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李镇西《教育为谁》之后感悟与分享(精选文档)

李镇西《教育为谁》之后感悟与分享(精选文档)

时间:2022-07-02 12:50:1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镇西《教育为谁》之后感悟与分享(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李镇西《教育为谁》之后感悟与分享(精选文档)

 

 《教育为谁》读后感一 作者简介中说“李镇西,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看了这本书后,我也非常喜欢这位老师。不管是“常识杂谈”、“文化在此”,还是“恕我直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如作者简介中“他的教育理念是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之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所说一样,从李老师的文字中,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朴素的人,他的理念朴素、观点朴素,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朴素”二字,这也正是我最欣赏、最喜欢之处。

 下面谈谈读了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之处:

 给我印象深刻、产生共鸣的有:“别把教育简单化”中的“我丝毫不否认信任和期待对学生所起到的暗示与激励作用。问题是信任和期待只是促使学生转化的条件这一,而不是教育的全部。”这在我学心理学时也提到过,在我实际工作中,也遇到过,确实如此。所以,有时候,可以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正能量去思考,去做事,去影响学生。

 同时,李老师谈到的“人------也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一个个孩子,真的不是能够那么简单地归类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甚至宇宙。犹如每个学生一样。但我们多少本来富有灵性并有着绝不雷同于他人的潜质的孩子,被我们这样“规律”那样“原则”毁了呀!”这些话,说的老师很无奈,教育现状如此,我深有感触。一个班 80 个人,我想每节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但是困难很大,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读“教育为谁”这一节中,说到“特色,应该是独有的,如果大家都有,只是做得好一些,那只能叫你的优势项目”。非常认同,以前对“特色”理解不够透彻,经过李老师一番解释,茅塞顿开。李老师说:“教育本来就应该是朴素的”,听了之后,觉得对,就是这样,就是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教好每一个学生,认认真真带好每一个班。不要天天被这样那样的杂事缠身,而忽略了学生。

 同样令人回味无穷的还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潜力,就是我们教育的起点;唤醒并发展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的终点。” “好课堂、好教育”中谈到:什么是好课堂、好教育?说的很实在。好课堂就是有趣、有效,如何才能达到“有效”?总之一句话,就是给别人讲。我也经常采用此法,让学生当老师,去给学生讲,这样他自己掌握得更牢固了,也激起其他同学讲的欲望,听的也会更认真了。如何才能达到“好教育”?就是让教育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这要具备一定的教育艺术才能做到,我觉得这里边很深很深,需要不断学习,充电,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读到“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我觉得说很好,但是我们知道不行,应该让我们的家长也只知道,这样家校合作,教育才会发挥的更大能量。李老师说:“对学校寄予厚望的家长们,首先应该把这*厚望*还给自己,因为你对孩子的教育有多么成功,你的孩子就会有多么优秀。在决定孩子成才的因素中,学校教育永远是第二位的”。现在的家庭教育是变了味的,或者说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是畸形的,突出的表现就是重智力的早期开发,轻人格的早期养成。在这里,我觉得,老师做的也不够好。我有时候急于教孩子掌握知识点,而忽略了人格的养成。所以,要想家长改变观念,首先,我自己要做到。

 “人格,是无声却有效的教育。如果千千万万的父母,包括我在内,都能够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孩子,让孩子点点滴滴地学会做人,富有教养,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的,但是许多的家长不理解,这仍需要我们老师努力,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让家长明白这其中的利害。

 《教育为谁》读后感二 听说李镇西老师新出版了《教育为谁》,我开始思考,教育究竟为谁?为学生?为家长?还是为社会?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在李老师心中,教育究竟为谁?带着疑问,我天天在网上查找这本书。终于如愿以偿地买回这本书,迫不及待地看起来。这本书和李老师的其他书一样,没有故弄玄虚的高深理论,只有朋友聊天式的推心置腹;没有无病呻吟的假呼吁,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浮华背后的空虚;没有人云亦云地追赶时尚,而是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现实生活。

