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原创】(新高考)2022届第六单元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卷,A卷,教师版,供大家参考。
〔新高考〕2022 届高三一轮单元训练卷 第六单元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A〕 考前须知: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卷 〔选择 题〕
共 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修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 350 米~951 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 饱和持水量 〔吨公顷〕 总孔隙 非毛管孔 毛管孔 针阔混交林 59 17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 63 16 47 3.18 648 楠竹林 52 12 40 2.08 312 灌木林 73 17 56 7.79 1833 1.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2.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3.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 A.地表径流大
B.植物种类多
C.枯枝落叶多
D.年均温较高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从材料中得知,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读四川盆地东部海拔 350 米~951 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可知,楠竹林的毛管孔孔隙度百分比最小,且单位的饱和持水量〔吨公顷〕也是最小,容易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所以是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故此题选择 C。
2.从材料中得知,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读四川盆地东部海拔 350 米~951 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可知,灌木林的毛管孔孔隙度百分比最大,且单位的饱和持水量〔吨公顷〕也是最大,对应的产生径流的时间最迟也就是最长。故此题选择 D。
3.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说明土壤肥沃。植物种类多,正是说明土壤中养分多而活泼,有机质多的表现,B 有关联;枯枝落叶可以增加土壤的腐殖层,增加有机质,C 有关联;年均温度高会有利于促进土壤微小生物的活动,增进有机质的积累,D 有关联。土壤有机质主要是和土壤肥力还有土壤中微量元素有关,和地表径流水量的大小关系不大,排除 A。故此题选择 A。
科隆群岛是距离南美大陆约1000千米的太平洋中的火山岛群,由于独特的气候和地貌,生物多样性丰富,被誉为“地球生物进化的活化石〞。当地旅游业兴旺,但厄瓜多尔官方一直控制着游客的数量,令游客感到奇怪的是这里很少看到热带雨林,却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原和灌木。以下图示意厄瓜多尔及科隆群岛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4.厄瓜多尔官方控制岛上游客数量的原因是〔
〕 A.缓解岛陆间的交通压力 B.岛上根底设施不完善 C.延长游客旅行停留时间 D.保护岛上的生态环境 5.科隆群岛地处赤道却少有热带雨林分布,原因主要是〔
〕 A.火山喷发烧毁
B.寒流降温减湿
C.游客肆意破坏
D.旅游建设毁坏 【答案】
4.D 5.B 【解析】
4.读图可知,科隆群岛面积小,环境承载力弱,岛上游客数量过多对岛上的生态环境影响大,因此为了保护岛上的生态环境,官方控制岛上游客数量,D 对。缓解岛陆间的交通压力、岛上根底设施不完善、延长游客旅行停留时间不是控制岛上游客数量的主要原因,A、B、C 错。应选 D。
5.由于秘鲁寒流势力非常强大,可以直达赤道,使位于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岛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分布稀少,B 对。火山喷发烧毁、游客肆意破坏、旅游建设毁坏都不是影响该地热带雨林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A、C、D 错。应选B。
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丘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甲景观图),而背海一侧植被高大而茂密(乙景观图)。读图答复下面小题。
6.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7.结合甲、乙两景观图,导致该小山丘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光照条件 D.降水量条件 8.该公园几乎每年都会受某自然灾害影响而闭园几天,此灾害最可能是〔
〕 A.洪涝、干旱
B.滑坡、泥石流
C.台风、暴雨
D.火山、地震 【答案】
6.C 7.B 8.C 【解析】
6.此题考查自然带的判断。由材料可知,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位于我国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 C 正确,ABD错误。应选 C。
7.此题考查影响植被的因素。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山丘东南沿海一侧热量更充足,故 A 错误;山丘东南沿海一侧流水和风力侵蚀作用强,使土层瘠薄,所以植被低矮且稀疏,故 B 正确。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山丘东南沿海一侧光照更充足,故 C 错误;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山丘东南沿海一侧降水更丰富,故D 错误;应选 B。
8.此题考查福建的自然灾害。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洪涝或干旱发生的几率小,不可能每年都有,一旦发生,公园关闭的时间也会很长,故 A 错误;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滑坡泥石流不可能每年都有,一旦发生,公园关闭的时间也会很长,故 B 错误;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地区,每年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引发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不利于游客游览,导致公园闭园,故 C 正确;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市,火山地震不可能每年都有,一旦发生,公园关闭的时间也会很长,故 D 错误;应选 C。
高寒草原〔AS〕是在寒冷、湿润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是长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其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状况越好;控覆盖度不同,高寒草原可以分为H—AS〔覆盖度>50%〕、M—AS〔30%<覆盖度<50%〕和 L—AS〔覆盖度<30%〕三种类型。以下图为长江源区三类高寒草原的面积在不同时段的年均变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长江源区高寒草原覆盖度变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1986—2000 年高寒草原面积变化幅度最小 B.1969—2021 年覆盖度变化的重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变干 C.2007—2021 年 L—AS 面积减小 D.1969—2021 年 H—AS 和 M—AS 减小面积相等 10.长江源区高寒草原的变化对源区的影响有〔
〕 ①地表径流增加
②地下径流增加
③地下水位升高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9.B 10.D 【解析】
