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题】--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doc,供大家参考。
小学 教 师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概述
什么是课题?许多理论书籍中都有阐述。但我认为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是否可以这样来界定小学教师所研究课题的内涵。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阅历,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须感悟和心得。
其次“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抱负的驱使下对所憧憬的“将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抱负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常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扎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任凭,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供应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楚。
总之,我认为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强化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觉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进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二 、课题分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是指国家、省、市、县(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四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肯定时期的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课题。俗称“规划课题”。有人把规划课题研究称为“专业研究”,“正规、正式研究”。
“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进展的课题。
①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消灭的问题,比如: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班级学生的参与度的问题,这些课题都是真实的、有实效的课题。
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协作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忙和指导。
三、为什么要做课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进展来考虑。
学校进展的需要
当前学校的进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抵触,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进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假如不准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进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抵触是伴随着教育的快速进展和社会转型而消灭的,原有的阅历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抵触的最佳切入点。
同时,当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进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
个人成长的需要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进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需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阅历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乐观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觉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
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进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进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四 、开展课题研究的流程。
1、一是选题。
问题从哪儿来?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课题的选择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所以课题的选择要科学,教育实践中并不是全部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题进行研究的,如:解决一道数学题、某个学生的思想问题等只是一个具体的个别现象,不能作为课题来研究,因为它不能揭示具有普遍性的教
育规律;再如“学生素质的培育”虽然问题有意义,但题目太大、研究的目标和范围不明确,很难进行实际操作。这都是不宜的。
第一,从疑难中查找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动,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教学时,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逆境。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英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教师研究培育学生试验技能;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进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查找课题,加以研究。
第二,从阅读交流中的具体过程中发觉研究的问题。对一个教师来说,了解肯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专著,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阅读这些研究成果时,最为关键的是要时时留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要留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读与说明,要留意将自身已有的阅历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问题有时也就是在这样的转化、联系、解读中渐渐呈现并变得清楚起来。
第三,源于课题指南,上级科研部门每个五年计划均有课题研究指南推出,我们可以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此外,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不具备特殊
的研究能力,不能承担一些大型的项目研究,但可以申请成为试验基地学校或直接参与其中的子课题研究。
2、制订方案。
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是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案要解决这样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研究;三是怎样研究;四是预期成果是什么?
研究什么?当课题确定后,该课题要研究什么,研究者必需要回答这个问题。主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
为什么研究?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而不是其他的课题。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揭示课题研究价值;其次,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例如,本课题能解决哪些教育实践问题?研究该课题对学校进展、教师进展和学生进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研究?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时,要明确采用什么方法?具体有个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制订哪些措施?具体包括活动的形式、时间的落实,可能的情况下还有经费的支出等。
预期研究成果是什么?小课题研究是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但并不是说小课题研究成果没有具体的呈现方式,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要明确研究成果的预期成效、成果的表现形式等。比如:在课题研究中,经过认真学习、讨论、反思后有所感悟,可以把感悟的东西通过“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反
思”、“教育日志”等形式写出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这些都属于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这些形式要求系统,要形成系列,以便于年轻教师的学习借鉴。
3、开展研究。
研究方案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查找问题解决、制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这儿必需强调一点:研究过程要充实、要切实。依据目前的实际,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也要进行打假。
4、怎样结题
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预定的研究设想基本完成时,就进入了结题阶段。结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预备。
⑴结题所需的材料
课题的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课题的结题一般需要预备以下材料:
①结题申请报告;
②课题立项申报表;
③课题立项批复文件;
④课题的开题报告;
⑤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⑥课题鉴定书;
⑦附件。
⑵结题的方式
课题结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函件结题,也是通讯结题,结题者只需要向相关的部门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材料,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议、鉴定;二是现场结题,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的。
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①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的步骤、过程、时间等。
②方法:研究本课题的做法、体会、阅历,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处理各种关系,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③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④评价:对成果和不足做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五 、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定义: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觉问题、探究规律的方法。
基本步骤: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
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文献研究:
定义: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
步骤: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3、阅历总结:
定义:教育工作者通过总结、归纳教育阅历和教训,牢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步骤:确立总结对象→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 撰写总结报告。
4、案例研究
定义: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查找出一些更为乐观的教育方法的过程。
步骤: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 →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5、试验研究
定义:借鉴自然科学的试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
步骤:提出研究假设→选择试验对象→进行前测 →开始试验 →进行后测 →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撰写试验报告。
6、其他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对比研究等。
六 、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
两者在学校教研中毕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因为教师的时间是有限的、教研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教研活动不仅只是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还可以进行一些小课题研究。这也表明了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还要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需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觉的问题,成为课题研究的对象(选择课题),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制定研究方案),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实施研究方案),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撰写报告或论文阶段),解决一个问题之后(研究成果),又开始另一个小课题研究……两者的有机结合,带来的不同,既提高了常规教研的效率,又实实在在地开展了课题研究。
七 、课题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
现象一:注重形式,忽视过程。现在有不少课题就是开题、结题,没有过程,结论事先都有了的,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把一些尚未消化的理论拿来,东拼西凑,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我曾经听到有位老师说:“学校有课
题,教师也有课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忙于事务,忙于应付,末了写一个报告什么的算是课题的小结或者成果,对学校、对老师一点提高也没有。”其结果是造成教育科研中许多泡沫和虚假的东西。
现象二:急功近利,热衷炒作。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课题“开题”的消息,领导、专家亲临光顾。有关方面也津津乐道于有多少课题、课题的等第级别,结果课题成了追逐名利的方式,研究成了个别人冥思苦想的胡造乱凑。更离谱的是一节课就可以归纳出一种模式。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一线教师一看就明白,实际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你不能希望老师每天都“表演”。
现象三: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就必需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我觉得越是本土的、富有个性的东西,越有新意。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