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新人教版(全文)

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新人教版(全文)

时间:2022-07-06 16:2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新人教版(全文),供大家参考。

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新人教版(全文)

 

 考点规范练 34

 “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1.士曾经是底层贵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由武士而蜕化成了文士,他们中不少人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互相辩驳,并且成为当时推进社会变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士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急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嬗变 B.官学与私学界限被打破,士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C.诸侯争雄,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历史契机 D.技术进步,改变了士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底层贵族的士阶层借助社会变革之际,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阶层出现了流动,故 A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士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种趋势,而 B、C 两项并未体现士阶层的流动性,均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技术的进步与士阶层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2 2.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这反映了孔子(

 ) A.主张政治改良 B.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 C.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 D.主张复古倒退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损益”,说明要通过改良政治来适应现实需要,实现圣人之治,实行仁政,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礼制的传承关系,与是否推崇夏商周三代无关,故排除 B 项;仅从题干材料不能得出孔子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排除 C 项;孔子的主张不是复古倒退,而是改良完善,故排除 D 项。

 3 3.与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思想不同,荀子力主“尊君爱民”,主张“性本恶”,需要外力教化。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家民本思想得以丰富 B.君权神授思想遭到批判 C.君民平等成为儒家共识 D.法家思想为儒家所接受 答案:A 解析:荀子强调通过礼法并用加强对民众的教化,同时注重爱民,是对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故选 A项;汉代董仲舒将君权神授思想融入儒家学说,排除 B 项;荀子提倡礼法并用,强调社会秩序,“君民

 平等”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荀子思想体现了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思想的融合,但不等同于法家思想被儒家思想全盘接受,排除 D 项。

 4 4.老子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

 ) 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 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 D.上善若水,刚柔并济 答案:A 解析:题干中“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说明老子主张不能轻易用战争这种激进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出恬淡为上的人生态度。题干中“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说明老子认为胜而不美,故 A 项正确;题干中“迫不得已用兵”说明老子认为最终还是可以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只提到了对待战争应该持怎样的态度,而没有谈到欲望的问题,故 C 项错误;题干中“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轻易运用武力”说明老子是反对战争的,与刚柔并济不符,故 D 项错误。

 5 5.“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材料对“刑德”的释读说明(

 ) A.儒家重视德治 B.法家主张刑德并用 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D.墨家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刑”指刑罚,“德”指奖赏,并非儒家的“仁政”,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明主之所制其臣者……刑德也”,可知材料观点主张君主专制集权,且赏罚分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法家主张,故 B 项正确;C、D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6 6.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指出:“先秦诸子之学,非至晚周之世,乃突焉兴起者也。其在前此,旁薄郁积,蓄之者既已久矣。至此又遭遇时势,乃如水焉,众派争流……”这实际上(

 ) A.肯定了百家争鸣兴起的必然性 B.指明先秦思想解放的深远影响 C.表明了诸子之学皆源于周文化 D.否认了诸子之学间的差异性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百家争鸣并不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才突然兴起的,在此之前便有很大的基础,材料旨在强调百家争鸣兴起的必然性,故选 A 项。B、C、D 三项均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

 7 7.儒家、道家、法家是对中国影响极大的学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个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认为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因帝国政府的建立而变得不可或缺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材料二 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

 材料三 法家的这些原则被秦统治者成功地用来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则成为永久的正统信条。从此以后,儒家学说独占社会尊重和政府职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学说在其生前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原因。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道家思想是如何“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

 (3)结合法家思想的相关内容,说明其能被秦统治者所采纳的原因。其实践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1)未被普遍接受的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者的需要。最终“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的原因: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提供一门官场哲学。

 (2)说明:儒家提倡“仁”“礼”“以德治民”;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和超然、潇洒的人生观。

 (3)原因:法家提倡变革和中央集权,符合秦统治者的需要。实践效果:一方面,秦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另一方面,秦朝执行法家的严刑峻法,实行暴政,最终导致短命而亡。

 解析:第(1)问,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孔子的观点分析其“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归纳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的原因。第(2)问,结合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对中国人的影响作答。第(3)问,结合法家思想对国家统一的作用进行分析,运用辩证的观点概括“效果”。

推荐访问: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新人教版 年高 百家争鸣 广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