结实呢?我们来试一试。现在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找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你们可以用各种办法,比如说,拉一拉,按一按,推一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大家快速做一下。

(3)分组活动

(4)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三角形框架比较结实,不容易变形,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4)(板书)三角形框架:稳定

四边形框架:易变形

3、加固四边形框架

(1)那么,你们有办法加固四边形框架吗?

(2)把你的想法动手做出来,看看是否加固了,并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做?

(3)分组活动

(4)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加固了没有?

(5)不管大家的做法如何,都是在四边形里加入小棒,使里面产生了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加固四边形。我们把加入的小棒叫做斜杆。(随手拿起加入一根斜杆的四边形框架)

(6)老师想请教一下,加上这根斜杆产生的是什么力量呢?

当我在左边的点上推时,斜杆产生的是…(演示)

生:推力。

当我在右边的点上推时,斜杆产生的是…(演示)

生:拉力。

小结:看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确实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我们刚才研究的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结构,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框架结构都是立体的,老师这里有个立体的框架,它是稳固还是容易变形呢?我们来试一试。(师演示:在框架上放一本书,框架倒塌)

(2)如果埃菲尔铁塔也是这样的框架结构,恐怕早就倒啦.现在怎你们有办法加固这个正方体框架吗?怎么做?

(3)那我们现在就来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板书课题:做框架)

(4)老师有几点要求:动手之前先动脑;要考虑节省材料,最多只能添加4根斜杆;小组同学合作

(5)分组活动

(6)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拿上作品到前面来进行承重能力比赛.在框架上放书,大家一起来数数,如果在放书的过程中有塌了的框架,那么你们小组就失败了,请后退一步,其它小组继续比赛。我们选出承重最多的小组为冠军组。现在大家注意,比赛开始。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各组的比赛结果。

(7)我们先来请获胜组的同学说说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8)失败组有什么想说的吗?看看能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9)看来,我们在动手做时不仅要利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更要兼顾到实际的操作,用料的节省,否则都成了浪费大王和豆腐渣工程师了。

(10)学了今天的知识,你还会担心像埃菲尔铁塔这样的框架结构的建筑回不结实不稳固吗?为什么会不担心了呢? 

(11)埃菲尔铁塔已经成了法国人民的骄傲,它也成为框架建筑的杰出代表.

四.拓展

课后观察空调外机固定架,阳台外的晾衣架和花架,应用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做框架

增加斜杆

四边形——————— 三角形

不稳定 稳 定

教学反思

1、课一开始,我向学生展示法国埃非尔铁塔的图片,并提问:知道这个建筑吗?说说对这个建筑的感受?这样设计的用意在于给学生一种学习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从教材上看,本课是一节制作课,但又不是单纯的制作课,编写者更强调动脑筋,思考怎样做框架,为什么这样做;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探究得知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稳定性上,掌握其中的力学原理,不仅仅是单纯的制作体验。

3.本课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形状的框架的受力情况来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斜杆的作用,而框架受力的分析涉及到结构力学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不易理解,这也是框架这课的难点所在。

4. 在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稳定性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来动手改造四边形框架,从而认识斜杆,并了解斜杠的作用,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来解释加入斜杆的原因。

5、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个像样的正方体框架,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每个学生动手能力有差异,导致有些组的框架制作完成得不太好,在承重能力比赛这一环节中失败了。在实验中,学生有时失败了并不是坏事,引导学生在失败中找原因,它可能会生成一些教学的精彩。

 

 

 

第3篇: 知识结构对教师的影响

相似三角形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判定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是难点。

☆内容提要☆

一、本章的两套定理

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

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项②比例中项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④黄金分割等。

二、有关知识点:

1.相似三角形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3.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截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与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联系列表如下:

类型

斜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

SSS

AAS(ASA)

HL

相似三角形

的判定

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

两角对应相等

一条直角边与斜边对应成比例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要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对应边相等”的条件改为“对应边

成比例”就可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用类比的方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新知识并从中探究新知识掌握的方法。

