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全文完整)

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10 19:1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全文完整)

 

 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 作

 者:

 周建华

 作者简介:

 周建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教授,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 100080).

 原发信息:

 《创新人才教育》(京)2015 年第 20152 期 第 18-25 页

 期刊名称:

 《高中数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5 年 10 期

 “课例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际发生的事例为载体,以某个设定的研究问题为主题,通过对教学问题的再现、描述和研究来揭示教与学改进的过程,讲述教学行为改进背后的观念和认识.[1]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教师由一个课例去领悟一类课的教学规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更新、丰富和发展的过程.[2]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发展应立足于教师教学实践研究,即课例研究.[3]课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4]那么,课例研究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大量与此相关的研究,以理论上的讨论居多,相关的实证研究十分少见.本研究便是关于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为探索中学数学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了解教师对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进而深化课例研究,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设定了以下四个基本问题:课例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理念发展的作用如何?课例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作用如何?课例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作用如何?为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课例研究中,教师迫切希望获得怎样的发展及怎样的研究方式和专家指导方式是教师需要的?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人大附中数学教研组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自编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基于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及访谈设计而成,问卷中除了被试的基本信息外,问卷主体部分包括四个部分:课例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理念发展的作用、课例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作用、课例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作用以及教师需要的课例研究内容与形式.问卷中每个问题按照“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及“非常不符合”分为五级,分别赋“5 分”“4 分”“3分”“2 分”及“1 分”,得分越高,表明符合程度越高.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于 2015 年 3 月在人大附中数学教研组研修活动中进行.共发放 46 份调查问卷,回收 46 份,有效问卷 45 份.研究使用 SPSS18.0 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四)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对于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发展的作用以及课例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四个量表进行的信度检验显示,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较高.这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即测验的同质性较好,具有很好的信度(见表 1).

 在正式发放调查问卷前,笔者进行了小范围测试,并根据有关专家意见对问卷的题目进行删改,因而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KMO 检验及巴特利球形检验表明,本研究三个量表的内部结构效度良好(见表 2).

 二、研究发现与讨论

  (一)被调查教师的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的 45 位教师中,女教师占 53.33%,男教师占 46.67%;35岁以下教师占 44.44%,35~40 岁教师占 15.56%,41~50 岁教师占33.33%;教龄在 5 年以下的教师占 35.56,教龄在 5~10 年的教师占15.56%,教龄在 11~20 年的教师占 24.44%,教龄在 21~30 年的教师占 20%;正高级教师占 2.22%,中学高级教师及中学一级教师均占42.22%,中学二级教师占 13.34%;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 51.11%,本科学历教师占 48.89%;参加课例研究每周一次的教师占 17.78%,每两周一次的教师占 8.88%,每月一次的教师占 42.22%,每两个月一次的教师占 13.34%,每学期一次的教师占 17.78%.

 (二)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发展的均值分别为 4.57、4.52 及 4.53(见表 3),这表明教师高度认同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理念发展

  教师的专业理念是指教师“在理解教育工作本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认识”[5],是区分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的重要标准.教师所持有的专业理念直接决定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其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及其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

  本研究从理解职业、理解学生、教学态度三个方面调查了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理念发展的促进作用.

  1.课例研究对教师理解职业的促进作用

  “对职业的理解和认识”是教师对中学教育事业和中学数学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及为人师表的基础上,本研究从课例研究的特点出发,重点研究教师的“专业认同”和“团队合作”.

  研究表明,课例研究对教师理解职业的促进作用均值为 4.67.有95.55%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理解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2.课例研究对教师理解学生的促进作用

 教师理解和评价学生的观念及对待学生的行为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效果.本研究从“尊重规律”“尊重差异”“平等对待学生”及“促进自主发展”等方面调查课例研究对教师理解学生的促进作用.

  调查表明,课例研究对教师理解学生的促进作用均值为 4.51.有91.11%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88.89%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见下页表 4).

  3.课例研究对教师教学态度的促进作用

  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态度直接决定教师教学活动的形态.数学教学如何育人?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是塑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行动路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加里宁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数学教学独特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重要的价值追求.一个优秀的学习者不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但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因此,本研究从“教书育人”“发展思维”和“教师学习”三方面调查课例研究对教师教学态度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课例研究对教师教学态度的促进作用的均值为 4.58.有91.11%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自身勤于学习,不断进取”;95.56%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88.89%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见表 5).

  (四)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知识发展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开展正常教学,保证基本教学品质的必备条件”[6].审视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其至少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知识分类的多样性;二是教师知识结构中核心知识的相似性,如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及实践知识等这几方面的知识.[2]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专业发展机会和专业发展活动,课例研究正切合这些特征.本研究从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及学科教学知识三个方面调查了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是人类对教育认识的结果.教师教育知识内涵非常丰富,教育知识的分类因其标准不一,分类的结果也纷繁复杂.本研究主要调查课例研究对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及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与规律的促进作用.

  研究发现,课例研究对教师教育知识发展促进作用的均值为 4.52.有88.88%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93.34%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见表 6).

 2.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又称“本体性知识”,指的是学科领域内的概念、思想及过程等的知识.教师拥有扎实而丰富的学科知识,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平等和开放的姿态出现,更多地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自由讨论.而学科知识贫乏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控制或支配的角色出现,更多地选择照本宣科.[7]本研究调查课例研究对教师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及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等学科知识发展的促进作用.

  调查发现,课例研究对教师学科知识发展促进作用的均值为 4.5.有97.77%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理解中学数学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91.11%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掌握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86.67%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了解中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84.44%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了解中学数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见表 7).

  3.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特定教学主题时,针对学生实际,将学科知识加以组织和呈现来进行教学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的有机整合,是区别教师与学科专家、教学专家的一种知识类

 型.[8]教师对特定的教学主题进行处理时,需要基于教学内容,立足学生实际,选择多元方法表征教学内容,课例研究无疑是教师获得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从“课程标准”“数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及“课程开发”等方面调查课例研究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促进作用.

  调查表明,课例研究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促进作用的均值为4.54.有 95.56%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掌握针对具体数学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93.34%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掌握数学课程标准”;88.89%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具体数学内容时的认知特点”;86.67%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掌握中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见表8).

  (五)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基于自身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教育技能.教师的专业能力一般包括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重点关注教学能力,主要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及教学评价能力三个方面调查了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使得教师能有效完成教学设计的一系列个人特征,如知识、技能、情感、动机及自我概念等.[9]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是出发点也是归宿,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重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是保证.

  调查发现,课例研究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促进作用的均值为4.62.有 97.78%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95.56%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88.89%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见表 9).

  2.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其主要包括教学方式的运用、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学过程的调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调查表明,课例研究对教师教学实施能力发展促进作用的均值为4.49.有 95.56%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93.34%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91.12%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有效调控教学过程”;88.89%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86.67%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见表 10).

 3.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优秀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教学专家,也应该是评价专家”[10].教学评价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自我反思、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对多元评价工具和方法的运用以及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发展教学评价能力,会促进教师自我提高,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调查发现,课例研究对教师教学评价能力发展促进作用的均值为4.43.有 95.56%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积极反思,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86.67%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77.78%的教师认为,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见表 11).

  (六)课例研究方式

  本研究调查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最想获得的发展、收获最大的课例研究方法和比较喜欢的专家在课例研究中的指导方式.

  1.关于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最想获得的改进

  调查表明,91.11%的教师希望课例研究能发展教师“教学行为改进能力”,93.34%的教师希望课例研究能发展教师“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能力”,84.45%的教师希望课例研究能发展教师“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