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语文课标解读及学习心得:课标倡导教师发展观,供大家参考。
2022 语文课标解读及学习心得:课标倡导的教师发展观 【摘 要】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理解并树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的教师发展观,需要认识到专业发展是教师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整自主学习、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三种专业支援方式,借助专业阅读稳固专业基础,依托研究过程形成思想方法,基于对照反思实现认知升级,形成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和实践探索意识。
【关键词】专业发展,专业阅读,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终身成长 对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增加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心素养内涵、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以及课程实施部分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本次修订的核心,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回应了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学业标准是评估目标是否达到的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标准的变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为教师应对新挑战提供了建议,从教师自我学习与实践、教研制度与方向、培训内容与方式三个方面提出八条建议,体现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师发展观: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需要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整体统筹、系统推进。
要具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师发展观,教师应树立以专业学习实现终身成长的意识,并付诸科学实践。教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素,也是综合促进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教师须要统整自主学习、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三种专业支援方式,使之形成合力。
一、系统思维,借助专业阅读稳固专业基础 系统包含若干要素,若干要素之间形成相关联系、制约的结构,系统与外部环境互动,能够发挥一定的功能。系统思维是用整体性原则认识系统中的要素、结构和功能的思维方法。语文教学是专门化的职业,需要专门化的学科知识作支撑,用系统思维分析自己的专业结构,确定专业阅读的方向和内容,用长期的、结构化的专业阅读建立扎实的基础框架,发展突出的专业优势,更可能行稳致远。
1. 专业阅读的领域 “语文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丰富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注重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修养。”[1]从专业领域来说,语文教学涉及语言、文学、教育三个主要的学科门类。三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前沿理论、学术发展史都属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基础,文学和教育中还有大量经典作品,同样属于专业基础。从专业阅读的领域来看,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书目应该包括教育史(含语文学科教育史)、教育原理(含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思想(含名师教学实践理论)、文学经典(含教育文学经典)。在此基础上,还须要关注艺术、科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
经典作品,拓展阅读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 专业阅读的取向 阅读取向指阅读的内在动机和意向,重点关注阅读内容的选择以及阅读过程中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追求。专业阅读是追求理解、刻意对话的过程,不能以单向度的信息接收为终极目标,而应着意追求双向度、多向度的专业对话。一般而言,专业图书作者的学科素养和认识水平高于语文教师,因而理解是对话的基础,教师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分析其先进性与局限性,进而联系其他专业图书,分析作者观点的异同,这是准确理解的基本过程。通过整合与梳理信息、联系理论与实践、比较不同理论观点三个层次达到理解,推动对话。
3. 专业阅读的方法 专业阅读应该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使之更高效益地提升阅读质量。专业阅读方法中比较重要的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具有促进理解、推动思考、辅助记忆、积累资料等作用,既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也是当代重要的阅读策略。前代学人按照读书笔记的内容、形式、目的等形成多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可以大致分为摘录式笔记、提纲式笔记、批注式笔记和心得式笔记四种。摘录的目的,一是集中阅读材料的精华,二是未来检索引用,三是辅助对比分析。提纲式笔记一般适用于比较重要的学术文章或学术著作,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目的有两个:一是做出全书的内容提要,能够比较好地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价值取向;二是梳理作者的论述逻辑,借此探究作者的思想
方法,把握阅读材料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批注式笔记随读随记,包括体会、疑问、思考、观点、注释等内容,有利于加强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和作品的互动交流,增强读书的兴致甚至情致。心得式笔记也被称为札记,与摘抄式笔记、提纲式笔记相比,重点指向读者自身的感悟与思考;与批注式笔记相比,其内容相对完整,通常有确定的话题、议题,针对阅读材料的某个方面集中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二、问题导向,依托研究过程形成思想方法 各级教研组织发挥着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度优势,是国家、地方、学校建立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教研重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的价值主要有这几类:一是认识价值,即问题本身蕴涵着新现象,可能潜藏着新联系,有可能提出新原理或发现新规律;二是实践价值,即解决这个问题能推进工作,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三是工具价值,即解决这个问题能促进研究者的发展,或促进研究手段的改进与研究方法的创新” [2]。教研要解决的通常是具有实践价值的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师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资源更新知识储备、形成思想方法的过程,教师应有自觉意识,深度参与教研过程,充分发挥教研活动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价值。
1. 教学问题的发现与厘清 教研活动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是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共性问题,有助于学校或区域整体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参与教研活动,首先要关注问题提出的背景,探究教研员提炼问题的视角与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和文献检索还原问题发现与厘清的过程,以提升自身对教学问题