6.直角三角形相似: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如果△ABC∽△A1B1C1,△A1B1C1∽△A2B2C2,那么△ABC∽A2B2C2

四、位似:

1、定义: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 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 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 这时相似比又称为

2、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都等于

3、位似图形一定是 图形,但反之不成立,利用位似变换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位r,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 或 】

五、注意

1、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它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个判定定理,也是后面学习的相似三

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基础,这个定理确定了相似三角形的两个基本图形“A”型和“ 8 ”型。

在利用定理证明时要注意A型图的比例,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

角形的三条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尤其是要防止写成的错误。

2、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Ⅰ.平行线型:即A型和X型。

Ⅰ.相交线型

3、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且运用相似三角形定理证明

三角形相似及比例式或等积式。

4、添加辅助平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5、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k;对于等比问题,常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k。

6、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

六、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如果,则,。

2、 已知,则

3、已知:x:y:z=3:4:5,且x+y-z=6,则:2x-3y+2z=       

4、已知线段c是线段a和x的比例中项,则x=      ;如果线段b是线段a、x、x的第四比例项,a=2,b=8,则x      。

5、梯形ABCD中,AD∥BC,AC、BD交于M,若 ,,梯形的面积 .

6、如图5中,在等边△ABC中,D为BC边上一点,E为AC边上一点,且∠ADE=60°,BD=3,CE=2,则△ABC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_

7、如图6,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五边形ABCDE放大后得到五边形A′B′C′D′E′,已知OA=10cm,OA′=20cm,则五边形ABCDE的周长与五边形A′B′C′D′E′的周长的比值是 .

8、如图,+1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有一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的面积为,则= ;=____ (用含的式子表示)

9、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为CD的中点,点Q在线段BC上,若△ABC与△QCP相似(不包括全等情形),则 PQ的长为

10、如图,在钝角三角形ABC中,AB=6,AC=12,动点D从A点出发到B点止,动点E从C点出发到A点止。点D的运动速度是1cm/秒,点E的运动速度是2cm/秒。如果两点同时运动,那么当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运动是时间 .

二、选择题

1、已知线段AB=1,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则AC的长度为 ( )

A B C 或 D以上结论都不对

2、若,则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 )

A B 4 C D

3、如果=k,则k的值为 ( )

A B C 或﹣1 D ﹣1

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CD的中点,点F在BC上,且FC= BC.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证明△ECF∽△ADE,在此基础上可证△AEF∽△ADE.

5、如图,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图形,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点A的坐标为(1,0),则E点的坐标为(  )

A.(,0) B.( C. D.

6、已知矩形ABCD中,AB=1,在BC上取一点E,沿AE将△ABE向上折叠,使B点落在AD上的F点,若四边形EFDC与矩形ABCD相似,则AD=(  )

A. B. C. D.2

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边OA在x轴上,OC在y轴上,如果矩形OA′B′C′与矩形OABC关于点O位似,且矩形OA′B′C′的面积等于矩形OABC面积的 ,那么点B′的坐标是(  )

A.(-2,3) B.(2,-3) C.(3,-2)或(-2,3) D.(-2,3)或(2,-3)

8、在菱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点,连接AE交BD于点F,若EC=2BE,则 的值是(  )

A. B. C. D.

9、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要判定△ADB与△ABC相似,添加一个条件,不正确的是(  )

A.∠ABD=∠C B.∠ADB=∠ABC C. D.

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C∥AB,CB⊥AB,AB=AD,CD= AB,点E、F分别为AB、AD的中点,则△AEF与多边形BCDFE的面积之比为(  )

A. B. C. D.

11、如图,已知△ABC,AB=AC=1,∠A=36°,∠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则AD的长是 ,cosA的值是 .(结果保留根号)

考点:黄金分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可以证明△ABC∽△BDC,设AD=x,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列出方程,求得x的值;
过点D作DE⊥AB于点E,则E为AB中点,由余弦定义可求出cosA的值

三、解答题

1、正方形ABCD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M点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

(1)证明:Rt△ABM ∽Rt△MCN;

(2)设BM=x,梯形ABCN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3)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ABM ∽Rt△AMN,求此时的值.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8,沿直线MN对折,使A、C重合,直线MN交AC于O.
(1)求证:△COM∽△CBA;     
(2)求线段OM的长度.

