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英语新课标感悟

2022英语新课标感悟

时间:2022-06-27 11: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英语新课标感悟,供大家参考。

2022英语新课标感悟

 

 新课标,新成长

 2022 年 4 月 21 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前段时间网络上关于英语课时比例大幅下调,英语主科地位不保成为了热议。很多人信以为真,混淆视听。但仔细核对后,我发现 2011 版和 2022版课标英语课时占比始终都是 6%-8%,没有任何变化。以娄底为例,英语在小学一、二年级占比为零,三至六年级每周平均安排两节课,大大低于 6%~8%,到了初中,英语的课时占比自然就会超过平均比。未来十年,英语在义务教育阶段仍然是最重要的三大学科之一。随着时代发展,新课标对学生学习英语各个方面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英语的对外交流工具化程度提升了,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也更高了。新课标下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将会更加明显,英语仍然会继续成为拉分最大的学科之一,也是学科分流的方式之一。总言之,这次新课标的出台大大提升了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和难度。那英语新课标有哪些重点变化?我归纳总结了五点。

 第一、划分等级不同,考试难度增大。2011 版老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内容分为五个等级,而新课标为有条件的、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预备级别、一级+、二级+、三级+,级别的选择意味着,原来全国的孩子都是统一一个英语教学标准,但新课标之后,优秀的学校和学生可以在小学一年级选择预备级别、然后再走一级+、二级+、三级+。相对平均或者落后一点地区的学生则可以只走一二三级别。新课标里已经将英语教育进行了分层,并将课程从五级降为三级,而且每一级后面都有一个加号级别,每一级台阶的坡度会更大。说明国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一定的提升,这样会进一步对人才进行区分和筛选。

 第二、词汇量和语法内容增加。2022 版新课标要求初三学生会使用的单词量达到 2000 词,之前要求的是 1600 词,并要求活学活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要求的是“会使用的单词”,这 2000 词仅仅只是打好基础而已。积累丰富的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前提,甚至能为高考英语做铺垫。那这些词汇量怎么来?一定是从大量的阅读中得来。新课标提到初中课外阅读量要求达到 150000 词。另外,语法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号的内容,这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是必须掌握的。

 第三、听力和阅读量增加,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提高。老课标对于阅读部分提出了七点要求,而新课标一共提供了 13+3 点要求,尤其增加了这一条——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 30 分钟,提出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学习英语,只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可以适当选用或者是开发教材之外的优质教学资源,以补充教材的教学内容。且阅读难度也增加了不少,包括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推断隐含信息,能够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理解多模态语篇中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不仅要能够看得懂文章,还要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得看懂非文字,例如图表、柱形图、饼形图、折线图等包含的深度意义。以后想通过关键词去原文找答案,这种投机取巧的阅读题目占比会更少。

 第四、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增加。新课标明确要求要考口语,部分地区早已开始实施口语考试,以娄底为例,2021 年开始了口语考试,总分为 20 分,根据得分划分为 ABCD 四个等级,D 等级的学生无法上普高。那么学生要告别哑巴英语,平时要多开口用英语交流。另外作文的得分差距会拉大,以前老课标中九年级写作达到五条要求就可以了,能够简单地描述人物事件,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即可。但是在新课标里一共给了十一项要求,在*号里面又给了三项:+1.根据交际需要发起谈话并维持谈话,说明学生要言之有物;+2.使用文字和非文字手段描述个人经历、事件和事物特征,说明学生不仅仅是在英语上,还要是在思维导图上或者一些图形的制作上,为了传达信息,可以使用多种手段;+3.恰当的质疑语篇中的内容、观点,解释不合理之处,说明要学生要具有批判式思维,这样作文才有可能写的更好。新课标英语写作不再仅仅是要求模式化的写作,而是一定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第五、英语教育将更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英语教学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只靠语法和刷题提高英语成绩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今后的英语学习了,英语新课标的重大变化就是要求高了,题更活了,死记硬背的时代已经被淘汰,未来的英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语

 言学习和应用,而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交流,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三观。“坚定文化自信”,这点在以前的课程标准中是没有提到的。国家日益强大,我们学习英语,除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也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英语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我想,它更想培养的是真正具有“跨文化交流理解力”的人才,也就是,学生不仅能够讲好中国故事,还能够具有国际视野。

 对于新课标的这些重大变化和要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 该如何应对呢? 一、要引导学生善学乐学,特别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我们耳熟能详。我作为一个教过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师,深有体会。英语学科的趣味性能让学生在学习初期能够高度热情。但要一直保持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这对教师是有一定要求的。随着学生学习的任务难度加大,比如说开始要背单词和要记住语法点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都会减少。作为教师,要学会迁移兴趣和创新教学方法。将英语学习和生活情境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结合起来。学生喜欢玩游戏,可以结合游戏的情境教学;学生对旅行感兴趣,可以创设旅游的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方式进行教与学。巧妙使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在课堂小结或回顾所学知识时,可以创编歌曲和 chant,让学生轻松掌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教具;结伴扮演、创编对话;课后制作单元mind map,用多种充满趣味性的活动教和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景创设、活动参与,让他们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爱上英语课,爱说英语,甚至爱跟英语老师交流,总之我们可以无所不用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英语,成绩的提高也会水到渠成。

 二、教师应更多地给学生提供除课本之外的课外英语视听资源。多运用多媒体资源,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英语视频或音频等,帮助学生磨耳朵,锻炼听力水平之余且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教师还可以借助英语绘本、报纸杂志等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新课标要求每周课外视听时间不小于 30 分钟,这意味着学生更依赖教师的学习资源供给,

 而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信息和资源收集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课外学习英语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我们名师工作室里的时文阅读,以及丰富的视频资源,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另外,用英语向世界展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会是未来的趋势,也会是考试出题的方向,因此教师平时可以多提供英文版中华历史故事的阅读材料或试听材料,给学生拓展这方面的词汇和表达,实现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对中外文化之间的碰撞进行思辨性的思考,挖掘文本中的德育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核心素养体系当中,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要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大单元学习的理论,单元的知识间相互渗透,乃至学科与学科间相互渗透,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中建立联系,使学生的语言学习从知识点到知识链再到知识网,形成递进的过程,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习得难度。例如让学生做思维导图,个性化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学习成就感,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积累,并做好学习计划。且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参与完成小组作业,在小组中对自身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并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英语交流圈,比如在学校举办英语文化节以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小组任务的成果的展示。

 四、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可放开手让学生试错,并让其自行进行讨论总结,自主探索出语言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规律。可让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同学畅所欲言,进行评价。且重视在语境中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语篇中推理语句间、段落间的上下文联系,推测文本或对话的情节。可在教学中设置悬念,吸引学生进行联想和推理。且英语作为一门开放的语言,应不限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各抒己见,灵活运用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了,作为一线教师,要以此作为新起点,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创新思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努力,共勉!

推荐访问:2022英语新课标感悟 英语 新课标 感悟

猜你喜欢