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消防大队观看辛亥革命110大会(精选范文5篇)

关于消防大队观看辛亥革命110大会(精选范文5篇)

时间:2022-05-07 18:15:02 来源:网友投稿

观看,读音为guān kàn,汉语词语,意思是做观众;特意地看;观察、凝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消防大队观看辛亥革命110大会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消防大队观看辛亥革命110大会5篇

第一篇: 消防大队观看辛亥革命110大会

板书设计】

一.背景:

1、时局:民族危机严重

2、政治:统治腐败

3、经济:资本主义发展

4、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5、组织:革命团体、政党

6、军事:一系列武装起义

7、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二.经过

1、武昌起义 1911、10、10

2、湖北军政府

3、中华民国成立 1912、1、1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2)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

三.结局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四.评价:

1、意义:

2、局限性:

 

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十月围城》吗?里面最后牺牲了很多人都是为了保护一个人,那就是孙文,也就是孙中山,毛泽东称他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什么得到共产党领导人的高度称赞,而且值得这么多人去为保护他而牺牲生命呢?我们今天这一课的学习为给你们这个答案。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是辛亥革命?

狭义:就是指武昌起义;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

(学生概念清楚后)

师:大家在归纳的时候,请注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等几个方面去归纳革命党人是如何去准备的。

师:

1、《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这也是当时的时局。

2、可是此时的清政府却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走狗。许多中国人普遍感到依靠清政府来挽救民族危亡已经是绝无可能了,只有一个办法,用打狗棒痛打它,用革命去推翻它!

2、清政府迫于形势,装模作样地进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民主改革”,打着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就为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

3而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也在不断地壮大。一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开始筹备革命,那么他们为革命作了哪些准备呢?

(学生)

师: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推翻一个政党,首先要制造舆论,搞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革命也是如此,要推翻一个政权,就要制作舆论,那么革命党人他们是如何宣传自己的思想的呢?他们以上海、东京为主阵地,当时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像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人,同学们看到课本学思之窗,这里就是章炳麟、邹容的相关思想,他们宣传的思想核心是民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思想家们的宣传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师:再看,还有什么?

(学生)

师: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它被称为民族主义吧,指的是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从哪里看出是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呢?

经常有提到一个蒙古鞑子吧,鞑虏就是蒙古鞑子的文称。在当时指的是赶走蒙古贵族,恢复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原统治,后来,蒙古族衰落,女真人兴起,鞑虏逐渐就指代女真满清贵族。所以,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非帝国主义的统治。

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地,就是土地问题,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这是民生主义思想,

师: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那革命的任务应该是什么?

生:反帝反封建

师:对,反帝反封建是革命的主要任务,如果按照三民主义的指导,资产阶级能不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生:不能

师:同学们一致宣判了三民主义的死刑,但是为什么不能呢?我们找个代表出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同学。

生:……

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三民主义的内容着手。从三民主义的内容来看,它提到要推翻清政府,体现了反封建的目的,但是进行的并不彻底,为什么呢?因为,从民生主义来看,并没有提到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因而没有动摇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另外,推翻的确有反对帝国主义的目的,但是毕竟没有明确提出,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不可能完成反帝的任务。一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二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就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革命斗争中的软弱性,也就注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进行民主革命的失败命运。

涌现出了我们熟知的像秋瑾、徐锡麟等许多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人物。在这些起义中,又以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简单介绍 教材历史纵横)。但是它们就像锤子一样,一锤一锤地撼动着清王朝腐朽的统治根基,而且也为辛亥革命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

我们前面学的是革命的爆发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但是革命往往还存在偶然性。革命发生于武昌又有哪些偶然性因素呢?

生:···

师:课本上提到了一个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颁布了“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铁路,引起了保路风潮,本来保路运动是与湖北武昌起义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去,但是凑巧的是,清政府调了湖北新军去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导致湖北防务空虚,对革命者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这种种必然性、可能性、偶然性的组合下,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四川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了一个绝好时机。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革命开始。

前面我们提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都失败了,为何武昌起义却能成功?他有什么特殊条件吗?

生:····

师: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革命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建立一个革命的政权,巩固和扩大革命的果实。请大家看到【历史纵横】栏目,1911年10月11日,起义士兵推选黎元洪为都督,成立湖北军政府,可能同学们会有疑虑了,为什么要推举一个之前反对革命的旧军官,而不是像孙中山、黄兴这样一些革命领导分子呢?