3、如图,在△ABC中,∠C=90°,BC=5米,AC=12米.M点在线段CA上,从C向A运动,速度为1米/秒;同时N点在线段AB上,从A向B运动,速度为2米/秒.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AMN=∠ANM?
(2)当t为何值时,△AM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4、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 .
(1)如图①,正方形EFPN的顶点E、F在边AB上,顶点N在边AC上,在正三角形ABC及其内部,以点A为位似中心,作正方形EFPN的位似正方形E′F′P′N′,且使正方形E′F′P′N′的面积最大(不要求写作法);
(2)求(1)中作出的正方形E′F′P′N′的边长;
(3)如图②,在正三角形ABC中放入正方形DEMN和正方形EFPH,使得DE、EF在边AB上,点P、N分别在边CB、CA上,求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5、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AC、BC的长;

(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2),当△PBQ存在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B、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第4篇: 知识结构对教师的影响

试析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作者:曹春花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第05期

        摘 要:因体育教学中的教材内容太多,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必须是多面手。体育教师担负着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任务。我们就必须围绕这些来精心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内容的难点和重点,组织起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知识; 能力; 基本功; 应变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183-001

         作为现代的教师,应具备全球化的战略目光,根据社会的需要,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去考察和揭示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树立新的体育观,而且在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应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用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美化他人、学会合作共事。

        一、教师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及良好的素质

         1.知识是教师宝贵的财富,没有知识就不能称其为师,故知识修养是教师赖以为本的基础。教育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造就健全人格的过程。他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品德影响学生。

         2.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完善知识结构的人不可能有较高的能力,而能力很差的人更不会创造知识,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首先提高普通知识,以“博”为显著特点,重点是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体育教学“直观、思维、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点,掌握好增强体质与全面发展、系统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其次提高学科专业知识:以“深”“宽”“新”为特点,要求我们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还应讲授与本学科应用的相关学科知识,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这就形成了以专业学科为主干,以相关学科为分支的“学科群”。再次,提高教育学科理论,以“懂”为其特点。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论等知识,科学的指导课堂教学、科研工作。最后,应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最基础的教学工具“多媒体”知识,以其“省时”“省力”为特点,运用多媒体知识指导体育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因此,多媒体教学能力是每位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必须具备的知识。

第5篇: 知识结构对教师的影响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早期政治制度(先秦夏:公共权利
商:内、外服制------神权色彩浓
西周:
分封制:谁封:天子
封谁:同姓亲族、姻亲、功臣、先代贵族
封什么:“授土授民”
受封者的义务:承认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纳贡、定期朝见、随王
征战等

影响------积极:确立了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扩大了疆域,巩固了
统治;为未来向成熟的地域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消极: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离心力强,容易导
致割据分裂。

宗法制: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庶以贵不以长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
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关于大宗、小宗:形成国家观念
作用-----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
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事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
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社会的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礼乐制度:是西周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

例题1:
(2011年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尊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例题2: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确切的说,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
C.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D.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二,秦以后的政治-----中央集权
确立的背景:
政治: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思想: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商鞅变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客观条件:秦的统一和强盛根源: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内容郡县制度
官吏的选拔与考察细密严苛的法律
中央与地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西周------秦------西汉初------汉武帝------唐末五代-------北宋-------元-------明
两对矛盾
相权与皇权:(中央的权利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利不断削弱)
秦-----------汉武帝-----------隋唐-----------宋-----------元-----------明-----------清


