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驻马店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2022年),供大家参考。
驻马店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驻马店新征程、谱写新时代驻马店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型攻坚期。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意义重大,既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市战略位势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更是建设现代化强市、应对全球变革与挑战的重大战略抉择。根据《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格局,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新蓝图 (一)发展基础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驻马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涵盖环保装备和服务业、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5G 产业、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等多个产业门类。2020 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24%,超额完成“十三五”时期的规划目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未来产业发展雏形显现,我市在氢能源汽车、电池隔膜技术、前沿生物技术等领域有一定的基础。
产业特色日趋鲜明。驻马店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半挂车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基地,河南省最大的电动摩托车、醋酸和三聚氰胺生产基地。各个县区现在基本上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如驿城区的装备制造产业、汝南县
的电动车产业、平舆的防水防潮产业等。每一分钟,在驻马店就有 5 辆电动车驶出汝南电动车产业园。
产业链发展不断完善。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电动二轮车等专业园区内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已引进立马、绿佳、信德昌、迅达等 61 家电动车整车及配套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电动两轮车、三轮车、低速四轮车及特种车辆,可以生产 20 多个系列的电动车零配件和部分关联配套产品,形成了集产品研发、原料加工、零部件生产、整车组装、物流销售等于一体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全链条,除轮胎、电池没有生产外,可基本实现电动车产业链本地供应。电动车整车生产企业设计产能达到 260 万辆,零配件 300 万套,立马车业、绿佳车业在全国 2000 多家电动车生产企业中排名前十位,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动车生产基地。
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在电动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领域均形成了以若干大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格局。个别领域(如超薄玻璃技术)甚至填补国内空白,个别企业的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如半挂车、螺旋霉素原料药等),部分企业迈入行业百强之列(如中国氮肥企业 50 强、中国化工企业100 强等)。
创新驱动发展上一新台阶。全员劳动生产率从 2015 年的 33000 元/人增至2020年的56000元/人。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55%增至2020年的6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 2015 年的 0.31 件增至 2020 年的 0.68 件。互联网普及率从 2015 年的 61%增至 2020 年的 80%以上。“十三五”期间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 10 家。市、县城区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中西部创新高地加快形成。
人才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引进 9 名院士在我市建立院士工作站,全市已有 40 家高新技术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浙江大学、江南大学、郑州大学等60 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以“院士经济”为引擎,“正阳花生”品牌产值实现“双百亿”,平舆防水、泌阳花菇日益壮大。
创新主体发展态势良好。一是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和“双提升”培训培育行动。“十三五”末高新技术企业 176 家,是“十二五”末的 6.7 倍。二是建立创新引领型机构,在市政府主导下,依托黄淮学院,成立了驻马店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 6 个学院。
创新引领型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认定国际联合实验室 1 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1 家、市级重点实验室 6 家;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8 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3 家、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 家;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 家,认定市级众创空间 2 家;认定国家级星创天地 3 家,省级星创天地 4 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34 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79 家;拥有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16 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
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任务目标,深入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着力实施七项专项行动,强化“四抓四动”,提升智能制造普及率,努力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全过程的互联网化,全市两化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获得 2018 年全省智能制造观摩评比第二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光纤入户率已达 100%,两化融合单项覆盖的企业达到 80%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 5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48%;
全市“机器换人”总数累计达到 3000 台(套),22 个项目入选河南省机器换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示范应用机器人 600 台套;累计建成投入使用智能生产线 80 条,创建省级智能车间 17 个、智能工厂 9 个;实施两化融合对标企业 1058 家,启动贯标企业 49 家,其中 28 家企业已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机构认证;累计上云企业 2835 家,实现了规模以上企业“上云”全覆盖。
(二)面临形势 全球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五年是全球新兴技术群体迸发、新一轮产业变革深度演变的关键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虚拟化技术、工业互联网、3D 打印、大数据、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将进一步重构全球制造业技术体系;以基因组学、脑科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技术将引发生物技术产业的重大变革;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大潮,新能源革命正在改变现有国际资源能源版图;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国家软实力角逐的重要舞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提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2010 年 10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热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因此,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驻马店市紧紧抓住国内外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抢占未来技术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质量发展如火如荼。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高质量发展正如火如荼开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加快升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家实施“中国制造 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战略,推进“军民融合”“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推动产业加快向高端化发展;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所需的体制机制环境将更加完善,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更加紧密,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配置持续优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中原经济区建设不断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需求将持续上升,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传统优势产业快速转型升级,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基础。当前驻马店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融入中原经济区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市跨越式发展要求迫切。经过多年发展,驻马店市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但与省内其他区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长期以来,驻马店仍主要依赖粗放式增长方式,日益面临着资源、环境、人才等要素制约,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状况以及资源环境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驻马店应积极发挥后发优势,推进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发展物质资源消耗少、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主要挑战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驻马店市新兴产业起步于“十三五”时期,基础相对薄弱。经过几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少,整体产业层次和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和配套能力弱,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少。
虽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由于基数偏低,大企业少,产值占比小,支撑作用尚不明显。全市的工业经济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支撑,食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大。
核心技术掌握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不够健全,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市场培育进展较慢,示范应用推广体系尚不健全。优势资源整合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体制机制创新不足。
产业链条尚不完善。尽管我市近年来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但生产成套产品少、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大中小企业关联度不高、互补性差,企业的市场灵活性较弱,产业互补配套能力相对不强。部分产业链存在突出瓶颈,系统集成能力不强,产业集群发展程度不高。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省市产业培育的重点,国内各地所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雷同,个别产业已经出现盲目建设、低水平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发展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中原城市群各城
市间对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和优质项目的争夺也日益激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必需的科研资源、高端人才、资金等将加速向优势地区流动和集聚。驻马店市若不能在营商环境、管理体制、公共服务、生活成本等软硬件条件方面取得突破,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丧失机遇。
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缺乏高端研发机构、缺乏高端关键装备、缺乏核心技术、缺乏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缺乏领军型人才的“五缺”现象比较明显。专业技术研发人员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中低端劳务工人为主的人力资源结构无法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驻马店企业研发中心科技人才少,特别是企业中高层次高学历的领军人才更缺乏,难以开展高端科技和关键技术研发。驻马店市公共服务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和科研机构缺乏,大多数企业存在着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和人才作用发挥不力的问题。房价快速上涨、个人生活成本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也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的矛盾。
生产性服务业不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科技服务、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总量偏小、比重偏低,大多数制造型企业服务外包程度较低。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等与技术创新直接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不足,金融服务支持的力度也不够。
(四)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牢牢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聚焦重
点领域,对接全球资源,构建特色产业链条,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兴产业体系和未来产业发展模式。把我市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先导区和制造基地,以及后发地区产业高端化升级示范基地。
(五)基本原则 立足特色,差异定位。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低碳发展的紧迫需求,选择一批发展基础好、科研实力强、技术应用条件成熟、市场需求高、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集中要素优先发展、重点推进。依托各产业集聚区和大企业集团、研发机构,加快形成若干个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备、错位发展的产业集聚基地,形成与周边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差异化定位。
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切实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
科技先导,自主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突出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合作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和人才资源。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加快专业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器建设,加大引进或合作建设科研机构力度,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以新技术突破带动新产业形成。
承接转移,链条延伸。以提高新兴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