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是张军锋、张树军编著的政治理论著作,首版时间是2011年6月1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和建党百年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和建党百年3篇
第一篇: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和建党百年
发扬革命传统作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每当读到这纪念英灵的碑文,厚重的历史感,对前辈先烈们的钦佩、敬佩、感激之情一应具来。英烈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日,建立新中国……英烈们用信念和意志、汗水与鲜血为我们铸就了中华民族崛起的脊梁,为我们缔造了一个自由与和平的新时代,开创了一个幸福和希望的新未来。没有他们奉献,中国人不会挺直胸膛做人;没有他们的奉献,家国依旧风雨飘摇;没有他们的奉献,中华大地饿殍千里、哀鸿遍野;没有他们的鲜血和汗水——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而我们,有幸生于这个烈士们付出生命所换取的幸福时代,应该传承和发扬烈血军魂不畏艰难、不畏牺牲、为中国崛起而奋斗的爱国情怀;肩负起人民英雄留下的历史责任,继承优秀共产 党人在艰苦卓绝环境下努力奋斗的精神,发扬革命英烈一直守护并为之奋斗革命理想。并且把革命先烈传承下来的一切优秀的精神和传统、信念和理想都一一转化成为: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正确前进方向;不畏困难、不畏艰险的信念和意志;为自己、为国家而努力奋斗的旺盛战斗力。 虽然我们的涉世不深,虽然我们依然有着些许天真,但是我们都应该坚信:只要我们沿着正确方向而不懈努力、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能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将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作为大学生,我们是未来的天之骄子,在实际生活学习中我们更应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保持激扬的斗志,勇攀高峰,不断前进,发扬革命先烈的奋发精神,为自己的未来打开一片天地。
第二篇: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和建党百年
[经典]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①
(1853年5月20日)
有一个爱好虚构的思辨体系,但思想极其深刻的研究人类发展基本原则的学者(黑格尔——编者注)一向认为,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就是他所说的对立统一
[contact of extremes]规律。在他看来,“两权相逢”这个习俗用语是伟大而不可移易的适用于生活一切方面的真理,是哲学家不能漠视的定理,就象天文学家不能
漠视刻卜勒的定律或牛顿的伟大发现一样。
“对立统一”是否就是这样一个万应的原则,这一点可以从中国革命(指太平天国革命——编者注)对文明世界很可能发生的影响中得到明显的例证。欧洲各国人民
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和争取比较廉洁的政体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取决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的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取
决于现时的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取决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后果——可能发生的全欧洲的战争。这种说法看起来非常奇怪和荒诞,然而,这绝不是怪论,凡是仔细考
察了当前情况的人,都会相信这一点。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
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
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开始建立起联系,这些联系从那时起就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黄金②的吸引
之下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同时,中国的银币——它的血液——也开始流向英属东印度。在1830年以前,当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的时候,白银是不断地从印度、不列颠和美国向中国输出的。可是从1833年起,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
输出的白银是这样多,以致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因此皇帝下诏严禁鸦片贸易,结果引起了比他的诏书更有力的反抗。除了这些直接的经济后果之外,和私贩鸦
片有关的贪污也从精神方面使中国南方各省的国家官吏完全腐化。就象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每一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做是这种父权的
代表。可是,那些纵容鸦片走私、聚敛私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却逐渐腐蚀着这个家长制的权力,腐蚀着这个广大的国家机器的各部分间的唯一的精神联系。存在这种情
况的地方,主要正是首先起义的南方各省。所以很明显,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陈规的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权力。历史的发展,好
象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有可能把他们从历来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似的。