选官制度:
西周--------------秦--------------汉武帝--------------东汉末--------------隋唐
辅助性措施
谏议与监察谏议:隋唐------宋------明清
监察:秦------汉武帝------北宋------隋唐------明清
评价
积极:能有效的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各地区
的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
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逐渐消亡的原因
政治上: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参政议政,废除专制制度;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废除阻碍其发展的专制制度;
外来因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传入,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并为建立新制度提
供了模式借鉴。

例题3: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A.延续和维持了先秦县统郡的政治格局B.表明嬴政开创了中国贵族政治时代
C.形成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D.秦朝郡县制是对西周分封制的继承与发展例题4:
(2011年北京卷)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代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例题5:
某机构虽总辖军国政务,但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大臣除奉命办事外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下列哪一引言并非对该机构及其大臣的描述
A.“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B.“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C.“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D.“传述朕旨,令章京繕写,均不应稍有泄漏”例题6:
(2012年全国卷)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例题7:
(2012年全国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列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历程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例题8:
(2011年浙江卷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治)达臻“文明”以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沉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例题9:
«晋书»中说:“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共举默。”从这一记载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始创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之制B.魏晋之际,品第偏重门第已成事实C.中央行政部门“中正”积极举荐人才D.晋武帝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例题10:
(2011年江苏卷)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16%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13%
71%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
1、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形成的影响
①政治上:容易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
②经济上:平原少、土地贫瘠,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为工商业者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③价值观上:商品经济要求以平等为交换原则,商业贸易的发展也要求自由的环境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④民族精神上:小国寡民的城邦提供了古希腊人到海外建立殖民地的动力,造就了古希腊民族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例题1:
“跨海迁移的苦难所产生的一个成果……是在政治方面。这种新的政治不是以血缘为基础,而是以契约为基础……在希腊的这些海外殖民地上……他们在海洋上的同舟共济的合作关系,在他们登陆以后好不容易占据了一块地方要对付大陆上的敌人的时候,他们一定还和在船上的时候一样把那种关系保存下来,这时……同伙的感情会超过血族的感情。”在古希腊的诸多城邦中,城邦间的关系是
A.都聚集在斯巴达城邦下B.城邦之间存在隶属关系C.小邦是大邦的属国D.各邦均为独立主权国家例题2: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雅典民主的历程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力克里改革
3、雅典的民主
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政治因素: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条件;贵族制
取代君主制为民主政体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经济因素: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阶层渴求追求民主权利。直接因素:雅典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运作方式
机构公民大会
产生方式或资格全体公民参加
主要职责
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为大会提议案、主持大会监督官员执行大会决议负责各种诉讼
性质或地位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五百人议事会抽签产生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民众法庭

抽签产生日常司法机关
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至、直接民主、法律之上、权力制衡。理性认识:①经历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
②经历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由血缘世袭到财产地域,由财产限制到最后取消,由贵族共和到公民广泛参与;③民主制度不断创新;
④是一种原始的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范围小,只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⑤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的。
⑥其民主性质非常原始,同时抽签选举等民主原则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例题3:
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利C.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利,承担社会义务例题4:
(2011年山东卷)“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二,古代罗马的法律
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
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成文法

评价:
1,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①为维护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维护了奴隶制度,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
③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公民的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及私有财产的保护,进一步稳定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2,影响广泛而深远。
①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②欧洲中世纪的一些君主国借鉴了古罗马的法律。③对近代欧美资本主义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④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法中也有古罗马的影子。
例5:«十二铜表法»被视为古罗马“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其依据是A.最早以成文法形式明确维护私有财产B.违背了按律判决和量刑的规定C.贵族突破了随意解释法律的禁令D.标志着古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例6: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习惯法的出现使得贵族不能随意损害平民利益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C.帝国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适用于罗马公民D.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极度的混乱例7:
假如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元首制”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关于代议制民主
1、概念:由选民选出代表组成代表机关行使国家权力。2、确立的背景:
生产力的进步(尤其是工业革命)
各国的国情3、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
核心:实行“普选”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多样性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4、基本特点
都有议会、都实行分权制衡原则、都实行政党制度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①英国的制度演变体现了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二,美国(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总统制的共和制----南北战争
①联邦制、分权制衡、民主的原则是美国宪法的主要特征;②美国通过战争与法律的形式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议会制的总统制的共和制法国共和制与君主制的斗争异常激烈。四,德国(统一战争)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
①德意志帝国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②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不完善、不彻底的代议制。例1:
(2011·江苏卷)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定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联邦议会……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例2:

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两者内容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规定国家元首任期不得超过两届B.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出C.政治权力中心在议会
D.众议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例3: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政府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例4:
(2011年·广东卷)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A.1787年美国宪法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例5:
(2012年•北京)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例6:
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在«斯图亚特时代的英国(1603—1714)»中写到:“(«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纪念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作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
A.实行责任内阁制B.削弱了议会的立法权
C.国王依然拥有较大的立法权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例7:
有学者认为:“与欧洲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完全是山寨起家的。”其“山寨”性表现在A.效法英国的政党政治B.仿效法国的共和制C.依据德国的联邦制
D.受惠于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例8:
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进的进程中,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1887年—1889年,

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会议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年---1889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督权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C.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D.行政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例9: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
A。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B.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C.法德代议制形式不同
D.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例10:
近代美、法、德三国曾先后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
①政权组织形式责任内阁制②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③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④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③④例11:
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B.对君主的制约C.突出法治D.强调主权在民例12:
对比古希腊和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的阶级性质相同
B.两种制度下都不可能出现以权谋私C.民主形式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变化D.二者的适用对象基本相同例13:
2010年6月30日美国参议院以99比0全票通过奥巴马总统任命的新驻阿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的审核,彼得雷乌斯将接替因对奥巴马政府官员发表诋毁性言论而被解职的前驻阿美军司令麦克里斯特尔。这段材料说明
A.美国是民主化法制化的国家B.美国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
C.与总统意见不一的美国官员将被解职D.美国参议院与总统立场一致

例14:
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已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
----------------以上材料均出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
下册»
⑴根据材料,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政治特征对欧美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⑵以英国为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⑶在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影响下,19世纪末中国的政治运动中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第四、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政治
旧民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新思潮的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阶级矛盾
二次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外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内忧)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二十一条”
无产阶级------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端:五四运动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列宁主义------十月革命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三大过程:
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例1:
(2011年•福建卷)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流毒于天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
一,建国初期的政治
1、两部文件«共同纲领»:
“新政协会议”通过
“人民民主”的原则临时宪法“1954年宪法”:
目的:保证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原则:社会主义的原则(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三大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曲折------文化大革命
2、发展------“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全面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和“政协”制度出台«选举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规范政府的行为基层民主选举------直接选举三,祖国统一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初步酝酿正式提出定为国策成功实践

3、台湾问题
台湾的历史源流
为什么会产生台湾问题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的方针,建议“三通”八十年代以来,两岸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1992年,两岸在一个中国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就祖国统一提出八点主张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四,新中国的外交
1、建国初期的外交------二、三、五
两次会议三大制度五项原则
2、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3、新时期的外交
第七单元:当代世界的政治
一,战后的两极格局
1、冷战
背景表现影响2、热战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二,多极化趋势加强
欧共体的形成日本崛起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日益强大
美苏因对抗而实力下降三,当今世界的格局
1、苏联解体
2、冷战后的世界形势3、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农业
农业的起源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四大特点:关于农耕经济的常识:古代农业的一般状况

生产工具:耒耜铁器牛耕曲辕犁灌溉工具水利设施:都江堰治河坎儿井
耕作方式: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土地的所有制方式:商周时的井田制--------战国后的土地私有制土地的经营模式:自耕农------佃农------田庄

