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 展实施方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省以农产 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为代表的乡村产业有了长足发展, 强化了农业食品保障功能,拓展了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 化传承功能,凸显了乡村的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 但仍然存在产业链条短、融合层次低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为顺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要求,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 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农耕文化 为魂,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美丽宜人、业兴人和 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 民富裕富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 供有力支撑。到 2025 年,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干”贯通 产加销、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径”融合农文旅、以新农村 电商为“网”对接科工贸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增 值收益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农产品保障功能持续增强。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稳步提升,粮食产量保持在 1365 万吨以上,重要农产品供给
能力稳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 2.5∶1, 加工转化率达到 70%,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有效实现。
——乡村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生态涵养、休闲体验和 文化传承等农业特有功能持续拓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 推行,文明乡风繁荣兴盛,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年增 长 8%,年营业收入 120 亿元。
——农村电商业态类型不断丰富。数字乡村加快建设, 农民生产经营能力普遍增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 20%以 上,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明显增长,培育农村创 新创业带头人 2 万人以上。
二、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一)建设标准原料基地。组建由体系专家、包联专家、 乡土专家等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按照“专种专收专储专加 专用、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价”要求,指导建设一批标准化、 规模化、机械化、优质化的生产基地。推动“机田证”一体 化发展试点县建设,实现高性能农机、高标准农田、高素质 农民耦合配套,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连片化、作业全程机械 化、农艺技术集成化、职业技能持证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的 特色种养业试点示范区。
(二)构建高效加工体系。支持农民合作社等产业链上 游经营主体发展清洗分拣、烘干储藏、预冷保鲜等初加工, 实现减损增效。分类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 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推动酿品、肉制品、乳品、
果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开拓;推动饮 品(药茶)、主食糕品、中医药品等新兴特色产业集群标准 化建设、精品化打造;推动功能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未 来高新产业集群绿色化创新、高端化提升。积极发展综合利 用加工,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全值、梯次利用,实现变废 为宝、化害为利。
(三)集成加工技术成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 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和资源链。依托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 农谷)和省内各科研院所,不断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 发力度。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头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 关,攻克食品预处理、分离提取、混合均质、灌装包装、减 损增效等技术瓶颈。组织加工企业、研发团队和装备企业, 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创制信息化、智能化、 工程化加工装备,探索形成一批集成度高、系统性强、能应 用、可复制的典型模式。
(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依托我省高粱、谷子、藜麦、 小类杂粮、马铃薯、蔬菜、食用菌、苹果、梨、沙棘、红枣、 核桃、生猪、肉牛、肉羊、肉鸡、禽蛋、牛奶、中药材、药 茶 20 类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业产 业化联合体,前端联结农业研发、育种、生产等环节,后端 延展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 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 全产业融合。引导有条件的头部企业,搭建全产业链数字平
台,将上中下游经营主体纳入平台,打通全产业链上中下游 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品牌共创、渠道共建和质量安全可追 溯。
(五)创响知名农业品牌。强化农业生产“三品一标” 建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打造“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推广品牌,塑强一批品质 优良、特色鲜明的“晋字号”农产品品牌,推动公用品牌、 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良性互动。创新品牌营销手段,通过博 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平台,以及网络视频、直播带货等 形式,线下、线上同步发力,形成山西特优农产品销售矩阵。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生产、加 工、储藏、运输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提升农产品整体质 量水平。
三、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 (六)保护生态资源和乡土文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 发展,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保护好森林、 山丘、湖泊、溪流、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利用好农田、 果园、花海、牧场、养殖池塘、湖泊水库等田园风光,发挥 好农业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 空气、消除污染等重要作用;保护好传统村落、传统建筑、 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灌溉工程等农业物质遗产,传承好民 族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戏曲曲艺文化等非物质遗产,形
成以资源可持续利用、文化可接续传承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 游发展模式。
(七)发掘生态涵养产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托 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结合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村 生态文明建设、农耕文化传承和节能减排固碳,发展生态观 光、农事体验、户外拓展、自驾旅居等业态,开发森林人家、 林间步道、健康氧吧、温泉水疗、水上漂流、滑草滑沙、星 空露营等产品,打造一批循环农业、生态农牧等生态样板, 建设一批学农劳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等实训基地,创设 一批农事生产、节气物候、自然课堂、健康养生等科普教程。
(八)培育乡村文化产品。围绕“黄河、长城、太行” 三大旅游板块,将乡村民俗文化、人文精神与现代要素、时 尚元素和美学艺术相结合,深入挖掘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 农耕文化、膳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乡土文化,培育一批乡 村特色文化产业。依托红色文化、关隘文化、渡口文化、生 态文化等丰富地域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宜居宜游、宜业宜养 的美丽乡村。充分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旅发大会和农事节 庆活动,向社会发布推介养身、养心、养气、养形的基地和 景点,不断扩大我省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影响力。
推荐访问: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高质量 实施方案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