中国过去输入的英国棉织品数量很小,英国毛织品的输入也微不足道,但自1833年起,当对华贸易垄断权由东印度公司③手中转到私人商业手中之后④,这项输入便
迅速地增加了。从1840年起这项输入增加得更多,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也开始参加和中国的通商。这种外国工业品的输入,对中国工业也发生了过去对小亚细亚、波斯和
印度的工业所发生的那种影响。中国的纺织业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危害,结果就使社会生活受到了相当的破坏。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
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例如,1853年1月5日皇帝(咸丰——编者注)在北京颁发的一道上谕中,就责成武昌、汉阳南方各省的
总督和巡抚减径税捐,允许缓交,首先是绝对不要额外再征;否则,这道上谕中说,“小民其何以堪?”又说:
“……庶几吾民于颠沛困苦之时,不致再受追呼迫切之累。”(《大清文宗显皇帝圣训》卷一,第十一页。——编者注)
记得在1848年,在奥地利这个日耳曼式的中国,我们也听到过同样的话,看到过同样的让步。
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和政治结构,而到1840年就在英国大炮的轰击之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
的成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势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
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可是现在,当英国引起了中国革命的时候,便发生一个问题,即这个革命将来会对英
国并且通过英国对欧洲发生什么影响?这个问题是不难回答的。
我们时常提起读者注意不列颠的工业自1850年以来空前发展的情况。当时在最惊人的繁荣当中,就已不难看出日益迫近的工业危机的明显征兆。尽管有加利福尼亚和
澳大利亚的发现,尽管人口大量地、史无前例地外流,但是,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事情的话,那么到一定时候,市场的扩大仍然会赶不上不列颠工业的增长,而这种不相
适应的情况也将象过去一样,必不可免地要引起新的危机。这时,如果有一个大市场突然缩小,那末危机的来临必然加速,而目前中国的起义对英国正是会起这种影响。
英国需要开辟新市场或扩大旧市场,这是英国降低茶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英国预期,随着茶叶进口量的增加,向中国输出的工业品也一定增加。在1833年取消东印度
公司的贸易垄断权以前,联合王国对中国的年输出总值只是60万英镑,而1836年达到了1326 388英镑,1845年增加到2 394 827英镑,到1852年便超过了300万英镑。从中
国输入的茶叶数量在1793年还不超过16 167 331磅,然而在1845年便达到了50 714 657磅,1846年是57584561磅,现在已超过6000万磅。
目前这一季茶叶的收集量看来也不少。从上海的出口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它比去年增加200万磅。新增加的这一部分应归因于两种情况:一方面,1851年底市杨极不
景气,剩下的大量存货加到了1852年的出口量上;另方面,在中国,人们一听到不列颠修改茶叶进口的法律的消息,便把现存的茶叶扶提高很多的价格全部投入市场。可
是讲到以后的茶叶收集,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一点可以从伦敦一家大茶叶公司的下面一段通信中看出:
“上海恐慌达到了极点。黄金价格上涨25%,而且人们还加紧收进,贮藏起来。白银奇缺,甚至不列颠轮船向中国缴纳关税用的白银都根本弄不到。因此,阿礼国先
生同意向中国当局担保,说一俟接到东印度公司的期票或其他有保证的有价证券,便缴纳这笔关税。从商业急需的角度来看,金银的缺乏是最不利的条件之一,因为金银
恐慌恰恰是发生在急需它们的时候。茶丝收购商没有金银便不能到中国内地去采购,因为要采购就要预付大量金银,以便使生产者能够完成自己的生产……每年在这个时
候都已开始签订新茶收购合同,可是现在人家不讲别的问题,只是讲如何保护生命财产,因而一切事务都陷于停顿……要是不采取措施在四五月间把茶叶收集起来,那末
,包括红茶绿茶的法品在内的早茶必然要象到圣诞节还未收割的小麦一样毁掉。”
当然,停泊在中国领水上的英、美、法各国的舰队,哪一支都不能保证收集茶叶所需的资金,但它们的干涉却能够很轻易地引起乱子,打断产茶的内地和出口茶叶的
海港之间的一切事务联系。由此看来,要完成目前这一季的茶叶收集势必要提高价格,——在伦敦投机生意已经开始了。——而要完成下一季的茶叶收集,可以有把握地
预言,一定会产生巨额赤字。但问题还不止于此。中国人虽然也同革命震荡时期的一切人一样,愿意将他们现有的全部货物卖给外国人,可是,正象东方各国的居民在担
心发生大变动的时候所做的那样,他们也会把他们的丝和茶贮存起来,非现洋不卖。因此,英国就不免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它的主要消费品之一涨价,金银外流,它的棉
毛织品的最主要市场之一大大缩小。甚至《经济学家》⑤这个一向以乐观面目出现,用咒语驱走一切足以使重商社会人心不定的东西的杂志,也不得不说出以下的话:
“我们不应当自欺,以为我们可以在中国为自己的出口货找到以前那样大的市场更可能的是:我们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要倒霉,对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的产品的需要量
要减少。”
不应当忘记,茶叶这样一种必需品涨价和中国这样重要的一个市场缩小的时候,正是西欧发生歉收,从而使肉类、粮食及其他一切农产品涨价的时候。这将引起工业
品市场的缩小,因为生活必需品每涨一次价,国内和国外对工业品的需求量就要相应地减少。现在大不列颠到处都在抱怨大部分庄稼不好。《经济学家》杂志说:
“在英国南部,不仅有许多田地的庄稼种不上去,以致最后想种什么都来不及,而且有许多已经播种的田地看来也将是满地杂草,或者是根本不适于庄稼生长。麦田
的土壤阴湿贫瘠,显然预示着歉收。现在,播种饲用甜菜的时节可以说已经错过了,种上的很少;翻耕土地种植饲用芜菁的季节也快要过去,然而没有完成任何一项必要
的准备工作来栽植这个主要的作物……雪和雨严重地阻碍了燕麦的播种。早播的燕麦种的不够,晚批的燕麦又很难有好收成……许多地方种畜大量死亡。”
