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学贯彻落实《中央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实施细则【完整版】

大学贯彻落实《中央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实施细则【完整版】

时间:2022-06-30 16:5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贯彻落实《中央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实施细则【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大学贯彻落实《中央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实施细则【完整版】

 

 大学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实施 规范

  为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和、XX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XX 市委 XX 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规范。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重要意义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事关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随着改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互联网等新的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对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带来的复杂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

 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新课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凝聚、推动作用,对学校深化综合改、落实“十四五”规划、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引领产业技术进步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扎根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加强和改善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棒人。

 全校上下要统思想,提高认识,切实从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贯彻落实和 XX 决策部署。一是坚持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办学方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长效机制;四是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五是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狠抓责任落实,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长效化。

 二、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强化价值导向引领

 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切实抓好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深刻领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共同理想,并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主义远大理想。推动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制度化、经常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使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更好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社团的带动作用,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深入开展“我的梦”等主题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实现人生理想。继续办好“思想理论热点面对面”,有针对性做好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旗帜鲜明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

 (落实单位:宣传部、学/研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各学院)

 4.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贯彻落实 XX 市教育系统《关于建立完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

 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修素养。组织先进模范校园巡讲,开展教书育人楷模、教师和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评选表彰,发挥榜样 XX 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先进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利用我国改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主题团日、社会实践、红色教育等主题活动,深化日常主题教育制度化、长效化建设,推动“四进四信”活动。办好励志敦行大讲堂、“奋斗青春最美丽”等讲座,依托尚理国学工作室、传统文化工作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沙龙、读书会、经典诵读、漫画等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

 (落实单位:宣传部、学/研工部、校团委、机关委、教师工作部、工会,各学院)

 5.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办好思政课程

 深入实施“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引导教师回归课堂、热爱教学、教书育人。落实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 XX“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理论课建设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工程“精彩一课”建设。注重问题导向,开展专题式教学,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坚持以“教学质量月活动”为抓手,建立健

 全集体备课制度,着力实施教学攻关行动,组织评选优秀教案,开展公开课观摩,引导教师教学技能全面发展。组织教师编写思政课教学疑难问题手册,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充分利用课程答疑与辅导时间,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逐步建立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教学规模,严格课时规定。整合网上教育教学优质资源,不断提高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水平。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定期举办骨干教师、新进教师等培训。建立思政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推动辅导员队伍和思政课教师队伍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思政理论课、军事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通过组建教学团队(教研部)、科研团队、项目团队和开展建联建等方式,鼓励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共同参与二个课堂的教育教学、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支部生活等,共同参与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网站、易班、微信等平台建设。探索实施新进思政理论课教师入职前两年兼任辅导员的制度,并将两支队伍纳入“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激励标准不低于整体平均水平。

 推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建立特聘教授资源库,鼓励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干部、社科理论界研究人员等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落实校委书记、校长和学院委

 书记、院长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邀请地方委和负责同志给师生讲思政课、作形势报告,让各方面优秀力量都汇入思政课堂,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落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研工部、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各学院)

 6.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制订实施《XX 大学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积极培育学科和新的增长点,优先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和建设,积极筹建“建设”二级学科,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学科基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化最新理论成果转化,探索开展理论普及宣传教育及相关决策咨询服务。

 组建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的科研团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学科和一定社会影响的理论创新成果。遵循“优质引进、分类发展、重点培养”的工作思路,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制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青年教师拔尖计划,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不断

 探索适合理工类大学生培养特点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

 (落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科技处)

 三、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7.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

 在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地位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制订实施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计划,精心打造由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社会实践等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强化自然科学专业课程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工匠精神等教育。以“工程德育”为“课程思政”改的聚焦点,探索开发“工程文化类”课程板块,每年重点打造 10 门专业课程,开展专业课程育人工作,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将学科发展史、科学家轶事、科技美学、科学伦理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精准对接。

 强化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程政治导向和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优势,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设立人文素质课、公共基础课等综合素养课程,每年重点建设 2 门综合素养课程。组织大学生学习文化重要典籍。办好《传统文

 化概论》《文化导论》等文化通识类课程和《先秦诸子导读》、《〈论语〉品介》等经典品读类课程,加强人文素养类选修课程建设。

 打造“智慧”品牌课程。在充分发挥我校先进制造及装备技术等学科和专业优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卓越工程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载体,开设《智慧》通识教育课程。

 逐步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和制度规范。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研究与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将“课程思政”育人环节从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创建"学业坊、创新坊、创业坊”等加强师生互动的新型师生共同体,形成全程全方位育人合力。加强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的成功经验与典型人物的专题报道。

 (落实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研工部、研究生院、<校>办、宣传部,各学院)

 &加大文化育人力度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引导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扶持培育优秀校园文化项目,倡导“一院一品”,打造体现时代特征、上理、感染力较强的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原创能力。

 进一步加强校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校史馆、湛恩纪念馆的育人功能,传承上理精神。加强校史研究编撰、出版工作,出版《刘湛恩传》,编印用校史故事解读大学精神的文化手册,全面系统阐释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内涵。结合入学季、毕业季、节庆日、纪念日等,将校本文化与校训精神宣传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创建具有理工大学的卓越工程文化,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体制。制定《XX 大学文化建设激励计划(2017—XXXX)》,完善文化工作格,丰富文化活动载体。成立 XX 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指导、督促各基层单位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协调全校层面的大型文化活动,完善文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等,更好地发挥大学文化对学校改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

 继续办好“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讲坛、“X 江音乐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建设好民乐团、室内乐团等六大艺术社团,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理念融入艺术展演等各类艺术活动。搭建学生艺术实践平台,完善美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美育教育科研,挖掘美育载体。探索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育人体系,推动公共艺术课计入学分,让学生在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

 (落实单位:宣传部、学/研工部、校团委、档案馆、马

 克思主义学院、X 学院,各学院)

 9.强化实践育人

 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促进一、二课堂联动,使课堂主渠道中的教学实践环节与社会实践充分融合。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体验国情市情民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校区合作等协同实践育人模式,继续推进“一校八院(所)”、市级示范、市级、校级、院级四级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结合专业或学科知识开展社会调研,以“知行杯”XX 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为抓手,打造一批社会实践品牌项目。依托井冈山等红色传统教育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传统教育。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培养,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优化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凸显勤工助学中的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功能。增强军训实效,强化学生意识,引导更多优秀学子参军入伍。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做好大型赛会及传统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推动校园项目培育,推进应急安全志愿者服务队建设,搭建共享平台,推动志愿者服务档案标准化,把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评价,纳入学分。发挥退伍大

 学生、“西部志愿者”、村官等 XX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落实“大学公共体育个性化”课程改,组建各项目的市级学生运动队,加强国际交流,积极组织参加各类重大国际比赛。

 (落实单位:学/研工部、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团委、人武部、产业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各学院)

 10.加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科研育人

 建立校领导、院(系)领导联系师生、面对面...

推荐访问:大学贯彻落实《中央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 贯彻落实 完整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