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2021年福建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影响,供大家参考。
2017-2021 年福建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共 一.选择题(共 9 小题)
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 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我国某山脉 L 谷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 L 谷地五个站点的部分资料(如表),以此探讨该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据此完成2 题。
站点 海拔(m)
7 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土壤冻结天数(天)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
① 663 22.8 276 97 41 ② 776 21.2 352 103 56 ③ 1106 19.6 554 120 64 ④ 1210 19.2 599 126 103 ⑤ 1854 16.5 802 144 85 2.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积雪深度 B.风力大小 C.冬季气温 D.太阳辐射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 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 3~5 题。
3.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4.推测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5.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如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 6~8 题。
6.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
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7.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8.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如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 9 题。
9.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共 二.解答题(共 2 小题)
10.(2017•新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 2300 米至 2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11.(2018•新课标Ⅰ)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如图)一座山体的 120 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 100 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 100 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
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2017-2021 年福建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共 一.选择题(共 9 小题)
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 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解答】解:由题中 3 月 25 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关键是找到材料中的信息“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我国某山脉 L 谷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 L 谷地五个站点的部分资料(如表),以此探讨该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据此完成
2 题。
站点 海拔(m)
7 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土壤冻结天数(天)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
① 663 22.8 276 97 41 ② 776 21.2 352 103 56 ③ 1106 19.6 554 120 64 ④ 1210 19.2 599 126 103 ⑤ 1854 16.5 802 144 85 2.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积雪深度 B.风力大小 C.冬季气温 D.太阳辐射 【考点】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自然地理要素. 【分析】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影响因素有:气温、地下水水位、土质和含水量、积雪覆盖厚度。
【解答】解:从表中资料可看出⑤站点的降水比④站点多了 200mm 左右,降水多,冬季积雪可能大,积雪的深度就大,积雪深度有效地保持地温,因此土壤冻结最大深度比④站点小,A 正确; 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⑤站点的冬季气温比④站点低,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应该更大,但表中土壤冻结最大深度⑤站点比④站点小,C 错误; ⑤站点海拔比④站点高,太阳辐射⑤站点可能更强,但⑤降水多,阴雨天多,太阳辐射不一定更强,D 错误; 风力大小对地温的影响不大,且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风力大小差异不大,不能成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B 错误。
故选:A。
【点评】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
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 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 3~5 题。
3.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分析】据材料信息“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据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可推测长白山北坡林线上升,不是种子的发育形成的。
【解答】解:据材料信息“岳桦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 米”,其上升的森林部分是由于大树底下长出的幼苗而形成。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生产生活常识的掌握。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信息也可。
4.推测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在新情境中迁移;自然地理要素. 【分析】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且森林破坏导致植被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丧失,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多,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长波辐射,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全球变暖。
【解答】解:读材料“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 米”可知,由于气候变暖导致长白山北坡冬季温度上升幅度大,岳桦林生长稳定,C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长白山岳桦林材料为背景,考查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的变化,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5.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结合地理知识可知,林线一般指森林线,是山地森林上限连续不断的森林分布界线。超过此界线,被适应高寒、风大的高山灌丛和草甸所替代。
【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林线升高说明当地的气温升高,但近年林线趋于稳定,说明该地的气候变化较小。降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的改变对当地气温影响不大,ABC错; 岳桦结实线分布的上限为长白山林线,因此其稳定导致林线趋于稳定,D 对;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内容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当地植被的影响,需要结合林线的概念进行分析。
如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 6~8 题。
6.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
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考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专题】地理关联图;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区域特征;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床抬升,洪水对河流沿岸聚落威胁较大。
【解答】解:根据图文材料,该地区聚落地处黄土高原,由于人口增加、粮食需求量增大,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水位上升,河流两岸易受洪水威胁,使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免受洪水威胁,A 对,BCD 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熟记基础知识,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解答本题关键。
7.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考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在新情境中迁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炎热多雨地
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解答】解:根据图例读图可知,龙山文化时期窑洞建在坡地上,且面向河谷,为了防御河水,开口应该小,CD 错误。
窑洞是掏出来的,所以为了节省力气,相同面积尽可能减少房间的数量,故 A 正确,B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8.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自然地理要素. 【分析】地质时期以来,全球气候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地质时期以来有 3 个冰期。
【解答】解: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说明气候变冷;晚期的窑洞横向开凿,几乎不用木材,说明晚期木材减少,说明气候变干旱。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仰韶文化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如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 9 题。
9.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考点】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专题】原因类简答题;热点问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自然地理要素. 【分析】人工岛就是指在比较浅的海域,通过人工手段建造出来的岛屿,人工岛处于海上,下面就是大海,地下淡水资源少,所以岛上淡水只能靠降雨蓄水。
【解答】解: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