起义士兵觉得应该要推选一位比较有威望的人物,所以他们相中了黎元洪,将绣球抛给了他。可是黎元洪得知自己要被推选为都督后,急的是茶饭不思。甚至当革命党人来找他的时候,害怕的躲到了他的姨太太的床底下,直嚷着:“莫害我,莫害我!”革命党人没有办法,用枪杆子逼着他就任,因此,黎元洪落了一个“床下都督”的“美称”

师:武昌起义的星星之火点燃的全国的革命烈火,革命形势发展表明建立全国性的政权世纪已经成熟了。同学们看到教材64面。

二.中华民国成立

师:1911年底孙中山回国,各省代表推选其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同学们在书本做好记号,定南京为都城,一五色旗为国旗。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英、法、美等国的有关历史,我们知道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获得政权以后,往往都要颁布法律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中华民国建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颁布了什么呢?

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约法的内容。

师:简单的讲,《临时约法》它的主要内容是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责任内阁。

师:主权在民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主权在君,否定了君主专制;三权分立,我们在上个单元降到哪一个国家时提到过?

生:美国

师:对,三权分立借鉴的是美国的做法,可以防止个人专权现象的出现,那么,为什么要规定责任内阁呢?

生:……

师:这是因为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不久,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孙中山担心袁世凯行君主专制之心不死,所以作了一个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这就说明,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的一个目的是什么?

生: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师:对,限制袁世凯。当然除了这个目的外,最根本的还是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由此可见,这部宪法维护的是谁的利益?

生:资产阶级

师:它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因此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因此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可是我们应该看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企图依靠一纸约法来维护共和制度,历史发展表明这根本就是幻想。

师:就像一部电视连续剧一样,紧随革命高潮而来的便是革命的大结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辛亥革命的大结局。

师:辛亥革命爆发时,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寄希望与当时的北洋军阀袁世凯身上,希望他能力挽狂澜,可是袁世凯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他的算盘打的精,玩起了两面手法。他一方面武力逼宫,另一方面又武力进攻革命摇篮汉口、汉阳等地,同时还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帝国主义此时也早就把袁世凯当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全力支持袁世凯,再加上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内部立宪派旧官僚趁机攻击革命党人,给孙中山施加了巨大压力,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孙中山最终选择了妥协,同意袁世凯的谈判条件,他表示,如果清帝愿意退位,你袁世凯赞同共和,那么我孙中山就保举你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清帝退位,清王朝灭亡,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随后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就这样,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

教师:然而袁世凯他真的能成为革命党人所期望的共和制度的守护神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之后袁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开反对共和,实行独裁,还自己当皇帝,当了83天后就一命呜呼了,这也表明了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后果。

师:辛亥革命盛极一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但是最后它的果实却被守在树底下的袁世凯捡到了,因此,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大家怎样来看待这一观点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呢?

生1:……

生2:……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我简单概括一下这几位同学的观点。

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还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这是他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称它为一枝花的理由。

但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是它的局限性,所以我们有称它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师: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史学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大家这种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来客观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体现了我们所倡导的辩证主义观。

小结:今天的新课上到这里,我们在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武昌起义,也就是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过程,对它的评价。其中,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和临时约法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而客观评价辛亥革命则是我们这节课的难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未能改变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也就历史的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篇: 消防大队观看辛亥革命110大会

辛亥革命

一、背景:

①、《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提出,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

⑤、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军事基础。

⑥、文学社和共进会的推动作用。

、四川保路运动,导致武昌兵力空虚,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

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现后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革命活动:

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成立中国同盟会。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于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基础: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领导机构: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

机关刊物:《民报》

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颁布《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及教训:
积极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消极意义: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深刻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四、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和阻挠;

第三篇: 消防大队观看辛亥革命110大会

《辛亥革命》观后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气数将近,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正是乱世之际,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变革。以孙中山为首的仁人志士意识到只有民主共和国才能救中国,他们组成一个个革命政党,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共和国。在这一过程中,无数革命者流血牺牲,但是更多的革命家站出来与落后的封建体制作斗争,终于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以公路修筑权,激起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吧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清政府统治来打破中国人民的美梦。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到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近代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第四篇: 消防大队观看辛亥革命110大会