9.据图分析,1986—2000 年高寒草原面积变化率大,变化幅度大,A 错误;1969-2021 年 H-AS 和 M-AS 整体上面积年变化率始终为负值,说明高寒草原退化,而高寒草原〔AS〕是在寒冷、湿润的环境条件下发育,说明是气候变暖、变干导致,B 正确;2007-2021 年 L-AS 变化率为正值,说明其面积呈增大趋势,C 错误;读图可知,1969—2021 年 H—AS 和 M—AS 面积变化率数值大致相等,但减小的面积不一定相同,D 错误;应选 B。
10.高寒草原退化〔高寒草原覆盖度降低〕,截留的降水减少,下渗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①符合,②③不符合;高寒草原退化,环境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符合,综上,A、B、C 错误,D 正确;应选 D。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异,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同一山脉物种丰富度随山脉不同走向,不同海拔产生差异,如以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该山脉最可能是〔
〕 A.天山 B.祁连山 C.阴山 D.南岭 12.导致该山脉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 13.该山脉山区森林植被稀疏,仅在东段有小片分布,那么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
〕 A.阳坡沟谷处 B.阳坡山脊上 C.阴坡沟谷处 D.阴坡山脊上 【答案】
11.C 12.B 13.C 【解析】
11.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山脉物种丰富度较低,随海拔高度和经度增加而增加,东部的物种丰富度大于西部,说明该山脉可能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故该山地最可能为阴山。天山和祁连山位置偏西,南岭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较高且东西部差异小。综上所述,应选 C。
1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山脉为阴山,越向东降水越丰富,且随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水分条件好,物种丰富度增加,因而导致该山脉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应选 B。
13.据所学知识可知,干旱区森林植被生长在土壤湿度大的地区。阴山山脉阴坡由于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湿度较大,可能生长森林;阴坡是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冬季较为寒冷,风力较大,所以森林植被主要分布于温暖的沟谷中。综上所述,应选 C。
以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局部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为该地区主要的自然带。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
〕 A.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 B.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C.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15.导致该地区Ⅰ→Ⅳ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要因素为〔
〕 A.夏季风
B.太阳辐射 C.地形
D.地表径流 【答案】
14.A 15.A 【解析】
此题考查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4.此题主要考查植被自然带的判断:读图可知,Ⅰ、Ⅱ、Ⅲ、Ⅳ均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南向北,随着降水越来越少,自然带依次为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应选 A。
15.此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的因素:读图可知,Ⅰ、Ⅱ、Ⅲ、Ⅳ均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南向北,随着降水越来越少,自然带依次为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导致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不同,而导致的不同地区降水的差异,从而引起自然带的变化,应选 A。
水热条件及其时空变化影响着植被的形成和分布。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段,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以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野牛沟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是〔
〕 A.随海拔升高而增多
B.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 C.6 月份不同海拔生物量差距最大
D.8 月份生物量累积速度最快 17.根据野牛沟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判断其水热条件的变化是〔
〕 A.图示不同海拔中,3180 米附近降水条件最好 B.图示不同海拔中,3300 米附近热量条件最好 C.5~9 月,气温和降水均呈递增趋势 D.野牛沟流域气温和降水峰值出现在 7 月份 【答案】
16.B 17.D 【解析】
16.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地上生物量 3300 米最多,3400 米最少,野牛沟高寒草甸生物量随海拔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是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故 B 项正确,A 错误。6 月份不同海拔生物量差距最小,C 错误。7 月份生物量累积速度最快,D 错误。应选 B。
17.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热量减少〔小尺度区域除外〕,是普遍规律,但是,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与降水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3180 米气温
高,但降水少,地上生物量少,3300 米降水较多,故地上生物量最多;从时间变化来看,7 月份各个海拔地上生物量增长速度最快,可以推测 7 月份的水热组合状况最好。D 正确,A、B、C 错误。应选 D。
以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两山地属于〔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19.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缺乏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答案】
18.D 19.C 【解析】
18.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 100°E 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D正确。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A、B、C 错误。应选 D。
19.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而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越过山地,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属于非地带性现象,C 正确。乙山地基带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充足,A 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与山谷风影响无关,B 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是因为基带受焚风作用强烈,气候干热,并不是基带原生植被被破坏,D 错误。应选 C。
以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