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们能为高一孩子做点什么--高一新生家庭教育(完整)

我们能为高一孩子做点什么--高一新生家庭教育(完整)

时间:2022-07-03 20: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能为高一孩子做点什么--高一新生家庭教育(完整),供大家参考。

我们能为高一孩子做点什么--高一新生家庭教育(完整)

 

 我们能为高一孩子做点什么--高一新生的家庭教育 一、高一孩子的心理状态和问题 高一新生大致都在十六七岁左右,这个时期人的生理机能、情感活动、智力活动以及其他精神生活方面都发生着极其显著的变化。

 有人形容高中阶段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变化的断乳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一)普遍性心理状态 这时孩子们的普遍心理状态是:面对新环境、新老师和新同学,会产生陌生感和不适应;高一的学生,尤其是像我们学校在庐山市排在第一位的重点中学的高一新生,大多是原初中的学习尖子和主要班干部,多数同学因在这强手如林情况下的地位变化会产生挫折感;憧憬美好的未来,但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又估计不足;对什么都充满期待,又容易自卑,很容易冲动,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关注;在新环境中受挫,容易怀旧。

 (二)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1.环境改变引起的心理问题。其一是失去依赖产生的心理问题。进入高中,生活方式由依赖性的家庭生活突然转变成独立性相对较强的集体生活,绝大部分的中学生是独生子女,没有适量的生活磨练,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生活自理能力,平时父母的过分呵护、照顾,形成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极强依赖性。因此面对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往往碰到一些小问题就会不知所措,影响正常的

 生活进而影响学习。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并且过急过快地提出超过其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会造成学生情绪上的混乱,使他们很难安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而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又决定了他们尚未具有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帮助他们尽快地完成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千万不能一放了之,应该挤时间经常到学校来看一看,了解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特别是心理状态,并及时与老师沟通。配合老师解决问题。千万不要以为子女到了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孩子读了三年还不知在哪一个班级,甚至是那个班主任。现在的寄宿生,有相当一部分学习不懂得吃苦勤奋,父母不在身边,又不愿意与老师沟通,心理问题就产生了,对学习的影响非常大。

 其二是脱离父母约束产生的心理和生活问题。寄宿生,包括租住在校外或寄居在亲戚家的,也包含留守学生,就是父母外出谋生而把孩子留在家里,脱离父母单独居住——这按法律规定是不允许的,也没有学校的约束,又缺乏自制能力,处在父母管不了、学校管不着、房东不管、社区不管的四不管状态。再加上外面世界,如网吧、录像厅、迪巴等场所诱惑,产生放任自己的心态。最容易出问题,受网络游戏、色情文化、毒品等的伤害最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也往往很大。

 一些本来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旦居住校外,成绩就会直线下降,即使是大学生也如此,居住条件好,不一定书就读的好,许多要住到校外的学生,往往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自由和其它。所以,还会产

 生其它许多问题。因此,校外寄宿生和留守学生的家长更应想办法加强管理,否则,可能事与愿违。我们建议家长要与房东签订协议,让房东负起管理的责任,房东既然收了租金就应该尽到管理的责任。

 2.学习要求提高产生的心理问题。初中学习成绩很好,到了高中就一直下跌,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许多家长可能会感到疑惑不解,很难相信也很难理解自己的孩子在初中时如此优秀,到了高中却会一路下跌。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对高中学习的不适应。进入高中,不论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有以下特点:(1)理论性增强。初中不少知识仅要求作初步的了解,只进行静态性研究,强调直观形象,而高中则要作本质、动态、定量的研究,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强。

 (2)知识量增大。各学科不仅难度增大,知识内容的“量”、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也急剧增加。

 (3)综合性加强。进入高中,要解决任何一门学科的问题,都不是单纯地直接运用一种知识一种技能所能完成的,它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在阅读、写作、表达、思维、计算和实验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初中要求提高。