 近代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急遽激化,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和变化中。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发展开辟了道路。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1],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请他对辛亥革命作一概略评价。

  辛亥革命——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记者:金主任,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节点。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您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深刻认识辛亥革命这一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金冲及:20世纪,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其中的第一次。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做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看做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记者: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近代却落后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历史状况,驱使每一个对祖国怀有深厚感情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地寻求拯救祖国的道路。是否可以说,辛亥革命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金冲及:20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走过整整60年,列强在中国强行划分势力范围,攫取种种特权。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以清朝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日俄战争竟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大地上的相互厮杀,人民惨遭屠戮,庐舍化为灰烬。长夜漫漫,中国人痛切地感到国家已面临被瓜分和灭亡的直接威胁。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尝中夜起而大哭。嗟乎!谁其知之!”

  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领导人民抵抗外来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得到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时,统治着中国的清朝政府处在怎样的状态呢?人们期望有一个能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政府,而清朝政府恰恰相反,宁肯大量出卖国家的权益,以换取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维护它在国内早已摇摇欲坠的统治。1901年2月,当武装占领中国首都北京的列强提出议和大纲时,流亡在西安的清朝政府发出皇皇上谕,竟宣布政府今后的对外方针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朝政府对外屈辱到如此地步,对内拒绝任何根本改革,而其竭泽而渔的横征暴敛更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这就使原来装扮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清王朝终于在人们心目中丧尽尊严,被看成只是洋人用来统治中国的工具。人们越来越愤怒,感到不把这个卖国的、专制的、极端腐败的清朝政府推翻,中国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离开这个大背景,就不可能理解辛亥革命。

  记者: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但中国人民的反抗从来没有停止过,清朝政府也自上而下地进行过一些枝节的改革。可是,救亡与图存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中国的状况在一天天坏下去。辛亥革命的目的正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您认为,是否可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金冲及:在近代,中国人面对的问题成千上万,许多人常不知该从何下手。孙中山从千头万绪中提纲挈领地提出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这三个目标,并且坚决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它。这就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集中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为什么当时会有那么多人奋不顾身地奔集到孙中山高举的旗帜下,原因就在这里。尽管孙中山并没有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道路,但这些目标的提出毕竟激励着不止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地为之奋斗。

  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他悲愤地呼唤:“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兴中会名称中的“兴中”两字,也表明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拯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意愿。“振兴中华”这个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响亮口号,就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兴中会成立时率先喊出来的。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民主共和的旗帜,这是一件有着破天荒意义的大事。民主共和,是同君主专制相对立的。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几千年实行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要从如此沉重的传统束缚下摆脱出来,提出以另一种政治制度来代替君主专制制度,其难度可想而知。也正因此,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这个评价是深刻的,完全符合实际的。

  记者: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个巨大的障碍物。此后,无论是袁世凯称帝还是张勋复辟,都只能昙花一现,立刻遭到全国人民的普遍反对,很快归于失败。这是否说明,历史的发展毕竟无法倒转回去了?

  金冲及: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民主共和制度。诚然,民主共和制度在当时的中国只是徒具形式,但这个形式在人们观念上引起的深刻变革决不能小看。中国人历来讲究要“名正言顺”。孙中山说:“在南京所订民国约法,内中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条是兄弟主张的。”有了这一条,民主共和便成了“正统”,人们不再把自己看做皇上的“子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政党、社会团体和报章杂志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政治生活空前活跃,民主精神普遍高涨,为中国的继续前进创造了重要条件。即便南京临时政府很快就结束,袁世凯又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是谁也无法全部抹掉的。把辛亥革命称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它是当之无愧的。

  记者: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几乎都受过辛亥革命风暴的洗礼和激励,辛亥革命成为他们投身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起点;随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又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接受了教训,看到它存在的严重弱点,认识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也是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的依据之一?

