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教学中重视问题解决模式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教学中重视问题解决模式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传统课堂注重“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化学习题演练,而课堂教学中有关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原理的推导过程则普遍受到忽视.因此,必须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概括地说,是教师指导学生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知识的过程.具体地说,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师生共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保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1.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供必要帮助
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3.创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打破“一言堂”,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在求知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对学生科学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肯定,对错误的部分在认真解释的同时,允许学生暂时的“想不通”而有所保留,形成民主、平等、热烈的交往气氛;要创设
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需要.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问题为线索,力求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提倡以小组学习活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
二、问题解决模式的具体实施(以“二氧化硫”教学案例
说明)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指出酸雨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一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然后投影课本插图,并要求学生描述图中内容(注:该图是一幅表示酸雨形成的漫画,标示出了 SO2→SO3→H2SO4 的变化过程).一学生看图后,按图说出了造成酸雨的变化过程.当同学们对该学生的回答认同后,教师可进行质疑:SO2 在通常情况下能被氧化成 SO3 吗?这幅图对吗?
2.交流讨论,提出见解
学生针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后,主要形成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课本错了,因为他们初中做过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氧气有剩余的情况下,生成物仍是二氧化硫,这说明了 SO2 在通常情况下确实是不能被氧化成 SO3 的;另一种认为课本没错,因为他们预习了课本,知道 SO2 在有催化剂存在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 SO3.但他们也不能说明空气中哪来的催化剂.
学生充分提出各自的见解后,教师再向他们说明:SO2 与 O2 在一定温度和有催化剂时,可以生成 SO3.空气中的某些尘埃,也可以催化该反应.SO3 溶于水生成 H2SO4.所以图中所表示的过程是可以发生的.
3.再次设疑,引发思考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再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上述过程是SO2 形成酸雨的唯一途径吗?为引导同学们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对某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
4.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
学生分组讨论后普遍认为,SO2 形成酸雨还有其他途径.可能是SO2 先溶于水形成了酸性物质,这种物质在放置时与 O2 反应酸性增强.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假说进行实验验证.为了降低实验设计的难度,可引导学生分步证明两个问题:一是 SO2 溶于水能生成酸性物质,二是这种酸性物质易被氧化.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提出了一些验证方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将有明显知识错误的删除,对可能可行的,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验证.
5.归纳小结,以问题结束
问题解决后,为使学生的知识更有条理,可小结酸雨的两种形成原理,强调 SO2 的还原性.最后,教师应指出:二氧化硫造成的污染是严重的,但这不是二氧化硫本身的错.科学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人类怎样利用它.并布置问题:“化学家眼里没有废物”.我们应如何让二氧化硫变废为宝?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相互交流探讨.
推荐访问:化学教学中重视问题解决模式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获奖 重视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