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四世同堂》专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四世同堂》专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2-07-10 18: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世同堂》专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供大家参考。

《四世同堂》专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四世同堂》专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作

 者:

 吴泓

 作者简介:

 吴泓,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高中部(518101)。

 原发信息: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南京)2018 年第20181 期 第 12-18 页

 内容提要:

 《四世同堂》专题学习具有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包含语言、思维目标以及思想、人格目标。《四世同堂》专题学习的材料包括老舍先生的小说《四世同堂》、关纪新的《老舍简传》以及“理解性研读”“挑战性研读”文章各一组。专题学习围绕这些材料,分精读、泛读、研读和写作四个阶段开展。

 关

 键

 词:

 《四世同堂》/专题学习/设计/实施

 期刊名称:

 《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8 年 07 期

 一、《四世同堂》专题学习的价值

  (一)文学价值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活动为主线,辅以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

 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斗争,生动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其他各国人民一道反抗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可以说,《四世同堂》是一部讴歌并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

  (二)历史价值

  《四世同堂》还是一部呈现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血腥残害中国人民、具有史料参考价值的“控诉书”。小说一共描写了 130 多位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有 60 多位,死去的有 19 位。这 19 位人物中除了 6 位是反面角色,即汉奸、特务和狗腿子,其余 13 位绝大部分是被日本人用各种办法残暴迫害致死的人,他们或被砍头,或被活埋,或被活活打死、饿死,或受污辱之后投河自尽、绝食而亡,或和敌人同归于尽。老舍先生笔下人物惨死的情景,可以证明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沉痛伤害和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三)文化价值

  《四世同堂》被誉为近代中国文化反思与批判的精品力作。为什么中国抗战用了整整八年时间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小说正要回答这个问题。除了众所周知的经济、政治等原因之外,老舍先生认为还有一个文化原因,那就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背负着沉重的文化包袱,这个包袱在民族危难当头、民众如一盘散沙时,无法迅速有效地组织抵抗。正是因为经历了这场战争,人民的家国情怀才一步步释放、成型。小说揭示

 的正是从吃苦、挨打到死人,到慢慢醒悟,再到走上民族觉醒之路的过程。

  二、《四世同堂》专题学习的目标

  (一)语言、思维目标

  1.语言目标。鉴赏被老舍先生生前认为“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的小说的表现形式,体会并感受其生动形象、准确精练、质朴自然、通俗明白又极具“寓哭于笑”幽默特色的语言风格。

  2.思维目标。研读选入的评论性文章,能够筛选出文章中表达主题思想的关键语句,提取文章的主要观点,找到支持这些观点的“事实(材料)”,并且能够认识到支持这些主要观点的“事实(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基本联系点;能够比较、甄别、判断这些观点和“事实(材料)”的正误、高下,以及这些“事实(材料)”是否真实、具有说服力;能够在表达过程中有条理、有层次地分析“事实(材料)”,形成或者证明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思维向思辨发展。

  (二)思想、人格目标

  1.思想目标。感受老舍先生笔下描绘的北平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统治下的人情世故和悲欢离合;理解小说中蕴含的强烈的家国情怀、坚贞不屈的民族觉醒和传承至今的民风习俗。

  2.人格目标。铭记历史,进取担当,努力成为一个理性、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中国的抗战绝不是黩武喜杀,而是以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这是个极大的使命。”

 三、《四世同堂》专题学习的材料

  《四世同堂》专题学习的材料包括:(1)老舍先生的小说《四世同堂》。(2)概述性文章——关纪新的《老舍简传》。(3)“理解性研读”文章——舒乙的《这是“抗战文学的一部较大的纪念品”——〈四世同堂〉的意义和价值》,王行之的《〈四世同堂〉,写“人”的杰作》,赵福生的《〈四世同堂〉中人物的网状结构法》,王鸿的《论〈四世同堂〉的民俗学价值》,宁义辉的《〈四世同堂〉的语言特色》。(4)“挑战性研读”文章——吴小美的《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评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李辉、韩经太的《对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的理性审视——论老舍先生〈四世同堂〉的审美价值》,孔庆东的《〈四世同堂〉的当代文化意义》,朱丽萍的《战争中的女性——试论〈四世同堂〉中的女性命运》,张雅琦的《从〈四世同堂〉看老舍先生的“京味”语言》。

  四、《四世同堂》专题学习的实施

  (一)精读

  精读《四世同堂》,安排 10 课时。要做好《四世同堂》的专题学习,阅读原著是关键。之后与评论、解读性文章的作者“对话”也好,和教师或同学交流、研讨也罢,都要有“资本积累”,而最重要的“资本积累”就是阅读《四世同堂》这部具有史诗风格的经典巨作。怎样才能读好这部巨作呢?

  首先,要选好《四世同堂》的读本。

 建议学生上网购买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有不同版本:《四世同堂》(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年版);《四世同堂》丁聪插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年版或 2015 年版);《四世同堂》高荣生插图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年版)。这些仅供参考。

  其次,要了解长篇小说一般的阅读方法。

  与中、短篇小说比较,长篇小说是指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的一类小说。它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成长历程,能反映某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历史面貌,字数一般都在 10 万以上。在篇章结构上,一般会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成许多章节;篇幅特别长的,还可以分为若干卷、部、集等。80 多万字的《四世同堂》就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因此,优秀的长篇小说常常被称为“时代的百科全书”。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将长篇小说称为“胸中的大气象,艺术的大营造”。那么,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一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一是做好读前准备。在阅读小说正文之前,最好先看看“前言”“后记”(有时称作“序”“跋”)和出版时间以及创作年月。从这里,可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基本思想倾向与写作动机,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老舍先生写《四世同堂》的“序”不到五百字,仅仅交代了作者的写作计划。