二,手工业
金属冶炼夏商周:青铜时代春秋以后:冶铁炼钢燃料问题:
纺织:汉----------唐----------宋----------元----------明
陶瓷业:东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手工业的类型
三种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发展历程西周:春秋战国唐代明代
明朝中后期三,商业商朝西周春秋战国隋唐宋代明清四,城市
唐以前(唐都长安):唐以后(宋都东京):
明清:江南出现工商业市镇五,重农抑商背景发展历程评价
六,资本主义萌芽时间:三要素:根本原因:表现:阻碍因素:
(古代三大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
一,工业文明的崛起
1、新航路的开辟
背景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精神动力条件主观客观
过程:
影响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对亚洲对世界
2、殖民掠夺与扩张
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17世纪荷兰18世纪英国殖民扩张的影响:3、工业革命
第一次(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背景过程扩展意义
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
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开始动力成就影响
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
4、世界市场的形成
形成的根本原因:形成的方式:过程:认识:
二,对中国的冲击

1、经济
自然经济解体(耕与织分离)经济结构变化阶级结构变化洋务运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曲折发展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黄金时代遭破坏陷入困境合理调整获得新生2、社会生活
断发、易服、不缠足报刊与电影移风易俗铁路
水运与航空从驿传到邮政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一,社会主义国家1、经济体制的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间
背景
目的内容评价新经济政策时间背景目的内容评价斯大林模式时间背景内容评价2、经济体制的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背景内容意义

败因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背景内容败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景内容
存在的问题

二,资本主义国家1、二战前
大危机背景
胡佛政府的对策特点影响反思
实践层面罗斯福新政内容
作用直接间接深远
理论层面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2、二战后------70年代前(黄金时代)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背景内容评价
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的出现背景特点实质作用3、70年代后
中东石油危机后,西方国家开始放松干预进而在“放松与干预”之间徘徊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发展生产力)------优先发展重工业?
三改(变革生产关系)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手工业------------------合作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确立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二,十年探索(1956---1966)1、中共八大:
2、三面红旗: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3、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4、60年代经济调整5、成就
三,十年文革(1966---1976)四,两年徘徊(1976----1978):“两个凡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五,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978-----)改革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改革(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城市改革(1984年):
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改革的目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进宪法1997年党的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1980年经济特区
1984年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随后,沿海经济开发区1992年浦东开放2004年天津滨海新区内地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84年关贸总协定成立1995年更名为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沧桑巨变-------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二十一世纪以来:
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IMBWB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评价: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背景:
过程:1952年1957年1967年1993年意义:
东南亚国家联盟背景建立意义
北美自由贸易区背景特点
存在的问题亚太经合组织时间
APEK方式三,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因素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展望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
孔子:仁礼德鬼神观教育老子:
世界观方法论为政之道
战国------百家争鸣儒家

孟子:仁政性善论义利观荀子:
世界观性恶论治国之道道家
庄子:
“齐物”“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法家
李斯、韩非子: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变法革新西汉-------儒家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行仁政为政之道行为规范宋明------儒学哲学化理学
程朱理学:
世界观---理------在世界观上:在社会上:在人身上:方法论------------格物致知:陆王心学:
陆九渊----世界观------心即理也方法论------发明本心王阳明----世界观-------心即理方法论------致良知明清-----出现具有批判性的民主思潮

背景:
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兴起。2、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走向反动。
3、农民战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人们对纲常礼教的怀疑。4、近代自然科学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代表人物
“异端”思想家李贽
①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②人人皆私③男女平等④万物皆生于两明末清初三大家:
王夫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①“理”在气中
②“形、神、物”三结合而知觉乃发③“情感欲望与私利”具有合理性黄宗羲
①否定君主专制②主张发展工商业顾炎武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经世致用
第三单元:西方思想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精神觉醒
自然哲学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
背景前三杰后三杰莎士比亚宗教改革
背景马丁路德加尔文启蒙运动
背景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康德
第五单元:西学东渐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三,早期维新派1,背景
2,主张经济政治
四,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1,背景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五,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新文化运动”1,背景
2,兴起的标志3,代表人物
4,内容“德先生”与“赛先生”
“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白话文文化平民化5,意义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1,旧三民主义2,新三民主义

推荐访问:知识结构 通用 教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