 (4)系统性增强。高中课程要求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5)难度增大。中考难度小,中考成绩 100 分,均分一般在 70-80之间;而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成绩的均分是 50-60,其难度明显要比中考大。高中的课程和练习、作业的难度也自然要比初中难。

 高中的学习形式也由教师的教“会”变为教“学”,学生的学会变为会学,学生的角色由被动转为主动,更强调课前预习、课内思考、课后复习、巩固。

 可是刚刚升入高中的新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仍沿用学习初中课程的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因而常常感到摸不着门道,上课时,似乎是已经听懂了,可一做起作业来,又觉得不怎么清楚,题型一变就不知该从何下手。学习上显得很被动,因而担忧、恐慌、焦虑。

 有的同学甚至是盲目的采取疲劳战术,通过减少文体活动,占用课间休息,甚至是吃饭、睡觉的时间来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强度,可尽管很努力、很刻苦,由于学不得法,成绩往往不如人意,于是自信心大大受挫,更感到迷茫、困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水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有的同学由于身心过度的疲劳焦虑,大脑得不到适当的休息调节,甚至会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减退、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高一的基础没有打牢,又将直接影响后两年的学习,恶性循环。一些本来录取成绩就比较低的学生,如果心理抗挫能力再比较弱,就容易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倾向。

 对以上问题,教师、家长不仅要给予足够的理解,而且要及时的帮助他们进行调整,否则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

 3.青春期发育引起的心理问题。高中阶段进入了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主要变化是身体骤长,身高体重增加迅速;神经系统的

 发育和内脏的功能增强;第二性征和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首先,身体的急剧变化,使他们比较敏感、疑虑,同时,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形象。由于对“自我形象”期望值过高,一些身体外貌特征,如个子高矮,体态胖瘦,生理缺陷,甚至是皮肤黑白,脸上“青春痘”等都会引起他们的烦恼,常常会因此感到羞怯、自卑。

 其次,身体高速发展造成的各器官系统间的不协调、不均衡,情绪显得十分不稳定,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还是情绪高涨,一转眼就心灰意冷;刚刚还是信心满满,可转眼就变得极度自卑。

 再次,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性生理发育成熟,性心理尚不成熟。进入高中,性心理发展已经由异性疏远期进入异性接近期,但男女间的相互吸引与好感多数还属于异性间朦胧感情的自然表露。他们对两性关系仍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阶段,还分不清好感与初恋的区别。常常造成心理上的困惑与苦恼,此时感情强烈而易失控。这种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以及性的生理需求与性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构成了中学生心理卫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常常导致“早恋”发生,也极易诱发各种心理疾病或产生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学业和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最容易产生上述问题。此时,正确引导,使他们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显得十分重要。

 4.半生半熟的特点引发的心理问题。(1)认识上的偏激。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认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看问题尖锐、新颖。但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偏激性。当父母批评时,完全置父

 母的良好愿望于不顾,一味计较父母的态度和方法。这种偏激性是由他们的思维特点决定的。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抽象性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经验不足所以表现出思维尖锐而不周密、新颖而又肤浅的特点。由于思维的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头脑中常常出现一些“歪理”,并且十分执拗。

 (2)情感的冲动性。高中生的情绪、情感具有明显的冲动性。表现在行为上,容易激动、感情用事。有时会为一件小事大动肝火,有时出现成人难以理解的荒唐行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性腺开始剧烈活动,此时,中枢神经系统中主管性腺活动和主管情绪的皮下中枢的活动力量过猛,致使大脑皮层对其控制的力量减弱,这样必然出现情绪脱离理智控制的现象,再加上他们的意志力发展相对不足,所以就很容易冲动,做错事。

 (3)独立意识的发展。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是青少年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惟命是从”,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再加上其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增强,对成年人的信任程度有了变化,成年人在他们心中的威信开始动摇。

 (4)心理的闭锁性。由于既成熟又不成熟的发展特点导致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反抗与屈从的矛盾、闭锁性与求谅解的矛盾、需要与满足的矛盾等。这些矛盾使得他们的内心常常充满痛苦、烦恼,又不愿向周围的长者倾诉。

