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视诊断性测试,促进教学反拨作用,供大家参考。
重视诊断性测试,促进教学反拨作用 作
者:
董亚男
作者简介:
董亚男,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原发信息: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2016 年第 201610 期 第56-60 页
期刊名称:
《中学外语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7 年 01 期
一直以来,考试都被看作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测试对教与学产生的影响定义为反拨作用(backwash)。语言学家 Hughes(2000)认为,测试对教学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作为语言测试的一种形式,诊断性测试(diagnosis testing),有着不同于其他测试的特点:灵活性、针对性、指导性、效率高,教师随时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对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
诊断性测试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从试题编制的角度可分为标准化诊断测试和非标准化诊断测试;从测试的规模角度可分为群体性的诊断性测试和个人的诊断性测试等等。对教师而言,诊断性测试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得到反馈信息,从而充分了解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以此积极干预教与学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诊断性测试可以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测试中总结
经验,制定科学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及时调整学习策略。相比之下,诊断性测试是基于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因此通常为低利害测试,学生不会因为焦虑或其他情感因素而影响最佳表现。
一、诊断性测试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诊断性测试与教学的联系密切,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单元测验、随堂考查等,有针对性地检测和考查学生阶段性学习掌握情况,以便做出适当的教学调整。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诊断性测试存在着相对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在试题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命题人员自身语言水平的限制或对测试命题的技术要求掌握不够熟练,有可能导致试题本身存在错误或缺陷(李绍山,2005)。部分教师有时因为时间紧迫就直接采取复制粘贴的方法来命制试题或者完全照搬使用现有的各类教辅材料,而没有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试题设计和编制,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从测试内容来讲,在课堂或单元的诊断性测试题设计和编制过程中,教师因缺乏对教材和课标年段分级要求的学习和了解,试题的设计和编制在知识能力的要求上、知识点的分布广度上、难易度的把握上容易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极端现象。这无疑给准确诊断学生对某单元或模块知识的掌握情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问题不但制约了教学的持续性,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提升诊断性测试命题的有效策略
教师是处于教学一线的实践者,也是最接近测试对象的群体。就教学质量而言,真要做到测试能促进学生学习并提高成绩,则必须让教师直接介入测试命题过程,这样可以积极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改变或提升其对教学的认识。
(一)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
Kunnan 等(2014)认为,教师接受测试理论的培训应当是师资培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测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真正发挥测试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培训,要让教师了解测试的基本理论,例如:测试用途与测试的类别、功能等;要让教师熟悉试题编写程序,掌握编写试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选择试题、如何编制试题才能增加试题的信度和效度等。
诊断性测试用于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目标来命题,是标准参照性质的测试。学校教研组应该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年段教学目标、教材,明确重点、难点,为客观地进行命题打下基础。
以下二例摘自教研组部分研修记录。以牛津上海版《英语》高一年段语法教学为例(见下页表 1)。
再以新世纪版《英语》高一听力教学目标为例(见表 2)。
显然,只有这样深度的教学研修,才能提高教师的课程目标意识以及诊断能力,才能有效避免教师在诊断性测试命题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二)规范诊断性测试命题过程
诊断性测试的科学命题要基于规范的过程管理,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命题前,备课组要明确考试的性质、目的,是课堂诊断性测试还是单元诊断性测试,是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要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或者兼而有之。然后,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学习表现来制定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是规范命题过程的重要工具,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考查内容,二是各考查内容的考查题型和能力要求,及其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双向细目表可以是针对一个单项测试的,也可以是综合的。
以高一年级一次诊断性测试命题为例。
高一上英语单元考试双向细目表
高一备课组
一、考试范围
高一上学期新世纪版《英语》Unit 1-Unit 3 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以及高一学生在课本主题范围内听、读、写能力培养的情况。
二、考试要求
考查考生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
三、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题分为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要求考生在 90 分钟内完成。第 1卷第 1-18 小题,第 27-55 小题采用多项选择题形式,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 I 卷第 19-26 小题与第Ⅱ卷对考生有书写要求,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则无效。
试卷结构如表 3。
如果是针对某一个单项,可以这样设计,如表 4。
其次,命题中,命题的内容不仅要与近期的教学内容相关,更应该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体现语用价值,促进学习思考。试题的材料尽可能体现真实的语言运用或交际情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选择题型也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也可以设计成根据短文内容及首字母提示写出所缺单词。对于阅读题目也可以创新设计,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图 1。
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可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建立本班或者年级学生诊断性题库,积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学之余还要善于学习,大量收集和引入课本以外的材料,这些都可以成为命题的主要素材。
三、优化诊断测试后的教学过程
语言学家 Hughes(2000)认为:测试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促进教与学。教师根据课程的特定教学目标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更有效地制定下一步教学方案(Brown,2005)。因此,教师要客观分析和认真研究测试结果,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给予指导。可以采取两种形式来优化教学过程。
(一)试卷分析与讲评
测试后提供的各种数据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方差等,这些数据反映了学生个体和整体的学习情况。诊断测试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每个题目的统计信息写出分析报告,并在分析归纳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目前,有许多数据分析软件可供教师使用。
教师评析的重点应放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上,并围绕问题着重在知识、方法等方面进行补偿教学,使学生能搞清问题之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指导学生自我纠正,培养其思维的严谨性、批判性。例如:讲评阅读题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文本时,关注学生通过题干信息找出线索的分析能力,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图 2)。
分析试卷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命题的意图与考点分布同样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
另外,试卷结果分析与讲评能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弱势,自觉调整学习计划。
(二)命题与作业设计
教师在试卷讲评过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矫正、补偿和巩固,可以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通过变式训练来增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机会。例如,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 approach(v./n.)的用法: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错误记录,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写出这些题的正确答案和解题思路。通过诊断性测试而设计的作业是对教学进行总结与反馈的有效手段之一。
诊断性测试作为语言教学“诊断工具”的重要角色之一,可以使学校、教师及时了解英语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教与测的有效结合更使得学生从反馈中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点,从而不断改进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与信心。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持续性地关注、反思学习者表现,不断研究和设计具有指导导向的诊断性测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通过测试促进学生学习。
推荐访问:重视诊断性测试,促进教学反拨作用 诊断 重视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