的敏感度。教研问题通常源自三个方面:落实课程文件的相关要求,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实践某种理论,解决语文教学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三个方面也应该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关注重点。问题意识良好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随手记录自己特殊的教学经历或体验,记录有特殊意义的教育教学现象,并自觉查阅资料,将其归纳、整理为语文教学中的相关概念,确定其指向的具体问题。
2. 研究过程中的自主建构 参与教研活动的过程类似样例学习,教研员组织展示成熟型研究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引领教师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广解决问题的经验,探索校本化、个性化的实施策略。样例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解释,自我解释分为预测推理和原理探究两个方面,即预测成熟型研究者问题解决的下一个步骤,与自己计划采用的步骤形成对比,找出解决方法背后的规则或原理。教师要关注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尤其要关注从哪里开始不同,判断这种不同体现出来的是认识水平的差异还是个性气质的差异,决定是否应调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关注成熟型教师解决问题运用的原理、方法、经验和自己计划使用的有什么不同,明确哪些是需要学习的,并及时补充完善。在共同参与的教研活动中,有自主建构意识的教师不仅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能够建构科学的解决过程,丰富专业知识,优化实践经验。
3. 学科思想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从整体来看,教研活动是研究过程的自主建构过程;从局部来看,
教研活动也是教师形成和发展学科思想方法的过程。语文教研活动离不开文本解读,受到知识背景和阅读经验的影响,老师们解读文本的方法和视角千差万别,从碎片化的方法中能够抽取出体现学科思想方法的共同规律,如文本召唤结构、解释学循环的基本理论等。又如教研活动中的成果展示,虽展示的成果类型不同,但从不同类型的成果中能够抽取出提炼教学成果的基本流程——从教学材料中梳理出教学现象,基于教学现象提炼教学规律,探索教学策略以指导未来的教学实践。如此,参加教研活动成为教师塑造自我专业形象的过程。
三、立足实践,基于对照反思实现认知升级 培训是教师接受专业支援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从培训者出发, “各级培训,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师发展需要确定培训目标,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开拓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式”[3]。从参加培训的角度出发,接受专业支援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收获,研究证实,主动参与、审辨接受、承认不足[4]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目标定位来看,教师参加培训须要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 补白:实现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 专业知识结构是指经过专门学习形成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更能满足教学工作的要求,更有利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培训通常会聚焦某个主题或指向某个问题,提供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教师须要关注课程的整体架构,分析其中隐含的专业结构。例如,以叙事性文本教学设计为主题的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叙事性文本的特点、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在
教学设计中凸显叙事性文本的特点,分别指向学科本体知识、课程知识和教学法知识。教师要关注每门课的具体内容,还要关注各门课的内在逻辑,依据其内在逻辑分析自己的专业结构,评估需要重点补充完善的部分并付诸行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自己的知识缺陷会有直觉性的认识,专业培训的作用在于为其提供科学判断的依据。须要说明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根据教育教学变革的要求自主调节更新。
2. 重构:建立专业知识的关联 学习是一个不断利用既有知识解释新知识并建立关联的过程。从不同路径建立专业知识的关联,能够更为充分地发挥专业知识的优势。从语文学科的教与学来说,多重关联能够体现语文学习内容综合性的特点。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为例,若教师的文字学功底深厚,组织该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活动则更得心应手。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其他学习任务群都需要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准备材料、提出问题,教师如果将已有的文字学知识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建立关联,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设计相关学习活动,则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专业知识的效益。教师培训通常是多模块内容的组合,教师要善于在培训过程中发现与自己知识体系相合的内容,沿着某条线索拓展延伸,增加建立关联的路径。另外,还要养成重复学习培训内容的习惯,重复学习时的心境和情绪不同,建立关联的角度也可能不同。
3. 升级:提升专业认知的水平
固有观念是阻滞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认知水平主要表现为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学变革等方面的基本规律的把握和判断能力。教师培训和专业阅读一样,都要追求理解、刻意对话,教师培训的主题明确,对话内容更加聚焦,更容易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原有认知与培训专家认知的差异,发现自己的理解与教育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更为便利的条件是,教师培训常常能够提供面对面的对话场景,帮助教师快速获得反馈信息,发现认知差异,并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获取弥合或缩小差异的建议。专业认知的升级有助于教师从经验、感性的重复性教学行为走向理论、理性的创造性思考,有助于教师对重复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作出创新性回答;有助于教师用批判性反思的态度面对自己熟悉的教学场景,引导创新性问题的提出,从而在创新性问题的推动下获得对教育教学的新认识,并围绕相关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与研究。
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要是“知识创新者”,要求教师在重复出现的问题中发现新问题,对重复出现的问题作出创新性的解答;追问教育教学的本质性问题,探索解决课程教学变革过程中涌现的新问题;洞悉教育教学经验蕴涵的普遍道理和基本原理,寻找相应的理论深入思考与探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要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语文教师,首先要更新专业发展观,深刻认识专业发展的意义,将专业发展视为自身重要的生命历程,统整不同类型的专业学习,使之成为专业发展的动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