 其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人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如果教育不得法,就会出现问题。

 二、高一学生家庭的亲子沟通状况 现在的高一学生家庭的亲子沟通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是父母能够与子女达到良好的沟通,二是因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子女的过度叛逆而不能进行有效沟通,而后一种又是大多数,这值得家长和学校重视。

 (一)沟通问题 1.不愿沟通。有了烦恼或不开心的事,大多数选择向好朋友倾诉,写日记是第二个倾诉对象,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向父母倾诉。高一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渐渐成熟,有成人感,要求从父母的保护下独立出来。他们更重视伙伴关系,最看重朋友和集体对自己的评价,而非父母的意见。所以,他们更愿意向朋友敞开心扉,而对家长会有“闭锁”倾向。极少数同学,有了烦恼,既不向父母老师倾诉,也不向同伴倾诉,这样的同学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注意。

 2.不能忍屈。父母错怪了自己,大部分会感到生气,并与父母争辩、顶撞;少部分会向父母解释说明。高中生的情感具有冲动性,思维比较片面、偏激,而他们的自尊心又特别强,受到委屈容易与父母发生对抗。

 中学生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容易出现意见分歧,孩子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看法。在青春期,青少年一方面要寻求个体的独立,另一方面又需要父母的理解

 和支持。二是自己与父母没有多少沟通话题,这其实是一种冷战,父母与孩子之间少有共同语言,很难交流,表面看起来平静,而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焦虑。三是彼此没时间交流。这实际上反映了现代生活节奏的紧张,生活对父母的压力和学习对孩子的压力。

 3.不忍唠叨。进入青春期高峰的高中生对父母最不能容忍的地方是唠唠叨叨,其次是对自己过多管束,再次是不能容忍父母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肯认错。虽然有的学生通常能够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但是,他们认为父母很少能做到理解、尊重自己。

 虽然高中生的成人意识增强,但许多父母仍然把子女当成小孩子,过多的关心、干涉子女的生活,即使是用心良苦,难免让强烈要求独立的他们感到厌烦。有些父母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而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不足,这让孩子感到不民主、平等,认为自己得不到尊重。父母唠叨一般总是指责、批评、报怨,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大多唠叨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要求,见什么几就说什么,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让孩子无所适从,并且感觉父母“水平不高,说都说不清楚”。我们这里的学生每周才能休息半天,在这有限的家人团聚的时间里,听到的又是无穷无尽的唠叨,怎能不令他们烦心和痛心? 4.不满忽视感受。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最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其次是饮食起居,然后才是心理方面和日常的感受。家长将所有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寄托在孩子的学习上,只看结果而不关心过程,过高的期望也是导致父母与孩子间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

 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寻求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孩子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他们自我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强烈,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常常感觉自己在父母面前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致使他们自尊心受挫,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希望摆脱父母对自己的管教,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二)代沟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中学生的半幼稚和半成熟特点,会是他们常常出现一些矛盾:希望受到尊重与他人不予尊重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与不能独立自主的矛盾;渴求理解与不露真情的矛盾;理想抱负大与意志力差的矛盾;性生理需要与性道德约束的矛盾等。

 2.社会原因。社会急剧变化,两代人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对生活、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家长不真诚地去理解和进行善意的沟通,而是力图把自己的想法、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家庭分歧、争论就会不断发生。你说要认真读书,将来找个好职业;孩子说现在提倡全面发展能力,会读书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你说要为人要诚实正直;孩子问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面对社会现实,孩子和我们一样有许多的困惑不解,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又敢想敢说,所以他们的看法和父母有差异是正常的。

 3.家庭原因。有的家长受旧的伦理观念影响较深,认为子女是自己养大的,自己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孩子必须听我的话,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这往往是两代冲突的重要原因。

 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对身心发育日趋成熟的高中生,有的家长仍...

推荐访问:我们能为高一孩子做点什么--高一新生家庭教育 高一 能为 家庭教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