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读书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读书报告
课例研究不同于教学案例,后者重于表述情景,展示成果,问题总结。而课例研究则是一种行动研究,它重于过程,需要持续改进,从而得出阶段的认识与总结,且每一次课例研究都会遇到新的问题,而新问题的逐步解决,总在不同程度的丰富原有的认识与结论。所以,课例研究始终处于未完成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改进永远都没有终点。下面谈谈笔者从书中得到的几点收获。
一、锁定目标,执着钻研 每次备课前,笔者都会去思考,这节课教什么内容,该怎么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往往是以教授运动技能为主,德育教育为辅进行教学。拜读了本书之后,笔者更加明确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学习结果,其价值应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能否学会主动学习。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在教授技能的同时,去渗透更为宏观的规则意识、身体节奏感、合作意识的教育。
如在技巧:跳上成跪撑-爬行-跳下的技能教学中。慢跑时,我以音乐以及提前录好的录音作为背景,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垫子进行慢跑,听到提示音,模仿老师的动作,养成听到口令后再做动作的习惯。跪撑爬行游戏时,教师跟着音乐打节拍,大部分学生都能有节奏地进行爬行,这样不仅让动作慢了下来,提高了动作质量和安全系数,也在有意识地指导下培养了身体的节奏感。两人、四人合作练习前,示范正误动作,给出打分标准。接下来,小伙伴们在相互的口令指挥、
保护与帮助下给出了客观的打分与评价,然后开始自发、认真地纠正与进步,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正是在目标引领下对教学内容的再思考,再钻研,才引发出丰富多样,但效果更为显著的教学形式。
二、反复实践,改进求索 课例研究给了笔者深化教材知识的机会。在研究课或是赛课中,笔者往往在选定了教学内容之后,会搜索相关的研究课学习经验,并进行梳理,消化;然后在实践研究中不断佐证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学习与提高;出现新问题之后再去探讨解决,最终呈现出较为成熟的体育课。
比如在设计身体平衡与素质练习这节室内课时,笔者首先对平衡的概念进行了搜索与概括,随后与同行进行探讨,反复推敲后将本节课的练习分为静态平衡练习、动态平衡练习以及动静结合转换平衡练习三个部分。再次去搜索与之相关的平衡练习,作为参考借鉴。设计好练习内容之后,笔者根据设计的内容进行了求证练习、再调整确定,直到能够适合该阶段学生的运动负荷为止。
在反复的实践磨炼中,非常有助于教师提高对教学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教学问题的认知。如笔者刚开始从教时,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语言节奏有所卡顿,设计的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等等。针对这些,笔者设想在上课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教学完成后,反思预设的问题在课堂上实施的真实情况,再次修改完善。在整个反复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为采用教学形式的不同,最终产生的教学效果
也会不一样。如课的开始,采用对话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抓住他们的目光。再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通过游戏贯穿,加以语言引导,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运动的兴趣。
正是课前的探索学习,结合课中的实践改正,才能对教材掌握得更为深入,纠正自身问题,最终设计出适合学生运动的教学内容以及吸引学生运动的教学形式。
三、团队助力,力求完美 课例研究离不开团队的互助,唯有积极向上、团队共研的氛围,才能使得个人走得更加长远,才更能使一节课趋于完善。
在一次研究课中,组里的老师跟笔者提到:“示范讲解时,学生没有认真观察你的动作,导致练习时动作不标准。”先听后做是一种习惯,于是笔者在课的开始就注意习惯的养成,慢跑热身中加入听录音提示,模仿动作的练习,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给出一个大拇指,通过体态语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笔者发现他们做得更加认真了。还有许多老师们提供的小妙招,比如笔者在做支撑石头剪刀布游戏的示范时,学生听不清讲解。于是将录音结合到音乐中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能观察到老师的动作,还能听清游戏要求。
一个人的关注力始终是有限的,在绞尽脑汁、刻苦钻研之后,一个旁观者的看法或建议往往会给你打开一扇大门。当然,课堂教学改进的历程是永远没有终点的,但力求完美应是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
《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一书让笔者看到了
课例研究所特有的专题性、持续性、实效性等特点,带着这样的特性进行研究,让笔者在教学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也在研究中培养了教学能力。
推荐访问:2022《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读书报告 我们一起 完整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