 在《常识杂谈》中,李老师用犀利的笔触对花样翻新的新潮理论进行剖析,认为那种“一抓就灵”的偏方把复杂的教育简单化。在剖析“皮格马利翁效应”时,他是这样说的:“我甚至有理由怀疑‘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弥天大谎。我怀疑的勇气并不是源于我有远胜于罗森塔尔的渊博学识和理论水平,而是源于对常识的坚守:教育哪里仅仅是考信任和期待就能成功的?——比如,干脆将罗森塔尔那个实验,在中国任何一所小学重演一遍,如果真的‘奇迹出现了’,那我随时收回自己的‘狂妄的怀疑’”我想只要是认真读过这段话的人,都会忍不住拍案叫绝。反正,我看这段时,把在同在书房看书的儿子吓了一大跳。了解情况后,他揶揄我:“妈妈,年纪这么大的人了,还老激动!把你儿的心脏病吓出来了。”“妈妈有‘气’不轻露,只是未到激动时。” 《他乡感悟》部分,李老师没有盲目地把美国一竿子否定到底,相反,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美国——没有特权的美国,“傻傻的”每个人——积极主动地免费给学生提供服务;商人诚实守信……不能说没有积极主动免费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中国教师,但这样的教师太少了,他们有的被各种闲言碎语淹死了,偶尔几个生活能力强的,“一意孤行”的,要么被看着另类,要么被“捧上圣坛”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说中国没有诚实守信的商人,这些商人却在艰难的挣扎……多希望,我们有一个清新的环境。

 在读《在人物传奇》时,我多次泣不成声,感动的泪水盈满眼眶,人间自有真情在。教育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教育为谁》读后感三 近段时间我读了李镇西的《教育为谁》一书,这本书围绕教育的原点和初心展开讨论,倡导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朴素的教育,遵循教育常识,研究并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潜力,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以杂谈,个人感悟和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在书中常识杂谈部分告诉了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常识性的东西。教育的确不需要太喧嚣,太华丽了,它需要的是宁静。教育的起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孩子,他们现在的成长是否快乐,他们今后的生活是否幸福,这些都取决于我们每一天的教育,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的课堂,好教育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这些让我明白了如何上好课,如何做好教育。还让我明白了有体罚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

 育,靠体罚来教育,是教师的无能,善用惩罚,是教师的智慧。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

 李镇西老师还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理论而不重实际,为了迎接检查精心准备的展示课,公开课上,课堂总是学生快乐的天堂,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活动,而且这些活动还不单一,安排有讨论,辩论,表演,小组合作,学生上讲台,但平时每一天的课并不是这样上的,所以说,同样是做,美国是常态,中国是特例。所以说关键不是我们掌握了多少理论,而应该是有多少行动,只有真正的把素质教育常态化,像呼吸一样自由,像潮汐一样自然,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算成功了。

 看看我们的课堂,当精心准备教研课或公开课时,就注重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发现,而平时课堂上就包办的较严重,主要原因如下:公开课上有老师在听课,学生的纪律好维持,而平时课堂上如果放开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就乱的一团糟,纪律不好维持,有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就趁机捣乱,可能一节课下来一点收获也没有,李镇西说道美国的课堂上,学生活泼、自由、积极、舒展、无拘无束、老师围着学生转,中国的课堂基本上还是下面的学生坐的整整齐齐,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这样便于老师讲、学生听,除了中间有时候教师会提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外,基本上还是老师一讲到底,甚至常常拖堂,明明下课了老师还在喋喋不休的强调这个关键,那个重点,唯恐有所遗漏。他说的一点都不错,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改如何改变呢,我们的班额太大,学生多,一旦活动起来纪律就难保障,怎样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应该就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更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主要还是付诸在行动中。

 教育为谁,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让我们的教育归根、归真。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推荐访问:李镇西《教育为谁》之后感悟与分享 为谁 感悟 精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