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311综合考题【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311 教育学 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的核心价值观对应正确的是(
)
A.实验教育学-狄尔泰一分析与批判 B.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杨贤江-实验与观察 C.文化教育学一布雷岑卡一理解与唤醒 D. 批判教育学-弗莱雷一批判解放
2.《论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上述各句中“教”字相同的含义是:
A.反求诸己 B.养子使作善 C.以身垂范 D.上施下效
3.下列选项中,可以说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制约作用的是:
A.乡村学校规模日益缩小,而城市学校范围不断扩大 B.新冠疫情促使世界各地的学校纷纷采取混合式教学 C.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良性互助 D.学业竞争中学生关系日益紧张
4.基于夏山学校实践,尼尔认为在自然生长状态下,当孩子的自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其自我中心就会变成利也观念,以及对别人的自然关心。这种观念涉及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各时期教育目的综述虽然有所不同,但始终坚持:
A.培育四有新人 B.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C.发展核心素养 D.社会主义性质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发展先行”“教育预见”“社会拒绝使用毕业生”三种现象,其中“社会拒绝使用毕业生”现象产生根源在于:
A.制度化教育弊端 B.非正规教育的弊端 C.学校教育的过度发展
D.学习化社会来临
7.李老师习惯用更加准确的语言复述学生不甚清晰或不甚完整的发言,引得学生频频点头,表示那就是自己的意思。根据古德莱德的观点,这属于:
A.正式的课程 B.教师理解的课程 C.理想的课程 D.学生经验的课程
8.我们希望教育所培养人的品格是,不仅具有善意,而且能够坚定实现善良的品格。其他任何品格都软弱无力,是伪善,而不是真善。这种教育观点的哲学基础:
A.存在主义 B.永恒主义 C.实用主义 D.要素主义
9.罗伯特.斯莱文教授提倡多种形式的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其中“学习小组成绩划分法(STAD)”在学业评价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与前次成绩相比较计算学生的提高分,以全组提高分数总和作为小组学习成绩。
B.将学生测验的原始成绩转化为标准分,以全组标准分总和作为小组学习成绩。
C.各组之间开展一对一的学习竞赛,根据胜负场次对各组成绩进行排名。
D.各组各自合作完成作业,据此评定各组成绩
10.王老师在道德与法治学的课中将学生分组,组织各组围绕课本里描述的同伴冲突事件编写同伴调解的剧本。最后,各组登台演出相互评议,形成了一个最优质的方案。这堂课使用的学习方法 有( )
A.角色扮演法、实践锻炼法、情境模拟法 B.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 C.实践锻炼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D.实践锻炼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
11.宋老师除了给学生上语文课之外,还经常对学生进行生活和心理指导,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这表明他扮演的职业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也是()
A.学习者 B.教育管理者 C.研究者 D.家长代理人
12.2017 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小学、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列选项中,列入师范生“毕业 要求”的是(
)
A.学会创新、学会发展、学会育人 B.学会创新、学会发展、学会教学 C.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D.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创新
13.2018 年 9 月 10 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这个战略强调了()
A.教育重构社会秩序的功能 B.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C.教育是确定社会发展方向灯塔 D.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最终钥匙
14.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最突出的特点是()
A.学术自由 B.待遇优厚 C.不治而议论 D.政教合一
15.王守仁主张“心即理”,但并不忽视儒家经书的学习,体现这一主张的经典原文是()
A.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B.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C.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D.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
16.从 19 世纪 70 年代四批留美幼童的籍贯看留学意愿和本地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当时留美幼童求学最多的两个省份是()
A.福建、广东
B.江苏、浙江
C.浙江、福建
D.广东、江苏
17.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维新运动蓬勃发展,维新人士通过开办学堂培养维新人才,传播维新思想。下列不属于维新派开办的学堂是()