谷物以外的农产品的价格比去年上涨20%、30%、甚至50%。大陆的谷物价格比英国涨得更高。在比利时和荷兰,黑麦价格整整涨了100%,小麦和其他谷物作物也
跟着涨价。
“既然有这样的情况,而且不列颠的工商业又已经经历了通常的一个经济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
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将来会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场面:中国在西方世界中引起动乱
,但西方列强则借助于英法美等国的军舰在上海、南京和运河口建立“秩序”。这些往外输出“秩序”,企图扶持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的列强恐怕是忘记了:仇视外国人,
把他们逐出国境,这在过去仅仅是出干中国地理上、人种上的原因,只是在满洲鞑靼人征服了全国以后才形成一种政治制度.欧州各国从十七世纪末为了与中国通商而互
相竞争,它们之间的剧烈纠纷曾经有力地推动了满洲人实行这样的排外政策,这是毫无疑义的。可是,推动这个新的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
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要来往只有通过离北京和产
茶区很远的一个城市广州。外国人要做生意,也只限和行商⑥进行交易;政府特许这些行商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用这种方法阻止其余的臣民同它所仇视的外国人发生任何
接触。无论如何,在这个时候,西方各国政府的任何干涉只能使革命更带有暴力的性质,并且延长商业的停滞时期。
同时,从印度这方面来看还必须指出,在印度的不列颠当局的收入当中,整整有七分之一是来自向中国人出售鸦片,而印度对不列颠工业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又是
取决于印度的鸦片生产。不错,中国人不愿戒吸鸦片大概同德国人不愿戒吸烟草一样。可是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新皇帝颇有意在本国种植罂粟和炼制鸦片,显然,这将使
印度的鸦片生产,印度的收入以及印度斯坦的商业资源立刻受到致命的打击。虽然有关的各方或许不会马上感觉到这种打击,但终有一天,这种打击的影响会充分地显示
出来,并且使普遍的财政危机尖锐化和长期化,这种危机我们在前面已经预测过了。
欧洲从十八世纪初没有一次严重的革命事先没有商业危机和财政危机。1789年的革命是这样,1848年的革命也是这样。不错,我们每天都看到,不仅各国统治者和他
们的臣民之间、国家和社会之间、阶级和阶级之间发生冲突的迹象日趋严重,而且现时的列强相互之间也发生冲突,这种冲突正在一步步尖锐,以致剑拔弩张,非诉诸武
力不可。在欧洲各国首都,现在每天传来的消息全是关于大战爆发的传闻,过一天又换一套,说和平可以保障一星期之久,或大约一星期。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相信
,无论欧洲列强间的冲突怎样尖锐,无论外交界上空的乌云怎样浓重,无论某个国家的某个狂热家集团企图采取什么行动,一旦空气中散发出经济繁荣的气息,国君的狂
怒和人民的愤恨同样都会缓和下来。战争或革命,如果不是工商业普遍危机的结果,都不能深刻地震撼欧洲,这种危机的到来总是由英国失发信号,因为它是欧洲工业在
世界市场上的代表。
现在,英国工厂的数目空前增加,而它的官方的政党都正在完全腐烂下去,法国的全部国家机构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进行投机活动的交易所康采恩,奥地利则处于破
产前夕,积聚着到处皆是的不公平现象行将引起人民的报复,反动的列强本身利益互相冲突,俄国再一次向全世界显示出它的侵略野心,——在这样的时候,上述危机所
造成的政治后果将会怎样,我们就不用多说了。
写于1853年5月20日
作为社论载于1853年6月14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3794号
原文是英文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一8页
注 释
①本文和下面的《俄国的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活动》、《波斯和中国》、《鸦片贸易史》、《中国和英国的条约》、《俄国在远东的成功》、《新的对华
战争》、《对华贸易》八篇文章,是马克思、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有关中国问题的评论。这些评论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中国社会的
特点,无情揭露和严厉谴责了英美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热情颂扬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人民战争,科学地预见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
《俄国的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鸦片贸易史》四篇文章是《纽约每日论坛报》作为社论发表的,无标题,现在标题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编者加的,其中《鸦片贸易史》的标题是根据马克思1858年的笔记本加的。
《 纽约每日论坛报》(《New York Daily Tribune》)是美国的一家报纸,1841年至1924年出版。该报由著名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和政治活动家霍拉斯·格里利创办
,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前是美国辉格党左冀的机关报,后来是共和党的机关报。四十至五十年代,该报站在进步的立场上反对奴隶占有制。参加该报工作的有许多著名的美
国作家和新闻工作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查理·德纳从四十年代末起是该报的编辑之一。马克思从1851年8月开始为该报撰稿,一直到1862年3月,继续了十年以
上。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文章,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约恩格斯写的。恩格斯的文章多半是在曼彻斯特写的,许多文章上注明的日期并不是写作的真正日期,因为马