  金冲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一个宏伟而艰巨的目标,决不是靠一两次革命冲击就能实现的,也不可能在一两代人手里完成。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共和国,照搬了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模式。许多人兴高采烈,把事情想得很简单,以为民主共和国既经成立,人民生活在优良政治之下,进步一定很快,种种根本改革都将顺利实现。可是,事实却使人大失所望:普选徒具形式;多党制成了拉帮结派,党同伐异;议会里大多是一些政客在那里吵吵嚷嚷,争权夺利;国民党在大选中取得国会议席中的大多数,但对国民党的实际作用却很少裨益。热切的期望,得到的却是冰冷的回报。等到袁世凯做好了准备,突然猛扑过来,就连那些形式上的东西也被抛到九霄云外。种瓜得豆,这是创业者始料不及的。

  但是,历史不会在此停步不前。在依然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面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了新的探索,寻找新的出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大体上有两种:年长的大多参加过辛亥革命,并且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如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朱德等。陈独秀虽然没有参加同盟会,但同样积极投身辛亥革命,并且担任过独立不久的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年轻一些的大多也受到这次革命的深刻影响,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林伯渠这样描述自己在辛亥革命后的思想历程:“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的经验中,发现了这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走到工人和农民中间去,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脚踏实地地开始新的斗争,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找到了足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终于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胜利。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记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一百年了。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您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辛亥革命的这一历史功绩?

  金冲及:推翻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孙中山多次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明确地把“创立民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它在第二年冬颁布的《革命方略》更是响亮地宣告:“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在当时确实是石破天惊之论!比一比,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何等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资产阶级革命派坚忍不拔地通过报刊鼓吹、秘密宣传,使民主共和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到辛亥革命爆发时,推倒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反动势力都已无法把它再扭转过来了。

  辛亥革命果真把“皇帝拉下马”了,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倒了。它带来的直接后果,至少有两条。第一,使中国的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他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统治秩序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统治秩序就乱了套了。这以后,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像走马灯似地一个接着一个登场,却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不用说人民革命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就是统治阵营内部也无法再保持统一。这自然有很多原因,而辛亥革命在这里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法抹煞的,它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第二,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禁锢一经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记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您在一篇文章中曾这样说过: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应如何理解这样的评价?

  金冲及:辛亥革命一度迸射出耀眼的火花,最后留下的仍然是一片令人难熬的黑暗。于是,许多人重新观察、思考、探索,寻求新的救国真理。在这个旅程的尽头,终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的革命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历史上常常有一些重大的转折关头,这时的社会内部各种矛盾和冲突异常尖锐,局势瞬息万变。胜利和失败、失望和追求、苦闷和奋起,以快得令人目眩的速度交替出现,留下了发人深思的丰富的历史遗产。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便处在这样的历史时刻。

  新生的共和国,在许多人眼前矗立起一幅虚构的壮丽前景。人们梦想着:一旦“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一旦我们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人们深信:过去,中国进步的主要障碍就是那个腐败、卖国、拒绝一切改革的清朝政府;现在,这个障碍既已从前进的道路上扫除掉,一切根本改革当然将次第推行,诸如民主政治的实施、工业交通的建设、国家的富强等等,都指日可待。人们沉醉在兴高采烈中。

  可是,透过表面上那派热烈景象,冷静地观察一下,不难看到它背后存在的严重危机。领导这次革命的中国资产阶级有革命的要求,但并没有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决心和勇气。武昌起义的成功和中华民国的迅速成立,冲昏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头脑。革命的精神废弛了,妥协的声浪压倒一切,成为南方政府不和谐的合奏中的基调。而当帝国主义直接出面干预、开始所谓南北议和后,他们竟争先恐后地主张对帝国主义和袁世凯妥协,从内部施加压力,逼迫南京临时政府将政权交给袁世凯。

  孙中山是比较坚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在当时革命形势的鼓舞下,他曾要求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可是,这种微弱的呼声很快便为巨大的妥协声浪所淹没。这样,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终于将政权移交给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轰轰烈烈的一场大革命,虽然赶走了皇帝,挂起了一块“中华民国”的招牌,但年代久远的、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军阀官僚政治机构,除换了名称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变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更没有受到丝毫的触动。

