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版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及其特征第19讲自然环境整体性学生用书,供大家参考。
1 第 9 19 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把握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环境特征,综合分析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及影响。
3.人地协调观:分析实例,评价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特点,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人地协调观。
知识体系导学
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 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________及地貌。
2.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________ (1)实现途径:水循环、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物质循环等。
(2)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________、相互制约和相互________的整体。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新功能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内容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________的功能,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意义 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________ 【易误辨析】
自然环境整体的功能等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吗?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特点 变化性 统一性 内容 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____________的结果 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________的 意义 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________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填图】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写出各要素的表现。
2
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1.连锁变化
2.快速变化: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________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
3.人类干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通过自然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不但干扰的后果常常被________了,环境变化也越来越________。
【思考】
植被破坏对黄土高原地区地理环境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
分析自然环 境整体性的表现
典 题 精 研 [典例 1] [2019·全国卷Ⅰ,37(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 分) [图解思路]
3
[答案]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图示是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在区域认知上,明确该区域的纬度位置、山脉、所处的板块等地理事物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地貌)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使里海从古地中海地区分离,变为内陆湖;(气候)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水文)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减少,湖泊来水量减小,湖泊面积缩小
知 能 升 华 一、整体性原理 1.自然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进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3.某一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必然通过四大循环引起其他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 1.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2.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4
3.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题 组 精 练 大约在 4 000 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平均海拔已超过 4 500 m,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 1~2 题。
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生物多样性减少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下图为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 20~30 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据此回答 3~4 题。
5
3.在“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M、R 两地冬小麦收获日期等值线南移 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D.北美 1 月 0 ℃等温线北移 4.导致 R 地和 Q 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和距海远近 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C.地形和季风环流 D.纬度和地形 关键能力二
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典 题 精 研 [典例 2] [全国卷Ⅰ,37(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科考队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 分) [图解思路]
6
[答案]
知 能 升 华 1.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 思考方向 解题方法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厘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 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升,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更加干旱
2.解释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角度 解释原因 生存空间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生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生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气候 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③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环境 ①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 天敌 ①缺少×××,天敌少;②受到×××天敌威胁 人类活动 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②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角度 解释原因 生存空间 ①湖面(海面)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
7 气候 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水文 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质好 食物 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 天敌 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人类活动 ①水质下降,污染加重;②过度捕捞
题 组 精 练 [2021·广东卷,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繁星一样的“星宿海”,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有些热融湖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湖盆会被水生植物、泥炭和沉积物充填。如图示意青藏高原热融湖景观。
分析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0 分)
第 9 19 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必备知识
一、 1.岩石 2.基础 (1)生物 岩石圈 (2)渗透 联系 二、 有机物 光合作用 自我调节 保持性质稳定 差异 易误辨析 提示:否。自然环境整体的功能大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
三、 物质交换 统一 阶段性 填图 提示: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地表水贫乏、地貌戈壁沙漠;土壤贫瘠、植被稀
8 少。
四、 1.物质迁移 能量 2.快速 3.放大 快 思考 提示:植被破坏,导致蒸发、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径流变化增大,洪涝灾害严重,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径流含沙量增大,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流水侵蚀增强,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一
[典题精研] [典例 1] 答案: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 1 题,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所以具有降水稀少和成为大河的源头、气温低、空气稀薄等特征。气温低才有冻土和冰川,①对应气温低,②对应空气稀薄,③对应太阳辐射强。故选 B。第 2 题,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A 相符;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B 相符;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应较薄,C 不相符;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D 相符。故选 C。
答案:1.B 2.C 3~4.解析:第 3 题,在“微型冰河世纪”里,地球气温降低,收获日期将推迟,收获日期等值线将南移;喜马拉雅山雪线将因气温低而下移;亚洲水稻种植范围将缩小;同一地点气温下降,故北美 1 月 0 ℃等温线南移。第 4 题,R 地等值线东西延伸,说明受纬度影响;Q 地等值线折向低纬,是因为遇到地势高的青藏高原。
答案:3.A 4.D 关键能力二
[典题精研] [典例 2] 答案: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题组精练] 解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的热融湖为材料,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热融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其对岩石圈、水圏、大气圏、土壤、植被等的影响回答。结合材料可知,热融湖是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易成片出现,因为是热融作用,形成后会提升湖泊周边地温,导致周边冻土融化,破坏冻土层的稳定,进一步导致湖岸崩塌、地表塌陷,影响和改变地表形态。其次,热融湖使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水分对土壤的性质影响大,会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热融湖蓄水成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径流分布,改变当地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状况。热融湖升温加速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土壤中储存的碳元素,加剧全球变暖。同时,冻土融化会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栖息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9 答案:热融湖易成片出现,会提升湖泊周边地温,加速周边冻土融化,破坏冻土层的稳定,导致湖岸崩塌、地表塌陷,改变地表形态;热融湖使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热融湖蓄水成湖,改变当地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状况;热融湖升温加速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土壤中储存的碳元素,加剧全球变暖,冻土融化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动植物栖息地,破坏生态系统。
推荐访问:2023版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及其特征第19讲自然环境整体性学生用书 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 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