A.经正女学 B.南洋公学 C.广雅书院 D.通艺学堂
18.我国最早将手工、图画、音乐列入中小学课程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戊辰学制
19.21 年,巴顿教育调查团对中国基督教教育展开调查,提出了所谓“更有效率,更基督化和更中国化的建议,其中“更基督化”是指()
A.增加宗教必修课程 B.强化礼拜等宗教仪式 C.以宗教精神影响学生 D.非信教学生不得入学
20.1922 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在教育方面提出了()
A.实行教育普及化 B.推动教育实用化 C.提倡教育科学化 D.推动教育方法论化
21.称老百姓和儿童为“最伟大的老师”是()
A.晏阳初 B.梁淑溟
C.陶行知 D.陈鹤琴
22.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即 A 民主大众科学的文化教育 B 民主科学革命的文化教育 C 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教育 D 民族科学革命的文化教育
23.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国民政府对中学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其重要举措有 A 高中不分文理科,废止综合中学 B 高中不分文理科,建立综合中学 C 高中分文理科,建立综合中学 D 高中分文理科,废止综合中学
24 古代印度教育等级色彩鲜明,其主要表现是 A 首陀罗种姓享有教育权,吠舍种姓被剥夺教育权 B 吠舍种姓被剥夺了学习《吠陀》的特权 C 刹帝利种姓被剥夺了受教育权 D 婆罗门种姓享有当时最完备最高级的教育特权
25 古代罗马共和时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为 A.道德与公民教育 B 知识与技能教育 C 自由教育 D 骑士教育
26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与新教教育的主要区别为 A. 具有精英性与平民性
B 现代与古典性 C 实践性与理论性 D 职业性与学术性
27 关于人为教育、事物教育和自然教育的实施,卢梭的主张是 A A 人为教育、事要教育配合趋同于自然教育
B 自然教育、事物教育要配合趋同人为教育 C 自然教育、人为教育要配合趋同事物教育 D 人为教育、事物教育、自然教育要分别独立实施
28.19 世纪后半期德国中等教育发展的主题是大力发展 A 皇家中学 B 文实中学
C C
实科中学
D 综合中学
29.19 世纪上半期,英国新大学运动开始,标志是( )
A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改革 B B
伦敦大学的成立
C 曼彻斯特学院的创设 D 伯明翰学院的开办
30 关于教育学科性质,乌申斯基的看法是 A 探讨个人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 B 人类教育问题:科学 C C
了解人和培养人的高级艺术
D 学校教学目的的高级艺术
31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的《哈多报告》提出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 A 初等教育均衡发展 B B
中等教育面向所有儿童实施
C 高等教育大众化
D 普通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32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回归基础教育”改革运动提供理论指导的教育思潮是( )
A 泛爱主义教育 B B
要素主义教育
C 进步主义教育 D 自然主义教育
33 关于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造主义教育家主张 A. 编制实施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学校课程
B 以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课程的核心 C 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应居于中心地位 D 学校课程内容应贯穿渗透基督教精神
34 白居易在不同地方听到了同一种早莺的呜叫,感受却不一样。他用优美的诗句感慨道: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具有 A A
情境性
B 客观性
C 社会性 D 主动性
35 根据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下列反映学生需求的是
A 小张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尊重 B B
小王希望自己规划假期活动
C 小赵希望自己的英语发音越来越好 D 小李希望得到最新款手机
36 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某同学特别注重单词运用情景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 复述策略
B 组织策略
C C
精细加工
D 资源管理策略
37 下列属于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的是( )
A 根据背景推测照片中人物的身高 B 预测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的时间、地点 C 测算某一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D D
评价某年轻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38 中共十九大报告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要求在观念学习应达到( )
A 接受水平 B 组织水平
C C
性格化水平
D 反应水平
39 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关于学生内隐学习神经机制的实验研究,该研究属于 A 基础研究 定性研究 B B
基础研究
定量研究
C 应用研究 定性研究 D 应用研究 定量研究