  这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经济地位和实际兴趣也在起着变化。他们中许多人渴望得到一个“宁静”的政治环境,来保障他们既得的政治权益,保障他们自由地从事实业的发展。同时,他们也很怕自己在本阶级(即资产阶级)眼目中成为“不安宁状态”的罪人。于是,就积极地支持袁世凯,尽力鼓吹“南北统一”和“新旧调和”,希冀用放下武器来换得袁世凯的谅解和信任。而结果适得其反,换来的只是鼓励并便利了袁世凯进一步扑灭南方的革命力量。一年多前曾经鼓动起全国规模的革命大风暴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曾几何时,已处于分崩离析和完全孤立的境地。环顾四周,找不到多少支持和援救的力量。于是,南方各省一度进行的独立和抵抗很快就烟消云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还在无产阶级对它从理论上进行批判以前,已经由实践对它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中国人民付出了痛苦的代价,才从连续不断的失败中取得教训,逐步认识到资产阶级的政治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许多爱国者不能不严肃地重新思考国家社会的许多根本问题,寻求新的出路。也就是说,正是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1911年的辛亥革命,就不会有1919年的五四运动。

  记者:辛亥革命并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没有能从根本上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中国的统治,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辛亥革命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削弱,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改观。是什么原因导致辛亥革命没能结束中国近代以来的贫穷、落后、分裂、混乱局面?

  金冲及: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除客观的力量对比悬殊以外,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所代表的社会力量还很薄弱,政治上不成熟,确实存在严重的弱点。第一,他们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政治纲领,许多人在推翻清朝政府以后便以为大功已经告成,失去了继续前进的明确方向。第二,他们没有发动并依靠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下层劳动人民,因而在强大的旧势力面前便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找不到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力量。第三,他们没有形成由一大批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党,作为革命队伍的核心力量,因而难以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中顽强地进行坚忍不拔的斗争。在当时还不成熟的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要解决这些问题是做不到的。

  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记者:近代以来,为了拯救祖国,为了建立一个独立、富强、民主、进步的新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坚持探索,进行了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斗争。在20世纪初写下的最早的光辉篇章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那么,您认为辛亥革命留给我们了哪些精神财富?

  金冲及:辛亥革命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蕴藏着巨大潜力的民族,当许多人认定这个古老的民族已经濒临灭亡的时候,它却出人意料地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为民族的重新振兴开拓了道路。

  中国近代的民族民主革命是由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经过一个多世纪前仆后继的顽强努力,才取得胜利的。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这个历史任务,但它在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长期历史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无可质疑的。

  不管是成功之处,还是失败之处,都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旧有的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而且使民族觉醒和民主精神在全国普遍地高涨起来。这就把历史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走向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梯。这不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吗?可是,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中国的统治,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中国依然是一个贫穷、落后、分裂、混乱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场革命不又是失败了吗?但一次革命的价值不能单从它的短期效果来衡量。如果从长远的历史眼光看,它对中华民族解放运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辛亥革命是我们的前辈一百年前在中国这块国土上进行的一次伟大实践。那些在黑暗年代里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斗争的先驱者的业绩,是不应该被忘却的。今天,我们深思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能够更具体地了解中国近代的国情,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这对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凝聚力量,万众一心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新的腾飞而努力,将永远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

第五篇: 消防大队观看辛亥革命110大会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1

  电影《辛亥革命》的成功上映,使我有幸重温了百年前那段曲折艰辛、可歌可泣的历史。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内有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统治,内忧外患下的祖国满目疮痍,逐渐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中国人民当然不会就此屈服,于是,实现民族复兴成了几代人的梦想,无论是由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走上层革新路线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再到打破了两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几十年间,无数有识之士前仆后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浪潮”,共同铸就了一部救亡图存、民族抗争的中国近代史篇章。

  辛亥革命这场几乎吸纳了当时所有中国先进分子的民主革命,虽然最终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它终结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消灭了世代相袭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更是给苦难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权、民生的新思想,在必须程度上,解除了传统封建礼教对人民的束缚,也为之后各种新思潮在中国的构成和传播扫清了障碍。能够说,辛亥革命为近代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再回到电影中,当目睹年仅32岁的秋瑾英勇就义时,我动容了;广州起义后,当看到林觉民烈士的遗体被残忍的敌人抛入水中时,我愤怒了;当听着起义的号角,相隔百年见证武昌首义的胜利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人之处,莫过于这些革命者很多都来自富足的家庭,他们甘愿抛弃优越的物质生活,告别自我的亲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民主革命中,用自我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天我们的孩子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上课,而我们能够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幸福生活,试想一下,若没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这天的中国又将会如何?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历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让孩子们明白如今的完美生活来之不易,照顾好祖国未来的“花朵”。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2