克思在论文上通常标明的是寄往纽约的日期。有些论文是在伦敦写的,而马克思注明的却是巴黎、维也纳或柏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写的文章,涉
及国际政治、工人运动、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殖民地扩张。被压迫国家和附属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等等极其重要的问题。在欧洲的反动时期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利用这
个发行很广的美国报纸,以具体材料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病态和这个社会所固有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且说明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
《纽约每日论坛报》编辑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章常常随意处理,有些文章不署作者名字而作为编辑部的社论刊登出去。自1855年中期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
一切文章都被去掉了署名。有时编辑部竟然还删改文章的内容,并任意加注日期。编辑部的这些行为曾一再引起马克思的抗议。从1857年秋天起,由于美国发生经济危机
,报纸的财政状况受到影响,编辑部向马克思提出减少他对《纽约每日论坛报》通讯的数量。到美国国内战争开始时,马克思完全停止了撰稿。马克思所以和《纽约每日
论坛报》断绝关系,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编辑部内主张同各蓄奴州妥协的人的势力加强和该报离开了进步立场。后来该报的方向更日益右倾。
②指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和1851年在奥大利亚发现了丰富的金矿,这一发现对欧美各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影响。
③东印度公司是存在于1600年至1858年的英国贸易公司,它是美国在印度、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推行殖民掠夺政策的工具。从十八世纪中叶起,公司拥有军队和舰队
,成为巨大的军事力量。在公司的名义下,英国殖民主义者完成了对印度的占领。在长期中,同印度进行贸易的垄断积和这个国家的最主要的行政权都属于这个公司。
1857-1859年印度的民族解放起又迫使英国人改变了他们的殖民统治的形式:宣布公司解散,印度成为英王的领地。
④英国资产阶级要求扩大对华贸易、提倡自由贸易。1833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取消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特权的法案,这一法案,自1834年2月22日起实行。
⑤《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是英国的经济、政治问题周刊,1843年起在伦敦出版,大工业资产阶级的喉舌。
⑥南京条约以前,中国方面垄断对外贸易的是“公行”,它由专营对欧美贸易的行商共同组织起来。行商制度在南京条约第五款中被取消。
第三篇: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和建党百年
五年级红色文化主题班队队会设计方案
班级:
一、活动主题: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为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加强学生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校精神文明与和谐校园的建设,激励学生们刻苦成材,立志报国。
3、认真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战斗的历程,着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功绩,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的真理。
三、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四、活动时间: 班会
五、参会人员:
六、活动准备:
1、让学生查找有关中华民族革命先烈的事迹和感人故事。
2、搜集有关歌颂革命先烈的中华美文和诗歌。
3、安排讲革命先烈故事和朗诵诗歌美文的学生。
4、设置问题“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继续需要传统的革命精神?”
七、活动过程:
1、主持人给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意义及目的。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大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哺育着中华儿女,传统的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光照着我们,现在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需要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优良革命传统精神呢?答案是否定的。相反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加强我们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活动,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不断增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校精神文明与和谐校园的建设,激励我们刻苦成材,立志报国。
2、讨论(10分钟):学生以3—5人的小组讨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
达的今天,我们是否继续需要传统的革命精神?”
