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

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

时间:2022-07-05 08:0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供大家参考。

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

 

 【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一、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㈠思维的含义

 1 1 .思维的意义:由于有 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思维是人的 特有属性。

 2 2 . 体悟思维:只要我们在“想”、在“考虑”,就能切身体会到我们在思维。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

 3 3 . 思维的内涵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 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 理性认识同义。

 (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 本质及其 规律的反映。

 【知识拓展】

 全面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内容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 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 本质 及规律的认识 形式

 感性认识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包括 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包括 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

 等形式 阶段

 认识的 初 级阶段 认识的 高级阶段 特点

 直接性和 形象性 间接性和 抽象性 联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 】

 【特别提醒】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4 4 . 思维的方式

 ⑴ 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⑵ 意义: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㈡ 思维的特征

 1 1 . 思维风格的差异: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2 2 . 思维的共同特征 :

 间接性

 内涵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原因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 作用 ①凭经验能认识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属性。

 ②凭经验能认识根本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

 ③能在对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蔓延式无止境的扩展。

 关键词 见…而知…;通过…推断出…;计划;预测;揭示出; 推断出

  举例 ①人类学家根据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就能推知人类进化的规律; ②医生根据对病人的体温、血压、血液、尿液、心电图、脑电图

 等检查的有关资料,就能确诊病患和病因; ③气象工作者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就能预知今后天气的变化;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推断学生的内心世界; ⑤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或其他仪表的数据来分析与预报震情; ⑥人们不知道某些疾病与遗传基因的关系,但人们可以根据实验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概括性

 内涵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作用 ①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前提。同类事物总结共性;同类现象中总结本质的规律性内在联系。

 ②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迁移的程度、广度和深度。

 ③概括是一切科研的出发点。

 关键词 共同之处是…;整体上看…;共性在于…; 总结出 举例 ①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枣树” ②把枣树、苹果树、梨树等依据其根、茎、叶、果等共性统称为“果树” ③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地砖“潮湿”就要“下雨”,就能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 ④人们认为“凡正常运行的计算机都有中央处理器” 能动性

 内涵 思维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不是机械的、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或能动的;自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认识对象的属性进行抽象重组,得出既有认识对象的痕迹,又不同于认识对象的主观映像。

 关键词 抽象;创新;有选择的;主动、自觉

  举例 ①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个特征之间的联系:①思维的概括性是间接性的前提;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正因为思维具有概括性,人们才凭借已获得的感性材料、经验和知识,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从而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

 属性,思维才体现出间接性的特点 ②间接性和概括性中都体现有能动性。

 3 3 . 思维)

 与实践的关系(思维的作用)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特别提醒】思维的间接性特征与思维来源于实践并不冲突 ①要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在实践中接触和变革事物,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然后对其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②思维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弄清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能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二、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㈠ 思维的基本形态

 1 1 . 思维形态的分类

 划分标准

 类型

 含义

 从 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

 向不同方向 扩散 的思维

 聚合思维

 向同一方向 收敛 的思维

 从 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 度看 综合思维 整体地认识对象的思维 分析思维 分别地认识对象的思维 从 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

 用 联系、发展、全面 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

 形而上学思维

 用 孤立、静止、片面 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

 根据 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 抽象思维 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 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形象思维 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 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2 2 . 思维的基本形态: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抽象思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 共同属性,通过 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

 维

 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 形象特征,并以 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㈡ 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1 1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1) 抽象思维:基本单元的 概念性、运行方式的 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 严谨性。

 (2) 形象思维:基本单元的 形象性、运行方式的 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 情感性。

 2 2 .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各有其 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 相辅相成的关系。

 【知识整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艺术思维)

 区别 含义 人们把以概念作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称为抽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基本单元 概念 感性形象 思维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感觉、知觉、表象 主要特征 基本单元的 概念性、运行方式的 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 严谨性。

 基本单元的 形象性、运行方式的 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 情感性。

 联系 ①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相辅相成;

 ②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来源于实践。

 ③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

 【特别提醒】

 ⑴思维形态≠思维形式 ①根据思维加工时所使用的基本单元不同,思维可区别为不同的形态,即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②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概念,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感性形象。抽象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⑵感性材料与感性认识不同,前者是客观事物,后者是主观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而非正确、错误之别。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一、 “ 逻辑 ” 的多种含义

 ㈠ “ 逻辑 ” 的多种含义

 1 1 . “ 逻辑 ” 是一个多义词:

 逻辑的主要含义

 归属范围

 举例

 规律

 所有学科的研究对象 ①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

 ②适者生存,优胜劣汏,这是自然界的逻辑,也是市场竞争的逻辑。

 逻辑规律与规则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①某篇文章逻辑性强 ②某个说法不合逻辑 ③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人们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来。

 思维方法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

 ②‘强权即公理’,这就是霸权主义者所奉行的逻辑。

 ③还有人著书《大学的逻辑》,探讨大学管理之道 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 ①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 ②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 ③现代管理人员,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一点逻辑很有必要。

  2 2 . 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 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 3 .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 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㈡ 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 1 . 含义:人们把研究 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 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 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 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2. 推理的结构: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3 3 形式逻辑的研究重点: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着重研究推理的形式结构。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 形式结构。(不取决于思想具体内容)

 4 4 . 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 真前提推导出 真结论的 规律和规则。

 5. 论证与论辩(推理的应用):

 ①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②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③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6 6 . 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 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㈠ 同一律:思维的 确定性 要求

 1 1 . 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 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

 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 2 . 内容:

 ① 常用公式 :A A 是 是 A A ②基本内容 :在 同一时间、从 同一方面、对 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3 3 . 要求:在 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 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 偷换概念”或“ 偷换论题”。

 4 4 .运用同一律要注意的问题 :

 ①同一律只是在 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的情况下才起作用。

 ②同一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保证思维具有 确定性,它不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因而 不否认客观事物本身的变化发展。

  换言之,同一律并 不否认认识对象的 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 反对的只限于在 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思维中任意 变更概念或判断。

 ㈡ 矛盾律:思维的 一致性 要求

 1 1 . 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 2 . 内容:

 ① 常用公式 :A A 不是非 A A ②基本内容 :在 同一时间、从 同一方面、对 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 A”不能同真,其中 必有一假。

 3 3. .:

 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4.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 自相矛盾”。

 5 5 .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①思维中出现的 自相矛盾 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辩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本身固有的 客观矛盾。

 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

 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③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矛盾的错误反映。

 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要条件。

 【特别提醒】自相矛盾属于思维认识的范畴,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而且是错误的。客观矛盾不是思维认识的范畴,不是一种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

 ㈢排中 律:

 思维的 明确性 要求

 1 1 . 排中律的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 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 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 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2 2 .内容:

 ① 常用公式 :“A A 或者非 A A” ② 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 不能同假,其中 必有一真。

 3 3. . 遵守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4.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两不可”。

 5 5 . 排中律意义: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 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 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 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 逻辑思维能...

推荐访问: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 一课 思维 走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