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确理解和全面实施劳动教育

正确理解和全面实施劳动教育

时间:2022-07-03 10:4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确理解和全面实施劳动教育,供大家参考。

正确理解和全面实施劳动教育

 

 正确理解和全面实施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通过劳动,人们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社会。劳动构筑了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一步步阶梯,因此我们要“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就个体而言,劳动是能力,也是品质,它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培育养成的。以全面育人为目的的教育自然要重视劳动教育,重视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培养。在劳动素质的培养方面,每种劳动都有其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要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然而,在一线教育实践中,劳动教育往往被片面理解和实施,曾经一度被狭隘地理解为生产劳动教育,现在有的时候被片面理解为体力劳动教育或劳动技术教育等。为了全面实施劳动教育,我们要正确理解劳动教育,正确实施劳动教育。

  目的:“成事”与“成人”并重

  一个完善的人是能 “ 成事 ” 也能 “ 成人 ” 的人,因此,以培养人为目标的教育既要使人 “ 成事 ” ,也能使人 “ 成人 ” 。作为教育之一的劳动教育自然要助人“成事”,也要助人“成人”。

  如要帮助学生 “ 成事 ” ,劳动教育就不能只停留在劳动体验层面,还要注重劳动产品的获得。人们普遍认识到有劳动未必有劳动教育,但没有劳动肯定没有劳动教育。鉴于此,为了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很多学校都非常注重劳动,让学生

 参与和经历各种劳动。但是如果这种参与和经历,仅是为了让学生有劳动体验,不注重劳动产品的获得,学生就不会认真对待劳动、耐心学习劳动能力,也体会不到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从而很难成为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的人,即成为劳动领域“成事”的人。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成事”,劳动教育要注重劳动体验教育,也要注重劳动产品的获得教育。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推出的劳动教育清单就非常好,不仅指明 1—9 年级学生每一年级要从事哪些劳动,还进一步指出应获得哪些劳动成果。

  如要帮助学生 “ 成人 ” ,劳动教育不能仅重视学生劳动品质的养成,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无疑可以让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形成劳动能力,但是劳动教育的功能远非如此。劳动之所以让人成为人,就在于劳动能让人的身体机能得以形成和完善,能让人的心灵逐渐走向开放,学会合作、共享和文明。因此,可以说,劳动是人的本性和基因,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劳动教育不仅能够让人形成劳动品质,还能让人身体日益健壮、智力日益发达、精神日益高尚。劳动教育是“成人”的教育,全面的劳动教育要有更远大的目标和志向,不仅要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和懂劳动,还要让学生体力强健、智力发达、品格高洁,让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要帮助学生 “ 成事 ”“ 成人 ” ,劳动教育还不能割裂

 “ 成事 ”“ 成人 ” 。人的品质和精神的形成是在“成事”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爱做事、能做事、做成事需要一定的品质和精神为基础;人是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的。因此,全面的劳动教育是“成事”和“成人”并重的教育,是有机融合的教育。

  内容:多元复合,五育并举

  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需要既重视生产劳动教育,又重视非生产劳动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为使每个中国人都能得到适当的劳动教育,全面实施劳动教育,我们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要原因是教育只有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使机械化大生产时代的工人特别是童工不断改变自己的工作,并胜任不同的工作,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也只有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生产力功能和改造现代社会的功能。恰如列宁所说:“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因为,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教育,或是脱离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马克思主义学说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这并不是说教育不需要同其他劳动相结合,或者把劳动教育等同于生产劳动教育。除了生产劳

 动之外,劳动还包括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形式。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对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了劳动教育不仅包括生产劳动教育,还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为了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劳动教育也必须从与儿童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开始。

  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需要既重视体力劳动教育,又重视非体力劳动教育。在信息技术时代之前,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往往是些体力劳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都蕴含了大量科技元素,其中的一些高度抽象的劳动甚至可称之为科技劳动、数字劳动。科技劳动、数字劳动不仅让劳动的创造性和智能性增加,而且促使劳动开始从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因此,为全面实施劳动教育,还要重视非体力劳动教育,重视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复合的劳动教育。

  全面实施劳动教育,不可淡化劳动技术教育之外的劳动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开始应用于生产劳动,劳动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劳动技术教育”或“劳动与技术教育”开始被提出,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劳

 动技术教育”或“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提出让人们充分意识到加强复杂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重视劳动教育中新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劳动技能之外的劳动教育不能被忽视。人由身、心两个方面组成,这两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以心理学为基础,人之心可分为知、情两方面,也可分为知、情、意三方面。以哲学为基础,人之心可分为真、善、美。知、情、意恰好对应真、善、美,在教育学上,它们又可称之为智、美、德。如此体、智、美、德构成了人之身心两个方面的完整素养。劳动素养并不是体、智、美、德之外的素养,而是体、智、美、德在实践上的一种综合素养。劳动素养既包括体的素养,也包括智、美、德的素养。正因如此,完整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包括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还要包括劳动体的教育、劳动美的教育、劳动德的教育。

  举措:开辟劳动实践时间

  开辟专门的 “ 劳动实践时间 ” 不仅是劳动教育得以实施的保证,还是促进五育融合、劳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的保证。如果国家只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校课时非常有限、劳动课又很难进入中考和高考的情况下,各类学校很可能会开足劳动教育必修课,但不会普遍主动探索五育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安排劳动实践等。劳动实践时间旨在以固定的时间安排,通过系列主题实践的方式,把同年龄段或年级段的

 分散在各学科的劳动教育内容整合起来,同时给学生提供大量劳动练习和运用的机会。劳动实践时间不是一门课程,它是一种固定的时间安排,它是一种强制,但也是一种“放手”:在这个时间里,学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目标进行自主设计和安排,既可以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也可以探讨如何以劳动教育为基础,实施五育融合等;既可以实施专门的理论教育,也可以实施专门的实践教育,甚至还可以探讨理论和实践交融的教育等。

  为了充分利用 “ 劳动实践时间 ” ,既要让学校成为劳动教育的主体,也要让企业成为劳动教育的主体。“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起来的责任主体主要是企业,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的主体主要是学校,这意味着为了实施劳动教育,必须两手都要抓,既要抓学校劳动教育,也要抓企业劳动教育,不能顾此失彼。

  马克思主义关于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的理论还认为,无论是强调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还 是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任何教育都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与教育相结合的任何生产劳动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结合对象的劳动,必须是有助

 于个体自由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充满正义的劳动;作为劳动结合对象的教育,必须是蕴含自由解放精神的教育,是能够“弥补旧的分工所造成人的局限性的教育”。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开发的浙江经验研究”(19NDJC064YB)阶段性成果)

推荐访问:正确理解和全面实施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 正确理解 实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