3、代表发言:各组选一名代表宣读讨论结果。
4、主持人评价结果:通过以上各组同学讨论,我们不是不要革命先
烈留给我们的优良革命传统精神呢?相反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
教育。
5、有选派的几个同学朗诵革命传统美文诗歌和进行演讲。(见附录)
6、主持人总结。
附录:
长征
一部两万五千里的浩瀚史诗
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抄在了斯诺的美式笔记里
让全人类的读者
为之颤栗
史诗因围剿的抑窒奋然起笔
几万双草鞋的灵感奔涌如铁流决堤
七百二十个日日夜夜
展开了万水千山立体交叉的磅礴运思
艰难险阻多项辐合惊心动魄
力挽狂澜伏笔照应百感交集
声东击西运筹帷幄回肠荡气
霞光曙色彩线穿珠升华妙笔
风潇潇马嘶嘶穿越雪山
天苍苍地茫茫爬过草地
路迢迢人急急意志如钢
诗浩浩歌漫漫创造壮举
造就了一种精神
震惊了两个世纪
把濒临绝境的旧中国
走出了柳暗花明翻天覆地
这条英雄的路啊
还要我们继续
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一直走下去
长征精神代代传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历史也将证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还将继续激励中国青年坚定地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抚今追昔,共和国和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的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
弘扬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学习红军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长征途中,红军冲破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严酷的自然环境.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很难想象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任何时代都需要有一种精神.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任重道远,需要广大青年学生为之不懈奋斗.我们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面临各种困难,需要我们用长征精神去战胜!
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学习红军紧密团结、万众一心的集体主义精神.红军战士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互相帮扶,携手前进,汇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洪流.我们青年学生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同样需要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团结协作、万众一心,同样需要红军那种“手足情,同志心”,热爱集体、互助友爱、关心他人,决不让一个人掉队.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70多周年,但长征精神穿越时空,已融入当今的时代精神.现代社会充满挑战,而长征精神就是一种迎接挑战的精神,长征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挑战命运的精神,同样为现代社会所崇尚.当代青年学生是在长征精神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对长征精神并不陌生.我们的未来也将面临种种挑战,长征精神也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带着这笔财富上路,我们青年学生也将创造奇迹,谱写壮歌.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曾经有一段屈辱的历史。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磨灭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拖着沉重的步 伐经过了70年。我们又怎能忘却,70年前的那一天,可恶的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三十五万无辜的南京老百姓们,在短短一周内,成为了疯狂的刺刀下的牺 牲品,他们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任凭侵略者在他们身上残暴地发泄着。圆明园,一个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 烧毁,付之一炬。那其中凝聚着我们中华儿女多少的心血与智慧啊。那些狰狞的表情,猖狂的笑容,无一不揭示着他们那没有人性的躯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洗涮了一百年来被挨打的耻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挽回了 我们中华儿女的民族尊严,中华民族由一个背负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重压,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成为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令世人瞩目的民族。乱翻的乌 云扫清了,祖国迎来了一个黎明。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忘记了国耻。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青少年只有将国耻 铭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学习更加精益求精,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报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担负起建设祖 国的重任。中国人的苦难与抗争,求索与奋进,创业与搏击,无不可歌可泣,激励今人,昭告后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弘扬,对先辈业 绩的追思与兴大,必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流入强大的动力。
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迈开沉着而坚定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继续前进。最后,让我们高呼“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国歌
朋友!你还记得那首震撼人心的《国歌》吗?“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当这雄壮的歌声响起时,我每每被震撼。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已形容不了我的心情。我怀疑这不是歌声,对!这不是歌声,不是歌声!这是咆哮,是黄河在咆哮: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呐喊,是四万万生命在呐喊:我们不愿做奴隶!这是爆炸,是团结的力量在爆炸: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有多少人在这咆哮声中赴汤蹈火,有多少人在这呐喊声中冲锋陷阵,又有多少人在这爆炸声中贡献了一切。赵一曼、杨靖宇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我们是“不愿做奴隶”的民族,我们是“万众一心”的民族,我们是敢干“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民族,我们是能够“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民族。正因为是这样的民族,即使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屈服,而且毅然接受了强敌的挑战。《国歌》就是中华民族发出的吼声、前进的号角。
在硝烟弥漫的时候,《国歌》曾是我们迎接挑战的回答。而今,国泰民安,春光明媚,你也许会说,何必再唱《国歌》,迎接什么挑战呢?何必造成一种危机感呢?是的!现在你也许看不到刀光火影,又哪来生死存亡?但是,不知你是否看到无声的战场,无形的战线?中华民族仍处于最危险的时候!苏美的强大、英法的先进、德意的发达、日本的崛起,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要奋起应战!我们不能忘记用鲜血换来的教训:我们的先辈在最危险的时候,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而今,我们在危险的时候,就要向先辈那样,毅然接受挑战,毅然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大业,不自叹、不自哀,发愤图强,贡献一切。
中华民族能否强大?中华能否崛起?最终将取决于我们能否继承并光大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冒着炮火前进”的团结精神、进取精神和牺牲精神。只有如此,我们的中国才能以强大的姿态迈入世界先进之列。拥有世界上最有才干的人民和丰富天然资源的中国,才会成为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我们需要这样的国家!
前进,不甘落后的人们!
前进,迎接挑战的人们!
前进,为了中华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