40 某研究者对 500 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性别,年级,专业的关系,最恰当的取样方法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随机抽样
C C
分层随机抽样
D 整群随机抽样
41 研究者在研究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时,以“师生关系”“学习动机”为关键词,以“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以并合为检索关系词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若他想进一步扩大检索范围,
正确操作是 A 检索条件由关键词改为篇名 B 文献来源与类型由核心改为 CSSCI C C
关系词由“并”改为“或”
D 检索要求由模糊改为精确
42 为了比较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在语文“草船借箭”教学中的不同效果。某小学语文教研组从全部五年级 12 个自然教学班中随机抽取三个班作为实验班,并选择了三位教学水平接近的教师任课,该实验属于()
A 单因素 真实验
B B
单因素
准实验
C 三因素 真实验
D 三因素 准实验
43 某研究团队采用观察法研究幼儿游戏中的冲突事件。事先制定了观察记录表,记录幼儿冲突行为主体、起因、过程和结果。为了不干扰幼儿园正常活动,经与幼儿园沟通,研究者每周二上午入园观察。这种记录方法是( )
A A
事件取样法
B 行为检核法 C 时间取样法
D 轶事记录法
44 某研究者对 15 位优秀乡村教师的教学日记进行了逐级编码分析,以探索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影响因素,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 )
A.行动研究
B.叙事研究
C.民族志研究 D. 扎根理论
45.在教育测量中,难以控制偶然因素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这种误差被称为()
A.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
C.抽祥误差 D.操作误差
一、辨析
1 科技技术的发展不可以替代教师职业。
2 赫尔巴特教学和德育可以分开进行。
3 人们对于自己一无所知的领域不能进行创造。
【答题逻辑】
1.对。
(1)教师的含义+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作用; (2)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如在线教学等; (3)科学技术可以补位但不能越位。
2.错误。
(1)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含义。
(2)阐述教学和德育的关系,可以用到苏格拉底的道德可教和思想性科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补充阐述。
(3)不能分开进行。
3.正确。
创造性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创造性包括创造性认知、人格、意志等方面。缺失创造性认知,无法进行创造。
启示我们要做好知识的积累,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
二、简答题
49. 简要说明,下列表述各自体现。
的教学原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0. 请概括泰勒关于普通中小学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合理性。
这个题目是 2 小问,第 1 问概括材料中泰勒的观点:大意是中小学课
程目标的设计要以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为导向,而非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第 2 问是说明这个观点的合理性,可以从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切入,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任务则是为年轻一代做人打基础、为年轻一代接受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打基础等。
这一题的核心点是要把材料中泰勒的观点概括清楚,然后明白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任务是为中小学生在后续接受专业教育打基础。
51. 简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初级学院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这个属于结构良好的题目,不再多说啦。
52. 简述程序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关系。
背诵知识。影响主要答出对美国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有影响,对我国职业本科、终身教育有借鉴意义。
53. 某研究者在女童辍学原因的调查中对一位母亲进行了访谈,请指出下列访谈片段中涉及的三项访谈技巧,并简要评价其使用情况。
三项技巧主要有:第一,提问的技巧,把问题清晰的讲出来。比如对“辍学”的解释,这里研究者能够根据研究对象文化程度较低的特征对负责问题作出解释,处理得当。第二,追问的技巧,在母亲认为女儿辍学不可惜的时候,适当的追问以发掘更多信息,但这里研究者提出不同意母亲的观点,做出了是非判断,没有保持中立,处理的不合适。第三,缓解尴尬氛围的技巧,让访谈轻松、友好的进行,这体现在发现母亲沉默后,通过“看电视”的话题缓解尴尬,并很快重新回
到“辍学”的话题
三、论述题
54. (1 1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分析小马、小苏和小爱围绕生命议题作出的道德判断。
(2 2 )试析上述课堂讨论在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中的作用。
(3 3 )结合材料谈一谈“课程思政”的特点。
第 1 问需要具体的材料支撑,目前还未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