  在公司团委的关怀组织下,我们部分青年团员观看了影片《辛亥革命》。影片讲述了广州起义到武昌起义胜利,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袁世凯代替的过程。

  从影片而言,影片整体贴合史实,但在秋瑾赴死、林觉民《与妻书》、黄兴与徐汉达等情节上过于煽情,这可能是商业电影的通病,由于电影篇幅限制,许多细节也被忽略,当然导演也有自我的想法,例如作为辛亥革命重要的战役——武昌起义在影片中微不足道,主要是因为导演张黎经过考证后,发现武昌起义胜利但是是件偶然的事件。这也说明历史常常是在种种偶然事件中被创造的。

  尽管电影没有将辛亥革命诠释得完美,但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年期间观看此电影却能让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再次回顾辛亥革命,学习当时的革命精神,思考自我的人生。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影响好处,其成功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其更重要的好处在于思想上的影响,刘少奇认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这使得更多的有为青年加入革命的行列,为一个民主共和的梦想抛洒热血。但在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袁世凯作为原清朝的官员,其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当上大总统却是为再次恢复帝制,在其领导下的中华民国自然无法在临时纲领的指导下运作。

  孙中山1921年写信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时也提到“此刻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他在遗嘱中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总结辛亥革命最终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者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们能够付出一切与大清王朝一战,但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已经拥有政权的革命党人趋于保守,期望以和谈形式逼迫清帝退位,甚至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后,为了促使清帝尽快退位,在未征求他人意见的前提下,向公众提出了“谁让清帝退位,就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这个观点,最终让袁世凯不费吹灰之力就窃取革命果实。

  二是武装力量不够,缺乏强有力的军队。辛亥革命虽然胜利了,但是很多省的真正权力还是掌握在拥有军队的地方军阀手中,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真正掌握军权,也就丧失了在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三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其指导思想,发展方向都以资产阶级为主,没有从广大农民群众出发,无法为人民解决温饱等基本问题,难以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辛亥革命的精神,我认为在这天仍是值得广大青年学习的。我们的身边就有黄花岗葬着的七十二烈士提醒我们,辛亥革命的胜利是当时的有志青年抛弃富裕的生活、抛弃家庭妻儿、牺牲自我的生命换来的。之后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又将个人的命运融入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强盛的滚滚洪流,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比较现面临转型的中国社会,各种社会问题产生,道德理想缺失青年处处可见,趁着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就应进行自我反思。

  个性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要走在社会礼貌建设的前列。在工作上,要脚踏实地,业务中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发扬创造精神,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要用心参与政治,为社会有利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带头传播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例如近期发生的佛山小悦悦遭车碾事件中路人视而不见的行为足见社会道德的倒退,我们务必勇敢地站出来,做出表率,改变这些窘境。我们不需要如先烈般牺牲生命,只要我们表现出一个有社会良知的青年应有的形象——在需要我们的时候主动伸出手,为他人带给力所能及的帮忙。

  电影出现不少关于革命目的的解释,归根到底,革命是为了明天我们能拥有幸福的生活。目前国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礼貌与精神礼貌却未可言“幸福”,需要我们个人及群众继续努力奋斗,借用孙中山先生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与诸君共勉。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3

  教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就像教师在观影前讲的那样,此刻的我们对祖国的历史了解得太少了,能经过这样的方式深刻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回顾当年的腥风血雨,这样的学习对我来说十分的有意义。

  影片的一开始烈士秋瑾的话就引人深思: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正是有无数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革命者,在那个风雨摇曳的年代,抛家弃子,献身革命,才拯救了中国,拯救了中国人民。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回望百年辛亥,缅怀革命先贤,作为一名当代当学生,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我要始终如一地做一名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当今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4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此刻的中国已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这一刻,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奋斗与牺牲,仍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下。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在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不甘承受列强欺凌,几代人都在追求民族复兴。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进行多次尝试,辛亥革命就是前人从事的努力。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可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提高打开了闸门,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今日,社会上有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想以温和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但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可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5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只有领导人知道辛亥革命是干什么的,而老百姓却不知道,以为就是把自己需要的东西从别人家拿过来。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

  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一些影响。

  对生活的影响:“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对经济的影响: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对思想的影响: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观看辛亥革命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