  二是注意着眼于人。小说以描写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典型为基本特征。因此,在阅读长篇小说时,更应该集中精力关注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其

 发展。只有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掌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才能归纳出小说的思想和主题。如《四世同堂》中瑞宣的矛盾挣扎,如果我们不从“旧文化”与“新知识”的矛盾与碰撞中去细加分析,就很难理解这个人物、读好这部小说。

  三是善于提挈纲领。《四世同堂》的结构庞大,人物众多,但却由两条明线——祁家(主线)、冠家(副线),一条暗线——钱家贯穿始终。明线、暗线同时展开,小说繁而不乱,容纳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和极为深入的思考。那么,阅读这类长篇小说就得理清其线索,了解明线与暗线、主线与副线之间的关系,以及线索之间人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小说的主线犹如大树的主干,暗线及副线却像是大树上的枝丫,彼此盘根错节,相依相偎,表现出小说丰富复杂的韵味。

  四是做好阅读笔记。阅读长篇小说时随时记些笔记也很有必要。记录的内容当然不是指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而是指在阅读小说时,针对其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随时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感受或发现。笔记方法灵活多样,因人而异,这里不再赘述。

  再次,要注意老舍先生专门提到的阅读小说的主要方法。

  老舍先生在《怎样读小说》一文中写道:

  读小说,第一能教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心态物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的眼前。况且一部小说,又是

 有人有景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是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好的最丰富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大概地说,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人生。

  老舍先生说:“读小说,第一能教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可见文字在他心中的分量。《四世同堂》最引人注目的语言特点就是“京味”。“京味”是指小说运用的北京口语、方言和俚语。“京味”语言不仅为作品增添了生活气息,让小说洋溢着浓郁的北京韵味,还彰显了北京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当然,这部小说的语言特点还远不止这些。

  翻开《四世同堂》,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我们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关心社会”“关切人生”的悲悯情怀和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难怪巴金先生说:老舍先生是一位“有才华、有良心的正直、善良的作家”,“他虽然含恨死去,却留下许多美好的东西在人间,那就是他那些不朽的作品”。而《四世同堂》正是这样一部“不朽的作品”。

  最后,谈谈阅读态度。

  精读这样一部 80 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是挑战也是机遇。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阅读“整部的书”说过:“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

 底。在中学阶段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并且,经常拿在手里的是整本的书,不是几百言几千言的单篇短章,这么习惯了,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至于望而却步。还有,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在精读《四世同堂》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思索、琢磨、追问、质疑、判断和发现,并及时记录。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记在《四世同堂》的书上。

  精读阶段,可设置如下练习:

  《四世同堂》展现的是八年抗战期间北平人惶惑、偷生与抗争的一幅全景式的画卷,小说中涉及十几户人家,一百多位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六十多位。而这众多人物在小说中以网状结构加以贯穿,既有纵的关联,又有横的照应,纵横交叉,分布合理,形成了一张错综而清晰的人物关系网。请你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一张《四世同堂》的人物关系网状图,要交代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

  说明:简单地说,绘制思维导图就是给别人的思想画地图。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的阅读与写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并理解资料、制作计划,还可以帮助我们构思或快速地记忆文章。

  (二)泛读

 《四世同堂》专题学习中泛读的文章是《老舍简传》,安排 2 课时。过去,学生阅读过老舍先生的一些文章,但对这样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的生平事迹却知之甚少。学生读了这篇文章,对老舍先生其人一定会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而这些“背景信息”也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四世同堂》这部经典巨作。

  要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东西,就得学会做读书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是加强记忆、促进思考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做读书笔记呢?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随时记录。读到重要或者体会深刻的地方,随时在书页空白处记上要点,加上批注,写上感想。

  2.画符号。常用的符号有圈、点、线(直线、双线、曲线),以及问号、叹号等。每种符号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可按自己的习惯确定。

  3.摘录。把书中重要的地方,诸如论点、结论,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等摘录下来。

  4.列提纲。对文章自然段或结构段的内容加以提炼或概括,按其先后顺序,列出全文的提纲。

  5.札记。读了文章后,写下要点或自己的体会、心得、感受和疑问,被称为札记。其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篇幅可长可短。

  泛读阶段,可设置如下练习:

  关纪新的《老舍简传》一文一万五千多字,详细介绍了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请同学们在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时,采用列表格的方

 式,对文章的重要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概括或提炼。这种从文字到表格的转换,既有利于提取文中重要信息,又有利于理清并记住作者生平事迹中的一些关键性事件以及创作的主要作品(如表 1 中的示例)。

  建议:同学们准备好 16 开本的笔记本(不宜太厚),在泛读阶段,选择适合自己记笔记的方式,做好读书笔记。本次泛读请你在笔记本上自制表格(参照表 1),中间一列空白处记录从文中提取的重要信息或关键性事件,右边一列空白处记录作者的主要作品。

  (三)研读

  研读安排 12 课时。从这个阶段开始,学生就要上网研读专家、学者的评论文章。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要想知道晋代文学的情形,就去翻翻中国的文学史;要想知道乌托邦思想,就去读读马列斯的《理想乡消息》;要想知道陶渊明的为人处世,就去看看《晋书·陶潜传》或《陶集》。这种“参读法”,“能使你读着的书更明白,更切实有味,不至于犯浅陋的毛病”。

  我们一共选择了两组文章,共 10 篇。之所以选定这些文章并分为两组,其设想是分别从两个层面,即基础层面和深度、广度层...

推荐访问:《四世同堂》专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同堂 实施 专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